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3:1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第一篇:机械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机械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1P)

产业大而不强

包括发电设备、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汽车等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机械工业出口贸易总额位居全球前列。但是行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国内有效专利仍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数量占比仅为13.8%;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难以有效地支撑结构升级,也难以独立催生新兴产业;基础技术、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及特种优质原材料发展滞后,不能适应主机发展需要,严重依赖于进口,致使主机发展受制于人;2009年全行业进口额高达1700多亿美元,集中凸显了我国机械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差距。

产业结构矛盾制约发展。

目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机械工业产能扩张过快,低端领域过度竞争,已经并将进一步导致自我积累能力下降,并严重影响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行业发展过度依赖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现代制造服务业甚弱,对行业发展贡献很小;企业组织结构散而弱,尚不具备与大型用户相称的对话实力。另外,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差距,入选2008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企业中,只有

6.4%居于国际领先水平,34.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信息化500强中民营企业占比仅为16.8%。

市场需求增速由高趋缓。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机械装备需求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增长,同时得益于性能价格比的比较优势,国际市场份额也将保持上升势头。但随着我国工业化由中期向中后期发展,机械装备需求高速增长势头将逐渐趋缓后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提高机械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对我继续扩大出口必然造成困难。

第二篇:管理会计面临挑战

管理会计面临挑战

引言

2006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IMA)组成研究组,对中国12个制造企业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做了两次“访谈之旅”,历时一个半月。其间,IMA的研究部主任Raef Lawson教授曾在武汉和北京做过此行观感的报告。报告中提到管理会计在美国确有“衰落”的迹象,人们往往认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重要,在学术界中尤其如此。但从企业界的调查结果来看,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应该说是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在两次旅途中我们经常交谈,许多看法是一致的。现把Lawson博士两个报告的提纲和我们交谈的一部分内容整理在一起,草成此文。由于语言阻隔,不可能全部译出请他过目,所以本文虽然代表我们两个人的意见,但错误之处应由笔者杨继良负责。

管理会计衰落的迹象

提到管理会计,大家都会说,这是西方定义的会计学两大学科中的一项,是现代会计学的一项新发展、意义重大等。另一方面,又会立刻想到这门学科目前的处境不佳,学术界中许多过去从事这门学科的人,不少弃之而去,给人以日益衰落的感觉。这种情况并不只存在于美国,在中国也是如此。也许可以说,这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

管理会计“日益衰落”,当我们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比时,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在美国,当提到会计这个学科时,人们联想到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而不是管理会计;提到会计专业考试时,往往指的是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而不是执证管理会计师(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有译为“注册管理会计师”的,实际上只是通过了IMA组织的考试,由IMA发给证件,并没有向政府“注册”的意思。实际上CPA也同样是“执证”而不是“注册”。美国的CPA协会(AICPA)与IMA同样都是民间机构。中国的情况不完全相同,故称CPA为注册会计师,此处按中国习惯译CPA为“注册会计师”)考试。我们这次访问的中国企业,半数是具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交谈,和几所大学会计学院的青年老师和研究生座谈,给我们的印象是,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会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如果还没有取得CPA资格,第一件事就是要通过CPA考试。有一位刚参加工作的会计硕士说,CPA资格对就业有决定性作用;通过一些外国的会计资格考试,只能帮助取得面试的机会而已。相比之下,成本太高划不来。CPA资格是在会计事务所工作所必需。在美国,在会计事务所就业的会计人员只占5%—10%,其余90%以上的会计人员是在企业内部工作。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会认为只有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会计师呢?分析其原因,美国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经济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来融资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在安然事件(2001年初)以后更加明显。人们把注意力从管理会计转移到财务会计上。

中国的许多企业盼望上市,需要熟知CPA业务的会计人员。政府正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推出了一整套会计准则,使企业财务会计在2007年时做到与国际全面接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与财务会计方面的新规定更为关注,也是容易理解的。从报刊发表的文章和报道、从等待就业的学子的观点来看,人们对财务会计的关注超过管理会计,在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这似乎成了一种国际趋势。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却显出管理会计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极为重要;在管理会计的方法上亟待充实提高。近年进行的两项大规模调查(一项是IMA与安永会计公司合作的调查,另一项是IBM公司对其全球900家分公司CFO的调查)都得出同样的结论。

