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三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几种尝试

时间:2019-05-13 20:0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高三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几种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高三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几种尝试》。

第一篇:让高三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几种尝试

让高三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几种尝试

选自:《语文报·教师版》高中2009年150期

带领学生欣赏完高一的“举杯吧,青春”“慢慢走,欣赏啊”等充满青春人文气息的专题后,我又和他们一起领略了唐诗、宋词和《史记》的无穷魅力。学生对语文课一直有较高的热情,但是当我带他们进入高三开始复习时,面对大量的识记内容和反复的专项练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却消退了,主动性也削弱了,眼里更多的是被动与疲倦。

高三的语文课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进行系统复习,这无法改变。为此,我在授课形式、课堂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希望能以全新而充满活力的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梳理知识,提高能力,升华人格。

一、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一般为三分钟,前两分钟是演讲时间,最后一分钟是点评时间。我一般是要求学生自己写演讲稿,并且脱稿演讲。目的是让他们重视演讲,做充分的准备。至于演讲的内容则不限,但要有主题。演讲结束后,还要选一位同学从演讲的仪态、语言的表达、演讲的内容等几个角度进行评价。表面上看,演讲似乎在课堂上浪费了三分钟时间,但这三分钟却会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围绕语文做很多事。比如,他们会提前一周或两周准备演讲材料,并且挤出时间练习演讲。因为,学生谁都想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样,演讲就让他们既锻炼了口才、胆量,还在无形之中促使他们积累了作文素材。此外,因为要点评,所以听演讲的同学也会很专注,这就无形中也让他们学得了新素材。所以,这三分钟的价值还是很大的。比如,有时如果我上课直奔主题,学生就会马上有意见:“演讲呢?”由此可见,这三分钟的演讲确实让他们对语文课有了期待。

二、互出试题

常规的字音复习耗时低效。学生在枯燥的复习中会疲惫不堪,面对字音考试,开始还会有些在乎,后来就会变得顺其自然。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复习字音:字音知识积累任务结束后,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互出字音选择题,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会马上行动起来,而且为了能设计出显示自己水平的题目,每个学生都会权衡比较。这样,学生在出题的同时便加深了对字音的印象,而且小组互相出题并考查后再在组与组之间交换考查,学生做题的积极性更是会比平时高很多。

三、小组竞赛

复习病句也是让师生颇为头疼的教学内容。因为,尽管学生对病句的几大类型都基本熟悉,但是错误率还是比较高,而且评讲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迷迷糊糊。这样时间长了,复习病句课也就成了学生的思维真空课。为此,我采取了病句评讲放手的做法:把要讲的病句分给四个小组,各组自由讨论,然后任选一人评讲,讲对一题加一分,理由不对本组成员又补充不出的话,其他组可以抢答,答对了就给抢答成功的这一组加一分,答错了则要扣一分。课堂上,我一宣布比赛原则,教室里立刻就会展开讨论,连平时上课昏昏欲睡的学生也会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个人都在做充分的准备,深怕抽到自己后因讲得不好而给本小组丢脸。此外,一个小组讲析时,别的小组都会“侧耳倾听”,决不会错过给本组加分的任何一个机会,组与组之间简直就是“剑拔弩张”,谁也不让谁。这样教学,一节课下来只有少数问题需要我仲裁或解析,大部分语病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

小组竞赛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其他内容的复习上。比如,成语复习、古文阅读复习、名句背诵复习等,都可以用小组抢答的形式。

四、互评互改作文

高三的作文训练要比高

一、高二的频繁得多,如果每次评改都只是教师一人定标准,打分数,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只看自己的得分,而不去思考自己的作文究竟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是失败的。这样,时间长了写作文时学生就会应付了事。对于作文教学,我采取学生互评互改与集体评改相结合的做法。具体方法是,我先向学生介绍评分标准,指导学生四人一小组互评互改作文,之后我再给他们的作文打分,并将我与他们评定一致的好文章和差文章,以及我与他们评定分歧较大的文章挑出来和学生一起评改。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作文评改,他们就不仅明白了什么样的作文是合乎要求的,而且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究竟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有时,学生会对同一篇作文见仁见智,这时我不会强求他们看法一致,而是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他们争论,并在争论中学得写作的一般规律。这样反复实践,学生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行文、点题的能力都会提高很快,写作时再也不会无从下手。总之,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有利

