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大同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又发展成了《教育心理大纲》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大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了对立的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以桑代克为先导,以华生为激进的代表,斯金纳总结和发展,德国的格式塔学派以韦特海默为首。2发展时期
弗洛伊德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也同时在这一时期兴起,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站主导地位,托尔曼强调研究学习者的整体行为,分析从环境刺激到行为反应之间的认知中介过程。3成熟时期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主张研究整体的人的人本主义出现 4深化扩展时期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得到发展,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鲁纳概括教育心理学: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个顺应,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的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意义:皮亚杰从发生知识论出发,研究了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采用大量临床法进行研究和验证其学说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首先,他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同时也证实了儿童心智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肯定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的实际年龄,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的差异,具有一般性。再次,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阶段也可能差异很大。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皮亚杰提出了“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建构主义的开创者。
皮亚杰主张认知发展是不能够被教的,不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1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说明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二心理发展观,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心理发展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三内化学说,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重视语言和发展的关系,四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的差距。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意义:一教学支架,教学需要控制那些超学科的基本结构:一个学科围绕其基本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使学生集中注意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而力于他们能力所及的任务内容上面,并快形成的整体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速掌握。二交互式教学模式,三同伴合作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式四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意义学习: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1信任对怀疑(出生18个月)喂食、婴儿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的安全感、信任感,长大后个体认为别人系
总是无理由取笑自己或缺乏与教师沟通交生成性学习:
流能力2自主对羞愧(18个月—3岁)儿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洛克
童自主性增强,喜欢自己动手,成人应鼓观点:学习是学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励,若给予过多的限制、保护,儿童产生程,意义的生成时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羞愧感3主动对内疚(3—6岁)问题多,从环境中接受到得感觉信息的相互作家庭以外想扮演成人角色,希望得到欢迎用实现的和赞赏,若成人批评、惩罚,则会对自己生成过程: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的主动性产生内疚感。4勤奋对自卑(6—经验,他们会影响个体的直觉和注意倾12岁)进入学校,发展能力感最为关键,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任务困难,失败—自卑,任务简单—勤奋信息的倾向2这些内容和倾向上构成了感丧失5角色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学习者的动机,使他不仅能注意到外来岁)考虑“我是谁”个体尝试形成自我形的,意想不到的信息,而且能够主动的象的整体评价,青春期自我中心,教师的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注意哪些专业特征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同一性获得有已经有过经验,去进行选择性直觉3经重要影响6友爱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过选择性直觉得到的信息要到达对其婚姻问题、家庭生活,乐于与他人交往—意义的理解,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亲密感,缺乏朋友—孤独感7繁殖对停滞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的(成年中期)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充沛理解新信息的意义,这是意义建构的关感,自我专注—颓废感8完美无憾对悲观键4在最后完成意义建构之前,学习者绝望(成年晚期)进入老年。
要先试探性的建立这种联系,进行试验意义:1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性的意义建构5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探的重要作用 2提出了个体发展阶段中的性联系,展开试验性意义建构的过程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危机,有助于中,为了检验所形成的理解,学习者可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育指导,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发展。记忆中已有的信息作比较6经检验,如社会学习理论
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受信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息,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以及试验特·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是探讨个人的性的联系的策略7如果意义建构成功,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实现了意义的理解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属于新行为主义。学习动机: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1社会认知理论对学习和行为表现提出了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这样三个假说:个体、行为和环境之间是力倾向
相互作用;学习与表现是不能等同的;学内驱力的三种: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习可以分为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一交互决定论,个人的行为由交互决定论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来解释,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环境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需要。附属行为时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内驱力: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质。二学习的表现,班杜拉将新的学习与成就动机理论:
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分开来强调知识的获得公式:Ts=MsXPsXIs,Ts为追求成功的与机遇知识的客观表现是两种不同的过程,倾向,Ms代表成就的需要,个体争取成三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功相对稳定的倾向。Ps代表该任务上将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会成功的可能性的期望。Is代表成功的习,实际上就是中学,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诱因值。
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耶克斯和多德逊定律
习者没有外显的行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对于简单任务,需要一个较高的唤醒水是替代性学习。榜样的力量平,对于较复杂的任务,较低的唤醒水2观察学习
平更有利、观察学习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自我调节的学习
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1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
