第一篇: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我们以往的作文方式是“匡正”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生作文上写上几条概括性极强的评语,学生拿到评语后,只知道自己作文还不好,却不知道不好在哪里,因为他们不懂那些评语,更不知道如何修正自己的作文。
而运用表现性评价的作文训练则是整体推进式的作文训练,讲究的是事前有整体推进目标,也就是所谓的“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学生在习作整个过程中,随机对照标准去审核自己的写作,就会明确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又因为学生对评价标准中的每一条都有感性和理性的认知与理解,并且通过平素的写作实践,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价标准,因此学生不但能对照标准,明白自己哪方面还不到位,也能知道如何去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点:
1、让学生想写,也就是在写作前要通过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产生写作欲望和冲动。
2、引导学生有的写。也就是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味、联想、想像,通过观察、思考等,有事可写,有景可描,有情可发,有理可悟。
3、教会学生能写。就是教会学生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情思悟表达出来。
4、要给予适切评价,以促进写作能力提升。这一点是我自主加上的,我感觉,学生写作的过程,不仅是写的过程,更是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评价的习惯,学会自主评价的方法,形成接受多元评价的良好心态,很是重要的
第二篇: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策略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个体的评价,评价更为公平、公正和全面,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学校课程评价和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策略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92-011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尽管表现性评价具有实施费时费力的明显不足,当前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推广度、实施度及落实度都不尽人意。但事实上,简要来讲,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新课改的实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正处于身也发展关键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认同的初中生们,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方面的关注(如学业成绩),而应多角度关注、多方面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长处,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标准》的“实施建议”版块给出了详细的评价建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即应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数学学习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他,评价重心也转移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非最初的检验学习结果(即数学成绩)。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特性,在完成实际任务时,随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会有一定的不同,并非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多维性,能够较为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不至于太过片面。同时表现性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结语,有利于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1.2 当前教师培养模式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多数学校都会利用暑假期间对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送种集中培训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更新教育理念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们的综合素养。同时,随着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表现性评价的传播度与应用度正逐渐加大,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1.3 大众的认可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实施便利
1.4 教材编制与考题设计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充足条件
作为一口逻辑严密的自然学科,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定义、定理及运算规律的简单记忆,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际生活应用题被编制于初中数学教材中,同时开放性试题在中考考题中的设计比例正日益增大,促使教师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越来越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条件。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1)认真研究学生的身也发展规律,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任务。同时,基于学生所处年级、所在学校的不同,在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重视这种差异性,依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任务。例如,对于初中生,教师可制定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任务,当然难度要适中,测量等侧重考察计算能力的简单任务为主。
(2)考虑到一些表现性任务往往较为耗时,无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在设定表现性任务时,应尽量避免实施时间过长、参与人数过多的任务。良好掌握代数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
这是一道有关不等式知识的拔高训练题,在学习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和老师对于常见不等式证明方法的讲解之后,考察学生对于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掌握情况。在初中数学不等式证明中,分析法、比较法、换原法、反证法等方法常被用于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本题具有一题多解的特性,能够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求解,对于考察学生对于不等式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十分有益。
(3)向学生讲解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大致实施流程,让学生对表现性评价体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实施表现性评价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大致实施流程,让学生对表现性评价体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样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一定深度的思维活动,真正体现其真实能力。
第三篇:名言在作文中的应用
经典名句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经典名句除了单纯为引用而引用之外,还能怎样巧妙地出现在文章显眼的位置呢?