IMA与安永会计公司合作的调查

从报刊杂志所登载的文章看,对管理会计态度趋于淡漠的现象最迟应该是在2001年便被注意到了。作为美国管理会计师团体的IMA,深感对于管理会计当前竞争力的问题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调查,遂于2002年下半年与“四大”国际会计公司之一的安永合作,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调查通过网络通讯进行,共发出23034份问卷,回收2000份,约占9%,响应率与类似的调查相似。答卷者所在公司平均职工1750 人,年销售收入 3亿美元,40%属于制造业。答卷者中31%是带有“总(C)”字头衔的,在报告书中称之为“决策者”,其余称为“决策参与者”。36%的答卷来自大企业,具有10亿美元年销售额,相当于《财富》1000强的规模。

报告书开头第一句话是:“管理会计正处在关键时刻(critical juncture)”。竞争和经营条件的不稳定性加剧,促使出现许多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那么,究竟哪些是在实务中被应用的呢?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调查结果有6项发现:

1.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关键的信息来源。81%的答卷者认为,成本管理对他的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原因首先是当前经济滞缓,促使对成本管理和成本透明度的需要增加(75%)。其次,管理会计师更多地被看作是合伙人,56%的答卷者认为管理会计师关心的核心是战略性问题。可见,管理会计师仍然是决策者的战略参与者。

2.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都认为,最重要的是:(1)获得可以据以采取行动的成本信息(占答卷者的82%),(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占70%以上)。

3.有一些因素使成本的“能见度(visibility)”受到损害,即存在障碍。98%的答卷者认为存在扭曲成本的因素;38%认为有些因素甚至引起重大扭曲。扭曲的原因:30%认为是间接费用的分配,20%认为是共享服务的分配,19%认为是产品的多样化造成的。间接费用分配之所以成为首要问题,是因为从各行业总体来看,经营性的间接费用和销售与一般行政管理费占了营业成本的34% 到42%,这部分成本的分配出了偏差,所以造成比较大的扭曲。

4.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是一件需要优先考虑的事。答卷者不论其所在公司属于什么行业、多大规模,都持这种看法。他们的理由是,企业已经拥有了各种新创的方法和工具,其中最普及(占23%-24%)的是ERP、新的编制预算和编制报表的软件。但一些一度相当普及的软件现在仍然被认为是重要方法的已降低到15%-16%,如作业成本法(AB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当一个公司考虑采用新的成本管理工具时,72%的答卷者(来自大企业的)称他们要使用本公司自己开发的电脑系统;其余28%打算采用已经成名的系统或ERP。因此,调查的组织者认为,虽然现行成本制度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够正确,但企业并不乐意采用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限制条件在于经济现状和内部资源不足。

5.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仍被广泛采用。76%的答卷者采用定量技术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全部吸收成本法);其次为编制经营预算占75%、基本上按直接人工分配间接费用的做法占70%。愿意采用比较新的成本管理技术的不多:目标成本法占26%;增值管理占25%;约束论分析占22%。这些新的方法可谓尚在挣扎、谋求采用。

6.一些被认为能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所以不被采用,其限制因素包括缺少适当的技术、缺少企业内部的支持、缺少领导层的支持。这三者伯仲相当,在作肯定回答的人中占84%-86%。但在做负面回答的人中,认为领导层支持不够的占40%,这是就大企业而言的;在小企业中,缺少技术成了最重大的限制条件。这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近来常有议论,说领导重视是关键所在。

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需要较好信息和现实限制之间搭起桥梁。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说法:

1.采用某一种最佳软件并不是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万灵药”,他们只愿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较好的方法。用户需要更适合自己特殊情况的软件,不只是现成的通用软件。

2.在目前价格昂贵的软件并不一定适用的情况下,传统的制表软件也可以适用于新的计算需要。

3.目前经济状况低迷,在不能明确认定某种建议有清楚的成本节约价值之前,企业领导不会愿意花钱购买新的管理软件。

尽管一般都认为成本扭曲普遍(“是常态而非例外”),各公司仍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已经部分地(暂时地)回复到比较常规的管理会计方法。这说明,决策者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关键需要和目前的系统现状,对症下药,不宜盲目求新求变。IBM公司的调查结果

IBM公司2006年在全球范围内对各地分公司任CFO之职的900位高级经理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1999年到预计的2009年这10年中,CFO需要在处理日常事务——即料理账务和报表中花费的时间正急剧减少:从1999年的65%减少到2006年的48%,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减少到35%;从事控制管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从20%提高到26%—27%;而向领导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花费的时间已有大幅度的增加,从1999年的15%提高到2006年的27%,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提高到40%!详见图1

