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考试多,导致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是具有全面素质,特别是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的基础教育决不能再“因循守旧”,决不能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再片面要求升学率,只求考试得高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以简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则频繁考试,大搞“题海战术”。必须由“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具有良好全面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让他们感觉学习不是苦事;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由此看来实施素质教育在操作环节关键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只有在操作环节解决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即实施“减负”,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新世纪社会所需人才。
一、端正教育思想,走出认识误区。
我们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就学校内部来说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是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教育效果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形式,根源在于教育思想问题,要解决课业负担过重必须从端正教育思想入手。端正教育思想,我们着重解决了三个片面的认识:
1、片面的质量观。即认为高负担=高质量,从而通过布置超过学生
承受极限的课外作业以此来提高质量。这种作法使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里,成了做作业的“机器”,既阻塞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的发展,又损害了身心健康,束缚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一种片面的质量观。教学质量的实质应该是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
2、失真的师爱观。加强课业负担伴随着教师的辛苦,所以,作业负担过重经常同教师的师爱和责任心交织在一起,老师认为补课越多,作业越多,越能体现老师的师爱,家长也常常以此评价老师的工作态度,如不这样,还会落得“不负责任”的骂名,这种牺牲学生发展后劲和身心健康的作法不是真正的师爱,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3、落后的学习观。即过分强调“勤学苦练”。用学习时间的长短,作业量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勤奋程度,而忽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不仅有知识学习,还有技巧和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学习成绩不完全与学习时间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学习效率的高低。今天的学习不能满足于“勤学苦练”传统的方法,而要勤于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合理的负担,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就有了可能。观念转变后,教师自觉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从课外移到课内,着力点放在科学地教和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来,努力在教学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我们严格执行以下几个要求:(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午自习或集体辅导。(2)保证体育活动和学生睡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9小时。(3)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下
课不得拖堂。(4)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5)严格控制考试次数。除语文、数学、外语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6)落实“减负”工作责任。
二、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减负”的主战场,正如原国家教育部长周济所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通过教学活动转化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必须从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着手。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个性和特长,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培养学生,用一个尺度来进行衡量学生,更不能只把能得高分、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当作人才,倍加呵护,而忽视和冷落了其他学生——因为,他们也有丰富的情感、美好的理想、追求成才的愿望,他们中间潜藏着未来方方面面的建设人才,不能因为在文化学习上一时落下了一段距离,或是表现上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就嫌弃、冷落、鄙视他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关爱、帮助和引导,使他们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我们要真正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把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关注每一个个体成长变成行动,落到实处。
2、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首先成为一股不竭的活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专业
知识、探索教学改革,总结教学方法,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为此,我们教师必须熟悉和把握“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兴趣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求做到五条:一是精心备课。在深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做到备过程、备语言、备板书、备习题、备教具。二是减少时间损耗。要求学生课前作好上课准备,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改变课堂结构,达到讲、练、查结合,知识点落实,体现精讲精练。四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通过投影、收录机等多媒体作用于学生各种感官,以增加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加信息传输量,提高学生储存记忆的速度、效率。五是对后进生实行超前辅导。
3、创新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作业量和作业强度。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从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书面作业,要求题精量少。布置书面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巩固新知情况。因此,教师设计和布置的学生作业时间总量每天应控制在60分钟内,双休日尽量不留书面作业,不布置无效作业和惩罚性作业。学科间对作业时间要进行有效协调。二是实践性作业,包括手工制作、社会小调查、科学小实验等,它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要求人人动手。完成时间可以长一些,半月或者一月,甚至一学期都行。布置活动作业的目的,是缩短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的距离,鼓励学生与参与生活、动手实践,懂得综合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变学生死读书读死
书,只重书本知识,不重社会实践的旧观念,养成动脑动手习惯,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关注现实,理解生活、理解社会。作业评价可以是等级制,也可以记学分,纳入学期总成绩。
