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支部活动_读书报告
《邓小平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实践》读书报告
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小组在图书馆借阅了人民出版社的王鑫博士所著的《邓小平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实践》,学习了一下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作者王鑫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及当前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在《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刊物上发布多篇相关领域学术论文。
本书的主题就是考察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始终的发展观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揭示发展的本质,指导当代中国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过渡和转化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不变主题,是现代人类的自觉意识。邓小平发展观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中国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我国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任何民族想要更快的发展自己,就必须确立科学的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观,否则就会出现曲折乃至失败。当然此书也是作者为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所作。
作者对“发展”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界定,说明作者的研究方法、视角及当前国内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研究概况,深入阐述展开对邓小平发展观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牵动着整个世界。中国的发展,不仅国人关心而且世界瞩目。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发展需要实践的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需要吸收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创造和形成中国自己的发展理论;当代发展理论的复兴需要中国发展实践的推动,需要在中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接受检验,推陈出新。
关于“发展”问题研究范围的界定。作者指出,在西方,“发展研究”又叫“发展理论”或“发展学”。它是二战结束后在西方出现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理论,而后又扩展到许多非西方国家。目前,发展问题研究不仅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点,而且不少研究成果已经为宏观决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借鉴,并体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之中。广义的发展研究,是指以全球性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为研究对象的全球学研究。主要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全球背景上阐述、分析对全球范围的社会问题,实质上就是探索全球的发展道路和人类的未来命运。而狭义的发展问题,主要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导向,探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模式、途径、战略乃至策略。
有关研究方法。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有用成果,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到现实,从深度到广度,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分析,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主题强调了以下主题。第一,认真研读邓小平的著作,学习掌握新时期以来党的重要文献,特别是党的十三十四十五大报告。第二,深入讨论邓小平研究发展问题的角度。第三,准确把握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内在联系和结构体系。第四,掌握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原则。第五,借鉴西方发展理论的有用成果和研究方法,在世界性的发展理论整体变迁的历史背景下研究邓小平的发展观。
邓小平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为借鉴,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并具有世界现代化普遍内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全面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重点、外部条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勾画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研究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阐述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和演变。讲到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的演变,二战之后,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诞生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要寻求在经济上真正获得独立与解放,就必须解决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问题。可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问什么首先是由欧美国家的学者来研究呢?我想答案也是显然的,二战之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也极大的鼓舞了西方文明的信心。特别是二战之后,美国一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和领导者。这样,许多学者,包括一些美国学者便美国就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样板,以美国的情形来评论西方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合理性,极大满足了西方特别是美国一些人的自我陶醉心理和救世主心态。在此背景下,美国的一些大学中逐渐形成了所谓的“现代化理论”。并且,二战之后,世界上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另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之间处于冷战状态。而在这种背景下,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都想把这些新独立的国家争取到自己的一边,现代化理论自然是西方一些人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绝对信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极端仇视这两种心态相互作用下出现的。倡导现代化理论的西方学者,企图通过宣传他们的主张,使这些新兴国家接受西方的社会制度,将他们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去。
邓小平发展观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发展观,又吸收和借鉴了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的一些文明成果,又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国际上,冷战愈演愈烈,两个之间在进行着疯狂的军备竞赛,而邓小平在看清了军事竞赛会逐步转向经济的实质之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将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战略方针。在国内,邓小平指出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痛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具有其核心观念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历史发展的可信的,而不是凭空设想的产物。邓小平发展观的形成是根据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而确立的,有着不同于别国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浓厚的民族性、强烈的实践性、体系的开放性、深刻的人民性。
