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发展党员的方法
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新路子
××××××××
××××党总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以建好队伍为基础、以改善结构为重点、以创新载体为关键,严格程序,确保质量,规范发展,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全局35岁以下的党员所占比例已提高到,女党员所占比例达到。××××党总支每年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目标任务,把发展党员重点明确在宣传一线工作人员、各中心骨干力量、35岁以下优秀青年和妇女中。党总支落实人员专职负责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发展党员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实施。
党组织就是党员的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党总支十分重视做好日常培养,坚持把党员活动日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让他们与党员一起参加组织生活,以老带新,以榜样的力量使他们在工作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自觉增强对党组织的信赖和向往;采取结对培养,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各党支部确定由培养对象的推荐人为培养对象的联系培养责任人,定期与培养对象谈心,交流思想,及时掌握培养对象的意识动态。强化推优培养,保持队伍结构的合理性。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对30岁以下青年、妇女的强化培养教育,做好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分子工作。近几年来,由团支部推优入党的人数占当年实际 1
入党人数的比例都能保持在35%—50%的水平。
××××党总支十分重视发展党员质量,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用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全面衡量发展对象。对一些重点培养发展对象,注重考核入党动机和政治觉悟,坚持标准不放松和程序不变通,并结合工作实际,不定期听取发展对象所在部门负责人和其他同志的意见,对一些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意见较为集中的发展对象坚决予以除名。2006年、2007年两名同志因为考核不过关而被除名。建立党员议事制。为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党总支建立了党员议事制度。即各支部通过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党小组会、征求意见会等方式,就各党支部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听取党员的建议,让党员“参政议政”,以此维护党员的权利,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建立了一整套成熟、创新的发展党员路子。广大职工把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工作成绩得到肯定的重要途经,越来越多的职工尤其青年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工作中时刻以共产党员为榜样和模范,全台形成了相互学习、你追我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服从大局的良好工作氛围。
第二篇:发展党员 创新
海原县突出“四个着眼”创新发展党员工作
海原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突出“四个着眼”,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
着眼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发展机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着力在提高组织领导的认识程度和工作力度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了职责明确、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发展党员新格局。一是更新观念,变“等上门”为“领进门”。为适应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改变一些基层党组织坐等入党积极分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再培养的传统做法,注重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采取会议、培训等形式,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利用党建例会、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集中培训、党员轮训,把如何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一项专题列入培训内容。先后集中培训6次,参训人员达586人次。通过教育引导,各基层党组织都能自觉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培养教育工作做在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落实责任,变“一般号召”为“与奖惩挂钩”。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为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县委加强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通知》,自觉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定期讨论研究,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研究,认真解决。同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等同考核,与年终奖惩兑现挂钩,切实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三是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变“党组织单独抓”为“党群组织共同抓”。为使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一方面,明确分工,要求团组织负责30岁以下青年的培养和推优工作;妇联组织负责30岁以下妇女的培养和推优工作。结合群团组织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为党组织提供入党积极分子来源。另一方面,建立了党群组织联席会制度,定期沟通培养教育工作情况,共同分析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使发展党员工作形成了党组织牵头抓总、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
— 1 — 局。今年新发展党员中,群团组织从30岁以下青年中推优13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0.1%。
着眼于加强培养教育,保证发展质量。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一是抓好日常管理,保持教育培训的经常性。坚持把党日活动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把入党积极分子登记造册,编入各党小组,并按照活动制度,严格进行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联系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并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心得、思想汇报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评定,存入档案,作为向党组织推荐重点培养对象的依据。二是抓好集中办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制度,以县、乡镇党校为主要阵地,采取专题讲座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典型引路与自我激励相结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共举办集中培训4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758名。三是抓好结对联系,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建立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联系责任制,支部委员每人至少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经常交流思想,灌输党的知识,宣传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目前,全县已有692名支部委员与入党分子结成对子758对。同时,为加速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各党支部有意识地把他们放到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经受锻炼和考验,在实践中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通过实践培养,确定考察重点培养对象。
