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试题

时间:2019-05-13 03:0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试题》。

第一篇:马克思试题

07-08学年考试真题(1)

2007-2008学年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试卷 使用班级06级各本科班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运动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7、我们通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9、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1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2、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16、“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7、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8、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微风雨雪

1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2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2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2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7、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28、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29、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30、江泽民同志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

3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3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 D、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33、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3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35、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3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37、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38、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39、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三、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4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43、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4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计18分)

材料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茫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因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见《孟子• 公孙丑上》)

45、请回答:揠苗助长的寓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规律?请阐述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5分)

46、这个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5分)

材料二: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身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着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0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公认的每日产煤2吨,每吨煤市价23元,每吨煤的生产费用是12元。

请计算:

47、资本家一个月(按30天计算)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有多少?(4分)

48、剩余价值率是百分之多少?(4分)

五、论述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12分)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7年1月25日电(记者刘铮 刘羊旸)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5日宣布,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中国GDP为209407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这样,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2003年的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

材料二:谢伏瞻同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如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总面积的1/3.过去十年沙华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9%;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13.4%;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在全国5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资源

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9、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材料论述科学发展观对于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07-08学年考试真题(2)

2007-2008学年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试卷 使用班级06级各本科班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很多,但不包括: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6、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9、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10、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的影响

C、意识是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上升,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行政权属于: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1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7、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8、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21、之所以会发生“刻舟求剑”的错误,是因为割裂了: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3、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4、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2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7、下列说法中,强调全面看问题的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28、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9、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3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

3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3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4、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3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3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39、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40、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三、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43、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44、什么是真理?怎样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计18分)

材料一:“二句三年得”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作过一首《送无可上人》的诗,诗中有“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对这两句,贾岛非常得意,曾作过一首小诗来表明这两句诗来之不易: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意思是说,这二句诗来得不易啊!每当吟到这里时,我都激动得流泪了。如果别人再不欣赏的话,那么,我就一辈子不再写诗了。当时韩愈非常欣赏贾岛的作品,很佩服他这种严肃而艰苦的创作精神,并赠给他一首诗:

孟郊死葬北邱山,日月星辰顿觉闲。

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45、请回答:这个故事的哲学寓意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6分)

材料二: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康德认为,“人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材料三: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46、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哲学观点?(4分)

47、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8分)

五、论述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12分)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材料一:从2000年起,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20%以上,2004年为40%,个别产业、行业,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资源性产业、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汽车、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60%左右;另一方面,过快发展、发展过热的资源性企业、行业,又主要是第二产业的低端产业(农业落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要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导致资源能源短缺,煤、油、电、运高度紧张,结构失衡而且产业结构水平低,比例失调,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材料二:“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模式,使得城乡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环境承载趋于饱和。许多城市污染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23.4%的城市全年水质达标率小于60%,同时还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严重缺水。而在农村,频频发现的“癌症村”,也要求政府必须加大环保工作力度。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8、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材料论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马克思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2-2013一学期

原理A卷

黄河科技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A卷)

适用类别 普/成层次本科 专业体音美 年级 2011级试卷代码: 310002

注意事项:

1、本卷采用了分卷制,已将试题纸与答题纸分开。请考生将答案按原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纸上书写答案,一律无效。交卷时,应分别交验试题纸、答题纸和草稿纸。

2、请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书写姓名、座号、学号等信息。

3、请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时间的()A、无限性 B、一维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3、“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对立统一规律 B、事物普遍联系原理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的观点 B、运动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5、决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根据在于()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B、实践具有社会性 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6、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社会形态

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 C、艺术

D、国家政权

8、支付租金、工资、债务、利息时,货币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反杜林论》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哲学的贫困》的发表

D、《资本论》的发表

10、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A、平均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劳分配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对的不需要说明原因,错的不需要纠正)

1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3、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4、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15、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

16、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17、竞争引起垄断,垄断可以消除竞争。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19、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20、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3、价值形式发展经过了哪四种形式?

24、价值规律内容是什么?

