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山街道办事处八一村经济发展规划
应山街道办事处八一村经济发展规划
(2009年—2012年)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我村经济建设步伐,实现共同富裕,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建设健康稳步发展,结合我村实际,就我村经济发展制定以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
会精神,以增加集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从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完善体制入手,立足本地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养村级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全面实现小康步伐,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
二、我村自然情况及经济发展状态
八一村位于广水市应山城区近郊,距广水市中心仅2公
里,现有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可耕种面积1200亩,全村13个自然湾,6个村民小组,522户3216人,我村毗邻城区,交通便利,但是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三、目标任务规划
(一)积极发挥城市近郊优势,搞好传统种养业的同时,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乡一体化,加快经济建集体经济发展新特破。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30万元。
(二)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依托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招商引资。拟在3年内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
(三)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种植业,生猪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一是以果树面积达300亩为基础,到2012年发展到1000亩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基地,以一组余国杰养猪场为龙头,带动全村10户以上养猪大户,形成年出产5000头的商品猪养殖基地。拟继续开拓发展农家乐旅游休闲服务业,形成支撑村级经济发展另一动力。其次维修水库堤坝,治理污染水域。整治塘堰继续扩大水产养殖面积。争取到2012年把水产养殖业发展成为拉动我村经济发展的第三大支柱。
(四)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计划硬化村级道路1500米,投资5万元绿化全村道路两旁环境,投资5万元加固八一村水库堤坝,修葺灌溉渠道1000米,整修塘堰6出,新建篮球场一个。
四、具体措施
(一)转变观念,深化认识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要积极转变观念,克服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畏难不前的消极倾向,树立敢闯敢干,加快发展的市场意识。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拓展思路,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形成发展共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发展信心,力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集体积累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做到管理、效益齐抓,生财、理财并重。一是要准确界定集体积累的范畴。二是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全方位、多渠道提取积累的办法。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通过集体非耕土地的入股联营,土地,有偿转让及耕地,进行专业承包和专业经营,使土地增值、集体增收。三是要切实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进一
步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财产物资管理、财物收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财务管理。四是要切实用好集体资产,按照民主决策的原则,抓好集体资产的投入运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增加生产发展资金比例,逐步建立投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机制,提高集体资产使用效益,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三)配强班子,狠抓落实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关键在村党支部班子。要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当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来抓。一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采取回请、竞选等形式,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镇企业家、复退军人、回乡青年、致富能手中挑选思想正、作风实,有一技之长、能够带领群众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培养致富带头人。把那些有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培养成后备干部,大胆使用,放手工作。三是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和致富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集中培训、赴外参观学习等形式,帮助村级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切实提高政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本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发展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依市场需求和变化确定、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增强村级领导班子和致富带头人发展和管
理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村两委班子成员要集中精力,精心组织,善于发动群众。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通过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启迪忠路,开阔视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不断发展壮大。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二篇: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Xx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2011——2015)
