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发票的实践与展望(确认版)

时间:2019-05-13 03:3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网络发票的实践与展望(确认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网络发票的实践与展望(确认版)》。

第一篇:我国网络发票的实践与展望(确认版)

网络发票的发展趋势

谭荣华冯伟

网络发票系统是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便利纳税人办税为指导,以数字管税为核心,对纳税人发票的领购、开具、缴销、查询、认证和数据应用等环节提供全面实时在线管理服务的系统。

网络发票的发展背景

信息管税催生网络发票。税务机关掌握税源,要做到应收尽收,客观上要求全面把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管税理念自然成为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健全税源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发票信息是重要涉税信息,要消除因为发票填开、存储使用分散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只能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传输和安全认证等确保发票信息可查询、真实性和唯一性。

优化纳税服务的必然选择。通过提供优质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既可减少征纳矛盾,契合和谐社会发展应有之义,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征税成本,这已为国内外税务管理实践所证明。通过网络发票,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以办理各项发票业务,也可以查询发票真伪,为纳税人开展业务活动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税务机关的网络发票探索。截止2013年3月,全国河北、新疆、上海等47个省级国、地税局进行了试点,有283.7万户纳税人使用,开具网络发票15.82亿份,占机打发票约10%。涵盖工业、商业、建筑安装、房地产、服务业等。在软件架构上,各地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一般包括由网络发票开具软件及税务局端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共同构成。网络发票开具软件负责实现纳税人端发票开具相关业务,如普通发票领购入库、发票开具、发票查询、发票作废、发票的查询统计、发票监控管理以及与税务局端的数据交换功能。为了满足数据集中应用要求,各地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必须要能支持海量数据处理与存储,支持大用户量并发操作。从近年来的探索与应用经验看,新疆国税局网络发票系统基于领先的集群架构和成熟SOA技术,目前已经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网络发票,部分地方税务机关也开始试推网络发票自助服务,在办税服务厅开辟自助服务区提供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纳税人在领购发票后,可在自助服务区进行自助开票。这一举措方便了不具备网络发票开具条件的纳税人,为纳税人节约了开票成本。

网络发票面临的挑战

网络发票较普通发票,存在以下优点:使用简单方便、办税服务效率提高、降低纳税人购买发票成本等优点。但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以下挑战——

安全问题。由于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办理开具发票等各项业务,必须通过互联网与税务机关的服务器建立连接后才能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纳税人发票管理系统被非法使用、发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被篡改、税务机关服务器被非法进入或服务器数据丢

失”等安全风险。对于以上挑战,目前推广应用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大多都已考虑到了此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在使用网络发票开具软件时进行身份认证,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各地采用的身份识别方式常见的有:由税务机关认可的CA认证中心发放数字证书,存储在UKEY中,使用系统时需插入UKEY;纳税人申请使用网络发票时,由税务机关发放静态的授权码;由税务机关通过短信发送动态授权码。上述三种方式中,使用数字证书及发送动态授权码的安全性较高。对于传输中信息可能遭篡改的问题,只有较少的税务机关注意到了此环节存在的风险,并采取了应对措施,如新疆国税采用数字证书签名、加密的方式,保障发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截获、篡改等。不少地方的网络发票信息在互联网上直接传输,有的系统对开票信息做了简单的加密,有的则明文传输。对于税务机关服务器可能被非法侵入的问题,目前推广应用的网络发票系统税务局端在结构上一般都由数据接收前置及网络发票数据库两部分构成。数据接收前置接受互联网上的数据,而网络发票数据库由网络防火墙保护。这样的结构能够较好的保护网络发票数据库的安全。对于税务机关服务器数据可能丢失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税务局端服务器设置存储冗余,制定完善的备份策略,及时备份数据。从部署推广后取得的整体反馈效果看,目前河北、新疆国税等税务机关在应用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呈现出了防窃密、防篡改、可跟踪,可确认、可恢复、可取证的技术性能,从而实现了网络发票系统的高安全性。

数据整合问题。目前有不少税务机关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多个发票管理系统,如:仍然使用税控收款机的纳税人开票系统、非网络版的通用机打发票系统,网络版的通用机打发票系统等等。林立的系统有可能造成信息孤岛,需要对发票系统和综合征管系统进行数据和业务整合衔接,系统间耦合的增加有可能会增加整体复杂性而降低可靠性。像新疆国税局的网络发票系统采取针对各种系统的扩展架构,整合集成各种来源的发票信息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应对策略。

