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时间:2019-05-13 03:3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第一篇:《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为建立发票管理长效机制,规范普通发票管理,根据“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建立平台、网络开具”的工作思路,我局于2009年9月下发《全国普通发票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取消行业限制、统一全国通用机打发票式样。在开展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基础上,部分税务机关进行了网络发票的有益探索,试点推行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网络发票,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总结部分税务机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局起草了《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通过税务部门规章形式颁布实施。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网址:http://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西路5号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邮编:100038)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

2012/07/1

3网 络 发 票 管 理 办 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加强发票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规范网络发票的开具和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办理网络发票管理系统的开户登记、网上领购发票手续、在线开具、在线查验和缴销等事项,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网络发票是指符合统一标准并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省税务机关)以上税务机关认可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的发票。

国家积极推广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

第四条税务机关应加强网络发票的管理,确保网络发票的安全、唯

一、便利,并提供便捷的网络发票信息查询渠道。税务机关应通过应用网络发票数据分析,提高信息管税水平。

第五条税务机关应根据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情况,核定其在线开具网络发票的种类、行业类别、开票限额等内容。

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变更网络发票核定内容的,可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同意,予以变更。

第六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开具网络发票应登录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如实完整填写发票的相关内容及数据,确认保存后打印发票。

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在线开具的网络发票,经系统自动保存数据后即完成开发票信息的确认、查验。

第七条单位和个人取得网络发票时,应及时查询验证网络发票信息的真实性,对不符合规定的网络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第八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开具红字发票的,必须收回原网络发票全部联次或取得受票方出具的未入账有效证明,通过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金额为负数的红字网络发票。

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红字发票时,凭原《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发票联原件、已加盖车辆购置税征收机关征税专用章的报税联复印件,通过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金额为负数的红字《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第九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作废开具的网络发票,应收回原网络发票全部联次,注明“作废”,并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中进行发票作废处理。

第十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的同时,办理网络发票管理系统的用户变更、注销手续并缴销空白发票。

第十一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的空白发票发生丢失、损毁、被盗等情形时,应于发现当日书面报告税务机关,发生丢失空白发票的应登报声明作废。

第十二条税务机关根据发票管理的需要,可以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通过网络发票管理系统代开网络发票。

税务机关应当与受托代开发票的单位签订协议,明确代开网络发票的种类、对象、内容和相关责任等内容。

第十三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在线开具网络发票,不得利用网络发票进行转借、转让、虚开发票及其他违法活动。

第十四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在网络出现故障,无法在线开具发票时,可离线开具发票。开具发票后,不得改动开票信息,并于24小时内上传开票信息。

第十五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省以上税务机关在确保网络发票电子信息正确生成、可靠存储、查询验证、安全唯一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试行电子发票。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网 络 发 票 管 理 办 法

(征求意见稿)起 草 说 明

为建立发票管理长效机制,规范普通发票管理,根据“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建立平台、网络开具”的工作思路,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9月下发《全国普通发票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取消行业限制、统一全国通用机打发票式样。在开展简并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基础上,部分税务机关进行了网络发票的有益探索,试点推行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网络发票,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网络发票管理系统是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依托,以数据管税为核心,应用在线数据传输技术的实时开票系统,对开票单位和个人网络发票的领购、开具、缴销、取得、查询和数据应用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发票数据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唯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具有“在线开票、数字防伪、全面监控、查验便捷”的特点。

为保障利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的管理需要,规范网络在线开具发票行为,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我们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草拟形成了《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审议稿)》,现将办法中几个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一、办法的管理范围

为保障网络发票管理系统的推行使用,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办理网络发票管理系统的开户登记、网上领购发票手续、在线开具、在线查验和缴销等事项,应遵照办法的相关规定(办法第二条)。

二、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责

办法对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责予以了明确,办法第四条规定税务机关应加强网络发票的管理,确保网络发票的安全、唯

一、便利,并提供便捷的网络发票信息查询渠道。税务机关应加强综合应用网络发票数据分析,提高信息管税水平,税务机关应根据开具的发票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情况,核定其在线开具网络发票的种类、行业类别、开票限额等内容。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变更网络发票核定内容的,可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予以变更(办法第五条)。

三、加强发票数据的应用,实施发票闭环管理

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开具网络发票应登录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如实完整填写发票的相关内容及数据,确认保存后打印发票,经系统自动保存数据后即完成发票信息的确认、查验(办法第六条)。

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对已开具发票信息保存后自动进行查验,减少了开票单位和个人及税务机关的负担,同时也为开票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单位和个人取得网络发票,应及时查询验证网络发票信息的真实性,对不符合规定的网络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办法第七条)。