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农民致富、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各部门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我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阳高乡河南滩村花椒芽菜基地喷灌项目区位于平顺县东北部河谷内, 依山傍水,地理位臵为东径113°31′56.20″,北纬36°21′32.68″,距县城50公里,河潞线自西向东绕村而过,环村水泥路可通达大部分花椒芽菜耕地,交通方便。全村55户,186口人,劳动力110余人,国土面积3300余亩,耕地面积160余亩,水浇地面积130余亩,灌溉渠总长6千米。2010年人均纯收入2385元。全年年平均气温为10.15—12.30‴,年降水量为521.0—893.0mm,年日照时数为1877.0—2604.0小时,总体气候温和,交通、水电等自然优势,又是是优质花椒的主产区,农户勤劳朴实,种植经验丰 1 富十分适合花椒芽菜规模化发展。
2006年,我村在县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与县“大红袍”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花椒芽菜种植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农民的直接经济效益,花椒芽菜由原来的29.5亩发展到现有的130余亩,涉及50余户,150余口人,改变了该村传统的农业结构。同时采取“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销售模式,三者之间分别签订生产购销合同,保证质量产量,保障农户权益。
通过近几年我村严谨种植、推广种植新技术等多项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亩产由第一年的300—500斤提到到现在的800—1100斤,种植户由原来年收入2700—4500元增加到现在的7200—9900元,并且带动了周边村和其它乡镇现已发展花椒芽菜2000余亩。特别是在今年,提高品牌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建设无公害设施蔬菜产业,通过架设防虫网、合理种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尽量做到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保证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
但由于近年来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学生在外读书带来的劳动力流失现象越来越突现,严重制约着我村的花椒芽菜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发展壮大花椒芽菜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是切实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本土化、实际化。注重在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做成明星产业、品牌产业。
具体目标:整合土地资源,开发荒涂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亩;组建新型专业合作社;发展温室种植50亩;修建高位蓄水池喷灌设施;培养种植能手、大户、科技辅导员;带动周边村种植花椒芽菜;建设花椒芽菜基础加工厂房。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将那些条件较好、适宜种植却由于人力有限无法种植花椒芽菜的耕地进一步整合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开发滩涂地、废弃地,采用集体经营或对外承包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
(二)、组建能切实为种植户服务的专业合作社,架起连接龙头公司和农户的桥梁,对种植有困难的农户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
(三)、不满足于已有设施,建设温室大棚是经济效益、品牌影响、集中管理的最佳方案,且耕地集中连片、平整开阔,便于修建大棚。考虑到我村经济基础薄弱,在争取上级扶持和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宜分批分次的少量建设阳光温室大棚;
(四)、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水方法,可以减少深层渗漏和田面无效蒸发,比常规灌溉节水40%-50%,而且又有灌水均匀,不产生地面径流、保肥、省工省地等优点。河南滩村紧邻浊漳河,水质水量足以满足灌溉需要;
(五)、培养种植能手队伍,夯实人才基础,是实现丰产丰收的根本保证,要借助上级农业部门常年举办的培训,与农业实践相结合,形成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帮助农户合理种植、科学管理;
(六)、河南滩村是平顺县第一家将花椒芽菜从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的拓荒者,随着该产业效益的日渐凸显,周边村种植农户渐渐多了起来,但整体规模依旧处于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离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还相距甚远。要做到有影响、有品牌必须把发展思路统一起来,劲往一起使。
(七)、建设包括储存、保鲜、成品制作、包装、运输 一体的基础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逐步向产品上游发展,夺取成品话语权。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2012年,整合土地资源,开发荒涂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亩;组建新型专业合作社;修建高位蓄水池喷灌设施。
第二阶段:2013年——2014年,带动周边村种植花椒芽菜;培养种植能手、大户、科技辅导员;发展温室种植50亩。
第三阶段:建设花椒芽菜基础加工厂房。
五、保障措施
(一)、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任国平副 组 长:任广勤 成 员:任民显
柳树发 王凤明 申松崎
联 络 员:柳文庆 技术指导员:柳树发
任俊虎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申小雨
(二)、宣传培训 成立宣传和教育小组 组 长:任国平副组长:任广勤 成 员:王凤明
柳树发 申小雨
(三)、长效机制
领导组成员负责起草相关的规划、制度、项目建设,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相关具体负责任要严格按要求执行,不得变相、曲解、违规执行,更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将花椒种植发展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同村组干部的误工补助挂钩。做到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为花椒种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宣传,大造声势