一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和知觉榜样1.附属策略,重复,抄写,作记录,划情景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线2.精细加工策略,释义,口述,总结,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二在保持过程做笔记,类比等3.阻止策略 模块编码,中,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化了解的行为,选择要点,列提纲,制作关系图二 元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认知策略1)自我计划策略 设置目标,征、编码以及储存。三在复制过程中,观浏览,设疑2)自我检查策略 自我检测,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的符号集中注意力,监察领会状态3)自我控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四在动机过程中,制策略 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查.三资源管理策略1.时间管理策略 模仿动机存在的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建立时间表2.自我检查策略 自我检测代强化,自我强化。
3.努力状态管理策略4.社会支持管理学习的基本阶段:注意,目标预期,提取策略 需要帮助.先前知识,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作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
反应,反馈强化,提取应用。
皮亚杰认为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认知结构就是人发展也是一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理阶段发展到一合作和互利为基础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公平阶段,从他律道德极端发展到自律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道德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展源于主体与社会环境的积极的相互学科结构:一个学科结构一定要促进学生作用,强调儿童在发展中的自主性,是对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理解 自己的道德观念的构造者;皮亚杰认
为,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道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道德教育上,皮亚杰认为,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有利于协作活动的开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道德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力主义的定向阶段;习俗道德水平:寻求认可阶段和遵守法规阶段;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通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作用:1教师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语气应符合儿童的年龄2教师在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两难问题,以帮助学生发展道德推理3教师应该注意文化和性别对道德推理的影响 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1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主要不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而是替代强化的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的过程缩短而迅速地掌握大量的整合行为模式,而且可以避免由于直接尝试的错误和失败而可能带来的损失或伤害。(社会学习派对道德问题的研究生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所采用地方法主要是实验室实验)2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在儿童道德行为中的重要性具有许多世纪的意义。该理论提出道德观念和经过后天的观察学习可以形成和改变;强调教师言行一致和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不能完成解释实际生活中儿童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形成,因为实验室中包含着人为的遵从压力,使得榜样的效果比在实际生活中要大些。
第二篇:大学心理学复习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是非题(每题2分,)1. 个性倾向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感觉适应现象。3. 1879年随着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诞生,“心理学”一词开始得到公认。4. 不同心理学家使用“认知结构”这一术语时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皮亚杰、奥苏伯尔和布鲁纳对此都有不同的解释。5.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的是投射作用。6.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面对困难情境时的一种绝望心态。7. 智商与创造性成正比的关系。× 8. 升华作用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一种积极方法。9. 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是消极的行为,应该通过加强管理予以纠正。× 10.一般来说组织化的观摩比非组织化的观摩效果好。11.感觉是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过程,因此其作用也是最小的。× 12.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遗忘三个基本环节。×
13、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容易得抑郁症,是一种不良的气质类型。×
14、生物的最低级的反映形式叫感觉。
15、心理防御机制能维护人格健康,因此要尽量使用。×
16、自我效能对行为具有动机作用。
17、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构成了个人创造性活动的核心要素。
18、集群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集体行为。×
19、品德表现在在道德行为之中,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品德。20、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突出强调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
21、概括性与创造性是思维的两个主要特征×
22、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2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感觉对比现象。×
24、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差异性和平衡性的特点。×
25、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
2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表明个性的独特性。
27、气质有好坏之分,一般公认,多血质的气质比较好。×
28、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会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29、社会刻板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其实有利有弊。30、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强调人是由环境所决定的。×
3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理念的教育活动。
33、一般来说,内部控制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34、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需要)越是得到满足,人们就越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热情。
35、环境和教育规定了智力发展的限度,遗传因素则决定了一个人智力表现的程度×
36、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37、大学生的想象海阔天空,容易脱离现实世界。×
38、实验室实验法是大学心理学最常用和最适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39、教师的智商越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就越强。× 40、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是无效的。
二、名词解释
1、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P6 P8
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P10
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P35
5、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p49 以保护自己。(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8、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p64
9、意义学习: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P7410、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概念、规则以及原理和应用规则,解决问题p85
11、自我强化:指的是个人按照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p92
12、自我效能: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13、习得性无助感:个体面对困难情景时的一种绝望心态。p99 p103 印象形成中的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效应,即第一印象。P118 P 133
17、品德: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p153
18、个别心理辅导技术:一对一的专业帮助辅导。p 197 p 229
三、简答题(每题6分)
1、遗忘发展规律?p5 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2、影响人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P63 内部条件(遗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个性品质等)的制约,所以创造大学生能力发展条件时要重视:
1、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育和教学环境。
2、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关系。