三、进一步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低效乏能的一种现象。传统的方法不足以驾驭变化了的课程,旧方法解决新问题,只能选择加大强度和延长时间的办法。因此,要实现既减负担又保证质量的目标,就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每位教师都要坚持双向成才,加强岗位业务培养。为此,要加强学习并持之以恒,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思想法纪素质、专业文化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主动参加专业进修和各种培训。抓住机会系统地学习和扎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获得新的教育理念。二是积极参加以校本教研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认真研读“课程目标”,钻研教材,大胆吸纳他人长处,构思教学情景,科学设计教案、学案,为教学活动的展开作好充分的准备。三是积极从事教育科研。通过科研活动,加强反思,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和解决的最佳途径并及时予以解决。同时,借助科研活动,广泛涉猎教育理论著作、报刊,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最新发展动态,获得新的学科教学理论、方法和理念,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基础,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习动力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畏惧和厌烦学习,把学习视为迫不得已,很
难受的事情。为此,我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入手,努力寻求造成学生负担重的内在原因的解决办法。主要措施是:培养提高学习心理品质,促进主动发展。
一方面开展学习目的教育,围绕构成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创造性等,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树立精神支柱,努力克服惰性心理。
另一方面加强心理教育和辅导预防心理偏差的产生,使他们能以良好的心理品质,经受各种困难和挫折,并能随时主动地应用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及时解除自己的焦虑与困惑,达到心理平衡以保持乐观的心境。创造和谐、愉快、乐学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轻松、平等、民主、师生互相尊重的心理环境,决不讽刺、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学生交往面。在交往中得到喜悦和寄托,获得启示和力量,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耐挫力,使个性化和社会化得到和谐协调,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实施成功教育,减轻心理压力。决不讽刺、挖苦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对考差了的学生从不公开批评,写检查,请家长,而是帮助正确归因、鼓励进步和自信。对学业成绩实行分层要求鼓励性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二篇: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关 于 减 轻 学 生 课 业 负 担 的 研 究
教育学
(三)班张亚亚
091331087
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摘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喊了多年就是减不下来,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需要家长不愿减,一些学校也不愿减。不愿减的心态是:担心“减负”会降低质量和影响升学率,这之中一个根本问题是对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的认识。随着家长对教学质量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和择校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即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减负”最合理的一条途径,这样就能取得“低入高出”的好成绩。
关键词:减负 学生 作业 负担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但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通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除了指作业量大以外,还表现在学生学得死,无兴趣。在课改不断推向深入之时,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有待整个社会教育思想的彻底端正和教育教学评估手段的彻底更新。但,作为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老师,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理应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减负”有人说,它是顽症,难以根治;有人说,不能指望一纸行政命令解决问题,要打持久战;还有人说,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要搞“战略转移”。一句话“减负“难。那么,它究竟难在何处?应该如何客服这些难处?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课业负担的现状,也许,对“减负”有所启示。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有其外显性和内隐性。外显性表现为种种现象。是指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对学生的学习上的不当干预行为,内隐
性则潜于学生的心里,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是:
(一)教学要求过高,学习时间过长
近年来,国家教委多次从课程、教材、大纲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最近,为适应新的工时制,又一次调整普通中小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减轻每周课时量,并相应调整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减少一部分教材内容,进一步从课程方面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然而,不少地方为了提高考试及格率、优秀率,采取了各种强化措施。
1.一些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教学要求刻意一步到位于升学试题水平,超纲授课和延长日授课时数。
2.在家长的安排下,学生参加各种名目的“提高班”“奥校班” 3.请家教,加深加宽学习内容。
4.校内非上课时间被侵占,用上课。中小学生用午休时间做作业,确属普遍现象,课外时间成了学生的第七、八节课。
上述情况表明,教学要求过高,势必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不算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仅以学校授课、校外授课及家教辅导三种形式上课时间合计,小学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为7至8小时,超出了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关于,“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6小时”的规定,中学生平均每天9小时,超负荷学习。
(二)作业过量,考试频繁
做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的必要实践活动。国家教委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布置作业,作业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当。”并提出“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和次数。”然而,一些学校我行我素。
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沉重的作业量
一些中小学学生的平均作业量大都超过国家规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学生日平均完成家庭作业需花1.5小时,初中生日完成家庭作业2.5小时,初三学生超过3小时,遇到节假日,学生的作业更令学生应接不暇,一些学校教学实验班学生的家庭作业超过普通班一倍以上。有些教师不但作业留的多,而且在学生做错时要加倍罚做,更加重了作业负担。
2.频繁的考试
各种形式的考试,如单元测试、年级考试、阶段考试、统一考试仍十分频繁,一些学校的毕业班提前结业,忙于举行针对中考的模拟考试。再加上近两年过滥的竞赛、评奖活动,使得一些学生不堪负重。面对频繁的考试,不少学生产生厌考心理,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
(三)学习资料,练习册泛滥成灾
