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港、台和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看我们的差距
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国内由于应试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而国外作文的教学过程是: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良好地发展。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而国外一般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更是不容易了。这里涵盖着“思想——言语——文字”之间转化,是个语言心理行为的大工程。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
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其实在许多课程的学习中,写作已经在起这样的作用,只不过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教,可以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如设计科际之间的作文题,并把学生带进工厂、科研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回来后要
求他们写产品说明书,或设计一则简短的广告。学生经常在电视里、报纸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认识到写作课与其他各个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正好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工具。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写”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快被调动了起来。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就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对写作教学方式作过许多探索,得到公允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目的。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一)校外课外活动
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及极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当今的世界、自己生活的社会、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先进单位、个人、专业户,一些名胜古迹,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指导学生观察。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有全校性的、有班级的,有小组的,也可以有个人的。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活动内容:1.参观、考察。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增长见识;还可以使学生受社会主义现实教育,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2.逛市场。了解贸易集散地在流通领域的怎样地位,增强文学作品中贸易市场的感观认识。3.欣赏自然、名胜。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是学生获取有关气象、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4.系统地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收集昆虫、植物标本。如饲养小蝌蚪、养蚕、养鸟等,增长知识;5.与名人通讯,和作家座谈,向重要会议献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6.参加市区少年宫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参加社会团体发起的各种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7.文明礼貌、卫生宣传、慰问军烈属、学雷锋活动,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8.节、假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使父母更理解孩子,孩子体谅父母,沟通两代人的感情,提高教育效果;9.“家庭小天地”,学生在家里应有自己的小天地、活动内容,有自己的兴趣,或养殖、种植、或做小制作等等,培养自我动手的能力。
(二)校内课外活动
1.阅读。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如大纲规定初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教师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的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论达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3.办报。这里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和班级办的油印小报、黑板报、墙报等等。这项活动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学生自办小报,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等诸多方面给以具体指导。要注意循序渐进,力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低要求到高要求。4.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的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5.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些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作必要的拓宽和加深。还可以请英雄或者模范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等教育。“红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和“休学仪式”,语文教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提出明确要求。现在家庭电视机很普及,为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具备了方便的条件,教师积极引导,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课堂内开展评论,发表看法。6.竞赛。中学生往往有上进心,不甘落后。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实验证明,竞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之一,我认为个人之间竞赛优于团体之间的竞赛。语文的竞赛内容,包括书法比赛,查字典比赛,汉语拼音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诗歌散文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应有计划地开展。赛后要总结评比,以精神鼓励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选择地开展,课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另外,开展课外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处在从旁辅导、咨询的地位,不象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下进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病。要注意的是,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要防止和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港、台和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看我们的差距
