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之家]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
[公务员之家]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县制定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于经[]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了保证“十五”计划顺利完成,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 “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县人大的要求,现就三年多来《纲要》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一、“十五”计划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二、“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测
根据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我县2004年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县农业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商贸流通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建筑业发展迅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将超额完成年初县人代会审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目标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能否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困难和不稳定因素。总体上看,无论是外部发展环境,还是内在因素,仍有利于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宏观层面看,今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球经济增速可望达到5%,创近8年来的新高,当前影响世界经济的两大不利因素,高位油价,恐怖威胁及地区冲突对经济影响有减弱趋势,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将向好的方面发展。在国内,虽然国家将实行“双稳键”的财政、货币政策,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有所减弱,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具有加工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产品出口增长将加快,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微观层面上看,预计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5.6%,创近10年来新高,标志着我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速上升通道,为明年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美丰股份“
三、评估总结
通过对“十五”计划实施前三年和2004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测及2005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由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都能超额完成,充分体现了“十五”计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预见性,体现了计划编制“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虽然有些指标的绝对值可能不能完成计划目标,但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调整和国家政策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对全县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对“十五”计划不作修订。
四、对策措施
完成“十五”计划,尚有一年多时间,根据分析,“十五”完成目标既令人振奋,又有较大压力,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变压力为动力,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一)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一是继续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城乡集体企业改革,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二是继续拓展改革层面,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农机等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三是继续深化其它各项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快资源优化重组的市场化进程。要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开放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市场,着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片发展,形成规模效益;要为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转机建制和发展壮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企业融资机制和覆盖全社会的保障机制,切实做好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
(二)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一是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努力塑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在完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软环境,促进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居环境、经营环境、服务环境等整体水平的提升,增强竞争优势。二是进一步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实力量、应对入世、灵活创新、主动出击,精心包装宣传项目、精心策化宣传活动、精心构思宣传渠道,切实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出让土地或盘活存量的陈旧招商方式。三是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走内外招商并重、一、二、三产业并举、远近结合的路子,紧紧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机遇,以税源项目、品牌项目、规模项目、高新项目为重点,强化统筹规划、规范运作。四是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突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扩大出口,搞好出口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从我县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把握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力度,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调整新机制。
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发挥区域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增添发展后劲、壮大综合实力的关键环节。实施科学规划,优化工业布局,尽快完成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区域经济工业化。根据“相对集中、扶优扶强、注重环保”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和大集团,做精做专一批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引导优势行业进一步扩张,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二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要坚定不移调整农业结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加速和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加大农业招商力度;要抓住国家和省市新一轮农业投资契机,全面加强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夯实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市场建设,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扶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代,重点抓好农村“六通三化”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农民工培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突出旅游业发展,以“两山两湖”的综合开发为主,充分发挥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加快制订完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业发展措施及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要把房地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大造宣传声势,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培育和引进房地产知名企业,规范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主动融入绵渝房地产大市场。要着力发展环保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目的,抓好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提升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积极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拍卖、租赁、网络消费服务等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构建“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通讯、运输等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
(四)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努力增强区域竞争力
