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7:0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课堂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课堂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

第一篇:有效课堂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

有效课堂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

常言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教学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追求。而课堂的效率提高,精心的课前准备是前提。下面我想就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观点谈谈看法:

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与拓展必须到位。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要明确我们教学的目标,教师就必须对整个初中的学科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反复研读教材以及其他有关的背景知识,要有教材的“大局观”。因此,我们必须在课下静下心去钻研教材,努力做到对教材烂熟于心,方能让课堂教学内容丰满而不干瘪,贯通而不孤立。

二、专研教材、解读教学参考书,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在备课,但有些教师在实际工作怕麻烦、怕累,照搬课堂案例,认为能发表在书上的案例都是完美的例子,这种想法的人不少。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是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蓝本,教学参考书是教学的思路,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应该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每部分教材的地位作用、编排顺序、前后联系、重难点、编排意图和教学目标。所以在课前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认真专研教材,解读教学参考书,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灵活地运用书中的有关内容。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教学主要材料,也是为学生提供所用的学习材料,它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媒体。我们知道,每所学校、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地理位置是不相同的,照搬教材进行教学,无疑会给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不利的因素。因此,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善于捕捉生活实例,挖掘本土资源,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把生活知识融入课堂,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是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前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要善于挖掘本土资源,让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进课堂,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有趣,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在课前就做了充分的调查,挖掘本土资源,利用身边的数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在他的课堂设计中,新课引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你了解湖北竹山的矿产资源储量吗?竹山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勘测表明,银矿储量达1449吨,占全国银量的1%。绿松石储量为5万吨,占全国绿松石资源储量的70%,稀土资源储量为,92.95万吨,占全国稀土资源储量的2%。像1%、2%、70%这样的数你在哪里还见过?学生举例,教师说明这些数就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引入新课。这样的方式既对学生起到了德育渗透的作用,又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合理选择教学辅助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教具是教学上必不可少的设备,教师在讲述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时,有时候往往需要利用课件或实物教具来帮助说明问题、解决疑难,以辅助教学上的不足。教师合理的教具使用,可以使教学十分鲜明、生动、逼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的大脑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选择和准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合理的教学辅助设备,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容积和准备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滴管、1升的容器、厚薄不同壁的长方体容器两个、以及不同容积的大小瓶子等。这节课我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而是选用的最为原始的实物教具。在感知升和毫升,建立容积观念,理解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这部分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用滴管直接吸1毫升的水,再把1毫升的水滴入1立方厘米的容器里,正好装满,把一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正好装满。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很容易通过观察发现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同时也能通过实验器材的大小,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从而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再如:利用壁厚薄不同的、体积相等的长方体空心盒子来盛水,再把水分别倒入有刻度的量杯里量所盛的水的多少,来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盒子的壁的厚薄不一样,里面所装的物体的多少也不一样多,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容器里面的空间有多大,就能装多大体积的物体,也就是计算容积必须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而在《圆的面积》一课中,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相结合的方式来辅助教学,学生利用自制的圆,把圆的面积等分成若干份,(份数是偶数),利用等积变形转化为近似于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来推导公式,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而加深对圆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

多媒体的使用,有时并不能代替原始的教具,只有我们合理的选择使用教学辅助设备,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五、精心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基础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而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就是备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教师来说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达就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精心备好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我认为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必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并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循环小数》一课的导入部分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看你能从故事中发现什么规律?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住在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住在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个故事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的概念。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像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然后说明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叫做循环,数学中也有这样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循环小数。引入课题。

(二)、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优化课堂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过程教学,这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过程,教师严谨的教学语言的衔接,教学环节的紧密相扣,都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考虑每个环节的衔接问题,尽量做到优化教学结构,这样可以缩短教师讲课的时间,延长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从课堂40分钟出效率。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复习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跟新课建立起联系。从生活实际场景引入,如:足球场、操场、游面积单位测量很不方便,从而引发探索简便方法的需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质疑法揭示课题。在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之前,指名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很容易就猜测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能跟它的长和宽有关?在迁移中导出新知。然后通过试验---猜想---验证---概括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经历整个新课的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得出结论。最后通过练习,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前精心设计教法与学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重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要懂得如何教,学生要知道如何学。“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所教内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设计教学时,还得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课前预设、巧设练习题,实现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相关的练习。如在《认识圆》这节课中我针对学生容易把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等知识点搞错,我设计了相关的判读题,如:直径是半径的2倍,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让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关键部分的理解。

