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相花 《课文品读》教学设计 .doc

时间:2019-05-13 03:5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相花 《课文品读》教学设计 .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相花 《课文品读》教学设计 .doc》。

第一篇:解相花 《课文品读》教学设计 .doc

第一单元《“心中有祖国——课文品读课》教学设计

(品读1、4课)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解相花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课时:1

(3)学科:语文

(4)学生准备:

读熟课文,做简单批注。

搜集爱国的诗歌、古诗各一首。

二、教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古诗两首》

【单元教材分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心中有祖国”这一主题选入了4篇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用现代诗歌的形式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郑成功》不仅是对一位收复台湾的古代将领事迹的回顾与赞颂,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宣告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的主人公肖邦把自己满腔的爱国豪情倾注到音乐创作中去,对祖国的依恋至死不渝,不仅中国人,外国人一样也热爱自己的祖国;《古诗两首》包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作者杜甫和陆游都是古代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所选择的两首诗歌真正体现了诗人充沛的爱国热情,这一节课为课文品读课,主要品读《我们爱你啊,中国》和《古诗两首》。

【学习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为理解课文扫除障碍。以读促悟,升华感情。小组交流,资源共享。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总结写法,片断练习与主题习作相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几句诗。

3、通过理解诗歌和两首古诗的意思,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欣赏《传统文化》中的《古诗两首》,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重点难点】

学生准备:

1、搜集爱国的诗歌、古诗各一首。

2、初步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

【整合内容】

课文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第四课《古诗两首》

《书香润年华》中的《过零丁洋》

《传统文化》中的《古诗两首》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书香润年华》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导入

1、回顾本单元主题。(心中有祖国)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2、齐读1、4课课题。

二、朗读感悟,升华感情

1、学习第1课

(1)默读诗歌,思考:

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全班交流,并展示朗读。教师及时点拨指导。

【百度搜索】祖国壮丽的山河的图片

1、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爱国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百度搜索】《登高》的诗意 http://wenwen.soso.com/z/q193690298.htm?w=%B5%C7%B8%DF+%B6%C5%B8%A6%CA%AB%D2%E2&spi=1&sr=2&w8=%E7%99%BB%E9%AB%98+%E6%9D%9C%E7%94%AB%E8%AF%97%E6%84%8F&qf=20&rn=9337&qs=4&ch=w.search.22、选读《传统文化》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一)中的第四课《古诗两首》(自读,并选择其中一首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书愤

宋·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整合意图:这两首诗的作者正好是教材中古诗两首的作者。】

六、作业

1、背熟《登高》或《书愤》

2、继续阅读2、3、课,作简单批注。

七、板书 设计

第一单元心中有祖国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1、我们爱你啊,中华民族团结 光辉历史爱 伟大成就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国

2、古诗两首

示儿渴望收复失地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做到了生本高效,以单元主题教学入手,整合高效,让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同时,我们还解决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和习作脱节的问题,训练学生学以致用。让孩子从“读”

中悟出“写”的“技巧”,从“写”中悟出“读”的“意义”。编写教案说明 :

“自主互动、读写互补”单元主题系列化教学法,是我校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教学法,它是整合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分六种课型进行教学。这六种课型分别是预习过关课、字词读写课、课文品读课、拓展阅读课、主题习作课、综合实践课。在这六种课型中,教师要把三级课程尽可能地进行整合,并确定每节课读写的训练点及主题阅读需要拓展的内容。

我们的研究首先从单元整合入手,讨论每一单元的主题和习作方法,然后有机地进行整合。其次,我们致力于对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的研究,我们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致力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课文,发现问题并和大家交流,把自主观察、实践放在首位。同时,我们还解决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和习作脱节的问题,训练学生学以致用。让孩子从“读”中悟出“写”的“技巧”,从“写”中悟出“读”的“意义”。在每一种课型中,我们把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蕴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训练点作为切入点,使读写结合最优化。下面是我针对我校的六种课型编写的第三种课型的教案:

第二篇:《花边饺子》教学设计(品读课文)

《花边饺子》教学设计(品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理解“拮据、沾手、适度、捣乱、破天荒、稀罕、花招、大吉大利、头头是道”等词语,读准儿化音。正确认读多音字“和、调、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4、学习作者用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具体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吃饺子吗?谁能说一说一家人吃饺子时那其乐融融的景象。(学生畅谈)

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与饺子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花边饺子)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哪些问题?(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课文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学生的自读,既强化了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 3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课文,理清条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把你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请同学们帮助解答,然后小组推荐自己组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了解内容,在相互合作交流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质疑、讨论。