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品位做高”的要求及“山水园林商贸旅游城”的定位,搞好县城建设与开发,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核。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城市特色;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以及河东片区开发,配套完善路、水、电、气、绿化等基础设施。三要切实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加强建筑业管理力度,规范招投标行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通信质量;推广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完善建设政府办公业务网,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尽快形成全县工业框架、城市框架,促进全县投资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质量的改善。四要强化城市管理。搞好以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市场秩序、建筑工地、河道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和小区物业管理,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理顺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体制,增强分工明确、规范高效、依法行政的城市综合执法的透明度,规范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争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推动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发展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成果转化。二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构建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农村,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城乡教育体系。加强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办学,民间办学和利用外资办学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全面发展文卫广电等事业。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净化文化市场,使全县文化市场步入健康有序、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要继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认真做好预防保健和药品、食品卫生监测工作,严格控制地方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强化县、乡(镇)、村、社四级卫生网络建设。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重点,发展弹性大、灵活性高的非正式就业形式,促进多渠道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做好“两保”、“低保”工作;健全和完善社区就业机构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创建生活环境优美、治安秩序良好、服务方便快捷的城市社区。五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城乡贫困群体,特别是特困群体,健全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
《[推荐]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公务员之家]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
fgR>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县制定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于
一、“十五”计划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1至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纲要目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据出发点,聚精会神搞建议,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纲要》中期预定目标,为全县“十五”计划目标的全面完成,为2015年建成四川经济强县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增长目标。200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6.11亿元,比2000年增长34.8%,年均递增10.5%,比“十五”计划年均增长目标(以下简称“目标”)差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99亿元,24.10亿元,20.02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5.3%、40.5%、38.4%,年均递增分别为4.9%、12.0%、11.4%,分别超目标2.2个百分点,低目标2.8个百分点,超目标0.6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不变价)101952万元,比2000年增长44.5%,三年递增13.1%,比目标高10个百分点(因统计口径调整,具有不可比因素)。农业产值达到35368万元,比2000年降低3.5%,三年递减1.7%,比目标低3.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达到62742万元,比2000年增长96.0%,三年递增25.2%,比目标高20.3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达到425022吨,达到计划“稳定在42万吨左右”的目标。棉花产量4860吨,比2000年下降8.0%,三年递减4.3%,比目标低6个百分点。油料产量24192吨,比2000年增长25.2%,三年递增7.8%,比目标低2.8个百分点。出栏肥猪1025595头,比2000年增长22.1%,三年递增6.9%,比目标高5.5个百分点。小家禽906.38万只,比2000年增长64.8%,三年递增18.1%,比目标高13.2个百分点。蚕茧总产量1252吨,比2000年下降51.8%,三年递增31.7%,比目标低54.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不变价)达到491502万元,比2000年增长41.5%,三年递增12.3%,比目标低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076万元,比2000年增长42.1%,三年递增12.4%,比目标低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122666万元,比2000年增长42.8%,三年递增12.6%,比目标高0.8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达到296044万元,比2000年增长42.1%,三年递增12.4%,比目标低5个百分点。工业利润19392万元,比2000年下降15.8个百分点,三年递减5.0%,比目标低23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5.52亿元,比2000年增长297.1%,三年递增58.4%,比目标高48.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514899万元,比2000年增长26.5%,三年递增8.1%,比目标高3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达3.68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28亿元,按同口径均保持年均两位数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7%的计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6.05亿元,比2000年增长45.2%,年均递增13.2%,超过“年均投资保持在12—15亿元以上”的计划目标。
(二)结构调整目标。2003年,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24.5:42.3:33.2调整为21.4:43.0: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4人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结构中,粮经结构由2000年的1.62:1调整为2003年的1.6 :1;种养结构由2000年的1.15:1调整为2003年的1:1.76。工业结构中(规模以上),2003年(下同)饮料食品业产值达到93778.3万元,比2000年增长7.5%。三年递增2.4%,比目标6.2%低4.8个百分点;医药化工业产值达到67606万元,比2000年增长94.0%,三年递增24.7%,比目标高6.9个百分点;电力能源业产值14211万元,比2000年增长40.1%,三年递增11.9%,比目标低0.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产值21797万元,比2000年增长1.1%,三年递增0.4%,比目标低5.5个百分点;建筑建材业产值19645万元,比2000年增长52.1%,三年递增15.0%,比目标高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308万元,比2000年增长81.6%,三年递增22.0%,比目标高0.9个百分点。三产业结构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87万元,比2000年增长37.9%,三年递增11.3%,比目标高1.8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193万吨,比2000年增长25.3%,三年递增7.8%,比目标高4.8个百分点;全社会客运量513万人次,比2000年下降11.7%,三年递减3.8%,比目标低4.7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10798万元,比2000年增长71.6%,三年递增19.7%,比目标高5.5百分点。城乡结构中,非农业人口达到236178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2.83%,比2000年提高4.59个百分点,其中县城区非农业人口21.5万人,比2000年增加2.6万人。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到37.1%,比2000年提高2.8个百分点,远远超过计划2005年达30%的目标。
(三)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60元,比2000年增加787元,年均递增6.1%,比目标低0.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比2000年增加329元,超过“年人均增加100元”的计划目标。
(四)生态环境目标。耕地复耕的整治面积(国家投资)462.38亩,比2000年增长317.3%,三年递增61.0%,远远超过了计划平均增长0.6%的目标;基本农田的比重达到85.51%,比2000年提高1.85个百分点,高于目标3.51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2.5%,比2000年提高4.51个百分点;城区SO2年日均值0.092Mg/m2,比2000年高0.012Mg/m3,比目标高10.37个百分点。
(五)科技发展目标。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01%,与2000年持平。
(六)社会发展目标。全县总人口1034628人,比2000年增长3.3‰,三年递增1.1‰,远低于7‰的计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0.09‰,比2000年1.4‰低1.31个千分点,控制在计划5‰的目标以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比2000年提高0.3个百分点;小学升初中比倒达到98.5%,比200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59.4%,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4.5%,比2000年低1.5个百分点,控制在计划8%的目标以内。
(七)对内外开放目标。2003出口创汇2414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197.7%,三年递增44.3%,比目标高20个百分点;引进县外资金47360万元,比2000年增长132.2%,三年递增43.7%,高于目标35.6个百分点;劳务输出达18.5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4万人次,比目标2005年15万人次多3.5万人次。
二、“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测
