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坡镇中心村渔业养殖基地情况简介
对坡镇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基地情况介绍
一、镇情简介
对坡镇位于毕节市北部,距市区29公里,平均海拨1450米,全镇辖13个村115个村民组,全镇总面积92.75平方公里,居住着7081户人家,33446人。对坡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2.9℃,年降水量922毫米,以沔鱼河为主的水域面积达16.72公顷。毕杨公路(704县道)经何官屯镇后贯穿对坡镇全境,出林口至四川沪州;东面通过矿山公路与八寨镇接壤;南面柏油路与田坝桥镇相连;对法公路是西出口,连通云南省镇雄县黑树镇;北与大银镇毗邻。境内资源较为丰富,大理石、无烟煤、磁铁矿等藏量丰富,是毕节市优质烤烟基地之一,素有“绿色仓库”、“养殖大镇”、“四腮鱼之乡”的美誉。
二、基地简介
对坡镇中心村地处对坡镇以南4公里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520户2860人,耕地面积2493亩。
对坡镇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但一直是传统的天然放养,粗放性经营,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效益低。为使对坡镇沔鱼河流水域充分得到开发利用,对坡镇政府拓宽渠道,以优惠的政策促进招商引资,引进投资520万余元于2008年建成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基地。
基地占地50余亩,其中养殖面积13亩,主要从事中华鲟的选育、制种、繁育、养殖,并已获得成功。基地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沔鱼河水资源条件,有较完善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采用的养殖技术较先进;基地周围无工业、生活、噪音等污染,空气清新、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整洁优雅; 1
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阳光产业,能很好地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市场分析
对坡镇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已初具规模,已投放的30000尾中华鲟明年5月可打入市场,预计可创收500万元。除去固定资产投资、人工费用和其它养殖成本,每年可创利175万元。通过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激发了周围农户对中华鲟的养殖兴趣,提高了群众渔业发展的积极性。发展水产养殖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为促进对坡镇水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为今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发展人工养殖可减少自然资源的猎捕,有效地保护野生渔类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办法,积极推动水面资源流转,吸引各类业主投入发展新兴水产养殖业。
二是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争取政策上支持、市场上放开、管理上搞活,发展“公司+基地+养殖户”的模式,走“联合经营、统一办证、分级管理、规范运作”的路子,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使特色产业既符合法律要求,又带动小户发展壮大。
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政府协调贷款,支持特色养殖繁育等全方位的开发,推进全镇水产业向深度、广度发展。加大技术支持力度,聘请地区水产站作为业务骨干,搞好技术指导,同时,镇农业服务中心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强技术推
广培训和信息交流,为基地的正常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养殖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四是加强河流水体管理。政府组织畜牧、水利、林业、工商、派出所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通过发布公告,强化宣传,加强河道巡逻和督查,保障水资源合理开发,严厉打击渔业“三害”,加大渔业污染事件的处理力度,为全镇渔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保驾护航。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五是扩大水产良种覆盖。在调整、改造、配套现有水产良种场基础上,积极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建立多品种、多规格良种供应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
五、下步打算
该养殖基地的成功开发,有效地改良了对坡镇产业发展的结构,推动了水产养殖的发展,促进对坡镇水产养殖业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是一个极具发展潜质的基地。
在下步规划中,我们将继续把基地发展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建设以垂钓、观赏、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业,培育和发展规模较大的休闲渔业基地。基地也将在进一步引进新品种、推行科学养殖上下功夫,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品牌,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中心村水产养殖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形成水产养殖良性循环新态势。养殖基地产业链形成后,积极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区等现代农村经济运行新模式,带动我镇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沱牌镇竹林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简介
沱牌镇竹林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简介
竹林村水产示范养殖基地距县城15公里,距集镇2公里,13个合作社,有农户545户,总人口1878人,实有耕地面积2500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57元。该村交通方便,省道205线覆盖全境,人民渠涪江河分别位于基地两侧,水资源充足有保障。
在县农办、水务局大力支持下,沱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跟踪协调服务,竹林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于2011年3月开始建设,该项目以涪江水产公司为依托,并引进在外从事水产养殖多年的成功人士胥德强和丁锤、税国勇等共同开发。项目总投资1635万元,占地1000亩,重点建设聂家湾名优水产精养区、大湾“鱼、藕、鸭、稻”综合养殖区,核桃沟鳜鱼养殖区。