眼下学生书包的重量“与日俱增”,一些学校的小学生五、六年级学生书包重达5千克,初中学生重达6千克,书包过重的原因是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太多,太滥。这些书既有教研部门,学校规定购买的,也有教师,家长给购买的,很多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内容重复,题目类同,根本没时间做,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综合中”。这是个被社会普遍重视,而始终没有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他的危害很大,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体质下降
学生一般早上6点起床,在校学习时间7至8小时,且中午一般不休息,晚上九、十点才能睡觉,每天睡眠,休息时间不足9小时,加上缺乏体育锻炼,造成学生体质下降。国家教委最近提供的一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体形偏瘦,耐力明显下降。
(二)过重的课业负担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童年是天真,快乐,活泼的年龄阶段,然而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儿童一入学就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他们的个性被压抑,天性被抹煞,失去了儿童应有的自由和快乐。在大量的各种作业面前,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自卑、内疚、自暴自弃、消极厌世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中小学生说:“真没意思,整天就是学习。”
(三)过重的课业负担抹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学习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形成的主要外部条件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新颖,学习方法的灵活多样。可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只是使学生白天、深夜在桌前苦读、机械地重复着读、写、算、背的行为模式。这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是讨厌学习,一提学习就唉声叹气,犹豫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这就使沉重的课业负担更是雪上加霜。
(四)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校厌学,辍学
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症,一些学生由怕学、厌学进而辍学。近两年来,辍学现象在全国许多地区呈上升趋势。若继续下去,辍学将给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带来新的困难。
(五)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与环境取得和谐关系而改变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个体一生中不断面临新的情况,个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根据具体的环境采取有效的变态和行为,从此获得自己的武陟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多种知识、能力和技能的综合体现。而沉重的课业负担只能使学生按照单一的“应试轨道”运行,这就是学生失去了获取其他生活只是、技能和广泛社会经验的机会和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应试书。”他们缺少起码的生活、生产知识和技能。多数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复杂的社会中手足失措。因此有的学生高考落榜后,不知道怎样在社会的大坐标中,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有的人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造成了“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罪于基础教育的失误。但是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就是开上大学的学生也能反映出此类问题。
总之,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创造各种条件,是学生身心和谐地发展。
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作业量过大、考试繁多,学习吃力、学习效益不高;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以致出现厌学、畏学,甚至逃学,辍学。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方面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社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考指挥棒”的错误导向,因为就目前的用人选人制度来看,主要还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只有经过高考,并在高考中取得相应的分数才能进入到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进而
才能找到合适地工作。其次就是市场上教辅材料泛滥成灾,某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打着某某专家组、某某出题中心等旗号滥编滥印各种模拟题、各种复习资料,举办补习班、提高班、尖子班、特长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学校方面
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没有把自己的任务定位于培养教学大纲要求的合格毕业生。虽然,由国家颁布毕业证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成绩及格,准予毕业”,但这些学校从来没有认准该由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在他们看来,升学率才是检验他们工作的硬道理,学校承担的就是“升学教育”。国家教委早有规定,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奖惩学校、教师的唯一依据;第三次全教会进一步去掉“唯一”,再次明确规定,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奖惩学校、教师的依据,但是,某些区县政府、区县教委的排队、奖惩依然故我,依然是唯一的标准。
(三)家庭方面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味的要求学生取得高分、满分,随意要求学生完成某些作业,有时还给学生聘请家教,提高学习课程内容或者是巩固已学过的内容等等,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些考试可以加分的特长,便强制学生参加各种特长班,其实很多都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只是畏于父母的权威才不得不去,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学习效果会是什么样子。
(四)学生自身方面
当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非完全是由社会、家庭、学校造成的,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归根到底,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关键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观感受,当今学生的一些自身因素导致他们感觉课业负担过重。一
方面是现在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淡薄,依赖性太强,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是为老师学的,学习是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而没有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抱有这种心态,势必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就会把课业负担放大了;另一方面是现在学生竞争意识的缺乏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经受折磨与困难,缺乏对竞争和挫折的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就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对学业中的一些失败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另一些人就可能对学业上的失败表现出失去信心,从而加重了课业负担。
四、对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应对政策
鉴于上述状况,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本人就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谈几点建议。