通过对发票数据信息的查询应用,形成数据的回流,给税收征管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改变发票单一的纸质流转方式,从而实现发票数据的闭环管理。

四、应急开具发票问题

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在网络出现故障无法在线开具发票时,可离线开具发票。开具发票后,不得改动开票数据,并于24小时内上传开票信息。

网络发票是以在线开具为主,但为规避网络故障时开不出票的风险,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应具备离线开具发票的应急功能,当出现网络异常情况时,纳税人可离线开具发票,网络恢复正常后,开票单位和个人应及时上传开票信息。

五、关于电子发票的问题

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省以上税务机关在确保满足网络发票电子信息正确生成、可靠存储、查询验证、安全唯一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电子发票试点工作。

从长远看,电子发票是发票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借鉴国际先进发票管理经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加强网络发票管理,待条件成熟时实现电子发票管理。

第二篇:国务院法制办就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国务院法制办就发票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2007年07月30日20:16 来源:新华社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增强立法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经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报送国务院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后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1993年12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下称现行办法),对加强税源监控、保证税收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修订和制定以后,现行办法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现行办法的有些规定与新修订、制定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无法衔接;发票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一些新制度和新措施,以及发票管理中的新经验需要补充;对发票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偏低,难以发挥惩治和威慑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现行办法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一)统一专业发票管理。现行办法规定,国有的金融、邮电、铁路、民用航空和水上运输等单位的专业发票(如客票、货票、机票等)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自行管理。为加强发票统一、规范管理,在实际执行中,公路内河货运、电信、保险等单位的专业发票已全部归由税务部门统一管理,民用航空、金融等单位的专业发票正在逐步向税务机关统一主管过渡。因此,征求意见稿删除了现行办法的这一规定,将上述各单位自行管理的发票归由税务机关统一管理。考虑到有些专业发票(比如火车票等)如一律像普通发票一样印制、领购,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因而有必要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特殊行业的专业发票授权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特殊的管理办法。因此,征求意见稿在附则中增加规定:“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特殊行业的经营模式和业务需求,制定该行业的发票管理办法。”(第六十五条)

(二)进一步明确逐笔开具发票的原则。现行办法规定收款人在收款时应当开具发票。征求意见稿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并进一步明确:不管消费者要不要发票,都必须逐笔开具。但考虑零售小额商品或者提供零星服务的小商贩的特殊情况,一律逐笔开具难以操作。因此,征求意见稿在明确逐笔开具原则的同时,规定“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十四条)。同时,还增加规定,“国家积极推广使用税控装置。已经安装使用税控装置并符合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的,可以不再逐笔开具发票,但付(收)款方要求开具发票的必须开具。”(第二十九条)

(三)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除具有普通发票的一般功能外,还是纳税人支付增值税额并按规定据以抵扣税款的凭证,如果不从严监管,很容易出现骗取抵扣税款、骗取出口退税等严重违法行为。从增值税制度实施以来,非法印制、虚开、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骗取国家巨额税款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征求意见稿在总结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专门增设一章,明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特殊规定,主要包括: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证件时,除按普通发票的有关规定提供证明和资料外,还必须提供加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确认专章的税务登记证(第四十条);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第四十一条);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最高开票限额许可制度(第四十二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能准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或者不能提供有关纳税资料以及未按照规定使用和保管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的,税务机关应当停止向其发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第四十三条);购买方未提供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或者所销售的为免税的或者不准抵扣税款的货物或者劳务的,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第四十四条);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到税务机关认证,经认证相符后方可作为抵扣税款凭证;如认证不符、密文有误,或属于虚开发票的以及其他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不得作为抵扣税款凭证。(第四十五条)

(四)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行政许可制度。现行办法设定了两项行政许可(印制普通发票许可、印制发票防伪专用品许可),但没有明确设定的条件等重要内容;其他有关发票管理方面的行政许可是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生效以后,这些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许可是通过《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予以临时保留的。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相衔接,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方面的行政许可,征求意见稿将国务院第412号令保留的许可项目上升为行政法规设定的许可,同时补充了有关许可的设定条件。经过调整、补充,征求意见稿设定了五项行政许可,包括:发票印制许可(第七条)、发票防伪专用品生产许可(第十条)、自用发票的印制和使用许可(第十七条)、税控装置生产许可(第二十九条)、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许可(第四十二条)。

(五)加大处罚力度。现行办法是1993年实施的,不仅对违法行为的表述过于粗略,而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违法行为缺乏规定;同时,随着物价的上涨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现行办法中规定的罚款数额已经明显偏低,对发票违法行为难以起到惩治和威慑作用,影响到现行办法的执行效果。征求意见稿根据新形势下发票违法行为的新特点和新形式,补充并重新梳理了发票违法行为种类;同时,根据这几年相继修订和制定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重新调整了罚款数额,加大了处罚力度。

