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3:4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篇: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海林市高级中学李雪丽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所学实验的复习,理解小车在砝码拉动下运动的特点及规律,体验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复习,会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复习,理解其特点、规律,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理解在物理中对一些问题理想化的研究方法

律中的作用。

3、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教材设计

本章从最简单的匀变速运动开始研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了解关于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从本章的基础性地位同时还体现在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用图像来分析物理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数学方法之一,作为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将为认识其他更复杂的运动创造了条件。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才能进一步了解必修2的平抛运动规律;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特点,才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加速度的特点;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进一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关系式。可见,本章的知识在整个力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三、教学分析

这节课是对第二章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一共安排两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概括,学生的自行归纳为主,教师的总结为辅。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互相补充,争取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最后利用学案的习题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应用总结出的结论、公式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章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关于运动的基本概念之后,具备了学习本章新知识的基础,由于学生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还不是很了解,思维方式,解题习惯,计算速度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同,学习观念、方法还有待改进,对规律的掌握还须加强,公式的掌握的不扎实,甚至有些学生,概念不理解,公式记不准,练习又做的少,导致产生一些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教师应及时发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五、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会对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加速度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4.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g的取值 5.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规律、会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复习,培养学生在物理中用图象法解题的思维,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解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理解,体验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作图,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体验到科学的简单美

3.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观察,体验自由落体在生活中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4.通过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教学难点

具体公式的选择。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讲练结合、整理、交流和总结

六、教学流程

(一)小组汇报,基本知识点:

1.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装置、探究方法、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注意事项 2.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分类,特点,公式及推导 其他小组,教师补充,学生练习反馈,小结

(二)小组汇报,基本规律整理

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中间位移瞬时速度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定值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关系 4.自由落体运动

(三)图像应用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二篇: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对象 高考学生 授课单位 设计人员 太 师 批 准 人

乐乐中学

二○一三年十月 日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公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必考内容。它是继位移、速度后又一个重要的矢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启动、制动问题等都要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来解决,在研究过程中体现了抽象化简化思想和图像、物理公式法,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确定:

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节核心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公式,可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恒定加速度”的特点入手,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同时,还要注意“加速度”的矢量特性。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的基础上,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通过师生互动演示复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图想法和公式法、比值法一般等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

(1)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理解,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图像解决问题,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2)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

难点: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第二课时: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与运用,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公式的应用

难点: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从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体系安排分析,前面已安排了矢量知识的复习,在国际F方程赛车中启动、匀速、制动的问题,学生还是不能解决,存在疑问。本课正是由此入手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求知的欲望。而矛

—2—

盾解决的关键依然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到的思想方法,于是从几个特殊的对应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公式。

高二学生仍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重视具体问题的运算而轻视对问题的抽象分析。同时,高一阶段又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一方面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也加强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多物理生愿意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表现自我。所以教师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等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这也体现了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仅一字之差,在知识内容上是更进一步的,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理解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特例,a=0,可用比较法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在深刻理解等差数列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牢固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法和学法上可做如下考虑:

1、教法:采用问题启发与比较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法构思如下:

选择用具——提出问题——观察分析——展示归纳——绘制图象——定义、规律——总结提高。

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并以促进学生发展,又以学生的发展带动其学习。同时,它也能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因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学习、思考,达到创新的目的,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积极性。我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学法指导:

(1)把隐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显化。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导体,思想方法的显化对提高学生物理修养有帮助。

(2)注重从科学方法论的高度指导学生的学习。通过提问、分析、解答、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的目的。

—3—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阅读本章课件)

提出问题、分组选择教具,观察、归纳、猜想得出结论:

2、自主探究,找出规律:

分组观察车、飞机的启动制动,学生对赛车问题的特点规律。于是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3、观察判断,分析总结:

观察以下汽车运动特点,判断它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找出加速度大小,若不是,说出理由,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也恰好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

4、问题探究:公式的应用

5、课堂演练:

6、归纳总结: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推导过程。

(3)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关性质

7、练习、作业

—4—

第三篇: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导入速度的变化:

观看视频:北京奥运会百米决赛,注意观察博尔特比赛中速度的变化。

学生总结博尔特的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物理学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就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入手,认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学习研究运动问题的方法。

2、复习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表示。

二 新课教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观察或观测实验数据,直观地得出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P31图3-

3、表3-1中的实验数据,直观地得出小车沿直线作匀加速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结论1:小车的匀加速行驶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加,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增加(变化)相等。

引导学生用a=(vt-v0)/t公式任取表3-1数据计算出加速度。结论2: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1、一辆宝马车正以2m/s速度缓慢行驶,获得了2m/s2的加速度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加速开始历时10s,求它10s末的瞬时速度?