一、阐释概念式
许多抽象名词类话题,如果单纯从逻辑思维角度给它们下个定义或做个解释,如“骨气”的抽象定义是“刚强不屈的气概”,这样就缺乏感染力,化腐朽为神奇。
例如: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强求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试一试:请用“话题是„„(话题是名人名言的„„)”的形式对“幸福”这个话题进行概念阐释。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可不出现名人名句,化是灵活化用。例: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二、修饰对象式
用名句作定语,可修饰这个名句作者的名字,可修饰表示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志、性格行为等抽象名词,还可以修饰其他具体事物。
范例展示:
1、微寒的春夜或萧瑟的冬展,沉寂的雨夜或喧闹的街头,宁静地独处或结伴同游,常常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们——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2004年海南考生《作家们的故事》)
本例名句修饰的是人物的名字,使得名句、诗人相映生辉,更现诗人的神韵、风采。
2、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是不知忧愁的,年轻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情壮志。
本例中的名词都是表示人物情感的抽象名词,加上名句修饰后,化虚为实,不但生动具体,而且意味丰富。
3、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是不知忧愁的,年轻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情壮志。
本例中的名词都是表示人物情感的抽象名词,加上名句修饰后,化虚为实,不但生动具体,而且意味丰富。
三、描述行为式 名句作谓语,分别描述诗人(也可是其他人)的行为、神态,表现诗人的品行、思想、爱好、人生追求等。这样,能让读者仿佛看到他们依次闪亮登场,在历史舞台上或吟或射,或歌或舞,或哭或笑„„此时此刻,诗句的意境与诗人的个性相映生辉,文句就会有非同一般的感染力。
1、拿起这面古老而沉重的镜子,我看到了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策马,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采菊东篱。我看到了李太白“举头邀明月”,李清照“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还看到岳飞精忠报国;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毛泽东高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面照亮历史的明镜。
2、词,犹如一江春水,耀着粼粼波光,淙淙地流淌着。曾经爱极了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看那海棠“绿肥红瘦”,跟着辛帅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山水韵 诗词情》
运用指南:如果说在例1中,作者还只是个旁观者清,那么在例2中,作者则跨越时空隧道,将自身融入到了诗人们的行列中去,跟着他们一起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与名人共舞,尽显才子本色。
四、引出对象式
欲谈论某个对象或话题,不是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而是先用相关名句来引出,这样,既增强了文采,又使文章有先声夺魂之势,在第一时间征服了阅卷老师。
1、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 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本例用与话题有关的名句精雕“凤头”,开篇造势,引出所要谈论的话题“包容”。
2、“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绞,但依旧情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革裹尸,捐躯沙场。(《用选择为生命画板着色》)。
本例在段首用名句渲染烘托,引出所要谈论的中心人物。
五、同类列举式
围绕同一意象,同一情感,同一事件,同一话题,列举不同名句进行解读,展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
1、中国无数诗人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宏观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感时花溅泪》)
本例中面对同一意象“月亮”,同一事件“离别”,同一话题“选择”,作者分别列举了不同名人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们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思想情感,使文章文采斐然,繁花满眼。
2、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以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又来了席慕容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本例中的“壮怀高歌”“声情哀怨”“低吟”等词语把诗人的动作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为文章增添不少情趣。
名句运用还有其他如:“名句仿写”段首排比串联全篇化作标题等方式,希望大家自行揣摩,灵活运用。
第四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表现性评价从 2000 年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只停留在观点译介和理论探讨方面,鲜有学者关注如何将表现性评价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与评价流程。本课程以“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的结合为核心内容,着力探讨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嵌入”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判断自身与标准存在的距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内化”标准,自觉“接近”标准,逐步提升写作水平。本课程旨在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课程目标如下:
1.了解表现性评价的一般特点及操作方式。
2.了解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3.借助案例明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注意实验校与本校实际情况的差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表现性评价的一般理论,即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基本原则、操作方式。
2.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及评价维度。
3.准确理解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分级表述。
4.明确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基本流程。
5.了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6.深入思考如何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实验。
专题讲座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
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2.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3.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4.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
5.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作教学宣告结束。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
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评
价评价维度 项
目
写
作搜集列纲修改加工 过素材 起草
程
内容 表达 文面
对象
明确
视角详略写独特 得当 作书写美观 材料语句结格式规范 真实 生动 果 标点正确 发散词汇
合理 丰富
感悟
真切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 3 — 0 四个分数等级。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
0.没有搜集写作素材。
列纲起草
3.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
2.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
0.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
修改加工
3.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2.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0.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
2.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
1.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
0.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内容·视角独特
3.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
2.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
1.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
0.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
内容·材料真实
3.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
2.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
1.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
0.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
内容·发散合理
3.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
2.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1.写作内容有所发散,但发散不够合理。
0.就事论事,写作内容没有发散。
内容·感悟真切
3.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感悟。
2.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1.情感真实,能够借助别人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0.情感不够真实,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表达·详略得当
3.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能显现出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写作顺序不合理、详略不得当,表达不清楚。
表达·语句生动
3.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
2.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
1.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通顺。
0.不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
表达·词汇丰富
3.词汇丰富,能够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
2.词汇比较丰富,能够选择表达准确的词语。
1.词汇不够丰富,但用词准确。
0.词汇贫乏,词不达意。
文面·书写美观