在同一个调查中,这些CFO还认为,就其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而言,重要性比较低的是“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57%),然后依次为“从财务角度加强内部控制”(59%)、“不断改进业务的经营”(61%)、“配合本公司的领导确定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61%)、和“衡量和监督业绩的完成情况”(69%)。

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CFO正处于急剧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可以说,企业财会人员整体处于角色转变过程之中。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仍然是重要、不可缺少的。但加强内部控制、参与实施业绩考核和向领导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属于管理会计的范围,其在企业财会人员的职责中已压倒了算账、记账的职责。

学术界的困惑和对学生的误导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美国会计学术界的状况。

美国会计博士近年来匮乏的现象随处可见。与过去相比,近来每年获得会计博士的人数大约只有10年前的一半。2006年夏,美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每一位寻求职位的新科会计博士有3—4个现成的空缺等待着他申请。这种短缺现象必然引起这个学科能够开的课程和研究都有所减少。财务会计涉及会计领域以外的课程较少,而管理会计却涉及许多与会计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换句话说,大学的会计系在课程的设置上,侧重于财务会计,其原因与教师缺乏有关。

课程设置也受政府干预的影响。在美国,虽然各大学在组织教学中都享有自主权,但实际上在确定本科生的课程时,还得接受政府部门的意见。例如,州政府的教育部门对大学的资格认证有重大影响。而这些部门都会要求把对外会计(财务会计)所需要的内容包括在课程之中,忽略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其结果是大学本科课程往往以财务会计内容为导向。教授们也把最好、最聪明的学生向财务会计方向引导。有志于以会计为终生职业的学生,也往往相信他们的前程在于当一个注册会计师,不会选择其他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教师的研究方向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学术界人士中,选定管理会计为其研究方向的往往处境维艰。照说,案例研究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方法。20年多前,卡普兰号召学术界人士走出“象牙塔”,多从事这一类研究。他自己也确实身体力行,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反响并不很热烈,大部分学术界人士仍然只推崇实证研究,常常看低案例研究。这是一种偏见。事实上,由IMA资助所作的一项案例研究,在2006年的AAA年会上获得“卓越会计文献”奖。可见,案例研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当然从事案例研究是很难的,“成本”很高,学术界人士视为畏途进而贬低它的价值,在美国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在中国所见

对于从未来过中国的美国人,中国似乎是天文学上的“黑洞”:承认其客观存在,却不知其内容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于是,有各种错误的猜测也是免不了的。我(Raef Lawson)今年两次来中国,访问了12家企业,历时一个半月。从所花费的时间和访谈的范围来看,也许算是美国会计学术界中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最多的人。

访谈中,涉及最多的是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这是一堂很好的课,我(Raef)的意外收获,用一句话来总括,是“想不到有一些在美国认为是了不起的管理会计方面的新创举,在中国早就存在。”虽然还有待完善,有的还只是一个雏形,但不能不说中国企业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很有创见的。下面是对美国提出的一些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与我们在中国企业所见的做法作的比较,见表1。

值得专门一提的是,在中国企业中,内部利润/成本考核制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然而西方会计学者却往往把他们近年在中国所见说成是在中国推行了西方责任会计方法的结果。2000年在一本“顶尖”会计杂志《管理会计研究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上,就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企业所做,“是西方管理会计实务(在中国的)一种应用。”类似的说法,屡见不鲜。笔者自己在20年前也有过这样的作为。我们在访谈中,曾经向这些中国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会部门负责人询及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这些方法的。例如,与西方的“标准成本”几乎相同的“计划成本(有的企业也改称为“标准成本”),他们的回答是“一向如此”,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了!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管理会计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平衡记分卡制度,提倡多指标评估业绩。然而我们所到的具规模的中国企业都有类似的做法。这些企业不但实施多指标考核,还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基层,而且有一套中国称为“原始记录”的统计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各企业还设有专门的职能机构(通常称为技术部或生产技术部)来管理这些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和考核。当被(杨继良)问及难道美国企业里没有这样的制度,以至于平衡记分卡提出多指标考核时,会被看作一种“创见”时,Raef的回答是,多数美国公司热衷于追求近期的利润,往往单纯以利润为目标,这也许是美国经济制度的局限性使然吧。