2、针对容易混淆的题,设计对比练习。如(1)、一堆煤共有15吨,运走了吨,还剩几吨?(2)、一堆煤共有15吨,运走了,还剩几吨?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有梯度的题。在《圆的面积》一课中除了设计一些基础题,我还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题:如一台压路机的滚筒长2米,直径是1.2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出的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等题。

4、为新课做准备,设计与新课有联系的题。如在《圆的面积》一课中,为提高圆面积的计算速度做铺垫,我设计了求一个数的平方的练习,并让学生说一说一个数的平方是什么意思?

总之,盲目的、随意的课堂,绝对不是有效地课堂,只有我们精心的做好课前准备,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和基础。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要打“无准备的仗”。

第二篇:有效的课堂教学呼唤有效的课前准备

有效的课堂教学呼唤有效的课前准备

吴中区聋哑学校 顾雪芳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时至今日,历经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而转入冷静的、深层的反思总结和发展阶段。(尽管聋校还没有正式实行课改,但是几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普小课改的足迹,积极实践。实践证明,“普特”除了在教学方式上有点滴差异外,其余都是一致的,尤其在追寻有效的课前准备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本文谈及的也是普特的共性问题。)如今,老师们追寻有效的课堂教学,但关注更多的是课堂实施,这固然重要,而似乎对课前准备重视不够,甚至存在偏差,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教学。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去无锡献课《长相思》的教学体会后,从另一外侧面证实了我原有的想法。那次,他在上课之前,连教案也没有,但这课上着上着却完全自然而然流的露出来了,非常精彩。后来才知道,王老师尽管没有写教案,但他课前已是成竹在胸了。他说:自从接到任务后,一直在思考,一直在琢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写了文本细读。……把所有的感觉都写下来,旁批,写了大量旁批。第二,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第三查找大量的资料,认真研读了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的《诗论》,到最后想法很多,思路很多,感受很多……读到此处,你也许就不会惊讶“王老师没有教案也能上那么好的课了吧!”此时对于王老师来说,教案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而关键在于他内心的隐性准备已成竹在胸,那么精彩的生成当然不在话下。有效的课前准备对语文学科如此重要,那么对数学就更显必要了。

正确认识课前准备:

正确认识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有隐性和显性之别。显性的,如提前写好小黑板、投影片,制作必要的教具、学具等。而隐性的准备除了教师本身的有关学科知识方面的素养、有关学科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基本素养外,更重要的是指对教材的把握,对课的设计,这是课前准备的核心工作。曾有位区教育专家把“把握教材”比喻为“医生诊断病情”,有经验的医生,察颜观色一看就知道病因在哪里,对症下葯,但是没有经验或是新医生,他就会拍拍片、做做透视、CT等,最后可能尝试性用药,可能贻误病情……患者喜欢哪个医生看病那是不得而知的,由此推想,学生一定也喜欢那些能把准教材的老师了,所以隐性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

当前存在认识误区:

首先:对课前准备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课前准备就是课前短时间内写好几块黑板抄几个习题,或者做个教学课件,误以为做好这些显性准备就是做好了所有的课前准备工作。

其次:对课前隐性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取决于课堂的组织实施环节。

造成的危害:

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课堂浪费。课堂浪费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的,比如上课推迟时间进教室、课堂上教师随意重复讲解等;还有一种是隐性的,它不直观,不感性,不易被人发觉,危害极大。其主要表现在对课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时间没有用在点上,还表现在课堂的教学形式、学习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比如,组织不必要的动手实践活动;课堂提问的指向不明,教学语言随意性大等等,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以至留下一连串的后遗症:课后加班加点补课、补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不说,长期如此,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探究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正是由于课前隐性准备的隐蔽性,不易考察评估,而不被老师重视,造成老师的思想倦怠。个别老师只是在公开课时才大动干戈,潜心钻研教材,探究学法,而平时,只是延用几年前遗留下来的老教案,或是按照自己业已习惯了的方法走进课堂,毫无新意,那么有效的课堂怎么生成呢?