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国内由于应试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而国外作文的教学过程是: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良好地发展。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而国外一般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更是不容易了。这里涵盖着“思想——言语——文字”之间转化,是个语言心理行为的大工程。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其实在许多课程的学习中,写作已经在起这样的作用,只不过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教,可以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如设计科际之间的作文题,并把学生带进工厂、科研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产品说明书,或设计一则简短的广告。学生经常在电视里、报纸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认识到写作课与其他各个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正好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工具。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写”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快被调动了起来。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就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对写作教学方式作过许多探索,得到公允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组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是指生活。中学组成教学承担这重任务。这是通过教学的组成,有必要为学生建立知识基础,也要教他们生活的真理。
初中是中学学习的主要阶段,是从小学到青年发展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小学和中学,他们独立追求和感觉的日益突出的个性,活泼,想学习但弱,仍然幼稚;在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但缺乏知识。表现在组成,往往不是主题,不打滑,不寻求文章,没有话,结核病的问题是我们几十年来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坚持教学方法的规则,使学生习惯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主题;这种葫芦画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种材料改变主题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也许到高中和高中。长期以来,我们将培养出什么样的社会才能。面对这种情况,我是 必须改革组成的教学方法。但是,出路是什么?这里我只是多年来在初中写作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论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香港,台湾和外国中学组成教学来看我们的差距
在香港,台湾和日本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大多数的培训方法组成的主要文章,但题目要求写的学生个人经验的内容,见证,或者更熟悉,感觉更深刻。因为书写的东西是针对性的,主要是在学生们更具体和实用,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有话要说,有内容写作,这消除了写作的恐惧,也避免了倾向谈空。我们目前的作文训练与命题的形式与外部没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非常狭窄(学校指导修改思想审查因为教学在短期内难以结出果实。如何提高组合教学的效果,是中学语言教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是最难找到现有答案的主题。在我初中高中语言教学的职业生涯中,尽管做了这样的尝试和探索,但组合教学一直给我一种深刻的感觉,为了初中组成教学取得显着成果,老师言语写作教学是识字,单词句子,布局寻找文章,使用语言来表达综合训练的感觉。识字,说话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内容,它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培训的一种训练手段,具有重新创造的特点。在学生方面,让他们建立学习写作学习的指导思想,即写作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手段。事实上,在许多课程中,写作已经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但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讲道,你可以把学生放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让自己知道生活真的离不开组成。如设计的跨文化文章问题,和学生进厂,科研单位参观现场,回来问他们写产品手册,或设计一个短的广告。学生经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各种广告,并有知觉知识的感觉,使他们意识到,写作班和其他学科 不可分割,写作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学习工具。在意识形态中,为什么写得更正确的理解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很快被调动起来。
二,激发课堂教学的组成,解决学生如何写作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的共同做法。因此,我们必须处理教学与学习,动机和效果之间的关系,这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一课。
(1)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的命题(包括意义)在教学的组成中我发现学生害怕写作,其实最害怕的老师布局主题文章,学生不是熟悉文章内容的文章,感觉没什么可说的,硬调,结果只能是敷衍。任何类型的文章命题,无论什么类型,无论什么形式,都有限制和开放的性质。在目前的教材中,一些文章因为反映内容和现代生活的长距离,降低了学生的吸引力,我们还应该选择小说文章的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为学生写作 在存在实际问题时,每篇文章的分析都能真正解决一个技能问题,所以容易发挥乘数作用。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个特点的主张,就可以避免避难,就像丁ing的解决方案一样牛,没有厚厚的房间,让人放心。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一主题的思维,思考不同的角度,问题不同,结论也不同。写作教学使学生在思想开放,全方位辐射的思想下,为了使学生的构想只是出于织机,不落入陷阱,认为人们从来没有想过,做出不可预测的,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使用这种扩散式思维,学生会感觉像一个春天,写了很多东西,会感觉写作从来没有意义,自古以来华山一路,而是通过罗马的路。这样,你可以从很多自己的经验中选择深刻,创新的材料,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写,克服什么都不说,没有内容可以写的问题。
(C)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年轻学生的问题,至少保守思维,他们的思想解放,如独立思考 测试,勇气非常规,但与成年人相比,他们也缺乏社交生活的经验,思维还是天真,看到的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征通常在他们的文章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提高辩证分析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辩证分析,为了准真实,找出正确的观点材料揭示,在此基础上表达感情,评论,文章势必抓住要点,赞美,不会一般,弱。
(4)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风格,使学生成为物质选举的机构,写在写作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写或不知道如何写,一个原因是不掌握知识的风格,规则。事实上,任何种类的文章都有自己的共同特点,也有自己的特点,不同风格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常规的东西。根据不同主题的性质,用不同的类型来表现,写作会得到乘数效应。另外,还有方法在开始,转换方法,结束方法,设置中心句 方法等。(5)范文引用的方式,模拟训练传统教学模板或者很多写作技巧和技能对学生的优点都可以模仿为写作模式。然而,教师在作出安排之前应该教这些文本,教师知道如何使学者学习目标。在文本分析中,重点分析作者观察,发现,思考,关联,材料选择,方法思想,阐明每篇文章的重点,使学生有法律依据。范文引述的注意问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学习文本的分析,布局寻找文章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发展自己的想法,并玩,并最终成为自己的东西。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如何写出心理障碍的问题已经解决,老师后来写作教学工作将有很好的基础。
三,做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的问题
