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承诺可以可能(何志昌)
绿色承诺何以可能
09伦理学何志昌2009010031
【摘要】:在当前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绿色发展无疑是世人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离开了绿色发展,人类和世界就难以生存;离开了绿色发展,就难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这已成为世人的共识。然而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绿色发展权利、绿色发展责任及绿色承诺等相关的伦理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绿色承诺的伦理问题也显得十分突出。所以,理解绿色承诺的概念和了解其实现形式是解决这个伦理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承诺责任权利
在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中译本中“出版者的话”有这么一句话:“发展观的发展,传统发展观的突破,新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发展理论和学说的创新,乃是20世纪下半叶人类对于自然、社会和自我认识的一个飞跃。”正是有了这种飞跃,传统的发展观受到了挑战和质疑。于是,绿色发展便成为了人类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但什么是绿色发展?按照一般的解释:“从内涵来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从这种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可以看出,只有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符合绿色发展的最终鹄的。这就意味着绿色发展的目标是需要人类共同的参与和不断的努力才能予以完成的使命。因此,作为发展的主体必然会涉及到权利与价值、义务与责任的问题。在这之中,承诺或绿色承诺便是广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1.何谓绿色承诺?
何谓绿色承诺?所谓承诺,就是指对某项事物答应照办;而绿色承诺也就是指在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向外界做出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允诺,目的是为了履行自己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的责任和义务。这里还需要区分的是英文单词promise和commitment的区别。按照《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同样的都可以表示“承诺”的意思,但其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多的是指主体主动自愿地对某事物做出允诺,带有主体的主①
②①② 【美】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铦、温平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p1 百度百科
观性色彩;而后者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客观性,不论主体自己是否愿意主动去接受和承担。所以,要理解绿色承诺的意思,就应该理解承诺词汇的含义。也可以说,承诺可以分为两种不同含义所指的承诺。一种是带有主观意志更强的承诺;另一种是带有客观性质更强的承诺。同样,绿色承诺也是一样,既有体现主观意志的的绿色承诺,也有体现客观性质的绿色承诺。而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所指的绿色承诺便是更多地倾向于后者,即体现客观性质更强的承诺。也可以表述为,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由于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而对主体产生了客观存在的责任和义务,则绿色承诺就是表达对这种客观存在的责任和义务的允诺和履行。关于绿色承诺,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首先,绿色承诺的主体。绿色承诺既包含了行为主体自愿表达的意志,也包含了行为主体自身所承担的客观存在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说明,绿色承诺与其他的承诺不一样,它可以是以个人、家庭或单位为行为主体,也可以以集体、民族或国家为行为主体。
其次,绿色承诺的对象。绿色承诺是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为承诺对象的,它是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产生的,这也就解决了绿色发展主体对谁做出承诺的问题。这里可以表现在三方面。
一、发展主体对自然的绿色承诺。毋庸置疑,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人的问题,因而发展主体也就是即特指的人的主体,包括单数的个人和复数的群体。人作为自然存在物首先要生存,因此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责任应该也只能落在作为主体的人的身上,而不应该也不可能落在自然的身上,因此绿色发展的主体性尽管赋予了发展主体某种自由与权利,但发展主体在行使这种自由与权利时,即使对应的一方是物,发展主体也要相应地承担一份责任,否则发展主体在改造任何自然界客体的时候都可以毫无节制地索取与破坏。所以仅对主体性本身来说就足以意示着一种责任与义务,而不论关系的另一方是人还是物。因此摈弃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利己主义,主动承认自然的主体性地位,从而通过保障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成为发展主体在道德上给予自然的一个绿色承诺。
二、发展主体对他人的绿色承诺。作为发展主体的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这就意味着发展主体还必须面对他人的存在,因而在发展实践上又导致另一层关系,即发展主体与他人的关系。作为发展主体的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理性,也就是说作为发展主体的人能形成并通过一定的原则主动地规定自己的行为,从而具有理性的意志。在发展主体的世界里,“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不应该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每一个理性的发展主体都具有绝对的价值与权利,每一个发展主体都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每个发展主体面对他人的时候就不①①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p
