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助老城镇工作规划
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第二轮定点包扶工作任务,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的通知》(办字号)要求,结合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
(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全村有32个村小组,住户分散,大多数村民仍居住在土坯房或多处裂缝的土坯危房及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陡峭山脚下)的切坡房中。全村尚有20个村小组没有通水泥硬化道路,28个村小组没有通自来水,30个村小组没有通有线电视。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强组织堡垒为核心,以推进扶贫开发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项目带动(输血)和自力更生(造血)相结合,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生产发展,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和生活水平;着力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包扶,使班子有新面貌,队伍有新活力,工作有新起色,群众满意度有新提高,群众增收致富步伐明显加快,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该县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和主要工作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确保基本达到“五个好”。
以确保基本达到“五个好”为目标,加强村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干部职责,完善规章制度,理顺“两委”关系。对重大村务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确保议事有群众参与、干事有群众支持。对村干部实行“四定两监督”(即定职责、定目标、定考核、定奖惩,镇党委监督、党员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干部目标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强化教育培训,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帮助村班子成员更新观念,增强干劲,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水平。年,新建“两委”办公楼(四层砖混结构),内设村干部办公室、治安室、培训室等,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办公条件。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创先争优。全村现有中共党员41人。深入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组建脐橙、畜牧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脐橙、畜牧示范基地,培养一批“双带”能人,发展一批致富能手入党,锻炼一批村组后备干部,使60%以上的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带领80%以上的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三)发展村级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1、稳定粮食生产。由镇、村委会牵头,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向种植能手转移,逐步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经营效率。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2、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荒坡、荒坪等资源,采取提供优质果苗等形式,鼓励种植积极性高的农户相对集中连片发展脐橙产业,力争三年新发展1000亩以上,户均达到3亩果园。对现有约600亩低产脐橙园进行改造提升,分两年完成,每年改造提升300亩。加强果树技术培训,建立种植能手帮扶机制,提高果农种植管理水平。
4、发展蔬菜生产。在本村柏陂片组建蔬菜基地200亩,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
6、着力培育物流业、餐饮服务业。大力协助定在规划建设一个占地约300亩的物流中心。积极动员、鼓励民间资本流向物流中心发展餐饮、修理、购物、娱乐、住宿、农家乐等为主的服务业,并以此带动全村服务业的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向城镇转移。通过提高餐饮业服务质量,提升饮食品味,走特色化、多样化发展道路,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四)按照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乡村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1、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等资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突出客家特色,做好村庄的规划和设计,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危房改造步伐。到年,新增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组,努力扩大危房改造试点,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实施村庄美化绿化工程,重点进行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厩,治理柴草乱堆、粪土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利用村落四旁和主干道两旁空闲地,栽植香樟、桂花等绿化苗木,逐步解决村庄“脏、乱、差”现象。
第二篇:老城镇情况汇报
老城镇情况汇报
中心镇成立以来,老城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关心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财政收入、城镇建设为重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积极作为,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4 年,地区财政收入任务数205万元,完成301.69万元,完成任务的147.16%。基础设施总投入35万元。人口4万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3:26:21。
2010 年,地区财政收入任务数1,234万元,完成1,427.93万元,完成任务的115.7%。基础设施总投入595万元。人口4.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0:38:32。
二、取得的成绩
中心镇成立以后,我们变压力为动力,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紧紧围绕“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采取强有力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基础地位逐步巩固。全面落实粮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镇总耕种面积为11万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种植玉米为主 的种植业逐渐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2010年,水稻耕种面积3000亩,大豆耕种面积2000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比重加大,种植蔬菜面积5000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禽养殖、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全镇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为18万头、3.5万头、13,000只、130万只。九星食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被辽宁省政府授予“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绿色生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建设扎实推进, 品牌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生猪加工品牌“秋实美”知名度不断提升。按照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完善森林保险,股 份合作经营等配套改革措施。
——工业总量日益壮大。按照“依托资源,做强优势,瞄准市场,注重科技,紧扣政策, 主动承接”的原则,加快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全面提高。2010年末,我镇规模企业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2亿元。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模式,努力引导招商项目落户老城,逐步形成生猪、针织、等优势产业。铁岭九星食品有限公司2010年实现年产值达15 亿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镇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硬环境。较好地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使全镇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全镇城区建设固定资产投入6,370多万元,改造旧城区13,300平方米,开发建设“榆城家园”小区和“城海家园”小区,目前小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管网齐全,作为首批居住小区建设,加快城镇开发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投 入资金150余万元,对城区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加强水源建设,打深水井3眼,改造旧管线8000延长米,解决了长期以来自来水管道漏水、水质污染、冬季供水不足、覆盖面小等诸多问题。