在我的论文“我的建议”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写道:当我们写作时,用笔在头上,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有时在心里想,然后笔不知道写在哪里,大脑进入 所以老师建议老师在布局操作,带我们出去看看,玩。这里显示不知道该怎么写问题还是麻烦的学生。
在教学本体的教学中,教学生写出什么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而且对教学方法的写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公平地开展课外活动是一个实际的措施。到目前为止,开展半个多世纪的课外活动,作为教育法入大纲,但仍然没有造成我们的教育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足够的重视,学生仍在写什么和痛苦。大量的外国数据显示,学校人才成长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课堂教学指导;二,课外科学,传记,文学阅读的灵感;三,课外技术,风格,社会活动。后两个渠道是课外活动范围的一部分,事实上,有两种方式,即在课外和课外。
陶兴志倡导:我们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到自然,树木,山脉,绿水,太阳和月亮,星星和大社会人民的花,农业,工业,商业,自由 宇宙问了问题,所有的东西为朋友,和古代和现代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利用课堂观察技巧广泛观察自然,从而丰富情感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第二是允许学生与社区接触,将语言教学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广泛课堂,这在社会交际中,语言的积累,思维的发展。人们已经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来领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访问,参观,参与社会调查,探索现实,与社区接触,享受祖国的好山河,了解不断变化的社会主义建设,开拓田野的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刺激和发展各种兴趣的学生,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有机会学习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你可以更好地把握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飞跃,提高知识,知识和知识的获取能力,使用理论的实践和使用大脑和大脑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继续追求新知识,追求事实真相,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组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是什么样的课外活动可以进行,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客观世界的理解,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可以结合起来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A)课外活动
课外课外活动的世界非常广泛,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广泛的社会生活,在课堂上引进社会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同时,自己的世界,他们自己的生活,人的因缘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些先进单位,个人,专业家庭,一些历史名胜和风景秀丽的地方,教师应该计划带领学生出去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可以灵活,有学校范围,有班级,有团体,也可以有个人。让学生拓宽视野,与社区接触,熟悉生活,了解自然,了解新事物,新现象。通过实际接触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升华。活动:1.访问,学习。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研究项目,新产品,新技术 手术,生长知识;也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真正的教育,爱祖国,树立崇高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2.参观市场。了解贸易分销中心在流通中的地位如何提高文学作品在贸易市场的理解意识。3.享受自然和景点。独特的自然,历史文物,是学生得到的气象,生物,矿物等自然知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文字;4.系统观察生物生态过程,收集昆虫,植物标本。如养小小t oles,养蚕,养鸟等,增加知识;5.与名人和作家交流,讨论这个词的重要会议,从小集的野心;6参加由各种培训班组织的城市儿童宫,7,文明礼貌,健康宣传,向烈士哀悼,学习雷锋活动,从小到培养人民服务思想;8.节日,假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活动,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孩子理解家长,传达两代人的感情,提高教育效果;9.家庭小世界,学生在家 应该有自己的小世界,活动,内容,有自己的利益,或者耕种,种植或小生产等,发展自己的手能力。
(B)校外课外活动
阅读很多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语言水平,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单独阅读资料远远不够。在课外阅读方法中,您可以结合使用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免费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受限制,但要清楚目的和要求,一个班级知道一件事情会达到目的。定向阅读,由老师根据大纲的规定,以及一个写作单位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的目录。如初中初中,每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教师为叙事的特点,要求安排,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发现课堂教学已经掌握或不掌握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成为目标。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每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要求学生阅读阅读精彩的话,更多的一些笔记和卡 电影,这是提高学生的词汇,刺激思维,丰富的语言,大有好处。实践笔实践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学习理论不是实践,而不考虑改进的目的。定性组成,对组成的组成没有任何限制,这是近年来语言教学改革的成就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规划定性论文(在叙事,论证,说明文本中的教学计划)外,还必须做好学生的课外练习,促进写作自由文本,包括日记,评注和信件等。这是一个学生在花园里的免费工作,让他们写自己的话,真实的话,看什么写,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每周书面最低标准。有了测量要求,方便全面总结教师可以发挥监督作用。3.办公室报告。这包括学生的手写报纸,学校和班级做油印小报,黑板报纸,海报等。这个活动的作用,学生可以开发综合运用语言等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编辑,写作,绘画,书法等技能。学生们运行自己的小报,教师从内容到形式等诸多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要注意一步一步,努力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需求。4.班级会议。叶绍涛先生说,语言培训是鼓励学生制作和出版总中心,教师只抓住中心,以有效率地领导组成教学的各个方面。除了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学生,说能力发展,还要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一些语言培训。课程是一个更好的形式,不仅对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也很好的锻炼。5.听报告,举办讲座,观看有意义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学校,年级,班级应该根据实际计划定期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内容可以结合文本的等级来扩展和深化。你也可以问英雄或模特讲故事,革命传统的学生和爱国主义等等方面的教育。演讲下红旗,开幕式和突破仪式,语文教师也应作为语言课外活动,明确要求。现在家庭电视很受欢迎,为了学习学生在条件方便的情况下接受外界,教师积极引导和选择观看一些有用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如新闻网络,焦点访谈,使学生关心国内和国际事务,掌握国家政策,课堂评论,评论6.竞赛。中学生往往有动力,不远处。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心态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表明,竞争是动员学生学习热情的手段之一,我认为个人之间的竞争比群体之间的竞争更好。语言竞赛内容,包括书法比赛,支票字典竞赛,汉语拼音比赛,手写报纸竞赛,演讲比赛,语言基础知识竞赛,诗歌散文竞赛等。这些活动应该有计划地进行。游戏总结后的评价,鼓励精神的主体,辅以适当的物质激励。