(一)社会方面
首先,应倡导人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打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以往的那种“读书就是上大学,不上大学就不能成人才”的观念是不对的,鼓励青少年勤奋向学是对的,但不能把上大学视为成才的唯一途径与选择,我们应当引导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观念:生活中并非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谋得职业,成才也并非只有通过大学这一条途径,从而缓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其次,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改革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比如说可以尝试给与学生多次机会,或者不以高考时的书面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而结合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与表现综合衡定等,以淡化当前:“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而且新的评价体系要能够反映基础教育的规律、性质、特点、培养目标等,坚决制止
那种单纯把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与教师工资、奖金、评优挂钩的做法;再次,努力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抉择,对于那些在职业技术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完全可以鼓励他们选择职业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千军万马去挤高考的“独木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材;还有,应当净化教辅资料市场,严厉打击非法出版、出售各种模拟题、练习册等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规范图书市场,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稳定而又有序的学习“加油站”。
(二)学校方面
1、转变理念、端正思想是减负的前提
学校领导首先要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把“不求升学,但求成才”作为学校教育响亮的口号,以培养合格的人才和特殊人才为己任。
教师和学生也要转变理念。变重课外轻课内为重课内轻课外,变参考书轻课本为重课本轻参考书,变重作业轻方法为重方法知道轻作业,变重认知轻情感为认知情感并重,变课本传递和执行过程为课程创新与开发过程,变教师教学生学过程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过程,变重智育轻能力为智能齐抓,变重智育轻它育为五育都上,树立全新的教学质量观、人才评价观、学习观、学生观、教育观。
教师要改变过去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这一核心角色,成为课堂活动的导演,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引路人,成为教育教学的钻研者,成为社区型的活动家。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减负的正确途径
提高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要求教师备课
实、讲话活、训练精、落实到位四个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备课实就是要优化备课环节、增强备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法科学、重导启智。要点拨、引导、激励、唤醒、鼓舞以接近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对于繁琐性的内容要大胆舍去,对规律性知识要画龙点睛,对于能力训练要点石成金。
讲话活,就是优化课堂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要教学并抓,讲练齐抓。教师要大胆放权,克服满堂灌填鸭式作法,把较多的时间让给让给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讨论。教师教案要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要分清脉络、发展阶梯度训练,课堂结构科学有序。在课堂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翁,教师要投一石激起学生活动思维的千层浪,从而使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见解、自信和个性风采。学生在教师饱满的激情艺术性语言引诱下和适当提问启发下,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使每课时都有明显而具体的收益。
训练精,即优化检测反馈环节。要精练、巧练,保证质量,克服教学中夹生饭现象,检测要当堂练、当堂清,不留尾巴。选题宜少宜精,难易适中,问题要灵活有梯度,循序渐进,控制作业量不搞重复劳动。要有创新,体现学生的发展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落实到位是指一句检测情况,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易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或变式训练或一题多练,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真正起到补血造血的输氧的作用。
3.精心设计作业是减负的关键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或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数量多、难度大,因此,研究并科学地设计学生的作业就应该成为当前减负的一个关键。我认为,下面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减负。(1)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与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过去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刀切”,即对全班同学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难度的作业。这种统一的作业要求与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造成了所谓的“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状况。这实际上也阻碍了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分层作业的概念。其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水平,把一个班上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作业的层次,要与学生的事情发展水平相吻合,从而有效地使各层次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2)弹性作业
这是与钢性作业和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是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先向全班学生提出一种共同的最低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个基本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无论在作业的数量、难度,还是在完成时间等方面都允许他们有一定的弹性。弹性作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对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难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即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自主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体系,如对班上学习能力强,资赋优异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进一步充实作业,包括水平充实(即在不增加难度的基础上他们完成更多数量的作业)和垂直充实(即让他们完成难度更大的作业);而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作业要求即可。弹性作业由于能适应和反映学生的个别差异,它也能减轻学生,尤其是中、差等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促进全班各类学生的发展。(3)范例性作业