投资80万元,重新修建了榆城公园,新建了3,000平方米公园广场,公园内铺设了草坪,石彻台阶,安装景观灯,维修了凉亭;先后投资120万元,修建了昌法路两侧人行道,同时铺设防滑彩砖5000平方米,种植了风景树2500株;城镇功能进一步提升,城镇设施进一步完善,商贸、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镇域内环境质量全面达标,饮用水达标率100%;以村屯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我镇将窑沟村、安家村、南桥村、光明村等7个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村庄确定为环境整治村,治理后的村屯焕然一新,效果明显。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变化,就业和收入渠道明显增多,尤其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培训和输出转移, 有力拉动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10 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752 元,比2005年增加3,240元,年均递增14.1%,比目标高1.8个百分点。电视普及率达 98.5%,闭路电视联网率达 100%,电话普及率达90%,摩托车、汽车、电脑等现代消费品不断进入百姓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泛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镇参合人数逐年增多,平均年增幅为8%,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日益强化,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我镇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决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加强镇机关效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五年共累计投资40万元,新建了派出所,改善司法所、综治办的办公条件,加大治安防范力度。规范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政府执政行为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在农村、社区中开展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等主题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发展。2010年,城镇低保户达到893户,1356人,每年发放保障金72万元。农村低保户492户,875人,每年发放保障金39万元,农民散五保户由原来的59人,扩到现在的228人。每年落实五保费34.2 万元。几年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54万元,为全镇42户特困家庭建了新房;争取资金12万元,为敬老院翻建了食堂,维修了房舍,改善了养员的生活条件。每年核销伤残军人医药费30余万元“普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九年义务教育率达 99%。城镇小学撤并工作全面完成,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新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学生课桌椅得到更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不断完善村级计生服务网络,抓好计生服务月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连续五年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以内。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17个定点卫生所 100%达到合格。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严防严控动物疫病等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积极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连续四年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征兵和民兵集训工作取得实效,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征兵任务。此外, 妇联、共青团和工会、统战、档案管理、老干部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
三、面临的困难
目前老城镇工作重点是城镇建设开发,城镇建设工作,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去构思去建设,同时更需要充足资金做坚强后盾。我镇面临的主要困难城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资金缺口较大。老城镇经济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地区财政收入可实现1500万元,但一般预算收入不足500万元,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城镇建设需要,资金短缺严重滞约城镇发展。因此,希望县委县政府在资金方面从以下三个角度,给予老城城镇建设最大的支持。一是财力方面多拔城镇建设资金;二是提高税收分层比例;三是在立项申请上级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另外,县里原有企事业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如:原第四高中校址、县中医院、老城镇粮库、粮谷三厂、原南桥小学、佟韦小学、西城小学的地上资产和土地出让金能否交给老城镇用于城镇建设资金使用。
2、需要扶持政策。老城作为中心镇,领导关注度高,对城镇建设扶持政策相对多,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逐渐密集增多,企业下岗职工多,人均收入较低,低保户多等问题也凸显出来。为缓解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急需廉租房政策支持。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树立全员招商引资的意识。二是灵活运用优惠政策,创造宽松投资环境。三是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采 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友情招商等方式宽领域、多渠道开展招商,实现一次招商带动多次招商、小客商招引大客商的链式效应。
2、以工业为主促进经济发展
巩固和发展针织、食品加工、机械加工修理筹传统产业,理顺关系,促其发展,继续抓好生猪屠宰、饲料加工、食品酿造等新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无污染、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主要抓好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储藏,提高农产品增值率和商品率,充分发挥幅射带动作用。引导和鼓励以九星食品集团为龙头的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进“企业+农户”的原料供应模式。打造好以“秋实美”为代表的一批食品品牌产品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从方便生产、方便生活的角度出发,通过大力开发市场,加快城区改造,理顺相关政策等办法大力发展商业、信息业、金融保险、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业。
(三)加快城镇发展步伐
以建设现代化小城镇为目标。着重抓好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住宅、社会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初步建成商业、行政、工业、生活、娱乐等功能小区,配套完成供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我镇区位、交通、信息、商贸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抓好商贸物流业,加快城镇形象工程建设。完善小城镇政策机制。吸引更多的农村户籍和镇外户籍人口流入镇区。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居住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风格鲜明的小城镇体系,最终建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城镇。
4、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推进农业向规模化和产业方向发展。吸纳国家投资,对万亩中低产田实施改造,稳定现有的粮食生产面积,使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保持在5万吨左右。充分挖掘其它耕地面积的潜力,巩固传统的经济作物品种,引进效益较高的新的经济作物品种。围绕生猪屠宰支柱产业,重点抓好九星食品等农产品企业和生猪交易市场建设,通过发展畜牧小区、养殖基地来扩大规模、改良品种,利用现有的桔杆发展养牛业,总结现有的肉鸡生产经验、扩大养殖户数。适当发展羊、兔、鸭、鹅等养殖项目。在种植、养殖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户把所有的宜林地、房前屋后空闲地都植上树,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产业。合理利用现有的水库,塘坝、沟池搞好渔业生产。
5、努力培植财源促进税收增长
巩固和提高现有的骨干财源,加快发掘和培植新兴的后续财源。深化机构改革,加强支出管理,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为此一是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严格控制和压缩财政供养人员。二是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要体现保证重点,保持稳定的原则,要确保人员工资等必保支出。三是强化预算管理,规范支出行为,努力在减人减事减支上下功夫。四是强化财政约束,建立健全规范的支出审批程序,完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税法的宣传力度;另外,坚持依法治税,加大稽查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规划,不留死角,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
6、切实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推进教育社会化。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调整办学布局,不断完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不断加大教育工作的配套投入力度。