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多个发票管理系统不利于票种整合简并,也不利于社会公众的识别鉴定,也将使税务机关将承担较大的运行维护成本。因此,笔者建议加快网络发票管理系统推广进度和扩展使用范围,逐步将发票开具管理过渡到网络发票管理系统上来。

网络发票的发展趋势

发票信息的闭环管理趋势。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实现了发票信息的全面有效采集,实现了“以票控税”,但要达到信息管税的目标,还需要加强对发票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即实现发票信息的闭环管理。闭环管理包括:提供全票的验伪查询、票票比对和票表稽核。票表稽核即通过申报销售额与发票开具金额的比对,实现票表稽核。票票比对即通过查询系统对纳税户购销双方的发票信息进行比对,对销售方开具给企业的发票进行稽核,从而防止税款流失。也正是基于对这种趋势的认识,新疆、河北等地的税务机关将闭环管理理念应用在当地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发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探索成果。

网络发票的电子化趋势。

尽管网络发票在开具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开票信息实现了实时采集,税务机关也能够实时进行监控,网络发票仍然使用传统的纸质发票,因而纸质发票固有的缺点仍不可避免。持续地发展和完善是网络发票必由之路。那么网络发票的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银行业的信息化实践以及国外税务机关的实践给出清晰的指向--电子发票,它是指纸质发票的电子记录,是网络发票的电子形态或者说无纸化形式。在OECD的不少国家的税务机关,都已推行了电子发票,如拉丁美洲国家中,实行增值税的巴西,智利、阿根廷以及中美洲的墨西哥等。这些国家推行电子发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家税务总局也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和行业试点电子发票。

电子发票具有如下优势:在存在形式上,电子发票以数据形式存储在于各种智能设备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在使用成本和效率上,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绿色环保、便于统计处理且不需购买,降低了使用成本;在风险防控上,电子发票据通过数据签名等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真实性和唯一性,极大减少了传统发票易被伪造的可能,降低了发票违法的风险;在税务机关监控方面,电子发票信息可以实时采集和监控,比传统发票监控更为严密。

从网络发票和电子发票的差异,不难发现从网络发票迈向电子发票、从传统发票迈向无纸化的过程中,关键是技术和制度。完全无纸化后,发票的防伪由过去主要依赖票面印刷技术转到完全依赖于信息安全技术,尤其作为抵扣凭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信息安全技术

成为电子发票推行的关键因素。此外,由于电子发票的使用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涉及到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和现实操作性,需要做好配套制度的顶层设计,统筹财税等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明确电子发票的法律效力。有鉴于此,对于从网络发票迈向电子发票,笔者建议:推动立法支持,使得电子发票具有与纸质发票同等的法律效力。税务机关统一规范设计电子发票的格式;税务机关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使用数字签名等信息安全技术以确保证电子发票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构建基于省级及总局集中的发票数据库,以便发票信息查询、比对鉴定;与信息技术服务商及网络运营商紧密合作,以推动电子发票使用。

第二篇:发票签收确认函

发票签收确认函

兹1份,此据。

签收人签字(盖章):____________

签收日期:____________

第三篇:试论我国廉政建设的实践及展望(定稿)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党就站在保持阶级性质上毫不犹豫、毫不动摇地狠抓反腐倡廉工作,着力打造让人民信赖的廉洁政府,特别是在1978年拨乱反正、百废待兴关键时期,我党又站在历史长远的高度,重新恢复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重建工作,逐渐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监督体系,也为建设廉洁政权、廉洁政府、廉洁政治提供了坚强的保障。30年来,在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重要保证。在国家历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实现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些重要的历史阶段,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重建,无疑成为构建我国政治文明的科学体系的巨大动力。纵观我国特色的廉政监督体系,笔者认为,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之后,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已基本上建成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起了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系统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也促进了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基本形成,从源头上深化了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目前,党风政风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总之,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之后,我国廉政建设在推进以下四个格局方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也取得巨大的成效。

一、以德养廉,努力达到“人不忍犯”的效果。

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深化改革、严厉惩处的各项工作。建设廉洁政府,首先是教育。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之后,我党就狠抓了教育人的工作,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防范体系,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德”是无产阶级政党最突出和最有力的政治优势,依靠“德”所产生的自律和互律来育廉,使广大公职人员知廉耻、知荣辱,而且人心归服,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从思想上消除贪念,达到“人不忍犯”。

