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食用菌产业参访考察报告(样例5)

时间:2019-05-13 04:0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食用菌产业参访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食用菌产业参访考察报告》。

第一篇:台湾食用菌产业参访考察报告

台湾食用菌产业参访考察报告

2010年2月28日至3月7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组织的大陆食用菌产业代表团赴宝岛台湾对其菇类产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大陆代表团由25位食用菌专业人士组成。代表团先后走访了桃园、台中、彰化、台南等地的多家菇类生产农场、生物技术公司及食用菌机械设备制造工厂,并参观了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台湾菇类文化馆。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两岸各界的交流互访也日益增多。但因受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大陆食用菌产业界对台湾菇类产业的了解手段不多,认识也非常肤浅,因此,我会决定策划、组织本次赴台参访活动。虽然起初在赴台手续办理上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最终参访活动还是取得了圆满成功。参访行程的安排得到了台湾菇类发展协会及多位台湾友人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现将本次赴台参访考察的几点重要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一、台湾菇类产业整体水平先进

同大陆地区相比,台湾食用菇类产业起步相对早,发展比较快,整体水平领先。台湾菇类人工栽培可追溯到1909年,即南投县埔里地区段木香菇栽培唱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蘑菇罐头出口位居全球第一,为台湾赚取大量外汇,成为农业经济振兴的一大功臣。据有关资料,1978年台湾双孢蘑菇产量就达到12万吨,列当时世界第三位。2005年,台湾地区新鲜菇类年产量也达到11万顿以上,人均菇类年消费量超过3千克。台湾的菇类产地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南投、台中、彰化、苗栗等几个县市。台湾地区菇类栽培品种和大陆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香菇、金针菇、秀珍菇、杏鲍菇和双孢蘑菇等。近十几年来,因受日、韩等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台湾地区菇类生产方式也由传统的简易菇棚栽培方式转变为设施化、工厂化栽培。

台湾菇类生产技术整体水平高。以本次参访的戴氏养菌园为例,该农场采用全套现代化瓶栽系统,日产金针菇30吨,雇佣工人60人。早在数年以前,该农场曾是亚洲最大的菇类生产农场。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该农场从瑞典引进的自动搬运系统,自动搬运系统实际上就是无人驾驶的电动小车,在电脑控制下,依靠激光定位,按既定线路行驶,将接种后的菌瓶搬运到培养室指定位置。相比日、韩等国用工人驾驶叉车搬运,自动搬运系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污染并节省了劳动力开支。

二、台湾菇类生化产品开发很成熟

除一般性栽培外,台湾菇类产业十分注重下游开发,暨利用生化技术来研发以菇类为原料的保健产品。本次专程考察的葡萄王生物技术公司和金颖生物技术公司就是很好的典范。这两家公司都拥有多座2~50吨不同容量的发酵罐,利用发酵和萃取工艺,开发了牛樟芝、灵芝、云芝、桑黄、姬松茸、猴头菇、蛹虫草、蜜环菌等液态发酵产品,以及红曲、纳豆激酶、乳酸菌等产品。牛樟芝是台湾地区特有的珍稀药用菌,经证实具有解毒、解酒、调解血压及肝病治疗等功效。本次参访的另一家生技公司——康健生技,还成功利用太空包人工栽培出牛樟芝子实体。

和IT技术一样,菇类生物技术产业受到台湾地区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生化、药理、毒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本次参观的几家生技公司都同台湾相关大学、科研院所、医院进行了广泛合作,加速新产品开发,产品都获得了HACCP、ISO22000:2005及FDA认证,并为全球众多知名药厂提供保健原料代工业务。

三、台湾菇类休闲产业相当发达

在台湾地区,有相当一部分菇类生产农场是定位于悠闲观光产业的。本次考察过的阿亮香菇园和蕈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菇类休闲农场可向游客提供菇类栽培教学,鲜菇采收DIY,菇类即食食品(菇类膨化脆片、菇类肉松等)、保健礼盒销售,农场还另设餐厅,供应各类菇类原料的菜肴。据了解,这些菇类休闲农场深受都市白领和中小学生的欢迎,不仅传播了菇类文化,也另辟蹊径实现了商业价值。

四、台湾菇类产销体系十分独特

台湾菇类生产体系形态多样,除个体菇农和大型农场外,还有产销班(地区性农名组成的非法人团体)、产销中心(地区性菇类集散地)和生产合作社(综合性菇类生产、加工、包装、配送团体)。就销售形态来看,合作社和农场也可分为专业生产、生产与包装、包装与营销或生产、包装与营销一体化等。与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通常采用竞价拍卖制不同,台湾地区菇类价格形成一般采用长期议价方式。议价方式更有助于保护菇农的利益,特别是在市场情形不好的时候。

台湾菇类产品的各种标识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本次参观的彰化县菇类合作社包装的鲜菇产品就有CAS标识(台湾优良农产品)和TAP标识(产销履历农产品)。此外,考察团还在台北大润发超市货架上见到贴有“台湾香菇”标识的干香菇产品。各种产品标识及相应认证、登记制度的推出,促进生产者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意愿。