前西德著名的教育家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提出了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范例教学”理论。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对我们当前减负也颇有启发和借鉴。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师徒通过学生做练习题数量上的积累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这些大量的练习题在课题性质和类型上相互重复,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价值并不大,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当前减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教师不施行“题海战术”,尽量减少甚至杜绝这些机械重复性的作业。通过给学生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范例性”特点的作业,着重突出作业的代表性、典型性、精要性、概括性,从而使之具有更大的可迁移性。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4)实践性作业
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我们把作业划分为理论性(或知识性)作业和实践性(或操作性)作业。应试教育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性(或知识性)的作业,这类作业数量多、难度大、质量低,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针对这一弊端,当前减负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减少学生理论性(或知识性)作业的数量,优化其质量。现在,不少学校对一些学科的作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实验探索,主张在政治、思想品德等德育课程中尽量减少理论性(或知识性)作业,更多地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或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亲自操作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这
些作业,并从中受教育,获得发展。实践性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能力,又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它的出现可谓我们当前减负的一条新思路。(5)愉悦体验性作业
作业负担对学生来讲既是一种身体的生理上的负荷,也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负荷。从某种晨读上讲作业负担更重要的是一种个体心理的体验和感受。如果一名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就不会感受到有什么作业负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厌恶学习,消极被动地应付学习,即便是很轻的课业负担,他也会感到很重。机械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等消极情感体验。因此,设计出一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情绪、情感体验的作业类型,对减负具有特殊的意义。这种类型的作业应该是:①突出主体性,改变过去学生在作业问题上完全被动的状况。②形成要活泼,力戒单一。③方式要多变,力戒机械。④思路要拓宽,力戒守旧。新颖具有启发性和运用价值的作业,才会使学生在完成时乐此不倦。(6)口头作业
过去,学生书面作业的数量太多。恰当地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而增加一些口头作业是当前减负的一个客观要求。具体地讲,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就一些重点的,典型的,或带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学生提问,让学生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来完成这些作业。这样,既可实现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又能达到减负的效果。
(7)课堂作业
学生家庭作业太多,每天在家里做作业的时间很长,不少学生深夜仍在忙
于完成作业。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地点来看,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实际上就是指他们家庭作业的负担过重。因此,学校就应该在课程表上安排一定的自习课,让学生做作业。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流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以减少学生家庭作业量的方式来达到减负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求学校要调整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努力学习和钻研现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师增能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减负的增效。
(四)家庭方面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减负工作是很难落到实处,也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倡导理性、正确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解决他们心理问题,从而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
1.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成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限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但家长的这种希望子女成材的迫切愿望需要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家长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他们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但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古时候有刺股悬梁、凿壁借光、燃糠自照等勤奋好学的故事,主要是要教育青少年立好学上进的志向,如果方法不对或不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同时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差别的,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并非都表现在读书上。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子女的发展潜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要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不能盲目的拔苗助长,把自
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的事。在正确认识孩子的基础上,作出合适的期望。
2.家长要配合学校,给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
学校减负以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家长千万不要把学生的课余生活算作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孩子布置一堆作业,或者要求孩子去参加“提高班”“补习班”或“家教”,而应该鼓励学生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拓宽自己的视野,让其在真实的生活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3.家长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孩子的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失败、缺乏信心、缺乏自觉、缺少方法、缺少指导等。面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家长要重视且要有耐心,与孩子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可“恨铁不成钢”,强迫学生做很多学校没有布置的作业,这样的心理压力和过重的课业压力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恐学的心理问题。
(五)学生自身方面