预设1:为什么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的饺子?我和弟弟把饺子弄混,妈妈是怎么做的?说明妈妈的什么品质?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领会:包花边饺子的并不是单纯地哄孩子开心,它真正的目的是把肉和素两种馅儿分开,让孩子吃花边的肉馅儿,而妈妈和爸爸吃普通的素馅儿饺子,看出了妈妈的慈爱与宽容。)

预设2:妈妈为什么包花边饺子?这里面蕴含了什么?小时候妈妈做花边饺子给我带来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花边饺子带给了我童年的快乐,虽然小时候家里生活艰难,但“我”的童年在妈妈的呵护下依然是快乐的。它除了饱含着童年的快乐,更使“我”感受到了深沉的母爱。)

预设3:“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这里面又蕴含了什么?长大后我做花边饺子给妈妈带来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再熟读课文明白,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而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而做的。)

预设4:“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这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引导学生深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文字背后的内容:我们在包花边饺子中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后来我又用包饺子的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教会我――如何用心去爱别人。)

四、有感情朗读,赏析全文

1、是啊,小小的花边饺子,包着的不是肉馅儿,也不是糖馅儿,这里边包

/ 3

着的是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爱意、无声的关怀。这种亲情没有在文章中直接说出来,而是蕴藏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其中深深的意,浓浓的情。再深情地读读全文吧!

2、师归纳小结: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父母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都是人间美好的感情,这些美好的感情犹如甘泉滋润了我们的心田,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的道路。(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整合文本,升华情感

1、师:从大家激动的眼神里,老师感觉到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涌动着许多感情的潮水,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合上书,掩卷沉思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谈)

2、随文练笔:爱,意味着关心,饱含着期望与信任。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我们的爱是_________,母亲的爱是_________;我们的爱是_________,母亲的爱是_________。

3、最后让我们在诵读世界的文学家、诗人笔下描绘母爱的诗句中结束本课吧。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林肯

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她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

——巴尔扎克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在拓展性阅读中,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的语言的感知量、积累量不断增加,理解力、领悟力也会不断增强。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最深远的共鸣。)

/ 3

第三篇:《大海的歌》教学设计(品读课文)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品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鼾、狮、滔”三个字,会写“潮、啊、绽、渔、狮、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4、积累好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大海睡了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吗? 学生交流发言。

2、师:听了同学们有声有色的介绍,老师对大海更加充满了向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海,去看一看,去听一听。

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感受大海。

3、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波涛滚滚、上下翻滚、一浪接着一浪、波浪滔天、排山倒海、呼啸而来汹涌澎湃等。

师:对呀,这就是海风和海浪你追我赶,相互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就是浪花欢快的笑声!

二、学习生字词。

1、师:同学们真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大海想再送给你们一些生字词语。想要吗?

出示:深夜、明月、抱着、轻轻的、潮声、睡熟、鼾声、绽开、波浪滔天。

2、指名读,齐读。

3、多种方式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

1、师: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出示大海的夜景)天渐渐暗下来了,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进入了梦想。

2、教师范读。

3、师:同学们,听了这首小诗,夜里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自由发言:平静的、安宁的。

师:说的真好!深夜里的大海是多么安宁啊!那谁来给我们试着读一读这首小诗,读出这种感觉呢?

指名读。生自由读

4、师:这首小诗描写的是大海睡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大海睡了?(1)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课件出示)师: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我们别吵醒它,好吗?该怎么读?

生读。

师:白天的大海是这样吗? 风儿怎样? 浪儿怎样?

生交流发言。如:风儿吹在岸边的礁石上„„这是风儿在和礁石玩耍呢!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着玩呢!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浪花一卷几尺高,他生气了。

师:瞧,同学们眼睛里的大海简直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玩了一天,晚上累了,他怎样呢?

生练习说话。如:风儿停止了玩耍,拖着疲惫的身体已躺在软绵绵的床上。浪花累得再也蹦不起来了。

师:他要睡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怎么读? 生再读文中第一句话。

师:同学们,在作者眼睛里,大海就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修辞吗? 生:拟人。

(2)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师:大海睡熟了,读一读,这时的大海在作者的眼睛里又是什么样呢? 生自由读,指名读。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抓住“抱着”、“背着”、理解此时大海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指导生读。

师:同学们,静下来听一听,这时的大海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理解晚上的大海呈现的是一幅波浪轻涌、涛声阵阵的温柔的静谧美。师: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她睡得那么香,别把她吵醒,读一读。生再体会着读。

3、指导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海上的风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同感受了大海的温柔、静谧,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海上去走走,来领略一番海上的风。

二、品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师:谁能顺利的把这首诗歌读下来? 指名读。

3、师:读了这首诗歌,什么感觉?

