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
2010年8月26至9月3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为全旗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了“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活动,而我有幸以团队指导教师的一员参与其中,与全旗的教师们“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收获颇多。
有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共分3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阶段,二是课堂实施阶段,三是评价与反思。本次培训是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为主题,在活动中,教师们以有效课前准备的6个环节,即《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学习者学习特征、教学目标的叙写、最近发展区分析及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及策略的选择、展示教学预案着手备课。经过三期的跟踪指导,也让我对有效课前准备的各个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最近发展区的分析”这一环节,在此谈点自己的感受。
培训中多数教师对“最近发展区”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比较困惑,不理解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为什么要分析“最近发展区” ?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搭建阶梯,导致教师们最后为了完成最近发展区分析而分析,失去了分析的真正意义,常常阶梯搭建语言描述不准确,阶梯搭建变成了叙述教学流程。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余教授在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到:“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了解了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适用的阶梯,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阶梯。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在最近发展区中所搭建的阶梯其实就是我们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短期内所要实现的过程性目标。如以《四边形》一课为例,最近发展去分析图(略)
从上面的最近发展区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差距的,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图中共搭建了三个阶梯。在第二个阶梯中如果用“归纳” 这样的词语表述,语言使用的就不准确,显然把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变成了教学流程的叙述,这也是多数教师在搭建阶梯时最易混淆之处。在此我们要明白“归纳”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做的活动,是一种过程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归纳”改为“掌握”,“掌握四边形的特征”才是我们第二阶梯所要达到的过程性目标目标。就好比第一个阶梯中“感知四边形”这样的表述,就把我们在短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清楚一样。
以上是我对“最近发展区分析”一点儿粗潜的认识,希望能为大家有效课前准备时分析最近发展区有所帮助。在此也非常的感谢旗教研室能给我们搭建这样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越办越好。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每位教师的起点水平不一,来自不同的学校,学习交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大家求知的欲望是一样的,每位教师都能珍惜参与这种学习活动的机会,都称这样的学习活动更具实效性。尤其老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常常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第二篇: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共2篇)随着旗新一轮研训一体化的继教培训工作的开展,我有幸以指导者的身份陪伴三批教师顺利的完成了课前准备的训练。这九天以来,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最大的收获是:共同的学习中,使我对课前准备的有效性有了更新、更深、更全面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上课、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达到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交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鉴于此,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结合我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课前准备训练部分环节的认识。《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一部分:教师备课前要先了解课标,核准该知识点所属的学习领域,知道课标对总体目标的阐述。教材分析应从全册入手,掌握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到本单元,了解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细读教材,确切知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在本册教材中的前后联系,然后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确保它的有效性:清晰、实用。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和难点,优化教法,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材处理及策略选择一部分:教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后,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优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做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确保内容的有效性,做到:适量、适度。一节课讲多少内容要有个量,多了学生嚼不烂,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的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的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确保教法的有效性,做到: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果。最近发展区一部分:谈一下我对最近发展区的理解,几天的培训中,大多教师对此都有一种陌生感,其实都迷惑在概念上。举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我们要从“一楼”上“二楼”,“一楼”可以理解为“学生现有水平(即学情)”,“二楼”是我们设定的学生即将达到的水平,也就是教学目标。我们上楼不可能腾空而越,要一层一层的爬楼梯。而这每一层阶梯,就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必须经过的最近发展区。阶梯距离大了孩子们难于上去,距离小了又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在备课时,应正确分析出本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在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处理,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后形成一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前准备。