下面结合数学学科,以大家熟悉的《三角形的面积》一教时为例,谈谈课前隐性准备(即钻研教材)应如何体现有效性: 第一步:通研教材,把准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主要是做到通读教材,把准知识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看教材,领会本课的知识内容,再看教学参考书,千万不要马上看教学参考,否则很难提高你对教材的独立把控能力。要求具体做到一下几个方面:(1)把握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明确“三角形的面积”之前有哪些旧知准备(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在学法上有哪些延续,即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已经初步领悟了“转化”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来学习。同时本课的学习又为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做准备。(2)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基于上述认识就不难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了(略)。第二步:根据知识点,预设教学的总体思路。

数学知识象“串联的电路”,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完成上述第一步工作后,就应该考虑“怎么来确定本课时教学的总体思路?”思考:新授内容中,有哪些是新的成分?“新”在何处?预设这些“新”的成分,学生有可能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学会吗?如果不行,学生的困难何在?如何“创设情景、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必要的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新”的成分是:通过“拼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的活动来探究面积公式,期间“旋转后拼摆”对学生来说是首次涉及。尽管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来学的思想方法已经渗透过,但本课想让学生自己想出用“拼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的活动来探究面积公式,是有难度的,教师应提供帮助即:(1)思想方法上的提示,启发学生用2个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摆转化。(2)学具上提供服务:每小组分别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还要思考:怎样提供信息;以什么方式、什么途径提供等问题。第三步:流程设计,具体考虑三大环节

以上两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后,便进入教学环节的设计阶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作为一种“文本“,提供的只是素材,是问题,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那么教师在设计时,首先要把知识理解为一种“过程”,要把教材上“静止状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活动情境。其次流程设计要体现学生为主的理念。要尽可能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时空,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具体要设计好三大板块的内容:(1)怎么引入。象“三角形的面积”这类探究性较强的课,可以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略)。而不必过多拘泥于现在老师们都崇尚的情境设计中(由课而定,不能盲从),这样可以为新知的探究留有充裕的时间。(2)新知怎么探索,这是核心部分。本课可以把大块面的时间用于学生分组探究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拼摆。而组织交流,即“收”的 环节中,要通过几个关键的设问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如:两个完全形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呀!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步步深入得出计算公式。(具体略)(3)巩固应用环节。关键是要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既有基础性的巩固题,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习题。第四步:细节润色,浓墨重彩。

待课的雏形初具后,就要进行润色加工,反复推敲。我感觉在以下几方面要多花功夫:(1)推敲课堂提问,揣摩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有坡度,是否逐层递进。(2)推敲过程设计中是否要重视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经历和体验。(3)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对策又将如何。其它方面不一一赘述。

总之,当务之急,我们务必在做好显性准备的前提下,把隐性准备做得充分些、再充分些!否则有效教学将是一句空话!

第三篇:高效音乐课堂源于有效教学

高效音乐课堂源于有效教学

追求高效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永恒话题,高效的前提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音乐课堂上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在一节课中,设计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有效地?哪些问题是课堂生成的?等等,都需要我们一一设计到。

《森林的歌声》教学片断:欣赏《森林的歌声》导入课题。老师: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 学生:森林、大自然„„ 老师:为什么?