(1)深入进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长期以来,我党教育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识到无论自己职务多高,权利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大力提倡秉公去私心、廉政勤政的好风气。正确对待权利,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自己发财的手段,作为自己或小团体捞取好处的工具,更不能把党的原则和国家利益当作商品来交换、出卖。立党为公、掌权为民,是我党对每个党员干部最根本的要求,也是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只有真正树立了这样的权力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权利和金钱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在新形势下的自我净化能力,自觉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做廉洁奉公的模范。

(2)深入进行了艰苦奋斗的优质传统的教育,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和苦乐观。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忍得清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不顾国情民意,讲排场,比阔气,追豪华,只能冷落和失去民心。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模式下,我党并不否认党员干部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但反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这个优良传统,胡锦涛同志要求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历史的殷鉴、世人的警策,切不可闭目塞听,一定要自律、自重、自爱,千万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被糖衣裹得炮弹打倒。“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得之于艰难”,要防止“失之与安逸”。这些告诫和警示也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保持了共产党员特有的精神品格,也为我国廉政建设起到了思想保障作用。

(3)深入进行了党纪国法教育,树立法治观念和惧诫意识。党纪国法是党员干部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保持政令畅通,维护安定团结,搞好廉政建设的必要保证。事实证明,法律观念浅薄是导致腐败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30年来,我党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不断增强和提高全党的法治意识,彻底摒弃权大于法、官本位的思想观念,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确信公民的权利自由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和坚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自觉将行政行为纳入法治轨道。特别是国家确立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先后进行了全民普法,先后开展了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五五普法活动,不断地增强和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在党的各项纪律规定下发后,各级纪律监察机关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贯彻,普及党纪国法知识,强化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常存“惧诫”心理,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以制督廉,努力达到“人不能犯”的效果。

(1)建立了约束机制。通过建立一

(2)建立了监督机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反腐倡廉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历史经验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最容易产生腐败。防止腐败,反对腐败,必须切实对权力的监督,特别是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的监督。30年来,我党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围绕人、财、物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在建立监督机制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监督。建立了有力的内部监督机制,有效地遏制领导班子内部腐败问题的产生,提高其成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第二,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权力的滥用和失去制约是产生腐败最根本的原因,“权钱交易”是腐败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党和国家始终把对权力的监督,作为监督制约机制的核心,对权力的获得、权力的运用和权力的运行结果等各个环节都加强了监督。第三,加强了职能部门的作用。在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党对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等掌握重要权力的部门,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出问题的岗位,对领导干部、对手中有一定权利而工作独立性比较强的人员以及对外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人员,都实行了监督力量的倾斜。第四,坚决依靠群众,强化外部监督。我党始终坚持和贯彻走群众路线的方针,在推进廉政建设中更是如此。淡化权力观念,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向社会的承诺制度,自觉接受评议监督。第五,支持和加强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对一些重大的违法违纪案件、影响比较恶劣的案件和顶风违纪的案件,敢于暴光,毫不遮掩,公布于众,以震慑腐败分子,振奋民心,弘扬主旋律,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3)建立了公开机制。政策公开、政令分开、办事公开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反腐倡廉的有效措施。历年来,我党大力推行和不断建立完善党政事务公开机制,把党员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如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一般都公开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行为,保持清正廉洁。如公开职能职责,公开工作纪律,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公开举报制度;实行用人公开(干部提拔、人员聘用、岗位变动等)、财产、收入申报制度等,公开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对外职务行为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一方面有利于保障民主,保证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民主权利,反对官僚主义;另一方面,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人民群众实施监督,保证政务活动的公正和公务人员的廉洁性。

(4)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部重要条例实施后,党内监督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完善,对于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以党章为核心、以监督条例为主干,以配套规定和其他监督规范为重要补充的党内监督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这两部重要条例明确规定了“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具体体现在:一是完善了考评机制。建立和健全了领导干部廉政考核制度、实绩考核制度、廉政谈话制度、诫勉谈话制度、党员评议制度,以及“一把手”述廉考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强化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二是完善了定量评价系统。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使党风廉政建设的评价科学化、数量化、精确化,发挥评价、监测、导向、预警功能。三是严格了监督追究制度。完善了对各级党政“一把手”、执纪执法部门、掌管人财物的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党员干部的监督。各级党政干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增强了“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意识,也为廉政建设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以惩保廉,努力达到“人不敢犯”的效果

