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朗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大全]

时间:2019-05-13 03:3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小学生朗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小学生朗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大全]》。

第一篇:浅谈中小学生朗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大全]

浅谈中小学生朗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赵 军

提要:语言交流与沟通是我们日常生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各地区不断开放,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和应用也逐渐普及,其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于是教育承担起了推广和应用普通话任务的关键;学校成为了训练训练普通话的重要基地。朗读教学在普通话的推广过程中起着了核心作用。尽管推普工作已经深入学校许多了,受到师资素质、学校环境、方言障碍等影响,很难养成师生在校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难以营造“校园普通话”氛围。中小学是养成语言表达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于心不忍让孩子失去这一时期而殃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反思,朗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黔北地区方言中显见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以朗读教学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朗读习惯和能力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朗读教学语言普通话语言感悟

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的重要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总体要求。并要求注重朗读教学。因此,从小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方法和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语言感悟是一件迫不及待的教学任务。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根本的问题,没有注重学生在汉字发音准确和发音方法方面下工夫,甚至因为教师自身水平的局限和意识的淡薄,滋生了学生随口说普通话的土壤,导致学生所谓的朗读只是教方言变调(变音)而成。朗读的音准、调准的要求是一个基础的要求,也是学生语言训练最为重要的内容。如果脱离了音准、调值的基本要求要求,又何谈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结合拼音教学(复习),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的音准与调准上的问题。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发音方法和调值训练习惯,为学生营造出一片“语言净土”。

二、培养正确的发音方法习惯。

汉语普通话的发音位置(指声母)有七个部位,形成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面后音(也叫舌根音)。声母的发音方法有五种: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不同的声母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而形成的。同样,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发音是否准确,也要依据相关的几个条件,即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合,唇形的扁圆以及唇形、舌位、口腔的相应变化。

针对黔北语言特点,在众多的声韵母中,通常存在着n、l不分,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首先,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忽略了n、l的正确读法的教学,导致学生在朗读和说话过程中出现n、l不分或读得不准、读得别扭,甚至语文老师也分不清读不准。n、l的读音是在本音的后面加一个元音e,读作:ne 讷、le 勒,他们都可以作为声母,都是辅音,只是n在鼻韵母里充当的是韵尾,l只能充当声母。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当明确n、l的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中音,只是发音方法不同,n是鼻音,l是边音。

n的正确发音方法是:用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下垂,声带颤动,发音时声波和气流先到口腔,但无出路,上升到鼻腔,这时口腔和鼻腔发生共鸣,从鼻孔发音。发n音时,口形不能开口太大,上下唇稍离即可,除阻后,舌头取收势,不要前伸。

l是边音,正确的发音方法是:舌尖顶住上齿龈,比n稍后,声带颤动,口腔发生共鸣,气流从舌尖前部的两边流出发音。发音时,可适当地把嘴咧开一些,帮助气流从舌头两边顺利流出。同时,舌头取收势。

学生要发准这两个音,的确是一个难点。为了判断n、l两音是否混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鼻子堵住进行检测。n是鼻音,发音时气流从鼻腔流出。l是边音,发音时气流从舌头两边流出。如果学生感觉不到这些,就说明自己的发音有问题。当堵住鼻子发n音时,会感觉发音困难,气流无法从鼻腔流出,而当堵住鼻子发l音时,气流能够顺利地从空腔里流出,不受影响。

对于边鼻音的发音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单音节字、双音节词以及句子、诗词、绕口令等方面进行逐渐增加难度的训练。特别要进行对比性训练,边读边听,认真比较。

其次、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平翘舌音发音错误的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平翘舌不分的现象教师却无动于衷,习以为常。

z、c、s为舌尖前音。翘舌音zh、ch、sh为舌尖后音。它们都是辅音,可以做声母。平舌音的读音是在本音之后加上一个特殊的元音-i读作zi资、ci雌、si私。翘舌音的读音是在本音之后加上一个特殊的元音i–读作zhi知、chi吃、shi师。

发平舌音时,舌体平伸于口腔之中,舌尖抵住下齿背(z、c)或接近下齿背(s)。教师对发好平舌音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用气不要太足,应柔和一点、有控制,以免发出噪音。此外,成阻时舌尖抵下齿背也不要过紧,以免气流冲破阻碍时困难,也会发出噪音。二是,成阻时,舌尖不能在上下齿之间,要找准成阻的位置,在下齿背处,否则,会形成“大舌头”,咬字不清。三是,发音时舌尖要收紧,成阻时部位要小,不能舌前部整个贴在下齿背上,发音不集中,不清晰。