召开党员会、支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花椒芽菜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到花椒芽菜种植发展中来。同时利用广播、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宣传载体强化宣传,为打造成我村的支柱产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以村委办公室、农民夜校为阵地,积极组织广大村民进行花椒芽菜种植的技术知识培训,定期请县、乡农业技术员到村上讲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村民花椒芽菜种植的技术水平。
3、强化示范,典型引路
组织种植户代表到先机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改良技术。全村每个组至少发展5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全村的花椒芽菜科学种植。
4、完善考核机制,推进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村干部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对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实施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低、达不到标准的在下一予以调整。
5、建立花椒芽菜种植协会,发挥服务作用。抓好村花椒芽菜种植协会的建设工作,发挥协会在花椒种植发展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
6、强化落实。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组户,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资金投入以农户为主的办法,全面发展花椒芽菜种植业。
六、规划成果(见附表)
第三篇:八一村三变经验交流材料
景村镇八一村“三变”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一、基本情况
八一村位于洛南县城以东10公里,307省道穿境而过,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842户3122人,村域面积8.7平方公里,有耕地4588亩,林地1000亩,发展烤烟1200亩,红仁核桃500亩,养蜂430箱,成熟绣工70人,年生产有机肥2000吨。八一村资源禀赋优越,生态植被好,群众居住密集,传奇典故“鹿池川”绵延村庄,年平均气温26度,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村庄。目前,全村在册贫困户106户371人,一般贫困户86户327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八一村坚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筹资800多万元,修建乡村绿道2.1公里,硬化通组路10.8公里;硬化连户路5公里,硬化院落110户8000㎡;改造土坯房25户84间;修建河提180米;安装路灯45个,改造修建便民桥4座。实现了水、电、路、视、讯和村组户道路互联互通,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赢得了民心。
二、主要做法
(一)通过建强村级领导班子,形成了精准脱贫产业链。成立了八一村产业脱贫联合社,下辖惠农烟叶合作社、红仁核桃合作社、养蜂互助社、刺绣合作社、有机生态肥厂和乡村旅游公司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鼓励10名农村能人、致富能手、党员示范户、村级后备干部创办领办,带动群众发展脱贫产业。
1、党建领航带产业。在联合社成立了镇党委直属党支部,在6个产业链上建立了党小组,我们在党支部开展“双建双带双提升”活动,在党小组和党员中开展“树旗评星”活动,充分发挥联合社党支部的服务引领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把贫困户全部装进产业链,由合作社和企业,承载带动发展脱贫产业。
2、“三变”改革促产业。为进一步盘活各类资源,壮大合作社,扎牢贫困户与联合社的利益联结纽带,积极学习借鉴贵州“三变”改革经验,探索出八一村“三变”改革的“四化”模式。即财政资金股份化,将财政扶持资金30%用于联合社基础设施建设,70%带动贫困户入股分红;社会捐赠股份化,把包扶单位扶持资金变为集体股份,确定股权,收益集体分40%,农户分60%;农村资产股份化,将村集体资产、农民土地量化为股权,使农民变股东;金融资金股份化,鼓励将富民产业贷和群众自有资金,投资入股分红,股金变红利。
3、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坚持“种养加”并举,在发展烤烟、核桃、养蜂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积极开发刺绣、有机肥加工、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坚持壮大产业、发展合作社产业基础上,推动村集体经济“滚雪球”,把集体收入和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投入村基础设施、美丽乡村、改善民生等,先后修建了河道景观廊道、自行车绿道、凉亭、广场、小微改造等,实现了村内道路互联互通,为群众脱贫致富夯实了致富基础,坚持产业脱贫和扶智扶志两手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进产业、进农户活动,广泛开展“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兴办农民技校,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物质与精神“双提升”。
(二)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的实践破解了‚三个难题‛。一是破解了党建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凝聚力不强,支部、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二是破解了农村资源闲置、资金分散,集体经济薄弱,机制不活的问题;三是破解了贫困户增收艰难,无业可扶,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启示和前景
通过实践总结了三点启示:一是“党建领航”是打赢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二是合作社带动企业承载是发展产业有力抓手。三是“四化模式”是推动“三变”改革的有效途径。
八一村通过党建领航、“三变”改革、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实现了集体、贫困户双分红。目前,全村贫困户每户至少有3-4个产业,加入到2-3个经济组织,户均年收入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20万元,呈现出了堡垒坚、产业兴、集体强、环境美、民风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村稳定脱贫,贫困村如期退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某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某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阵型农村经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为扎实推进岔路口村特设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局面,特制定桑蚕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一)岔路村基本情况