53能只根据自己的私欲行动,而必须把所有的发展主体当作目的,并根据对所有发展主体都普遍有效的理性法则行动,这就是发展主体在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时必须对他人做的一个绿色承诺,以达到与他人、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三、发展主体对主体自身的绿色承诺。发展主体与自身的关系,即是作为发展主体的人与其身心关系。作为发展主体的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动物,自我意识把人从自然、他人甚至肉体的我分离出来,并给予这些关系以理性的思索与把握。在柏拉图的哲学里,就暗含了主体与自身的关系。他所谓的人的理性也就是指理性的主体,即经过理性反思而形成的能遵循理性法则的主体;人的激情便是指为情欲所左右的自身,即以情欲为存在根据的为情欲驱动的自身。因此,作为遵循绿色发展主体的人,就应该是遵循理性的主体。这样的发展主体是可以从本质上实现主体与自身的和谐与健康发展,也即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可见主动节制自身的情欲,不要肆意去过度消耗和浪费物质资源,使发展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则可以彰显发展主体不的道德理性,从而促进发展主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让发展主体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必须给予自身一个绿色承诺。
最后,绿色承诺的性质。第一,自觉性。所谓自觉性,是所有承诺本身都具有的共性,也就是意指绿色承诺是行为主体自觉主动地作出的承诺,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被强迫的。第二,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指绿色承诺针对与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存在的,既可以是单独的个人,也可以是某个群体。只要是真实地生存在这个时代和这个环境之下,只要他对环境和社会有所需求和获取,就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对社会和环境责任和义务,他就有必要对这种责任和义务作出承诺。第三,前瞻性。绿色承诺的前瞻性是指它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未来的发展来说,具有一种超前的指引功能,能够很好的引导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对社会和环境破坏性的损害起到一种积极的防范作用。第四,客观性。绿色承诺在体现它自身的性质时,主要是以它的客观性为主。就是说,无论发展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只要是生存在这个社会和环境下,都必然产生一种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他从中获取了自己的权利和价值,他就必须承担和履行相对等量的责任和义务。而发展主体就必须对这种责任和义务作出接受和履行的承诺,于是绿色承诺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也即说明绿色发展主体对绿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责任和义务所作出的承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承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绿色承诺何以可能——绿色承诺的实现形式
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绿色承诺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不同的发展主体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所承担不同责任和义务的问题。虽然对于不同的绿色发展主体而言,他们各自所获取的权利和价值是不同的,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他们平等地享受发展的权利同样必须同等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就必须对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出接受和履行的承诺。但又正是因为绿色发展主体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所获取的权利和价值是有区别的,便在面对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方面会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对于发达国家这样的绿色发展主体可能在发展过程中获取的利益和资源都要比发展中国家所获取的要多得多,但在面临着承担绿色承诺时却是等量的,这固然就要产生冲突和矛盾。如果这样的话,公正的天平就会倾斜,最终导致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和矛盾的加剧。所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在国家政治上明确绿色发展主体的权利界限。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只要是作为真实的主权国家,就都享有自由自愿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权利。但享有发展的权利并不是意味着肆意地、毫无忌惮地去发展,甚至是掠夺和抢占他国的资源和财富、剥削他国的劳动力和污染自然环境,这都是无限放大主体发展权利的结果。绿色发展本身就涵盖了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这也就意味着权利与责任是对等的,绿色发展主体要有权利,但也必须对权利进行界定,应把权利限制在一定的责任范围之内。绿色发展主体被问责的重要社会条件是主体拥有相应的各种权利。“一个人只有成为一定权利主体,才能成①为道德责任的主体。”绿色责任的承担应该与绿色发展权利相结合,离开了权利的绿色承诺