二、征求意见的有关事项

(一)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修改意见,请于2007年8月

30日前,通过信函邮寄或者电子邮件方式送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也可以直接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以信函方式邮寄的,信封上请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字样。

(二)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收集本地区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意见,于2007年9月5日前,将意见汇总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三)有关机关的意见,请以书面形式于2007年8月30日前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1750信箱

邮政编码:100017

电子邮件:fpgl@chinalaw.gov.cn

网址:http://www.chinalaw.gov.cn

欢迎登录网站首页左侧的《行政立法草案意见征集管理信息系统》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二○○七年七月三十日

第三篇:消火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范文模版]

附件 1 1

南宁市消火栓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 020 年 年 1 11 1 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1

第二条

适用区域.....................................1

第三条

适用范围.....................................1

第四条

政府职责.....................................2

第五条

部门职责.....................................2

第六条

经费落实.....................................2

第二章

消火栓规划建设

...............................4

第七条

建设职责.....................................4

第八条

建设要求.....................................4

第九条

建设和质量标准...............................5

第十条

审查、验收、备案.............................5

第三章

消火栓维护保养

..................................6

第十一条

维护职责...................................6

第十二条

维护要求...................................6

第十三条

使用范围...................................7

第十四条

临时使用要求...............................8

第十五条

临时加压要求...............................8

第四章

消火栓监督管理

..................................8

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8

第十七条

义务规定...................................9

第十八条

禁止规定...................................9

第十九条

拆迁规定..................................10

第二十条

降压停水要求..............................10

第二十一条

信息化管理..............................10

第五章

法律责任

......................................11

第二十二条

违反设计、建设要求的处罚................11

第二十三条

违反审查、验收、备案规定的处罚..........11

第二十四条

不履行维护要求的处罚....................11

第二十五条

违反使用范围和临时使用要求的处罚........11

第二十六条

违反加压要求的处罚......................12

第二十七条

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的处罚............12

第二十八条

损毁、盗窃消火栓的处罚..................12

第二十九条

违反拆迁规定的处罚......................12

第三十条

停水未通知的处罚..........................13

第三十一条

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13

第六章

附则

..........................................13

第三十二条

实施时间................................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消火栓的管理,确保灭火救灾用水,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水源管理规定》、《南宁市消防条例》、《南宁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区域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消火栓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

适用 范围

本办法所称消火栓是指设置于室外与供水管网连接,由阀门、出水口和壳体等组成的专门用于火灾预防和灭火救援的消防供水装置及其附属设备。具体包括:

(一)市政道路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市政消火栓)。包括快速路、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街坊路配建的消火栓,属项目所属地人民政府所有,产权有特别约定的除外。

(二)单位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单位消火栓)。单位用地红线内配建的消火栓,属单位所有。

(三)居民住宅区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居民住宅区消火栓)。已交付业主使用的住宅、宅基地等配建的消火栓,包括农村、社区或居民住宅区配建的消火栓,属业主或使用权人所有。

第四条

政府职责

城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火栓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列入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内容;应当建立市政消火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市政消火栓管理协调和考核机制,协调解决市政消火栓管理重大问题。

第五条

部门职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下简称住建部门)主要负责市政消火栓的建设和维护管理,以及消火栓相关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工作。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对市政消火栓相关规划进行审查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市政消火栓相关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及批复。

财政部门负责市政消火栓建设和维护资金的筹措和拨付,审计部门负责市政消火栓相关项目的审计工作。

应急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火栓的使用进行监督,消防救援机构负责消火栓的使用。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本辖区内消火栓的建设、维护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依据本部门职责负责消火栓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经费落实

城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按分级管理

权限和管辖范围,将市政消火栓的规划、建设和维护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道路新建市政消火栓的建设经费纳入市政道路总投资,未通过消防验收和备案的市政道路,不予通过项目审计和财政结算;原有市政道路补建市政消火栓的建设经费,按补建计划统计资金,由住建部门上报城建计划,并申请财政资金,未通过消防验收和备案的市政消火栓,不予通过项目审计和财政结算;市政消火栓的维护经费,由住建部门向财政部门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根据计划列入专项预算。

单位消火栓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单位承担,两个以上单位共同使用的,由使用单位共同承担。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的建设和保修期内的维护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保修期满后的维护经费纳入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鼓励无物业的单位和居民住宅区消火栓建设经费通过政府相关专项改造资金解决,维修保养经费由业主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各自专有部分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承担。