无论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都属于外部因素,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学生应当学习一些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只是,比如说认知与迁移,遗忘规律,最近发展区,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等,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测罗,有助于从根本上减轻课业负担;其次,学生应该正确定位自己,正确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总之,“减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社会、学校、家庭等都严重阻碍了“减负”工作的开
展。所以,只有社会各界同心协力、一齐行动,及时清除各种障碍,才能把“减负”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达到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巴班斯基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 〔2〕 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第83页。〔3〕 页。〔4〕 〔5〕 熊川武著:《理解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1页。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57
第三篇: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黄敏玲
摘要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决定》中关于“减负”的要求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情况,发现学生课业负担源于家庭、学校、社会;表现为作业量大、课外补习多、在校时间长。进一步分析了沉重课业负担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最后标明减轻课业负担的根本在于规范教育行政权。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课业负担
身心影响
减负 规范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各界人士对此问题相当关注,并且采取过一些措施。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曾指出:“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不能过重。”①“文革”前后,教育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发布文件、作指示,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并且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重点。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收效甚微,人们对升学率的追求热度不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仍不见明显改观。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21世纪,这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大难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尖锐。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少学校,将活动课变成作业课、复习课,语文、数学等主科大量挤占非考试性科目的教学时间,学生苦于应付频繁的考试和大量习题,几乎没有空间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严重欠缺学习动力和兴趣,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忙于作业和应付考试,教师追求班级分数名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可见,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教委曾于1998年2月6日下发《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决定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2000年1月7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与此同时主持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2004年,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 ① 黄震 师剑超.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J].国家智库.2012(01)1 负担,教育部提出了减负“五项不准”政策。2010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做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它指出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状况,会对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减轻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①随后,2010年12月,教育部成立了试点地区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2011年5月,由教育部召开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会议中,一再强调要深入地贯彻并落实“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的要求。另外,2013年12月2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就是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细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安排,把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②
那么,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究竟如何?是什么导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政策究竟如何执行才能实现标本兼治?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通过研究资料,分析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表现及原因剖析,进一步对《决定》中的“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出几点思考。
二、何为学生课业负担
(一)课业
课业在辞典上有两种解释:作为名词,指功课,学业;课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周昙积的《谏周太祖沙太僧表》:“爱降明诏,责其试艺;颁下诸州,问其课业”。③作为动词,意思是攻读学业,在《警世通言 老门生三世报恩》中:“今日承老师以令孙相托,此乃生报德之会也;鄙思欲留令孙在敝衙同小孙辈课业”。④本文所指课业不仅指源于学校中的功课学业,也包括来自社会、家庭等校外所有课业。
(二)课业负担
“负担”,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负”是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又引申为责任和忧虑,“担”是肩荷,挑的意思,也引申为担负、担任。作为名词是指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义务等,词义本身并非贬义。⑤学生的课业负担应当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内,小学生所必须承担的学习任务、应负有 ①②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_0.shtml.2014-2-14.③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35:432-433.④冯梦龙.警世通言[M].杭州古籍出版社.2010:210.⑤现代汉语词典(2002第3版)[z].商务印书馆.2002::393.2 的学生责任。因此,课业负担是学校教育中特有的现象。课业负担是学生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引起的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它强调的是一种承受状态。
三、小学生课业负担基本情况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表现
小学生的课业来源于三方面: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会次之。总体来看,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主要包括作业多、复习资料多、辅导补习多、在校学习时间长以及教材难度大和考试多等。
1.作业量大。学校每天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时间长。国家教委明确规定: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