解析:略。

1.用公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由例题1推导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

其中vt为末速度(时间t秒末的瞬时速度),v0为初速度(时间t秒初的瞬时速度),a为加速度。

讨论:一般v0取方向为正,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0+at,物体的速度增加,即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a=0时,公式为vt=v0,物体的速度不变,即为匀速直线运动; 当a<0时,公式为vt=v0-at(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物体的速度减小,即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当v0=0时,速度公式可简化为: vt=at,此时, vt与a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2.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P32图3-4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p33图3-5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简要介绍用描点的方法作图)[随堂练习]

根据P32图3-4速度-时间图象求出4秒末的速度。(提示:从t坐标4秒处用虚线画一条垂直于t轴的直线交于v-t图线,再从直线与v-t图线交点处开始沿平行t轴画一条虚线,在直线与v轴交点即可得到4秒末的速度)。

解释公式中at在V-t图象表示什么?△V=at。

得出加速度与时间的图象(a-t图)。方法点拨:

数学公式能简洁地描述自然规律,图象则能直观地描述自然规律。利用数学公式或图象,可以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但数学公式或图象描述物理规律通常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外推,不能任意外推。例

2、一辆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速度为72km/h,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4m/s2,求刹车后3s末和5s末的速度?

解析:略。

3.探究用v-t图象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分组讨论]

P33《讨论与交流》中第(1)题。得出结论:

1、可从图线与t轴的夹角的大小判断3辆小车加速度的大小。

2、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

4.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分组讨论]

P33的《讨论与交流》第(2)个问题。得出结论:

(1)(a)图线表示速度随时间增大,是加速度运动;(b)图线表示速度随时间减少,是减速运动。

(2)根据(a)图象计算出的加速度约0.6m/s2,根据(b)图象计算出的加速度约-1.5m/s2。[师生讨论](1)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当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初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保持不变(恒量)。课堂小结:略

作业布置:

1、教材P37:

2、3;

2、《名校学案 物理》练习。

第四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⑴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⑵ 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 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⑵ 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⑴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

⑵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培养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思维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⑵ 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⑶ 通过共同探讨和实验,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四.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

在教材处理上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分为两个学时。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二学时主要的任务是:结合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减少误差来详细介绍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结构、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如何求瞬时速度等知识。本节课是第一学时,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实验时2人一组、讨论时4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小组、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教师的策略是宏观调控整体教学进度,微观放活学生局部学习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2.现代教学手段与启发式

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重锤、铁架台、交流电源、钩码若干、刻度尺、细绳。

2、演示器材:多媒体设备、课件。六.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前面大家学习了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匀速、变速、匀变速等。我们着重分析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你生活中见到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举的例子进行讨论:究竟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预测 学生讨论后举出例子和结论的可能是: 例子:

① 汽车(火车、自行车等)在启动加速(或紧急刹车)时 ② 物体在下落时 ③ 小孩子在滑滑梯时 ④ 物体在上坡(下坡)时

结论:

上述物体是在作变速直线运动,但是还无法确定它们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说明:让学生展示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已有的经验认识,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

学生在回答时可能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答案,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让学生在否定之否定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思维能力。同时热烈的讨论和辩论过程能激起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分析

教师:我们要如何判断一个作变速直线运动(加速或减速)的物体是否在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预测 学生有代表性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教师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板书归纳。)

要看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否恒定不变(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速度的改变量是否相等)。

① 由 可知,我们必须多次测量出物体在不同间段内的初速度、末速度 以及所用的时间,算出加速度给予比较。初速度 和末速度 的测量方法:我们可采用瞬时速度约等于在很短的时间(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利用 求出初速度 和末速度,因此就需要我们测量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较短时间内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② 由= 可知,我们如果让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0,则,即,因此只要测量出初速度为0的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后加予比较,看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的平方是否成正比就行(或求出加速度)。③根据教材38页习题8的结论可知,只要比较运动物体在各个连续的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是否相等即可。

说明:这个过程着重于进行理论分析,是让学生进行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进一步研究下去,这要让学生自己体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快乐。以下着重讨论方法①引导学生学会用极限的方法进行研究。

㈢.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深入分析问题

教师:那么、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求出物体在较短时间内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由 可知,如果 很小在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就很接近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而且 越小,对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

时间 可以用秒表测量,但是由于人本身存在反应时间的问题,无法精确测出较短的时间 ;位移可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但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在较短的时间 所处的位置难以精确标明。

教师:那么如何来提供一个足够小的,持续的时间间隔 呢?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课本41页迷你实验室,模拟打点计时器。让两个学生表演:一个学生用手拖动一条纸带在水平桌面上向前移动,同时让另一个同学用一枝笔(打包笔、位置固定)每0.5秒(全班同学一起喊数时)在纸带上点一个点,在纸带上面留下了一些点。