就会变成单向度的要求。如果绿色发展主体的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那么他们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承担的道德责任往往会由于缺乏现实基础而流于空想,对之进行责任追究也就缺乏一定的客观依据。在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家作为绿色发展主体享有发展的权利同时也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就像公民享有接受教育权利,人身安全权利,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权利,社会生活保障权利,平等的社会分配权利等,同时公民在享受这些权利的过程中,自然地意味着具有维护这些权利实现的相应责任。权利和责任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契约性关系,如果绿色发展主体自身行为不当、淡化责任意识,并导致不良后果,主体就应当受到道义的谴责和惩罚。所以,明确绿色发展主体权利的界限是明晰主体履行绿色承诺的必要条件。
第二,在全球制度上制定绿色发展的责任规范和法律。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绿色发展主体,必然会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代表自己的利益。而绿色发展主体总是以人来充当的,虽然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但在面临着利益的诱惑下,难免会偶尔失去理智。从这样的人性前提出发,为绿色发展主体制定相应的责任规范是合乎理性的。这就像人作为行为主体在道德实践中一样,人的不道德行为或不遵守诺言的行为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一般而言,在制度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下,道德问责是容易做到的,绿色发展主①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p22
4体在违背道德规范时就会主动地进行自我谴责和自我反省。而在缺乏公平正义的社会条件下,绿色发展主体往往会将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归罪于外界,即使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也总是逃避和推脱自己的道德责任。同样,国家作为绿色发展主体,如果在全球没有秩序和规范的约束下,各个国家多只顾及自己国民的利益,都以他国为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这就会导致全球秩序的混乱和无章。不仅不利于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于一些弱小势力的国家造成不可恢复性的损害。因而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明确的绿色发展主体权利界限的情况下,就应该制定一种规范和法律。这种规范和法律能够确保绿色发展主体履行绿色承诺,而且当绿色发展主体不能够履行这种承诺时,这种规范或法律会给予一定的惩罚和责难。要做到这点,这就需要在微观层面上为承诺责任追究建立一种健全和完善的体系,如确立合乎时代实践发展要求的绿色责任承诺监督制度、绿色责任评价制度、绿色责任承诺追究制度等。制度赋予绿色责任承诺追究以确定性的依据,并以刚性形式赋予绿色责任承诺外在的保障力量。有了良好的全球性的制度条件和责任规范,绿色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就能够根据明确的制度规范来进行责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和选择承担责任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客观有效地进行责任追究,减少问责的主观随意性。因此,要使不同的绿色发展主体的绿色承诺实现可能性,一种完善的全球责任规范或法律体系是各国与各国之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在人类道德上培养绿色发展主体的德性情操。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箴言“德性即知识”,被先哲苏格拉底毕生都奉为真理。暂且不去考虑这句格言逻辑上的真理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德性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直接牵系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存亡。德性作为道德品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断地使人超越当下的生存境况而获得提升,但德性的这种超越力量还是潜在的,还停留在意识的层面,是一种抽象的道德理性,它还需要由抽象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现实力量,需要在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中得以实现。德性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就是道德主体对道德责任的践行,德性的魅力就在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崇高责任心。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品质和德性情操。尽管如此,但依然存在着一些还未显现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各个国家所秉承的道义存在分歧、民族所信奉的宗教教义不同或不同群体理性的人格不一致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为彼此的发展造成了壁垒,也阻碍了绿色承诺的完全实现。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发展主体在为各自自身的权利争取和并重自身所承担责任的同时,再培养一些普世的德性情操,这些德性情操是作为任何一个发展主体都能企及和实现的,因而绿色承诺的实现就不会沦为镜花水月了。
【参考文献】:
[1]【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美】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铦、温平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章建敏.《道德责任的界定及其实现条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安徽合肥),2010,2.[6]覃青必.《论人对自然、他人、自我的道德承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广西南宁),2009,10.[7]文艺文.《论道德责任》[J].《求索》(湖南岳阳),2002,3.