总之,前五大环节都是为教学预案的最终确立而服务的。它们是不可分的整体。我坚信,按着此模式训练下去,今后的我们将不再做复制教案的机器,而是创写教案的名师。[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 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 随着旗新一轮研训一体化的继教培训工作的开展,我有幸以指导者的身份陪伴三批教师顺利的完成了课前准备的训练。这九天以来,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最大的收获是:共同的学习中,使我对课前准备的有效性有了更新、更深、更全面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上课、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达到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交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鉴于此,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结合我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课前准备训练部分环节的认识。
《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一部分:
教师备课前要先了解课标,核准该知识点所属的[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共2篇)]学习领域,知道课标对总体目标的阐述。教材分析应从全册入手,掌握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到本单元,了解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细读教材,确切知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在本册教材中的前后联系,然后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确保它的有效性:清晰、实用。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和难点,优化教法,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材处理及策略选择一部分:
教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后,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优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做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确保内容的有效性,做到:适量、适度。一节课讲多少内容要有个量,多了学生嚼不烂,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的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的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确保教法的有效性,做到: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果。
最近发展区一部分:
谈一下我对最近发展区的理解,几天的培训中,大多教师对此都有一种陌生感,其实都迷惑在概念上。举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我们要从“一楼”上“二楼”,“一楼”可以理解为“学生现有水平(即学情)”,“二楼”是我们设定的学生即将达到的水平,也就是教学目标。我们上楼不可能腾空而越,要一层一层的爬楼梯。而这每一层阶梯,就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必须经过的最近发展区。阶梯距离大了孩子们难于上去,距离小了又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在备课时,应正确分析出本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在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处理,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后形成一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前准备。总之,前五大环节都是为教学预案的最终确立而服务的。它们是不可分的整体。我坚信,按着此模式训练下去,今后的我们将不再做复制教案的机器,而是创写教案的名师。
篇二:“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
“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 2010年8月26至9月3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为全旗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共2篇)]了“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活动,而我有幸以团队指导教师的一员参与其中,与全旗的教师们“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收获颇多。
有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共分3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阶段,二是课堂实施阶段,三是评价与反思。本次培训是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为主题,在活动中,教师们以有效课前准备的6个环节,即《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学习者学习特征、教学目标的叙写、最近发展区分析及确定教学流程、教材处理及策略的选择、展示教学预案着手备课。经过三期的跟踪指导,也让我对有效课前准备的各个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最近发展区的分析”这一环节,在此谈点自己的感受。
培训中多数教师对“最近发展区”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比较困惑,不理解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为什么要分析“最近发展区” ?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搭建阶梯,导致教师们最后为了完成最近发展区分析而分析,失去了分析的真正意义,常常阶梯搭建语言描述不准确,阶梯搭建变成了叙述教学流程。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余教授在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到:“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了解了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适用的阶梯,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每个阶梯。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在最近发展区中所搭建的阶梯其实就是
我们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短期内所要实现的过程性目标。如以《四边形》一课为例,最近发展去分析图(略)
从上面的最近发展区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差距的,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图中共搭建了三个阶梯。在
第三篇: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
