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水乡文化调研实践报告[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3: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塘栖水乡文化调研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塘栖水乡文化调研实践报告》。

第一篇:塘栖水乡文化调研实践报告

塘栖水乡文化调研

实践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

“入栖三分”暑期社会实践小队

一、实践目的:

塘栖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塘栖水乡古镇在明、清时曾被誉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镇区在京杭大运河沿岸,到解放初还存“三十二爿半桥、四十七条半弄”。解放以后,虽然历届政府在古镇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城镇发展与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造成了一些传统地区风貌环境的严重破坏,在新旧城镇发展轴的交汇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织,形成了混杂、凌乱的街市空间,古镇风貌和文脉不能得到很好的延续。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运河文化形成了塘栖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十年代开始至七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一些过街楼和弄堂都已拆除,现存的遗迹尚有广济桥、乾隆御碑、太师第弄、郭璞古井、水南庙、栖溪讲舍碑、塘栖廊檐等多处。历史遗存不能再破坏,应该修复,采取“一保护,二修复,三开发”的方针。

本次实践选取了杭州余杭的塘栖镇作为调研对象,全体成员前往塘栖古镇进行实地走访,参观历史遗迹,采访当地居民,目的在于感受塘栖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塘栖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塘栖的发展做出建议。

二、实践内容:

时间: 2011年7月6日 至 2011 年7月12日 共 7天 地点: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

参加人员:“入栖三分”暑期社会实践分队全体成员

(一)参观江南水乡博物馆,了解水乡风俗文化

1.七月六日

主要参观了江南水乡博物馆,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和情况,由此从共性着手,以便以后几天可以更好的了解塘栖的特性。

一位专门研究塘栖古镇文化的专家丰国需先生带领我们参观了江南水乡博物馆,在介绍中他说道,江南古镇的共性是由水而生,往往是在交通发达的地方会形成繁华的集镇,由此产生名镇,而塘栖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塘栖因为处于京杭大运河的干流上,北来的船只到达塘栖以后再到杭州有一天的行程,如果不在塘栖停歇就赶路,往往要赶夜路,于是塘栖就变成了前往杭州的船只中途休息、补给生活用品的地方。各地的商客在此地休息,做些商品的交换和文化的交流,随着人流的增多,本身只是个小镇的塘栖开始繁荣起来,周边的商贩开始集聚,由此形成繁荣的集市,贸易的内容和数量也开始增多,塘栖逐渐地壮大,慢慢变成了京杭大运河上一座繁荣的古镇。

而随着时间的变迁,陆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河运开始逐渐衰落,船只的往来开始减少,这使得塘栖的商业受到巨大的影响,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到最近几年运河再度开发以前,塘栖都是处于一种比较衰败的状态。

进入江南市镇厅,首先看到的是清末塘栖镇的模型,与乌镇周庄家家户户门前的小桥流水不同,塘栖由一条宽阔的大运河分隔南北,正是这条运河带来的繁荣与大气使塘栖曾名列“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继续参观,我们看到了旧时塘栖镇的廊檐、美人靠、船鼻子、马头墙,还有情景再现的街市上密布排列的布店、梳子店、药店、南北货等,当走到茶馆边上时,丰老师告诉我们水乡人的生活闲散安逸,孵茶馆是古镇的一大特色,乡下的老农大多有喝早茶的习惯,一大清早他们会拎一篮刚收摘的蔬果,朝茶馆店门前一放,便顾自入内喝茶,有卖无卖随意。对古镇的生活情景大致有所了解,我们又前往参观水乡风情展厅,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手工丝织,“十里红妆”的婚嫁场面,孩子满月“抓阄”,端午赛龙舟、舞狮、滚灯、社戏等水乡风俗文化。

在参观当中,丰国需先生给我们讲了水对人的习性的影响,比如近水的人脾气就会比较好,喉咙比较轻,说话习惯轻声细语,而靠山的人说话往往比较大嗓门,说话感觉像是吵架,于是有了“宁和塘栖人吵架,不和绍兴人说话”一说。同时,由于经常做生意的关系,塘栖人说话也特有人情味,小孩称呼爸妈的朋友都叫“好爸爸”或“好妈妈”。而在饮食上也会有一些差别,水乡往往会比较富裕一点,于是在饮食上面也会更加精细一点等等等等。

这一天我们对塘栖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丰国需先生也对我们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些指导,让我们尽可能从运河入手,因为塘栖是因运河兴而兴,也是因运河衰而衰。

(二)探寻塘栖的历史遗迹,感受深厚文化积淀

2.七月七日

我们来到了塘栖古镇,进行实地的考察和了解。

塘栖古镇在几年前受到过一定破坏,现在正处于修复期,因此可以寻访的古迹并不多,但在残余的一些古建筑里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塘栖作为名镇的一种繁华。