根据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我县2004年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县农业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商贸流通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建筑业发展迅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将超额完成年初县人代会审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目标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能否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困难和不稳定因素。总体上看,无论是外部发展环境,还是内在因素,仍有利于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宏观层面看,今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球经济增速可望达到5%,创近8年来的新高,当前影响世界经济的两大不利因素,高位油价,恐怖威胁及地区冲突对经济影响有减弱趋势,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将向好的方面发展。在国内,虽然国家将实行“双稳键”的财政、货币政策,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有所减弱,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具有加工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产品出口增长将加快,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微观层面上看,预计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5.6%,创近10年来新高,标志着我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速上升通道,为明年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美丰股份“
综合分析明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预测我县明年经济将呈快速发展趋势。预计至2005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比2000年增长80.2%,五年递增12.5%,比目标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亿元,比2000年增长132.7%,五年递增18.4%,比目标高6.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亿元,比2000年投资完成额增加9.95亿元,超过计划“年均保持在12—15亿元”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7亿元,比2000年增长85.3%,五年递增13.1%,比目标高3.6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因口径不同,不能同2000年比较,县级相同),县级财政收入达1.75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比2000年增加937元,年均增加187元,超过计划“年人均增加100元”的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600元比2000年增加1523元,年递增6.6%,比目标低0.5个百分点。
三、评估总结
通过对“十五”计划实施前三年和2004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测及2005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由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都能超额完成,充分体现了“十五”计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预见性,体现了计划编制“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虽然有些指标的绝对值可能不能完成计划目标,但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调整和国家政策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对全县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对“十五”计划不作修订。
四、对策措施
完成“十五”计划,尚有一年多时间,根据分析,“十五”完成目标既令人振奋,又有较大压力,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变压力为动力,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一)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一是继续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城乡集体企业改革,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二是继续拓展改革层面,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农机等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三是继续深化其它各项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快资源优化重组的市场化进程。要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开放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市场,着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片发展,形成规模效益;要为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转机建制和发展壮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企业融资机制和覆盖全社会的保障机制,切实做好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
(二)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一是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努力塑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在完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软环境,促进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居环境、经营环境、服务环境等整体水平的提升,增强竞争优势。二是进一步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实力量、应对入世、灵活创新、主动出击,精心包装宣传项目、精心策化宣传活动、精心构思宣传渠道,切实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出让土地或盘活存量的陈旧招商方式。三是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走内外招商并重、一、二、三产业并举、远近结合的路子,紧紧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机遇,以税源项目、品牌项目、规模项目、高新项目为重点,强化统筹规划、规范运作。四是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突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扩大出口,搞好出口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从我县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把握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力度,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调整新机制。
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发挥区域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增添发展后劲、壮大综合实力的关键环节。实施科学规划,优化工业布局,尽快完成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区域经济工业化。根据“相对集中、扶优扶强、注重环保”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和大集团,做精做专一批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引导优势行业进一步扩张,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二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要坚定不移调整农业结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加速和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加大农业招商力度;要抓住国家和省市新一轮农业投资契机,全面加强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夯实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市场建设,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扶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代,重点抓好农村“六通三化”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农民工培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突出旅游业发展,以“两山两湖”的综合开发为主,充分发挥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加快制订完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业发展措施及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要把房地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大造宣传声势,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培育和引进房地产知名企业,规范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主动融入绵渝房地产大市场。要着力发展环保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目的,抓好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提升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积极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拍卖、租赁、网络消费服务等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构建“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通讯、运输等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
(四)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努力增强区域竞争力