在对中国企业进行访谈时,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会计电算化已经相当普遍。有些大企业采用了整套的SAP管理软件,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再是记账、算账了。对成本、资金的控制管理和业绩考核是财会部门的工作重点,这和上文提到的IBM公司的调查结果相同。中国企业看来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成本方法,这并不能说他们在管理会计上是落后了,这与上文提到的IMA与安永公司合作对美国大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是吻合的。企业的CFO是不是参与了最高管理当局的决策,事关企业的机密,我们不便多问,但从中国政府最近对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地位的再次确认来看,中国企业管理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迈进。

因此,从企业实务的角度看,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并没有衰落。

结束语

围绕管理会计呈现衰落迹象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如何分界,是不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线?这门学科如何走向全球化?IMA近年着力介绍德国的成本方法,并且提出“与会计保持距离”、奢谈管理理论的方向不完全正确,这些做法是不是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我们有太多的基础性问题,需要把全球对管理会计有兴趣的同行组织起来,共同商讨、共同努力。这是一项真正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第三篇: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

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

摘要:文章阐述了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详细分析了当前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关键词:制造环境;管理理论;成本会计

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一是弹性制造系统: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序控制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工序的弹性化。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二是电脑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升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制造资源规划: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是其前身。四是电脑整合制造系统: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上述所有新科技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

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跟着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不加以改进,将会导致以下后果:首先,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其次,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量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的有关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作业基础管理(abm),即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尚不具备实行abc法的条件,但是abc法对我国制造费用分配的改革还是很有启发的。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第一,适时制(jit)。适时制就是零部件在生产需要时才购进,或产品有顾客需求时才生产,从而使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反过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方法。

第四篇:浅谈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详细地分析了当前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文章就影响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策做以下分析。

1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1弹性制造系统: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序控制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工序的弹性化。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1.2电脑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升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1.3制造资源规划: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是其前身。

1.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上述所有新科技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

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跟着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不加以改进,将会导致以下后果:

a.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b.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量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的有关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作业基础管理(ABM),即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尚不具备实行ABC法的条件,但是ABC法对我国制造费用分配的改革还是很有启发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

2.1适时制(JIT)

适时制就是零部件在生产需要时才购进,或产品有顾客需求时才生产,从而使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方法。在采用J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到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将大幅度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成本法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的必要性受到怀疑。这样,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作详尽的追溯,无疑有些得不偿失,而为克服上述问题的种种努力,迫使倒推成本法应运而生。

2.2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的“零缺陷”,并最终由顾客来界定质量。TQM促使质量会计得以产生。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日前仍然停留在质量成本确认、计量和报告上。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等五大类组成。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2.3 战略管理

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像“以人为本”的人事政策、以“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质量策略等等。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竞争者同质产品时,成本要低于竞争对手,使顾客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同样功能的产品。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价值链分析、市场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三个方面。

2.4 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

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管理人员和员工不会满足于某一特定工作水平,而是谋求不断的提高。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发现;以前似乎高不可攀的目标现在竟然达到了。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在于,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并认识到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公司总是可以找出办法使本成本和费用低于上年。

2.5限制理论

根据限制理论,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样的目标,都有可能实现。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反之,如果加强其他联结处,则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地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反过来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要更新设备,那么,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这样,就总体而言,效益会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2.6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十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成员都应当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邯钢集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验中所揖的成本就是目标成本。从目标成本的制定到管理,我国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第五篇: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面临挑战

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面临挑战

张晶

2004年,俄罗斯经济已连续6年实现增长,“俄罗斯正在重新崛起”成为西方的热门话题。2003年,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专题报告称,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是未来4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4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但是,2005年6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罗斯委员会《关于俄罗斯经济现状》的报告却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期即将结束”,“俄罗斯可能失去经济现代化的机会”。究竟俄罗斯经济的前景如何,令国内外各界普遍关注。

一 经济持续增长的物质前提

经过多年挫折,俄罗斯实现了政治稳定,通过了主要经济法律,创造了保持经济增长和基本稳定的制度前提。2004年为普京总统第二任期的第一年,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目标的第一年。俄经济连续6年保持增长,为经济持续增长打下了物质基础。

2004年,俄GDP增长7.1%,其总额约为50700亿美元,人均GDP首次超过4 00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2003年增长12.5%),为2.729万亿卢布。特别是通讯、原料、住宅建设等部门的投资增加,其中通讯增长54%;钢材投资增长1倍;前几年增长缓慢的住宅建设投资增长12.5%。此外,纸浆、化工和石油化工投资也有所增加。加工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上升:2002年为8%,2003年为10%,2004年为12%,体现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进展。