着眼于突破重点难点,优化发展结构。针对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明确了“三个重点,一个难点”的发展党员工作思路,即:重点在农村发展党员,重点在生产、教学、企业一线中发展党员,重点在35岁以下的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突出解决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难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以上”的工作目标,即:每年发展的新党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要保持在7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保持在60%以上、发展的新党员数与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之比要达到1:3以上。坚持了“四个倾向于”的工作方针,即:倾向于从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特色产业发展比较迅速的乡镇(村)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率先致富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的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知识分子、外出务工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2009年共发展党员439名,其中发展生产、工作一线党员361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2.2%。发展女性81名,占18.5%; 35岁以下的青年327名,占74.5%;— 2 — 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273名,占62.2%。发展的新党员队伍分布和年龄、文化结构不断趋向合理。
着眼于坚持工作标准,规范发展程序。认真贯彻落实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严格推行“双推双审”制(即:群众代表推、党员推,党(工)委审定、县委组织部审定),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一是坚持质量第一,防止突击发展。一方面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不下达硬性指标,也不允许突击、成批发展。尤其强调既不允许用任何方式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也不把符合条件的人拒于党外,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二是坚持全面衡量,克服片面观点。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全面衡量发展对象,不降低标准,也不另立标准。对致富能人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同样注重考察入党动机和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看能不能帮助群众致富。三是坚持党性原则,严格入党手续。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不民主、不公开、不按程序推选的问题。县委严把“五关”、坚持“六不发展”。“五关”即:把好预审关。在接收预备党员以及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之前,组织部门对各党(工)委上报的关于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情况及相关内容进行审查。把好政审关。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此外,对个人思想品质,生活、工作作风,清正廉洁,计划生育,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及对本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审查。把好入党手续关。要求党员发展必须有本人申请,有2名以上正式党员介绍,在认真听取广大党员和党外群众的意见后,经支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把好转正关。要求预备党员转正时必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党小组提出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支部大会讨论表决,最后报党委、县委组织部审批。把好公示关。要求对经过党组织培养一年以上、并经支委会讨论同意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人,对经支委会讨论确定的本发展对象,对经支部提名和党(工)委预审通过拟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的拟发展对象,对经支部提名和党(工)委预审通过拟转为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全部进行公示。“六不发展”即:没有经过学习培训的不发展;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审或政审不合格的不发展;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政治思想一般、工作成绩不突出的不发展;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查清或党内外意见不一致的暂不发展。今年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共召开党员会议367场次,通过党员大会投票选举,推选出入党积极分子758名,发展新党员439名。同时,对3个村不按程序发展的3名党员取消了发展党员资格,免去了2个村党支部书记职务,1个村党支部书记受到党内严
— 3 — 重警告处分,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通报批评,切实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确保了发展党员质量。
深圳龙岗区:扩大党内民主创新发展党员模式
为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2007年初,龙岗区以葵涌街道为试点,尝试推行发展党员初始提名票决制,由以往的社区党支部提名向由普通党员行使提名权回归,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时存在的制度设计缺陷和操作程序偏差,创新了基层发展党员、扩大党内民主的工作模式,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被确定为全省固本强基创新成果评选项目。
发展党员的质量事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合理的制度安排有利于保障和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目前,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在入口环节存在普通党员意愿表达不充分、发展党员程序空转、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深圳龙岗区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葵涌街道为试点,推行发展党员初始提名票决制,回归普通党员的初始提名权,即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时,一改传统的支委会提名方式,由普通党员行使初始提名权。经过一年的试行,发展党员初始提名票决制在龙岗催开了民主之花。
今年1月25日,龙岗区委组织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实行社区发展党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票决制实施办法》,在全区正式推广社区发展党员初始提名票决制,为有效地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严把“入口关”、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为全省甚至全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入口”关难把发展党员少数人说了算