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品位做高”的要求及“山水园林商贸旅游城”的定位,搞好县城建设与开发,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核。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城市特色;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以及河东片区开发,配套完善路、水、电、气、绿化等基础设施。三要切实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加强建筑业管理力度,规范招投标行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通信质量;推广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完善建设政府办公业务网,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尽快形成全县工业框架、城市框架,促进全县投资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质量的改善。四要强化城市管理。搞好以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市场秩序、建筑工地、河道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和小区物业管理,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理顺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体制,增强分工明确、规范高效、依法行政的城市综合执法的透明度,规范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争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推动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发展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成果转化。二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构建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农村,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城乡教育体系。加强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办学,民间办学和利用外资办学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全面发展文卫广电等事业。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净化文化市场,使全县文化市场步入健康有序、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要继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认真做好预防保健和药品、食品卫生监测工作,严格控制地方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强化县、乡(镇)、村、社四级卫生网络建设。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重点,发展弹性大、灵活性高的非正式就业形式,促进多渠道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做好“两保”、“低保”工作;健全和完善社区就业机构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创建生活环境优美、治安秩序良好、服务方便快捷的城市社区。五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城乡贫困群体,特别是特困群体,健全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
《[推荐]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
第三篇:[公务员之家]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县制定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于2001年2月23日经[]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了保证“十五”计划顺利完成,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 “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县人大的要求,现就三年多来《纲要》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一、“十五”计划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1至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纲要目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据出发点,聚精会神搞建议,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纲要》中期预定目标,为全县“十五”计划目标的全面完成,为2015年建成四川经济强县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经济增长目标。200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6.11亿元,比2000年增长34.8%,年均递增10.5%,比“十五”计划年均增长目标(以下简称“目标”)差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99亿元,24.10亿元,20.02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5.3%、40.5%、38.4%,年均递增分别为4.9%、12.0%、11.4%,分别超目标2.2个百分点,低目标2.8个百分点,超目标0.6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不变价)101952万元,比2000年增长44.5%,三年递增13.1%,比目标高10个百分点(因统计口径调整,具有不可比因素)。农业产值达到35368万元,比2000年降低3.5%,三年递减1.7%,比目标低3.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达到62742万元,比2000年增长96.0%,三年递增25.2%,比目标高20.3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达到425022吨,达到计划“稳定在42万吨左右”的目标。棉花产量4860吨,比2000年下降8.0%,三年递减4.3%,比目标低6个百分点。油料产量24192吨,比2000年增长25.2%,三年递增7.8%,比目标低2.8个百分点。出栏肥猪1025595头,比2000年增长22.1%,三年递增6.9%,比目标高5.5个百分点。小家禽906.38万只,比2000年增长64.8%,三年递增18.1%,比目标高13.2个百分点。蚕茧总产量1252吨,比2000年下降51.8%,三年递增31.7%,比目标低54.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不变价)达到491502万元,比2000年增长41.5%,三年递增12.3%,比目标低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076万元,比2000年增长42.1%,三年递增12.4%,比目标低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122666万元,比2000年增长42.8%,三年递增12.6%,比目标高0.8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达到296044万元,比2000年增长42.1%,三年递增12.4%,比目标低5个百分点。工业利润19392万元,比2000年下降15.8个百分点,三年递减5.0%,比目标低23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5.52亿元,比2000年增长297.1%,三年递增58.4%,比目标高48.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514899万元,比2000年增长26.5%,三年递增8.1%,比目标高3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达3.68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28亿元,按同口径均保持年均两位数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7%的计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6.05亿元,比2000年增长45.2%,年均递增13.2%,超过“年均投资保持在12—15亿元以上”的计划目标。
(二)结构调整目标。2003年,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24.5:42.3:33.2调整为21.4:43.0: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4人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结构中,粮经结构由2000年的1.62:1调整为2003年的1.6:1;种养结构由2000年的1.15:1调整为2003年的1:1.76。工业结构中(规模以上),2003年(下同)饮料食品业产值达到93778.3万元,比2000年增长7.5%。三年递增2.4%,比目标6.2%低4.8个百分点;医药化工业产值达到67606万元,比2000年增长94.0%,三年递增24.7%,比目标高6.9个百分点;电力能源业产值14211万元,比2000年增长40.1%,三年递增11.9%,比目标低0.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产值21797万元,比2000年增长1.1%,三年递增0.4%,比目标低5.5个百分点;建筑建材业产值19645万元,比2000年增长52.1%,三年递增15.0%,比目标高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308万元,比2000年增长81.6%,三年递增22.0%,比目标高0.9个百分点。三产业结构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87万元,比2000年增长37.9%,三年递增11.3%,比目标高1.8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193万吨,比2000年增长25.3%,三年递增7.8%,比目标高4.8个百分点;全社会客运量513万人次,比2000年下降11.7%,三年递减3.8%,比目标低4.7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10798万元,比2000年增长71.6%,三年递增19.7%,比目标高5.5百分点。城乡结构中,非农业人口达到236178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2.83%,比2000年提高4.59个百分点,其中县城区非农业人口21.5万人,比2000年增加2.6万人。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到37.1%,比2000年提高2.8个百分点,远远超过计划2005年达30%的目标。
(三)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60元,比2000年增加787元,年均递增6.1%,比目标低0.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比2000年增加329元,超过“年人均增加100元”的计划目标。
(四)生态环境目标。耕地复耕的整治面积(国家投资)462.38亩,比2000年增长317.3%,三年递增61.0%,远远超过了计划平均增长0.6%的目标;基本农田的比重达到85.51%,比2000年提高1.85个百分点,高于目标3.51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2.5%,比2000年提高4.51个百分点;城区so2年日均值0.092mg/m2,比2000年高0.012mg/m3,比目标高10.37个百分点。
(五)科技发展目标。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01%,与2000年持平。
(六)社会发展目标。全县总人口1034628人,比2000年增长3.3‰,三年递增1.1‰,远低于7‰的计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0.09‰,比2000年1.4‰低1.31个千分点,控制在计划5‰的目标以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比2000年提高0.3个百分点;小学升初中比倒达到98.5%,比200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59.4%,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4.5%,比2000年低1.5个百分点,控制在计划8%的目标以内。