3、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3、如何克服大学生消极情绪情感?P55 3引导学生转移注意4引导学生理智制怒5引导学生合理适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6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恋爱观
4、大学生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P59 3 趋避冲突4 双重趋避冲突
5、网络成瘾的类型。P215 3网络游戏成瘾4信息收集和购物成瘾5计算机成瘾
6、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P52 具有明显的两面性.3内隐性和波动性并存4心境化5爱情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6 高级情感日趋稳定。
7、韦纳归因理论中提出的归因因素主要有哪几类?P95
8、卡芬顿自我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100 力的显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3追求成功不能被满足时,倾向于回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感4对能力和努力的归因倾向随年纪的升高而变化转移。
9、品德的心理结构。P155 4道德行为 10.心理发展的特点。P35 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5发展关键期 11.简述大学生观察力的特点。P47 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12.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P1
311空间距离2容貌与仪表3能力与个性4相似性5互补性 13.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哪些?P246 行为研究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P193 4发展性原则1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P248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16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有哪些。P21717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P38 3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重要条件 18大学教师激励的基本原则。P255 3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4公平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19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P2
42四、论述题(每题15分)P133 达思想感情和需要的联系过程。人际沟通具有心理功能(一是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消除孤独感。二是在人际沟通中可以了解和完善自我)、社会功能(一是可以获得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二是可以了解他人)、协调功能(协调团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与关系)2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首先让学生了解到阻碍其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主要的绊脚石,如害羞、嫉妒、自卑等,鼓励学生踢开这些绊脚石,同时教会学生学习一些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其次让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
2、试述大学教师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P231富的想象力、良好的注意品质、一定的创新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的能力、教育机制和教育科研能力 2 大学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教师首要的基本心理素质,3大学教师还应具如下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明确的目的性;二,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
三、解决矛盾的坚定、沉着、耐心和自制力;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3、大学生品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进行矫正?P170 薄弱;道德行为习惯较差。2应对大学生品德问题,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首先要晓之以理;要以说服大学生,使他们从道德认识上真正理解与信服。其次要动之以情;要以情感去打动大学生,事先他们在道德认识上的转化。再次要持之以恒;耐心地对待大学生的品质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最后要导之以行;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克服不良品德的行动,在行动中矫正不良品德行为。
4、试述大学教师激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P255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奖励和惩罚相结合;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公平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相结合。2 大学教师激励的方法:
一、目标激励:运用目标的功能,可以激发教师的正确动机,调动起积极性;二是职务考核,是对教师职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估,是教师职务净胜和评奖的依据。三是民主管理激励,民主管理主要表现为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工作以及有关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
四、还有如奖罚激励、榜样激励和临到行为激励等具体方法。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P87
1认知结构的迁移观主要关注的是陈述性知识的迁移问题。研究表明,陈述性组织者能输入一些适当的“组织者”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使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得到加强,从而促进知识学习的迁移。2为了促进认知结构的有效迁移,教师需要认知结构的迁移教学,包括选择有利于迁移的教材内容,选择有利于迁移知识的呈现方式,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的教学,变式教学的迁移效应。6.结合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两面性特点,试述如何发挥大学生情绪、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情绪强烈而能有所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等积极方面;但另一方面,当他们不善于考虑当时的客观条件时,或所发挥的作用超过一定限度时,往往易于出现某些消极的表现。2因此,教师要积极肯定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中积极的因素;通过引导学生调整认知,合理宣泄,转移注意,理智制怒,合理适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健康的恋爱观等途径引导大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7.试述双因素理论与期望理论。P251-保健”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是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共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如成就、赏识、成长等因素。保健因素是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如人际关系、工作水平、地位等。赫茨伯格发现激励因素存在于工作的过程中或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奖励,而保健因素是工作之外或者工作之后的奖励。2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期望理论,其公式为激发力量=目标效价×期望值,也就是说,目标效价和期望值越大,激发人们积极性的力量也就越大。8.结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论述怎样培养大学生应对人际冲突的互补性等影响因素。2对大学生人际冲突的管理协调,主要是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首先让学生了解到阻碍其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主要的绊脚石,如害羞、嫉妒、自卑等,鼓励学生踢开这些绊脚石,同时教会学生学习一些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其次让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此外,心理学家提出了有效解决冲突的八个步骤:1)相信一切冲突都可以理性而建设性地获得解决2)客观地了解冲突的原因3)具体地描述冲突4)向别人核对自己对冲突的观念是否客观5)提出可能解决冲突的办法6)对提出的办法逐一进行评价,筛选最佳的解决途径7)尝试使用所选择的最佳方案8)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果,并按照能给双方带来最大利益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维持的原则给予修正。
第三篇:山西大同大学武术队
武术俱乐部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武动人生(精编版)
二、活动背景:为庆祝大同大学武术队在省锦标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弘扬国粹,进一步扩大在全省高校广大青年大学生中的影响,加强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我校将隆重举办“武动人生”大型主题活动,借此机会,宣扬中华民族国粹——武术,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喜欢武术,并够参与武术运动。另外,本次活动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精彩的活动将不负众望,大放异彩。
三、活动目的与意义:
1.以具体行动响应院教育理念,丰富校“社团文化月”内涵,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大学生做事热情,锻炼大学生组织、沟通、协商合作、艺术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2.展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全校师生健身热情,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3.为我们俱乐部与云冈武校及其它高校和本校的相关社团组织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4借此机会宣传我武术俱乐部,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促进我协会的发展壮大。
四、活动内容
1、时间:2011年11月5日19:00
2、地点:体育学院武术健美操房
3、活动前期准备:
⑴武术队:从开学起,加强对队员的训练力度,并从体育学院请专业老师进行武术指导。加强对拟定表演节目的训练。
⑵外联部:a、从3月中旬开始积极与各商家联系,于10月27日前确定拉赞助情况。
b、日常活动中,加强与校外组织或社团(如云冈武校等)和本校社团的交流。并于11月初配合社团主要负责人邀请他们友情出演一些节目,丰富本次活动的内容。
⑶后勤部: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于4月20日前确保表演当天能借到表演要用到的一些设备,如地毯、桌椅、音响、电线等。1号前,由采购小组到超市或其它地方采购活动当日需要物品,如办公用品、矿泉水等。
⑷宣传部:
a、27日前制作并准备好活动宣传资料,如横幅、展板、海报等。并于表演前5天张贴或悬挂出来。
b、活动前一周前购买并填写请柬,确保在活动前5天发放到被邀请人手中。
c、在活动前一个星期内,通过校广播站以点歌形式预祝表演成功,以此进一步宣传。
⑸财务部:负责处理好本次活动的资金预算,将商家的赞助合理的应用,积极的处理好宣传工作,尽量达到双赢的局面,积极配合各部门的工作。
4、经费预算
考虑到本次活动需要一定的费用,为便于管理,特列出清单如下:
1、文化宣传衫
×5 =200
2、水
20*2 = 40元
3、宣传单
300张 =27元
4、横幅
18元
5、交通费电话费35元
6、租用音响一晚上 80元
7、节目单及策划书等打印费及办公用品 20
合计:共420元
五、活动后工作
1、活动后扫尾工作
(1)听取各方面人员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及意见,为以后的表演积累经验。(2)与赞助商家再次沟通,感谢商家的鼎立支持并听取宝贵意见。(3)活动结束后组织会员对全院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了解本次活动的影响力和不足之处。
2、活动后总结
(1)宣传项目总结;(2)人员安排总结;(3)活动流程总结;(4)活动质量总结;(5)活动效果总结。
武术俱乐部主席团
第四篇:大学教育心理学 文档
高等教育心理学
论述题:
【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其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里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的特点的理解。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学习高校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
教学能力。
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取决与对这些变量和过程的操纵和控制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
胜任能力。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
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通晓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一、试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
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统一的反映。所谓辨证逻辑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是相铺想成的。前者为后者的反战提供了可能性;后者的发展可以促进前者的进一步发展。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
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常规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但对解决者来说是新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总体上属于常规性思维,但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能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
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人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②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的反思。③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及意义,而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能够在头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对运算进行运算,有法则推导出法则。
【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为了使大学生有效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掌握理想的促进迁移方法,积极地促进大学
生的学习迁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 相同要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那么,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要素和相同的原理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境与日后应用情景的相似性。例如,学习计算机,不仅要让学生单纯的学会计算法则,还应该让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学会在实际情景中解决计算问题。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学生他们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最有效方法。概括水平越高的知识就越能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性联系,与具体事务的联系就越大,因此适用性就越大,也越能够顺利迁移。
3、让学生学会学习
有效的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前一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知道,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布朗等人在关于阅读理解的实验中,用矫正反馈训练法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结果不仅使学生对阅读理解问题正确反应的百分比例明显提高,而且使其学到的元认知策略迁移到了他们的常规课堂的其他学习中。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研究发现,当新的学习任务与先前任务不是同类或者是需要灵活变通的相似任务时,定势就产生了
干扰作用。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一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他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心理状态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促进迁移的方法很多,例如布鲁姆提出“为掌握而学习”,认为前面的学习要达到80%~90%的正确率,才能开始新的学习。这也是一种有利于迁移的教学方法。
【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大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但是,要使它真正成为学习中经常起作用的动力,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学习动机激发起来。
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多数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求知欲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的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
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热情,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性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按照人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它被认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学校中适当地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地作用。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
方式
归因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因此,必须对学生不适当归因倾向进行矫正。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归因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进行引导、鼓励、强化,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四】结合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渠道。
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 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领域知识被看做是个体
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有意识的传授创造技法。创造技法是在创造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地方法、技能和技术,它及来源于创造活动,又能指导创造活动。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环境、时间三方面的管理。
2、激发创造性动机 创造性动机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⑴确立目标和意图。⑵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⑶鼓励自我竞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 心理学和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主体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塑造创造性人格,需要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