于提升学生作文的主人翁意识,进而使其逐渐喜欢上作文。

五、给学生释放心灵的空间

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需要一个空间释放疲惫的心灵,倾诉成长中的困惑。高三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人在高三”系列随笔写作练笔,每两周一篇,引导学生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每次学生交上随笔后,我都会认真阅读,并且在每篇随笔后作详细的批注,对他们进行鼓励、引导,让他们获得关爱。其实,这样的随笔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小练笔,而且还是一次与自己和老师进行对话的机会。因为,学生很喜欢在这样的随笔中记下自己的困惑和自己的喜怒哀乐,与老师一起分享。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心有亲近,自然就会喜欢上老师的语文课。

以学生为主体,给高三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学习的心态,让他们把压力化为动力,体会到高三语文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学生就一定会喜欢高三的语文课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内容摘要:让学生喜欢课文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教师可从初中语文第一课、教学风格、学生生活、课堂观念、激励方法五方面来关注学生,创造民主平等、轻松自然的语文课堂,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并能自觉学习语文。

关键词:喜欢第一课教学风格学生生活和谐激励

语文是鲜活的文化符号,是灵动的生命载体,而语文课则是传承文化、高扬生命风帆的舞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我们只有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使他们树立起自觉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上好初中语文第一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即将带领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开始新的语文学习时,他绝不会让学生立即踏上漫漫苦旅,而他要做的,则是出发前的准备与鼓动工作。

首先,教师本人要表现出对语文的极大热情,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温和亲切的态度亲近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这一目标通常可以利用教师的自我介绍来达到。比如我在初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常这样介绍自己: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李永俊,李白的李,虽然没有李白的酒量和才气,但我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学生表现出疑惑不解)。永远的永,英俊的俊,但大家别以为我永远英俊,其实我很丑,你们看,我单单的身材,瘦瘦的脸庞,卷卷的头发,鼻梁上还镶着一副大大的眼镜,将整个人拉扯得一点都不协调(学生微笑),因为我头发有些卷,同事们常开玩笑叫我卷子马,我就唱起“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因为我很瘦,所以同事们常叫我电线杆,我便自我解嘲说“梅花影瘦有神,柳树体媚无骨。”(学生大笑)大家别看我瘦,可我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如果有机会,我将向大家挑战篮球、乓乒球、羽毛球(不少学生高呼“好的”),但我更喜欢和大家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在刚过去的暑假里,由于送走了毕业生,心里老是空空的,现在好了,看到你们活泼的笑脸,看到你们求知的目光,我又踏实了,让我们为相聚在金秋,相识在实验学校而喝彩吧!(全班掌声响起)在这个介绍中,我以姓名作文章,以身材长相为笑资,以兴趣爱好作诱饵,以本职工作为寄托来获得学生的信任,这种情感的交流,让学生了解了我,也让我更好地走近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能有的教师人认为,教师不能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其实不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别人不一定认为是你的缺点。

其次,在第一节课上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因,学习语文的条件,学习语文的内容,学习语文的方法。许多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无所适从,盲目困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学习语文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出路。通常情况下,我是让学生回忆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方法,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学习语文的原因,它是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人高质量生存的需要,是人精神追求的需要,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

第二,学习语文的条件,一要做到“思”,只有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才能迅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理解产生这一现象或这一局面的原因。二要做到“静”既要保证外部环境的安静和内心的平静。当外部环境无法保证时,自己应完全沉浸到作品中去,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俗话说“心静则灵,灵则慧”,那语文学习将事半功倍。

第三,学习语文的内容,一是要学会说话,因为说话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首要条件;二是要学会阅读,这是一个在当今信息量极度膨胀的社会所必需掌握的生存技能;三是要学会写作,这是同学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四是要学会做人,即通过感受文章来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四,学习语文的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其实就是方法和技能问题。我总结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是:听说读写,五官开放。加强积累,百炼成钢。