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据调查,各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都超过国家教委的规定,毕业班尤为严重。①除在校用一节课做作业外,回家后仍需用大量时间完成课外家庭作业。
2.辅导补习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于是,周末或假期,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也极少,都需要被动地接受家长安排的补习班。尤其是城市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辅导补习班,学生周一到周五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周末还参加各学科的辅导班,辅导班还会留不同程度的作业。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小学生的任务量,挤占了他们课外活动的时间,从而导致了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国家教委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含自习和课外活动)不超过六小时。笔者实习期间,关注了几所学校的课程表。与教委的此规定作比较,大多数的学校都遵循了这一规定编排本校的课程表,充分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和“普九”的精神。但是,笔者就此也发现一些学校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学校的体育课、思想品德课、信息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形同虚设,取而代之的是语文课、数学课、自习课,这样实行的课表实则在行“应试教育”。
(二)过重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1.学生成学习“仓库”,心理健康受损
在教学环节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重重压迫下,小学生每天都在学习,若学习无法给小学生带来乐趣,那么小学生则日复一日单调无趣的学习,过着枯燥压抑的学习生活,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仓库”,被迫的接受大量的知识“货物”。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产生了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看见作业多就巴不得逃离,把作业看成是完成教师和父母交给的任务,应付差事。
另外,由于课业负担重,使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难以自由发展。小学生正处在天真活泼、浪漫的美好时代,生活本应该丰富多彩,除读书学习之外,还要唱歌、跳舞、游戏、玩耍,搞自己的小实验、小制作。但是学生的这些正当需要被剥夺了,过多的课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久而久之,使 ①郝思恭.太原市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03).3 得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动辄与父母发脾气,以此发泄对沉重课业负担的不满,最终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
2.学生身体不堪重负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而沉重的课业,使得小学生长时间用于学习,缺少必要的睡眠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的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不尽如人意,仅有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和不足四分之一的初中生能够获得充足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年级越高睡眠时间越不足,而课业负担过重则是主要原因。①
四、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原因分析
(一)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
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家长把子女的教育成长放在首要位置。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同时还担心孩子在今后的升学中遇到困难,从而导致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越来越严格。有些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学校弹琴、跳舞、书画等;晚上、双休日还给孩子请家教辅导,使其子女不堪重负。②也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又惧怕学校布置的作业不足以使孩子很好地吸收课堂知识,便从各种渠道买来大量的学习资料。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心理上也就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亲情之爱,无可厚非,但是,父母这种主观施压与过分考虑,并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孩子本身的情况,没有考虑孩子的成长实质需要。
(二)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不少地方政府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和职称指标的分配与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挂钩;为保持并扩大在升学率方面的优势,学校也把升学率直接与教师个人的奖金、职称等挂钩。可见,这样的学校制度依旧伴着浓浓的“应试教育”观念。在这样的观念制约下,教师的工作考核压力不断增加,很可能会出现教师增加学生学习强度和难度,导致教师不断增加学生的作业量,不断补课和做教辅习题,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会增加各种模拟考试。教师在压力之下的情绪难以控制,进而很可能转嫁给学生,由此就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关于《决定》中“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负担”的若干思考
过重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定》强调指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准确抓住了当前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今后,重点要以下三方面抓紧 ①②黄震 师剑超.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J].国家智库.2012(01)应新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J].国家高级行政学院学报.1999(02).4 解决。
(一)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减负工作职责
各级政府在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对减负工作的认识,形成分工协作、相互支持、综合治理的格局方面,必须担负统筹协调的重要责任。要瞄准牵动全局的教育体制关键环节,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分区规划、分步推进减负工作。重点是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对学校减负工作提出导向性意见;注重改革学校考核办法,逐步将减负工作与小学升初中制度、中考制度、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以及高考招生制度等系列改革有机衔接贯通起来,各级政府不得按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建立健全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应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对减负工作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每学期公布督导结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开展经常性检查,并受理群众举报,严格责任追究,限期整改到位。