学生:有小鸟的声音、流水声„„

老师:由此,你想到了森林的什么景象? 学生:小河流水、鸟语花香„„

在这简短的导课过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是学生的回答也不会偏离主题,不至于出现老师费劲口舌的引导,学生也回答不到正题上的尴尬场面。

二、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些教师语言表现过于虚假、过于简单也过于幼稚: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音乐殿堂?四年级的孩子,有的肯定心里不想,但是就是迫于现场的压力,凑合着说吧!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问好几个问题,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简单无效的重复。

三、形式变化的有效性

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环节的设计多数追求教学形式的变化。然而有些形式是必须有的,有些形式是老师自己设计的,老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越多,往往在课堂中生成的越精彩,但不是所有的形式都在课堂上体现才完整,如果非常牵强的呈现在课堂上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坎儿”,迈过去了万事大吉,迈不过去全盘皆输。在《柳树姑娘》一课中,教师领着学生听了几遍歌曲之后,直接点出自己预设的难点,本来孩子们学起来不难,非得拿出来练练,课堂气氛显得沉闷,会场秩序像是不和谐的混声合唱。《螃蟹歌》、《Do re mi》的执教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形式,每一个环节都显得自然、顺畅、水到渠成,没有将所谓的难点单独提炼出来进行解决,重复做无谓的练习。教学环节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但教学形式既不能设计的整齐划一,显得呆板,也不能设计的太浮华。

四、教学目标确立的有效性

现在想来之所以有的课味同嚼蜡,要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过满,要么目标不明确,导致一节课下来,老师把握不住课的环节,甚至都不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所以教学目标一定是教师吃透教材、反复斟酌之后、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性,再提炼出来的。

五、音乐作品深挖细演的有效性

音乐课的根本还是“音乐”。少用专业术语让音乐课走向专业化,致使孩子们远离音乐。要让孩子们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喜欢音乐,拥有欣赏音乐的审美和表现能力。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音乐课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这只是手段,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为音乐作品服务上,要引导学生领会并掌握音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好音乐形象,通过音乐形象的确立分析音乐作品。《森林的歌声》是一节欣赏课,教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塑造存在差异、不固定性)如:小青蛙的声音、森林的歌声、神秘古怪的森林现象等等,因此,音乐课中决不能缺少音乐,音乐语言应贯穿于整堂音乐课,使学生沉醉于音乐气氛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从中受到教育。音乐课就应该用音乐的素材解决问题,所有问题的设计就应该围绕音乐而展开,多一些音乐的思考,少一些呆板的说教。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经常反思,真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扎实、丰富而有效,使音乐课堂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让浓浓的音乐流淌在学生心间。

第四篇:课前准备

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五年一班姜绍余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之后,有的学生还迟迟没有拿出书来;美术课上,因为没按老师要求准备必要的绘画用具,而不能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所以,作为班主任,使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好习惯尤为重要。

课前准备虽小,但却可看出一个人当天的学习状态,再者,整齐的摆放不仅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可以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所以,我反复训练,每一节课都要先检查学生的课桌。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训练:

1、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爱上进,好模仿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班级中有部分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强,能很快地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课前准备做得很到位,我就发挥这一些同学的榜样作用,经常表扬他们,使其他同学找到具体学习的榜样。我经常会说:课前准备最快,课前准备摆放最整齐,哪个小组的课前准备最整齐等等。

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对班级大中小队干部作出要求,班委必须起到带头作用,保证做好课前准备,若发现多次课前准备不及时,将严肃批评。班级班级还有个别学生爱表现,喜欢当“官”,平时在课前准备这部分做得比较好的就选为小组长,专门负责检查课前准备,督促其他同学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发现表现优秀的小组,对小组长及成员给予表扬。

3、落实行动,持之以恒。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虽然学生已经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做,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已经能够做好,还必须依赖于行为强化训练。从我接班时,学生的书本都摆放在书桌的右上角,铅笔盒摆中间。所以,我把这个习惯继续加强训练,使之做得更整齐。每一科的书本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数学课,书放下面,练习本放上面;语文课则预习本在下面,书在上面;科学课是实验手册放下面,科学书放上面等等,这样看起来更整齐些。另外,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经常没带用具的,首先是组内解决,互相帮助,组内解决不了的找老师想办法。课前准备不仅就限于书桌上,书桌里面也要求整齐,通常是要求按照课表整理书目,书本放左边,用具放右边,可以定时抽查,平时同桌互相检查。学生离开座位也要做三件事:凳子插进去、桌子摆整齐、地面捡干净。起立后要离开座位,就要把凳子插进去,桌子按方砖线摆整齐,要把地面的纸屑捡干净。这样,教室里就会显得更整齐一些。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就要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习惯,改正不良习惯。但是,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它的形成都是多次重复的结果。只要事事用心,就能养成良好习惯。

让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用良好的习惯,奠基美好的人生,成就生命的精彩!

