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共白石岩乡委员会
源源不断地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乡进村入户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便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探索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机制。
一、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我乡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党员队伍素质偏低,新发展党员的群众满意度不高。全乡共有农村党员272名,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11%;36岁至45岁的占17%;46岁至55岁的占23%;56岁以上的占49%。从文化结构上看,大专以上占1%;中专和高中占16.4%;初中以下占80%。从所从事的职业看,全乡农村党员中70%以上在家务农,从事外出劳务、规模种养业和经商的所占比例很小。从近3年全乡发展新党员的情况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60%,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占56.9%,新党员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广大群众的满意程度并不是很高,特别是对致富帮富能力的评价持否定态度的较多。
村委换届选举中我乡党员当选较少,党员当选比例下降。我乡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当选的村委会主任非党员比例占38%,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13人,其中非党员占到40%;村委委员41人。1
村中“能人”大都不是党员,党员所占比例较小。全乡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村民545名,其中党员占19%。幸福园村全村10名高中毕业生,有一名是党员;大水井村有5名高中毕业生,没有一名是党员,党员比例最高,也仅占20%。
以上情况,一方面反映出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得到群众认可、致富能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优秀青年和人才,却进不到党组织中来。对此,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不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轻则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重则降低党的威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影响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过对调研结果的认真分析,认为决策不够民主、程序不够公开、入党缺乏竞争,是影响农村优秀中青年人才和致富能手不能加入党组织的主要原因。
一是决策不够民主。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村的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决策不民主,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发展谁、不发展谁,严重阻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村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不能客观正确地分析看待青年人,对发展对象求全责备,强调“好人”、“完人”标准;有的支部书记把封建宗法观念引入党内生活中来,在发展党员中“举亲不举贤”,以老实、本分、听话为标准,认为吸收这些人入党,出不了乱子,引不起麻烦,用着放心,不用安心;还有的支部书记,担心发展有文化的中青年同志入党会争权,会对自己在村里的地位构成威胁,存在“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一概不用”的心理。
二是程序不够公开。有些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程序公示,没有坚持群众路线,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对发展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我们随机入户对33名群众的问卷调查中,对村里发展党员的情况回答“不知道”的占72%。比较多的现象是,就新发展党员的考察期实行公示的支部不多。在预备党员转正时,也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
三是入党缺乏竞争。在我们发放的33份群众问卷调查表中,回答你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迫切要求”、“加入更好不加入也行”、“没想过”、“不想加入”的人数,分别是5人、9人、18人、1人,其中被调查的群众无一人递交入党申请书。我们感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广大农村优秀人才的入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少数支部认为入党是个人自愿的事,存在“坐等上门”现象,没
有充分调动农村优秀人才的入党积极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以致于许多有入党愿望的优秀人才长期在党的大门之外徘徊,没有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按照“群众推荐、党委预审、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办法,对吸收新党员工作进行必要改革,真正把最优秀的村民吸收到党内来,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具体讲,就是要落实好以下四项制度。
一是群众推荐制度。针对部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规范和宗族派性干扰的问题,乡镇党委每年要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全体党员推荐一次优秀村民和当年发展对象。优秀村民和发展对象的基本条件、比例结构、推荐人数由乡镇结合实际情况统一制定,统一把关。推荐出的优秀村民由村党支部确定专人进行重点培养,并根据现实表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的当年发展对象由乡镇党委统一集中培训,考试考察。
二是党委预审制度。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在考察工作中,各乡镇党委在政治审查的基础上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政法、计生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建立与执法监督部门联审制度,征求执法监督部门对拟发展人选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如经查实有问题的坚决不予研究,对反映问题一时难以查清的暂缓研究。
三是支部票决制度。为保证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和克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对经上级党委考察并经公示无异议的发展对象,村党支部要召开党员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票决,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党员人数半数以上的,支部根据得票多少和当年发展计划形成接受预备党员决议。报乡镇党委后,由乡镇党委审批下达同意接受为预备党员的批复。
四是全程公示制度。村党支部对当年本村发展党员情况,包括从群众推荐到确定为预备党员以及转为正式党员的每个环节、每个程序都要进行公示,并逐步形成内容、时间、形式、管理“四规范”的具体操作办法。在公示内容上,主要应包括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群众推荐情况、考试情况和培养情况;在公示时间的确定上,统一规范为7天;在公示形式上,乡镇党委要按照统一格式制成公告,并由党支部张贴在村务公开栏上或工作单位的指定位臵;在公示的管理上,要制定公示登记制度和公示结果处理制度。公示期结束后,由发展对象所在乡镇党委负责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进行调查核实,并形成书面材料向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告。
第二篇:农村发展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发展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庄镇李官寨村大学生村官 赵钢