四、以俸养廉,努力达到“人不必犯”的效果。

以俸养廉,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廉政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在我国,曾经有人提倡过“高薪养廉”,这是值得探讨的。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党政干部待遇如果长期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因为政治地位高待遇和生活水平的低待遇,必然会使党政官员产生贪污受贿的心理活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我们提倡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把党和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但是我们并不否认个人的物质利益原则,党员干部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清教徒,应当在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普遍增长的同时,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添水万担,用水一瓢,这是无可非议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可理直气壮地提倡。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也没有仅仅建立在思想道德和制度上,满足于人不忍犯,人不能犯,而是通过不断努力争取达到人不必犯。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我党在不断深入地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提高国家公务人员的政治待遇,包括经济待遇,如在政治上,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法》,把公务员权力和义务正式纳入法律层面予以保障。根据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状况,遵循横向比较相对平衡,纵向发展与物价上涨基本同步这一基本原则,国家逐年增加公务人员的工资收入,积极落实公务员应享有的各种待遇。同时,制定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公务人员的生活福利和生活困难,并借鉴世界上一些先进促廉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廉政公积金制度,稳定了公务员队伍,也约束公务员必须保持廉洁。而对于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来说,党和国家给予了比较丰厚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即使退休后,国家仍要发给退休金。假若触犯法律被判了刑、开除了公职,虽然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贪占了好处或便宜,但到头来非但贪污受贿的钱得不到,而且就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几十年的工资和奖金福利这个大头也无法拿到了,在个人经济收入上势必会蒙受到更大的损失。

总之,我党在重新恢复了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之后,已构成了以各级纪检监察为主体的反腐败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十年来,我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为内容的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通过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深化改革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的反腐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对策;形成了全面部署、突出重点,战略上总体规划、坚持持久作战,战术上分阶段进行、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而把腐败现象遏制到最低限度的工作步骤;树立起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位置,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意识,逐步形成了一条以中国特色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努力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反腐倡廉的新路子。展望未来,虽然,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但我们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效,腐败现象一定会被遏制到最低限度。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我国中药材生产发展与展望

我国中药材生产发展与展望

我国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有关中药材及其种植的记载可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诗经》(公元前11~6世纪中期)记述了蒿、芩、葛根、芍药等100多种中药材;贾思勰著《齐民要术》(6世纪40年代),记述了地黄、红花、姜、栀子、桑、胡麻、蒜等20余种中药材栽培法;明代李时珍(公元1518~1593)在《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这部医药巨著中,仅“草部”就记述了荆芥、麦冬等62种中药材为人工种植,为世界各国研究中药材种植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科学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改进栽培技术、引种驯化野生药材、引进国外中药材以及规范化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各地积累了许多经验。发展中药材生产已经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产业。特别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产品生产更加注重质量、安全、生态、营养和保健,中药材生产及其加工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次国际科技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我向各位来宾简要介绍一下我国中药材生产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思路。供参考。

一、我国中药材生产发展现状

我国中药资源物种数已达12772种,除其中不足1%的矿物药材外,99%以上均为可更新的生物再生资源,尤以中药材为最,占全部种数的87%,涉及385科,2312属,计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位)。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000余种中药材中,主要依靠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各地在生产中将中药材种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种植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药、南药、怀药、浙药、川药、云药等道地药材,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呈现出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工种植面积发展迅速

我国自1957年开始对供应紧缺的中药材进行人工种养试验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经获得人工种养成功的中药材500多种,所提供的商品量占药用总量的70%左右。2004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1926万亩,比2000年增长了90.1%,比1995年的418万亩,增长4.6倍,为我国中医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目前我国中成药产值约为800多亿元,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吉林省先后建立了人参等22个品种共36个省级中药材无公害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2003年中药材的产值已达35亿元。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无公害中药材基地建设开始起步

我部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了中药材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力度,突出抓好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管理,逐步推进无公害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中药材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河北省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管理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现绿色无公害,按照国家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标准,制定中药材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推动中药材生产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建设了安国、承德、巨鹿等10个基地,极大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

(三)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快

各地抓住中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中药材生产布局调整的力度。许多药材主产省,通过对药材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贵州、四川、陕西、河北、山西、浙江等主产区还制订了省里的中药材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批大的中药材优势产区和特色小区。如宁夏自治区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强调发展有地区特色的药材经济,在沙漠上发展了2万亩麻黄基地,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药材,而且对当地的防风固沙起到了有效作用;云南文山县优化了三七的种植区域,扩大了生产规模,县财政80%的收入来源于三七生产和加工。