第五篇:课前准备

行规训练之二

——课前准备

反思: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会做课前准备了吗?习惯于课前把下一节课的东西准备好,整齐的放到桌角等待老师上课的学生又有多少?现在的学生不习惯于做课前准备。当上课的音乐声响起,教室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有的学生还往厕所里跑,有的学生则在教室里嬉闹着,有的学生在位置上慢腾腾地拿着书本、铅笔等,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坐得笔直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光去责骂,批评他们是没有作用的。他们年龄都还很小,都很爱玩,只有以班级为单位,对此做一个专项训练,让他们去比一比,直到每个学生都能自觉的做好课前准备。

一、课前准备要求

1、如果要去卫生间或喝水的应在下课后首先完成。

2、学生在上课前应看课表安排,按老师要求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文具、学具等与教学有

关的学习用品。

3、书本应摆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文具盒应压在书本上方。教室的整个摆放要整齐而规范。

值日生应该将黑板擦干净,收拾好讲台桌面,提醒同学安静下来。

4、上课铃响后,学生应快速进教室,静息等老师来上课,不在教室或走廊里追打、喧闹。

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课代表或班干部应组织学生唱歌或进行口算训练、经典诵读。

5、教师走进教室后,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时提醒,帮助做得不好的学生。

6、如体育课等应在上课前穿好运动鞋、运动衣裤,将口袋里的金属或硬物取出来放在教室

里,不穿裙子和皮鞋上体育课。到专用教室去上课,应该及时集合站队前往,在途中不能随便讲话、打闹或者随意离队。

7、学校大队干部加强课前准备检查,在第一道音乐铃声响后,检查学生书本的摆放,巡视

是否有人在讲话、追打,对表现不好的同学作好记载。

二、训练要点

在具体管理中,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比如每节下课都要亲自或指派一名负责任的同学提醒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我们也可以借助小组长的力量,让他下课的时候瞄一眼整个小组的准备情况,忘记多次的同学还可以结合班级争章等活动进行激励。

杭垓小学教育集团德育处

2011年9月17日

下载有效课堂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课堂源于充分的课前准备[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实效陈益良四川省邛崃市北街小学文昌校区摘要:课前准备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根据教......

    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共2篇)随着旗新一轮研训一体化的继教培训工作的开展,我有幸以指导者的身份陪伴三批教师顺利的完成了课前准备的训练。这九天以来,......

    参加有效课前准备训练的心得体会

    随着旗新一轮研训一体化的继教培训工作的开展,我有幸以指导者的身份陪伴三批教师顺利的完成了课前准备的训练。这九天以来,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有效课前准......

    “有效课前准备”训练培训心得体会[合集]

    2010年8月26至9月3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为全旗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了“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活动,而我有幸以团队指导教师的一员参与其中,与全旗的教师们“有效课前准备” 训练培训......

    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 提高课堂效率 ——欣荣小学校本培训材料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

    课前准备(8.30)

    课前准备 司秀,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我们工作支持!麻烦您准备一下 —— ◆ 课前需要准备如下: 其一,此次课程希望派一名主持人,帮助主持会场! 其二,该课程需要准备如下物品:投影机、白......

    为有效课堂做好技术准备

    “为有效课堂做好技术准备”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知道了多媒体学习环境是一种典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多媒体环境增强了信息的丰富性, 但也增加了学习环境的复......

    课前准备(烙饼问题)

    课前准备:准备4块纸片,并标出正面与反面。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爱吃饼吗?你见过妈妈烙饼吗?妈妈怎样烙饼?(生:先烙正面再烙反面,两面都要烙。) 师:这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