如何做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已成为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我所在的村共有57名党员。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11名,36至45岁的18名,46至59岁的16名,60岁以上的12名。从知识构上看,大学本科以上的16名,大专文化程度的2名,高中文化程度的16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39名。从性别结构上看,男的有54名,女的有3名。
从党员生活情况看,生活比较富裕的占5%,生活一般的占53%,生活比较困难占42%。从党员发挥作用上看,作用发挥比较明显、起一定带头作用的占3%左右,作用发挥一般占56%,作用发挥差的占41%。
从以上调查情况可以发现,近几年来,我们在发展农村党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党员队伍数量稳步增长,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不断壮大,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发展党员渠道受到限制,源头不畅。普通群众入党的积极性不高,申请入党人数在逐年下降;具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越来越多,造成吸收优秀农村青年入党日益困难,年轻优秀的党员后备队伍严重不足。
2、党员队伍结构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年龄结构上,以中老年党员为主,党员队伍整体年龄偏高。在文化结构上,以低学历为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3、新发展党员的素质亟需提高。大部分村党支部每年发展两名党员左右,但是仍然缺乏年青和文化程度较高的新鲜血液补充到党员队伍中来,使党员队伍难以突破党员老龄化、低学历的现状,党员素质偏低,“双带”能力弱,发挥不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
1、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够重视,造成发展党员工作相对滞后。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认识不清,对如何改善农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的措施和办法。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坐等上门”思想严重,实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工作方法,发展党员工作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
2、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好,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党支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导致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有的要求党员尽义务多,讲权利少,很多棘手的事情要求党员带头,而党员应享有的权利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组织帮助和关怀,挫伤了一些党员的积极性。这无形中降低了组织的威信,影响了党的凝聚力。有些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甚至不开展党支部活动,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这样就造成了党内各项工作不正常,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削弱了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吸引力。
3、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缺乏应有的号召力。因村党支部疏于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教育管理,致使其思想行为与普通群众无异,有的甚至还不如普通群众。如先进意识淡化、组织观念弱化、服务意识淡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不强;甚至有的党员干部存在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降低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使许多青年对入党缺乏“光荣感”和吸引力。
4、大量农村青年外出,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外出务工、发家致富仍是欠发达地区青年的首要选择,农村青壮年,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复退军人等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由于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好“苗子”难找,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缺乏“源头活水”,造成发展对象严重不足。
5、部分农民群众对入党认识模糊,缺乏积极性。近几年,受市场经济影响,部分农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入党热情较以前有所下降。
6、缺乏配套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党对发展党员工作,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规范章程,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仍然不够健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如考核、激励机制缺乏,党务知识欠缺,业务操作不规范等。有些乡村领导班子变动,往往疏于交接,导致发展党员工作心中无数,无计划措施,培养与发展脱节。
三、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提高认识、夯实基础、明确重点、建立机制等方面着手,并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发展党员工作是关系党的组织生存、事业发展的大事,做好新时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把那些具备党员条件、符合要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对于壮大农村党的肌体和力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明确当前发展党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程序、强化措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十六字”方针,把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乡镇党委要更新用人观念,创新选拔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选准配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切实把有能力致富,而且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的能人选进班子,在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上提高班子的感召力。其次,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把群众的事情办好,重新树立村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实践证明,离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去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难以取得成效的,要解决好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3、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用真实的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做农民群众的贴心干部。同时转换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把党员干部从原来的单纯的行政管理引导到抓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上来。通过定期聘请科技专家授课、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组织产业经济大户现场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培训,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开展党员“定岗定责、联户帮带”活动,激发广大无职党员的政治热情,用党员的模范行动感染群众,吸引群众。