广济桥可以说是塘栖的标志,它是横跨在京杭大运河上惟一的七孔石拱桥,沿着石阶而上我们感受到五百多年来这座古桥的历史积淀。从广济桥走进水北街,正对面便是古色的店铺,街上有许多兴盛一时的建筑遗址,如水北粮站、聚昌源藕粉、耶稣教堂。此外法根糕点,粢毛肉圆,桂花糕绿豆糕,茶糕等塘栖特色小吃在这里被介绍给外来的游客,做这些特色小吃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老爷爷,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塘栖人,对塘栖充满了感情,这些糕点也是他们亲手用传统的方法做出来的,从他们满脸的笑容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在宁静小镇中生活着的人们的热情淳朴。

在桥的西侧是一条沿河长廊,长廊靠河一边有一排座椅,古称美人靠,而在前一天老先生的解说里,美人靠其实真名应当是米床,因为在古时,运河上的商客从河上岸,往往会在沿河进行米的贩卖,于是岸上的商人就在河边修筑了座椅,放置米缸,由此称为米床,而美人靠一称则是因为文人墨客的戏称,偶见美人靠

在长椅上,便称之为美人靠。

塘栖镇上还有一个江南美术馆,里面是旧时大户人家的院落,放置了汉代的一些雕刻等,另外还有那户人家的家谱等。塘栖镇上的大户人家院落有好几座,但是都已经没落了,大多显得破败,庭院里杂草丛生。

而位于塘栖古镇东侧的御碑码头充分显示了塘栖在古代有多么的繁华,乾隆皇帝御赐的碑文依旧伫立在古镇的西侧,默默诉说古镇的历史。

3.七月八日

我们参观了古镇的几条古弄,最有名的太史第,与北邻的郁家弄、沈家弄并称为“三条半弄”,其中郁家弄与太史第弄在中断又隔墙相接,形成弄里套弄的景观,这窄窄长长的弄堂便是塘栖的又一大特色,现在镇上的人们仍然喜欢在这阴凉的弄堂里过路。同时我们也从弄堂的侧门走进太史第这座古老的宅院,从古老的石门牌,大气的厅堂,精致的木雕可以感觉到这户人家曾经的兴盛。对周边的居民做了一些采访后,我们了解到这座宅子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明朝时期塘栖的名门望族,曾为塘栖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可惜一代代下来逐渐没落,令人叹息。

(三)感受塘栖蚕桑文化

4.七月九日

蚕桑文化是塘栖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日我们开始了对蚕桑养殖,丝织文化的了解。我们参观了塘北村蚕桑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由于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种桑养蚕已经越来越少,蚕桑生产作为塘北村一种传统技艺,被政府保护起来。我们看到田间种着成片的桑树,走进农户家里,我们看到了竹扁里的蚕宝宝,不同竹扁里展示着不同生产时期的蚕宝宝,旁边还展示着切桑叶的切叶蒲墩。走进下一个农户家里是传统的制丝工艺的现场展示,老奶奶熟练地操作着木质脚踏缫丝车拉出一筒筒的土丝,还有纺线,拉丝棉,手工织布机织布的过程。另一个农户家里是风俗展示,在与蚕农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腊月十二蚕农们用米粉制作形态各异的茧圆(丝束、元宝、龙蚕、桑叶等等形状)来供奉“蚕花娘娘”;正月初一早上蚕妇扫地必须从门口往里扫,俗称“扫蚕花地”;还有每逢清明,蚕农们都要去超山“轧蚕花”的风俗。通过这次参观,成员们从养蚕、制丝、风俗三个方面感受到了塘栖蚕桑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5.七月十日

参观了塘北的金利蚕桑丝厂,了解了由蚕茧转变成生丝的过程。

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是手工挑选,将品质不好的蚕茧挑出,以保证蚕丝的质量;第二部是缫丝,车间的缫丝机里不断翻滚着挑选出来的蚕蛹,将细丝抽取出来;第三部分是整理,把线重新整理成整齐的丝片;第四部分就是包装,把洁白的生丝捆扎好,用纸包扎好后装箱。

蚕桑业算是塘栖历史悠久的产业之一,现在随着丝绸被越来越多人喜爱,蚕桑业也更加繁荣。我们向金利蚕丝厂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6.七月十一日

前一天参观了正在繁荣期的丝厂,今天我们去旧的丝厂遗址进行了参观。武林头丝厂、大伦丝厂、新华丝厂等丝厂旧址,在很久以前这里是繁忙的工厂,但现在只剩下一些老旧的厂房。参观这些厂房遗址仿佛在探究老塘栖的地方工业发展史。塘栖镇位于大运河畔,四周河港纵横,水源充沛,全镇附近颇多桑树,盛产蚕茧,原是土丝生产的主要产区,这一切都给发展机械缫丝工业带来了得天独

厚的优利条件,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大纶丝厂在塘栖里仁桥下的运河边上开设,从而开启了近代工业的先声。通过走访遗址,我们得知由于缫丝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棉、化纤材质衣服的畅销,丝绸制品销量日趋下降,导致缫丝厂逐渐倒闭,目前塘栖的缫丝厂屈指可数,这让我们不得不为塘栖这个曾经的全省著名缫丝重镇而惋惜。

