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
附件: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暂行规定
一、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论文发表规定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作者单位,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达到下列三条之一,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
1、至少有1篇发表在学术期刊被SCI或SSCI收录,或获得一项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2、至少有2篇发表在学术期刊被EI收录(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通讯作者,如是第二作者、导师应为第一作者);
3、不少于4篇发表(含正式录用通知2篇)在核心期刊,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其中有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另外2篇应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入选的核心期刊上(其中有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1项及以上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可视为一篇核心期刊。
上述条件中的学术论文必须有一篇为外文学术论文,如都是中文学术论文,要求其必须在正式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另外发表一篇外文学术论文。
说明:
① CSCD,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自然科学类,包括管理学);CSSCI,即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人文社会科学类,包括管理学)。
② 高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最多只统计2篇,同一高校学报最多只统计1篇。
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文版,国外外文刊物和ISTP收录论文集视为核心期刊。
④ 所有期刊的增刊不视为核心期刊。
⑤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不低于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可制定具体的标准和实施细则,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⑥ 个别学科、专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核心期刊范围内确认相当于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二、硕士生在学期间论文发表规定
学术型硕士生在学期间原则上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作者单位,发表在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可的正式学术刊物(或较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含正式录用通知)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具体要求由各学科、专业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三、本规定从2012年7月开始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第二篇:浙江大学研究生 管理学院 2010论文发表要求
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
(2009年12月版)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取得与申请硕士学位相应的研究成果。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硕士研究生符合下述条件的,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在管理学科申请管理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需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对硕士生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视为符合以上条件:
1.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或实用专利。
2.国际学术论文被SSCI、SCI、EI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3.国际会议论文被ISTP、ISSHP收录。
4.编写著作(不含教材)超过5万字(执笔)。
5.除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外,在国外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述研究成果均须以浙江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列第二的,第一完成人应是该研究生之导师)完成人。但有如下情形者,按下述规定认可。以导师组(以导师为主,由合作导师或协助导师组成导师组,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集体指导培养博士生,以导师组中的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发表的学术成果亦予认可。导师组成员名单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一年内报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由教学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作为导师之一录入“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方为有效。研究生申请学位,需按上述规定的要求,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对于论文的正式发表和录用问题,作以下统一规定:
在受理研究生学位申请时,若论文尚未正式发表,凭有效的录用通知(需清楚注明录用期号或时间,正式发表时间须在学科会议前;国际刊物凭录用邮件和DOI号),可先进行论文送审、答辩。但需提交正式刊出论文的杂志原件(国际刊物含网络在线发表)并审核通过后,其学位申请才能提交学科学位委员会会议。
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者,其论文答辩要求的研究成果标准参照本规定执行。根据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论文的发表不作统一要求。
此规定从2010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2010年以前入学的硕士研究生按学院原规定执行。
管理学科学位委员会
2009年12月
第三篇:研究生初次发表论文
研究生初次发表论文
研究生发表论文流程跟普通论文发表流程是差不多的,只是个别学校有自己的要求,这个需要问下导师,学校都会发论文发表章程的。有的学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严格,需要发表核心论文,这就需要研究生准备高质量的论文了。研究生发表论文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推荐阅读:《物理与工程》Physics and Engineering(双月刊)曾用刊名:工科物理,1981年创刊,宗旨是面向全国大中专院校物理教师、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人员;交流物理教学经验与教学研究成果;介绍与讨论物理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的新发展、新动向及物理学前沿进展;介绍物研究生论文辅助老师1550116010等你来咨询!指导您发表文章!与工程》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国内统一刊号:11-4483/O4,国际标准刊号:1009-7104
(1)一般发表研究生发期刊文章的可以联系编辑766085044等你来投稿!知单原件→发表并寄样刊→服务结束。
(2)特殊流程1:投稿→付定金→发稿件录用通知单→付清款项→安排发表出刊→发表并寄样刊→服务结束。
(3)特殊流程2:投稿→编辑部审稿→通过后汇款(可电话查询稿子情况)→汇款到后编辑部寄用稿通知到作者→发表寄出刊的书,服务结束。
(4)核心刊物流程包括:投稿→付定金→审稿并通知采用→发书面录用通知单→电话查询核实→付清余款→发表并寄样刊→服务结束(说明:如审稿不通过可另荐他刊或退回全部定金)。
普刊分为省级和国家级,一般性省级500元起(是起始价格不是平均价格),国家级800元起;核心国内常见分为统计源核心、北大核心、cscd核心、南大核心,一般性统计源核心在 5000元起,北大核心和cscd核心在10000元起,南大核心在20000元起。因此整个论文发表价格目前市场价格从500-20000不等,如果低于500的期刊,基本上就是假刊、盗刊等,如果是高于20000元的,一般性都是核心里面比较学术水平高的!