龙岗区委组织部在开展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时发现,近年来,尽管社区党员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素质不断提升、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亟需解决。据调查,全区社区党员中61岁以上的党员占29.5%,如葵涌街道坝光社区党支部有党员68名,50岁以上党员就有40人,占59%,平均年龄则高达53.3岁。文化程度方面,全区社区党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84人,占41.9%。由于初始提名权相对集中,有的社区书记、支委怕被抢位置,使得社区发展党员— 4 — 工作停滞或非正常化,有的社区连续多年不发展党员,由此导致全区612名居民小组长是党员的仅有230名,占37.6%,而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兼任居民小组长的更少,只有82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合理”的情况?经过深入调研,龙岗区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此前,龙岗区发展党员参照当下通行的做法,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初始提名环节,一般采取召开支委会讨论确定,使得发展党员初始提名权实际上由支部书记一个人或支部委员几个人行使。该做法存在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引发诸多问题:
一、由于怕位子被抢,有的社区故意不发展党员,造成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受到严重抑制。此外,由于特区外城市化程度不高,宗族大姓势力仍有市场,发展党员纳亲不举能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优秀分子,可能无法及时被吸收到党内来,影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发展党员长期由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必然助长党支部书记或委员的“家长制”作风,导致党内民主气氛不浓厚,普通党员的责任意识淡化,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也会放松自我思想改造和学习提升的要求,进而认为,“只要支部书记没意见,入党就是那么回事儿。”
“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定严重影响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影响基层社区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谈到这一情况,龙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社区基层办主任陈永潮颇为忧心。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针对上述问题,透视社区党员队伍现状,龙岗区委组织部创造性地提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初始提名票决制,以求规避原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设计上的弊端和不足,从源头上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创新推出“票决制”入党初始提名由全体党员投票定
究竟什么是发展党员初始提名票决制?大体上讲,由三部曲组成。一,确定票决对象。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符合入党条件,经过半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的入党申请人全部纳入入党积极分子的票决对象;凡符合入党条件和党组织发展党员计划,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全部纳入确定发展对象票决对象。二,提交党员大会进行票决。按照无记名投票、一人一票、唯一意愿的原则,由全体与会党员进行票决,投票表决得赞成票超过半数的方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则依据党组织的发展党员计划,以票决对象得赞成票多少为序差额确定。三,安排专人
— 5 — 进行培养教育。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组织在票决结果的基础上实行继续教育,安排2名培养联系人进行为期一年的有针对性培养。对于未能通过票决的,及时进行谈心教育,使其知不足而改进,争取下一次顺利通过。
为保证发展党员初始提名票决制顺利推进、强化实施效果,龙岗区委组织部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如建立领导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扩大政策宣传,争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理解和支持;严明纪律要求,不允许随意简化程序和进行暗箱操作,严禁和杜绝拉票、贿选,投人情票、投关系票等违法违纪行为;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注意维持好票决秩序,既做到畅所欲言,又防止争论激化;建立运用票决结果制度,将票决对象的组织考察材料与票决结果进行相互比对和综合分析,增强考察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并将票决结果进入入党考察材料,使得考察材料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
制定“原则性”要求健全、规范制度设计和操作程序
虽然票决制从制度层面能有效保障发展党员质量、扩大基层民主,但还需谨防实际操作和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失误,为此,龙岗区委组织部针对基层社区的特性,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保全措施。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之一是由于社区下辖居民小组党员分布不均匀,容易在票决过程中出现利用人数优势形成“小圈子”表决,有可能使得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过分集中在人数占优的居民小组。同时,还可能出现个别入党申请人利用宗族、亲属等人际关系和所在居民小组党员人数多等因素,在票决中搞拉票、贿选等“小动作”。另外,由于社区党员对每个入党申请人的情况了解不多,仅凭票决前简单的个人介绍,不一定能够全面、客观了解,因此有可能出现随意表决或不表决(弃权)的现象,造成票决的不客观性和随意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龙岗区委组织部专门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实施票决前,应先由党组织负责人说明票决情况,然后由入党申请人的培养联系人向与会党员介绍票决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然后由入党申请人向支部大会作思想汇报,便于全体党员对入党申请人有尽可能全面、客观的了解。
为了增强可操作性,消除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实施票决前组织到会党员进行充分讨论,如果因党员对票决对象的某些问题存在疑问而出现意见不一致,党支部应介绍有关情况或加以说明,然后再进行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的或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票决,待查清问题后,在下一次支部大会上— 6 — 进行票决。对党员的票决规定“唯一意愿原则”,即投票人对同一票决对象必须持明确态度,只能选择“赞成”或“反对”或“弃权”。票决结果是当场统计、当场宣布。票决结果出来后,要一定范围公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的名单,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畅通党外监督渠道。此外,为了保证发展党员初始提名票决制的严肃性、公正性,要求到会有表决权党员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五分之四才能召开支部大会。
“只有健全、规范票决制度设计和操作程序,才能确保发展党员初始提名权票决制在科学合理、完善顺畅的轨道上运行。”龙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依军介绍说。
海原突出“四个着眼”创新发展党员工作
海原县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突出“四个着眼”,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