(四)赏游超山

7.七月十二日

在做了六天的调查以后,今天我们做了一定的休闲,去爬了超山。超山位于塘栖南面,是旧时老镇人唯一的出游之地,那时朋友碰面常会说句:“去,到超山白相(方言)去!”这座不到三百米高的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

实践团队成员前往超山,参观了十里梅海(可惜不是花期),穿过大明堂,沿着“十八个香蕉弯”的石级登上山顶,参观了上圣殿(烧香拜佛的寺庙),并在山顶上俯瞰整个塘栖。此外,团队成员还参观了山南海云洞有北宋杭州知府赵清献的摩崖石刻、明代布政里人丁养浩的三先生石像,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墓和纪念馆等历史人文遗迹。

三、实践结果及建议

我们小组从历史遗迹、民风民俗、桑蚕文化三个方面深入了解塘栖水乡文化,感受到了塘栖古镇深厚的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还有塘栖镇的发展与运河水的紧密联系。

古镇因运河的贯通而兴起,因水成市,枕河而居,运河的开阔,市河的自然形成了塘栖镇而大方含蓄、朴素雅致的整体风格运河。水养育着塘栖人,影响着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性、风俗文化,也影响着工业的发展。但令人惋惜的是,随着运河的没落和时代的前进,楼檐被拆,河道被填,塘栖这座历史古镇正在逐渐衰落。所幸人们已经意识到这座美丽古镇的文化价值。2005年,镇党委提出“繁荣运河水乡文化,复兴塘栖千年古镇”这一总体目标,08年运河文化综合保护工程也提上日程,对古镇遗址的保护与修复,一年一度的超山梅花节,塘栖枇杷节的举办使塘栖这座水乡古镇正逐渐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们实践小组通过这几天对塘栖水乡文化的调研,发现了一些塘栖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作出以下建议:

1、尊重历史,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在古镇上我们寻访了一些当地的居民和商家,对塘栖现在的状况做了一些了解,发现塘栖虽然在做修复,但是修复的参考样本往往是乌镇西塘这些现在已经很有名的古镇,在修复过程中失去了塘栖的本身特色,比如作为运河边上的大镇,塘栖的街道其实面河式的,即只有朝向河面的一部分,而朝向里街的是没有的,但是现在修复的时候往往根据其他古镇来修复,而失去了这个特点。

2、注重景点的整体性。古镇的景点散落在镇上的各个角落,新旧交杂,缺乏景观的整体性,应注重水北区块、三条半弄、市南街八字桥三个景点的贯通。

3、景点应配合图文介绍,让参观者有更多了解,产生更大兴趣。小组成员在参观旧时宅院时,没有图文标志,大家不知参观的路线,只是走马观花。建议

应多配以文字标注,将那时人们的生活用具,老照片陈列出来并加以注释。

4、注重风俗文化的展示。我们小组在调查塘栖水乡文化的过程中发现塘栖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可以将赛龙舟、舞狮、滚灯、社戏、婚嫁场面、茶馆文化、蚕桑文化融入到旅游发展中去。

5、将塘栖已停产的缫丝工厂的遗址开发为展示塘栖地方工业发展的文化景区。塘栖曾是缫丝重镇,对缫丝工厂遗址的开发无疑是展示塘栖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6、发展旅游的同时应注重保护环境。我们小组在水北街游览的时候发现游人吃完小吃将包装,木棒随地乱扔,游客们沿河而坐垃圾就会掉入河中,同时应严禁店铺将污水倒入河中。此外,超山风景秀丽,也应注意不要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

7、打响知名度。许多人还分不清古镇塘栖和古镇西塘,因此发展旅游业应打响知名度,将塘栖这座运河千年古镇发展出独有的特色。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七天下来,我们小组深入了解塘栖水乡文化,感受到了塘栖古镇深厚的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还有塘栖镇的发展与运河水的紧密联系,同时我们也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塘栖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合理的建议。

总结这次社会实践,我觉得收获很多。不仅是对家乡的进一步了解,还有收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默契与快乐。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我们缺少了对镇政府的访问和对普通居民的问卷调查,使我们的调研不够全面。不管怎样,在这短短七天中我们在烈日下奔走,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们却成长了,更加明白了身为大学生的那一份社会责任感。我想这次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中一次经历,亦是收获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古镇塘栖/吴茂林编著.—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9 [2]塘栖旧事/蒋豫生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第二篇:塘栖导游词介绍

塘栖导游词范文介绍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塘栖导游词范文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塘栖导游词范文介绍1

塘栖镇在明清时富甲一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为3.2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6.2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300毫米之间。镇区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乡土壤宜植桑麻蔬果,物产丰富,其枇杷、杨梅、青梅、菱藕、甘蔗久负盛名,素以鱼米之乡、花果之地著称。昔日交通均以水路为主,人来货往无不借助于船只。塘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水路码头。那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横贯镇中,镇中心又有市河、东小河、西小河、北小河与运河相通,整个地形如“出水荷花,比比墩阜,非桥莫通”。四邻八乡的物产都顺着河流来此贸易,集散于镇上。清代至民国,镇内集市贸易尤为兴旺,朝市、晚市、香市、庙会市支撑起半壁江山,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水路码头。