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外商投资势头加快,黄金外汇储备迅速增加。2004年外贸额达20780.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1.1%;近5年,每年实现外贸顺差400亿~600亿美元;外商投资比2003年增加36.4%,到2004年年底,外国投资总额累计820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3.8%。截至2005年5月,黄金外汇储备1 47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18.3%。2004年进口机器设备和固定资产500亿美元,零售贸易额增长12.1%,突破了近4年来的纪录。

财政状况连续5年盈余。预算黑字从2003年占GDP的1.7%,增长到2004年的4.4%。

国内银行在投资信贷中的作用上升:银行存款总额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28.6%,增加到2004年的32.6%。虽然2004年夏天出现了部分银行危机,但银行投资信贷仍迅速增长,占投资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4.8%,增加到2003年的5.3%,又增加到2004年的7.7%。在公司的投资中,国外贷款比重下降,国内银行投资信贷比重增长。2004年,大公司在国外贷款从2003年的151亿美元,减少到138亿美元,由占企业融资比重的12.5%降到11.8%。

2004年实际工资增长速度为10.9%。通货膨胀率从2003年的12%降为11.2%。卢布对美元的汇率保持坚挺。

特别是俄提前偿还外债,已累计偿还苏联时期外债近800亿美元,并且未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大大减少从世界银行的贷款。

2004年12月21日,普京在俄德第七次政府间磋商中表示,俄将提前偿还所欠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债务。这使俄罗斯政权机构在经济改革和采取经济政策方面的独立性、摆脱西方金融机构制约的可能性增强。

应当指出的是,在世界高油价的形势下,俄以燃料原料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弱化,反而增强。俄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2004经济分析报告表明,俄出口导向型工业和贸易部门占俄GDP的比重升高,对GDP的贡献率增强;而国内生产者的竞争力削弱,贡献率下降。2004年出口占GDP的比重增长到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保证了GDP几乎一半的增长。其中,油价飙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个百分点;国内因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1个百分点,是近3年的最小值。2004年以来,普京多次要求政府推进经济多元化,但是,高速增长未使经济产生质的变化。2005年2月,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提交政府的《我们对中期前景中时代挑战的回答》报告承认,“近几年,扩大劳务和加工领域的努力尽管取得良好进展,但没有根本改变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经济多元化程度差”。

虽然近几年俄投资大大增加,但为达到201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至少要保持7.9%的GDP年增长率,目前,增长速度离要求相距甚远。

二 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

自2004年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和投资速度下降。第三季度GDP增长速度为5.4%。在15个工业增长的部门中,8个部门增长速度下降。运输、建筑、化工、机器制造和有色金属等工业生产下降最明显。

2005年1~4月,GDP增长5.3%(2004年同期为7.3%);卢布升值6.6%;1~5月,通货膨胀率达7.3%。固定资本投资从2004年第四季度增长1.6%,降到2005年1~2月的0.1%。

2005年第一季度,世界油价增长40%,而俄石油出口仅增长0.6%。各项主要指标都未达到年初的预测水平,实际上,经济增长基本停滞,经济稳定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2004年夏天的银行危机和2004年中期起,石油、建筑和运输等许多部门的投资增长速度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俄多数专家认为,“尤科斯事件”是投资下降的导火线。“尤科斯事件”后,俄政权内部,政权和商业界上层关系分歧加剧。在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上,普京与政界和商界上层人物有意见分歧。俄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历史学教授别列古多夫认为,以对国家作用的态度划线,分为主张国家强力者、自由主义者和反国家主义者,而且这种划分越来越明显。这使国家政权内部,工商界与国家政权间相互不理解,工商界对政府政策的不信任感加剧。俄工商界和外国投资者对俄司法体制、税收政策、银行危机,特别对政治形势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11期的疑虑增加,投资积极性下降。世界银行驻莫斯科代表、首席经济学家利特瓦克认为,资本主义以投资者的信任为基础。因此,政权应当努力弥补“尤科斯事件”影响和改正其他政策失误。

(二)在世界高油价的形势下,以燃料原料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增加俄预算收入和稳定基金的同时,也对俄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1.国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世界市场行情,首先取决于世界油价的形势,这使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利特瓦克承认,在目前条件下,俄“经济越来越受国外因素的制约”。他认为,如果世界高油价和高原料价格能长期保持,则用美元表示的俄GDP增长速度可保持到中期前景。如果油价降到每桶30美元以下,经济增长周期在2005年可能结束。