着眼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发展机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着力在提高组织领导的认识程度和工作力度上下工夫,形成了职责明确、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发展党员新格局。更新观念,变“等上门”为“领进门”;落实责任,变“一般号召”为“与奖惩挂钩”;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变“党组织单独抓”为“党群组织共同抓”。
着眼于加强培养教育,保证发展质量。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抓好日常管理,保持教育培训的经常性;抓好集中办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抓好结对联系,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目前,全县已有692名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对子758对。
着眼于突破重点难点,优化发展结构。针对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明确了“三个重点,一个难点”的发展党员工作思路,即:重点在农村发展党员,重点在生产、教学、企业一线发展党员,重点在35岁以下的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突出解决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党员难的问题。
着眼于坚持工作标准,规范发展程序。认真贯彻落实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严格推行“双推双审”制(即:群众代表推、党员推,党(工)委审定、县委组织部审定),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
碧安创新发展农村新党员
碧安乡自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为目标,发展农村党员为突破,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以来全乡共发展新党员97人,其中女党员21
— 7 — 人,按期转正42人。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党员发展工作的要求,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结合碧安实际,注重七个方面创新发展党员工作:一是加大对农村入党积极份子和发展对象的教育、培训、管理力度。通过认真排查摸底,确定全乡16个村的发展对象130余人,通过对他们进行宣传党的思想,使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加大对其中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实行跟踪管理,跟踪培养;二是继续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培双带”工程,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双带”能人的培养力度,一年来共发展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61人;三是加大对农村知识青年、少数民族群众和复退军人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在学校已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进入村基层组织参加中心工作,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党员。在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村组,确定年轻有为、思想态度积极的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一年来共发展少数民族群众加入党组织33人;四是加大妇女群众的培养力度,一年来全乡新发展妇女党员21人;五是加强村组干部培养力度。把党性认识高、有一定威望的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进行重点培养,一年来共发展村组干部党员20人,特别是河头村10个村民小组中,有8个村民小组长纳入党员组织;六是加大对村“两委”班子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工作,对推荐出来的32名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七是扎实做好消除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工作。采取领导干部挂钩负责制,即每位领导负责2个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具体由挂钩领导带领村干部到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宣传党对农村的政策、路线、方针,着重讲解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党员的一些工作思路等,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动员。通过一年的努力,全乡18个空白村民小组已消除17个,计划在明年全部消除。()
— 8 — 山亭水泉镇采取五项措施 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的质量,健全农村发展党员的制度,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山亭区水泉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胆尝试,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行发展党员的新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一、实行全程监督票决制,深化民主管理水平。针对个别村支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不民主、不公开、不按程序推选的问题。镇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都要召开党员大会进行票决,并至少派一名机关党员干部列席参加,对于不按程序推选的一律无效,切实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确保了党员质量。今年发展党员过程中,全镇各支部共召开党员会议70多场,镇党委共派出了42名党员干部列席参加会议,推选出72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
二、实行全程跟踪考察制,确保党员的质量。镇党委为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实行了“一证二卡”全程跟踪考察制,即为入党积极分子建立联系卡、培训记录卡、入党积极分子证,为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全程监督入党积极分子实际表现,作为发展的重要依据;此外,实行了群众全程监督制,要求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去年,镇党委取消了5名不合格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资格。
三、设岗定责制,让入党积极分子提前上岗。为了提高新发展党员的质量,镇党委巩固扩大“设岗定责”成果,把“设岗定责”工作进一步向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青年延伸,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选择从事同一行业(产业)的上岗党员与其结成培养对子,因人制宜进行培养,“先压担子”锻炼人。一方面镇党委制定了《上岗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办法》、《上岗入党积极分子管理手册》,使上岗履责有章可循。另一方面镇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品德、履责态度、履职实绩等方面,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入党审批程序。目前,全镇有610名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上岗,带动了5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四、推行“双培制”,强化培训力度。采取“入党前培训”和“转正前培训”的双层培训模式强化教育,使入党积极分子在成长为中共正式党员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充分洗礼。“入党前培训”的对象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重点放在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上,通过听党课、专题讨论、知识测试、撰写心得等形式,促使积极分子先在思想上入党,坚持“未培训不发展”的原则;“转正前培训”的对象为新发展的预备党员,培训的重点主要放在党性的实践锻炼上,通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促使预备党员党性得以升华;通过取消不具备党员条件的预备党员资格等措施,达到触动灵魂的教育效果,促使预备党员强化身份意识,时刻不忘加强党性修养,带着良好