(七)对内外开放目标。2003出口创汇2414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197.7%,三年递增44.3%,比目标高20个百分点;引进县外资金47360万元,比2000年增长132.2%,三年递增43.7%,高于目标35.6个百分点;劳务输出达18.5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4万人次,比目标2005年15万人次多3.5万人次。
二、“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测
根据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我县2004年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县农业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商贸流通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建筑业发展迅猛;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将超额完成年初县人代会审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目标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能否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困难和不稳定因素。总体上看,无论是外部发展环境,还是内在因素,仍有利于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宏观层面看,今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球经济增速可望达到5%,创近8年来的新高,当前影响世界经济的两大不利因素,高位油价,恐怖威胁及地区冲突对经济影响有减弱趋势,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将向好的方面发展。在国内,虽然国家将实行“双稳键”的财政、货币政策,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有所减弱,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具有加工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产品出口增长将加快,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微观层面上看,预计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5.6%,创近10年来新高,标志着我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速上升通道,为明年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美丰股份“2030”技改工程,美丰股份包装公司三层共挤重载膜生产线,银华公司引进意大利无梭织机和纺场改造生产高档纱工程,沱牌公司白酒罐装生产线,富士机电公司电动自行车生产,隆鑫公司包装生产线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经济的强劲增长提供有力保障。高金公司发展5万头优质猪、扩大加工规模,锂业公司、美丰集团,洪达家鑫,双茂纺织,洪洲醋厂、纺配厂,太宗榨菜厂的扩产经营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副产品价格全面上扬和农村税费负担继续减轻后,农业的比较效益回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之政府一系列助农增收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措施到位,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县实施省级丘区示范县建设一年来成效显著,省市更加关注和支持[],我县可以在国家宏观调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中求得发展先机。从不利方面看,虽然今年农民增收幅度大,但近半源于政策增收和农产品涨价,明年这方面的增收因素肯定会减弱,实现农民较大幅度增收难度很大。随着国家国债投资额的减少和土地征用及房地产投资政策的收紧,明年可能出现全国性的投资回落,并带来消费市场降温,买方市场的特征将进一步显现,这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销售将会带来新的困难。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明年就业形势仍相当严竣。综合分析明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预测我县明年经济将呈快速发展趋势。预计至2005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比2000年增长80.2%,五年递增12.5%,比目标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亿元,比2000年增长132.7%,五年递增18.4%,比目标高6.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亿元,比2000年投资完成额增加9.95亿元,超过计划“年均保持在12—15亿元”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7亿元,比2000年增长85.3%,五年递增13.1%,比目标高3.6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因口径不同,不能同2000年比较,县级相同),县级财政收入达1.75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比2000年增加937元,年均增加187元,超过计划“年人均增加100元”的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600元比2000年增加1523元,年递增6.6%,比目标低0.5个百分点。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发挥区域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增添发展后劲、壮大综合实力的关键环节。实施科学规划,优化工业布局,尽快完成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区域经济工业化。根据“相对集中、扶优扶强、注重环保”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和大集团,做精做专一批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引导优势行业进一步扩张,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二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要坚定不移调整农业结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加速和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加大农业招商力度;要抓住国家和省市新一轮农业投资契机,全面加强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夯实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市场建设,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扶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代,重点抓好农村“六通三化”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农民工培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突出旅游业发展,以“两山两湖”的综合开发为主,充分发挥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加快制订完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业发展措施及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要把房地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大造宣传声势,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培育和引进房地产知名企业,规范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主动融入绵渝房地产大市场。要着力发展环保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目的,抓好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提升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积极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拍卖、租赁、网络消费服务等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构建“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通讯、运输等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四)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努力增强区域竞争力
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品位做高”的要求及“山水园林商贸旅游城”的定位,搞好县城建设与开发,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核。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城市特色;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以及河东片区开发,配套完善路、水、电、气、绿化等基础设施。三要切实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加强建筑业管理力度,规范招投标行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通信质量;推广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完善建设政府办公业务网,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尽快形成全县工业框架、城市框架,促进全县投资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质量的改善。四要强化城市管理。搞好以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市场秩序、建筑工地、河道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和小区物业管理,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理顺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体制,增强分工明确、规范高效、依法行政的城市综合执法的透明度,规范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争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推动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发展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成果转化。二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构建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农村,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城乡教育体系。加强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办学,民间办学和利用外资办学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全面发展文卫广电等事业。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净化文化市场,使全县文化市场步入健康有序、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要继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认真做好预防保健和药品、食品卫生监测工作,严格控制地方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强化县、乡(镇)、村、社四级卫生网络建设。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重点,发展弹性大、灵活性高的非正式就业形式,促进多渠道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做好“两保”、“低保”工作;健全和完善社区就业机构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创建生活环境优美、治安秩序良好、服务方便快捷的城市社区。五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城乡贫困群体,特别是特困群体,健全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推荐]县“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告