4、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掌握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权。首先,拓宽选拔渠道,优化队伍结构。坚持高标准,严格发展,注意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分布构成,合理调整发展党员的结构分布。其次,强化选拔措施,突出发展重点。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确定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保持一支量足质优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5、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长效机制。要抓好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发展党员的规章制度,逐步使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机制。明确乡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切实抓好抓实这项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发展教育机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制度,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政策和使命,增强其申请入党的光荣感和政治责任感。三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申请、培养、教育、考察、培训、审批等一系列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全面实行和深化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四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关心和爱护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强化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第三篇: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县易家渡镇为例
农村党员是农村中的优秀成员,在基层肩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的重要职责。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既是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又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一、易家渡镇农村党员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各村(居)在发展农村党员过程中,认真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培养和吸收了大批优秀农民加入了基层党组织,目前,我镇共有7个村(居),共有党员789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168人,36-54岁的260人,55岁以上的361人;在学历结构上,大专以上的104人,中专(高中)以上的319人,初中以下的366人。近3年来共发展党员22名,年龄在35岁以下的19人,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20人,今年7个村(居)计划发展对象7名,积极分子21名。
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发展结构上呈现“三偏”现象。虽然近年来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我镇不断加大力度、创新形式,但在结构上仍然呈现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人偏少的“三偏”现象。一是在年龄结构上,以中老年党员为主。全镇共有农村党员798名,其中,35岁以下的占21.2%;36-54岁的占33.1%;55岁以上的占45.7%。从中不难看出,中老年党员占到近三分之二。二是在文化结构上,以低学历为主。全镇农民党员中,大专以上的占13.1%,中专(高中)以上的占40.4%,初中以下的占46.5%。三是在从事的职业上,以经营承包土地为主。全镇农村党员中,有75%以上的以在家经营责任田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外出劳务、规模种养业和经商的能人所占比例很小。虽然情况在逐渐改善,但由于幅度小、步子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偏”现象仍然存在,老中青互补的态势仍不明朗。
二是在发展态势上呈现“三不均”现象。新发展党员的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不均衡。调查结果表明,在近3年全镇新发展的22名农村党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86.2%,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占95%、致富能手占60%。新发展党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党员群众对新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对致富能手的帮富能力的评价持否定态度的仍占一定比例。这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民群众对农村党员干部在带领农民奔康致富能力上的要求比较高。其次是覆盖范围不均衡。我镇农村党员的发展存在视野狭隘的问题,个别村党支部的党员发展还停留在支部物色,党员、村民代表推荐的层面上,范围也局限于党员村民代表所熟悉的人员当中。因此,个别支部党员发展出现了“亲友圈”、“邻里圈”的现象。而一些优秀的后备力量,由于未被党员村民代表所了解,往往不在发展范围。再次是发展力度不均衡。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各项工作积极主动的村,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比较高,发展党员的质量较高,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都比较好,如易家渡社区、叶家坪村;反之,经济发展较慢、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各项工作比较被动的村,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够正常,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难以得到优化。
三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三难”现象。我镇农村党员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三难”问题上。首先是选才难。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大批年纪轻、观念新、思想活的农村精英阶层常年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大多思想陈旧、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着农村党员队伍源头变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其次是联系难。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数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壮年,许多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希望加入党组织,但由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流动频率快且跨度大,工作地点以及联系方式经常变换,很难掌握他们的信息。此外,不少外出农村党员远离家乡,由于相关部门在面对这一新情况时措施不到位,出现了流出地和接受地党组织“两不管”现象。再者是表决难。一些农村党员发展对象培养成熟后,因为有的常年在外,不能参加支部讨论大会,而按照程序,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预备党员、党员转正等环节都需要开会讨论,并在各阶段参加相应的培训,因此发展党员面临着“讨论难、表决难、活动难”等现实问题。