(四)产业化经营得到重视

中药材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可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许多省出台了扶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大力推进公司加农户、基地带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等多种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如北京同仁堂、江西汇仁制药、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等企业,纷纷投资建药材基地,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签订购销合同。一些地区还涌现出一些中药材生产的经济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及销售服务,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促进中药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农业技术推广作用明显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技术成果的推广,农业技术在药材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技术、育苗移栽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农药防治根部病害技术、合理的轮作和套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合理的栽培模式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发展和药材产量、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野生濒危资源的保护和中药资源的收集整理尚待进一步加强

自80年代开始进行的全国中药资源调查表明,我国药用植物种类10000多种,尽管其中部分物种蕴藏量较大,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状况相比较,中药资源的保护还有差距,主要是投入不足,有的产品出现过度开发。

(二)全国大宗药材和优势品种的种植区划尚待进一步完善

中药材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由于人文地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市场的约束,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区域,部分地区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时,不能有效地、科学地控制规模,个别地方还存在盲目引种的无序生产情况,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较大。

(三)中药材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尚需进一步深化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中药材生产还没有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和推广应用体系。多数药农还处在自行留种的自然状态,只种不选,自繁自用,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劣质种苗坑害药农的事件时有发生。药用植物内含成分的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的研究滞后。肥水调控等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和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材生产技术的推广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

(四)中药材生产尚需进一步稳定

目前在中药材种植上存在着盲目引种和盲目发展问题。由于中药材主产区多在山区和半山区,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少,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中药材生产暴涨或暴跌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广大药农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思路和措施

为确保中药材生产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我部将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坚持“四个原则”、搞好“四项工作”,努力提高我国中药材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中医药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努力改善中药材生产环境条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发展速度和产业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药材与其他作物的关系,实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优势区域发展原则。通过布局调整,促进药材生产基地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由零星分散的粗放型经营向区域化、规模化的集约型经营转变,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道地药材优势生产区域。

三是坚持以质取胜原则。随着农业生产中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机会成本的逐渐提高,我国中医药产品现有的生产成本优势将难以长期维持。要实现中药材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加快由世界药材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步伐,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水平。

四是坚持产业化经营原则。通过培育壮大一批现代中医药龙头企业、引导和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市场网络建设等措施,强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延长产业链,形成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中药材经营体系,使产供销各个环节协调发展,促进我国中药材生产与大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对接。

为此,各级农业部门要与各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推进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进程,保持其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开展资源调查,加强野生药材的保护工作。开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的调研,收集种质资源,加强野生药材的保护工作,提高人们维护生态平衡,挽救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意识。我部将实行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策略,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中,加大对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扶持力度,从传统道地药材的收集、整理、鉴定、提纯复壮入手,建立中药材主栽品种的种质资源圃,并加强中药材资源的扩大与再生研究,积极开发家种、家养品种,减少野生资源直接入药,保证中药材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二,制定布局规划,推进中药农业区域化发展。要根据各地中药材资源条件和种植发展现状,对我国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条件成熟时,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制订全国的中药材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加速形成北药、南药、怀药、浙

药等道地药材、西北华北大宗药材和川广云贵特色药材等中药材优势种植区域。鼓励不同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中药农业区域化的发展。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水平。一是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根据中药材生产特点和我部种业体系的建设规划,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力争在全国建立比较完善的药用植物良种繁育“三级”体系,即国家级资源保存中心、品种改良中心和脱毒中心,省级良种繁育场和县级良种繁育基地。通过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逐步提高中药材生产的良种覆盖率,为中药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管理力度,规范中药材种子(苗)生产经营活动。要依据《种子法》的规定,研究制订《药用植物种子(苗)管理办法》,并抓紧制订中药材种子(苗)的质量标准、分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建立健全中药材种子(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药用植物种子(苗)生产经营的管理,规范药用植物的种子(苗)市场,维护良种选育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一方面要深入对中药材生长发育规律、病虫害防治、质量形成机理和调控技术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形成配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技术推广队伍的知识结构,使技术推广体系适应中药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培训、示范推广,提高中药材栽培水平,提高中药材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严格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抓紧制订和实施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实现中药材无害化生产,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第四,培育合作组织,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各级农业部门在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方面,要做到观念上有新转变、思想上有新突破、政策上有新举措。一是建立企业联系制度。要不定期组织企业座谈会,沟通政策和市场信息,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力争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信贷资金、产品出口等方面为龙头企业争取有力的支持。三是帮助龙头企业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通过政府搭台、穿针引线,引导龙头企业以“订单”方式到中药材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四是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优势,搞好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培育农民专

业合作组织,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其成为新型的市场主体,发挥其服务、指导和开拓市场的作用。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在全国推广协会成立中药材分会,组织全国中药材主产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科技人员,定期开展活动,及时交流各地生产和销售情况,组织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和示范推广,积极为全国中药材生产服务。