鼓励农村给水管网配建的消火栓的建设和维护经费通过村级公益事业经费的渠道解决。

消火栓的规划、建设、维修和管理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章

消火栓规划建设

第七条

建设职责

市政消火栓的新建、迁建、补建、拆除等,由住建部门委托道路建设单位建设,并督促建设单位按照规划和技术标准,落实市政消火栓的建设。

单位消火栓、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由建设单位负责。城中村、老旧小区、自建房等区域的消火栓的补建、迁建,由住建部门与消防救援机构共同提出方案。

第八条

建设要求

住建部门应当依据相关规划、市政道路建设计划、供水专项规划,以及消防救援机构和供水企业反映的缺损情况,制定市政消火栓建设计划。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道路的市政消火栓应当与市政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备案、同步投入使用,市政供水管网应当与市政道路同步建设。原有市政道路的市政消火栓未建设、不符合实际需要或者不符合相关标准,应当增建、改建或者进行技术改造。有消防需求但无法建设市政供水管网的市政道路,应在道路建设时建设专供消防用的供水管。

单位消火栓、居民住宅区消火栓应当与单位建筑、居民住宅区等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备案、同步投入使用。

第九条

建设 和 质量标准

(一)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需设置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二)市政消火栓应沿市政道路设置,当道路宽度不超过60m时,宜在一侧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当道路宽度超过 60m时,应在两侧交叉错落设置。市政消火栓布置距路边不宜小于 0.5m,并不应大于 2.0m,距建筑外墙或外墙边缘不宜小于 5.0m。在易碰撞地段应设置防碰撞设施。

(三)单位、居民住宅区消火栓应沿建筑周围均匀布置,且不宜集中布置在建筑一侧,应设置在消防通道两侧或者靠近通道交叉口;建筑消防补救面一侧的室外消火栓不宜少于 2 个。

(四)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150m,间距不应大于 120m。商业密集地区、古建筑保护地区、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地区和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区的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宜超过 60m。

消火栓的建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的其他规定。消火栓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第十条

审 查、验收、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提供满足施工需要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未提供相关资料,住建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或者批准开工报告;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将市政消火栓纳入市政道路的竣工验收范围,并向项目所在地住建部门申请消防验收;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将相关建

设材料报项目所在地住建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备案,并将市政消火栓设置情况书面告知住建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在竣工验收合格后 30日内,由住建部门将市政消火栓的权属移交项目所属人民政府,由建设单位将市政消火栓及相关项目建设资料移交维护单位。

原有市政道路补建市政消火栓项目,作为市政道路维护的附属工程开展建设,验收、备案的方式和流程同上款规定。

单位和居民消火栓所在建设工程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或者竣工备案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或者备案。

第三章

消火栓维护保养

第十一条

维护 职责

市政消火栓由项目所属人民政府的住建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供水企业(以下简称维护单位)维护。住建部门应督促维护单位落实市政消火栓的维护职责。

单位消火栓由单位负责维护,两个以上单位共同使用的,由使用单位共同负责;居民住宅区的消火栓由相应的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维护。无物业的单位和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的维护由相应的村(居)民委员会、业主等负责。

第十二条

维护要求

市政消火栓维护单位应加强对市政消火栓的日常维护保养,每年

进行 1 次全面检查;在重大节日或者举办大型活动前,开展 1 次专项保养。市政消火栓的维护和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配备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全巡视、维护和管理制度;(二)建立包括分布图、设置地点、数量、编号、规格、供水管径、压力等内容的档案,在每年年初将上一档案资料报送住建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和市政消火栓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单位;记录市政消火栓检查、损坏、维护、保养等情况,并将实时更新情况报送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单位;(三)消火栓完好,无部件缺损现象;每年定期油漆消火栓一次,无油漆剥落和生锈现象;消火栓开关、闷盖开启灵活,无锈死、漏水现象;每季度至少对消火栓开展 1 次试水,并清除栓内污水;(四)保证消火栓出水口压力不低于 0.1MPa、流量不低于 15 L/S;(五)在消火栓上设置标识,标明二维码、编号、管理单位、24小时故障报修电话;接到消火栓丢失、损毁报告或者相关部门通知后,应当在 24 小时内配齐、修复,并在 48 小时内向住建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回复处理结果。消防救援机构、住建部门收到回复处理结果后,应到现场进行验收。

单位消火栓和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的维护保养应当参照市政消火栓维护保养有关要求,落实专人进行维护管理,每年至少进行 1 次全面检查。

第十三条

使用范围

消火栓专供扑救火灾、抢险救援和日常消防训练使用,其他单位

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第十四条

临时使用要求

因市政维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公益性用水确需使用市政消火栓的,使用单位应当向供水企业办理自来水使用手续,并向供水企业申请安装专用水表,取得临时使用证明后方可使用,并报住建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备案。供水企业应当分区域设置一定数量和具有显著标识的指定市政消火栓。