让学生讨论后明确:纸带运动情况和手是一样的,每相邻的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5秒,间距代表手在0.5秒内运动的位移,通过分析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拖动纸带的手的运动情况。

教师:为了获得更加均匀(更加短暂)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仪器,如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说明:让学生在困惑中寻找出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利用课本41页迷你实验室,模拟打点计时器,可以让学生较为快捷、简要地理解地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有利于减少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进行实验探究。

2.简要地演示并介绍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

教师利用课件和实物投影仪演示、介绍(同时让学生观察实物)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说明:这一节课只要求学生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而对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结构不作深入的介绍,第二课时再结合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频闪照相等知识进行学习。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具体原理放在下一节课进行讲解。

3.学生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让学生用手拖动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讨论如何利用纸带判断手的运动情况。说明:目的在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打点计时器,初步掌握分析纸带的方法。

(三).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些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包括使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等?(要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简要地写在纸上)。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选择较有代表性方案的小组派代表上台简要叙述本组设计的方案(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写在纸上的方案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大家在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

预测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方案一: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交流电源、钩码、刻度尺、细绳等器材研究小车在钩码拉动的情况下,在倾斜轨道上的向下运动的情况。

方案二: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交流电源、钩码、刻度尺、细绳等器材研究小车在倾斜轨道上的向上运动的情况。方案三: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铁架台、交流电源、刻度尺等器材研究重锤在下落时的运动情况。

说明: ①.在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案中,要有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对各种方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思方案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案。②.同时应注意有些学生可能有别的方案,要鼓励和认真对待,在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在课外指导学生去探究。

2、进行实验探究

让各组的学生参考自己设计的方案在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并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进行汇报。

用课件显示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要求每组进行两次实验)。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仪器使用是否得当,必要时给予指导。

说明:师生共同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并用课件给予显示,有助于学生较为规范地完成实验,并能有效地减小误差。

3、分析和处理数据

让学生选择实验效果较好(即打出的点迹较清晰)的纸带,利用纸带上的信息初步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并讨论如何处理纸带上的信息,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值来具体判定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从减小误差的角度加以考虑。预测 学生的分析可能如下:

如果以纸带上相邻的两个点为计数点,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由 可知,越小时在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就很接近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但同时这两点间的间距也就较小,用刻度尺测量位移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我们经常选取计数点加以研究,师生共同确定相隔6个点取为1个计数点,即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秒。

学生进行测量并分析处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讲台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处理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说明: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纸带作出处理。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尽量作出点评。

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不高(初中新课改中对学生数学能力要求较低),因此在分析处理数据阶段要专门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本40页用表格处理数据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还可以按课本图3-20的方法。

可根据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选择确定处理数据的方法(单一还是多种方法结合)。

4、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来说明学生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

(四).回顾总结 深化认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教师答疑,深化知识。六.教学设计的说明: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新教材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过程方面的改革,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做了一些尝试:

本节试图更多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何方面、何深度都是通过思考得出的,而学生的思考肯定有不科学的成份在内,但提出问题就是暴露不是之处;提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积极思考的结果,这都是获得鼓励的结果。老师的任务不是判断谁对谁错,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究,引导学生得出更加科学,更加可行的方法。因此,无论学生的问题和方法存在什么缺陷都应鼓励,同时注意其中暴露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找到科学的,正确的解决问题方法。

第五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杨红敏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这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不仅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同时也是后续许多章节探究性实验的基础,比如:自由落体运动,探究a与F、m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等。

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 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⑵ 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⑴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

⑵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培养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思维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逻辑性。⑵ 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⑶ 通过共同探讨和实验,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四.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

在教材处理上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分为两个学时。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二学时主要的任务是:结合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减少误差来详细介绍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结构、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如何求瞬时速度等知识。本节课是第一学时,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实验时2人一组、讨论时4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小组、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教师的策略是宏观调控整体教学进度,微观放活学生局部学习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2.现代教学手段与启发式

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重锤、铁架台、交流电源、钩码若干、刻度尺、细绳。

2、演示器材:多媒体设备、课件。六.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在前面大家学习了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匀速、变速、匀变速等。我们着重分析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你生活中见到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举的例子进行讨论:究竟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预测 学生讨论后举出例子和结论的可能是: 例子:

① 汽车(火车、自行车等)在启动加速(或紧急刹车)时

② 物体在下落时 ③ 小孩子在滑滑梯时 ④ 物体在上坡(下坡)时 结论:

上述物体是在作变速直线运动,但是还无法确定它们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说明:让学生展示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已有的经验认识,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

学生在回答时可能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答案,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让学生在否定之否定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思维能力。同时热烈的讨论和辩论过程能激起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分析

教师:我们要如何判断一个作变速直线运动(加速或减速)的物体是否在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预测 : 学生有代表性的回答:(教师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板书归纳。)要看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否恒定不变(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速度的改变量是否相等)。

说明:这个过程着重于进行理论分析,是让学生进行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进一步研究下去,这要让学生自己体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快乐。以下着重讨论方法①引导学生学会用极限的方法进行研究。

3.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那么、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求出物体在较短时间内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由 可知,如果 很小在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就很接近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而且 越小,对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

时间 可以用秒表测量,但是由于人本身存在反应时间的问题,无法精确测出较短的时间 ;位移可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但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在较短的时间 所处的位置难以精确标明。

教师:那么如何来提供一个足够小的,持续的时间间隔 呢?