第二篇:绿色承诺
大学生绿色承诺
保护澧水母亲河,我承诺:
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湖湘学子,争当先锋。传统美德,时刻注重,公益活动,积极践行。宣传理念,履行责任,良好习惯,自觉养成。一点一滴,节约成风,绿色校园,资源再生。抵制污染,植树造林,关爱大地,珍视天空。发挥所学,保护环境,唯楚有才,大器必成。承诺人:
青联委员绿色承诺
保护澧水母亲河,我承诺: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社会责任,重于泰山。提高意识,加强宣传,守法经营,遵规生产。厂矿建设,树木少砍,保持水土,绿水青山。治污设施,正常运转,达标排放,严加监管。节能增效,减污增产,环保优先,发展长远。协力共建,绿色家园,子孙后代,云白天蓝。承诺人:
中小学生绿色承诺
保护澧水母亲河,我承诺:
认真学习,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精品建设。宣传理念,从我做起,良好习惯,从小养成。节水节电,杜绝浪费,美化校园,清洁环境。珍惜资源,崇尚自然,爱护树木,保护草坪。垃圾分类,不乱丢弃,注意卫生,举止文明。绿色和谐,低碳节能,四好少年,环保先锋。承诺人:
保护澧水母亲河,我承诺:
保护环境,奋勇当先,积极治理,防止污染。综合改革,刻不容缓,清除四害,饮水安全。清洁家园,杜绝五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多施绿肥,少用农药,多用沼气,不烧秸杆。多种花草,美化庭院,房前屋后,秩序井然。倡树新风,革除陋习,生态文明,我当标杆。承诺人:
保护澧水母亲河,我承诺:
服务旅游,积极响应,新型工业,我做主人,绿色环保,积极践行,节能减排,污染严控。安全生产,规范施工,优化工艺,勇于创新。加强技改,提升技能,加强学习,精益求精。用电用水,节约为本,点滴小事,举止文明。爱岗敬业,企兴我荣,建设精品,再立新功。承诺人:
青年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交警绿色承诺
保护澧水母亲河,我承诺:
保家卫国,维护稳定,服务环保,我争第一。旅游生态,前沿阵地,精心呵护,严谨周密。低碳节能,积极倡导,钢铁纪律,模范遵循。敬业爱岗,率先垂范,促进和谐,时刻先行。公益活动,参与积极,政府决策,科学建议。保护自然,关爱大地,保护生态,不遗余力。承诺人:
第三篇:何昌立观后感
两学一做专题片《榜样》观后感
凌云县第一小学 何昌立
我观看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本人结合自身实际撰写观后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重在实干。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罗官章、支月英、李万君、苗振水、李贝、王恩东、琼沙3号轮党支部„„,他们这些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时代先锋,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基层检察长,传递榜样的力量,就是要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真干事,干成事。一是树立政治大局观,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的政策和法治权威,认真贯彻上级部署要求,努力担当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责任。二是树立公正司法观,聚焦司法办案主业,坚持运用法治方式,强化法律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树立从严治检观,按照习总书记对政法队伍“五个过硬”的要求,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挺纪于前,廉洁自律,努力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学榜样,树标杆,立品为先。观看央视“榜样”专题节目,令人深为感佩的是,在人品党性修养上,秦华礼、罗官章、吴孟超、支月英、王恩东等为典型代表的众多优秀党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树起了标杆。我们应当切实增强看齐意识,坚持立品为先做人做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要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补足精神之钙、铸就忠诚之魂,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锤炼为民担当的精神品质。始终牢记和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想民忧、思民策,解民难、谋民利,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三要铸造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坚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先争优,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为共筑中国梦添砖加瓦、建功立业。
爱岗敬业,做一名新时期合格党员。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榜样》,深深的被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坚守着,就如优秀乡村女教师支月英所言,“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他们以先辈为榜样,不忘初心,发扬新时代奉献、作为、担当、创新、热爱的敬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踏着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进。看完这些优秀党员的事迹,最大的感受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岗位。无论是退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罗官章,还是大国工匠李万君,或者是人民警察李贝,他们这些普通岗位上的先进,给予我们的就是一份爱岗敬业的感动。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忠诚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如果没有一颗敬业的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就会敷衍了事,漠不关心,得过且过。长此以往,我们的思想就很难融入工作,我们的行为就很难与工作协调一致,更谈不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了。敬业就是有责任心。责任就是不仅要对自己承担的工作有责任感,而且要敢于承担工作中因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要有担当。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敬业,责任心的延伸。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正如王恩东院士所言,“国之所需即是我们心之所向。”,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这些榜样们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他们在普通岗位上传承者先辈榜样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期普通党员的我们,要向先辈先进们学习的是他们为了理想信念,坚守岗位,爱岗敬业的精神,传承是不灭的信念。