临时使用市政消火栓的单位,应按照规定时间、地点使用并计量交费;并指定专人操作,不得损坏、改变市政消火栓原状;使用过程中,附近发生火灾或影响供水安全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恢复原状。

第十五条

临时加压要求

供水企业应建立 24 小时值班制度,灭火救援时需加压供水的,供水企业应按照火灾现场指挥员的命令加压供水,住建部门负有协调责任。

第四章

消火栓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

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加强对市政消火栓的监督检查,每季度至少对市政消火栓进行 1 次抽查,重大节假日和活动期间,应进行专门检查。在监督抽查中,发现市政消火栓设置不符合消防用水要求的,应当及时告知辖区应急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规,由应急管理部门书面报告

本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组织住建部门进行增建、改建或者技术改造;发现市政消火栓被擅自挪用、拆除、埋压、圈占等影响灭火救援供水行动的,应当自发现起 24 小时内,通知维护单位限期修复。

消防救援机构对单位消火栓和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的监督抽查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和《南宁市消防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义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消火栓的义务,发现消火栓损坏、漏水的,应当及时报告住建部门或维护单位;对损坏消火栓的行为,应当及时报告消防救援机构。

第十八条

禁止规定

禁止下列妨碍消火栓正常使用的行为:

(一)埋压、圈占消火栓;(二)擅自拆除、迁移、停用、开启消火栓;(三)损坏、盗窃消火栓及零部件;(四)在消火栓临道路一侧的两端各 10 米范围内堆放物品、设摊、停车、修建妨碍消防车取水的设施以及其他方式遮挡消火栓的行为;(五)妨碍灭火取水或者损害消火栓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

拆迁规定

因工程建设确需拆除、迁移市政消火栓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征求住建部门和供水企业同意,由住建部门委托的消火栓建设单位负责实施具体拆除、迁移以及改装、重建工作,所需费用由申请拆除或者迁移的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改建后的市政消火栓质量不得低于原市政消火栓,且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住建部门应当在迁、建完毕后 10 个工作日内同时书面告知消防救援机构和维护单位。

第二十条

降压停水要求

因修建道路或供水管线,计划大范围降压停水时,可能影响消火栓使用的,供水企业应经住建部门批准并提前 24 小时书面告知消防救援机构;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并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第二十一条

信息化管理

住建部门应当对市政消火栓进行信息化管理,并纳入“智慧消防”和南宁智慧城市系统,维护单位、消防、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应及时将日常的巡检和故障信息上报给住建部门,由住建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维护单位负责更新,形成市政消火栓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设计、建设要求的处罚

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消火栓设计、建设不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由住建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违反审查、验收、备案规定的处罚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将相关文件材料报住建部门审查擅自施工的;验收后未按照规定将相关文件材料报住建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备案的,未将市政消火栓及相关建设资料移交维护单位的,由住建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不履行维护要求的处罚

维护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不按照规定履行消火栓维护保养责任的,由住建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供水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水源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使用范围和临时使用要求的处罚

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等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规定,未办理自来水使用手续擅自使用消火栓的,或违反临时使用消火栓要求的,由住建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按照《城市供水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水源管理规定》和《南宁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的有关

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加压要求的处罚

供水企业违反本办法的第十五条,灭火救援时未按要求加压供水的,由住建部门督促改正。

第二十七条

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 的处罚

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擅自拆除、迁移、停用、损坏消火栓,由消防救援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水源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罚。

造成消火栓损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修复费用;造成漏水的,还应当承担漏水费用及因漏水导致的其他损失。

第二十八条

损毁、盗窃 消火栓 的处罚

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盗窃或故意损毁消火栓及其零配件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拆迁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因工程建设确需拆除、迁移市政消火栓,工程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向住建部门和供水企业申请私自拆除和迁移消火栓的,由住建部门根据《城市供水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工程建设单位进行相应处罚。

第三十条

停水未通知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因修建道路或供水管线大范围计划降压停水,供水企业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的,由住建部门按照《城市供水条例》和《南宁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一条

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住建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应急管理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消火栓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实施时间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车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 执法车辆暂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支队车辆的管理,贯彻车辆使用、维修、安全管理责任制,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结合支队执法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车辆管理

(一)车管科负责车辆的保险、年检、维修保养、油料补给、交通事故处理以及考核、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

(二)支队所有车辆原则上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执法车蒙 G90060、蒙G86268和通信应急用车蒙G NN599、蒙GB5599由车管科调配使用。其他执法车辆分配到各执法大队使用。