第五篇:我国农药研究进展与展望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1-2012 学年第 1 学期

检疫性有害生物防除药剂学

班级:09级植物检疫2班

学号:0907102047

学生姓名:刘国松 摘要 界农药市场发展平缓,竞争加剧,非农用农药稳定增长,杀虫剂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农药市场的特点表明,化学农药仍将是世界农药市场的主角。各类杂环农药新品种,如烟碱类、恶二嗪类杀虫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荆和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等,成为研究开发的热.最,农药品种结构的变化加快。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要顺应世界潮流,以品种结构调整为中o,强化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品种厦其配套的中间体、助剂和应用技术,继续推进新农药创制研究,关注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开拓应用,加速我国农药研究开发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农药 农药毒理学 剂型 研究开发 植物源农药

农药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早已是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识。尽管是在世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一片贬斥声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服务部(AGSE)在1996年的一份报告中仍明确指出:“化学合成农药仍将保持其在世界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叽”农药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之上而并非化学家对化学合成农药情有独钟的刻意追求口。我国建国之初,基本上没有农药工业,但是严重的农业病虫害、草害、鼠害、仓库害虫所造成的损失,对年轻共和国的稳定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国家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央政府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决定采用高效的化学防治策略,因此得以迅速控制住自然灾害肆虐,保证了国家得以雄踞于世界。我国的农药生产起点很低。建国之初全国只有从旧社会保留下来的生产能力为0.1万t0.2万t以无机农药为主的几家小型农药生产厂,而国际发达国家则早已进入合成农药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时期。

目前实际生产能力已近100万t。1998年以来我国农药的快速增长同农药出口量的快速增长有关,农药总产量中约有1/2供出口换汇,产值达7亿~8亿美元。世界农药生产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1953年世界农药销售额仅为1.6亿美元,在《寂静的春天》一书1962年出炉后,反对农药之声甚嚣尘上,然而1970年世界农药销售额反而升高到30亿美元。1980年更高达116亿美元,1990年又飚升到264亿美元,2006年则已超过300亿美元。发人深思的是高效和超高效农药的不断大量上市,本应降低农药的实际需求量,然而国际农药销售市场却继续强劲发展,个中原委耐人寻味。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估农药对于世界农业生产作出的巨大贡献时,农药理所当然地得到了高度评价,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组织皆然。但是当食物安全同胚、农产品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问题提上日程时,农药又成为舆论中的头号替罪羊。尤其是在绿色和平组织的炒作之下,农药的生产被认为不仅无功而且有过,被列入必须禁止的化工产品之列,我国舆沧界也疾速作出响应[5]。Beckerman通过他的专著对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进行了严厉的系统的批驳[6]。

农药在世界上已经有大约150年的漫长发展历史,近代农药是在以电和化学的发展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农药已进入了化学合成的新时代,即所谓“第二代农药.[7-8]。合成农药的重要特点和意义是:人类能够采取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出人类所需要的包括农药在内的各种新化合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面貌。因为19世纪初期以后100多年里,化学家已经系统地研究确立了100多种经典有机合成反应。Surrey在他1954年所编撰的《Name Reactions》--书中共收编了120多种人名反应,1961年又增补为127种[9]。有机合成基本反应的确立使新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开发速度大大加快,这是有机合成农药在20世纪中叶以后得以快速大量涌现的根本原因。农药结构毒理学方面的重大进步如三维结构活性定量相关性,计算机模拟分子设计,组合化学及相关的高通量筛选等现代研究方法和技术,更为有机合成农药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10-12]。我国的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水平很高,所以在建国以后很快就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迅速跻身于农药生产大国之列,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农药出口大国,虽然出口的农药目前仍然是国际上的过专利期产品。近十多年来我国已经有20多种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投产,不过产量还比较小,还未能形成龙头产品。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于新化合物的开发深度不够,特别是对于新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严重不足。国际上各大公司的新农药研发,在毒理学方面的投资远超过农药的化学研究投资。在著名的各家大公司的研究开发部,毒理学研究的规模很大,技术力量很强,设施和设备先进。研究的深度达到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毒理学以及有害生物行为学的水平。皿内、盆内和田间的药效测定结果并非新化合物的毒理学表达。只有在毒理学问题完全查明之后,才可能开发出真正的农药新产品。农药与农药毒理学