第四篇:中期评估报告
《电子交互智能平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一、研究目标
1、探讨交互电子智能平板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知识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能自觉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使教师将智能平板所带有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的计划性更强。教师可以把整个智能平板上的教学过程储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成为自己学科教学的电子档案和课程资源,积累并推广交互电子智能平板在教学中应用的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
3、探讨交互电子智能平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4、在构建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使之逐渐成为我校的教学特色之一。
二、研究内容
1、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的教学模式是未来的一种主要学习形式之一,但到底怎样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为是起步阶段,教师和学生运用这样的学习形式都是比较陌生的,都需要边摸索边学习,并逐渐掌握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将努力探索基于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力图使本研究符合未来学习的发展方向。
2、对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电子交互智能平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将“交互电子智能平板”技术平台引入课堂后,各种人机交互操作,多种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等都成为了可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育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我们将在信息技术学科和科学学科日常教学中研究教师在使用电子交互智能平板后对他们教学和专业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智能平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智能平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如电子交互智能平板,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变化。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的推广和有效利用,能够显著地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革新课堂教学方式,对新课程的深入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
2、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互能力,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3、电子智能平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作用和功能发挥虽有待进一步的发现、研究和提高,但应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学习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相关操作和技术。从日常教学入手,让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的使用融入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然后提高优秀教学设计和精品课的展示,提出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效性教学模式。
2、研究方法
A、经验总结法:借鉴人家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应用情况予以总结和提升
B、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教师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等。
C、个案研究法:研究初期,把交互智能平板的研究情况写成案例,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后再对比分析。
D、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文献,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联系实际,不断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新经验和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实施情况: 2011年9月,我校确立了“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的子课题。意在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已配备的电子智能平板的教学优势,意在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建设,藉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互动方式,达成信息化课堂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愿景。
历经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经历了全国第五届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教学大赛;开展了第一届“甘泉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暨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汇报活动。教师们基本都能用交互电子智能平板进行教学, 并积累了一些的使用经验,教师们能尝试着从不同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索,基于交互智能平板环境的教学设计能力有所提高。在学生方面,通过交互电子智能平板的使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现将上一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及接下来工作开展的设想汇报如下:
一、在培训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课题实验教师对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的应用水平。
首先,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是闭门造车。为推进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互动电子智能平板的使用功能,促进电子智能平板和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2011年9月22日,我邀请了创维集团技术人员张霓电子智能平板技术应用培训。由于智能平板功能的更新改版,2012年10月29日我校再次邀请了创维智能平板技术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创维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新版本应用技术培训。在此次的培训中,智能平板公司的技术人员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工具栏的各种功能,并与原来版本进行对比。其中结合语文《爱莲说》一课,利用“纹理笔”擦出栩栩如生的荷花背景图,引发了全体老师的惊叹。“照相机”功能中的截图功能可以便捷地从智能平板界面或电脑界面截取出所需图片,学科资源中的“汉字笔画”双击可以按笔画书写,“遮幕功能”可以改变大小更换背景„„在听讲的同时,我们也把平时应用中的疑惑与技术人员交流,如:在智能平板中创建的资源能不能随课件携带到任意电脑(回应:原版本不行,新版本可以);又如:智能平板界面能不能实现图形的三维旋转(回应:新旧版本都不行)„„与智能平板技术人员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智能平板的功能,而利用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技术实现互动生成的生命力课堂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林仕国校长经常带领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增长见识,或请一些专家、技术人员到校介绍先进的信息技术。林校长曾带领我们一起到联通公司了解其它牌子的智能平板及电子产品,发现他们的遥控器会让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师生互动更便捷;联想公司的技术人员李芳等也曾走进我们这间会议室,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电子书包整体解决方案,我们也期待着能够利用电子书包,让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除了我们在用的创维智能平板、其实我们还让夏普公司给我们展示过他们的产品,夏普智能平板虽然在与PPT、FLSAH等其他媒体结合兼容上做得很好但它却没有携带资源库,所以没被采用。在取长补短的学习中我们增长见识,也进一步了解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
其次,课题组针对前阶段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老师们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之间交流解惑。每单周周二下午是我校课题中心组固定教研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我们一方面讨论交流学习大家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中发现并解决的问题。(这些汇集成《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信息收集表》)如高超华提出“智能平板和PPT各有所长,可否将智能平板技术与PPT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效率?”这一问题,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自行悟出了“智能平板和PPT技术各有所长,在平时的实践运用中发现,智能平板的某些技术较难操作,而PPT却能很好地弥补其不足,相同的,智能平板也能很好地补足PPT的缺陷,所以,不该单方面追求某种技术在课堂上使用,而是将两者有效结合,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又如黄凤老师在教学应用中提出了“在美术作图时,如何巧用电子智能平板功能来使作图更规范、美观?”这一问题,徐莉玲老师帮忙作了解答:“勤用智能笔:电子智能平板的智能笔对于常用几何图形的输入,提供了简单有效的画图功能,采用智能笔,自然会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使板书更为规范、严谨而且美观!”