在发舌尖后音时,舌前部翘起,舌尖与硬腭前端成阻(zh ch)或接近硬腭前端(sh)。教学生发好翘舌音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发音不当,把翘舌音发成卷舌音了,应把握前舌部翘起的度,不能过度。二是,发音位置偏前,舌体较平,近乎平舌音了。应注意舌前部翘起与发音的位置。三是,发音时,双唇崛起一拱一拱地帮忙。这样,声音既会变得闷暗,也影响美观,且此音是舌尖后音与唇没有关系,不要混淆。

明确了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的发音要领后,应当自觉地加以区分。以前根本不会发翘舌音的学生,更要明确、强化两者的不同发音方法。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多查字典,分清那些字是平舌音做声母,那些字是翘舌音做声母,发音时,加以区分与控制。仍不会发翘舌音的人可发er(儿)卷舌音来帮助自己找到发翘舌音的感觉。但应注意二者的区别与度。

再次,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前鼻韵与后鼻韵的区别,忽略了及时矫正发音的方法和位置。

在黔北地带,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不能区分主要存在着in与ing的发音不分、en与eng的发音不分的情况,而且全国各地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因语感和语速产生前后鼻误差这里暂且不论)

in是前鼻韵母,正确的发音方法是:由i舌位开始发音,舌尖先下垂抵下门齿背,接着,就将舌尖猛然上翘顶住上齿龈,同时发纯粹的不除阻的前鼻音n,然后将上下齿合拢,口形不动。需要注意的是,发这个音时,舌头的活动只是从下而上的一个翻转动作,舌头千万不可收紧向后移动。否则,就会发成介乎in与ing之间的音了,要知道,in与ing 的发音不同,主要在舌头的动作上。

ing是后鼻韵母,它的正确发音是:也由i的舌位开始发音,接着,舌头马上向后移动,能感觉舌尖在此时退至口腔中部,同时,注意舌头收紧感

并有条中纵线,后退有力,然后再发纯粹的不除阻的后鼻音ng。

在实际发音中,很多学生不会发前鼻音in,也由很多人不会发后鼻音ing,还有的发音介于两者之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如发in时,让舌头放松,感觉舌头似水银泄地般的向前及两侧流去,最后要发一个n的音,目的是抓住舌头不往回收,以区别ing的感觉。发ing 时,可让舌头收紧回缩,感觉似一硬条,但不是向下回收,而是向口腔后声腔的斜上方回收,最后要发一个ng音,目的是保证舌头的回收动作,加大对比发in的舌体动作与感觉。

en是前鼻韵母,是由元音e与鼻辅音n结合而成。正确的发音方法是:由央e舌位开始发音,但比单发e时的舌位靠前。发音时,舌头处于静止的位置,然后,舌位就地升高,舌尖抵住上齿龈,这时,口腔通路封闭,鼻腔通路打开,发出纯粹的不除阻的前鼻音n ,这时,上下牙齿是合拢的。

eng是后鼻韵母,由元音e与鼻辅音ng结合而成。正确的发音方法是:也是由e舌位开始发音,但比单发e时舌位偏后且低些,发音后舌头后缩并上升,软腭下降,二者接触,此时,封闭口腔通路,发出纯粹的不除阻的后鼻音ng,发音时,由始至终口形微开。

三、教师要注重学生正确的调值训练。

汉语普通话是声调语言,声调在汉语中与声母、韵母的发音同等重要,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由于调值不对或不准而发生的笑话比比皆是。汉语普通话里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其性质分别是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它们的实际调值分别是:55、35、214、51。汉语普通话中,正因为有了声调,才使语言有了抑扬顿挫流动的音乐性,也体现了语言的欣赏功能。因而,声调准确的问题就要从小培养,不容忽视。

教师在教学声调练习的时候,首先要从意识上感觉自己的喉部和胸部都是空的,以打通声道。其次感觉自己的发音从胸部中心拉出一条空心管似暖气管,发音时,无论发音调值趋向多高、多低、多长,此管子始终都是空心的,形状不变。这种意念可帮助自己和学生在发音时,始终保持喉部放松和通畅,不会捏喉、挤喉。在练习时要注意把握各调值的发音高度。还可以进行夸张四声的训练,即在练习时可以加大调值的鲜明区分,又可以练习发音的通畅与气息的灵活运用。此外还可以将具体的调值附在有义的词语上进行练习,帮助记忆调值。

在教学练习四字词语时,应该从内容出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感

受,表现出相应的音色、音量、音强、音高与音长。不能只念出阴阳上去四个调值,没有任何感觉。例如,“伟大祖国”要有心中的自豪感和辽阔感,音长要加长;“大快人心”要有淋漓痛快之感,音长短于前者;“百炼成钢”要有力度,“花红柳绿”有种柔美感,发音时,必然前者音色较刚而后者音色较柔。逐渐矫正学生不动心地背书一般的练习行为。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还要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与听力、模仿能力培养相结合。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揣摩和模仿电视节目中的语言、老师的发音状况,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这些虽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但教师要提高意识,对学生朗读存在的这些问题及时纠正,不给学生们留下一点再次滋生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就培养正确发音的习惯,生活在“语言净土”的蓝天下。再也不要认为他们的“怪腔怪调”是合理正常的了。