随着旗新一轮研训一体化的继教培训工作的开展,我有幸以指导者的身份陪伴三批教师顺利的完成了课前准备的训练。这九天以来,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最大的收获是:共同的学习中,使我对课前准备的有效性有了更新、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上课、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达到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交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鉴于此,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结合我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课前准备训练部分环节的认识。
《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一部分:
教师备课前要先了解课标,核准该知识点所属的学习领域,知道课标对总体目标的阐述。教材分析应从全册入手,掌握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到本单元,了解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细读教材,确切知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在本册教材中的前后联系,然后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确保它的有效性:清晰、实用。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和难点,优化教法,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材处理及策略选择一部分:
教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后,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优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做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确保内容的有效性,做到:适量、适度。一节课讲多少内容要有个量,多了学生嚼不烂,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的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的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确保教法的有效性,做到: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果。
最近发展区一部分:
谈一下我对最近发展区的理解,几天的培训中,大多教师对此都有一种陌生感,其实都迷惑在概念上。举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我们要从“一楼”上“二楼”,“一楼”可以理解为“学生现有水平(即学情)”,“二楼”是我们设定的学生即将达到的水平,也就是教学目标。我们上楼不可能腾空而越,要一层一层的爬楼梯。而这每一层阶梯,就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必须经过的最近发展区。阶梯距离大了孩子们难于上去,距离小了又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在备课时,应正确分析出本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在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处理,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后形成一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前准备。
总之,前五大环节都是为教学预案的最终确立而服务的。它们是不可分的整体。我坚信,按着此模式训练下去,今后的我们将不再做复制教案的机器,而是创写教案的名师。
第四篇:有效的课堂教学呼唤有效的课前准备
有效的课堂教学呼唤有效的课前准备
吴中区聋哑学校 顾雪芳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时至今日,历经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而转入冷静的、深层的反思总结和发展阶段。(尽管聋校还没有正式实行课改,但是几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普小课改的足迹,积极实践。实践证明,“普特”除了在教学方式上有点滴差异外,其余都是一致的,尤其在追寻有效的课前准备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本文谈及的也是普特的共性问题。)如今,老师们追寻有效的课堂教学,但关注更多的是课堂实施,这固然重要,而似乎对课前准备重视不够,甚至存在偏差,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教学。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去无锡献课《长相思》的教学体会后,从另一外侧面证实了我原有的想法。那次,他在上课之前,连教案也没有,但这课上着上着却完全自然而然流的露出来了,非常精彩。后来才知道,王老师尽管没有写教案,但他课前已是成竹在胸了。他说:自从接到任务后,一直在思考,一直在琢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写了文本细读。……把所有的感觉都写下来,旁批,写了大量旁批。第二,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第三查找大量的资料,认真研读了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的《诗论》,到最后想法很多,思路很多,感受很多……读到此处,你也许就不会惊讶“王老师没有教案也能上那么好的课了吧!”此时对于王老师来说,教案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而关键在于他内心的隐性准备已成竹在胸,那么精彩的生成当然不在话下。有效的课前准备对语文学科如此重要,那么对数学就更显必要了。
正确认识课前准备:
正确认识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有隐性和显性之别。显性的,如提前写好小黑板、投影片,制作必要的教具、学具等。而隐性的准备除了教师本身的有关学科知识方面的素养、有关学科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基本素养外,更重要的是指对教材的把握,对课的设计,这是课前准备的核心工作。曾有位区教育专家把“把握教材”比喻为“医生诊断病情”,有经验的医生,察颜观色一看就知道病因在哪里,对症下葯,但是没有经验或是新医生,他就会拍拍片、做做透视、CT等,最后可能尝试性用药,可能贻误病情……患者喜欢哪个医生看病那是不得而知的,由此推想,学生一定也喜欢那些能把准教材的老师了,所以隐性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
当前存在认识误区:
首先:对课前准备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课前准备就是课前短时间内写好几块黑板抄几个习题,或者做个教学课件,误以为做好这些显性准备就是做好了所有的课前准备工作。
其次:对课前隐性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取决于课堂的组织实施环节。
造成的危害:
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课堂浪费。课堂浪费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的,比如上课推迟时间进教室、课堂上教师随意重复讲解等;还有一种是隐性的,它不直观,不感性,不易被人发觉,危害极大。其主要表现在对课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时间没有用在点上,还表现在课堂的教学形式、学习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比如,组织不必要的动手实践活动;课堂提问的指向不明,教学语言随意性大等等,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以至留下一连串的后遗症:课后加班加点补课、补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不说,长期如此,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探究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正是由于课前隐性准备的隐蔽性,不易考察评估,而不被老师重视,造成老师的思想倦怠。个别老师只是在公开课时才大动干戈,潜心钻研教材,探究学法,而平时,只是延用几年前遗留下来的老教案,或是按照自己业已习惯了的方法走进课堂,毫无新意,那么有效的课堂怎么生成呢?