另一方面以片段教学的形式,把老师们在当下教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发现与大家及时地交流、分享。如图、林清老师与大家分享如何利用智能平板进行写字教学,黄玲老师与大家交流如何用好智能平板的遮幕功能。
此外,我们从省电教馆购买了历届全国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优质课录像光盘,通过观摩全国获奖示范课视频等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技术手段,感受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观摩中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研究实践学习交流,这样不仅拓宽了参与研究的教师的思路,还能在研究中共同成长。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林仕国校长总是亲身参与全过程。为了下一阶段智能平板研究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林校长和我校两位信息技术教师杨煌华和王琰组成了“智能平板课题技术先行三人组”,在对智能平板功能认识上先走一步,带领课题组其他教师在课题研究上有更大的突破,另一方面其他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如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交给技术组,由他们专题研究。
二、借助常态课、校本教研及区新秀杯选拔,不断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
课堂教学是本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把课题研究与日常各教研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各教研组围绕研究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每周一次定期开展交互电子智能平板的应用研讨活动(语文组周三上午、数学组周三下午、英语组周二下午、综合组周四上午)。各教研组在抓好集备、上好研讨课的基础上,积极为教师们创设平台,展示风采。为进一步发挥“福州教育视频联播网”的作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向农村辐射,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视频联播网”开展第二届“福州市优质课网络联播展示活动”。10月11日上午,我校代表鼓楼区率先推出了两节运用电子智能平板先进技术的优质课。语文组的黄玲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的《数星星的孩子》。陈嘉玲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英语课。
此外,翁祥英老师以《老人与海鸥》亮相校际联动会场上;在鼓一学区共同体上李韩书老师的《烙饼问题》、黄晓霞老师的《红领巾真好》、马岚老师执教了一节英语公开课充分体现了电子智能平板、多媒体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赢得听课老师好评。
4月23日的市级教学开放日,我们推出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信息、品社、心健”等10节的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展示课。这10节课不仅在智能平板的应用技术上有所突破,在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上,也就是“交互性、生成性”上也有了根本性的突破。语文会场,林俊华老师娴熟地运用电子智能平板与学生互动,走近《丑小鸭》,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林清老师给来宾展示了同是童话系列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与《丑小鸭》的对比阅读彰显了童话的魅力。数学会场,郑燕老师将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抓住重难点和关键,为大家展示了六年级总复习《图形与变换》,刘嘉昉老师抓住数学思想方法,恰到好处地应用智能平板,关注学生的生成,为来宾展示了三年级数学广角《等量代换》。其它会场还为来宾展示了英语、品生、音乐、心健、信息技术、科学等各学科公开课。在交流讨论中,与会专家与教师们充分肯定了数字校园所取得的成效,认为示范课加强交互性,提高课堂效益;整合了资源,盘活了教学,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在与兄弟校一起分享交流我们的研究过程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参加“三优联评”及“交互式电子智能平板教学大赛”,不断验证、提升、推广我们的科研水平。一月份我们又推出黄玲、黄晓霞、李韩书三位老师的三节课参加“第六届全国电子交互式智能平板大赛”,喜获一、二、三等奖佳绩。
三、完善校园网站,让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博客、井大论坛等平台进一步服务于课题研究。
2月26日我们就和联通公司、新东网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网站建设的联席会议,商议进一步开发网站事宜。目前校园网中教学资源平台已在使用,有待进一步充盈;网上班级、井大论坛,教师博客已开发完成。校园网站开设教师博客、井大论坛栏目,教师可以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上传到这里,其他教师跟帖点评,骨干教师总评,形成教师教研网络互动形式。在“网上班级”中开设“网络教室”项目,教师可在这里为学生提供预习、复习、阅读、习作、练习等各种课外学习资源,形成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多方位的教与学的网络互动„„
四、在反思交流中不断进步。除平时每周二的固定交流学习及鼓楼区级一学期三次的汇报交流外,我校每学期还去办一次较大规模的学习交流活动即上学期的青年教师智能平板课比武及下学期的智能平板技能大赛。
在1月22日,我校举行了首届“甘泉杯”电子智能平板技能大赛。
比赛中,教师们灵活运用智能平板的各种功能,将传统课件和先进的智能平板技术进行了较好的整合。最终,李韩书老师带来的《烙饼问题》,利用智能平板互动,化难为易,精彩纷呈,荣获一等奖,黄玲老师和黄小霞两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林信伽、何熙燕、俞春鸣、林芳、高超华五位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这样的比赛交流,让老师们对现代信息化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使用智能平板技术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继续认真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五篇:2011年中期评估报告
XXX安全社区 中期评估报告
根据XXX安全社区创建中期评估方案,XXX区安全社区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5日组织专家,对XXX安全社区建设实施了2011中期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
一、评估组人员 XXX 区安监局副局长 XXX 管委副主任 XXX 区安监局科长 XXX 区安监局科长 XXX 区质监局科长 XXX 区交警大队科长 XXX 消防大队参谋
二、评估内容
1、社区诊断组织实施情况及结论。
2、辖区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的建立情况,成员组成是否符合跨部门合作的要求,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受益,能否确保顺利开展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
3、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对于各工作组的社区诊断报告、机构组建文件、机构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制度以及与各项规章制度相关的原始档案资料是否已撰写和规整完毕。
4、是否制定了各工作组的创建计划和目标以及相关的落实情况。对各工作组计划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指标实现的进度、完成目标的趋势判断等。
5、各工作组按照实施方案的推进步骤,各促进项目的进展情况。
6、各安全领域预防目标和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7、信息交流情况:是否积极组织和参与安全社区创建的交流活动,有无安全社区创建协商议事机制,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及时反馈。
8、预防纠正情况:是否制定了针对辖区潜在事故与突发事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事故与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是否到位,应急响应能否快速有效进行。
9、监督监测情况:是否建立事故与伤害监测机制。
10、档案管理情况:安全社区各工作组的档案是否完整。
三、评估过程
