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年度以来,我县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总体要求和部署,相继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超限超载治理、排查事故多发点、清理马路市场和违章占道、道路行车秩序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严密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促进和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有效遏制了全县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年度,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起,死亡27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13.423万元,与2003年相比,事故发生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145%,受伤人数下降30%,经济损失下降57%。
一、年度全县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点:
(一)从发生事故的道路类型分析,国道线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其中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3万元;省道线发生事故6起,占总数的18%,其中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万元;县乡道路发生事故15起,占总数的45%,其中死亡14人,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乡镇内道路发生事故7起,占总数的21%,其中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93万元。
(二)从发生事故的日期分析,每月的17日事故发生最多,占总数的15%,每月1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2%,每月的5日、7日、21日、24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6%。每星期五事故发生最多,全年11起,占总数的33%,星期一最少,全年2起,占总数的6%。
(三)从发生事故时的天气分析,晴天事故发生最多,共发20起,占总数的61%,雨天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5%,阴天和学天发生事故各占总数的12%。
(四)从发生事故的年龄段分析,21——25岁年龄段发生事故最多,为12起,占总数的36%;45岁以上发生事故8起,占总数的24%;26——30岁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31——35岁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36——40岁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41——45岁发生事故3起,占总数的9%。
(五)从交通方式分析,大客车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大型货车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小型客车发生事故12起,占总数的36%;小型货车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农用三轮、拖拉机、摩托车发生事故11起,占总数的34%。
二、年度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中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部分个体驾驶员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挣钱驾驶老旧破车、病车上路,缺少定期维护和保养,超负荷运转,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行驶,强超强会,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违法变更车道等现象是机动车发生事故的主要隐患。
二是小型汽车数量增多,短驾龄驾驶人员增加,是造成小型汽车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从统计数据中可看出21——25岁年龄段的驾驶员为事故高发年龄段,该部分驾驶员缺少驾驶经验,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县私人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在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短驾龄人员的上路行车,加之当前一些驾校培训水平不高,对驾驶员的培训也只是注重驾驶技术的培训,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造成很多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带来了隐患,工作汇报《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三是周未车辆人员外出频繁,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事故在周未时多发。另某些乡镇的赶集日也是事故高发日期。
四是机动三轮、农用车辆、摩托车无证驾驶、无牌上路、违章载人的现象突出,很多农民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不了解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就驾车上路,行车中对交通情况观察不够,预见性差,遇有情况时又不能采取得力措施,是造成农用车辆发生事故,甚至于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五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公路和城镇道路上及新建公路上安全设施不齐全,道路通行能力差,部分路段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多。
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深化“五进”工作,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强大的宣传效应,在抚松电视台有线频道和无线频道黄金时段,插播“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二是制作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宣传图板,由宣教人员在车站、广场、学校、厂企、村庄巡回展出;三是因地制宜,利用各个中小学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踊跃参加道路交通安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在抚松大街、香江路上增设醒目的安全标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出行车辆和过往群众感知交通安全。
(二)认真调查研究,加强协调配合力度。认真对全县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分析排查,找出事故多发点、段及道路上的安全隐患,增设交通警示标志,规范标志标线。公安交警、公路、交通、工商等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制定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对道路安全实施标本兼治,并抓好落实。
(三)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路面交通管理。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加大交通违章查纠力度。在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的同时,继续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实行跨区联勤制度和民警管段、管片责任制等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路面管控能力和民警管事率,建立科学、高效、文明的交通勤务机制。
(四)继续加大“三超”和“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近两年来,我县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尤其是二轮摩托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加大对“三超”、“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是扭转“三超”、“三无”车辆交通事故率高发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抓住事故发生的突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个体户和21——40岁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对这部分人的管理;二是合理调整勤务部署,加强对重点路段的管理,提高巡逻密度,减少事故的发生;三是合理安排管理时间,加强对重点日期、重点时段的管理,减少事故多发时段的交通事故。
(六)加大对马路市场和事故黑点的整治力度。交警、公路、交通、工商和有关乡镇密切配合,限期对马路市场和事故多发点段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
(七)继续加大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驾驶员安全教育新路子,加强对新驾驶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考核不合格的驾驶人员,不许发放驾驶证,绝不放一个不合格驾驶员上路。
第二篇:2004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2004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2004年以来,我县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总体要求和部署,相继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超限超载治理、排查事故多发点、清理马路市场和违章占道、道路行车秩序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严密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促进和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有效遏制了全县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004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起,死亡27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13.423万元,与2003年相比,事故发生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145%,受伤人数下降30%,经济损失下降57%。