三、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自身原因:一是视野局限。部分村支部书记认为,发展党员主要是为了培养村干部给村里办事,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入党,是为他人做嫁衣,徒劳无功。这种思想严重限制了发展党员的视野,使相当一部分村的党员干部把发展党员的重点局限于在本村务农的常住的农民群体,很多优秀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被挡在了党组织大门之外。二是坐等上门思想。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农民入党必须主动申请,主动进行思想汇报,村党支部没有必要去动员入党。这种思想观念抑制了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党支部不授意,自己不敢贸然写申请,再者则认为入党不入党没什么两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渴求和等待中逐渐消磨了信念,放弃了入党的念头。三是求全责备的思想。一些村支部书记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总认为缺点太多、条件不够,不给那些虽不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更谈不上启发引导。同时,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落后、观念守旧,总是以自己入党时的标准来衡量入党积极分子,使一些有经济头脑和发展经济能力的“出众”青年难以在支部大会上通过。
社会原因:一是大量农村青年外出,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外出务工、发家致富仍是欠发达地区青年的首要选择,农村青壮年,大、中专和高
中毕业生、复退军人等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由于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好“苗子”难找,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缺乏“源头活水”,造成发展对象严重不足。二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入党认识模糊,缺乏积极性。近几年,受市场经济影响,部分农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入党热情较
以前有所下降。
机制原因:缺乏配套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党对发展党员工作,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规范章程,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仍然不够健全,不能适应新
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如考核、激励机制缺乏,党务知识欠缺,业务操作不规范等。有些乡村领导班子变动,往往疏于交接,导致发展党员工作心中无数,无计划措施,培养与发展脱节。
三、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夯实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2、重视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要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起来、武装起来,切实处理好理想与信念、奉献与索取、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需”字,根据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重点地确定教育内容。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活”字,灵活多样,贴近实际,充分利用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站、远程教育网等阵地,有计划地搞好集中教育培训。在教育方式上,要突出“新”字,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专题讲座、党课辅导、办班轮训、远程教育等多种方法,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在教育效果上,要突出“实”字。坚持分类施教,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深入教育,把党员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
3、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基层党组织没有活动,群众就难以感觉到党员的存在,党员也难以感觉到与非党员的区别,党组织就会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气和活力。因此,要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展示党员风采,扩大党的影响,树好党的形象,吸引更多群众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同时,要以活动载体,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特别要大力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
4、健全机制,强化党员管理监督。要针对当前农村党员的分布、流向、职业等特点,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着力做好老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等各类党员的管理工作,要做到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同时,要严格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对违法违纪党员,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切实加强对后进党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不接受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或长期完不成组织交办的任务;不执行党和国家政策,违反计划生育、土地管理、林业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等类型的党员,要强化教育管理监督,限期促其改正,保证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5、扩大视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扩大视野,严格程序,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性别、分布结构。一方面,要坚持合理规划。要重点向优秀青年倾斜、向优秀经济能人倾斜和向党的力量薄弱的地方倾斜,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各村要认真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保持均衡发展,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和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狠抓薄弱环节。要加强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创新和推进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抓好把致富带头人、大学生、退伍返乡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同时,要积极探索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利用外出流动人员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经过20多年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都相应推迟了几年,为缓解全球人口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及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执法环境的深刻变革、干部群众思想的深刻变化、体制机制的深刻转变,农村计生工作出现明显弱化的势头,主要存在计划外超生现象比较普遍、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仍然严重、“以罚代生、放水养鱼”的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重视政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采取农村计划生育广播电视讲座、计划生育专栏、组织基层计生文艺宣传队伍等多种形式,丰富计生工作宣传内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娱乐性和感染性,彻底转变广大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使群众真正认同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二是加大惩罚力度,严打违法行为。要加大对计划外生育案件的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超生行为的成本,让他们知罚而止。要组织公安、卫生、计生等部门,加强B超管理,对B超医学检查进行全面整顿。