(三)严格执行执法车辆大队长负责制。大队内部做出用车计划,各执法组轮换使用,由大队长指派各执法组的驾驶员,严禁转借或私自调换驾驶车辆,否则,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并予以重罚。

(四)车辆严格实行下班入库制度,下班后必须停放在支队院内,晚上收车时间为6点以前,如有加班向车管科备案。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严禁非工作用车,严禁搭载非执法人员,否则一切后果当事人自负。任何用车部门及人员,必须尊重驾驶员权利,不能指使驾驶员做出违章驾驶行为。

(五)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各级交通法规和制度,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引发的一切后果和所有罚款由驾车人自己负责处理。

(六)车管科负责对每台车进行单车成本核算,并每月进行公布。

1、每辆车的行驶里程及燃料消耗。

2、根据车辆车型、车况等因素,确定每辆车百公里燃料消耗等。

3、每辆车的轮胎消耗量。

(七)车辆实行每周一、周四统一加油制度。有特殊情况需要在外加油时,事先必须经车管科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

二、车辆维修

(一)支队所有车辆实行定点维修。车辆维修必须凭派修单到指定的厂家维修。有特殊情况需要在外维修时,事先必须经车管科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

(二)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

1、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测。

2、一级维护是由指定的维修厂家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坚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该级维护为每5000公里进行一次。

3、二级维护是由指定的维修厂家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该级维护为每15000公里进行一次。

(三)车辆大修按行驶里程10万公里以上或实际情况确定。

(四)车辆维修500元以下(不含500元)的由车管科负责审核同意;车辆维修500元以上至1000元以下(不含1000元)的由分管领导审批;车辆维修1000元以上(含1000元)的由支队长审批。

(五)维修程序

1、驾驶员报修后由车管科负责检验,确认后再由车管科填写派修单。为了更好地对车辆进行管理,堵塞漏洞,节省开支,杜绝因维修保养造成的安全隐患,防止驾驶员在修车过程中采取报而不修,多报少修的现象发生,凡维修部件超过100元的必须回收,交车管科验收。

2、车辆统一在指定的维修点维修,未经车管科同意,驾驶员不得到定点以外的厂家维修、如有违反由驾驶员承担一切费用。修理期间驾驶员应在修理厂监督修理工作,防止修理厂家作弊和维修不到位。车管科要对帐目进行核实签字。

3、维修质保期限为:一级维护车辆行驶1500公里;二级维护车辆行驶3000公里;大修车辆行驶10000公里。

三、车辆使用范围和调配

(一)使用范围

1、各执法大队在管辖区内执法用车;

2、各分管领导执法检查用车;

3、法制科到各大队片区检查纪律用车;

4、管理科到街路督办问题用车;

5、数字化安装、检查街路摄像头用车;

6、没有执法车辆或执法车辆不足的大队因工作需要紧急用车。

7、科室紧急用车。

(二)车辆调配:

1、首先保证各大队每天执法巡查用车;领导和有关部门用车需每周提出用车计划;各大队和科室如有紧急用车的,可提前向车管科提出申请。车管科根据用车申请,按照支队领导优先原则,进行车辆调配。如有重大事项和特殊情况,车辆可统一调配使用。

2、用车均实行出车登记制,注明出车途径地、目的地、出车时间,用车人签字确认。月底由车管科对派出辆车进行汇总填写当月出车报表,作为核销油料等费用的依据。

3、应急车司机必须经分管领导通知方可出车,并按派车通知规定的时间、地点出车,不得擅自改变用车路线。

四、本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执行。

2016年7月1日

第五篇:印章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温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印章 管理办法(试行)》修改意见的函

各所属单位:

现将《温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印章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有关修改意见请于2010年1月28日前反馈到我办。

特此函告。

集团公司行政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日

温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印章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集团公司各类印章保管使用更加规范、安全、有序,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类印章是指集团公司各级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职权的象征,是确认各项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行为效力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 印章管理是指印章的刻制、颁发、保管、使用、销毁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 印章管理应当坚持统一、集中、规范、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其他有关规定,确保经营管理的稳健安全和行政及组织管理的规范有序。

第五条 集团公司各级机构及其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印章管理工作,遵守本办法并加强对本级机构、本部门印章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第六条 集团公司各级机构的办公室是印章管理的职能部门,主管本级机构的印章管理工作并指导下级机构的印章管理工作。

第七条 集团公司各级机构负有印章保管责任的部门应指定坚 持原则、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印章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把好使用审批关。

第二章 印章种类

第八条 集团公司印章种类主要有:

(一)行政印章

适用于以集团公司名义制发行政公文、函电、报表,订立合同、协议,出具承诺书、授权委托书、介绍信、证明及其他重要材料等。

(二)财务专用章

适用于以集团公司名义开立银行账户的预留印鉴以及进行资金调拨等财务收支活动,缮制各类财务活动单据、报表等。

(三)合同专用章

适用于以集团公司名义对外开展经营业务或特定业务活动,并订立相关业务合同、协议,须经集团公司特别授权后使用。

(四)负责人名章

适用于以集团公司负责人名义签发文件,进行财务收支活动,缮制各类财务活动单据、报表,集团公司开立银行账户的预留印鉴,以及其他需加盖集团公司负责人名章的合同、协议、法律文书等。

(五)党群组织印章

主要包括党委、纪委、工会、团委等党群组织印章,适用于以党群组织各自名义制发公文、函电,出具介绍信、证明及其他重要材料等。

(六)部门印章

适用于以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名义制发公文、函电、报表,各职能部门之间商洽工作,与上下级相关部门联系、商洽工作,出具有关说明材料等。

(八)业务专用章

适用于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在业务处理环节中的职责确认、各类凭证的交接等。

(九)日常工作用章

1.现金收、付讫章。专用于财务出纳员收、付现金时盖销有关原始票据。

2.转账收、付讫章。专用于财务出纳员收、付银行存款时盖销有关银行票据。

3.更正(校对)章。适用于各类业务单证、财务报表要素的更改等。4.工作人员名章。适用于日常工作中需要加盖个人名章的各类单据、凭证、报表。

第九条 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印章种类主要有:

(一)集团公司成建制的分支机构的印章种类与集团公司大致相同,主要包括行政印章、财务专用章、负责人名章、党群组织印章、部门印章、业务专用章和日常工作用章等,一般不包括合同专用章。

(二)集团公司未成建制的分支机构的印章种类一般只有行政印章、财务专用章、负责人名章等必要印章。

第三章 印章刻制和颁发

第十条 集团公司各类印章按照以下权限刻制:

(一)集团总部使用的所有印章及集团公司新设立的分支机构行政印章,均由集团公司行政办公室负责刻制或监制备案。

(二)其他各类印章,包括集团公司分支机构行政印章因磨损原因需重新刻制的,均由集团公司成建制的分支机构负责刻制,并报集团公司行政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 需要刻制印章的机构或部门,应填具《印章刻制申请表》,由本级机构或部门主要负责人审签后,按照上述刻制权限规定,报请负责刻制的机构或部门刻制。任何机构、部门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擅自刻制各类机构、部门印章。

第十二条 负有行政印章刻制职责的机构,应在行政印章刻制前向当地公安部门申办印章刻制审批手续后,交由专门经营公章刻制业务的单位刻制,并保留审批手续;各级机构在启用印章之前,如有需要,应分别向注册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上级机构、单位办理备案登记手续,或通过印章颁发机构发文告知相关单位和部门。

第十三条 颁发、领用印章,应当办理登记手续。颁发印章时,须填制《印章颁发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由颁发机构办公室备案,一份交领用机构办公室留存。

第四章 印章使用批准权限

第十四条 制发公文用印,由公文制发经办人凭已经本级机构领导签批的公文原稿,向印章保管人申请用印。

第十五条 办理其他事项使用本级机构党政印章、负责人名章,经办人应填写《用印登记单》,由经办部门负责人审签后,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使用党组织印章,由本级机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 的其他党组织负责人审批。

(二)使用行政印章,由本级机构主要领导或其授权的分管领导审批。

(三)使用财务专用章,由本级机构主要领导或其授权的分管领导、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批。

(四)使用合同专用章,由本级机构行政主要领导或其授权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分支机构行政主要领导审批。

(五)使用负责人名章,一般情况可由本级机构保管部门按相关制度规定执行,特殊情况应由该印章所示负责人或本级机构行政主要领导审批。

第十六条 办理以下文件、材料用印,必要时应先交由企业常年法律顾问或法律工作人员审核把关,再报经有权审批的领导同意后方能用印。

(一)各类合同、协议、承诺书和涉及企业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

(二)对外公告、通告和涉及企业权利义务的对外正式文本。

(三)其他须经法律审核、见证的有关文件、材料等。

第十七条 下列事项使用党政印章、财务专用章、负责人名章,本级机构党政主要负责人可授权其他人员审批。

(一)开具员工身份、家庭情况证明,以及办理涉及劳动工资、组织人事、医疗、教育、婚姻等事项,可由本级机构人事部门负责人审批,重要的应报送分管领导审批。

(二)开具介绍信、工作联系函以及办理一般性日常事务的证明,可由本级机构办公室主任审批,重要的应报送分管领导审批。

(三)缮制各类财务活动单据,可由本级机构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重要的应报送分管领导审批。