在毒理学未明之前,合成的新化合物只是一种新化学物质,可能有多种用途,但并不一定适合于用作农药。一些典型案例足以说明。早年Shrader合成的有机磷化合物对氧磷(E600)是威力很强的杀虫剂,因为毒性太高并未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却成为著名的眼药水“沃古林”的有效成分。著名杀菌剂多菌灵的基本分子构架是苯并咪唑,苯并咪唑可以有许多衍生物,有的衍生物成为著名的胃酸抑制剂(医药兰索拉唑等),而著名抑酸剂奥美拉唑的有效残基是甲氧基苯并咪唑。抗凝血剂“华法林”(warfare)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著名的强力抗凝血型灭鼠剂,其有效残基是香豆素(coumarone),用香豆素开发出的其他灭鼠剂还有多种。而日本则从中草药草木樨中发现了香豆素并开发成为抑制人体水肿药物“消脱止一M”的有效成分。另外一个突出的案例,如农药中两个最常用的有机化学残基二氯苯胺和苯乙酸,组合在一起竟成为诺华公司当今著名的特效消炎止痛药扶他林(通用名:双氯芬酸钠),其化学名称为二氯苯胺基苯乙酸钠。一个著名药物的分子结构竞如此简单。如果不是基于深度的毒理学研究,这样成功的研究开发是不可想象的。

类似的案例极多,说明任何一种新化合物是否能够作为农药使用,决定于其毒理学性质和使用时的条件及使用方法。足见农药学与毒理学密不可分。

尤其发人深省的是,早在1874年DDT已由Zeidler合成,BHC更早在1825年就已由Faraday合成,却均未注意到它们强大的杀虫作用,这正是由于毒理学研究未能同步发展所留下的历史遗憾,否则农药科学的历史必将改写口“。在杀菌剂中也有同样的历史遗憾,例如早在1800年法国化学家Proust就已制备成功硫酸铜与石灰乳的胶态悬浮液,却由于不了解其杀菌作用毒理而未能开发成为杀菌剂,把重大的历史机遇留给了100年后的植物病理学家Millardet,他通过毒理学研究把它开发成为重要的世界通用的无机杀菌剂波尔多液““,后人在波尔多市为他竖立了纪念铜像。另外值得注意者,国际许多大农药公司的新农药研究开发,往往是建立在公司本身的化学化工资源基础之上,所以很容易迅速做大做强。例如前CI—BA—GEIGY公司的一个重要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均三氮苯,被开发成为一系列重要的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很长时期内占据了世界除草剂市场的半边天。DOW氏公司的重要化学化工中间体吡啶,也是该公司研发的一系列重要农药的原料中间体。日本则走了另外一条特殊的新农药开发道路,也是以毒理学研究开发为基础,此不赘述。这些重要经验对我国的新农药研发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土壤、气候、农作物的多样性,使中国在植物农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植物农药资源十分丰富(表1),全国各地荒山、荒地均可种植,云南已大面积引种植印楝。如建设2座年产1万t植物农药的工厂,约需各种中草药7万一8万t,可使20万左右的农民脱贫,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国外引进的农药植物形成产业化,为进一步发展植物农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植物农药加工利用的热潮心],所涉及的植物及有效成分包括印楝、川楝、除虫菊、烟碱、鱼藤酮、苦参、银杏、苦皮藤、百部、青蒿素、辣椒素、茶皂素、石蒜素、巴豆毒素等20余种,生产厂家近百家,仅印楝开发的产品就有印楝乳油制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印楝原油等。从而看出植物农药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农药,对促进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将发挥重要的作用。(2)植物农药今后发展趋势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着重研究植物源农药的化学成分如印楝素的分离、提纯、分子结构的鉴定,从而找到新的杀虫品种。因此,植物源农药有效化学成分的提纯、结构鉴定和理化性质的研究,将是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只有搞清楚结构与杀虫作用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相互复配是今后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如印楝素与除虫菊酯、苦参素、青蒿素、烟油、藤黄、蒜精、涩草等复配,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印楝素与除虫菊酯或与合成除虫菊酯的复配。除虫菊酯是比较好的生物农药,有较宽的杀虫谱,二者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而且对除虫菊酯有抗性的害虫特别有效;同时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杀死植物害虫,还可用来防治动物体外寄生虫。第三个发展趋势是提高植物源农药的稳定性。植物源农药的稳定性控制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难题。由于天然物的不稳定,在紫外光、阳光和高温下极易分解。因此,除了避免强光、高温、强酸碱和酶外,在配制制剂过程中,可以加入一种或多种环氧化植物油稳定剂和对氨基苯甲酸抗光剂,来抑制天然物的热分解与光降解旧J。另外,还可以通过选择适宜乳化剂来实现其乳化稳定性。第四个发展趋势是在植物中寻找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结构上的修饰,获得新型的农药。最成功的例子当属菊酯类杀虫剂,它来源于菊科植物中的除虫菊素。其他还有源于植物中乙烯的乙烯利,源于豆科植物毒扁豆种子中毒扁豆碱的氨基甲酸苯酯,源于大蒜中大蒜素的抗菌素402,源于水稻恶苗病原的赤霉素等。加强植物农药开发与推广工作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及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我国应加大高效低毒植物农药的开发力度。目前,开发高效低毒植物农药的工作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一些农药企业已经把开发高效低毒植物农药作为企业的重大决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一些非农业行业的上市公司及许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已加人到开发高效低毒植物农药的行列,为我国高效低毒植物农药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工作。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农业操作、病虫草防治活动的决策者,即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者。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重视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法,充分认识植物农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植保水平,使植物农药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增加经济效益。