在邓小平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20世纪后20年,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成为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历史性事实。指导这一实践的,正是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与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观产生于中华大地这一古老而新生的热土,又反过来指导与规范中华
[1]民族的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和丰富。在这几十年中,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稳步发展,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高速发展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发展理论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是对毛泽东发展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2]因而其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在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时候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发展观。
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3]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原则,合理的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我国的经济进行发展,使我国经济达到惊人的发展速度,震惊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
总之,中国正在发展自己,世界正在重新认识中国,我国的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框架完备,道路开拓,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我们的事业推向21世纪,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再塑辉煌。
[1]《邓小平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实践》 王鑫 人民出版社 P180
[2]《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范燕宁 邱耕田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P63-67
[3]《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思想研究》 吴昊 江西人民出版社 P211
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写在前面:
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做了一篇名为《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结了近30年来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看完这篇报告之后,更燃起了我对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史的兴趣。在改革开放的前期,我未能有幸见证其改革成果。但是作为深圳人,从90年代初到如今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还是能明显感受到深圳的明显变化和高速发展。在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曾经来到深圳做了南方谈话。而正是这次谈话,小平同志肯定了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之后的发展成果,并且强调了要继续这种以经济发展中作为重心、加强对外交流的发展模式。所以,选择这篇文章来完成读书报告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再合适不过了。
正文: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至二月二十一日,我们国家的前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发展情况时曾做出著名的南方谈话,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是我对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的一些概括以及我本人的一些感想。
这段谈话主要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国家的发展路线、方针、政策。而这其中也主要强调了两个问题。
一、革命之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因此,为了在今后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制定的方针政策不能够改变。
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要加快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问题。其中他强调,姓“资”姓“社”不能看是计划经济更多还是市场经济更多。判断的标准应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个强调的重点就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强调的重点是反“左”倾和反“右”倾的问题。“右”和“左”都会葬送社会主义。“右”会造成社会**,而“左”则会将改革开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在这一部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部分主要讲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发展。在这一部分中,邓小平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经济发展还要更快一点,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而且不是盲目的追求快速的发展,而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的发展。第二、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而他还通过近几年来几个国家和地区依靠科学技术的发达而获得高速发展的例子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第四部分主要讲了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其他的三个问题。第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是只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同样重要。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两者都要同样重视。第二、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第三、是要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他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第五部分主要讲要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他提出了如果国家的发展出现了问题,那么问题是处在了共产党的内部。因此,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邓小平客观的分析了他当时的领导班子年龄依旧偏大,所以还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另外对于当时形式主义多的问题,他又提出了提高办事效率。
