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点滴之我见孟昭勇
语文课堂教学点滴之我见
孟昭勇
我校自派出学习考察团赴杜郎口中学学习之后,整个学校就刮起了“杜郎口”旋风。现在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10+35”的“自主高效”的课堂。该课堂模式实施后,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效果。在这里,我不想给该模式鸡蛋里挑骨头,只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初中语文教学的看法和感悟,虽然有点儿文不对题,但是每句话却是发自内心。仅供各位领导和同事参考。
语文教学细致地分下去,可划分为三个模块:一是课文教学;二是作文教学;三是成绩测试和综合实践活动。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三方面齐头并进,语文素养才能提高。(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分法,也许有待论证)
一、课文(文本)教学
每个年级的课文编排体系都是按着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秩序、有层次地编排的,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就是科学地编排在三个年级的,让学生逐步地、阶梯式地学习,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此方面的教学,却因教师而异,我主要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
1、有些文章(如自读课文)根本不需要讲,那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的知识,而有的教师非要把很好的阅读课肢解为讲读课,这不仅徒劳无功,而且挤占了学生朗读训练的时间。一位语文专家曾说过:“听和读是人类在输入知识,而说和写则是在输出,只有90﹪的输入才有10﹪的输出,在人类进行知识输入时朗读尤其重要。”所以说大部分的课文是不需要讲的,而全部的课文都要挤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
4行朗读。但可惜的是,在学校的语文课上很少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因此,我劝各位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时候,不要追求那种形式主义的讲和说,却致学生的朗读培养训练而不顾。
2、在设计每篇文章的学案时,要因文而异,而并非每节课只要东挪西凑地把一张八开纸的学案设计满,就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案设计一定要有质量,绝不能为了好看而盲目地追求数量。我个人认为:多余的环节不能上学案;没用的问题不能上学案;教师摆花架子的思想不能上学案;课上“红红火火”,课下一无所得的学案是假学案;领导和老师觉得设计的精彩,学生一看却认为毫不实用的学案是废学案。举个例子:在讲《岳阳楼记》时,第一课时的学案,只有几句话就可以,那就是各种形式的朗读,而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或为了学案美观,设计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和问题,既浪费了学校的纸张资源,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一点儿也用不上,这样不但会引起学生的蔑视心理,而且,他们还会认为学案的存在与否和课堂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关系,长此以往,教师呕心沥血地设计出的学案岂不成了废纸一张?
3、现在的课堂,学生说的时间太长,说的次数太多。的确,这样做能提高少数尖子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说的能力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读和写的培养同样不能忽视。而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说”的有些邪乎!“读”和“写”的时间要么没有,要么少的可怜。每节课都需要说,甚至有时为了课堂显得精彩,在私下里教给学生说,强迫学生说,好像学生不停地说,七嘴八舌地说,说得痛快,说得淋漓,才是一堂好课,才真正运用了我校“自主高效”的课堂模式。其实事情的真相是学生大多数都事先写好了答案,背下来或干脆对着本子念,这样的教学是造就了虚假的学生,还是创造了高效的课堂?