据统计,目前,燃料工业在俄工业生产中占20%,燃料能源资源占俄出口的55%,俄联邦预算收入的35%来自油气工业。

2.高油价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卢布升值,进而使整个经济增长受阻。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经济预测司司长库拉诺夫指出,“油价越高,国内价格越增长”,“油价在每桶20~30美元之间对俄经济的贡献最大,超过每桶36~38美元就不会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俄经济分析与短期预测中心的报告表明,2004年,高油价推动国内燃油价格上升近40%,卢布升值7%,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内部需求增长的50%~100%。在增长的零售商品额中,90%来自进口商品。高油价只对拥有巨大出口潜力、赢利率高的燃料原料部门以及国内市场行情好、资本流转快、有吸引资金能力的消费部门有利,而其他加工企业则由于通货膨胀和卢布升值压力,竞争地位削弱,受进口商品的排挤。

(三)在高油价的背景下,政府的经济政策没有促进企业增加投资

1.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对石油公司采取了高征税措施。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认为,征税过高和工资超速增长使石油部门出口成本增加,积极性下降。2004年,实际工资增长速度为10.5%,但实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差距为2.4倍。因此,石油等部门负担增加。

2.超高油价积累的稳定基金对促进投资增长的影响微乎其微。据财政部统计,到2004年年底,稳定基金的资金额已超过5 000亿卢布(约179亿美元),但是,据联邦预算法,稳定基金“只能用于保证联邦预算平衡的目的”。正如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报告所说,超高的油价只是“增加了国家预算黑字和稳定基金,对生产增长速度提高的作用几乎为零,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其实际作用为负”。2004年,由于世界油价增长,俄罗斯出口增加额从2003年的14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330亿美元。但是,其中稳定基金和资本输出增加额就占70%(前者140亿美元,后者90亿美元)。而因卢布坚挺,出口商蒙受的损失约20亿美元,余下80亿美元是GDP的增加值。但为维持卢布汇率的坚挺,中央银行恰好用去80亿美元。

3.政府减少预算支出、消除贸易顺差的经济政策,使社会分化加剧。由于油价上升,出口 部门工资迅速增加;而国家财政领域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工资增长放慢,造成社会不满。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俄罗斯收入的集中系数为40.6%,赶上了美国,超过八国集团的其他国家。

(四)俄大部分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老化,但仅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和卢布升值等市场竞争手段,不能刺激企业投资、革新设备和利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俄《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提出,“2003~2005年,俄绝大部分生产性固定资产进入退役期,进行技术设备更新迫在眉睫”,但是,仅有10%~12%的企业有革新积极性。政府试图通过卢布坚挺给企业造成压力,激励其提高效益,达到走现代化之路的目的,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报告指出,在企业生产和革新中,科技成果的利用程度极低,科学和生产之间没有有效联系,在高技术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竞争。

(五)由于国家在医疗、教育和社会方面缺乏保障措施,人力资本的发展条件和激励方式恶化,致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人口严重老化

儿童和未成年人数减少;劳动力资源和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干部减少;医疗保障系统负担增加,支付退休金和社会补贴问题尖锐化。

俄专家警告,这种趋势对经济持续增长、对国家长期战略和安全利益非常不利。

(六)出口多元化水平一直很低 出口产品仍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除军工产品外,高技术产品不到1%。不能利用竞争优势促进运输、医疗、教育、高科技含量部门产品的出口。

(七)虽然近几年俄投资环境有积极改进,但经济体制原有的痼疾依然存在

1.“国家机关、法院和权力保障等部门管理效率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政府在经济领域发挥职能作用的原则只是作为“法律基础的半成品”,“实际执法效率很低”。

“在很多情况下,改革只限于制定和通过联邦法律和联邦政府决议。国家没有把法律的实际实施作为分析和监督的对象”,没有公民对国家机关活动的有效监督机制。

2.经济中的非市场部门比重还很高,企业不能进行公平竞争。在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常获得公开的或不公开的特许权,自然垄断主体的经营活动极不透明,经营主体活动的动机扭曲,一些部门仍在低水平竞争。

此外,中小企业占GDP的比重和就业比重小,大部分小企业处在“影子经济中”,不注册,也不缴纳税收。

地区经济体制效率不高,缺乏提高自身竞争力、投资吸引力的积极性。因为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受限,没有经济联系,地区本身形成进行简单财政平衡的不良经济机制。