以上两步工作,学生从感性上接受了老师,从理性上认同了语文。这样,语文课的课内课外活动便能顺理成章地开展了。

二、众芳摇落独暄妍——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在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风格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家才是美的”。同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才是美的。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首先,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语文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语文课上运用自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将字写得美观,将话说得动听,将文读得有情,教得有味,所以,教师也应不断加强语文学习,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知,更新知识储备,学生才能不断喝到“源头活水”,从而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课余练练书法,听听音乐,读读新闻,背背诗歌,写写感受,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淀,教学中就能挥洒自如了。这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

其次,教师应选择与自身素质和个性相近的教师的教学技艺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个性决定风格”,这是艺术创作的一条原则,同样适合教学风格的形成,鲜明的个性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气质,从而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亲近、尊敬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穿着、打扮、言语、举止诸方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宜妖冶、妩媚、做作。所以,教师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然后向与自己个性相近的教师学习,书法家认为,临摹是书法艺术的必经之路,同样,模仿与学习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经之路。

第三,教学风格是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体。教师是以语言为手段传授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他们迅速进入理性思考,继而获得领悟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故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简洁明了、符合逻辑;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需要、课文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教学方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常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断改变教学策略。

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钦敬。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围绕在你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就会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就会得以提高。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要立足学生生活

语文课的教学,虽有教材作为蓝本,但由于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学生有时可能对文本中的环境、人物等比较陌生,由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跳出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把文本还原成场景,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当生活场景形成后,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让文本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

度地接触、碰撞、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通常可以通过再现词语、动作演绎(比如教学《背影》“望父买橘”的情节)、角色体验(比如教学《羚羊木雕》)等方式来实现。

再如诗歌教学中“意境”的教学,这是一个难点,如果不凭借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很难突破的。一般是学生熟读诗歌后,抓住诗中写景的词句进行场景再现,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一幅画面,然后由学生用尽量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再结合写作背景、诗人遭遇等体会诗人情感。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支小令前三句不着一个动词,全由景物构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时令、地点、事物组合起来形成画面,然后抓住这三个要素的特征(枯、老、昏、小、流、古、西、瘦)进行语言重组,最后再把“人”这个关键要素融入已形成的情景中,主旨就很自然地凸显出来了。

又如写作教学,不管是记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取材都来源于生活。所以,作文教学不应侧重写作技法的指导,而应在学生的素材搜集上下功夫,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一般来说,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学生,其作文总是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令人回味的。“真实的力量在于感人”,故写作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观察,详细地占有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因此,语文课要立足生活,关注学生实际,做到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教育生活化,这样,学生才愿学语文,好学语文,乐学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体验生活并磨砺人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的是同样的道理。

四、绿杨宜作两家春——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和谐的课堂,是新型的课堂教学观,它针对每一位学生,促进他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首先,语文课堂要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因此新课程强调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而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上,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形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耐心倾听来自学生不论是正确与否的答案,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坦诚同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作品中,融进讲述中,融进交流中,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语文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找到师生感情的“共振点”,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学生便心领神会时,那就达到了“诗意语文”、“诗意课堂”的境界,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也莫乎于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愿意亲近老师,语文课堂上传授知识、组织活动便如鱼得水了,古语中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此理。

其次,教师要善于寻找趣味因素,营造宽松的语文教学环境。

语文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作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一是善于抓住时机,化凝重的话题为轻松的话题。比如我在教《说“屏”》一文时,正在引导学生分析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凄美的秋夜,冷清的烛光,失意的宫女,多美的意境啊。这时一个学生手捂鼻孔,扇动书本,还大声说:“老师,有人放屁。”面对此景,只有冷

处理了,结合刚才的诗,我说:“放屁,多俗的词啊,你不是正在‘轻罗小扇扑流萤’吗?”这时,全班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于是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尴尬。二是抓住课文中描写生动、传神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表演,比如表演“圆规般”的杨二嫂,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一文大钱”,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感受了人物形象,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使课堂张弛有度,轻松和谐。三是讲述中适时穿插故事或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一节课的语文之旅中寻找一个心灵驿站。比如讲“双关”的修辞,我常以苏轼和佛印和尚的对联佳话“狗啃河上(和尚)骨,水飘东坡诗(尸)”为例;讲戏剧“潜台词”常以“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隐含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为例;学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的文章后,我教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学生拍手称快,在电视剧《大长今》热播时节,正值2006年春季入学,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作动员讲话时,我这样说:“愿同学们在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你们的辛勤耕耘,我相信一定会创造一个个美丽的神话。”然后,播放《大长今》主题曲《希望》和电影《神话》的主题曲《美丽的神话》,那节课上,说者有情,听者动容,达到了很好的动员效果。