树好群众观,权力观,利益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初衷、雄心壮志和使命担当。做一名合格党员,就要不忘初心,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从古到今,在每个时代,都并不缺少始终秉持操守和信念的榜样,罗官章、支月英、李万君„„这些平凡的名字,生动地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信念、奉献、坚守„„,是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我们身边的感动,我们身边的英雄。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要树好群众观,坚持情为民所系,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要树好权力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把群众所需作为行权履职的方向,用手中的权力服务和造福群众;要树好利益观,坚持利为民所谋,多做化民怨、解民忧、促民富的实事。
第四篇:何跃昌劳动模范事迹材料(范文)
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何跃昌,男,汉族,浙江建德人,1961年2月出生,现任建德市盈亿塑化有限公司销售员。
翻开何跃昌的履历表,他1978年参加工作,在生产队做记账员和经济保管员,1984年经公开招聘进入原建德市溪口化工厂工作,成为一名一线操作工,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进入建德市盈亿塑化有限公司工作至今。提到他,他身边的同志都会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何跃昌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换来了大家对他的信任与尊重。学习上他是先进分子是优秀代表,工作上他是好同志好榜样,生活上他是亲密挚友是好大哥。他用实际行动关心、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何跃昌同志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镇党代会代表,他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注重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业务技术上,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多次荣获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虽然身在销售岗位,他对企业的安全成产、烘干炉技改等方面也有所专研。对于何跃昌来说,每一个不同的岗位都充满着挑战。他早出晚归,努力钻
研和充实各方面业务知识,一有空闲时间,就打开专业书学习或查阅资料,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在工作中,他每天都给自己定目标,然后按图索骥完成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勇挑重担 不断创新:何跃昌同志从不向困难低头,在他的身上总是有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力量。2007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整个碳酸钙市场不景气,公司也一度遭遇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等难关。为了使公司销售步入正轨,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1、重新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他认为原来的销售模式混乱,随意性太大。很多销售员推销出去的产品价格过低,为完成销售任务,只讲求数量不讲求效益。他建议拟定出厂销售价,达到出厂销售价格的,提成按30元/吨计算,达不到出厂销售价格的,按15元/吨计算,超出出厂销售价部分按40%计算归个人。
2、针对公司应收款多。他提议每位销售员原则上货款抵押一个月,下月收上月货款,如不能及时收足,将按照月息1.5%计算,在工资中扣罚。
3、建议制定奖罚制度。年销售5000吨以上奖励3万元,4000吨以上奖励2万元,3000吨以上奖励1万元,如不足2000吨罚5000元。这一系列奖罚措施实施激发了销售员的工作积极性,打开了产品的销路,效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应收账款逐月下降,公司重新焕发活力。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何跃昌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
作为公司的一员,他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四千精神,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炎热的三伏都长期奔波在外,找客户、谈业务,把公司产品销往上海、宁波、温州、江苏等地。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全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五万吨,产值四千万元。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呕心沥血。每年的安全生产会议,何跃昌都是听得最认真的人员之一。他坚持认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才是正确安全生产方针,他也深刻领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含义,每年他都会认真学习镇政府安监中队和安监局下发安全生产文件,针对生产实际,经常开展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中吸取教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针对高空作业中可能出现重大安全隐患,他提出应当做到设备隐患提前预防,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在指挥工程机械司机从事生产作业时,他从不忘记交待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他也积极参与到公司技改工作中去,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技术改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作为单位的工会主席,职工的娘家人,何跃昌深知职工是
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服务好职工是工会工作的责任。每个月,他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和职工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对于职工的困难和要求,何跃昌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将每件事情办得及时,做到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使当事人能够及时得到工会的帮助。正是有了这样的“爱工”之心,何跃昌才能在职工中树立良好“娘家人”形象,才能使公司的工会工作得到广大职工的信任、拥护和爱戴。2013年,他所在企业的一名职工不慎从维修设备上跌落,伤势严重,经住院治疗情况好转,但就在准备出院的前一天,该名职工却在医院突然死亡,何跃昌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安抚家属,帮助家属与各方面沟通联系,坚守在医院整整18小时,之后,更是作为企业工会代表奔波于企业与医院之间,最终帮助职工家属与企业、医院三方达成了一致处理协议。何跃昌同志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本单位职工树立了榜样,受到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敬业和责任是鞭策何跃昌奋进的动力和源泉,突破和创新是激励他跨越的目标和追求。