4、创设创造性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中,教师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1、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
作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市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
效途径。
①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 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
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2、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
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当前的生活与学习,还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只有人才具有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②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是大学生的当务之急。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在学习生活中需要做到:学习负担要适量,生活节奏要合理,用脑要科学。③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情绪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应该做到以下两点。①培养个人的幽默感。
幽默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一种工具。幽默表现了人自信和镇定。②增强生活适应能力。人的情绪总是在某种客观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大学生应增强生活适应能力,以保持稳定、健康、乐观的情绪。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3、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4、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5、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的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6、心理现象的具体结构图: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人格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7、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一)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1)实验室实验法。
(2)自然实验法。它保留了实验室实验法能主动获取所需心理事实并探究原因的优点,也体现了一般观察法减少严格控制、提高真实性的优点。其缺点是容易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
(二)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1)书面调查,即问卷法,便于定量分析。(2)口头调查:即访谈法。
(四)临床法:它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五)个案法:它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8、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在他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并以生物学为其理论基础。
9、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人性的解释不同。这两个哲学思潮对以后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从内容上到思想方法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0、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很多观点,如遗传、环境、适应、个体差异等,都成了以后科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他的两部著作着重探讨了人与动物心理的相似性,对以后的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1、冯特的贡献:(1)他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
(2)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3)他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这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2、现代心理学的各学派研究方法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而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主张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刺激-反映(S-R)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新行为主义,代表人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考虑到有机体的能动性,确立了刺激-有机体-反应(S-O-R)这种新的行为关系。
(四)完形主义心理学:它在德国兴起,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它由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心理学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但他的研究方法因缺乏科学严谨性而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把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和治疗原则的首位。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马斯洛,人们的天性趋向于实现自己潜能。
13、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
答:
(一)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学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适应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
(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二)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品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广博的知识
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学科方面的活动。
(3)完善的人格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改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诱导者。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4)全面的能力
a、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
b、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对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全面地规划、设计与实施;有效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特别包含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的热情;通过精心巧妙的设计,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
c、系统学习能力。系统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5)专业的技能
a、教学技术技能;b、教育语言技能;c、教学监控技能;d、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e、教学评价技能;f、教学研究技能;g、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三)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
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其间个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术,更好鉴别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1)关注技术:关注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被辅导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在惟一关心的对象。
(2)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倾听要求辅导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的主述,并以积极的关注来表现辅导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
(3)沉默技术:心理辅导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反省的需要。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
(4)宣泄技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
(5)探讨技术:它是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
(6)面质技术:指辅导教师对受辅导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7)自我表露技术:指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8)行为矫正技术:指辅导教师对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
本复习题是辽宁师范辅导中心复习资料。现在辽宁省的教材仍然是09年版本。11年辽宁没出相关的复习题。这些内容非常全,有填空选择,所有大题并标注了解答内容的所在教材页数。还有跟多手写资料,练习题~~~http://shop70784154.taobao.com/全部是电子版内容。QQ联系95785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