五、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激励在课堂上延伸

激励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恰当地运用激励性教学原则,将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选择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语文科代表,便于帮助差生;可选择在写字、演讲、作文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进步最快奖,以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是问题激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以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如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教《孔乙己》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孔乙己》是充满喜剧的悲剧?在思维的跑道上,这种矛盾性问题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

三是竞赛激励。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可增强学生力争上游的自信心。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单元复习时就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他先将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幻灯,以猜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成语接龙等题型,以小组单位组织参赛,实行优胜组加操行分的办法,由于问题多、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四是“下水”激励。“下水”是我的作文教学法,“下水”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文题下进行写作,它便于提导学生,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工作之余,我常写一些小诗以自娱,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后,带领学生参观了福泉城外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豆腐桥后,我让学生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我也以诗歌的形式写了一篇下水文,题目是《桥(外三首)》,写成后还读给同学听,和学生一同分享写作的乐趣。类似的我还写了《九月礼赞》、《渡》、《仰望山村的月亮》、《教师情缘》等关于教师主题的诗歌,特别是我的小诗《女儿,爸爸的风筝》念给同学们听后,不少同学在周记中给我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有个同学这样写道:“老师,孩子是你的希望,但却被你牵在手中,其实,我的父母倒把当成一只山鹰,希望我在天空自由地飞翔。”读后,我很惊诧学生的思维,有的意见虽然不很中肯,但至少学生积极参与了,有的学生后来也尝试写一些小诗,比如《童年》(发表于《初中生辅导》)《春天,你去远行》,就是在我读了这些下水文后创作出来的,令我欣慰不已。

激励的形式很多,比如口头表扬,分数激励等怎样运用,何时运用是比较关键的,运用得恰当,课堂上课堂外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当我们语文教师能想出办法让学生喜欢课时,也许就达到“不教“的境界了。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2、《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第9页,第375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春成著);

3、《中小学语文学习必须强调的三个问题》,《语文天地》2003年第6期32页;

4、《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第5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勇、陈涛主编;

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114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李秋菊、关文信著。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喜欢环比强迫好得多

我不喜欢别人强制我去做什么,特别是那些循规蹈矩的东西,不一定说我说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可以自由地表达,自由地说话,说得有理就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我想先让孩子平等一点,然后再做你交给的任务,并且还有奖品,就是指语言的鼓励等,这样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比什么都强。

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一段艰苦的过程才能做成,比如做学问,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种思想在古人那里已经总结出来了,而且至今对我们还很实用。凡事只要用心,总会有转机。所以,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为什么就是取得不了好的成绩呢?我想还是学生的内驱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而不是去应付。以下几点是我做的一些思考:

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

在无数老师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

1、老师要注意态度的和蔼亲切,有亲和力。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要具有风度。另外宽容大度,对学生尊重,自然赢得学生敬爱,自觉向老师靠拢。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建立师生间亲密合作呢?①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②教师要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共建民主课堂,走合作道路。③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④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待。我经常对学生说:“请来试一下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说出自己思考过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谁来挑战一下自己,朗读这一段话”。“他(她)讲得很有道理,望继续加油!”