二、作文教学
现在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只要你字写得好,再加上你拥有天才的“瞎蒙”的能力,作文就不会得低分的,的确,这种看法的形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与中考作文的评卷有关,有许多中考的作文评卷教师为了省事,只看字和开头结尾就立刻给出分数,所以,有很多人这样看待作文教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语文教师不能这样对待作文教学,虽然我水平有限,没有太好的作文训练方法,但也会尽力地去提高学生的真实作文水平。
1、学生写出的东西,我从来不妄加评判,只要他写得通顺真实,就一直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因为,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质疑,有很多时候都是错的。
2、作文训练应放在平时,每节课都应有练笔的环节。现在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作文训练要集中突击。实际上,稍有点儿语文常识的人都知道,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日积月累,训练必须放在平时。所以,课堂上的练笔很必要。其实练笔的时间不需太长,形式也可因文制宜,多种多样,哪怕每节课写一段话或百十来字,也是写作训练的较好方式。坚持下去,何愁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提高。
3、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要经常进行评比和宣传。
三、成绩测试
所有的语文教学最终其实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为以后的交际沟通做好准备。二是通过成绩测试的方式,升入高一级的学府,为此如何做好成绩测试卷至关重要,这方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提几点供大家参考:
1、应该教会学生做卷子的技巧和方法,如何掌握好时间,怎样舍去不会做的题,怎样去面对从未见过的文言文阅读题等等。
2、把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所有阅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同时,要结合具体的习题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最终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3、必须让学生养成卷面清晰,珍惜试卷的习惯。
4、教会学生面对一张批阅完毕的试卷,如何找出失分的原因,然后再进行系统复习的方法。
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没有太好的方法,在这里就不献丑了。以上是我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见解,其实,说句实在话,课堂教学模式是好的,但是,在具体进行运作的时候,领导和教师都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争取把各科的教学搞好。相信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认真思考,不断总结,一定会使我们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1年2月10日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通过学习《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这一课,使我感触很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如何充分运用好一节课的时间,如何分配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自己的教学内容等一些列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都迎刃而解。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谈几点体会:
一、要让语文课堂荡漾着情和爱的活水。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育,在教学中通过言语感染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拉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距离。
二、要让每堂课都要学生的笑声。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导致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掌握不了,我觉得在课堂上讲完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
三、要让教学手段变化多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唐国宁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语言美、构思美、思想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讲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体现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疏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语文教育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应对。作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者,理应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语文教育的变革重点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认为学生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内心拥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学,去用,这样才能有所长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愚见:
一、改变认识,关注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尤其当我们一起评课时讲这位老师基本功好,那位老师运用方法好等等此类话的时候,就充分说明课堂的焦点不在学生身上,课堂的靓丽最终归于老师;而我们听课老师也都在思想上先入为主的盖了帽:“咱们下一节听××老师的课,”而非:“咱们看看××班学生是如何上课的”。孰不知,老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课堂的好坏应当看学生发挥如何。
在此情况下,其实我认为一节完整完美的课恰恰就是最失败的课,因为老师表演完了,而学生居然没有任何问题,还心满意足,无有任何千奇百怪的想法,这岂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悲哀,岂不是教师的高级欺骗手段?我们老师的知识量到底有多少呢?长此下去,我们的后代会不会出现知识的倒退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认识,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而不是只关注教师。一节好的民主、自主的课堂实质在于:我们不光在乎课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要更在乎引出了多少问题、留下了多少问题,学生有多浓的兴趣去反复地玩味、品评、尝试、实践于课下。
二、形式多样,激“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教学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方法。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使传统与现代化媒体相互渗透、补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媒体是课堂的辅助,老师的帮手。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品读,首先从课题入手,初读感知,晓“情”,然后抓住语言文字,精读品味,激“情”,最后反复朗读,读说结合,悟“美”。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发现了“美”,悟出了“美”,而更多的是注重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发现、相互评判发现,使课堂具有真正的动态活力。