25、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四、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观点正确,有创新;要点突出;语言通畅;应围绕要点适当展开论述,只写要点,未展开论述,扣除相应的分数)

26、试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27、试述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执行的三种职能以及产业资本连续循环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28.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2的观点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10分)(2)材料3的观点说明了什么?(1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2-2013一学期

原理B卷

黄河科技学院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B卷)

适用类别 普/成 层次本科 专业 体音美年级 2011级 试卷代码:310002

注意事项:

1、本卷采用了分卷制,已将试题纸与答题纸分开。请考生将答案按原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纸上书写答案,一律无效。交卷时,应分别交验试题纸、答题纸和草稿纸。

2、请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书写姓名、座号、学号等信息。

3、请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

A、动物的心理 B、语言

C、劳动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属于()观点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其含义是()A、纯粹的否定 B、既克服又保留

C、全盘抛弃 D、纯粹的肯定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5、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C、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D、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6、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7、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8、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价值的实现问题

D、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问题

9、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 B、“企业联合”

C、“参与制” D、“个人联合”

1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国家政权 B、物质资料的生产

C、剩余价值学说 D、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对的不需要说明原因,错的不需要纠正)

1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15、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16、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17、剩余价值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18、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1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0、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2、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3、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2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2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四、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观点正确,有创新;要点突出;语言通畅;应围绕要点适当展开论述,只写要点,未展开论述,扣除相应的分数)

26、试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7、试述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的论述:

【材料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材料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材料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材料4】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10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关系的哪一方面?并加以评析。(10分)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D.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科学性C.阶级性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阶级性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理想崇高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辩证思维

单答案]1.A 2.C 3.A 4.B 5.B 6.C 7.B 8.B 9.C 10.C 11.B 12.D 13.A 14.A 15.C 16.A17.D18.A 19.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D.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思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是()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

12.马克思土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9.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八荣八耻”中的“荣”包括()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祟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4.“八荣八耻”中的“耻”包括()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违法乱纪、骄膏淫逸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BCD3.BCD4.ABC5.BC6.AB 7.ABC8.CD9.ABCD10.ABCD11.AB12.BCD13.ABCD14.ABCD15.ABCD

三、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以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

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实现的,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思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6.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结合上述材料,谈淡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案要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模拟试卷

(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4.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

5.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6.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工分工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D.劳动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D.可感知性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A.唯物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精神

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你D.意识特性

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

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

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D.“两点论”的观点

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这三大形态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3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万物在我心中

32.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E.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3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D.量变和质变没明显的区别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3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A.工人在工厂织布B.医生在医院诊病C.农民在田野种庄稼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E.矿工在矿井采矿

38.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

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

3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B.法律思想和制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E.观念上层建筑

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

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B.社会革命C.社会改革

D.一切人的活动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2.为什么说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

43.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45.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4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5年4月 模拟试卷

(一)参考答案

一、单选1。C 2.B 3.D 4.D 5.A 6.D7.B 8.A 9.D 10.D 11.C 12.B13.B 14.C 15.B 16.D 17.C 18.D19.C 20.D

21.A 22.A 23.B 24.A25.A 26.D 27.C 28.B 29.A 30.D

二、多选31.ABDE 32.ABE33.ABC 34.ABC35.CDE 36.BCD37.ABE 38.BD39.DE 40.ABCE

三、简答题

41.答案要点:

42.答案要点: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劳动的产物。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表现为:

第一,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形成了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人的脑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结构的分化,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第二,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使猿的发声器官转变成人的发声器官,并形成语言的内容。第三,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劳动使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也使人们的交往复杂化,从而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发展,这一切使意识活动丰富和发展起来。

43.答案要点:

(1)生产方式是人们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能够生存,首先必须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活动。

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人类的第一项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活动,形成其他的社会关系。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必须采取特定的方式。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44.答案要点:

(1)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也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知活动,技术是指工艺、方法、能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三层含义:

第一,科学能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要素之中,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第二,科学对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技术是联结科学和生产的中介。从科学、技术、生产的关系和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这突出表明,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表现为:其一,科学技术是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主要贡献。其二,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不断缩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生产力呈加速度发展。

四、论述题

45.答案要点:(1)理论和实践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实践决定理论,它是理论的来源,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也是理论的归缩和目的。其次,理论对实践有重大反作用,科学的 理论能指导实践成功;错误的理论会导致实践失败。(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尤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惟一科学的指导思想。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46.答案要点:(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不是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哲学是否能以思想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满足时代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首先因为它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反映当今时代的主流:

第一,自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前途问题是主要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以往一切哲学的缺点,继承了它们的优秀成果,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行动的指南,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无限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还因为它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

第一,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够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做出惟一科学的回答。

第二,当今时代面临一系列重大全球性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答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

第四篇: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精神和物质的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区别是()

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

C、坚持世界的可知性D、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加以夸大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形而上学

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

4、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客观实在性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D、把意识看成大脑的分泌物