2、爱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爱差生,更要把爱给所有学生,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把爱送达。尤其是我们的课堂,更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把爱进行到底。爱是根,尊重是前提,坚持关键,成功是重点。

二、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1、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①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叙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准确性、精炼性、优美性。其中优美性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美画面。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果教师每天都重复着书本和卷纸的故事,那么学生就会渐渐地疏远书本和卷纸,教师也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像每天都吃着一样的饭菜,时间久了就没味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经常开展一些书法比赛、朗读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这就让学生体会一样的东西不同的做法,又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到知识,这样可以加深他们的记忆力,我想这些活动的开展肯定会比死记硬背受到的效果好。本学期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话本剧《荆轲刺秦王》,平时举办课前三分钟、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都积极参与,好奇心极强,兴趣也很高,真正体会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因此,兴趣能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听课、去学习、去探究。

三、让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方式。任何作业都要根据有效性原则,批判机械性重复的作业,作业布置应少而精,要有针对性。

1、个性预习:我鼓励孩子们除了完成老师统一布置的题目外,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预习,即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作业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2、准备日记本。实际上是一个提供师生交流、对话的作文练笔本。“心语”本内容自由,向写什么就写什么;形式自由,可以是记叙文,可以是诗歌、散文、读后感、观后感、书信,甚至可以写小说。有兴趣的,还可以加些插图;字数自由,不必要求最少多少字,只要你是有感而发就行。学生是在完全放松的环境下进行写作,只要他想说,想练,想交流,这就是需要。由此需要形成动机,动机推动人的行为,行为更强化兴趣。这样写作成为现实的需要,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老师利用日记,参与学生的作文活动,和学生同喜、同忧、同乐,在教与学相长,写与评互动中达到训练写作,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个学生曾经这样写过:“我喜欢初中的班主任,他高大帅气,幽默又有点俗气,每天都穿那么一件妮子大衣,冬天的时候也不知道他冷不冷,我很替他担心。他很单薄,但也很丰厚,他的日子是充实的,情感是丰厚的。每天都往炸油条的店里去,那里有一位美丽的公主,所以他爱往那里去,大概吃油条的时候也特别多。整

个冬天,他的衣服上都有一股油条味,大概他每天都因为这种味道的存在而幸福着。我们也替他幸福着,因为今天他衣服上又有很浓的油条味。”这篇文章一直在我们班的墙壁上贴着,语言就是说话有自己的风格,很好。

3、作业: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整齐划一的作业中,生开设“作业”。所谓“作业”就是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像进入超市购物一样,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让学生也充分地享受作业。例如按常规教学任务完成后作两项作业,但今天有三题,其中两题必做,根据能力选作两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大板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四篇: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快乐课堂

一直以来,语文课总是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课”,一上语文,学生就头疼、犯困。有时候,语文课甚至成了“休息课”,反正学的都是中国字,听不听无所谓。于是,语文课也成了最难教的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你拿着课本走向教室,在教室门口听到学生说:“太好了,这节是语文课!”那你的心情一定无比快乐,一定会觉得当一名语文老师的感觉真好。

古圣人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些名言对兴趣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阐释十分深刻。我认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趣”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能始终沉浸在乐学、乐记、乐思的长河之中,不再怕上课盼下课

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喜欢上语文课呢?我认为可

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鼓励广大教师要做“创造型的教育家”和“开辟型的教育家”。早在1982年日本政府就曾提出:“创造力的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今天,站在新世纪起点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大胆进行创造性实践,实现教学艺

术的创新。

长期以来,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教得僵化,学生学得死板,情文并茂的文章被分析得支离破碎,天真活泼的学生变成了郁郁寡欢的“苦行僧”。这严重妨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变“牧羊人”为“领头羊”,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支持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还他读书、思考、语言

训练的自由。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既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语文工具,又要让学生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考试,只求成绩的思想,充分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中的美,自

主地学习,更加喜欢上语文课。

二、营造“快乐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围绕学生的“学”来确定老师的“教”,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应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愉悦的课堂环境。

(一)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个先声夺人的导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我们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才能用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的创造力尽情发挥。所以,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

在教读《一面》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文坛上一颗巨星陨落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了。一幅绣有‘民族魂’的旗帜覆盖在先生的遗体上,这是人民大众献的。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在他们的心中,鲁迅先生是朋友,是同志,是父亲,是师长。现在,我们仍然怀念您——鲁迅先生„„”这个导入就抓住了缅怀鲁迅先生这一感情基调。在整个教学中,这一“情”始终萦绕于心。到收束全文,我又特设了一句“让我们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前进”进行照应,构筑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又如:讲述一个有关“鬼”的故事而导入《宋定伯捉鬼》,就会激起同学们学习本文极大的好奇心;《卖炭翁》一文,在开头将诗编成一则小故事,重在激情,使学生带着同情“卖炭翁”、痛恨“黄衣使者”的感情进入课文,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讲授《陋室铭》一文时,讲述了一个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在纽约大街上遇见一位朋友。“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制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的穿着多么旧呀!”“这有什么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数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了。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仍然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换一件新大衣。“何必呢!”爱因斯坦说,“这里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了。”这则故事重在说理,和《陋室铭》所体现的主题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这个故事引申到课文,课文思想内容就不难理解了。