塘栖的古建筑颇具特色,那些明清建筑,深宅大院皆高筑封火墙,隐于弄内,引升出一条又一条的陪弄,据说旧时全镇共有弄堂七十二条半。塘栖又是标准的水乡,处处是河,镇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里面,俗称“过街楼”。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还都建有一长溜美人靠(塘栖人称这为“米床”)。那一条条河道一条条街,全都用高高低低的石桥相连,全镇共有石桥三十六爿半。最有趣的是,就连那些高高低低的石桥上,都十分讲究地搭有桥棚,使得来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这廊檐街之广、之盛,在江南水乡可以说找不出第二家,名震整个江南。有俗语称:“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怪不得,连丰子恺先生家乡桐乡石门的一句歇后语都以塘栖的廊檐街为内容,叫做“塘栖街上落雨—轮(淋)不着”。

塘栖,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是浙北重镇、江南水乡名镇、杭州市六大组团之一的中心城镇。塘栖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杭宁高速穿城而过,09省道、京杭运河东西向贯穿全镇,三条主干道直通杭州,距杭州主城中心十公里,为杭州水上巴士终点站。现辖27个村,7个社区,近10万人口,总面积79平方公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

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塘栖,文物遗产众多,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师第弄、水南庙……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塘栖,人杰地灵,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丝绸香飘海外,自古就是贡品。塘栖是座古镇,同时也是一座新城,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失去了“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风貌,但是她的魂和根还在,并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经济大潮中,她依然走在余杭区的前列。先后获全国千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浙江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卫生镇、杭州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国家枇杷原产地域保护之乡等荣誉称号。

塘栖导游词范文介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塘栖古镇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xx。

塘栖,建镇于1300年前,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重镇,素有“运河南大门”之称。塘栖的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至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运河穿镇而过,这里自古以来是南来北往船只的终点和起点,河中船只穿梭,岸上商贾云集,曾盛极繁华。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这颗千年“明珠”的光彩逐渐黯淡。自20xx年京杭大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这条黄金河道开始显现出新的活力。20xx年,杭州市政府总投资219亿元,开始实施“六大工程”建设。20xx年,运河综保工程以二期行动计划为抓手,坚持“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将整治工作向余杭段推进,按照“申遗样板、运河名镇、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要求,启动实施塘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稳步推进塘栖新城建设。

在塘栖古镇的水北街,“聚源昌”糖色店等古建筑物已恢复临街旧貌,水北粮站、朱一堂糕点重新修缮了门面,百业兴旺,物流涌溢,大街小巷商号庞杂。改造后的三条半弄已经成为余杭区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墙门弄堂建筑群。市南街历史街区已恢复“美人靠”、“水岸廊檐”、“白墙黛瓦”、“花窗木门”等充满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古建筑,重现当年“塘栖下雨淋不着”的独特街景。在今年国庆期间,三大历史街区将对外开放,游人可以重新目睹“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的全新面貌。北京有胡同,上海有石库门里弄,在杭州余杭区塘栖古镇上,属另一种风格的又细又长的小弄,原有七十二条半,虽然现在仅存三条半,但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今年国庆节,这仅存的“三条半弄”将修缮开放。如果你有空,不妨去走一走,看看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地方有一种怎样的文化积淀;或者轻松一点,和孩子在狭窄的弄堂里躲猫猫,也是件有趣的事。

弄堂仅剩三条半

“三条半弄”,并不是说这弄堂名字叫“三条半”,而是塘栖古镇上原来有七十二条半弄堂,现如今只剩下三条半了,它们是沈家弄、郁家弄、太史第弄,其中太史第弄比其他两条弄多出一个弯,所以算一条半。

塘栖是京杭运河的南部起点,曾一度繁华。三条半弄就在塘栖闹市,弄内老屋层叠,典雅幽深。北京古建院杭州分所设计二所所长吴栋升介绍,塘栖“三条半弄”是一种弄堂墙门建筑,国内很少见。虽说现在只剩下三条半,但相对集中,数进房子连接成片,非常值得保留。

早在20xx年11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在给塘栖古街保护规划“把脉”的时候,就曾建议要着力保护古镇上的1座古桥(广济桥)和3个区块,即以广济桥为中心点的“T”型区块,北岸两侧1500米左右的水北街和与之垂直的广济路;三条半弄区块,即太史第弄、郁家弄、沈家弄、三元居弄(仅半条);八字桥区块。

今年国庆,杭州运河综保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塘栖五街”,即水北街、市南街、三条半弄,将修缮开放。

