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文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3:2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泽民文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泽民文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小编推荐]》。

第一篇:《江泽民文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小编推荐]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江泽民文选》,是江泽民同志呕心沥血之力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之结晶。《江泽民文选》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新的宝贵财富。《江泽民文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潜心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

一、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抓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一科学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的问题,是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新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使命与人民利益的清醒认识,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是以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文化的整体、协调、稳定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它既包括经济的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人的自身发展等诸多内容。发展,首先指的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江泽民认为,“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在发展问题上,我们要抓住经济这一中心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发展。”江泽民明确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说,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把市场经济从“手段”层次提高到“经济体制”层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手段的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长期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唯一手段,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发展手段。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曾建立、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改革以前,实行的也是这种高度集权管理的计划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开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探索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新体制。1992年的“南巡谈话”则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发展和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把市场经济从“手段”层次提高到“经济体制”层次。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毫无疑问,如果说邓小平理论的标志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的提出,强调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可能性,那么强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现实性,则是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手段认识的新发展和新贡献。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提出了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想,作为对“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具体回答。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三是明确并扩大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包含的内容。四是进一步理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关系。

三、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也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坚持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全面推进,使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们党在理论上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已经有20多年了,而明确提出政治文明建设则是近几年的事。江泽民同志首先提出这一科学概念。在2002年“五三一”重要讲话中,他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基本内容就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于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已经作了许多探索,现在需要强调和明确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这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所在。我们以往偏重于把民主当作一种作风来看待,例如把民主看作是让大家讲话,或者是领导者的开明等。实际上,民主如果缺乏具体的制度化内容,就难有保障,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曾精辟地指出:“我们过去所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这段话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此,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来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特别是要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并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这些制度安排,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必然要求

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极其重要而又富有创新的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针。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一先进文化顺应了历史潮流,反映了时代精神,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一先进文化,既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批判继承和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创造民族的科学的新文化。第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二篇:《江泽民文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江泽民文选》,是江泽民同志呕心沥血之力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之结晶。《江泽民文选》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新的宝贵财富。《江泽民文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潜心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

一、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抓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一科学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的问题,是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新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使命与人民利益的清醒认识,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是以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文化的整体、协调、稳定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它既包括经济的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人的自身发展等诸多内容。发展,首先指的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江泽民认为,“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在发展问题上,我们要抓住经济这一中心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发展。”江泽民明确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说,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把市场经济从“手段”层次提高到“经济体制”层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手段的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长期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唯一手段,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发展手段。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曾建立、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改革以前,实行的也是这种高度集权管理的计划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开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探索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新体制。1992年的“南巡谈话”则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发展和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把市场经济从“手段”层次提高到“经济体制”层次。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毫无疑问,如果说邓小平理论的标志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的提出,强调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可能性,那么强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现实性,则是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手段认识的新发展和新贡献。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提出了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想,作为对“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具体回答。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三是明确并扩大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包含的内容。四是进一步理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关系。

三、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也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坚持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全面推进,使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范文模版)

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012年11月12日 07:2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十八大】

简述: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报告深刻阐明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思考更深刻,认识更彻底,指导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连日来,党的十八大代表纷纷表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科学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

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代表表示,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科技、人才资源,推动人才创新创业。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新疆吐鲁番地区行署专员伊力汗·奥斯曼代表对十八大报告中这“三个发展”感触尤深。吐鲁番地区正以“低碳、节能、绿色、宜居”为主题,全力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暨自治区和谐生态城区和城乡一体化吐鲁番示范区”建设。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代表将目光聚焦民生领域。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代表表示,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3%,进城务工农民达2.53亿人,“农村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这不仅关乎“三农”的发展,更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要素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力度。

中国银行江苏南通开发区支行营业部副主任蔡淑娟代表这些年亲眼目睹城市居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大多数人的钱袋子在这十年间鼓了起来。”蔡淑娟同时呼吁:人民群众虽然经济上有很大改善,但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还有很多新期待,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工作。

科学发展,必须加大统筹兼顾力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入阐释了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十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交通运输部规划院院长李兴华代表曾参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建设工作,国家高速公路网沟通都市、服务城乡,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动脉。李兴华表示,在科学发展旗帜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力的基础条件。未来,相信交通运输业将继续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为高质量完成“十二五”目标做出新贡献。

江苏国信集团董事长董启彬代表则从企业的角度理解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内涵。企业由突破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之路,转向既重企业规模扩张又重企业资产质量改善、既重经济效益增长又重社会效益提高、既重企业自身壮大又重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内涵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