[1]高菊芳,译.亦冰,校.生物农药的作用、应用与功效(二)植物 和动物源农药[J].世界农药,2001,23(2):5—19.

[2]刘建,赵霞.我国植物农药专利申请[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0~32.

[3]王秋芬,宋湛谦,阎新华.生物农药印楝素的光稳定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4,(4):52~54.

[1]THEODOR FRIEDRICH.Approach to improvements in agrictdmral pesticide applicationt agileultural engineering branch,agricultural support Systcam divlsion[R].Rome:FAO,1996. [2]PERKINS J H Insects,experts and the insecticide crisis-The quest for tle,N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C].New Yo血:Pienulil press.1982.

[3]AVERY Dt Saving the planet with pesticides,biotechndingy and European farm reform,presented at the tweenty-fourth Bawden lecture[R].Brighton Conference.BCPC.1997.

[4]EVANS DA New era,new challenges·new Solutions·presented at the tweenty_seventh Bawden memorial ledcture[R],Brightcn:BCPC Pests&Diseases,2000.

Is]胡术成,化学农药命当休矣IN].科技日报(绿色周刊).1995一 Ol一17.

[6]W'ILLFRED BECKERMAN.Through green-colored glassesenvircmmentalism reeormidered[M].Washington D C!CATO Ir”sfitute,1906.

r7]GREEN M B,HARTLEY G S,WEST T R Chemicals for crop protection and pest control[M].London:Pergamon Press,1977:8—9.

[8]HAROLD HSHEPARD.The chemistry and action of inr,ecti cides[M].NewYork:McGrawHillBook Cot 1951:10—23. [9]SURREY AR Name reactions in organm chemistry[M].2nd ed.N哪York:Academic Press,1961j 278.

[10]张一宾.组台应用计算化学和信息化学预测化学反应口].世 界农药.2004,26(2):1—4.

[11]胡方中,杨华铮.组合合成在新药剂创制中的应用[J].世界农 药,2000,22(1):1—9.

[12]彭正庆,宋恭华.微波法制备农药及其中阃体研究[J].世界农

药,1999,21(增2):4—8[13]屠豫钦.农药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c]//农药科学与社会进步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4:1 —8.

[14]居豫饮.再论我国农药剂型研究开发的若干问题[J].中国农 药,2007,3(3):22—24.

[15]屠隙饮.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J].农药学学报,2004,6(1):1 —10.

下载我国网络发票的实践与展望(确认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网络发票的实践与展望(确认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十五"期间科技部智能交通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和示范城市的建设,到"十一五"期间科技部863计划、......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判断题: 税务机关应根据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情况,核定其在线开具网络发票的种类、行业类别、开票限额等内容。 (对) 一、单选题 1、《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0号 全文有效 发文日期:2013-02-25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第1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4月1日......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据国务院法制办网站消息,国家税务总局起草了《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通过税务部门规章形式颁布实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在8月13日前提出反馈......

    试论我国廉政建设的实践及展望五篇范文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党就站在保持阶级性质上毫不犹豫、毫不动摇地狠抓反腐倡廉工作,着力打造让人民信赖的廉洁政府,特别是在1978年拨乱反正、百废待兴关键时期,我党又站在历史长远......

    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中国制造业采购经......

    我国创伤骨科现状与展望

    我国创伤骨科现状与展望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 裴国献 创伤骨科学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从骨科学衍生出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自20世纪末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范文大全)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论文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论文摘要: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资源节约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