一、2004年全县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点:
(一)从发生事故的道路类型分析,国道线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其中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3万元;省道线发生事故6起,占总数的18%,其中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万元;县乡道路发生事故15起,占总数的45%,其中死亡14人,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乡镇内道路发生事故7起,占总数的21%,其中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93万元。
(二)从发生事故的日期分析,每月的17日事故发生最多,占总数的15%,每月1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2%,每月的5日、7日、21日、24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6%。每星期五事故发生最多,全年11起,占总数的33%,星期一最少,全年2起,占总数的6%。
(三)从发生事故时的天气分析,晴天事故发生最多,共发20起,占总数的61%,雨天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5%,阴天和学天发生事故各占总数的12%。
(四)从发生事故的年龄段分析,21——25岁年龄段发生事故最多,为12起,占总数的36%;45岁以上发生事故8起,占总数的24%;26——30岁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31——35岁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36——40岁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41——45岁发生事故3起,占总数的9%。
(五)从交通方式分析,大客车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大型货车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小型客车发生事故12起,占总数的36%;小型货车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农用三轮、拖拉机、摩托车发生事故11起,占总数的34%。
二、2004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中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部分个体驾驶员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挣钱驾驶老旧破车、病车上路,缺少定期维护和保养,超负荷运转,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行驶,强超强会,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违法变更车道等现象是机动车发生事故的主要隐患。
二是小型汽车数量增多,短驾龄驾驶人员增加,是造成小型汽车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从统计数据中可看出21——25岁年龄段的驾驶员为事故高发年龄段,该部分驾驶员缺少驾驶经验,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县私人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在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短驾龄人员的上路行车,加之当前一些驾校培训水平不高,对驾驶员的培训也只是注重驾驶技术的培训,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造成很多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带来了隐患。
三是周未车辆人员外出频繁,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事故在周未时多发。另某些乡镇的赶集日也是事故高发日期。
四是机动三轮、农用车辆、摩托车无证驾驶、无牌上路、违章载人的现象突出,很多农民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不了解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就驾车上路,行车中对交通情况观察不够,预见性差,遇有情况时又不能采取得力措施,是造成农用车辆发生事故,甚至于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五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公路和城镇道路上及新建公路上安全设施不齐全,道路通行能力差,部分路段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多。
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深化“五进”工作,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强大的宣传效应,在抚松电视台有线频道和无线频道黄金时段,插播“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二是制作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宣传图板,由宣教人员在车站、广场、学校、厂企、村庄巡回展出;三是因地制宜,利用各个中小学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踊跃参加道路交通安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在抚松大街、香江路上增设醒目的安全标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出行车辆和过往群众感知交通安全。
(二)认真调查研究,加强协调配合力度。认真对全县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分析排查,找出事故多发点、段及道路上的安全隐患,增设交通警示标志,规范标志标线。公安交警、公路、交通、工商等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制定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对道路安全实施标本兼治,并抓好落实。
(三)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路面交通管理。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加大交通违章查纠力度。在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的同时,继续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实行跨区联勤制度和民警管段、管片责任制等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路面管控能力和民警管事率,建立科学、高效、文明的交通勤务机制。
(四)继续加大“三超”和“三
无”车辆的治理、力度。近两年来,我县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尤其是二轮摩托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加大对“三超”、“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是扭转“三超”、“三无”车辆交通事故率高发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抓住事故发生的突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个体户和21——40岁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对这部分人的管理;二是合理调整勤务部署,加强对重点路段的管理,提高巡逻密度,减少事故的发生;三是合理安排管理时间,加强对重点日期、重点时段的管理,减少事故多发时段的交通事故。
(六)加大对马路市场和事故黑点的整治力度。交警、公路、交通、工商和有关乡镇密切配合,限期对马路市场和事故多发点段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
(七)继续加大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驾驶员安全教育新路子,加强对新驾驶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考核不合格的驾驶人员,不许发放驾驶证,绝不放一个不合格驾驶员上路。
第三篇:2004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年以来,我县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按照xx总体要求和部署,相继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超限超载治理、排查事故多发点、清理马路市场和违章占道、道路行车秩序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严密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促进和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有效遏制了全县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起,死亡27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13.423万元,与~年相比,事故发生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145%,受伤人数下降30%,经济损失下降57%。
一、~年全县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点:
(一)从发生事故的道路类型分析,国道线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其中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3万元;省道线发生事故6起,占总数的18%,其中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万元;县乡道路发生事故15起,占总数的45%,其中死亡14人,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乡镇内道路发生事故7起,占总数的21%,其中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93万元。
(二)从发生事故的日期分析,每月的17日事故发生最多,占总数的15%,每月1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2%,每月的5日、7日、21日、24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6%。每星期五事故发生最多,全年11起,占总数的33%,星期一最少,全年2起,占总数的6%。