下面结合数学学科,以大家熟悉的《三角形的面积》一教时为例,谈谈课前隐性准备(即钻研教材)应如何体现有效性: 第一步:通研教材,把准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主要是做到通读教材,把准知识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看教材,领会本课的知识内容,再看教学参考书,千万不要马上看教学参考,否则很难提高你对教材的独立把控能力。要求具体做到一下几个方面:(1)把握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明确“三角形的面积”之前有哪些旧知准备(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在学法上有哪些延续,即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已经初步领悟了“转化”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来学习。同时本课的学习又为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做准备。(2)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基于上述认识就不难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了(略)。第二步:根据知识点,预设教学的总体思路。
数学知识象“串联的电路”,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完成上述第一步工作后,就应该考虑“怎么来确定本课时教学的总体思路?”思考:新授内容中,有哪些是新的成分?“新”在何处?预设这些“新”的成分,学生有可能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学会吗?如果不行,学生的困难何在?如何“创设情景、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必要的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新”的成分是:通过“拼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的活动来探究面积公式,期间“旋转后拼摆”对学生来说是首次涉及。尽管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来学的思想方法已经渗透过,但本课想让学生自己想出用“拼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的活动来探究面积公式,是有难度的,教师应提供帮助即:(1)思想方法上的提示,启发学生用2个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摆转化。(2)学具上提供服务:每小组分别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还要思考:怎样提供信息;以什么方式、什么途径提供等问题。第三步:流程设计,具体考虑三大环节
以上两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后,便进入教学环节的设计阶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作为一种“文本“,提供的只是素材,是问题,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那么教师在设计时,首先要把知识理解为一种“过程”,要把教材上“静止状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活动情境。其次流程设计要体现学生为主的理念。要尽可能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时空,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具体要设计好三大板块的内容:(1)怎么引入。象“三角形的面积”这类探究性较强的课,可以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略)。而不必过多拘泥于现在老师们都崇尚的情境设计中(由课而定,不能盲从),这样可以为新知的探究留有充裕的时间。(2)新知怎么探索,这是核心部分。本课可以把大块面的时间用于学生分组探究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拼摆。而组织交流,即“收”的 环节中,要通过几个关键的设问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如:两个完全形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呀!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步步深入得出计算公式。(具体略)(3)巩固应用环节。关键是要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既有基础性的巩固题,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习题。第四步:细节润色,浓墨重彩。
待课的雏形初具后,就要进行润色加工,反复推敲。我感觉在以下几方面要多花功夫:(1)推敲课堂提问,揣摩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有坡度,是否逐层递进。(2)推敲过程设计中是否要重视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经历和体验。(3)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对策又将如何。其它方面不一一赘述。
总之,当务之急,我们务必在做好显性准备的前提下,把隐性准备做得充分些、再充分些!否则有效教学将是一句空话!
第五篇:课前准备
行规训练之二
——课前准备
反思: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会做课前准备了吗?习惯于课前把下一节课的东西准备好,整齐的放到桌角等待老师上课的学生又有多少?现在的学生不习惯于做课前准备。当上课的音乐声响起,教室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有的学生还往厕所里跑,有的学生则在教室里嬉闹着,有的学生在位置上慢腾腾地拿着书本、铅笔等,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坐得笔直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光去责骂,批评他们是没有作用的。他们年龄都还很小,都很爱玩,只有以班级为单位,对此做一个专项训练,让他们去比一比,直到每个学生都能自觉的做好课前准备。
一、课前准备要求
1、如果要去卫生间或喝水的应在下课后首先完成。
2、学生在上课前应看课表安排,按老师要求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文具、学具等与教学有
关的学习用品。
3、书本应摆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文具盒应压在书本上方。教室的整个摆放要整齐而规范。
值日生应该将黑板擦干净,收拾好讲台桌面,提醒同学安静下来。
4、上课铃响后,学生应快速进教室,静息等老师来上课,不在教室或走廊里追打、喧闹。
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课代表或班干部应组织学生唱歌或进行口算训练、经典诵读。
5、教师走进教室后,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时提醒,帮助做得不好的学生。
6、如体育课等应在上课前穿好运动鞋、运动衣裤,将口袋里的金属或硬物取出来放在教室
里,不穿裙子和皮鞋上体育课。到专用教室去上课,应该及时集合站队前往,在途中不能随便讲话、打闹或者随意离队。
7、学校大队干部加强课前准备检查,在第一道音乐铃声响后,检查学生书本的摆放,巡视
是否有人在讲话、追打,对表现不好的同学作好记载。
二、训练要点
在具体管理中,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比如每节下课都要亲自或指派一名负责任的同学提醒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我们也可以借助小组长的力量,让他下课的时候瞄一眼整个小组的准备情况,忘记多次的同学还可以结合班级争章等活动进行激励。
杭垓小学教育集团德育处
2011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