目前,聂家湾名优水产精品区面积500亩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建设标准鱼池25个,硬化作业便道和鱼池护坡2.5万平方米,移展广播电力杆线130根,投资500万元新建渔家乐一处,完善配套服务。
大湾“鱼、藕、鸭、稻”综合养殖区面积200亩,已完成投资330万元,建成标准藕田21个,硬化作业便道水系和护坡1万平方米,目前莲藕长势喜人,每亩可产6000斤左右,已全部落实销售,田间地头交货。莲藕取后,庚即关田蓄水养鱼。
核桃沟鳜鱼养殖区面积300亩,已完成投资305万元,建设标准鱼池11个,已养殖成鱼200亩、孵化鱼苗150亩,鱼苗主要销售德阳、汉中、中江等地,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在发展模式上,依托公司的资金技术,引导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等方式,成立了竹源、柳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带动、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的原则,实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的“双赢”目标。整个基地年产名优水产品2000吨,产值达到1500万元,实现利润36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900元。
2013年8月1日
第三篇:肉鸡养殖基地简介
尖字沽乡华庆肉鸡养殖基地简介
为切实加快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我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鼓励和引导本乡能人、大户搞投资上项目。由尖字沽村村民李克稳率先建设华庆肉鸡养殖基地,该项目占地45.1亩,总投资540万元,项目区内建设高标准自动化鸡舍7栋,存栏肉鸡14万只、年出栏达84万只。肉鸡养殖基地位于尖字沽村村西,距丰碱线300米,距唐曹高速入口2公里,交通条件便捷。
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管理模式,优选了有实力的北京华都公司进行合作,由他们提供鸡雏、饲料、药物和管理技术,养殖产品由公司回收,项目区成立华庆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广纳养殖户入合作社,受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实行统一防疫、统一消毒、统一饲养标准、统一产品销售。从而使企业与合作社形成订单的经济联合体,实现了规模化饲养、产业化经营。
为保证此项目的落成,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政府乡长负责的肉鸡养殖基地筹建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筹建的相关事务,在办理养殖占地手续、打井办电、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搞好服务。目前此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现正安装各项设备,预计到今年底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生产。
基地建成后年出栏肉鸡可达84万只,创产值2520万元,按每只鸡纯利润2—3元计算,年利润可达252万元,两年基本可收回投资成本。另外,基地可吸纳30名员工就业,工资性收入增加50万元。该项目列入丰南区重点农业发展项目,并辐射、拉动全区肉鸡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尖字沽乡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15日
第四篇:垛庄镇肉驴养殖基地简介
垛庄镇肉驴养殖基地简介
垛庄镇肉驴养殖扶贫基地位于北麦腰村,由北麦腰村、南射垛村、中射垛村、上射垛村、胡枝子、桥子村、下琴子村、西庵村、石子口等9个贫困村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建设。项目总投资270万元,占地面积10亩,利用北麦腰村废弃矿坑建设,符合国土、环保、畜牧等相关规定,建设规模可容纳肉驴300头。该区域为山谷地带,水资源丰富,电力、交通等相对方便,发展养殖具有区位优越、运输成本低等优势。肉驴饲养技术相对简单,管理相对粗放,风险小,收益高,驴肉可供食用,驴皮为制作阿胶的原料,目前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前景非常广阔。
项目主要建设驴舍、看护房、兽医工作室、饲料间等内容,目前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采取公司化运营,由山东金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包经营,现饲养驴驹90余头,预计实现收益27万元,其中40%用于贫困户增收,共惠及贫困户185户,425人。
第五篇:无为县泉塘镇河蟹养殖基地简介
无为县泉塘镇河蟹养殖基地简介
泉塘镇地处无为县西南,是一个处在深圩区的农业乡镇,永安河、西河两大水系环绕镇东南,境内沟渠河汊密布,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开挖改造中低产田和荒水荒滩从事河蟹人工养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全镇的养殖面积已达4.0万亩,养殖塘口亩均单产达到了100kg以上,个体均重达到了140g以上,年产优质螃蟹四千余吨。以“活水、优苗、种草、移螺、稀放、混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全镇养殖区全面应用。由镇河蟹养殖协会注册的“濡泉”牌螃蟹先后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2006年,我镇河蟹养殖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创建的10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之一。
为进一步做强河蟹养殖产业,今年我镇一方面重点扶持并依托丰缘生态农业、青源特种水产养殖和全民水产养殖等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力求在提升产品品质、质量安全水平和延伸产业链条上取得突破,分别发展了富硒红膏螃蟹养殖800亩,申报了有机螃蟹认证1000亩,建立了蟹苗本地化繁育基地500亩。另外,以县农委为技术支撑,在得胜村建立了210亩的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集成示范片,集成应用、展示、推广了一批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包括纳米微孔增氧设备的安装使用、四种不同混养模式(蟹-虾、蟹-鳜、蟹-胭脂鱼、蟹-黄颡鱼)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应用、养殖期全程水质监控等;尤其是微孔增氧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已带动全镇安装使用面积达4000余亩。
通过在养殖模式、养殖技术、质量安全水平、品牌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必将有力提升河蟹养殖的产品品质和综合效益,推动我镇河蟹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无为县泉塘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