5、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是

A、不包含差别的联系B、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机械组合C、包含差别对立的联系D、仅指必然联系

6、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B、事物发展是有条件的C、事物的普遍联系D、事物的普遍发展

7、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所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

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说错误在于()

A、不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不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不了解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D、不了解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9、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D、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C、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D、改造与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表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实践沟通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

C、实践提供了认识的物质手段

D、实践创造了认识的必然条件

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者的素质B、劳动产品质量的高低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对象的深度和广度

1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B、经济基础的性质

C、上层建筑是否完善D、社会意识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14、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在于它()

A、同生产力没有矛盾B、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C、内部各方面相互联系和制约D、为生产力要素提供了较好的结合方式

1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指()

A、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16、人们的思想。动机和目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

A、是否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客观要求B、是否已被人们所认可

C、是否被统治阶级所提倡D、是否在定时期得到广泛的传播

17、唯物辨证发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8、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9、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的关系

20、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

A、主观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机械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

A、它是科学之科学B、它是科学的规定了哲学研究对象

C、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D、它体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E、它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科学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

3、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这说明()

A、整体决定部分B、部分决定整体

C、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意义D、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E、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4、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是因为()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坚持

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是事物的否定理解

D、认为事物是变法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E、认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5、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B、基本矛盾就是主要矛盾,非基本矛盾就是非主要矛盾

C、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

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E、否定之否定阶段是对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的辨证综合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认识上的直观和理论的关系

B、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C、认识上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具体的认识和抽象的认识的关系

E、认识上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关系

7、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是()

A、生产关系任何时候都适合生产力发展

B、生产力的人和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方向

D、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只能发生影响作用

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并服从于生产力的要素

8、某种上层建筑是否先进就是看它能否()

A、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B、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与巩固

C、推动生产力发展D、促进生产关系发展

E、限制与自己不同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这一说法()

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是唯心主义的C、是庸俗主义的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E、是对意识来源的正确理解

10、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物质概念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E、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三、辨析题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真理的否定。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而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五、材料题

材料1

“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式和任务。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精神文明建设往往容易被忽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是思想宣传部门的事,也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明经济的总体规划,保证必要的物质投入,长期不懈地抓下去。”

-摘自1998年3月5日李鹏同志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2

“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步伐。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定了一些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执法和司法工作。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各民族的大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摘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材料3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是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最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1、2、3中所说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什么原理?、(2)简述(1)中原理的内容

(3)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两个文明一起抓?

第五篇:马克思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C.政治制度()D.阶级关系()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D.群体实践的产物(√)

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者()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D.生产工具(√)

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

28.道德是:()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核心()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C.社会形态中()D.经济基础中()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一切社会形态(√)

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35.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

38.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

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B.社会生产力(√)C.天才的创造力()D.阶级斗争()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

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4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

49.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自身需要()

50.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

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51.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5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53.“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

二.多选题

1.下列事物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

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表明:()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之间关系的有:()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A.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C.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大小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6.以下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有:()A.政治法律制度(√)B.国家政权(√)C.社会意识形态(√)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7.以下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有:()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斗争(√)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斗争(√)C.各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9.“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表明:()A.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B.人是社会的主体(√)

C.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10.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

A.是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C.是偶然的机遇()D.与杰出人物自身特点相关(√)

11.从历史发展的主体选择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B.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人民的历史启示(√)

C.中国共产党对于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D.历史进程中并无多种道路可供选择()1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

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B.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D.人的本质是自由和理性()

13.“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三.判断题

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宿命论观点:()A.正确(√)B.错误()

2.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A.正确(√)B.错误()

3.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的自由。A.正确()B.错误(√)

4.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A.正确()B.错误(√)

5.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抽象的人出发。A.正确(√)B.错误()

6.人性决定于遗传因素。A.正确()B.错误(√)

7.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由属性。A.正确()B.错误(√)

8.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A.正确(√)B.错误()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A.正确()B.错误(√)

下载马克思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考试模拟试题(5篇)

    2014-1015年第一学期 考试题形式 (共100题 100分) (单选题:60题,多选题:20题,判断题:20题。) 单项选择题(60题) 1、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___________。 A、历史唯物主义和......

    公共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单选题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大全5篇)

    吉林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报考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科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一、名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 B.杜......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2011-04(共5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时俱进是......

    马克思考试试题1(精选多篇)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2) 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⑵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⑷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2......

    马克思

    马克思传读后感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