(二)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环节创新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培养学习兴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留下更多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学校要开足和上好体育课,安排好大课间活动或课间操、眼保健操,动员各方力量督促安排学生每天校内外锻炼1小时。按照“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要求,在坚持阳光入学、均衡编班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的规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控制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规范并严控每学期全校统考和每门课测试的次数,要求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教育质量监测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实行“等级加评语”评价方式,采取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每个学科可选择一种经省级有关部门评议公告的教辅材料,购买时遵循家长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得再向学生推荐、推销其他教辅材料。
(三)切实增强家长和社会的减负共识
倡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要利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等载体,加强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人民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及社会组织,要发挥在社区层面配合减负工作的促进作用,参与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开发多种活动方式,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当前,政府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也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因此,对于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管理,并引导学生家长科学理性地对待家教补习。然而,笔者认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除了从社会、家庭、学校来进行制约,最根本的在于规范教育行政权。在我国,行政机关依法享有管理国家教育事务的权力,教育行政部门有管理、监测和评审教育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可能导致教育的自主性丧失,这种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治。另外,还应当建立并完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教育问责制度:不仅要实现教育系统内部官僚化的自我监督,还应当强化内部对学生和家长的责任意识,并且把教育机构内部的政务进行公开。
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大教育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社会监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教师评估标准的优化,从而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课业压力;还可以提高社会对科学教育评估标准的理解,普及升学率和成绩并非评估一个学校和学生实力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从而从社会的高度引导人民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有利于从体制机制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过重现象。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J].国家智库.2012(01)[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_0.shtml.2014-2-14.[4]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35:432-433.[5]冯梦龙.警世通言[M].杭州古籍出版社.2010:210.[6]现代汉语词典(2002第3版)[Z].商务印书馆.2002::393.[7]郝思恭.太原市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03).[8]应新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J].国家高级行政学院学报.1999(02).
第四篇: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1.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2.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针对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为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更需要我们的每一位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而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行几年了,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改变。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三个方面的挑战。为此,教师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们的一部分年轻教师,不能静心读书学习。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因此,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新型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二、终身学习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使得学生发展的同时,自已本身也应该有最大限度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几乎是不能落实的。因此,为了能够达到这种高要求,应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终身学习者角色”。只有透过学习,我们才可以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才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可以说,技术会被淘汰,教师在终身学习中的自我发展不会被淘汰,相反,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我们面对新课改,要正视新课改,要走进新课改,要努力地使自我在新课改中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探索和收获同在,尽快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改变自我、充实自我、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积极投入到改革中去。只要你努力,社会将给你无限的机遇。只有超越今天,才能赢得明天。
第五篇: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辽宁省在2012年2月27日出台了《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沈阳市在3月16日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校校长会议,要求严格贯彻执行,并印制了《沈阳市规范中小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其中对于中小学校有以下几个数量要求。
一、严格执行国家、省定课程计划
1、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体育课、艺术课、团队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2、中小学校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月一天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时间。
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
3、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不上早、晚自习。
城市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冬季不早于7:50,夏季不早于7:30;放学时间冬季不晚于17:30(小学不晚于17:00),夏季不晚于18:00(小学不晚于17:30)。
4、住宿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生不超过8小时,初中生不超过9小时,高中生不超过11小时。
三、严格控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量
5、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5小时、2小时以内。
6、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适时对学生给予个性化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