岔路村位于阜阳城东南部,村面积4平方公里,距离京九街道办事处10公里左右,辖16个自然庄,24个村民组,党员90余人。2018年末,全村共有1100多户5400多人,耕地面积3500亩。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有光伏电站、肉鸡养殖、桑蚕养殖等。
二)桑蚕养殖发展现状
2011年,村民杨守俊发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阜阳市岔路村桑蚕养殖合作社,为本社社员提供桑蚕养殖技术、蚕种,销售本社社员饲养桑蚕成品。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岔路口村共有桑蚕养殖面积330亩左右。
二、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优势
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岔路村桑蚕养殖合作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坚定了村民加入合作社的信心。岔路口村距离京九丝绸公司较近,便于桑蚕成品出售,具有桑蚕养殖区位优势。
二)存在问题
目前还处于单纯的桑蚕养殖阶段,没有后续桑蚕加工能力,利润率较低,产业链发展不成熟。桑蚕成品都是售卖给京九丝绸公司,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容易受到买家压价。
三、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桑蚕养殖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提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使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争取使桑蚕养殖规模达到400亩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示范带动。以合作社为依托,加大桑蚕培训力度,传授科学桑蚕知识,采取吸引周边村组群众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使现有桑蚕养殖变成“一村一品”特设产业,努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
二)科技提升。进一步加强于农业部门、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新的桑蚕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不断提升桑蚕养殖的科技含量。
三)组织保障。从分发挥村委会职能,安排专人负责调查、了解、分析桑蚕养殖市场的行情,收集、整理、提供桑蚕养殖信息、市场动态信息等,协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第五篇:八都村今后三年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
八都村今后三年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
为促进我村的经济发展,加快富民强村的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都村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我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我村今后三年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决心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八都村各方面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大力经济发展。着眼发挥优势,利用我村的山林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我村的经济规模和水平,继续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特别要吸引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加大公益事业建设力度。做好节支工作,严格控制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坚决压缩一般性开支,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以有限的资金办好各项事业,确保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增加。
二、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民主管理、依法治村,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利用好远程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知识结构,培育发展年轻党员、女党员,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加强对一般党员的设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的工作考评机制。加强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营等组织建设。
三、党风廉政建设。要做到一切言行都要接受群众监督,自
1觉当好表率,认真做好党务村务公开,将村里的重大事项和财务情况定期在公开栏上进行公布,增强工作透明度,杜绝违规违纪的事情发生。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村务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解决,并向群众作出解释和说明。
四、精神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运用各类支农惠农政策,促进我村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调解疏导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同时引导群众把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依法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统一起来。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措施,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五、为民办实事好事。未来三年,村三委班子将带领广大村民,团结努力,开拓进取,积极争取资金,聚全村之力,全力办好以下几件大事:
1、修建中潭祠堂,拆除操场后原中潭村委办公楼以及小学全部房屋工程;
2、中潭五圣桥下游大樟树下溪面砌石护岸以及路面浇筑工程(具体操作按照实样定点实施);
3、盛家自来水改造工程:①改建与南片水厂接轨贯通。②利用建成后刀尖乌水库水源改建自来水供水工程;
4、新建麦园山下金长9米,宽6米吨级桥梁一座;
5、在本届任期内实施土地流转规划按期实施,分片完成;
6、圆满完成盛家大池、刀尖乌、十五亩池万方险库的改建和用地工程;
7、新建、改建八都村老年活动中心三处。
新的契机,孕育着新的希望。展望未来三年,我村将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结合八都工作实际,积极加快新农村建设,用优质服务赢得村民满意,争取使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都村党总支
八都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