(三)从发生事故时的天气分析,晴天事故发生最多,共发20起,占总数的61%,雨天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5%,阴天和学天发生事故各占总数的12%。
(四)从发生事故的年龄段分析,21——25岁年龄段发生事故最多,为12起,占总数的36%;45岁以上发生事故8起,占总数的24%;26——30岁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31——35岁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36——40岁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41——45岁发生事故3起,占总数的9%。
(五)从交通方式分析,大客车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大型货车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小型客车发生事故12起,占总数的36%;小型货车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农用三轮、拖拉机、摩托车发生事故11起,占总数的34%。
二、~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中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部分个体驾驶员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挣钱驾驶老旧破车、病车上路,缺少定期维护和保养,超负荷运转,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行驶,强超强会,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违法变更车道等现象是机动车发生事故的主要隐患。
二是小型汽车数量增多,短驾龄驾驶人员增加,是造成小型汽车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从统计数据中可看出21——25岁年龄段的驾驶员为事故高发年龄段,该部分驾驶员缺少驾驶经验,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县私人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在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短驾龄人员的上路行车,加之当前一些驾校培训水平不高,对驾驶员的培训也只是注重驾驶技术的培训,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造成很多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带来了隐患。
三是周未车辆人员外出频繁,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事故在周未时多发。另某些乡镇的赶集日也是事故高发日期。
四是机动三轮、农用车辆、摩托车无证驾驶、无牌上路、违章载人的现象突出,很多农民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不了解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就驾车上路,行车中对交通情况观察不够,预见性差,遇有情况时又不能采取得力措施,是造成农用车辆发生事故,甚至于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五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公路和城镇道路上及新建公路上安全设施不齐全,道路通行能力差,部分路段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多。
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深化“五进”工作,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强大的宣传效应,在抚松电视台有线频道和无线频道黄金时段,插播“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二是制作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宣传图板,由宣教人员在车站、广场、学校、厂企、村庄巡回展出;三是因地制宜,利用各个中小学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踊跃参加道路交通安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在抚松大街、香江路上增设醒目的安全标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出行车辆和过往群众感知交通安全。
(二)认真调查研究,加强协调配合力度。认真对全县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分析排查,找出事故多发点、段及道路上的安全隐患,增设交通警示标志,规范标志标线。公安交警、公路、交通、工商等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制定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对道路安全实施标本兼治,并抓好落实。
(三)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路面交通管理。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加大交通违章查纠力度。在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的同时,继续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实行跨区联勤制度和民警管段、管片责任制等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路面管控能力和民警管事率,建立科学、高效、文明的交通勤务机制。
(四)继续加大“三超”和“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近两年来,我县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尤其是二轮摩托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加大对“三超”、“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是扭转“三超”、“三无”车辆交通事故率高发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抓住事故发生的突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个体户和21——40岁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对这部分人的管理;二是合理调整勤务部署,加强对重点路段的管理,提高巡逻密度,减少事故的发生;三是合理安排管理时间,加强对重点日期、重点时段的管理,减少事故多发时段的交通事故。
(六)加大对马路市场和事故黑点的整治力度。交警、公路、交通、工商和有关乡镇密切配合,限期对马路市场和事故多发点段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
(七)继续加大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驾驶
员安全教育新路子,加强对新驾驶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考核不合格的驾驶人员,不许发放驾驶证,绝不放一个不合格驾驶员上路。
第四篇: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作者:吴毅洲 陈 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3期
[摘要]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以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为例,分别从人、车、路及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交通事故;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1.3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形成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
(一)人的因素
交通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根本需求之一,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说交通事故没有人的参与就谈不到交通事故。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交通事故发生基率自然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1)从驾驶员方面分析。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使得安全驾驶技术水平总体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
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这5个因素。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
(2)从骑自行车人分析。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猛拐;对来往车辆观察不够或骑车追逐嬉戏等均可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3)从行人分析。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二)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
(三)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
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公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
改善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这些无疑恶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
(四)经济因素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面积大、人口多,国家经济水平并不发达,东西部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经济的增长给交通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加剧,给我国的交通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影响了局部地区的交通安全。另外,随着经济的好转,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亦不断提高,能够田间作业,使农用运输车发展迅速,以成为农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由于农民本来文化及法律意识就不足,多种有意无意的行为,也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