第六部分,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第二,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第三,邓小平鼓舞我们要埋头苦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用一百年的时间把中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这就是邓小平所做的谈话的内容的概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的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就是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篇谈话中,他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大的方面谈到了今后的发展。也指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没有变化。但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同样重要。对于经济建设,我们要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对于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人们对于姓“资”姓“社”感到迷茫的问题,他很好的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给予了解释,消除了迷茫。谈话的最后所强调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也增强了民众对于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在南方谈话之后的十几年中,我们国家依旧能够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全民的素质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旧存在,但是已经有所缓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在按照国家制定的计划政策保持着发展。相信在将来,邓小平所做的谈话依旧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参考。
台湾,我们懂多少?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有感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如是问到。仔细想想,自己
对于台湾真正的认识确是太肤浅,台湾于我而说,仅仅是每当爱国之心涌动时最直接的宣泄口,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最熟悉的是台湾的流行歌曲,台湾的偶像歌手,台湾的综艺。有时,我也会有着台湾人民是什么生活的,在歌曲里听到的那些台语是在一群怎样的台湾当地人中普及着,在共产党建设新中国大陆时台湾那边发生了什么。读完这本书,对于台湾我有了全面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从作者廖信忠出生的1977年写起,从一个平民的视角,细述了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30年间台湾的巨变绝不亚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是台湾,微妙变换的政界关系是台湾,动荡骤变的局势是台湾,蒋经国时代强力社会变革是台湾,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相继粉墨登场是台湾,风起云涌的国际关系是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老兵们是台湾,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与美国关系也是台湾,也许作为中国人的每一个我们也是台湾。
在这本书中,台湾不再是一个看似重大实则空洞的词汇,它是凝聚着三十年间每一个宝岛人民智慧、努力和心酸的百科全书。无论是外省人,还是原住民,他们都有着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故事,他们都是台湾的一部分,都是肩并肩书写台湾历史和未来的一份子,他们一起见证者这个岛屿的历史和过往。
书中有一段幽默的故事,讲的是蒋介石去世后在天堂遇到孙中山的一段对话,作者用谐音于右任(余又任)、吴三连(吾三连)、赵元任(照原任)、赵丽莲(照例连)作为老蒋对于孙中山关于各任总统人选的回答。这样讽刺性的小故事让我们在读这本书中感受到了轻松和诙谐,也更能体会那份人民口碑对于政府的反馈和推动性。触动人心的情节在书中更是不乏存在,比如开放大陆探亲那段写道迁台老兵多半清寒,凑不齐旅费返家,各界纷纷捐款,电视台和报纸举办“为老兵而唱”演唱会,筹得两亿多台币作为老兵返乡探亲的补助款,有的人返回大陆后发现自己的妻子一直都没有改嫁肚子抚养孩子等着自己,无疑是一部父子团圆夫妻相聚的喜剧。然而还有很多是两岸相隔四十多年,人事景物不复当年的悲凉,可怜那些年年村口盼子归的阿爹阿娘们早已下世,只剩乡间坟前的一抔黄土。
两岸统一早已是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期许和信念,我们早已迫不及待,然而了解台湾的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内心是两岸统一最重要却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我们台湾这些年》带我们走进普普通通宝岛人民的生命旅程,带给我们独特的感触。
阅读《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过程就如同跟随一个台湾导游走过一段台湾怀旧之旅,有回忆,有感慨,有嬉笑怒骂,读这本书的收获除了对台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之外,也感受到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关系。
其实,两岸同宗、同祖、同文化,一边看台湾历史,一边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我们自己。比如1950年我们有土地改革,1953年陈诚在台湾也开始搞“耕者有其田”,而且相当成功;我们有“九年义务教育”,台湾则有“九年国民义务教育”;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我们举国同悲,而1975年蒋“总统”去世时,他们也是如丧考妣、沿街跪哭呢。我们有女排的“三连冠”,台湾也有棒球的“三冠王”;1998年的台湾肠病毒危机,又与我们的“非典”何其相似呢?而1999年台湾的“九二一”大地震,又让人不免联想到“五一二”汶川大地震。
台湾和大陆同文同种,一脉相承。有一位读者说:这本书是一个邻家男孩的成长日记,看这本书就好像是一个邻居在和你话家常。这封家书为什么有如此的亲切感,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在我们身上,有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认同十分相近。比如,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细节,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名目繁多的补习,说明两岸的教育方式差不多,大家都有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表现。台湾经济比大陆起步稍早,从书里可以窥见台湾的发展,经历一条从土地到技术再到资本的过程。大陆也经历了这样的发展方式,目前资本市场崛起,达到一定的规模。总之,一句话,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这种文化是凝聚我们的基石。《我们台湾这些年》让我们了解一个真正的台湾和普通老百姓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感到中央提出台湾问题解决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是非常正确的。
我特别欣赏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作者献给两岸读者的话:不管历史走向何方,生活还将前进,我们依然血浓于水。在当年的蒋介石、蒋经国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可以清晰看到他们的中国情结。连战、宋楚渝等人独具慧眼,顶住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压力,推动了两岸交流,两岸坚冰已经打破,初步建立了政治合作的框架,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相互的善意深入普通百姓心中。如果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能够顺势而为,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全面合作,必将推动两岸繁荣。两岸联手,必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从1900年到今天,匆匆一百年过去了,山是那些山,河是那些河,岛还是那座岛,然而经历了殖民、光复、二二八事件、国民党迁台、解严开禁等一系列阵痛和剧变,台湾人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的生活、故事、岁月与情感却早已几经沧桑,不再如故。在两岸关系高度政治化的现在,在各种宣传都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之时,语言的力量、文字的力量或许都是微弱的,只有历史大变迁中他们琐碎的凡人俗事、细微末节最真实,读之方能细细体味他们一路走来的蹒跚与心酸、荣耀与自豪,方能感受到历史有着怎样的真实和过往。
一个国家、何分彼此;同胞兄弟、情意永续!