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认为,经济体制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经营主体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矛盾,以及住宅、资本和运输基础设施不发达等客观因素。

因此,俄有专家认为,俄经济虽有增长,但无发展。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卡别依金认为,上述形势不是短期内可以转变的。尽管政府采取了经济结构多元化措施,但由于经济的巨大惯性不能指望俄在近3~5年内改变形势。

三 政府保持经济增长的措施及面临的挑战

宏观经济关键的问题是投资,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增长首先取决于投资的增长。2004年7月28日,俄政府通过了《至2008年俄联邦政府活动基本方针》。其主要指导思想是,政府以及国家大型投资在经济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2005年2月1日,俄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向政府提交的《2005~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纲要》提出了扩大投资规模、加速设备更新、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将投资率从占GDP的18%上升到30%的任务。主要措施是,提高积累率;提高银行在信贷投资中的作用;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增加采掘部门的税收,促使投资向加工工业转移;加大国家直接投资力度,强化其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关键作用,特别要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新经济”部门、国防工业综合体、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信息化和远距离通讯部门、药学和生物工程学、软件生产业的投资。可以说,近年来,俄联邦连年财政盈余为扩大国家投资创造了前提条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莫斯科代表利特瓦克认为,如果没有大量投资的支撑,很快就“吃掉”剩余的财政资金。没有大量的投资,近年内,俄未必能保持出口的大量增加。“投资是关键的宏观经济问题,俄罗斯经济的成就取决于投资”。

但是,关于“国家更为积极的投资政策”的问题在政府内部、国内各界和国际机构引起很大争论。至今,社会经济发展纲要的最后内容尚未公布。2004年第三季度在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方面增长速度下降加剧了怎样提高和支持石油天然气以外的俄罗斯经济竞争力问 题的争论。

为抑制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鼓励投资增长,2005年以来,俄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缓解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企业投资。3月24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接见了俄工商界联合体代表、中小企业家和银行协会代表。4月25日,在《国情咨文》中,普京特别强调了团结的重要,并重申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缩短私有化交易质疑期、取消不动产遗产税、大赦外逃资本、提高职工工资等倡议。二是增加预算支出。俄政府6月初批准从稳定基金中增加1/3预算支出(从3 930亿卢布中拿出1 110亿卢布),约47亿美元。三是抑制通货膨胀。5月20日,普京会见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列夫,要求政府要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0%以内。四是增加国家财政领域职工的工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罗斯委员会主席汤姆森批评俄政府大大增加国家支出,把石油收入过多地用于提高工资和退休金等领域,而不用于结构改革,是在吞噬高油价带来的收入,是愚蠢行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的报告批评俄罗斯政府“在把国家经济引向危机”,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期即将结束”,“俄罗斯可能失去经济现代化的机会”。

他们认为,“尤科斯事件”以来,俄改革滞后;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削弱税收和预算的政策不正确。但抑制通货膨胀措施使卢布升值,这会打击出口商,以后可能影响整个经济增长速度。他们建议,俄目前应利用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继续进行结构改革和行政改革,深化银行等金融领域改革,减少通胀压力,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世界银行驻莫斯科代表、首席经济学家利特瓦克认为,尽管俄能从以后对关键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中取得利益,但是,令人担心的是,首先,“主要方针”的制定者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和使卢布汇率坚挺,实质上这不取决于国库政策和对稳定基金的管理。其次,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纲领应通过完善 调整和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来补充,而不是替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

保持高速度要求企业结构改造和生产率的增长不滞后于卢布的持续升值。

为保持更高的经济增长率,2005年以来,俄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按政府要求对经济增长预测进行了三次修改,政府始终不满意,至今未果。6月4日,在联邦委员会召开的“俄罗斯经济预测和前景”讨论会上,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宏观经济预测司司长库拉诺夫承认,2005年俄GDP增长率指标又提高到6%,这是最乐观的方案。实际上,他预测的近几年经济增长率在4.5%左右,到2011年,都不会超过7%。因此,2005年实现5.8%的指标是非轻而易举之事。俄多数专家的预测与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预测接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的预测和判断更悲观。200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预测,2005年俄经济增长率为6%。但2005年6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罗斯委员会专家组在莫斯科考察一周后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现状》的报告认为,2005年,俄GDP最多增长5.5%,以后还要下降。欧洲改革与发展银行预测,2005年俄GDP增长率不会高于5.2%。而且,这还不是最坏的预测。