3.文面整洁,汉字书写美观。
2.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
1.文面不够整洁,汉字书写正确。
0.文面凌乱,汉字书写有错误。
文面·格式规范
3.标题位置正确,分段符合要求。
2.标题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分段。
1.标题位置不正确,段落划分不准确。
0.标题位置不正确,没有分段。
文面·标点正确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借助标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0.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五、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他评为主,虽然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全面,但不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评价标准是外在于评价者并要求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的方式进行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接受的速度比较缓慢,评价标准内化的过程变长。而通过自评,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变成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的内化。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的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另外,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在分析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是一种期待性的评价标准,其意义主要在于借助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期待更合理、更有效的写作策略的出现,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阶段目标。
评价过程是学生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与整个写作过程紧密联系。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大都在写作后进行,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如果学生一开始脑子里就有评价的概念,他们就能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探讨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方案的评价流程如下。
(一)公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二)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写作任务。
(三)作者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完成“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第五篇: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2.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3.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4.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5.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作教学宣告结束。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
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评价项目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内容 对象明确
视角独特
写作结果
材料真实 发散合理
评价维度
列纲起草 表达 详略得当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修改加工 文面 书写美观 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
感悟真切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 3 — 0 四个分数等级。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0.没有搜集写作素材。列纲起草
3.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2.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1.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0.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修改加工
3.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2.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0.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2.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1.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0.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内容·视角独特 3.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2.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1.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0.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内容·材料真实
3.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2.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1.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0.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内容·发散合理
3.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2.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内容 1.写作内容有所发散,但发散不够合理。0.就事论事,写作内容没有发散。内容·感悟真切
3.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感悟。2.情感真挚,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1.情感真实,能够借助别人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0.情感不够真实,没有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表达·详略得当
3.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1.能显现出叙事的先后和详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0.写作顺序不合理、详略不得当,表达不清楚。表达·语句生动
3.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2.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1.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通顺。0.不能根据表达对象和中心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表达·词汇丰富
3.词汇丰富,能够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2.词汇比较丰富,能够选择表达准确的词语。1.词汇不够丰富,但用词准确。0.词汇贫乏,词不达意。文面·书写美观
3.文面整洁,汉字书写美观。2.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1.文面不够整洁,汉字书写正确。0.文面凌乱,汉字书写有错误。文面·格式规范
3.标题位置正确,分段符合要求。2.标题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分段。1.标题位置不正确,段落划分不准确。0.标题位置不正确,没有分段。文面·标点正确
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借助标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0.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
五、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作文教学流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他评为主,虽然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全面,但不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评价标准是外在于评价者并要求评价者接受的社会要求,这种接受过程在以他评的方式进行时,由于认知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接受的速度比较缓慢,评价标准内化的过程变长。而通过自评,可以通过评价实践加深领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变成自我接受的准则,加速评价标准的内化。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的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另外,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是在分析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是一种期待性的评价标准,其意义主要在于借助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期待更合理、更有效的写作策略的出现,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阶段目标。
评价过程是学生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与整个写作过程紧密联系。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大都在写作后进行,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机。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如果学生一开始脑子里就有评价的概念,他们就能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思考、探讨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方案的评价流程如下。
(一)公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二)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完成写作任务。
(三)作者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完成“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报告单
评定项目
评定维度
作者评定 小组评定
老师评定
搜集素材
写作过程
列纲起草
修改加工
对象明确
视角独特
材料真实
内容
发散合理
感悟真切
对象明确
写作成果
详略得当
表达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书写美观
文面
格式规范
标点正确
注:评定分数在 3 — 0 之间,根据评价维度确定。
(四)整合报告单相关数据,返回评价结果报告单。“初中写作表现性评价”反馈报告单
评价项目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写作过程
写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