从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四位一体,发展到党的十八大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内涵在不断深化。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描述铿锵有力。

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代表表示,科学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样关系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生态文明尤其重要。“我们要吸取一些地方的教训,不走拼资源、耗能源的老路,而要走又好又快的新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峰代表表示,企业一定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改进节能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人民网记者申琳、杨明方、孙秀艳、张志峰、马跃峰、钱伟)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新境界

2010年03月28日 16:27:12来源: 人民日报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为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第二次飞跃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正在继续推进和深化,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新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总结中国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进行再认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起点。

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长期以来,我们曾经出现过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通过深刻反思,我们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端正了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前提条件。

对中国国情的再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情的认识曾经存在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对国情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强调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了正确的立论根据。

对时代特征的再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囿于战争与革命的矛盾循环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从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中看到了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结论,强调我们应顺应时代主题,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自己。这就为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提供了国际环境的依据。

新的理论主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主题是“中国革命”,主要回答和解决什么是中国的民主革命、怎样进行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后,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更是集中精力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

中。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取得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规定了新时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的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部内容之中。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继续探索解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这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前两个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正是围绕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新的实践源泉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本质是创新,通过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推进的创新型实践,不仅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直接的、鲜活的思想资料和经验材料,而且对理论创新不断提出现实的需要和课题,成为推动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新时期的实践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它不承认任何模式的绝对性,尊重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因而能够为理论创新提供多种多样的思想养料和实践经验。

新时期的实践强调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它具有极其鲜明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正确分析和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发展中国家的成败得失、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这样的实践有利于拓展人们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不断吸收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有益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生命力。

新时期的实践是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指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实践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实践的效果。而实践创新的不断发展,又对理论创新成果进行检验、补充、修正和完善,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回应时代发展要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最新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既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开启了广阔空间。在实践中发展这一理论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之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周振国 王菲)

第五篇: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之日起,共产党人为之奋斗了一个半世纪,社会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出现曲折的历史过程,风霜雪雨的艰辛实践成就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积淀。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脉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江泽民文选》的问世正是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崭新境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总结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总是给共产党人提出挑战和考验。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应对考验和迎接挑战中成长和成熟起来,并创建、发展和丰富了自己的理论。《江泽民文选》正体现了这一理论的最新成果。

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让人们忧虑社会主义还能走多远?红旗还能举多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国内考验———世纪之交对中国来说也是充满变数,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辞世,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此后中国的发展方向;国际风云———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变幻莫测,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江泽民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临危受命,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政策毫不动摇,代表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勇气。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也将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把握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继承前人又大胆创新的理论成果

《江泽民文选》3卷203篇文章,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成果,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作出的杰出理论贡献。

《江泽民文选》收入的著作集中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经济方面,着重论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科技创新、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理论;在政治方面,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理论;在文化方面,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科教兴国等理论。

江泽民以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凝聚成这部著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堪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好教材。

开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学习《江泽民文选》的目的在于推动全党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全面小康社会———从温饱到小康,中国已经完成了这个重大的跨越,这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来说已经是一个奇迹,这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胜利。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既有现实性又富于挑战性,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理论,立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又要展望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发展观———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及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战略都体现了对发展问题的新阐释,也成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和谐社会———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也是和江泽民的和谐思想密切相关的,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都将指导中国社会进一步走向和谐,也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一份贡献。

下载《江泽民文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泽民文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

    《江泽民文选》读书笔记

    《江泽民文选》读书笔记 经几日,读《江泽民文选》,现叙其感受,一家之言,勿怪。 《江泽民文选》分为三卷。记叙了很多方面,包括全面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

    《江泽民文选》学习心得

    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紧密联系首都实际,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

    江泽民文选学习心得

    今天,我也学习了《江泽民文选》。感觉内容十分丰富、通俗易懂,讲述深入浅出、文笔清新可人、旁征博引、洋洋大观。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利于系统了解江泽民同志13年来的执政理......

    《江泽民文选》读后感

    ***同志在担任军委主席的15年中,明确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这一重要论断,形成了关于我军军魂的思想。这一思想凸显于《***文选》之中,是贯穿***国防......

    江泽民文选学习心得

    今天,我也学习了《江泽民文选》。感觉内容十分丰富、通俗易懂,讲述深入浅出、文笔清新可人、旁征博引、洋洋大观。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利于系统了解江泽民同志13年来的执政理......

    江泽民文选学习心得

    江泽民文选学习心得 萧雁 《江泽民文选》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智慧的结晶。它从历史、经验和理论三个维度,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

    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

    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把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 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说,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一个近13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