第二篇:党支部活动报告
亮旗帜、展风采、求进步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报告
一、活动内容概述
号召所有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有影响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活动组织及要求
在活动过程中要“亮出旗帜、做出表率、取得收获、具有影响”。主要参与过程以支部为组织单位、以学生党员为主要对象,分为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联合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日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及专题志愿服务活动。
三、活动细节与具体活动内容
(一)日常志愿活动、“六个一”---在学校周边及社区开展爱老敬老活动
“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家政服务,组织巾帼志愿者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帮助清洁室内卫生,陪老人谈心聊天;开展一次节日慰问,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敬老院、光荣院,为老人送去节日食品,开展联欢活动;开展一次医疗义诊,组织医疗卫生志愿者深入基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保健咨询和常见病治疗;开展一次心理辅导,组织心理专家义务为老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开展一次户外健身,组织青年志愿者陪伴老年人观景赏花、健身;开展一次文娱活动,活跃老年人的节日生活。
2、“守护环境”----街道清洁志愿活动
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对街道进行清扫和环境维护,清洁范围集中在磐石路和亚泰大街两侧。此外,针对文昌路小北门烧烤摊及水果铺位等食品垃圾较多的地方进行了着重,有规律地清扫,并取得良好成效。
3、“五比五争当”
a、比学习,争当读书先锋。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不懈追求,丰富自我,提升素质。开展“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活动,人人争做学习者,人人都是读书者。
b、比能力争当志愿先锋。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表现,肯干实事。c、比爱心,争当爱心先锋。愿意关爱老人,团结同学。对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手.d、比贡献,争当服务先锋。立足实际关注群众需求,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引领他们在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业务水平向高保准迈进。e、比形象,争当德行先锋。要发扬勤恳勤勉、扎实踏实、严谨严格、精心精细的工作作风,努力学习,奋进创新。
(二)暑期志愿服务活动 1 爱心短期支教活动
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河南南阳十里河小学进行短期支教。精心准备的课程包括且不限于语文、数学、英语与人文学科(音乐、美术、心理、自然等等)。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绘画比赛、舞蹈培训、演讲竞赛。半个月内我们的党员同志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友谊,切实落实了为群众服务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党员要求。
2、校医院志愿者活动
暑假期间组织党员在各个校医院做志愿者,主要工作为指导患者尤其是外地或年老或无人陪伴的患者以正确的流程就医。帮助不了解医院地形的病人们给出方向和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加及时的就医,解决自己的病症。“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弘扬志愿者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党员志愿者们在给病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去了一份社会的关怀,让前来就诊的广大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播撒爱心,传播文明。将“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传遍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并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情暖人间。四、活动成果与总结
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 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 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 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本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通过集体活动增加了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互相的交流是的志愿者朋友更加对志愿者活动的理解,同时,我们学生党员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发奋成才,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的更大贡献。所以,本次活动可谓真正做到了“亮出旗帜、做出表率、取得收获、具有影响”。
第三篇:党支部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活动报告
主题:志愿活动及义务劳动
参与人:082103、082104党校培训学员 时间:2010年12月9日上午 地点:辛亥革命纪念馆
活动内容:在辛亥革命纪念馆清洁卫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心得:
12月9日,我实践活动小组9名党校学员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早上九点半出发,十点半抵达辛亥革命纪念馆。我们在革命馆内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在导游的解说之下让我对辛亥革命纪念馆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都有了更多的了解。
抚今思昔,也让我更加深切怀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解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志士仁人、革