三是落实惠民政策,建立利益导向体系。要落实好计划生育各项惠民政策,在资金项目、扶贫帮扶、医疗救济、低保享
受、“两免一补”等方面,重点考虑计划生育户,用利益杠杆来调
节人们的生育观念,不断提高群众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自觉。
四是在加强部门配合,营造齐抓共管氛围。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哪一人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部门协同起来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各级人民法院应配合计生部门对拒不接受处罚的违反计划生育人员依法强制执行等。要赋予计生部门和基层组织更多的执法权力,让计生干部敢抓敢管,没有思想包袱,以减轻计划生育工作的压力和阻力。
只有解决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问题,才能促进人口健康发展,只有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效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势头,进入了推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但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提出和实践,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执法环境的深刻变革,干部群众思想的深刻变化,工作体制机制的深刻转变,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呈现明显弱化的趋势,急需进一步分析、研究,采取刚性措施予以解决和处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我深入乡村,对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存在问题
(一)社会阶层深刻变化,群众思想千差万别,低生育水平反弹。一是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人口减少,农村育龄妇女家庭负担的减轻,小孩抚养成本的降低,导致原本只要一个小孩的,现在又想生育第二个,这是导致低生育水平反弹的重要因素;二是是现在正处于又一轮生育高峰期,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正是生育期,他们想生二孩欲望性很强。三
划生育工作面广,内容复杂,做人的工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是不行的。当前乡镇干部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乡镇计生办主任工资待遇享受科员级别,负责的工作任务和承担风险责任比其它部门分管领导还要重;同时,基层干部待遇低,与县直机关干部相比做的工作多,担的风险大,待遇却很少,明显不公平;再者就是计生工作缺少激励机制,作为“一票否决”工作奖励不多,处罚倒不少,片面的处罚只能导致计生工作无人愿做,就是迫于组织压力做了,也只是完成任务的态度,没有任何工作积极性。
(四)新时期农村计生工作空间缩小,方式单一,计划生育工作手段弱化。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再是过去的一律用强制手段控制生育数量,而是为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依法行政。乡镇的执法主体资格被取消,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只能一律采用柔性手段来实施,如政策解释、做思想工作等。面对部分逃避、抵制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就束手无策。例如:有的对象利用家庭老、弱、病、残人来威协,利用社会渣子来干扰,引起不明真象群众聚会,在各地不胜枚举。这些人以一带十,从而造成整个计划生育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五)流动量大,管理成本增加,基层难为无米之炊,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流动人口
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甚至有更多百姓加入躲避、对抗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行列,造成计划生育整体工作软化。
(七)各行其事,各自为阵,部门配合协调差,难以形成计划生育工作整体合力。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能完成的,它必须由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来完成。尤其是有的医院在接收产妇时不凭有效证件接待、记录,也不向当地计生部门及时反馈情况,导致政策外怀孕异地出生。而公安和计生部门也缺乏有效对接,很多基层派出所完全按照公安部门内部规定办理户口和身份证,没有利用职能认真查验计生部门相关手续,也没有认真开展严厉的溺婴、非法鉴定性别等非法犯罪的惩处;教育系统也缺乏对学生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教育,导致未婚青年早孕、早育现象逐年上升。
二、几点对策
(一)加大典型案例宣传,着力维护计划生育政策权威,尽力营造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良好氛围。搞好宣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当前,除认真宣传贯彻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外,要加强典型突出成功查处案例的宣传力度,用身边人身边事触动群众的神经,树立百姓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国策的权威。强化计划生育刚性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民自治,发挥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群众对计生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由“治民”走向“民治”。结合当地农村的生活实际,对个别计生限制性政策做好适当调整。
(四)尊重客观,解决实际,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当前计生队伍老化、待遇低、思想不稳定的现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对当前计生队伍特别是村级专干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年轻计生专干队伍;二是减轻计生专干工作压力。将计生专干兼职的其他工作尽量减少,使其有时间、有精力从事计生工作;三是切实解决乡镇计生办主任级别和待遇,以利调动其积极性;四是提高专干待遇。从事计生工作的干部相对其他同志来说,工作量大、责任重,在通常的待遇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补贴,让其劳有所获,稳定人心;五是尽量减少政治压力,让其放心大胆工作,而不是提心吊胆工作。按各级要求,我们的计生干部是计生政策的执行者,计生工作业务指导者和操作者。计生工作是大家的事,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的计生干部却成了所有计生工作的承包人,所有计生责任的承担者。五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计生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难题。
(五)进出联动,从严管理,探索流动人口有效管理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的队伍越来越
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对擅自为育龄妇女实施解除节育措施手术的,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医疗机构严格坚持凭证检查和凭证生育制度,并及时通报同级计生主管部门,否则,追究医疗机构及当事医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