教师启发学生模拟打点计时器。让两个学生表演:一个学生用手拖动一条纸带在水平桌面上向前移动,同时让另一个同学用一枝笔(打包笔、位置固定)每0.5秒(全班同学一起喊数时)在纸带上点一个点,在纸带上面留下了一些点。

让学生讨论后明确:纸带运动情况和手是一样的,每相邻的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5秒,间距代表手在0.5秒内运动的位移,通过分析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拖动纸带的手的运动情况。

教师:为了获得更加均匀(更加短暂)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仪器,如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说明:让学生在困惑中寻找出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利用课本41页迷你实验室,模拟打点计时器,可以让学生较为快捷、简要地理解地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有利于减少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进行实验探究。

(二).简要地演示并介绍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

1.教师利用课件和实物投影仪演示、介绍(同时让学生观察实物)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说明:这一节课只要求学生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而对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结构不作深入的介绍。2.学生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让学生用手拖动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讨论如何利用纸带判断手的运动情况。说明:目的在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打点计时器,初步掌握分析纸带的方法。

(三).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些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包括使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等?(要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简要地写在纸上)。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选择较有代表性方案的小组派代表上台简要叙述本组设计的方案(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写在纸上的方案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大家在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

预测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方案一: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交流电源、钩码、刻度尺、细绳等器材研究小车在钩码拉动的情况下,在倾斜轨道上的向下运动的情况。

方案二: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交流电源、钩码、刻度尺、细绳等器材研究小车在倾斜轨道上的向上运动的情况。

方案三: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铁架台、交流电源、刻度尺等器材研究重锤在下落时的运动情况。

说明: ①.在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案中,要有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对各种方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思方案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案。②.同时应注意有些学生可能有别的方案,要鼓励和认真对待,在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在课外指导学生去探究。

2、进行实验探究

让各组的学生参考自己设计的方案在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并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进行汇报。

用课件显示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要求每组进行两次实验)。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仪器使用是否得当,必要时给予指导。

说明:师生共同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并用课件给予显示,有助于学生较为规范地完成实验,并能有效地减小误差。

3、分析和处理数据

让学生选择实验效果较好(即打出的点迹较清晰)的纸带,利用纸带上的信息初步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并讨论如何处理纸带上的信息,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值来具体判定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从减小误差的角度加以考虑。预测 学生的分析可能如下:

如果以纸带上相邻的两个点为计数点,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由 可知,越小时在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就很接近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但同时这两点间的间距也就较小,用刻度尺测量位移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我们经常选取计数点加以研究,师生共同确定相隔6个点取为1个计数点,即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秒。

学生进行测量并分析处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讲台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处理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

说明: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纸带作出处理。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尽量作出点评。

可根据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选择确定处理数据的方法(单一还是多种方法结合)。

4、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来说明学生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

(四)当堂巩固

(五).回顾总结 深化认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教师答疑,深化知识。

(六)作业布置:课后第2题

(七)板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一、打点计时器。

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1、比较相等时间间隔的△V;

2、比较各段的加速度a;

三、画v-t图像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的说明: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新教材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过程方面的改革,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做了一些尝试:

本节试图更多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何方面、何深度都是通过思考得出的,而学生的思考肯定有不科学的成份在内,但提出问题就是暴露不是之处;提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积极思考的结果,这都是获得鼓励的结果。老师的任务不是判断谁对谁错,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究,引导学生得出更加科学,更加可行的方法。因此,无论学生的问题和方法存在什么缺陷都应鼓励,同时注意其中暴露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找到科学的,正确的解决问题方法。

下载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会考复习)》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会考复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之一是应用规律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课标对这部分的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学设计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杜辉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高......

    专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描述运动的特性题型1:参考系的选取与质点的运动1.一列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通讯员从队伍尾以速度v2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v2返回队尾.求这段时间里......

    专题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应用

    暑假辅导2014.6.4专题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应用〖知识梳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且恒定2.公式:V=,x=,2ax=,3.基本规律:vt/2=,vx/2=,△x=.4(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1T内、2T内......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

    2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魏炳丽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一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2教材先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求解,利用公式x=v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