— 9 — 的习惯正式步入党的大门。2005发展的25名党员中,都是从参加“入党前培训”的72名发展对象中选拔出来的,其中对2名不具备党员条件的预备党员取消了转正资格,有效的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五、外出务工人员发展党员新机制。水泉镇属于典型的无粮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他们相对与在家务农人员来说,年龄较轻、文化较高、观念较新、素质较强,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特征。镇党委把他们列入发展对象的重要行列中来,一是把做好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入党工作纳入《发展党员五年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优秀人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和吸收工作。二是规定每个行政村党支部每年必须培养2至3名外出务工经商或搞经营管理的优秀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三是把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入党作为每年的组织工作要点,并注意抓好督促指导和检查落实。今年,全镇新发展外出务工优秀入党分子9名,占入党名额的三分之一。
过去等待“船”靠“岸” 今日欣看“岸”引“船”
天湖山能源公司创新发展党员工作(934期)
本报讯 天湖山能源公司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工作的创新途径,改变以往“等船靠岸”的传统思维定势,奏响“思想上强化教育、工作上细化帮扶、实践上深化锻炼”的引领、培养、提高三步曲,尽可能促使发展对象从思想实践上先于组织程序上入党。据统计,仅2004至2005两年间,计发展新党员36名,均超过的发展计划数。
在党员发展工作上,党组织好比“岸”,积极分子好比“船”,过去强调“船靠岸”就是要求“个人向组织靠拢”。而近年来,天湖山能源公司根据形势的要求,结合实际,提高认识,在坚持发展党员测评、公示、预审、票决、责任追究“五个机制”的原则上,落实好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细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方案和措施,不断加强与改进发展党员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转变观念,一改以往被动的“等上门”为主动的“引入门”,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拓展选人视野,注重在生产一线、采掘班组发展党员,采取有效措施,在物色、引导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上下功夫,努力把各方面的积极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既要求“船”靠“岸”,又倡导“岸”拢“船”,形成了个人与组织的双向互动格局,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了新面貌。该公司在常年保持一支百人积极分子队伍的基础上,扎实抓好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针对部分业务骨干和生产一线人员— 10 — 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础理论存在认识上不足的现象,推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并由广电中心开播《先锋赞》专题广为宣扬,通过典型的示范,树立共产党员的形象,以激励入党积极分子追求进步的内动力;依托公司党校、广播、局域网等阵地广泛宣传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送资料上门、组织党的知识竞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靠拢;各党组织还建立健全了谈心制度,实行党组织和入党积极分子“约谈制”,坚持“五必访五必谈”,党组织主动深入入党积极分子中间,及时了解其思想状况,把考察教育延伸到8小时之外,引导积极分子树立“八荣八耻”观念,以党员的标准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去年来,各党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累计达20多次,走访200人次,受教育达200多人次。
与此同时,公司各党组织还坚持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各类技术业务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和自主保安水平。通过导师带徒、党员安全岗等方式为重点培养对象确定帮扶对子;适时组织技能练兵比武;含春、铅坑两矿的采掘支部通过“矿际支部结对子”活动开展风钻拆装、岗位绩效比赛等多项赛事,并予以奖励,进一步提高积极分子工作积极性和实际工作能力。各党组织重视总结帮扶经验,关注培养对象的成长进步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公司各党组织还通过给任务、压担子等方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建立了培养档案;组织培养对象列席党小组有关会议乃至列席支部的有关会议和党课学习等;组织他们参加党员开展的义务劳动等活动,党员业务骨干积极示范,引导他们如何在险、重、急、难关头发挥作用,让他们未进党的门之前就坚持以党员标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尽快地成熟起来。(习水县“三重”创新党员发展工作
2008年,习水县为扎实抓好新形式下发展党员工作,该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更新观念、创新制度、在党员发展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两推三考”重“选”。针对我县个别农村支部优秀人才难以被发现、被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的现象,采取“两推三考”的做法:即在确定当年党员发展计划后,及时召开村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支部大会推荐和村民代表大会推荐;通过对优秀人才进行品德考量、才能考量、修养考量后,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民主推荐,选拔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苗子,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通过这种办法,我县
— 11 — 多个镇乡从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市场流通经济人、先进文化传播人中确定了6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们为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双训一践”重“育”。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远程教育集中在线培训的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培训。全县以镇乡为单位分别举行为期3—5天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党的知识、政策理论等的集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政治觉悟及理论水平。开展远程教育的在线培训,对党员同志侧重于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侧重于进行党的知识和政策理论培训,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在观念上紧跟时代、知识上常更新、能力上常增强。通过共同学习,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继承光荣传统,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采取“压担子”的做法,通过实践锻炼进行培育。由乡镇安排重点培养对象在村支委任职,通过在干中学、学中干,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对象是村级后备干部的,实行带薪培养,使优秀人才选得出、留得住。
三、“两票双制”重“决”。在全县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度和公示制度,即在选好、育好苗子的基础上,适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支部大会,对重点发展对象进行群众代表满意票、支部成员表决票两票票决。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将发展党员的情况通过党务公开栏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程度,保证了发展党员质量。(许翰林)
— 12 —
第三篇:县委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汇报材料