(二)因思考产生疑问,从解答疑问中获得乐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对经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易产生兴趣,而对太难或太易的问题则兴趣不大。因此,简单或过深的问题尤其应该摒弃,在课堂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的“问”上去,才能使学生进入一种“自主探究——质疑——深思——讨论——解答”的认识途径,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例如在上《伤仲永》一文时,我先摆出“智力”、“智商”两词,让学生通过字典等工具来区别两者,借助对两词的理解,学生自主提出疑问,深思讨论后,我和学生一起互解疑难。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提出方仲永如果不从小陪父亲拜访亲友,就一定能成才。于是学生提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的疑问。天赋?后天教育?针对截然相对的两种观点,学生分成两组,讨论、分析、辩论,经过一番较量,最终形成共识。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充满了兴趣,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情况讨论探究,双方设疑、解疑、质疑、释疑。课堂上跌宕起伏,大家兴趣盎然。

(三)拓展想像,增添语文课堂的无穷乐趣。

心理学家分析: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想像,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效率。可见课堂上要善于营造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生动活泼的气氛每让学生思想舒展,精神愉快,学有所得,学有趣味。

如:我在教《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我提出“牛郎织女的后代会怎样”,学生讨论时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情致十分高,有一学生答:“牛郎织女的后代是一名大学生,他正努力学习,准备乘坐亲自设计的宇宙飞船去看望自己的祖先——牛郎织女。”另一学生答“牛郎织女的后代是一名工程师,而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他正在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一听,聪明的同学们将牛郎织女的后代联系到了我自己的身上。这堂语文课

是在师生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的。

(四)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紧扣学生心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干瘪无味的语言会遏制学生的求知欲,情趣横生的语言能

叩开学生闭锁的心扉。

语言要优美。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如果讲什么课都是平平的语气,没有高低起伏,没有抑扬顿挫,45分钟下来,就难怪学生要昏昏欲睡了。对不同的文章,要带着不同的感情去分析、讲解。《皇帝的新衣》要讲得生动活泼;《背影》要讲得深沉含蓄;《论雷锋塔的倒掉》则要讲得痛快淋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先进入作品

当中去。

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借助朗诵课文的方式,先把学生吸引住。记得我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饱含感情的范读了这篇课文。在我朗读的过程中,班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当我语气沉重,缓缓的读出最后一句话后,先是几秒钟的沉寂,随后教室里响起了低低的叹息声。显然,学生们被打动了,在我朗诵的过程中,他们已经进入到文章中去了。接下来的分析就简单多了,学生们的兴趣已经产生了,学习也就成了快乐的事。从那以后,我更加重视在课堂上的范读,因为我觉得这比放录音更能感染学生,它也成了

我上好语文课的一个重要手段。

语言要风趣。教学幽默的真正目的是让语文课教有价值,学有愉悦。它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教学幽默可使学生领略老师的人情之美和个性特征,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如钱梦龙老师讲《故乡》时有这么一段插曲:教师:“为了解决好问题,我先检查一下大家自读课文以后有些东西是不是理解了。同学们在回答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看书。如果实在忘了,怎么办呢? ”学生:(小声地)“偷看一下!”教师:“偷看一下?说得好啊!(师生大笑)别笑,偷看也是一种能力呀!(学生大笑)很快地在书上一眼扫过,就马上找到自己所要的那个词、那个句子,不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吗?不过,请注意,考试的时候,可不要培养这种能力啊!”(学

生大笑)可见,幽默乃师生关系的“润滑油”,因为教学幽默不损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笑声会产生一种平衡的影响作用。亲切的笑声,纵然是片刻即逝的笑声,也能填平人们的地位或看法之间的鸿沟”。有如此之