12月15日在管委三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专家组简要介绍了安全社区建设的理念及莱山区安全社区创建标准,就各项任务的工作难点、解决办法与各组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期间专家组听取了个各工作组组长的工作汇报,查看了档案资料。专家组实地考察了XXX安全社区的建设情况,并与各项目点负责人座谈交流。
四、评估结论
1、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总体结论(1)肯定的方面
XXX在前期工作中有效地开展了各工作组的安全促进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辖区群众提供了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主要表现在“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机构到位”。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相应工作机构机制,实现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跨部门合作和全员参与。
二是“宣传教育到位”。强化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设置永久性展板,营造浓厚氛围等方式,提高群众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参与率。
三是“项目设置到位”。根据辖区社区诊断结果和群众最关注的安全问题,设置了工作场所、消防、社会治安、家居、交通等八个安全促进项目,并扎实推进各个安全促进项目。
(2)不足和问题
一是辖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群众认为,安全社区创建是管委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缺乏对安全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安全社区创建开展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和社区,覆盖范围不广。
二是安全理念比较狭义。在群众的观念中“安全”的重点主要是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等,很少涉及到诸如家居安全、学校安全等内容。“大安全”观念淡薄,还有待于提高。
三是工作业务技能缺乏。由于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部门多,人员杂,许多人员自身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导致在推进项目促进工作中由于能力不足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伤害监测填报信息不准确等。
(3)整改建议
专家组指出,对于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工作,要继续加强完善,不能松懈;对于存在不足的方面,要制定对策,尽快解决。比如: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提高安全知识的覆盖率。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加强培训措施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工作骨干,凝聚集体的力量,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2、对各安全专项的评估结论(1)交通安全
——路网体系建设促进项目 ①开展情况
专家组现场检查了XXX路网体系建设项目开展以来的基础资料,并现场检查了澳柯玛大街、山海路上的基础设施,如信号灯、减速带、隔离护栏等,对项目的开展工作提出了肯定。
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一是辖区群众参与重点路段改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横穿马路现象,屡禁不止,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大对群众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让群众自觉地参与进来。
二是社会志愿者,没有真正参与到交通改造工作中来。希望将重点路段交通改造工作作为交通安全监管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开展下去,切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工作场所安全
——危化品安全防控促进项目 ①开展情况
专家组到优诺化工现场进行了检查,对厂区设置的企业文化宣传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高度肯定。在随后检查了车间的应急预案的建立情况及演练记录、隐患排查记录、人员的安全承诺书等内容,肯定了车间在安全管理方面非常重视,员工安全意识较高,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上一丝不苟,职责制度设立标准、全面。
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针对危化品泄漏开展的应急演练次数较少,建议定期在企业内部开展这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
——防机械伤害促进项目 ①开展情况
专家组到杰瑞石油、欧东精艺石材装备现场进行了检查,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比较到位,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佩戴基本符合要求,安全检查工作也落实到位。
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专家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园区中小企业较多,在重点单位实施项目的同时,建议下步工作重点要对辖区中小企业进行防机械伤害项目推广。
(3)社会治安
——治安防控辐射管理体系促进项目 ①开展情况
专家组现场翻阅了自项目设置以来的一些资料,对管委干部、民警、群众广泛参与到治安防控工作中来给予了肯定。认为我辖区自项目开展以来,管委、群众广泛参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发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者队伍,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在巡逻过程中仍有巡逻不到位现象,建议采取措施,加强日间夜间巡逻;强化志愿者参与程度,让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4)消防安全
——林管所规范化建设促进项目 ①开展情况
专家组实地考察防火通道、林管所的建设,应急物资建设与人员配备基本到位;通过翻阅资料等形式查看消防安全工作组开展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文明祭祀活动。
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专家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工作组缺乏应急演练;在宣传工作中,存在走马观花现象,宣传教育不彻底,形式主义,今后宣传工作中要落到实处。
(5)家居安全
——家居燃气安全使用促进项目 ①开展情况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利用南塂集市等时段开展家居燃气安全知识宣传,并深入户中,提供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提供安全服务;
二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用气安全意识。加强群众的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工具进行宣传。
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针对燃气安全宣传活动不够丰富,燃气常识培训力度不够大,建议在下阶段工作中加大对居家燃气安全的培训力度。
(6)校园安全
——校舍安全改造促进项目 ①开展情况
一是改造校舍。2011年,管委配合相关部门在做好校址勘察、规划设计基础上,按照“消防、节能、抗震、卫生、人防”要求,投入1000万元,按省级规范化标准对南塂小学教学楼进行整体规划改建。
二是更换防滑地砖,增设防护栏。管委组织施工单位,突出安全理念,对走廊、教室、卫生间地面全部改用防滑地砖,走廊、楼梯加设防护栏112个,防止学生坠落。
三是改造健身设施。将南塂小学和东风岭小学原来土质操场改造为塑胶场地,更新室外健身设施,减少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
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改进,项目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在校园基础设施、学校的安全监管及安全引导和教育、学生安全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下一步应该加大工作力度,明确工作重点。
评估组组长签字:
被评估单位负责人签字: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