海原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突出“四个着眼”,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
一、着眼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发展机制
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着力在提高组织领导的认识程度和工作力度上下
功夫,努力形成了职责明确、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发展党员新格局。
(一)更新观念,变“等上门”为“领进门”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改变一些基层党组织坐等入党积极分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再培养的传统做法,注重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采取会议、培训等形式,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利用党建例会、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集中培训、党员轮训,把如何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一项专题列入培训内容。先后集中培训6次,参训人员达586人次。通过教育引导,各基层党组织都能自觉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培养教育工作做在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二)落实责任,变“一般号召”为“与奖惩挂钩”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为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县委加强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通知》,自觉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定期讨论研究,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研究,认真解决。同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等同考核,与年终奖惩兑现挂钩,切实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变“党组织单独抓”为“党群组织共同抓”
为使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一方面,明确分工,要求团组织负责30岁以下青年的培养和推优工作;妇联组织负责30岁以下妇女的培养和推优工作。结合群团组织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为党组织提供入党积极分子来源。另一方面,建立了党群组织联席会制度,定期沟通培养教育工作情况,共同分析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使发展党员工作形成了党组织牵头抓总、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今年新发展党员中,群团组织从30岁以下青年中推优13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0.1%。
二、着眼于加强培养教育,保证发展质量
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一是抓好日常管理,保持教育培训的经常性。坚持把党日活动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把入党积极分子登记造册,编入各党小组,并按照活动制度,严格进行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联系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并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心得、思想汇报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评定,存入档案,作为向党组织推荐重点培养对象的依据。二是抓好集中办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制度,以县、乡镇党校为主要阵地,采取专题讲座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典型引路与自我激励相结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共举办集中培训4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758名。三是抓好结对联系,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建立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联系责任制,支部委员每人至少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经常交流思想,灌输党的知识,宣传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目前,全县已有692名支部委员与入党分子结成对子758对。同时,为加速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各党支部有意识地把他们放到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经受锻炼和考验,在实践中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通过实践培养,确定考察重点培养对象。
三、着眼于突破重点难点,优化发展结构。针对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明确了“三个重点,一个难点”的发展党员工作思路,即:重点在农村发展党员,重点在生产、教学、企业一线中发展党员,重点在35岁以下的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突出解决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难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以上”的工作目标,即:每年
发展的新党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要保持在7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保持在60%以上、发展的新党员数与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之比要达到1:3以上。坚持了“四个倾向于”的工作方针,即:倾向于从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特色产业发展比较迅速的乡镇(村)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率先致富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的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
员;倾向于从知识分子、外出务工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2009年共发展党员439名,其中发展生产、工作一线党员361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2.2%。发展女性81名,占18.5%;35岁以下的青年327名,占74.5%;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273名,占62.2%。发展的新党员队伍分布和年龄、文化结构不断趋向合理。
四、着眼于坚持工作标准,规范发展程序