期刊发表论文基本以版面收费,字数越多,图片越多,占据版面越多,花费越高。就拿一篇普通的省部级和国家级期刊来说,发表价格普遍在2000字符数800元起。如果是超过一个版面的话,那么就说加收2个版面的费用,也就是800变成1600元。当然,在论文发表价格中有一类期刊普遍比其他论文发表价格要来的贵,那就是医学期刊,普遍高出其他专业论文发表价格500以上。
第四篇:当今形势下该不该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
如果从学术发展的总体形势看,我国已成功在论文数量方面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表的 SCI 论文数持续突破 10 万篇,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貌似可以说明,中国的科研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正在成为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然而,进一步分析论文的构成和来源,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从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两个方面来分析:2001 年至 2011 年间,我国共发国际论文 83 万多篇,被引 510 余万次,排世界第 7;2011 年我国 SCI 论文篇均被引 6.21 次,和同年世界平均水平10.71 次相比,不到六成,但比上一年有两个百分点的进步。2001 年至 2011 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排世界第 6 位,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有美、英、德、法和加拿大,日本紧随中国之后。由此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该不该要求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
由此可见,论文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我们实际的科研水平也达到了世界第二,在我们前面,美、英、德、法等老牌科学强国仍然是我们要奋力追赶的目标,甚至日本也仍然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令人颇感不安。据相关研究,从统计上看,中国科学家恰好在创造力的高峰年龄段用于科研的时间反而大幅下降。如果个别科学家由于工作需要,当选院士后必须要去当校长还情有可原,但如果绝大多数年轻科学家都在当选院士后不久就转岗从政,那对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保证大多数年轻的杰出科学家专注于科学研究,不断形成冲击世界科学高峰的国家科学能力,就成为当今科技体制改革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硕士研究生要不要非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才让毕业?就我个人了解,我认识的一位文科专业的同学,从选题到最后论文修改完毕,只花了十几天就完成了,而且发表到了核心期刊,我们都被他的速度给惊呆了!我们做实验就得一年时间研究生论文发表找叩1760405151等结果出来才能写论文,文科专业的白天去做兼职,晚上回来打游戏,可是就那么一晃悠功夫,论文就发表了。我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做实验,有时做慢了还会遭到老板的责备,很多时候我们对双休已经完全没概念了,我们都这么点时间,花一年多来做实验,等到写论文时已经研三了,那时候大家都要找工作,写大论文。所以我们早做完一天,研三就可以多出一天去找工作。有些人由于没做完,研三还在哪儿做实验写论文,把出去找工作的机会也耽搁了,当然他们明白,先毕业才是关键。
前段时间听一位硕士毕业两年的校友讲,那些不用强制发表论文的学生,他们有自己充足的时间去为自己的求职准备,去培养自己缺乏的能力,即便没发表论文,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是可以胜任,有的还极其出色,由于那段时间培养的一些技能。相反,那些要求发表论文的学生由于常年在实验室呆着,没有很多时间去培养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在工作中列显逊色。这也说明目前教育的一个尴尬场景,学校培养的方向能不能用到工作中去,缺失的链条在哪里?