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方式多样。什么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问题,教师应该从现实出发,发挥条件优势,根据当地条件,优势和劣势,选择性发展,以更好地发展和指导学生的天赋和基金,激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能够形成提高初中水平的能力 组成教学效果。此外,为了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们正在学习大师,老师只在旁边从咨询,咨询状态,不同于课堂教学,所有的活动都是精心设计的,在老师精心组织的,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老师为中心的弊病。应当指出,课外活动应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以防止和克服倾向活动的活动。简而言之,我们的组成教学应该授予人们鱼类,而不是授予人类鱼类。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他们将利用这些知识来传播他们的感知知识,并迅速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的小说,文章的聪明才会浮出水面,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也实现了。
第四篇: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浅谈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浅谈
中学语文教学分为三大块:现代文、文言文、作文。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往往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过好作文关。在教学过程中,作文是一个相当棘手、让师生头痛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看法。
一、善于不断积累
作文时,学生常感到不知写什么,不知如何写,问题的原因主要出在缺乏必要的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情感,积累素材。怎样积累?一方面通过生活积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注意观察生活,积极参加实践,善于思考,才可能获得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懂得生活的真谛,写出的文章才真实感人,作家体验生活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积累。阅读大量报纸杂志、文学作品和有关的优秀作文,就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文学营养,掌握不少词汇、名言、歇后语、典型事例等,增强语感和书面表达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最好的证明。不管是生活所得,还是阅读积累甚至是瞬间的“顿悟”,都应该把它们记录下来分类整理,把它们读熟,重要的、典型又实用的还要背诵下来,只有这样,积累起来的东西才能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写作时才能派上用场,提高作文能力。
二、坚持写作日记
日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始写的时候,日记的质量不会高,老师要加以引导和点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转入正轨,学生就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选材能力就有了提高。老师要不定期地对日记进行检查评讲,给予肯定和鼓励。日记贵在坚持,长期坚持写日记,作文中的很多问题如错别字、标点符号、语句不通顺等可在此中解决,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亲自体验日记给他们带来的进步和快乐。日记能把学生的成长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懂得这些,就能提高写日记的兴趣,用心写、坚持写,就能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三、注意内容形式
让学生写的作文,必须是贴近学生、学生熟悉的,学生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如果远离学生,教师就要加以提示,学生才可能写得好,容易成功,否则只会挫伤其积极性,不利于作文教学。有一个学生谈到写作经历时,说老师每次布置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腻味透了。后来有一次老师先讲了个故事,正当学生听得入迷时,他停了下来,原来这是个“陷阱”,是要让学生给故事写个结尾,学生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就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很认真,也写得非常成功。这件事告诉我们,吃饭不能天天白菜,否则会败胃口,写作也不能采用单一形式,而要经常给学生换换口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读后感、影评;扩写、缩写等互相穿插。这正是利用了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感兴趣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使他们对写作保持了长久的兴趣。
四、兼顾统筹表达
选择好了材料,不能急着动笔,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材料最优化地组合起来,使所写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学生的“统筹”能力,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有的文章,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需要很多事来支撑,这许多事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就要有一个先后顺序。比如,要写《勤劳的妈妈》这篇文章,就要将能表现妈妈“勤劳”这个特点的事妥善安排顺序,文章才能有条理。可以时间为序,也可以空间转移为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培养学生的“统筹”能力,可从作文前列提纲入手,使他们养成习惯。此外,同一件事,让不同的人来说,有的人会说得自然生动、明白;有的人说得很多,可听者仍如坠云雾,这就有一个表达能力强弱的差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求语言简洁、连贯、得体;其次要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五、教会学生修改
学生作文结束,通常认为“任务”完成懒于修改,或认为写是我的任务,而改是老师的事,殊不知,“修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被学生忽视,而且常被老师忽略。有道是“兵不厌诈,文不厌改”,好文章往往是改出来的。古往今来,没有几篇佳作不是多次修改而成就的,所以要想写好作文,必须重视对作文的修改。只有老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有老师这样要求,学生才会把“修改作文”落到实处。凡是有时间就要学生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与此同时,老师要教给学生评价作文、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训练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
六、改评必须得法