认真贯彻落实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严格推行“双推双审”制(即:群众代表推、党员推,党(工)委审定、县委组织部审定),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一是坚持质量第一,防止突击发展。一方面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不下达硬性指标,也不允许突击、成批发展。尤其强调既不允许用任何方式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也不把符合条件的人拒于党外,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二是坚持全面衡量,克服片面观点。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全面衡量发展对象,不降低标准,也不另立标准。对致富能人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同样注重考察入党动机和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看能不能帮助群众致富。三是坚持党性原则,严格入党手续。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不民主、不公开、不按程序推选的问题。县委严把“五关”、坚持“六不发展”。“五关”即:把好预审关。在接收预备党员以及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之前,组织部门对各党(工)委上报的关于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情况及相关内容进行审查。把好政审关。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此外,对个人思想品质,生活、工作作风,清正廉洁,计划生育,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及对本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审查。把好入党手续关。要求党员发展必须有本人申请,有2名以上正式党员介绍,在认真听取广大党员和党外群众的意见后,经支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把好转正关。要求预备党员转正时必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党小组提出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支部大会讨论表决,最后报党委、县委组织部审批。把好公示关。要求对经过党组织培养一年以上、并经支委会讨论同意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人,对经支委会讨论确定的本发展对象,对经支部提名和党(工)委预审通过拟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的拟发展对象,对经支部提名和党(工)委预审通过拟转为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全部进行公示。“六不发展”即:没有经过学习培训的不发展;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审或政审不合格的不发展;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政治思想一般、工作成绩不突出的不发展;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查清或党内外意见不一致的暂不发展。今年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共召开党员会议367场次,通过党员大会投票选举,推选出入党积极分子758名,发展新党员439名。同时,对3个村不按程序发展的3名党员取消了发展党员资格,免去了2个村党支部书记职务,1个村党支部书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通报批评,切实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确保了发展党员质量。
第四篇: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 完善机制 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2月28日,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视频会议在长春召开。省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及部分在长中省直企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大松副秘书长主持,省军区肖国明副参谋长、省民政厅李轩副厅长分别传达了国发〔2010〕30号、42号文件精神,省民政厅张晶厅长总结了2010年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开展情况,对2011年的工作任务做了具体部署,副省长金振吉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金振吉指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是政府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提升部队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把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起来,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退役士兵安置新思路,推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金振吉要求,各地要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把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一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二要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切实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安置办法,坚持“鼓励先进、区别对待”的原则,确保安置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三要树立全局意识,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千方百计地完成好政府指令性安置计划的落实。
金振吉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部门之间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各级安置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接收单位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做好有关政策和措施的衔接与落实工作。
第五篇:创新方法 加强监督
创新方法 加强监督
----在市创新方式方法履行监督责任研讨会上发言
乡镇纪委监督同级党委,既是党章赋予纪检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有效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探索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进行有效监督的途径。现在针对当前范里镇纪委在监督范里镇党委中存在的监督体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发挥合力等问题,同大家进行探讨。
一、当前现状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监督。现行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纪委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委中心工作和纪检工作的关系,既坚持镇党委和县纪委双重领导,又要依照党章赋予的职责,围绕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围绕重大决策部署以及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做到中心工作安排到哪里,纪委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努力与镇党委、政府决策合拍,争取镇党委支持,为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也就是说,摆正位置,共同监督。
2、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勇于监督。纪委要履行监督职责,纪检干部首先自身要过得硬。作为镇纪委委员,在实施监督过程中,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担当,始终保持疾恶如仇的凛然正气,始终顶住权力的重压,顶住金钱的诱惑,顶住利益的引诱,顶住关系网、人情网的困扰,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在工作中,对群众来信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线索和情况,认真调查核实,该警示谈话的警示谈话,该督办整改的督办整改,该移交的移交,该上报的上报,决不姑息纵容。今年18月共查办案件11件,有力的履行了监督办案的职责。也就是说,敢于出手,敢于监督。
3、创新载体,完善制度,多元监督。积极创新监督载体,广辟监督渠道,实行多元监督、立体监督,不断增强监督效果。一要强化考核监督。细化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镇党委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制约。二要加强公开监督。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和信息公开制度、民生问题的决策等情况及时公开,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三要完善制度监督。完善纪委监督同级党委重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加强对同级党委的重点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监督。也就是说,创新制度,创新监督。