据说是供仆人进出的 昨天上午,记者从太史第弄旁走进一个石库门,大门并不张扬,可是走进去却别有洞天,上面筑着门檐,门檐上雕龙画凤。

宅子为东西走向,两侧是厢房,中间有小天井,光线很好也很凉快,天井后面就是一间正房,木结构的,这样算是一“进”。从西边大门一直走进去,一共有5进。据说,进数越多就表明这家越有钱,一般普通人家只有一两进。石库门的两侧,沿着封火墙,本来各有一条很窄的弄堂,现在只剩下北侧的太史第弄。站在弄堂,伸直双臂,立掌就能碰到弄堂两侧的墙壁,墙上有凹槽,听说是用来放蜡台的。封火墙很高,弄内房屋均跨弄而筑,抬头看不见天,靠着与院子相通的偏门透进些光亮,因此三条半弄又属“暗弄堂”,也叫作“自族弄”。

据说以前的大家族很有讲究,主人家、客人都是从大门进屋,一直可以走到各进房内;而仆人们只能从这些边上小弄堂里进出,所以这种小弄堂又叫“避弄”,大概就是回避的意思吧。

老弄堂有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三条半弄,太史第弄最特别,不仅是它比其他两条多出一个弯,也最有故事,据载是420多年前,由塘栖有名的大户人家卓明卿建的。

卓氏在塘栖据载有600多年历史。卓氏始祖卓敬,是明建文帝时的户部侍郎,因察觉燕王朱棣有夺位企图,建议皇上将朱棣调往南昌。后来朱棣获取皇位,成了永乐帝,就杀了卓家3族30多口人,只有堂弟卓敦只身一人逃至塘栖,并改姓入赘宋家。一直到第六世宋贤时,因经商致富,其子卓明卿入朝为官,明神宗才颁诏允许他们恢复卓姓。

卓明卿在40岁的时候,在塘栖市河(现在的市新街)建了这座五进大宅。

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第二进的砖雕,由于年久失修,檐上已失传砖雕匾额,最后在《卓氏春秋》中找到了佐证,题为“仁心善行”,这次将按原字样精心恢复。

塘栖导游词范文介绍3

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的德清县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临平约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镇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是个标准典型的江南水乡。镇区的东南有超山诸峰,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与碧波涟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观。2005年,全镇共辖28个村、502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镇区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全镇有耕地41921亩,鱼塘6290亩,桑地5870亩,果地10492亩,山林5743亩,茶地404亩。

据现存的史籍记载,早在北宋以前,塘栖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打渔村,渔民们三三两两在此散居,在此晒网休息。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到了明代弘治年间,通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光绪《唐栖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云:“唐栖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由此可见,是秀丽的京杭古运河哺育了塘栖。

塘栖镇在明清时富甲一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原属仁和县管辖,民国后成立了杭县,塘栖便属杭县管辖。解放前,塘栖分水南和水北两镇,水南属杭县管辖,水北属德清县管辖,两县隔河而治。1950年5月,德清县城关区双溪乡3村即原水北镇划归塘栖镇管辖,结束了两岸分治的局面。1958年,杭县建制撤消,塘栖隶属于杭州郊区,称杭州市塘栖人民公社塘栖管理区。1959年3月遂又隶属半山联社。次年,半山、拱墅两联社合并为钱塘联社,塘栖又属钱塘联社。1961年4月,钱塘联社与老余杭县合建余杭县,塘栖隶属余杭县。今随县制变化,属杭州市余杭区。1985年11月,因县境内拆乡并镇,原丁河乡并入塘栖,1992年原塘南、宏畔、超山三乡又一起并入塘栖,于是,地域、人口一起猛增,使其成为余杭区内的第二大镇。

塘栖山明水秀,名胜古迹较多,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美丽的诱人景色。旧时,曾有栖溪十六景之说,分别为:芳杜菱歌、厂阴渔火、长桥月色、溪口风帆、永明晚钟、清流高阁、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晓、超颠远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霁、西浦斜阳、横潭渔火。文人雅士们纷纷为这些景色呤诗咏句,为那些景点增光添彩,留下了不少诸如“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之类的佳句。历经沧桑,时过境迁,时至今日,那些昔日的胜景大都早已湮没不存。然今尚存的超山观梅胜景,则在新时期中焕发了青春。超山素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与江苏的邓尉、无锡的梅园齐名。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不但重现了十里梅海的胜景,而且还建成中国第一印山;镇中心横跨运河的广济桥,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1498年,系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广济桥下的郭璞井,传说为晋人郭璞所建;水北保存完好的乾隆御碑,系浙江省境内最大的石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南宋古庙、吴昌硕墓、三条半古弄、八字桥古街等等。为了充分挖掘塘栖的文化内涵,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事业,一个占地1200亩的“塘栖运河文化村”即将动工兴建,她的建成,将使塘栖古镇焕发青春,重现昔日那小桥流水的迷人风光。