五、结语

台湾地区地狭人稠,适合发展无需占用太多土地且经济效益颇高的菇类产业。但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又抑制了菇类的生长,因此,需要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台湾菇类产业恰好做到了这一点。与日本或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台湾菇类产业在某些领域和环节上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台湾菇类产业善于因地制宜、兼收并蓄,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菇类生化产品深加工和悠闲农业发展上,很值得大陆同行学习和借鉴。

由于台湾市场容量较小,近年来,不少台商来大陆投资菇类产业,促进了大陆食用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次赴台考察也是大陆食用菌产业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台湾菇类产业。由于时间有限,考察往往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但仍受益良多。今后,大陆和台湾菇类产业界应更多地交流,善于利用不同平台,在市场开发、技术转移和打击走私等方面加强合作,力争实现双赢。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赴台考察团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台湾食用菌美食学习考察报告

台湾食用菌美食学习考察报告

8月9日至18日,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大力协助下,由县人大副主任吴泽民、县旅游局局长叶泉清带领我县服务行业商会及食用菌协会一行15人赴台湾学习考察食用菌美食。到达台湾后,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大润发超市,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松农场、阿亮香菇园、万生农产行暨制包场、蕈优生物科技农场、大湳农场、新高农场、富鼎企业社、台湾菇类文化馆、欣隆休闲农场以及士林夜市、六合夜市等场所,并与部分农会主任、企业老板进行座谈交流。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对台湾食用菌美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启发很大。现将此次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台湾属亚热带地区,土地总面积3.6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人。相对于大陆,台湾菇类产业整体水平较高,虽与日本或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台湾菇类产业在某些领域和环节上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台湾菇类产业善于因地制宜、兼容并蓄,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与菇类生化产品深加工、食用菌美食研发和休闲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台湾食用菌产业的特点

1、菌菇栽培工厂化

同大陆相比,台湾食用菇类产业起步相对早,发展比较快,整体水平领先。近十几年来,台湾地区菇类生产方式由传统的简易菇棚栽培方式转变为设施化、工厂化栽培。其产业链细分明显,有原料供应的企业,生产菌棒的企业,培育菇的企业或农民,还有组织销售的菇农合作社。工厂化栽培的多品种也改变了人们消费习惯,目前台湾市场上大量消费的品种有10多个,并且价格较低。台湾禁止进口菇,菇工厂生产环节的税收免税,相当于大陆的自产自销,所得税按利润10%征收(大陆是28%),农业用电大约是工业用电的一半,1.9元台币,相当于人民币0.4元。工人的小时成本大约在20元,除劳动力成本外,其它物料的成本与大陆相差不多。

台湾菇类生产技术整体水平高。如戴氏养菌园农场采用全套现代化瓶栽系统,日产金针菇30吨,雇佣工人60人。使用瑞典引进的自动搬运系统,就是无人驾驶的电动小车,在电脑控制下,依靠激光定位,按既定线路行驶,将接种后的菌瓶搬运到培养室指定位置。相比用工人驾驶叉车搬运,自动搬运系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污染并节省了劳动力开支。台湾不仅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员工作效率也很高。例如“天下第一菇”青松农场,由于生产杏鲍菇和香菇采取袋栽形式产量更高,这个农场的自动化程度比瓶栽的企业低了很多,但工人装袋速度和接种速度不比自动化机器慢,农场日产12吨的杏鲍菇仅用150人,日人均产量为80公斤。我们也注意到机器声嘈杂的车间里,工人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劳作。

2、产学研一体化

菇类生物技术产业受到台湾官方和业界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本次考察的葡萄王生物技术公司和金颖生物技术公司就是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典范。是台湾最具实力的食用菌生物科技公司,他们与科研院校和医院进行广泛合作,对生化、药理、毒理及临床方面进行研究,加速新产品开发,产品都获得了HACCP、ISO22000:2005及FDA认证,并为全球众多知名药厂提供保健原料代工业务。由于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台湾菇类生化产品开发较为成熟。这两家公司利用发酵和萃取工艺,通过生物菌发酵生产多糖品,厂内很多发酵罐体,最大的有50吨。通过培育菌丝体、把菌丝体用浓缩机、离心机、超过滤、冷冻干燥机等过程进行处理,再制成保健食品和饮品,保证没有任何外来污染。台湾的药用菌牛樟芝有专门扶持机构全力支持研究。因子实体种植困难,通过培养牛樟芝的菌丝体,制成牛樟芝保健品并形成规模化。而我县生产提取物大多是通过子实体进行粉碎萃取,难以保证原料来源的安全,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在通过菌丝体培育制成成品方面落后于台湾。