参考文献:

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②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萝莉 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出

版。

第二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九所镇乐一小学 麦惠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虽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第三篇:浅谈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2.扩大朗读训练面。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4.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第四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随着刚开放的浪潮,在短短几十年间,经济及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这种强有力地社会变革定会冲击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要切实了解孩子,帮他们走出心灵的迷雾。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百分之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字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一、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身体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

二、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发现,27%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郑州市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及有关因素调查问卷,对989名中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受试者焦虑倾向检出率为36.80%,其中高焦虑者占5.29%。

三、青少年常见的心里问题

1、学习问题

学习困难:丧失学习兴趣;学习不适应;缺乏科学方法;学习自觉性差;被动学习等。

考试焦虑:考前有明显的紧张情绪,有逃避考试的倾向;出现生理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头脑一片空白。

学习障碍:感知觉障碍;视听功能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多动性行为障碍。

厌学逃学:学校恐惧。

2、人际交往问题

技法方面问题:社交方法欠缺、不看交往对象 认知方面问题:理想与现实不符;自我为中心

情感方面问题:嫉妒与自卑;自负与害羞、孤僻、意志薄弱。

人格方面问题:气质性格等人格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

3、情绪问题

愤怒情绪:急性情绪亢奋(情绪化)、好攻击等 紧张情绪:过度担心、惊惶失措等

急躁情绪:易冲动、感情用事等 冷漠情绪:不合群、孤癖等

4、行为问题 品德行为:反复说谎、偷窃等

恃强行为:过分好斗或霸道、严重破坏财物等

伤害行为:自残、疟待动物或他人等 对抗性挑衅行为:鲁莽冒险、违纪 盲目崇拜、迷念行为:追星、沉迷于网络

5、抑郁倾向

情感麻木:丧失既往生活、学习的热忱和乐趣,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情感退行: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行动迟缓

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躯体症状: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

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质非常重要。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清除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垃圾”,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系统理论课的讲述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课应该坚持开设,因为只有经过理论的学习,学生才可能从思想上形成一套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开展心理讲座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 ,应力求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 ,利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 ,避免仅从某些方面如学习、考试等问题开展工作。

(3)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①学校在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②对于个别特殊的问题,切实搞好心理辅导工作。

可在校内设立心理辅导信箱或热线电话,对个别特殊案例要进行追踪,及时疏导,及时处理。

可建立学校的心理辅导站,派出教师给予他们心理上的辅导。

可在班级设立学生心理辅导档案,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③ 转变思想观念,促进自我教育,推动自我管理,形成自我评价体系。通过青少年的自我教育,使每一位青少年自信地认为“我应该做到”,“我能做到”。

④加强与青少年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懂得为人父母,对孩子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分关爱、多一份体贴。用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争取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心理护士”。

3、加强班、队、团组织的作用

(1)、加强团内宣传和动员,提高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2)、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交流,相互帮助。

4、以学校团组织为平台,做好未成年人工作

(1)、以学校团支部为平台,搭建服务团体,专项开展未成年人的工作。

(2)、开展心理咨询进校园活动,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疑难问题。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宣传的作用。

5、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1)、在心理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加强预防作用。

(2)、加强法制教育的儿童化,提高法制教育的作用。

6、开展品牌特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⑴开展“谈心促健康 留言伴成长”活动。

⑵开展“我最想说的一件事”征文活动。

⑶开展“心灵传递”宣传活动。

总之,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已经是当前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共青团组织在其中将带领少先队组织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不断地努力,才能使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团员青年及少先队工作者努力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想尽一切办法,为青少年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他们美好的明天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浅谈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陈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我在思考:“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本身还没细读,能体会出这种情感吗?。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下载浅谈中小学生朗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小学生朗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培养

    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永年县洺关总校洺阳联校 王伊宁 *** 语言类的学习重在发音和会话交流,大声张口说是必备举措。但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哑......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朗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对课文加深理解,身临其境的感觉更为真实,对语言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

    试论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和清晰的声音来转换书面......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姓名:刘红钦 身份证号: 单位:睢阳区勒马乡开荒学校***717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朗读是把文章念出来,是将诉......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不同的年级段都强调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

    加强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细则大全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实 施 细 则 为了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纳教字【201......

    浅谈小学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 华店乡蓝天小学 马玉芬 时间:2011-10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