生:海上的风千变万化。海上的风变化莫测„„

4、师:你最喜欢哪一小节?把它读给大家听好吗?(生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1)海上的风是花神,它一来,就绽开万多浪花。

引导学生抓住“花神”“绽开”“万朵浪花”来谈。(多名生谈)师:你觉得花神是什么样子?

生:她是花的使者,挎着花篮,浑身散发着香气,她一来,就洒下片片花瓣„„

师:美丽的花神随风而降,在海面上洒下那么多花瓣,多美丽的景色!你能用声音把这美丽的景色呈现出来吗?

指名读。

(2)海上的风是琴师,它一来,就奏出万种乐声。引导学生抓住“琴师”、“万种乐声”交流。师: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你觉得这位琴师会奏出什么样的乐曲?

生:温柔的,如„„ 疯狂的,如„„ 令人激动的,如„„ 师:想听这位演奏家演奏的乐曲吗?(播放不同海风的声音)老师相机配说。指导学生朗读

(3)海上的风是大力士,它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抓住“大力士”、“万片渔帆”来谈。师:什么样的人是大力士?

生:力大无穷,力大如牛,强壮„„

(4)海上的风是狮子,它一吼,就掀起波浪滔天。

抓住“狮子”、“吼”、“掀起”、“波浪滔天”来谈。感受海风来临时,海上万马奔腾,波浪滔天的景象。

5、师: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在你的脸上,你的表情,你的声音里听出海风的特别、变化无穷好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

6、师:海风除了是演奏家,花神,大力士,他还是什么? 生发挥想象回答。

三、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大海的诗歌。

第四篇:品读课文 感动自己

品读课文 感动自己

——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我们内心

阴差阳错的关系,给职高的学生用了新课标苏教版的语文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学习电影分镜头稿本《辛德勒名单》时给学生看了原版电影。不想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只关注电影中动作激烈的镜头,而作者和导演想表达的意图基本是视而不见。以后这样的情况又出现过几次,联系社会上对职高生的看法,作为教师也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学生最缺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缺少了什么?应该是因人性的缺失而丢掉的一种悲悯的情怀。

当前,伴随着语文课改和新课标大讨论的浪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广泛关注和认同。在我们这些小城镇学校,由于师生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限制,这方面的实践相对薄弱,正因为相对薄弱,才更需要更多的探讨和尝试。支撑语文课堂的要素有三:作为主导的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载体的文本,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避开教材谈人性化,那么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终极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语文课文作为语文教育的工具,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精神。任何抛开教材或者忽视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而空谈所谓的人文教育的做法,只是一种急于求成、有名无实的“无土栽培”而已。

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项链》。可以说这篇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精妙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的完美统一而倍受推崇的作品在中国流传甚广,当代的中学生几乎都在语文课本中读到过它,是一篇经典教材。为了上出新意,执教老师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精心“包装”,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演讲、竞赛、讨论、唱歌、辩论、演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结果当然是获得了“一致好评”,不少人认为这堂课立足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当前语文教育的“三个维度”的理念,特别对几个“脱离了课堂内容”的讨论题给予了高度赞赏:认为题目设计新颖,学生反映强烈,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更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示范课。其实不难发现,这些讨论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效果很差。讨论在形式上也显得呆板单一,时间短了,讨论不清楚,时间长了,课堂时间又不够。加上引导不善,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流于肤浅。还有的课堂,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性,不定内容,不定规范,由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结果失去控制,使课堂陷入混乱。为什么我们善意的初衷却无法在实际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呢?经过冷静地思索,可以认为,原因在于当前的人性化语文教学理念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对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人性化认识模糊不清

人文主义发轫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以人为本,尊重人格,颂扬人性,提倡人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概括地说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这是哲学范畴内的人本主义,它与我们所讲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并不是一回事,它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人性化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学习主体——学生,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个性独特的“这一个”,关注的是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说人文性是语文基本特点,但并不能扩展为凡是具有人文性的内容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不能解决“人的发展”的所有问题,同样,“人的发展”的所有问题也不必全部搬进语文课堂,事实上,语文教育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正是因为很多人忽略这一点基本常识,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不像语文课的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整堂课热闹非凡,从天文到地理,从音乐到舞蹈,从历史到社会,从数学到爱情,就是惟独不见了语文。失去了“语文味”的课堂还是我们追寻的境界吗?这不是语文,至少不是真正的语文,而是“八宝粥,大杂烩”。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立足语文,决不能脱离语文、抛开课本去抽象地空谈“以人为本”。

二、对人性化语文教学理念的实践形式大于内容

其实,人性化语文教学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它也不是什么泊来品,传统语文教学中早就有深刻的论述。孔子就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针对三人的不同追求和目标,孔子并没有单纯地评判是非对错,而是通过点拨、开导、激发和认同的手段来指导学生修身立志。这不正是人性化教学的典范吗?

