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步古诗园——六年级上册古诗总复习说课材料
《漫步古诗园——六年级上册古诗总复习》说课稿王丽芬
一、说教材
纵观一张语文试卷,我们所能复习到的题目,只有文言文和古诗词。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收录古诗12首,其中包括4首课内古诗和8首课外古诗,它们都将作为考试内容。所不同的是课内古诗理解型和运用型考试的机率大于课外古诗词。
二、说学生
学生能很好地背诵这12首古诗,但落实到写上,总是出现错别字过多、审题不清、理解不到位等问题,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复习、积累六年级上册古诗,了解各种考试题型,提高诵读、理解、借鉴、运用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强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熟练、牢固掌握六年级上册的课内外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考试题型,灵活掌握知识。
五、说学法指导:自主、合作、实践、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突破重点、难点
五、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古诗”来设计。从说关于描写雪景的诗句引入,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欲望,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12首古诗,通过竞赛的形式既检测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了解到古诗的四种考试题型,教师适时渗透答题方法技能。接着引导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口头出题检测同学,然后所有学生在准备好的检测纸上出4道你认为最需要掌握、最有难度的类型题小组间展开竞赛。课堂高潮之时教师适时加入,展开师生对抗赛,学生迎接老师的挑战完成演练试题。教师并不满足于此,引导学生分小组从所学12首古诗中,找出描写 “雄心壮志、远大抱负”、“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送别诗”、“ 描写秋季”、“描写春季”等方面的诗句,并适时拓展,找出相关方面的课外古诗词,加大课堂容量。教师此时适当鼓励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加强识记效果。紧接着教师适时进行当堂检测,做到一课一得,形成技能。最后教师用赵翼的《论诗》结束课堂,赵翼在《论诗》中写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们是时代的骄子,更是祖国的明天。真诚希望同学们能创作出新的诗篇,更希望同学们能学好本领,使祖国的明天更加富强!
板书设计:
漫步古诗园
——六年级上册古诗总复习
雄心壮志、远大抱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送别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写秋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描写春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二篇:《漫步古诗园》复习教案
古诗复习
姜湾小学 黄水淮 教学目标:
1.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古诗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新唱。
1、课件:歌曲《春晓》。全体学生伴随音乐轻声哼唱。
2、老师:孩子们,动听的旋律,优美的古诗词,把我们引入了古诗词美好的境界中。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也是最富有诗意的名族,而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板书:漫步古诗园)
3、孩子们,今天的古诗复习,咱们仍旧采用学习小组pk的形式。请各小组的登分员登记好分数。答对一题加2分。有信心挑战吗? 好,首先让我们走近诗人。
二、走近诗人
1、老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请看屏幕,这些诗人中你最了解哪位诗人呢?请把你了解的介绍给大家吧。
2、学生介绍熟悉的诗人。
3、老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这几个诗人的雅号。其实很多诗人都有各自的雅号呢。下面这道题,你会连吗?
多媒体显示:
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诗豪 刘禹锡
诗魔 白居易 诗鬼 李贺 诗佛 王维
诗奴 贾岛 诗狂 贺知章 诗神-苏轼
三、画中有诗
1、老师:孩子们,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2、老师准备了四幅画,我们来欣赏一下。
1、春天柳树图
2、夏天荷花图,3、秋天枫叶图
4、冬天梅花图
3、依次出示,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
学生各抒己见。
4、老师:是啊,一年四季,季季如画,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回味无穷引得无数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佳句。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积累的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5、学生按顺序口答诗句。
6、教师依次课件出示:
写春的诗句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绝句》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写夏的诗句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 袁 枚)
写秋的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5、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元)白朴《天净沙-秋》)
写冬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四、古诗妙用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不错!积累了这么多关于四季景色的诗句,令老师刮目相看。好的诗句千古传唱,如果我们在说话、写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学生口答。课件出示:
1、春雨绵绵时,我们吟:()
2、冬雪纷纷时,我们赞:()
3、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荷花,你会吟诵:()
4、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5、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我不禁想起“
6、台湾是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也一样是炎黄子孙,可有的台湾人却排斥、仇视大陆人。我想起用这样两句诗来奉劝他们: ________________
7、每当过年过节时,背井离乡的游子总会特别思念自己的故乡,诗句()表达了这一感情。
8、有时候,有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用了一句诗()也说明了这个朴素的道理。
9、当我们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时,不由得想起苏轼“()”的诗句。
10、六年的同学即将分别,你想送哪句诗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五、学以致用。
1、导语:孩子们,老师在你们平常的习作中发现有的同学善于引用古诗词,为自己的作文添彩。你能回忆一下,平常在习作或口语交际中,引用了些什么诗句呢?对你的作文或口语交际起到什么作用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学生各抒己见。
六、教师寄语:
孩子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多读古诗词,熟读古诗词,那你一定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书香诗韵伴随我们成长吧!