搞好全民文化建设。借助综合文化站、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载体,广泛开展文化广场、体育竞技、全民读书等文化活动,丰富镇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改善村风民风,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高。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要达到98%以上。农民健康指标要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巩固和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
做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医疗保险全覆盖,将失业保险逐步覆盖到镇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和雇工。
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防邪教组织渗透破坏活动,维护校园安全,打造和谐社会。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昌图老城镇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25日
第三篇:关于城镇独生子女奖励扶助的相关要求
(一)补助对象
补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属于威海市户籍的城镇居民,且社保关系在威海市的失业、无业人员;
2.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并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3.年满60周岁。
其中,2014年1月1日后已在企业连续工作满15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因所在企业不是因为破产、倒闭而裁员或与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由所在企业应按解除劳动关系时本市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0%一次性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企业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职工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二)、补助标准
补助金按照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发放,直到本人亡故。其间,如国家、省出台新的相关政策,则按新政策执行。
(三)、资金来源各负担比例
补助金由市和市(区)、开发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省管县除外),其中市财政负担30%,市(区)、开发区财政负担70%。
(四)、办理程序
1.个人申报。
每年3月31日前,新符合补助条件的对象,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证)、退休证(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证)等材料的原件和2份复印件,近期免冠1
寸照片两张,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申报,填写《威海市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申报表》(见附件1,以下简称《申报表》),进行资格审查。往年已确认的对象,要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到社区居委会进行资格复查。
2.社区居委会审查公示。
每年4月20日前社区居委会对新增对象和已确认的对象的从业情况、子女情况进行集中审查。通过资格审查合资格复查的对象全部进行公示,接受群
众的监督。4月30日前,将新增对象申报表和退出对象报告单报街道办事处。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3.街道办事处审核。
每年 5月31日前,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上报的补助对象进行审核,建立信息管理档案,生成补助对象汇总花名册,连同申报表报市(区)人口计生部门。
4.市(区)确认。
每年 6月30 日前,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对汇总花名册进行分类,并交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档案托管、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情况对补助对象的失业、无业情况进行审核,市(区)人口计生部门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的意见进行确认。确认的对象名单返回到社区居委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10天。公示期满,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将最终确认的对象花名册提交同级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四篇:盱城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
盱城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
(2009—2011)
为了使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有目标、有任务,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进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盱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务实工作,立足镇情,增添措施,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全力推动我镇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二、发展思路
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全力推动我镇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文明、五好家庭户”评选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积极争创文明村、社区活动,坚持治理集镇脏、乱、差现状。
2、继续实施科技兴乡战略,改变科技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制定培养引进科技人才的措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4、强化基础教育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三、奋斗目标
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在全镇范围内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坚定人民群众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继续办好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党校、婚育学校、市民学校,加强农业技术教育,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知识。在“五好文明家庭户”评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创文明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逐步使我镇居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2、坚持依照“依法治镇”方案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开展普法知识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组务公
开不断规范,提高服务办事效率,增强机关工作透明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得到认真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综治工作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全乡齐抓共管的群防群治网络。加强对“两劳”释放人员、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健全建档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综治防范和对黄、赌、毒等犯罪活动的打击,争创“净土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
3、加快科技进步。“十五”期间要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淮安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4、加强文教卫生工作:认真贯彻教育工作中的“三法、一纲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保护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以“普九”教育为基础,力争使我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积极发展成人教育。
加快卫生改革步伐,同时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抓好地方病、二号病等的防治工作,防止急性传染病发生,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09.3.16
第五篇:“城镇教育业工作规划”教育工作计划
一.教育现状
镇的教育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十五”期间。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师资水平、普及程度等方面都走在同类乡镇的前列,有了比较大的进步。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矛盾和困难,教育改革还有待不断推进和深化,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现行的课程教材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于这些困难和矛盾,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采取措施,正确决策,逐步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教育强镇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健全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迎接21世纪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适应、促进和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推进我镇教育以新的步伐迈入全面发展新阶段,进而为实现镇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规划原则