(三)开展竞赛。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响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课堂小竞赛使学生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因而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要比其它状态下的高得多。但教师在采取这种形式组织课堂时要注意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让他们能 “跳起来摘苹果”;此外,还要善于利用课堂“小插曲”,以此鼓励、引导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三、语言艺术,巧妙运用。
要是语文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新鲜感,教师就必须注重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
(一)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音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使人反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二)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鸣,易于接受。
(三)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四)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四、情感丰富,风格多样。
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完美的标志。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因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可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
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倾听意见,发扬民主
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一些事情。当我们发现学生在按我们的期望去行动时,我们会信心倍增;但当我们听到学生向老师提出批评或特殊看法时,情绪上往往会有所不安。但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倾听意见,这有助于我们对教学做出更好的响应。没有对学生学习体验的了解和重视,我们就很难组织民主化课堂,很难做好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感到安全,并且让自己得到中肯的批评,在学生完全信任我之前,我邀请他们对我的行动提出匿名评论,并且公开讨论这些评论,让学生相信其体验的价值,并且让我提防那些由我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由此我很快就发现学生对课堂气氛、效果的真实反映——“死气沉沉”、“闷”。于是我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批判性反思活动。我想起了魏书生在《论语文教学的民主化》一文中的一些话,“十年来,我上过四百多节公开课,其中有的课上得一塌糊涂,事后查找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看的参考资料太多,考虑多方面婆婆的意见太多,以致进行教学设计时,忘记了学生的实际,而去适应各类教参及婆婆们的需要,结果课堂上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自己越讲越不是滋味。”而我所犯的毛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到底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打破僵局,焕发勃勃生机呢?我跟学生进行了商量。有学生说要多开玩笑,多讲故事,而有些则认为教师不能抹杀其授课的个性而只停留于表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他们进行比较深刻的认知活动。更有学生指出,教师应将时间交给他们,让其组织讨论,等等。我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思考,我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行教学主体的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讲授变为启发,“专制”变为民主,一言变为群言,注重外部刺激转为激励内部动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状况,而单纯倚仗各类教参的备课,把学生纳入固定轨道上课,只能把师生都逼进死胡同。而当我站在讲台,又一次环视在座的学生时,担心又产生了:这些学生是否具备了主体性学习的可能性呢?孙春成在《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一个人进入中学时,“已具备了自发地推导某种法则的分析能力,能成功地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同时,他开始有了怀疑,开始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分析世界,表现出一种要自己去认识事物的强烈欲望,并竭力地要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既然如此,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尊重,爱护,并 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去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过,“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和“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不能自以为是,不懂装懂,扼杀异见。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对《伶官传序》一文展开讨论时,有位学生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提法是不恰当的。这个学生平日纪律散慢,成绩落后,况且这一句话又是千古名言,我差点要叫他坐下,置之不理了,但还是问了句,“为什么?”他便论证起自己的观点来。,他举了牛顿、陈景润等科学家为攻克科学难题废寝忘食的例子,然后说:“如果你所溺爱的是真理、科学、健康有益的事情,那你就不会玩物丧志了,因此问题不在于„溺‟,而在于你是什么人,„溺‟什么。”听完他的论证,我带头鼓起掌来,赞扬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从此以后,我在课堂上常听到他踊跃的发言。由此可见,教师不戴有色眼镜,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化课堂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为了使语文课堂更具有艺术性,教师还应该多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首先,通过语文教研课可以向老师们学习新的授课技能,如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突破,目标的合理设置,课堂环节的处理,以及学生主体性的调动。语文教研课都是老师们精心备的课,它融会了老师们的心血,极其精华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新的形式,可以相互促进,互补不足,取长补短,体会到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备课和上课的经历,使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语文教研活动中课的讨论环节,意义很深远。老师们的总结既宏观的把握又有细微的点评,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指导性的建议。例如:对语文课本的深入挖掘、教材的再处理等。给大家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语文教师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备课上课时都会忽视自己的不足,但是这一点别人却很容易发现,听取别人的意见,会让课堂效果更明显。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人”的培养,从学生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自己首先不能讳疾忌医,抱守残缺。因为“变则通,通则久,久则安”。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雷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2、《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王增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1日