第三篇:漫步古诗园作业
漫步古诗园
作业练习纸
一、欣赏图画,感受诗篇
看到图_____,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
由此诗,你们还联想到哪些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诗歌,感悟诗情。
阅读诗歌,感悟诗情,通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了解作者,读懂题意;
2、借助注释,读通诗句;
3、充分想象,领悟诗情;
以托物言志的诗为例:《墨梅》、《石灰吟》《竹石》比较三首诗在作者、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家卡片】郑燮: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郑板桥尤爱画竹,他画的竹兀傲清劲,别具一格。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
【注释】1.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2.磨:折磨。
3.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
(1)从作者来看,《墨梅》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竹石》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三首诗都是采用了_______的手法。
(2)从内容上看,《墨梅》、《竹石》、《石灰吟》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事物,分别写了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表达的志向来看:《墨梅》表达了_________;《竹石》表现了__________;《石灰吟》表现了____________。
(4)从修辞手法来看:不同的是_______和______运用了__拟人___修辞手法,_______和______运用了___双关____的手法。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竹 石(清)郑 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漫步古诗园
课外作业练习纸
一、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情景一:小学毕业在即,同窗好友就要分离,在写给你好友的同学录上,你会写下哪些诗句呢?在这里我们自然还会想到一些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写下激励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二:搜狐网站2003年3月21日消息:在美对伊战中,美国为在伊解除作战士兵的思乡之苦,在军营中配备了先进的通讯设施,士兵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千里之外的亲人互通讯息。一位美军家属在受到采访时说,没有什么能比收到来自前线作战亲人平安的消息更珍贵的了。由这则消息你可以联想到了哪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三:中秋佳节,远在美国留学的小王无法回国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贺卡祝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平安,请你替小王在他的贺卡上写一句诗,来表达他对家人的美好祝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四:暑假期间,李明到南岳旅游,当他爬上衡山祝融峰顶时,面对眼前美景,一句诗从他的口中脱口而出,你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中的一些作文片断,例一:深秋,火红的枫叶,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红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例二:、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例三: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你不就像我们的老师吗?我们在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会是哪一句?
二、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这是同学们在《老师我想对您说》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菊 花(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2、“似陶家”的陶家,指的是哪一位爱菊的诗人的家?他《饮酒》中的爱菊名句是什么?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表明了什么?
3.默写陈毅的《秋菊》,风霜重重恶;?诗中的秋菊具有的品格
4、结合陈毅的《秋菊》再读读古诗想想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
四、古诗过关目录
1、描写春景的诗:《春雨》《春晓》、《绝句》《江南春》、《春日偶成》、《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咏柳》、《春夜喜雨》、《鸟鸣涧》、《大林寺桃花》、《晚春》、《江畔独步寻花》、《惠崇春江晚景》(苏轼)、2、描写夏季的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
3、描写秋季的诗:《山行》、《枫桥夜泊》、《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山居秋暝》、《暮江吟》
4、描写冬季的诗:《江雪》、《元日》、《梅花》
5、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鹿柴》、《望岳》
6、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热爱祖国的诗:《过零丁洋》、《春望》、《秋夜将晓出净慈寺迎凉有感》、《十月二十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8、读书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第四篇:漫步古诗园教学设计
漫 步 古 诗 园
白桑联校白桑小学 闫菊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和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将问题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小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同学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播放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歌曲是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灿若星辰的诗歌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诗人们用诗歌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的中国人;他们创设的种种意境,迷醉了古今多少读者。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古诗园,去吟唱,去感动,去陶醉吧!
二、情境创设,引出主题
1、信口拈来诗一句
过年时,我们吟:“ 爆竹声中一岁除。” 清明时,我们吟:“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中秋时,我们吟:“ 明月几时有?” 思念时,我们吟:“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时,我们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喜悦时, 我们吟:“ 漫卷诗书喜欲狂。”
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 过 他 一 点 拨,我 豁 然 开 朗,真是“ ”,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2、分门别类辑古诗:
从入学到现在,你读过不少古诗。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以“古诗中的 ”为题,(如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把你所记得的诗和同学们互相交流。
3、牛刀初试赛古诗。
根据要求填出诗中空缺的字,把诗句补充完整。遇到困难要敢于猜测,教师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1)填写诗中表现颜色的词语(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a、()毛浮()水,()掌拨清波。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c、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d、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e、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柳色新。f、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2)填写诗中的植物名称 ①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花始盛开。③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明月()间照,清泉石上流。⑤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
⑥荷叶罗裙一色裁,()()向脸两边开。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花开。⑧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3)填写诗中的小动物名称(小动物既可爱又好玩,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①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②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③意欲捕鸣(),忽然闭口立。④时时闻()语,处处是泉声。
⑤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四五声。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⑧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惊不应人
4、别出心裁品古诗:
优秀古典诗歌其独特的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诗意清新幽雅,意境深远;有的诗鸟语花香,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竟境浑厚。现在我们就走进一个音画世界,欣赏古诗中的优美秀丽风光。
5、古诗中的成语
很多成语都有典故,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源于名家作品。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b、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c、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e、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f、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g、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h、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生成主题。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古诗,同学们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古 诗吗?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古诗。我们有必要确定一个综合实践课题,谁愿意为本次活动命名呢?(板:漫步古诗园)
三、分解主题
1、列举:
古诗苑中内容实在是犹如天空中繁星,数不胜数。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2、分类归纳出小主题
经过师生讨论,最后定出以下几个小主题: “诗人小档案”调查诗人的个人相关资料和信息。“集古诗”分类收集相关的古诗词。“绘古诗”找一些古诗并给其配上画。“创作诗”自已或小组合作创作诗词。
四、全课总结: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漫步古诗苑,五里一徘徊,当我们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请同学们一定记着要带走一颗诗心,一份诗情,一种诗境,那么你以后的生活一定会“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五篇:古诗说课万能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因此,它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2.说学情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3.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诗句,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组诗的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吗?
3、分析
4、播放田园风光的音乐画面(多媒体3),学生齐读诗歌收束课堂。
5、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