工作中,他始终充满着激情。做所有的工作他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工作以来的几十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曾说:“作为企业的一份子,职工的娘家人,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为奋进的动力,把对企业工作和工会事业的责任感做为自身发
展提高的源泉,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待扬鞭自奋蹄。寒来暑往,何跃昌同志用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工作态度,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第五篇:何昌淑优秀事迹材料
何昌淑同志先进事迹
何昌淑,女,四川华蓥人,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观音溪初级中学任教。
1982年秋天,年仅18岁的何昌淑,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大山,走进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李子垭村小任教。当时那里的办学条件极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环着高山,终年山风呼啸,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岖难行,从山上到山下的镇上,来回至少也要6个小时;教学环境简陋不堪:一间破房屋当教室,讲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洼洼,早已泛白,加上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凳,这便 是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对刚步入教坛的何昌淑来说,除了要克服这些困难外,还要面对学生读书热情不高、学生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现实。山里人不觉得教育很重要。他们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看着太阳出来,背着太阳下山,读书还不如挖山种地”,所以失学儿童很多。这样的条件,要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心,谈何容易!来这里的老师总是来了即思走,难以安心,呆得最长的不过一年半载,短的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会换好几位老师。缺教师,工作任务当然就重,一个老师常常要教两三个班——复式教学。
要教书,首先要有学生教。何老师将动员失学儿童复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她走社串户,逐个宣传动员,尽管道理讲了一箩筐,山里人总是阴沉着脸不理不睬,何老师就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里老刘的女儿娇娇已经十岁了,早过了入学的年龄,但一直没有上学。何老师三番五次到她家里去动员,但老刘始终不松口。老刘那“女娃家上不上学无所谓”的观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穷了,负担娇娇上学的费用很困难,所以何老师总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几次都无功而返。一个星期天,何老师又翻过两座山梁,到老刘家去动员,老刘远远看到何老师来了,赶紧把门关上。何老师敲门很久,不见开门,干脆就在门口蹲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门终于开了,何老师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刘,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学校去。万事开头难,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将学生送回到学校,空寂的山 谷里又响起了久违的读书声。
孩子们返校了,但实际困难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烂不堪,屋顶年久失修,睛天抬头透过破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雨天水珠穿过漏瓦洒向学生课桌,师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课。一个个斗笠,汇成了山村教育最独特的风景线,可这风景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却只有心酸!
孩子们总不能一直这样上课吧?何老师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变这个情形。于是,她多方求援,找来材料,请来工匠,发动学生和家长充当帮手,自己也挽上袖子,与大家一起动手修桌凳,上房补屋顶。一个星期后,桌凳修好了,屋顶漏洞补上了,操场平整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正常上课了,何老师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李子垭村幅员面积广,学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读书,大都需要翻过一座座山岭,淌过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溪河。每当春夏时节,山洪咆哮,河水暴涨。学生的安全揪紧了何昌淑老师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边,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背了这个社的学生,又步行很远去背那个社的,直到把所有学生都背过河,才安心上课。放学后,又将他们背过去。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几次,她自己差点被急流冲走。但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她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风凛冽,教室四壁透风,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当时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买来比较厚的透明薄膜,将墙壁透风处一一钉上。课余,她组织孩子们从山里拾来干柴,上课前,让孩子们将柴禾烧一下,待浓烟过后,将火炭放进准备好的烂瓷盅里,吊在课桌下取暖。