但2005年1~5月,通货膨胀率已为7.3%,上升势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政府唯一可以做的是,使卢布升值8%。但近两个月来,美元也在升值,而俄罗斯是双货币流通,美元占70%。一些分析家认为,如果中央银行到年底不能使卢布升值为27~27.5卢布兑换1美元,年通货膨胀率很快就要超过普京限定的10%的水平。1992~1993年在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任过职的著名经济学家涅卡耶夫预测,2005年俄通货膨胀率不仅要超过政府的预测,而且比2004年的11.7%还要高。

俄财政部部长库德林确信:“稳定基金花费的钱使卢布升值,使我们经济的竞争力更弱”。库德林在2005年5月25日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如果继续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与通货膨胀斗争上,就失去对卢布汇率升值的控制,中期俄罗斯市场上美元汇率将为1美元兑换25卢布。他说,中央银行在力图控制通货膨胀之时,没有在市场上大量收购出口商的外汇收入,使之压卢布升值。因此,近4年卢布实际汇率上升40%,使外贸门槛降低40%。于是,俄罗斯国内市场的进口产品变得便宜,使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在这些条件下,连高关税都无能为力。

财政部、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预计,2005年通货膨胀率为8.5%,而2005年前5个月已为7.3%。因此,所有人都承认,未必能把通胀率控制在预测的范围内。分析家们相信,政府忘了加速经济增长的计划。中央银行将在国内市场限制美元升值。中央银行将利用黄金外汇储备作为影响手段增加在市场上的外汇供应,但不可能根本扭转局势。

现在,俄罗斯多数专家认为,普京的201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难以实现。因为以要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必须保证7.9%以上的年经济增长率,从目前情况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暂时还无法根本改变,对俄经济增长的上述负面影响也难以扭转。西方学者认为,原料出口增长模式和投资增长下降趋势至少要保持2~3年。据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表的报告预测,俄经济结构改造至少需要5~10年。

但是,普京总统却不断提醒俄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谁也没有取消GDP翻一番的任务。

2005年5月20日,普京在乌拉尔联邦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会议上说,谁也没有取消GDP翻一番的任务。弗拉德科夫也不断要求各个部门寻求经济增长翻一番的资源。

可以说,普京提出的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与其说是经济任务,不如说是政治任务。对普京来说,保持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增长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安全。目前,世界银行分析家和俄多数专家都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投资。没有大量的投资,未来几年内,俄未必能保持出口大量增加,就不能支撑经济的稳定增长。俄中央银行首席专家、尤科斯石油公司董 事会主席维克多·格拉申科认为,俄罗斯在走着一条非常复杂和曲折的经济道路。

俄罗斯或者沿着这条“复杂而困难的道路”走下去,陷入无休止的争论难以自拔;或者摆脱这种境地,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前者可能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国家稳定和安全受到威胁;后者则要求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符合俄国内外现状要求的总体发展战略,更多、更合理地发挥国家在实现战略目标中的作用。然而,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俄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主流思想意识,俄国家领导人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没有实现战略目标的 坚强政治意志和适宜的战略方针,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的团结而坚定的领导核心,前景恐难预料。

(责任编辑:高晓慧)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11期

下载机械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信息服务市场广阔 一:信息时代,中国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大,用户的需求量大。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中国特色新......

    税收面临网上贸易的挑战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狂发展,因特网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延伸,使网上贸易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新模式。由于网上货易的商品交易方式、......

    集邮面临的挑战5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邮协工作的几点思考荆州 肖 舟集邮大潮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并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奔涌向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观......

    中国社会面临的几个重大挑战

    中国社会面临的几个重大挑战 我想针对中国的社会现状说说我对中国社会三个方面的个人的想法分别是:食品安全、道德建设、贫富差距。 First 食品安全 俗话说的好:国以民为本,民......

    “盒中商铺”面临挑战(精选五篇)

    “盒中商铺”面临挑战 随着“综合体运动”从热潮到结果,越来越多的商铺产品被推上市场。 今年前8月,广州商铺新增供应量大约2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4%,而住宅的新增供应......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余胜海/文 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也同步快速增长。尽管中国人均GDP世界排位还很靠后,但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仅......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

    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时代挑战

    中国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阶段,农村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瓶颈。从根本上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必须依靠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在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