作用,教学幽默何乐而不为呢?(五)课堂结束,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延续。

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趣亦生”的话,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趣不尽”。所以,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得学习兴趣得以延续。在语文教材中,课文《安塞腰鼓》之后,紧接着就是《观舞记》。那么在总结《安塞腰鼓》之时,可以略微强调一下“舞蹈表现青年后生的阳刚之美”。让学生在课后能带着兴趣去找寻,欣赏不同风格的舞蹈,为下文《观舞记》中感受“舞者的阴柔之美”作好渲染。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愉悦欢乐的学习乐园。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难看出,在中国,学习一度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遗憾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一提学习便是“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苦读能成才”更使得人们得出片面的结论:学习毫无乐趣可言,学习就是一件折磨人的苦差!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将学习当成负担,从而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正如一首由流行歌曲改编的校园民谣所写的: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考得最差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面对这样的呼喊,我们教师作何感想呢?我们还笑得出来吗? 语文活动是延伸课堂的活动,语文活动的社会性、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只是课堂的教育,而是社会的教育。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把语文学好。但是我们不可能每次活动走向社会,因此在设计语文活动时还应该挖掘教材本身的社会环境,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去

体验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如:每隔2周,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举行心灵之约交流会,学生们认真编写剧本,排练小品,如:《初一新体验》《敞开心扉,让阳光洒满心田》《精英聚集营》《英语》《疯丫头》《天下无贼》《都是欣雨惹的祸》等,同学们从表演的快乐中提高了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我还利用语文课的时间经常召开优秀作文发布会,如:邹梦妮《惊险一刻》、李健伟《牙痛》、夏宇晗《尤里西斯奇遇记》、郭琛《做最好的自己》、朱蓉《用崭新的翅膀飞翔》等,这样即提高了写作的兴趣,也通过发布会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每学期我指导学生看两本新课标指定阅读名著,我在指导学生读完《骆驼祥子》后,及时举行讲故事比赛的语文活动,《你这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梦想破灭了》《祥子的命运该怪谁》《我也做了一回小小偷》《解脱·放弃》《走进祥子的世界》《诈骗》《重寻梦想》《虎妞之死》《不翼而飞的钱》《逃难的祥子》《祥子的开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这些活动既能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

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等。

可以这么说,学生满意的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时刻保持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义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语文教师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的落后观念,及时

第五篇: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怎样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初执教鞭第四载,在教学过程中,时不时会有板书转身的一瞬间发现:学生似乎也刚回过神来一样,端正坐好,眼神循向老师;常常还听到有的学生私下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死了”;回到办公室里,也会有老师刚跨进办公室的门就说:“这节课是怎么了,学生像死了半截一样”……为此我深感疑惑,是不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够有趣?是不是学生不喜欢这个语文老师?……经过参加“2012国培计划”,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老师,喜欢上语文课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搞好学生教育,代表着希望和未来。搞好语文教育,代表着汉字和普通话。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早已推广的今天,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更是学习基础之根。学不好小学语文,就会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没有,学好其他学科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学习好语文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比较不错,然而好的开始,并没有给学生带来语文学习的成功。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识的字越来越多,要写的字也越来越多、较难,三年级开始有的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长此以往,在语文学习的兴趣上,也是越来越低。这让孩子的家里人都十分焦急。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窘境呢?

一、班级、课堂要民主

在一个班级中,最核心的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双方既是教也是学,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努力打造一个民主的班级、营造民主的课堂。所谓“民主课堂”,就是

创设充满民主理念的课堂,它意味着对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必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与个性,意味着师生是探求知识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我们教师要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共建民主课堂,走合作道路。课堂上要体现平等: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的态度,就是平等精神在民主教育中的体现。课堂下要讲究妥协:“妥协”是对话双方都勇敢地接纳对方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彼此相长,共同提高。“妥协”还常常体现在师生之间的“遇事多商量”。如我们班教室在一楼,学生经常会从窗子翻到教室外面玩耍,一次我碰到一个刚好翻窗进来的学生,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心想杀一禁百。结果过了几天,班委就来告诉我,班上还有不少同学又开始翻窗子进出了。这次我利用班会课,发起全班制定了一条公约:翻窗者为班级捐100元班费。至此班里的同学已经能够自律,没有发现翻窗进出的现象了。后来我也发现学生似乎比较接受我的这种处理方式,上语文课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多了不少。