语文教学的人性化是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绝非是装点门面的口号。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天天都在喊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一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丢了,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讨论,其实不过是老师挖了一个接一个的“陷阱”让学生往下跳;说是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或是虎头蛇尾没有下文。教学中人性化的落实,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实质,人性化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课改才有希望。

三、对人性化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伴随着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冷落应运而生的,当人们发现科学知识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困惑的时候,于是提出了人性化教学的理念。当前在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的冲击下,语文教育的目标渐渐地迷失了自我。其实,“语文教育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听说读写的言语交往活动能力,以适应社会交往和改造自然和社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的人性化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切切实实地进行科

学高效地进行语文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我们倡导人性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我们的发展方向不至于有所偏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下三个原则:

1、主体与主导并重(尊重主体的同时谨防教师主导地位的失落)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老师评分。老师的教是布道式的,学生的学式接受式的,学生永远是虔诚的信徒,忠实的听众,冷漠的看客。这抹杀了学生的互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人性化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得到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应当得到保障,师生之间理应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但当前我们反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时候,常常把老师的作用忽略了:一堂课下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形同虚设,可有可无。虽然我们说,教是为了不教,但决不是否定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决不可抹杀。不承认教师在与文本对话中对学生的启迪作用,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就会造成语文课堂放任自流以致瘫痪的严重后果。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职责,那就是引导学生感悟、鉴赏、学习、提高。只有教师必要介入,为课堂探讨把好方向,对文本做必要拓展,才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导入正轨,引向深入。放任学生在课堂上漫无目的、浅尝辄止地学习,就是老师的渎职。有人曾提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主持人,但我们以为,仅仅是主持人是绝对不行的,教师有义务进行深入的点拨,也应该积极地参与探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关心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

2、个性与共性兼顾(凸显学生个性也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理念得到全面贯彻,不少人一提到以人为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发展个性为主,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张扬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等等。相对于过去我们片面强调了学生的社会公共性,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言,确实是一大进步。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要知道,真理多跨一步就成了谬误。学生的个性当然要尊重,但讲究个性决不等同于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对教学规范的彻底抛弃。尊重个性,允许并鼓励学生敢于反叛传统,但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来体现与众不同,还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性化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前提下的循序渐进、和谐发展的过程。

语文教学要落实人性化,应该“不但要构建与解构文本的静态语文能力,更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层级,促进每个学生的语言交往活动的能力不断发展,使学生的言语活动越来越符合社会规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我们认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同人的感受也有共同的原则。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我们当然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对

事物发表独到见解的能力。但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共性,只会加重学生的“自我中心”的狭隘自私的心理。人性化语文教学,不仅应该关怀学生个体价值,更应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未来的公民应具备善于学习、尊重生命、关心社会、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所以,在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发展个性特长的时候,也应该兼顾他人,学会倾听。

3、情感与双基共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不可放弃双基训练)

过去,我们一味地谈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宏扬人文性、个性化学习的今天,这种落后僵化的方式确实该到了被彻底改革的时候了。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地担任起了培养学习个体健全心理和人格的任务,因而关注学生内心需求,以他们的情感为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今天,在人文教育的感召下,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学生的负担要不要减?要减!但问题是怎样减?减哪些?是不是将所有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都放弃呢?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造成的后果将是学生语文素养彻底退化。人性化语文教育决不排斥基础训练,言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训练。文言文教学中,一些重点的实词、主要的虚词、特殊句式、部分成语以及意境、语言、手法上的主要特色等的确比较枯燥,但这些内容是学生继续学习,自主学习的基础,抛开对作品的人文解读,抛弃对作品语言文字运用特点的充分扎实的处理,而孤立地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那也只是一种空中楼阁。比如有人上《窦娥冤》,抛开对课文的语言音韵美和悲剧因素挖掘,而把重点放在研讨“窦娥的贞节观念”上,这种跨越“知识和技能”两个基本维度而直奔“

第五篇:课文《花的勇气》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A 案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

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下载解相花 《课文品读》教学设计 .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相花 《课文品读》教学设计 .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标对高中阶段就选修教材诗歌方面的学习要求如下: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郭沫若先生曾写了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大家知道这幅对联写的是何人吗?(生:杜甫) 这幅对联高度地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学习诗人运用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惋惜之情以及自己功......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通过朗读和想象 ,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

    课文教学设计

    外研(三年级起) 第三册Module 9 Unit 1第一课时课文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围绕“Amy 过生日”这一话题展开的对话。主要学习的单词soup,sorry,swee......

    课文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

    教学设计课文

    《触摸春天》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