塘栖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士荟集、文风颇盛。明清时便有“樾馆”、“传经堂”、“丹铅精舍”、“经一庐”等藏书楼名燥一时,还出了象劳格、朱学勤那样的著名藏书家。塘栖,崇学之风颇盛,据清光绪年间的《唐栖志》记载:塘栖在明代时共中进士15人、举人40人、五贡14人。在清代时,共中进士23人、举人64人、五贡43人。早在光绪九年,塘栖就开设有义塾,俗称“蒙童馆”,光绪十六年,塘栖设“栖溪讲舍”,仁和县令捐资以助,并立碑记念此碑至今尚存。光绪三十二年,栖溪讲舍改办成“栖溪两等小学堂”。民国期间,公私立小学相继创办,小学与私塾并存,学子们小学毕业尚需继续深造者多移步杭城。抗战期间,曾因此办过中学,但时间不长便告停办。1956年,塘栖终于出现了当时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完全中学——杭县中学。时至今日,塘栖镇已拥有4所中学、1所职高、1所专修学院和17所小学,04年年末在校学生为12652人。历年来,塘栖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塘栖中学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区普高中名列前茅。目前,从塘栖中学毕业的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高级知识份子已达数百人。

第三篇:分水乡团委调研报告

分水乡团组织格局创新

调研报告

为了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分水乡团组织的工作现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分水乡团组织的格局创新工作,我乡团委按照团县委的统一安排,通过分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当前我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各级团组织能顺应新形势,以服务农村青年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青年群体的变化,我乡团组织建设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团员覆盖面不广,团员流失现象严重。分水乡地理位臵偏远,经济较落后,是一个纯农业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乡大量团员青年外出务工。有些团员出外打工或在外就学毕业后就全部流失。很多行政村的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团组织无团员,成为“空头司令部”。在外务工的单位大多数缺乏对团工作的认识,没有建立团组织,致使大量团员青年处于无组织状态。

2、团干兼职现象普遍,年龄结构老化。乡镇、学校和行政村,绝大部分团干是都存兼职现象,真正的专职团干很

少。团干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务性工作,比如团干往往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农村建设、办公室等方面的工作为主,用于团的工作精力和时间很少,影响团工作的开展。此外,在行政村中,由于年轻干部培养缺乏,后继乏人,很多村团支书还是老团干,平均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41岁,大部分团干年龄超过28岁的要求,他们大都从事团的工作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工作热情减弱,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影响农村团的工作开展。在年龄结构方面,分水、较场、环山三所学校的情况相对较好。

3、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村级党组织对团支部书记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指导少,方法教的少,任务安排的少,相应待遇落实少,影响了热情和积极性。大部分农村团支部书记从事团的工作带有义务性质,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有的村没有真正把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来对待和扶持,对团的干部育而不备,备而不用,使广大团支部书记感到经济上无报酬,政治上无前途,认为团干职务没什么吸引力,严重阻碍了我乡农村团组织的发展与壮大。

4、基层团组织无经费保障,工作活动开展难。由于行政村青年流向的变化,在家务农的团员青年极少,部分村级的团工作基本上处于一种半瘫痪状态。团组织经费、活动时间难保证,乡团委书记相对不固定,开展活动积极性不高。村级团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团的活动开展又没有好的载体

和阵地,导致有的村团支部徒有虚名,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没有搞过一次活动,团员青年找不到自己的组织,时间一长,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团工作的重视不够。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但随着经济和形势的发展,部分基层党组织追求经济效益,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足,关心程度不够,本着“能维持、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在评价团干部工作时,只重视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从团干部兼职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普遍认为团的工作是一种附带“产业”。个别村主要领导把村团支部书记当作可有可无的角色,很不重视,对团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难度。这种现象,会导致整个村级干部队伍的老化和后继无人。

二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在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中,还没有比较成型的符合农村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农村团员青年需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政中心工作的团的工作体系。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一些基层团组织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手段落后,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的措施,影响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

军作用的发挥。

三是部分团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大部分团干部是兼职,所以主要精力集中在乡乡党政布臵的中心工作上,没有足够精力来思考和开展团的工作,有的团干部对团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还有部分团干部认为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存在一种畏难情绪,不能充分认识到“有为才有位”。另外部分团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难以落实,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大多数青年对纯政治性的工作是不感兴趣的,他们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认为团组织不能为他们解决实质性困难和问题,对团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许多人认为在入不入团都无所谓,入团后,也把自己等同于一般青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主动缴纳团费,不发挥团员的表率作用。

第四篇:(家长学校)塘栖三小学家长学校规划专题

塘栖三小学家长学校规划

一、办学思想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二、办学地点: 塘栖三小。

三、组织机构:

校长:沈坤华 教导主任:章爱华

校务委员会:沈坤华、、邵慧琴、于慧强、章爱华、卫国海、蔡菊美、蔡小元、(学生家长)、周雷(大队长)。

家长学校顾问:王业楠(省督学)肖锋(杭师院教授)、程建阳(中心学校校长)、徐敏(法制副校长)、方敏(镇妇联主任)、许文楚(居委会书记)。

家长学校教师:蔡菊美、邵慧琴、姚志勤、虞国荣、章爱华、娄伟飞、一——六年级的班主任。

四、学员:

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家长。

五、教学内容:

1、家教意识: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家长对教育子女的责任心。

2、家教艺术:把教育内容渗透在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中,让 孩子去体验,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接受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变为行动。

3、家教内容: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小学生守则》教育等。

六、教学形式:

1、家长会:学校一学期原则上安排每班一次家长会,把家长会列入学校政教工作计划,第三周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第十五周二至六年级学生家长会。

2、家校联系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研究,建立家长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教育好学生。

3、家长座谈会:针对部分特殊学生,分别召开家长座谈会,有多媒体班级学生家长的座谈会,有特长学生的家长座谈会等。

4、家长广播学校。与社区合作举办寒、暑假红领巾广播,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及家教知识。

5、宣传橱窗:学校利用宣传橱窗,开辟“家教栏目”,刊登 一些家教的知识,也发表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经验和家教心得之类,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同时能参与学校的管理。

6、家教经验论文集: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相关的教子经 验论文,装订成文集,供全校家长学习、交流。

塘栖三小家长学校

第五篇:塘栖镇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塘栖镇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12月23日在塘栖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将《塘栖镇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我镇财政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保重点、促发展为目标,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全力保障财政收入,同时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科学合理调度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保障了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下面就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预计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预计完成镇财政预算内财政总收入54704万元,为预算(指调整预算,下同)的101.77%。地方财政收入(体制收入)完成29554万元,为预算的102.78%,其中增值税14000万元,为预算的103.7%;企业和个人所得税4100万元,为预算的102.5%;营业税5154万元,为预算的100%;城市维护建设税3000万元,为预算的103.45%;其它税收3300万元,为预算的103.13%。

按照区财政对我镇的财政体制结算,预计2016年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预计为28970.74万元,为上年的82%。其中:支出基数为20196.77万元,超基数分成648.2万元,区专项补助资金1300万元,上年结余7325.77万元,扣除体制扣款500万元。

2016年镇财政预算内支出为 26399.67万元,完成预算的99.72%。

主要支出项目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98.17万元,为预算的99.94%;教育支出15573.59万元,为预算的99.83%;科学技术支出110.46万元,为预算的98.6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1.61万元,为预算的9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8.59万元,为预算的99.89%;医疗卫生支出1569.25万元,为预算的99.32%;环境保护事务支出213.33万元,为预算的99.2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623.62万元,为预算的99.28%。农林水事物支出931.05万元,为预算的99.58%;预算内收支相抵,到2016年末结余为2571.07万元,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16年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完成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收入27792.4万元,为预算的100.55%。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4441.68万元,为预算的100%,其他资金收入23350.72万元,为预算的100.65%,其中:小城市培育配套资金15000万元,资产处置收入1835.6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839.27万元,其它非

税收入3675.8万元。

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支出为29660.86万元,为预算的99.33%。

主要支出项目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93.98万元,为预算的99.83%;教育支出7385.99万元,为预算的98.4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78.6万元,为预算的99.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3.25万元,为预算的99.44%;医疗卫生支出2868.64万元,为预算的98.92%;节能环保支出94.06万元,为预算的99.0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931.61万元,为预算的99.97%;农林水事物支出1631.82万元,为预算的99.81%;其他支出3362.91万元,为预算的98.91%。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收支相抵,加上年结余5312.92万元,到2016年末结余为3444.46万元,做到收支平衡,适度结余。

从2016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看,预算内外收入形势均不容乐观,但基本满足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2016年,镇财政所为了规范单位公款存放管理,防范发生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同时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效益,开展了公款竞争性存放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完成了相关账户的招标。同时,进一步加强招商引税工作,通过区“一事一议”的政策,做好了“恒石商贸”、“钱江网上商城”和“达瑞医疗”三个项目的招商引税工作,引进税收5800多万元,为增加财政收入作出了较大贡献。另外,全面创新

做好筹融资工作,通过融资平台升级、政府债券置换、财政化债、存量贷款转贷及债券发行等多种方式,努力降低财务成本,全年年均减少利息支出约45%,保障了财政资金需求,为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推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6年我们充分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加强了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围绕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组织开展了“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专项检查工作,“三公经费”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围绕财政资金管理,开展了张家兜疏浚工程等23个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及塘北村垦造耕地项目补助资金情况等5个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配合市农业局做好美丽乡村农村生活污水项目的专项资金审计相关工作。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抓好整改落实,使资金监管工作更到位。同时,在规范和完善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强化了工程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和审计。2016年审结基建项目81个,送审金额6567.0794万元,审计净核减472.0003万元,核减率为7.19%。通过项目的财政监督和审计,既节约了建设资金又促进了干部廉政建设。三资办配合镇纪委做好村级廉情预警及党风廉政巡查工作,严把村级财务审核关,共退回欠规范凭证116笔,涉及金额652.5135万元。

过去的一年,财政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更应看到我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如随着城乡统筹、农民多高层公寓和“五水共治”等