二、多样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好的导语能迅速将学生引向授课主题,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或能动人心扉,或能发人深思。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如

我在上《在大海中永生》的这一课,便先给大家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有一天,你们的老师我死了,你们会怎么做呢?你们会怀念我么?还有一则导入语如下:有的人已经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有的人他还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在大海中永生》;如我在上《嫦娥奔月》时,设计了互动导入新课:嫦娥奔月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从远古走来,一提起“嫦娥奔月”,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嫦娥奔月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谁来板书课题?这些导语使学生对这一课产生并怀上了浓厚的兴趣、专心地听课,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还使我掌握了不少导入新课的方法:(1)、直观导入。即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图片,以及电视、电影的片断等直观的情景,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程。(2)、实例导入。即从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入手,导入新课。(3)

四、故事导入法。用故事引入形式活泼、短小,但“滴水见海”,折射出的往往是大智慧。它不但使学生觉得饶有趣味,能启发思维,也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一堂课有了好的开头,就如同一部好乐章奏好了序曲一样,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①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口头语言表达进行描绘、叙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准确性、精炼性、优美性。其中优美性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美画面。比如我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就用多媒体教学,给同学们展现各种各样的海底动物,不仅让学生懂得海底动物的多种形态、颜色、结构,而且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还有上《变色龙》这一课时,给同学们展现各种自然界会伪装自己的动物,很快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③教师应尊重信任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这样当他们能自我认识、觉悟时,就能从心底里痛改前非、积极向上。真诚促进心理认同。教师应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并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感,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自觉迷途知返、改过自新。包容塑造健全人格。教师应包容后进生人格发展中的幼稚和不成熟,要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要让后进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和希望,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家校沟通,健全科学化家庭教育。进行家校沟通,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指导后进生的家长科学化家庭教育。正确引导后进生认识社会,提高后进生的辨别与选择能力,尽量降低或消除社会的不良影响。

四、板书要简洁直观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比例的增加,许多中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至今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认可。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了传统的粉笔板书。板书是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有了黑板和粉笔,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的需要写、画出内容或图形。完整的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小结的提纲,是学生复习的依据,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上的板书,往往是教师讲课的重点或难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上《嫦娥奔月》时,根据人物的出场顺序,以及主要因素设计了板书,让学生通过板书就可以直观地表述课文内容,使学生既对课文的故事梗概有了层次感,又使同学们清楚的掌握了后羿、逢蒙、嫦娥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我而言,语文的教育工作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十分庆幸自己现在能通过参加“2012国培计划”有这些感悟,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通过时间和实践来证明自己现在的感悟是否正确,不断积累,不断跃升,早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掌握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多种方法。

下载让高三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几种尝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高三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几种尝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

    如何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有所获,让教学取得高效,还得打造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呢?笔者结合教学......

    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

    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一提起作文有很多同学都头疼。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一、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如何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如何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河头小学 李留成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走进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从多方......

    让学生恋上语文课[范文]

    让学生恋上语文课 大连金州那晓晖 读书时,我会努力寻找学习中的规律,运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我的学习。工作也是一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问题就在于我们是......

    我喜欢语文课

    我喜欢语文课 我喜欢语文课, 因为语文是我国的国语,她历史悠久。 语文课是代表国家语言的课,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是这样的:在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学生......

    尝试让学生主动学拼音

    让学生主动学拼音九台市纪镇春华中心学校田 杰这些年自己教低年级,要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能否从一年级拼音教学做起呢?在拼音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学,也有一定的效益。 一、引......

    语文课让学生多一点情感体验

    语文课让学生多一点情感体验 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会如此地远离学生个体的情感?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教师对他们主观情感的冷落是现代高科技发展......

    让学生高高兴兴地上语文课2

    让学生高高兴兴地上语文课 梅列区东安小学郑玉琳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体育课因故不能上,同学们很不高兴;如果语文课不能上,则喜形于色。这不能责怪学生,因为不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