以前,李子垭村小没有寝室,没有办公室,更没有食堂。孩子们的家离学校远,为不耽误上课,只好将午饭带到学校吃,吃的是冷饭。何老师为了照顾孩子们,也将午饭带到到学校吃,并动手搭了一个简易灶台,从自家拿来一口锅,帮学生蒸饭,孩子们从此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饭。可是不久,新的困难又出现了,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学校附近的饮用水源断了,何老师和学生们的生活用水必须到半山腰的一个积水潭去背,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因此,学生们每天放学回家后,她还来不及休息,就又拖着疲惫的身子背着背蒌,把第二天用的水背到学校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何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亲生子女,甚至更好。学生病了不能来上课,她就在放学后去学生家中为他们补课,有时来回要一两个小时,回到家已经很晚了。李子垭村一社的孤儿王勇,父亲早逝,母亲难耐山里的贫穷与落后,远嫁他乡。孤苦无助的小王勇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家境十分贫寒,学费更不可能交得上,眼看就要失学。何老师拿出自己的工资悄悄替他交上。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元,不仅如此,何老师还常常帮他买学习用品,将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他穿。1995年,在何老师的努力下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怀、帮助下,新学校建成了,何老师从半山腰的家搬到了学校住,从此,她负担起王勇每天的午饭。何老师在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小王勇,使这个孤儿又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天真灿烂的笑容又浮现在她的脸上。看到这些,她倍感欣慰。
1990年的一天,班上学生向剑波放学回家,不慎摔倒在乱石堆里,下嘴唇被石头磕穿,血流不止。同行的学生都吓懵了,不知如何是好。何老师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出事地点,用手帕替他捂住伤口。山上没有医生,她背上向剑波就往二十里外的镇卫生院跑。不知哪来的力气,身体瘦弱的何老师,背着体重好几十斤的学生,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了近两个小时,没歇一口气。由于抢救及时,向剑波同学不久就伤愈出院,回到了同学们中间。在何老师的教学生涯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何老师的家,在离学校五公里远的半山腰,丈夫体弱多病,幼子又需照顾。每天,她沿着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家与学校间奔忙。每逢刮风下雨,山路泥泞不堪,上坡时,只能紧贴着岩壁,摸索着石头奋力向上爬;下坡时,只能屏住呼吸,紧抓着旁边的茅草往下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山谷。为此,何老师常常手上流血,满身污泥。亲朋好友看她那样辛苦,纷纷劝她放弃那份待遇并不丰厚的工作,但是,每次她都坚定地摇摇头。
正当何昌淑的工作刚有起色时,厄运突降到她的身上。1989年3月,何老师的丈夫因病瘫痪,继而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一个刚满两岁的儿子和一个仅四个月大的女儿,而且,大儿子是个智力低下的哑巴。何老师 强忍住内心极大的悲痛,匆匆办完丈夫丧事,拉着大儿子,背着女儿,匆忙赶回学校,又开始上课、批发作业、家访……
为给丈夫治病和办丧事,她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生活的重担,沉重地压在她瘦弱的肩上。既要上好课,又要操持家务,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得抽时间去种地……她在教师——农民——母亲三种角色的不断转换中过了好几个月,何老师实在不能面面俱到,两全其美,她心力憔悴,精神感到快要崩溃了。好几次她动了动心,想走下山去,开始新的生活,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又一次次放弃了这个念头。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给了何昌淑老师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坚定了她从教的信心和决心,她将小女儿托给年迈的母亲照顾,更加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尽管工作繁忙,生活艰辛,但何老师从未放松过学习。她一方面大量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教学中,她不断摸索,大胆创新,总结出一套富有山区特色、适合孩子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懂事了,行为习惯好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村民们非常高兴,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偏远贫穷的李子垭村适龄儿童入学率终于达到了100%。
近年来,由于高山地质灾害屡屡发生(严重缺水、山地滑坡),全村村民在政府的安排下,进行了搬迁。根据组织安排,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耕耘了二十余年的李子垭村小学,到中心校任教。在新的岗位上,她一如继往,勤奋努力,积极工作,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面对工作的艰辛和家庭的不幸,何昌淑没有退缩,当面临更好的选择时,她坚守了自己的信念,毅然放弃。20余年来,何老师在空寂的大山里上上下下走过了6万多里。几分耕耘,几多收获:每年,她任教班的考试成绩总是在校区名列前茅;教过的上百名学生,或者走出去发展,或者留在这里创业,有的已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明星;还有几十名学生跨入了中学、大学的校门。提起何老师,她的学生都禁不住动容,有的甚至热泪盈眶,他们说何老师是他们见过的最有毅力,最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好老师,何老师的精神将使他们受益终身。何老师的付出,感动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也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与好评,她先后 荣获了华蓥市“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市民” “广安市师德标兵”、“广安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情牵教育优秀教师” 等荣誉称号;她的事迹先后被华蓥电视台、广安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中央电台、《广安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日报》、《教育导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广安掀起了向何昌淑同志学习的高潮;2006年9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2007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7年4月,她被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代表;2008年7月、2009年7月均被市教育局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9月被市教育局评为“师德楷模”。
二0一0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