很多老师对作文改评重视有余,方法欠妥,常有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要改变现状,必须讲究方法:(1)改评要及时。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自己的考试结果很关心,总想尽快知晓。考试是这样,作文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改、评要及时,要趁热打铁。反之,等学生关注的热情降至冰点时再改评,他们已经无所谓了,其效果只能事倍功半。(2)评分有学问。有个老师给学生改作文时是这样打分的:第一次70分,第二次70分,第三次65分,学生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作文,没有进步还罢,倒还退了下来,你叫学生怎会有心思听讲评,有精神写以后的作文呢?老师冥思苦想,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在这之后,他给学生作文分时总是比前一次要高,或有些表扬和鼓励的话,学生看到自己有进步,尝到了作文的甜头,评讲时听得很认真,以后的作文特别拿神,学生作文进步很快就不足为奇了。(3)由老师收作文上来改为上课时面批或学生互改。这样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及时有效地解决作文中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实证明,不管是面批还是学生互改,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4)评讲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当众评讲时,对后进生,教师用“放大镜”找“优点”,“沙”里淘“金”,而对其不足则个别指导,当其错误比较典型时则对文不对人,这样保护了其自尊心,树立了自信,激发了写作热情。对中等生充分肯定优点,适当指出问题,使其既了解自己的优势又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对优等生应要求更高,注重观察、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的点拨。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应指出美中不足,提出修改意见,鼓励和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可过分拔高。通过评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满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他们会把这种愉快的体验和使不完的劲投入到以后的作文中,争取更大的成功,作文会在这不知不觉中进步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能让学生体会作文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树立自信,就能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第五篇:试探如何教好初中体育课
试探如何教好初中体育课
任隆镇中苏红文
内容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之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在新课标下,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的传达,改变教学组织形成及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方面有如下几点试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
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要信、可爱,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筹划,全面设计好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新颖、美观。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还要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
二、启发教育,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从而目标明确,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的尤为明显,针对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多方面的说服教育,利用课上、课下时间进行,必要时协同科任教师或家长来全方面的进行,让学生对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注释,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本身深刻意识到为社会做贡献没有强健有力的身体做保证,就失去了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想具有健康体魄的愿望。
三、耐心灌输体育文化知识,提高兴趣
初中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体育文化素养欠缺。有的认为体育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是纯粹的一种竞技运动,对体育课看得很轻,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课。针对这种模糊认识,上第一节课就应给学生讲体育文化,使他们明白体育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体育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关系及与我们生活质量的关系等。通过体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使学生明白,体育不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且还是发展潜力很大的边缘科学.从而提高其体育的认识,增强对上好体育课的兴趣。耐心讲解体质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增强体质对促进文化学习的重要
性,提高上好体育课的自觉性。懂得健康的体质是学好文化知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功课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健康的体质是不能适应和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只会对提高文化学习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充沛的精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健康的体质不仅来自于先天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调节身体,促使精力旺盛,学好文化知识课的需要。
四、游戏教学法,维护兴趣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的自由活动余地,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易程度自己控制。三是在练习中学习。把教学内容和游戏相结合,是学生更容易理解。不会游戏的同学,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学会了这个游戏,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比单纯组织学生学示范动作好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学习-练习。四是不同场地、不同气候的条件下均可游戏,受外界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建华教学内容,维护学生兴趣。游戏法教学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乐意学习。体育课重视拥游戏法,可以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情绪,避免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受到伤害,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素质练习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来放松肢体,或听信号大声笑来放松情绪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可以阻止拔河比赛、球类比赛,这样可以促
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维护学习兴趣;班级体育活动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小群体的竞赛均可调节学生关系和增强班级凝聚力。
五、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最终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体育教师要运用体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认识水平、交往技能、语音水平、性格特征和体育基础等方面来培养。也可通过小组学习、友伴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比较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采取相互配合的互补性学习行为。通过学生之间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各种共同活动,又促进了个体更加活跃开朗,积极主动,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六、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注意示范位置选择。以上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成功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良
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体育课内容的交叉安排,教学方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