第十八条 使用业务专用章应按业务审批权限确定。第十九条 以本级机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预留印鉴,应由经办人办理,财务部门负责人监督。

第二十条 收到用印的申请,印章保管人员应当认真审核各项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并对其合规性负责。审核无误并用印后,印章保管人应对《用印登记表》编号留存,年底移交给档案部门,并办理签收手续。办理本办法第十七条所列文件、材料用印的,应将其副本或复印件一并留存备查。

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各类空白单证、纸张、介绍信和未经审批的各类公文、材料、合同上加盖印章。

第二十二条 未经集团公司特别批准,禁止任何集团公司分支机 构、职能部门在各类担保函件上加盖印章。

第二十三条 日常工作印章,根据工作需要,由经办部门指定专人妥善保管、使用,并对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准确、合规性负责。

第五章 印章保管

第二十四条 集团公司各级机构党政印章由其办公室负责保管,财务专用章由其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合同专用章由其授权的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负责保管,负责人名章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其办公室或财务部门负责保管。

第二十五条 集团公司各级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应按照保管与审批分离的原则,指定专人保管印章,并建立健全印章领用、保管、交接、登记等管理制度。机构或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保管本机构或本部门印章。

第二十六条 印章应在办公场地内使用,原则上不得带出办公场所,若因特殊情况要带出办公场所,须由印章保管人或印章保管部门指定人员陪同前往监督用印,或由经办部门填报《公章外带使用审批表》,在报经本级机构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由经办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外带使用并限期归还印章。

第二十七条 印章应存放于保险柜或铁皮柜内。每次用印完毕,应随即入柜,不得随意放在办公桌上或未上锁的柜子里,以防失窃或盗用。发现印章丢失和盗用,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迅速采取措施追查。

第六章 印章委托管理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未成建制的分支机构印章,由经集团公司授权具有经营管辖权的成建制单位(包括集团公司成建制的分支机构和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管辖单位)负责管理。其中,行政印章必须由管辖单位办公室负责管理,财务专用章、负责人名章一般由管辖单位财务部门负责管理。

第二十九条 集团公司未成建制的分支机构行政印章,限定用于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工商年检、纳税申报、领用发票等日常活动。

第三十条 对实行承包经营的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印章,有关管辖单位必须加倍重视和严格管理,尤其对行政印章使用管理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性规定,并在承包经营合同中就有关印章管理事宜做出专门规定或补充规定。第三十一条 对于集团公司未成建制分支机构的印章管理,本章未做特别规定的,均按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印章清收和销毁

第三十二条 印章磨损或机构、部门名称变更时,原印章应由本级机构办公室负责清收,并交由印章颁发机构统一审核、销毁。

第三十三条 集团公司各类印章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销毁:

(一)拟作废的印章由使用印章的本级机构负责清收。本级机构办公室应对照领用登记情况,将所清收的印章登记造册并留存原印模,报经机构主要负责人审核后,上交印章刻制颁发机构统一销毁。

(二)各级机构送销印章,应指派专人负责进行,并办理印章送销登记手续。

(三)负责销毁印章的机构办公室收到拟销印章后,应将印章登记造册,同时填具《印章缴销登记表》,保留原印模,报经机构主要领导或其授权的分管领导批准后进行销毁,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由销毁机构档案部门留存,一份交送销机构办公室留存。

(四)如送销机构即为颁发机构,则由其办公室统一清收、审核、销毁,并在销毁印章后,保留审批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本级机构档案部门留存,一份交上级机构办公室备案。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任何人都不得要求印章保管人员违反用印规定使用印章。遇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印章使用保管人应当坚决抵制。抵制无效时,须及时向上级报告。未向上级报告的,应追究其失职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公司损失的,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可责令其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应当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集团公司各所属单位,包括集团公司成建制的分支机构和各控(参)股子公司,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行政办公室负责解释和承办修订事宜。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发文执行。

下载《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导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深化导游体制改革,保障导游合法权益,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

    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2015年8月1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

    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2 银行账户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宗旨) 为了规范银行账户业务,统一本外币账户管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

    库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定

    附件3 库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一、管理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库房物资管理,规范库房“6S”定置管理,确保物资受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二、管理范围 本管理办法规定公司物资库房管......

    朝阳市燃气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朝阳市燃气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燃气行业管理,规范燃气经营行为,确保燃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促进燃气事业的发展,根据住建部颁发的《城镇燃气管理条......

    中介超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大名县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大名县中介超市管理,规范进驻中介超市的中介机构服务行为,打造开放、规范、便捷、高效的中介服务市......

    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指导,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

    安徽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