民生项目的推进,做地成本日益提高及本地土地市场形势低迷,国家对政府负债的清理及融资额度的严控,建设资金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镇本级资金平衡和自转能力有待提高;部门预算的执行和项目资金绩效等方面有待于加强等。困难和压力期待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去努力克服和化解。

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7年,是第三轮省级小城市试点的开局之年,面对各项改革任务和制度建设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和决心,化解各种制约因素,扎实推进财政工作。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我们一定要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充分发挥省级小城市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比较优势,按照“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理财观的要求,围绕“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保证重点、控制一般性支出;科学精细、强化预算执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好2017年财政预算。

(一)2017年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预算(草案)2017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31100万元,为上年的105%。其中:(50%)增值税20000万元(含房地产增值税3000万元),(40%)所得税440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200万元,其它税收3500万元。

完成上述收入任务,镇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预计为26370.84万元,为上年的91.03%。其中:支出基数20196.77

万元,超收分成2103万元,补助资金200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571.07万元,减体制扣款500万元。

2017年镇财政预算内支出预算25000万元,为上年的 94.7%。

主要支出项目预算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00万元,为上年的100.06%;教育支出16058.48万元,为上年的103.11%;科学技术120万元,为上年的108.6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0万元,为上年的97.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0万元,为上年的99.34%;医疗卫生支出1500万元,为上年的95.59%;环境保护200万元,为上年的93.7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51.52万元,为上年的51.1%;农林水事物支出900万元,为上年的96.67%;财政预算内资金结余1370.84万元,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17年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收支预算(草案)2017年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收入预算为135392.03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98392.03万元;其他资金收入37000万元,其中:小城市培育配套资金15000万元,其它非税收入9600万元,资产处置收入64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00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3444.46万元,合计可用资金为138836.49万元。

2017年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支出为135392.03万元。主要支出项目预算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808.45万元;教育支出18038.8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96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2.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488.31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4086.01万元;农林水事物支出9471.5万元;其他支出13000万元;总预备300万元。预计至2017年底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结余3444.46万元,做到量入为出,适度节余。

我们应当看到,由于省一级小城市专项补助政策的调整,2017年预算内可用资金总量较上年减少较多,政府性基金及其他资金收入增长较多;而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量更大,尤其是民生项目(如农民多高层公寓、教育项目、五水共治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城乡统筹等重点项目资金任务繁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代产业的全面发展,提高投入产出率,引进高产出的项目,以拓宽财源;同时做好土地储备和出让的文章,提高土地经营效率,降低做地成本,发挥小城市培育扶持政策、世界文化遗产和国旅合作正式启动等优势,强化招商引税工作,才能确保全镇各项事业顺利推进。为此,做好2017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应切实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落实各项财政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职能,严控“三公经费”开支。

2、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重视决算分析,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税力度,积极增植税源,力促挖潜增收。

4、进一步加强政府负债管理,创新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合理控制债务风险。

5、进一步规范公款存放管理,按上级要求持续做好公款竞争性存放工作。

6、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完善惠农资金管理和发放机制。

7、进一步落实各项内审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各类合同审核,做好节流节支源头管理。

8、进一步加强财政队伍廉政建设,倡导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7年财政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面临的困难十分清晰,面对新常态、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必须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在新起点上开拓新局面,在新常态下迈出新步伐,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载塘栖水乡文化调研实践报告[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塘栖水乡文化调研实践报告[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意见》(供销合字[2012]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的软实力,促进全区......

    塘栖三中第九周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塘栖三中第九周工作总结 德育处 1.红歌比赛人员的落实,杜副校长进行2次宣传发动,相关人员利用2个中午与下午第四节课在7、8年级挑选合唱选手,但报名学生太少,无法组队。挑人工作......

    塘栖三中三月心理辅导站工作总结

    塘栖三中三月心理辅导站工作总结 我们塘栖三中三月份心理辅导站的工作在以前例行工作的基础上,也作出了一些创新。 首先,我们三月份的心理健康主题是---快乐,在春天放飞自己......

    塘栖三中第五周工作总结(五篇模版)

    塘栖三中第五周工作总结 德育处 1.编印了《德育通讯》,发给班主任,并在校长室、各行政处室进行了分发。 2. 召开德育工作会议,重点总结各年级3月开展“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塘栖三中第九周工作总结(推荐5篇)

    塘栖三中第九周工作总结 德育处 1.红歌比赛人员的落实,杜副校长进行2次宣传发动,相关人员利用2个中午与下午第四节课在7、8年级挑选合唱选手,但报名学生太少,无法组队。挑人工作......

    槐塘村调研报告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8BAJ08B02-1)浙江省黄山市槐塘村(ZJ-G2-03)课题负责人邵甬 副教授 课题总顾问阮仪三 教授 小组负责人......

    实践调研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摘要: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永远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历史不断地翻开新的篇章。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推动......

    实践调研报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2006年安徽实践调研汇报总结书实践队伍名称:新农村建设安徽实践调研团实践项目名称:新农村建设国贸系实践调研之安徽行实践调研时间:2006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