结合我镇实际,规划应该坚持五条原则:
1.创新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
2.“龙头带动”原则。在我镇重点建设镇中学及中心校,发挥两所学校的窗口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全镇其他学校的全面发展。
3.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坚持使教育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步,甚至要适度超前发展。
4.坚持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发展规划,分解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
5.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既要立足本地,便于实施,又要放眼未来,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总体目标
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显著提高,人们投资教育意识的不断加强,投资教育比重的不断加大,彻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已经完全成熟,进而加大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1.巩固“两基”成果,调整学校布局,彻底消灭危房,优化和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3.保障教育投入,将教育投入纳入镇级财政预算,保证生均公用经费以0.8%的速度逐年增长。
4.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基本实现知识化、专业化,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5.提高教学成绩,使全镇教学成绩保持在全旗同类乡镇的前列。
6.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7.规范学前教育,规范私立幼儿园,使学前教育得到保障。
四.主要任务
1.巩固“两基”成果,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到年,彻底消灭危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学生全部到中心校就读,中心校建成寄宿制学校;校点撤并到小学,小学撤并到小学,校点撤并到小学。将撤并校点的办学资源归属到接纳学校,保障学生有充足的学位和活动场所,体育卫生设施基本满足要求,有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必要设施。
2.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协调关系,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心校、学校建立语音室。
3.改变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现状。
自起,我镇将教育投入纳入镇级财政预算,使教育投入在我镇的财政预算内支出中所占比例由过去的10%上升到15%,并保证生均公用经费以0.8%的速度逐年递增。
完善教育经费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审计工作。
4.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教育内部活力。
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并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工作。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教师向现代化、知识化、专业化型转变。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队伍的水平。
落实素质教育,把教师和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和考核的重点,努力造就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校领导及管理干部队伍。
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树立身边的典型,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作用。
不断加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学历水平全部达到《教师法》规定标准。
全面推行结构工资制度,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
5.结合我镇实际,采取有利措施提高教学成绩。
我镇的基础教育成绩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保持在全旗同类乡镇的前列。但在新教材实施和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教育质量的提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要建立能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体系,为教师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改革教学方法。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建立要加大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力度,探索适合与我镇实际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要具体,要细化,要切合实际,要构建完整的全镇教研体系,研究课题落实到人,要求教师从最基础的每一课开始研究,逐步扩大研究领域,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因而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将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和守则、规范。
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要建立起新时期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增强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专业水平,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教书育人队伍。
要进一步优化社会育人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沟通配合的制度,形成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体系。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治理,创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7.提高意识,服务社会,规范学前教育。
集中力量办好一所示范幼儿园,力争在前进入全旗示范幼儿园行列。
各校要有建制学前班,各校根据本村实际,确定是否开班。不能开班的适龄儿童,可就近入班。入一年级学生,必须受过建制学前班的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学前三年教育,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努力使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五.主要措施
1.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作用,高度关注和重视。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教办通力协作,为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我镇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局面。
2.抓重点,重实施。
针对我镇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在今后的五年内,我镇将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师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制改革工作、素质教育实施工作、教材教法研究工作、示范性学校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教办要按照重点落实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并将各项重点落实工作进展情况逐年报告。
3.多方协调资金,广开经费渠道。
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全镇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实现全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15%的目标。
协调使用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资金。制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加强勤工俭学工作力度,增强学校自身造血机能。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育。
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中小学“校校通”网络体系。用5年时间,使所有完小以上的学校都能够上网,使全镇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到年,镇中学、中心校、、小学平均2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上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教育软件库、教育信息资源库。
5.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到年彻底消灭危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盘活撤并校点的校有资产,投入到接纳学校的基础建设中。保障现存学校的正常运作。
6.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根据已有的改革成功经营,结合我镇实际,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其中的主要措施是调整分配政策。在国家确定的基本工资制度基础上,试行结构工作制度。制定适合本镇实际的工资分配标准,加大各校内部分配倾斜力度,拉大分配差距,实现多劳多得,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