3、《中学语文教学艺术100招》王世群
重庆出版社
2009年3月19日
4、《语文教学艺术——献给青年教师》刘松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5、《上海名师课堂》卢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6、《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第四篇:如何驾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如何驾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洛阳市新安县新安四高史代见sdj61889@163.com*** 内容摘要:新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不是外在的灌输。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课堂流光溢彩,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和努力,要注重方方面面的细节才会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效果突出。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观察、思考,实践和总结,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或应考虑的问题浅述了驾驭好语文课堂需考虑六个环节:
1、读懂学生,努力营造课堂氛围;
2、精心组织备好课,上好课;
3、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
4、教学语言的锤炼与推敲;
5、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6、第二课堂的开发与拓展。
一、读懂学生,努力营造课堂气氛。-----驾驭课堂的必备条件
语文教师要关注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读懂他们的表情,是欣欣然陶醉其中,还是茫然不知所措,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对语文学科所教知识,运用手段的理解及接受程度,才会事半功倍,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下要先备学生,了解所教班级情况及学生情况,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才会驾轻就熟达到教学任务,才会运用教学智慧驾驭好课堂教学。现在社会错综复杂,许多学生思想认识不一,对许多问题和现象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理解,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会让学生有自己的世界观,在统一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因势利导控制不良情绪或现象,才会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和教学同步,这是驾驭好课堂的必备条件。
二、精心组织备好课,上好课。------课堂出效果的保证
1、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如果不敬业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教学就会凝固成一潭死水,就难有新意,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些年头了,而新课程改革在实施中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使命。为学生发展着想深入钻研,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尊重新课程价值观的规律,来做新课程的实践者,创新者。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2、要转变教育观念,对教师角色合理定位。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探究课堂,揭示知识奥秘。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不要做课堂的主宰者实行满堂灌,一家言。而忽视了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其结果违背了教育宗旨,必然得不偿失。教师应是学生的导师和朋友,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中,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3、备课要精心设计,教师要吃透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不仅备知识,备流程,还要备学生,考虑服务对象的接受能力,学习的敏感点、疑惑点,以及课堂细节,遇到突发情况能冷静面对应付自如。这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课堂能扎实有效出效果的保证。
三、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课堂实施的关键
1、组织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好开头是吸引学生调动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果在课堂开头不能吸引学生或者学生已经厌倦,后面工作就无法开展,即使教师情绪高昂而学生听讲状态低迷,恹恹欲睡,云里雾里就很难有好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导入时要不断变换形式关注课堂第一炮,导入时可采用歌曲、诗歌、图片等手段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情绪调节,上课时对没有做好准备趴在桌子上睡觉、说话等现象进行提示制止管理。在开头环节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流程的管理。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及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听不听;对爬着睡觉、私下讲话、看别的书、干其他事的现象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乱哄哄的讲话声淹没了教师讲课声的现象也视而不管,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教学处于失控状态。那么一切都会成为空谈,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作为一门课的主讲教师,应该教书育人,管教管学,履行职责,严格管理。除了专心致志地讲好计划讲授的内容外,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听课情绪,控制课堂教学纪律。当发现有些学生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运用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调控学生学习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如发现出现少数学生违纪影响多数学生听课时,应及时制止,提出批评要求改正。也可以在重点、难点之处借助语速语调的变化来提醒或警示困倦者,还可以利用在重难点举出一些富有情趣的实例,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用隐含针对性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觉,从而达到使学生精力集中把心收回来的效果。也可以利用课堂的提问来转移学生的注意,或采用夸张的引起警示注意的手势让课堂中的不合理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达到“无声胜有声”的目的。这是教学智慧,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只有这样才不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节,才会流程完整,和谐统一。
3、小结、作业布置结束一堂课
小结使一堂课升华结晶的关键,便于知识串线结网形成系统,有利于知识巩固能力提高。小结一定要简洁精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教学有个清醒认识,使知识融会贯通,消化吸收。作业布置要艺术化,层次化,不要搞一刀切,可分为必做和选做,分层次分阶梯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提高,课后有收获,使每位学生能学得会,学得好,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时间把握科学合理