二、存在问题
各级纪委都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主要是对同级党委负责。在这样的体制下,乡镇纪委很难有效地履行其监督同级党政组织和领导成员的职责。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独立性不强。纪委作为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使得它很难独立负责地行使监督权,这实际上就使纪委的监督权受制于党委的执行权。纪检干部的配备、任免、调动,同级党委的意见起主导作用,人员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主要由同级党委、政府决定。上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主要是业务工作的指导,领导的力度、作用相对较弱。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各级纪委很难监督同级党委,特别是很难监督同级党委的主要领导。
二是权威性不够。在现行监督体制下,纪委的双重领导难以落实,同级党委领导往往居于主导地位,由此导致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当纪委与党委意见不一致时,作出让步的往往是纪委,长此以往,必然削弱纪委实行党内监督的权威性。
三是缺乏监督权。党内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目前监督机构一般没有直接的参与决策权,没有对被监督的同级领导干部直接的考察权,在对违纪的党员领导干部立案审查时,没有独立的行使权。这样的监督体制,难以实现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四是办案质量不高。乡镇纪委班子专职人员少,纪委委员大多兼职四五项工作,大部分的时间忙于应付乡镇中心工作,分散了抓好本职工作的精力,导致其不能专职履行纪检监察职责,常常是专职不能专用、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影响了自身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出现了监督乏力等现象。虽然镇纪委委员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对于纪检监察工作的业务知识明显掌握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不强,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暴露出查办案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由于受乡镇财力的限制,缺乏必备的监督、办案硬件设施,直接导致延长办案周期,办案质量不高。
三、对策
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贵在经常,也难在经常,从我们实际情况来看,不经常的问题比较普遍。纪委对党委的监督,存在时有时无或时紧时松现象。在党委的权力运行过程中,没能履行纪委的监督职能,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应立足现行体制,针对存在问题,围绕保证经常性,增强有效性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监督意识。提高加强党内监督责任感和主动意识,是搞好监督的前提条件。监督工作不落实,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好的自觉性。通过党委会学习有关廉政制度规定,掌握党委内部监督的方法和原则,牢固树立监督就是责任的观念,认清监督是对自己负责、对同志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真正把监督作为增强班子凝聚力,提高班子战斗力的重要环节。党委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自已做起,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委班子成员的监督指导意识,切实加强党委对党内监督的领导。纪委要认真学习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等有关加强对同级党委监督的规定要求,认清职责,明确范围,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克服难以监督、监督无用等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以对党的事业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的监督。
二是提高监督能力。实践证明,对同级党委监督的质量,与纪委成员自身素质和监督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十分重视抓好纪委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一要提高讲政治的具体能力,在事关重大原则的问题上切实搞好监督,确保政令畅通,确保政治路线的正确方向。二要提高政策水平,为党委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纪委委员要熟悉党纪条规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党委决策当好参谋。三要提高办案能力,提高办案工作人员的办案素质,通过外出培训、以干代训、加强自觉学习等方式解决;同时加强办案工作后勤保障,保证办案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提高办案效率。四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注意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培养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的优秀品格,对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坚持真理,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不怕牺牲个人利益,始终忠于党的事业,履行好监督职能。
三是创新监督方式。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应以经常性的预防、提醒、检查为主,把侧重点放在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上,并通过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努力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增强监督效果。一要把决策监督作为工作重点。纪委书记要积极参与党委集体领导,认真履行经常性监督的职能,改变决策监督薄弱的状况;要发挥对本单位和班子内部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为党委决断重大问题把好政策规定的关口。二要把监督渗透到党委工作的方方面面。纪委应充分利用组织反腐倡廉检查和参加下级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参与考核班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对党委一班人的反映,并将情况反馈给党委。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在党委会上及时敲警钟;属于个别性的问题,通过找本人谈心加以解决。三要把监督与执纪办案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执纪办案实施监督,可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纪委要通过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查办违纪案件线索等途径,发现工作上、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及时提出加强党风党纪建设、加强管理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党委修正失误,改进工作。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一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面向社会招考和从政法、司法、审计部门选调等多种方式,选拔思想政治好、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工作。二要完善乡镇纪检干部上挂、下派和多岗位锻炼制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通过多岗位的工作实践考察和锻炼干部,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要加强对乡镇纪检监察人员的教育和业务培训,保证每位在职干部每年都有一次培训机会,切实解决乡镇纪委干部知识结构单
一、视野狭窄、工作前瞻性不强等实际问题。四要强化队伍监督,对不适合在乡镇纪委工作的人员,坚决予以调离;对严重违纪违法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切实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