命先烈。他们的革命事业和崇高精神永放光辉。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夭折了,但革命火种没有熄灭。8年后,五四运动爆发;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阶段;38年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我想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发出了“ 振兴中华”的呐喊,而今,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正沐浴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春风。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这样清醒过,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团结起来,勇于拼搏,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参观完辛亥革命纪念馆后,我们拿起了抹布,扫把,墩布,簸箕开始义务劳动。地面、长椅、栏杆都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虽然天气很冷、虽然早晨的风有点萧条,但我们各个都累得大汗淋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义务劳动,这是表达我们对爱国主义的尊敬和爱国主义的热情的方式。同时,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点点回报。
这次实践活动很成功,我们不仅仅以自己的方式达到了实践的目的,为社会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082103、082104实践活动小组
2010年12月13日
第四篇:党支部读书活动总结
党支部读书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党支部读书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为了提升我支部党员的素质,创建良好的支部读书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支部在xx—xx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了读书月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党员加强提升思想的意识,培养读书的兴趣与热情,学会读书。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文学院党支部的相关要求,我支部制定了读书月的具体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们迅速在支部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的通知工作。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月活动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此次活动涉范围广泛
从活动对象上看,第五支部的所有党员都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且写了读书心得和读后感。读书就要得其精华,每个人认真读书,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写进文章,使个人思想得到深入,素质得到提高。
从本次读书的.范围看,借阅书籍不仅限于党的理论知识,也涉及思想素质类、文学类,以及与专业有关的各种书籍。读思想素质类可以提高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读专业类书籍,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读文学书籍,可以提高思想素质;读专业书籍,修炼自己的内功。
三、活动效果理想
通过读书活动,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生党员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从书本中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分析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自我思想素质。今后,我们会在支部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
从总体上来说,此次活动第五支部的所有党员共同参与,活动目的、宗旨明确,效果良好,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另外,此次活动也对我支部以后其他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第五篇:机关党支部读书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机关党支部读书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内容摘要:理学院党支部读书报告评比活动总结12月17日晚6:30理学院党支部读书报告评比活动在东1A-203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理学院学生党员先进行教育实践中心教育培训部主办… 理学院党支部读书报告评比活动总结 12月17日晚6:30理学院党支部读书报告评比活动在东1A-203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理学院学生党员先进行教育实践中心教育培训部主办,是理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的有理学院团委副书记谭超、徐国炎老师,心理系二支部副书记俞彬彬同学、物理系二支部副书记马健同学、数学系二支部副书记,和教育培训部部长苏胪憬同学。主持人介绍评委和评比细则后,比赛正式开始。理学院九个本科生党支部分别派代表参赛,选手们凭借制作精美的PPT和出色的现场表现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充分展示各支部前期开展读书报告活动的收获。评委和观众的现场点评和提问则考验了选手的思辨,活跃了现场的气氛。最后,评委对活动作了点评:选手的演讲准备充分、题材广泛、内容充实,有一定的思想性,现场表现不拘谨,充分展示了自我。同时指出,读书报告不仅仅是泛泛地谈,还要体现精髓的东西,即要有闪光点,紧扣一个主题更能吸引观众。另外,我们的读书报告还应该更多地结合如何体现学生党员先进性。综合选手PPT制作和现场表现,化学系第二党支部王晓明同学以《哲学与人生》获个人优秀一等奖,数学与应用数学第三党支部何可可同学、物理系第二党支部的李圣文同学荣获二等奖,数学与应用数学第二党支部的陈佳舟同学、心理系第二党支部雷虹同学、地气党支部的陈立峰同学荣获三等奖,统计党支部叶金蛾等荣获优胜奖。另外,心理系第二党支部、数学与应用数学第二党支部、地气党支部获优秀组织奖。评委为选手颁发奖状。组织上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通知宣传工作。本次活动通过贴书面通知和广播通知结合的方式,但签到率不高。今后尽量提前通知(一星期左右),责任下到各党支部,可考虑通过E-mail和短信方式通知。
2、注意现场时间的控制。限时15分钟,要求参赛选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能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读书体会,侧重所感所想。主持人要注意给选手提醒,控制比赛进度,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3、加强选手赛前审查,包括选材、内容、时间等。如本次活动,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读书的内容应尽可能有所联系。如禽流感的主题,虽然是现阶段的热门话题,但稍有些偏题。进行审查,有助于选手自我改进,现场更能游刃有余。
4、此次活动筹备时间紧迫,教育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工作到位,使活动顺利开展。200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