要做到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导入仅是引子不能占时过长,否则头重脚轻完不成课堂目标。讲解要精,不要滔滔不绝,练习讨论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空间,便于学生打开思维。流程完整时间划分合理,不拖堂不提前,准时下课,否则可能因为一点疏忽而让一节好课大打折扣。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不满,影响以后教学的开展。
四、教学语言的锤炼与推敲------魅力所在教学语言是实施教学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走进知识迷宫的万能钥匙。它是语言这一人类交际工具在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教学语言的功效,让语言成为教学的通灵宝玉。富有激情、善于启发、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语言是驾驭好课堂的媒介,也是教师魅力所在。优秀的教师会很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和推敲,巧妙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语言优美,有磁性,有感染力,影响力。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设疑问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动脑思考,尝试课堂动脑的成功喜悦。课堂语言
中导入语要简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讲授语要注重整体设计的完整,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而要深入浅出,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声音洪亮有穿透力,让教室四面八方同学听得见听得清。语气得体,语速恰当让人感到舒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跟着老师感觉走。具有启发性,通俗、形象、生动。提问语设计要把握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提问语必须明确,没有歧义。提问还要适量,不能一味地发问,高明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迅速获得教学的反馈。处理课堂板演、提问等语言要中肯,对学生充满鼓励和期望。结束语要提纲挈领,承上启下,切忌虎头蛇尾。教师要注重语言修养,形成独有的教学语言风格,让教学语言成为教师授课的魅力源泉。
五、教学辅助手段运用------锦上添花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利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具简单,内容呆板,枯燥无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厌倦疲劳,费时又费力。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图像、颜色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感官思维,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语文课堂有生气,有活力,化枯燥为生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进行《项链》这一课的教学时,传统的教法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分析一下情节等,而如果把它编排成课本剧,就会生动有趣得多,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会体会到小说的情节,及构思安排,对人物的分析和理解会更深入透彻,对小说的主题会进行多元的思考。还可以请学生观看电影及有关课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语文课堂五彩斑斓,锦上添花。
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拓展-----迁移延伸
语文知识丰富、琐碎,仅靠一节课让语文知识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升,还远远不够。必须丰富学生语文生活,课下开展学习小组,通过阅读书报,组织讨论,办语文角等活动,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让学生走进语文大观园,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国语亮起来,时尚起来。这是语文课堂的迁移与延伸,也是语文的根本源泉和动力。教师要在课下对课堂教学和组织活动进行反馈和总结,查漏补缺,完善课堂教学,形成艺术,同时要自我加压,注重学习,加强专业素养,不断与同行交流沟通,尝试一课多教,多元备课,把握课程走向,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才会教师学生双丰收。
总之,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走在时代的前沿不能仅局限于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把语文肢解,而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的目的,来组织备课为学生服务。在实践中,语文学科就会强化,语文整体素质就会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
《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第五篇:高一语文组期末复习计划(罗昭勇)
高一语文备课组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时间紧,授课任务重,为确保一周左右的期末复习时间,本备课组部分老师利用早晚自习讲课。各班教学进度现已基本统一,拟定于十二月底结束新课,元月份进入复习阶段。为迎接期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经备课组全体同人商议,特制定本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课内知识掌握不尽如人意;语法知识短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阅读速度较慢,主观题解答思路不清;写作时不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作文时人云亦云。
三、复习目标
1、本着回归课本的原则,指导学生扎实掌握课内知识,了解课内涉及的文学常识,识记要求背诵的重要篇段。
2、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浅显的文言文,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
3、正确使用词语,能辨析修改常见病句,能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4、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四、时间安排
第18周(12月28日——12月30日)
抓课本复习,包括字音、字形、成语、标点符号、文学常识等课本知识。第19周(元月2日——元月7日)
重点复习巩固文言文单元,突破重点背诵、默写、翻译等。作文技巧、应试技巧指导及学生自主复习。其间安排一次综合模拟检测。
五、实施措施、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讨知识点和考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力争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提高复习课堂效率。
①后期教研课以应试为主线,认真研讨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指导。
② 试卷评讲课,应在讲析前必须自己先做好练习试卷;学生完成后通过检查、批改了解知识的薄弱点。
2、加强学法和做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① 给学生提出后期语文复习的原则、目标、方法,让学生提高自主复习的意识。
② 充分利用时间,每天给学生和课代表布置识记和理解任务,督促学生每天自学语文20分钟(除正课和早自习),让他们保持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
3、精选习题,精讲精练。
①专题专人负责并由专人审核,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
②指导学生对以前所作试题进行分析总结,做到基础题试后满分工作。
4、做好培优、促中、补差工作,提高整体成绩。
结合学校及年级相关要求,找准任教班级的语文学科的临界学生,通过个别交流、上课提问、作业落实等形式予以关注。对优生谈话,面批面改。
5、印发作文材料,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