通过上面的讲述,现在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理工科和文科;第二部分是要求发论文才毕业和不用发论文也可以毕业两类人群。文科和理工科的区别是:大多数文科专业不用花很长时间去做实验,当然有的文科专业也是要做一些实验之类的。所以一旦没有导师的安排指导,而单纯的只要求发表论文,那么剩下的很多时间只有出去做兼职或者找一些活动打发时间,来挥霍曾经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进入考研队伍的冲动。理工科会花很多时间来做实验,有的寒暑假都没有,就只希望能按时毕业。这种文科很闲,理工科忙得要死的现状就这样存在着。文科生羡慕理工科生很充实,理工科生羡慕文科生可以出去兼职赚点小资之外还有大把时间来看电影打游戏,这种围城一样的相互羡慕让人觉得自己总是缺点什么来平衡目前的不幸。
实际上,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是靠学术荣誉的分层递进来推动的。对科学家而言,最高荣誉既不是所发论文数量也不是引用率,甚至也不一定是诺贝尔奖,而是对其开创的一门科学的冠名。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达尔文进化论、哥白尼日心说、麦克斯韦方程组、普朗克常数、哈雷彗星等等,在这方面,中国科学界甚至还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要求发论文,其质量如何呢?这是很多人都曾经争论过的,很多名校决定不要求发表论文也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出的,但是如果不要求发论文,那么大把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没有论文要求,到时候拿不出大论文怎办?如何毕业?每年都会提到我国的教育质量问题,我国的科研水平问题,这些情况是在逐步好转呢?还是每况愈下呢?本研倒挂说明了一个问题,金字塔模式被打破之后,大家不免对硕士生的质量问题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很多刚进校有读博意向的人最后也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们很多人觉得,读博那是在浪费青春,在浪费父母的钱,也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读博又怎样?还不是要出去找工作,这反映了不少同学的心声。再说目前本硕生的就业率低于博士和专科也是让硕士生很尴尬的场面。
接下来的问题是,对这些年轻的杰出科学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导向,以保障他们继续攀登科学高峰而不是到此止步。根据研究,一个国家,在行将上升为科学中心的赶超年代,杰出科学家的平均年龄一般都不超过 50 岁。世界范围看,杰出科学家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峰年龄段也集中在 40 岁到 50 岁之间。因此,从科技政策的角度看,继续保持对年轻杰出科学家的支持和及时认可,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杰出科学家获得国家认可的年龄;继续鼓励支持年轻院士潜心研究,冲击世界先进水平,在制度上为其研究创造条件,并对其非科学活动适度予以制约,从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看,不仅具有操作上的可能性,而且在战略上也非常必要。
因此,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单纯笼统的要不要发表论文去决定让不让学生毕业,这是有点不合理的,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去要求,去培养,或许这样会合理一些。硕士生的质量问题是看在校科研能力还是看日后工作能力我觉得也是目前也要评价的一个标准。
客观上要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高低,仅看论文数量是不够的。这就如同上个世纪 50 年代大炼钢铁不能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道理。要在科学研究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科学人才的持续积累与科研评价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科学人才,我们最近统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10 年来,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的年龄正在不断趋向年轻化,已由过去的平均 60 岁以上,不断降低到去年的 52 岁左右;反过来,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平均获奖年龄却在不断走高,从过去的平均 50 来岁不断提高到 60 来岁甚至接近70 岁左右。
因此,科学家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只有终身持续不断地研究,才有可能登上科学的顶峰。近10 年来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平均年龄的不断年轻化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征兆,也是近10 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如果七八十岁才当选中国院士,那冲击世界科学高峰的希望就几乎不存在了。
近10 年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平均年龄逐渐增长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科学由小科学发展到大科学,科学研究由简单走向复杂,杰出科学成果从完成到获得最高认可的时间都在延长的基本趋势。一方面,职业科学家要更多的时间训练才能渐入佳境,另一方面社会对科学成果的评价也越来越严格。
对此,我们还可以从科学家学术荣誉追求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论证。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科学家追求的学术荣誉除了举国上下对 SCI 指标的关注之外,大多涉及科学奖励的层面,而科学发现、发明的优先权命名几乎被忘却。
我们现在科学发展的状况是,对论文发表数量的关注太多,对引用率的关注不够,大量年轻杰出科学家盛年转岗离开了科研第一线。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学实力,调整完善现行的科学评价观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在科学论文数量不断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从调整科研评价机制入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术业有专攻、学仕皆精进、科学高追求”的策略,不断提升我们的科研水平和质量,摈弃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简单评价模式,把握历史机遇,倡导社会观念变革,尽可能支持并保障大多数杰出的年轻科学家在科学道路上持续奋进,是中国科学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在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的前提。
平心而论,以发表论文数量来论英雄的做法并非一无是处,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还是有好处的。一开始先从重视数量上起步较为容易获得一致的评价标准,20 多年前,如果有人能用英文写篇文章,就会让人刮目相看,现在 20 来岁的学生,可能几个晚上就能写篇 SCI 论文,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科学发展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
第五篇:发表论文的格式要求
摘要:
关键词:
(然后就是总概括)……………
一、(一)
(二)(三)
二、三、︰
︰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