3、产销体系系统化

台湾农业合作组织机构健全、功能强大,对台湾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最主要的合作组织是“农会”,形成了省(市)、县(市)、乡(镇、市)三级农会,各级农会均为独立法人。乡(镇、市)农会向下联接各“专业产销班”,产销班为农会体系下的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组织,产销班的职能是根据农会指导意见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同时,还有大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台湾菇类生产体系形态多样,除个体菇农、大型农场和产销班外,还有产销中心(地区性菇类集散地)和生产合作社(综合性菇类生产、加工、包装、配送团体)。就销售形态来看,合作社和农场可分为专业生产、生产与包装、包装与营销或生产、包装与营销一体化等。与中国大陆常采用竞价拍卖制不同,台湾地区菇类价格采用议价方式。该方式更有助于保护菇农利益,特别在市场情形不好的时候。我们参观的彰化县菇类生产合作社,有46名会员,合作社年营业额约为2亿人民币左右,有16部配送车,上游与120个农场有产销关系,下游与200个固定的经销商合作。

二、台湾食用菌产品的特点

1、菇类产品大众化

近20年来,台湾食用菌产业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菌菇深加工更有市场容量的不是保健食品而是大众产品。在台湾,无论你身处何地,菇类产品无所不在。比如他们用菇直接开发了菇松、菇酱、菇调味品、菇休闲食品、菇面和菇即食菜等,这方面我们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活泼生动的菌菇卡通形象广告、丰富的食用菌美食、菌菇调味品、精美的菌菇保健品、香菇形状的玩具和饰品等等。台中还有一条热闹的香菇街,布满菇场、采摘体验店和以菇为主题的餐饮店,淋漓尽致地体现各种菌菇元素。就连茶叶蛋也是加入香菇煮成的,如日月潭湖中岛上著名的阿婆香菇茶叶蛋日卖7000多个。作为中国香菇城的庆元,如何全方位体现香菇元素是值得深思的。

2、品质管理规范化

台湾食用菌产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很重要的一项举措是重视品质管理,食品生产需要经过专门的SGS检验认证。食用菌从产品生产、采收、包装,到目的地,都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管制。采收的时间、菌伞的大小、水分的多少、成熟度都有一定的规格,采收后还要注意冷藏、保存、运输,确保到超市、到餐厅,都能保证一定的品质,让消费者吃上品质优、口感好又新鲜的产品。

台湾菇类产品的各种标识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彰化县菇类合作社包装的鲜菇产品就有CAS标识(台湾优良农产品)和TAP标识(产销履历农产品)。此外,台北内湖大润发超市的干香菇产品均贴有“台湾香菇”标识。各种产品标识及相应认证、登记制度的推出,促进生产者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形成购买意愿。

3、食品加工代工化

在台湾,OEM文化无所不在,这种委托他人生产,自己贴牌销售的合作方式,也称代工。菇类加工食品包括餐桌上的食用菌菜肴多数是采取OEM生产形式。

这次参观体验菇类农场的深加工产品如油炸香菇等就是由工厂代工贴上农场的品牌后在农场销售的。台湾有名的梅统食品公司为各家餐饮店加工方便菜、配送即食产品,其加工的特色菜“化骨猪腿”,猪骨头可以脆吃,成为很多店的招牌菜。台湾的大部分餐饮店使用这种在食品工厂加工好的菜,在店里用微波一热就可上桌,有些餐饮店超过50%的菜是用这种菜,即保证了标准化,又降低了对厨艺的考验,更减少了高昂的厨师成本。

三、台湾休闲服务业的特点

1、第六产业白热化

目前,在台湾“第六产业”方兴未艾。“1+2+3”等于6,“1×2×3”也等于6,人们把同时涉及三个产业的经营模式做叫“第六产业”。比如台湾的体验式休闲农场就是一种绝佳的“第六产业”创新模式,引发了强大的乘数效应。如阿亮香菇园、菇菇部落等就是体验式休闲农场,使用自采自摘(DIY)销售模式,农场配讲解员边讲食用菌的功能边介绍采摘的方法,让游客到大棚里自行采摘。在生产基地里进行销售,售价比市价高出许多,但产品新鲜采摘过程又休闲有趣,游客乐意。所有体验式农场都强调“有机、安全、无农药”,菌棒通过外面代工再放农场出菇,所以规模都不大。农场招待处有代工形式贴牌销售的菇类食品,提供游客免费品尝,大多是低温油炸产品,这种体验销售的方式极为有效。休闲农场也设餐饮服务,成为采菇游客的休闲场所。其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教学基地,进行科普教育,学生来得比较多。

2、餐饮服务人性化

一是根据客人需要进行食用菌素食的DIY。台湾菜口味清淡,菜品精致,调味不求繁复。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健康有机食品的喜爱,越来越多地选用食用菌作为主料或调料。餐厅也根据顾客个人喜好订制个性化食用菌素食餐,像食用菌火锅,高汤非常讲究,各种食用菌如香菇、杏鲍菇、金针菇等切好洗净后直接由客人自己放入锅中。蕈优菇业等休闲生态农场中还有烹饪菇类食品的DIY教室,由专业服务人员介绍如何烹制后,让客人自己随意“煎、炸、炒、溜、煮”等。二是台湾服务业注重用心服务。台湾深受日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但又绝不失中华传统,台湾人大多严谨、有序、务实,有礼有节。无论到那个餐厅,店堂和餐具干净整齐,厕所绝无异味。服务生衣着整洁,真诚微笑,随时问好,回应客人声音愉悦,动作麻利。大多餐饮店都有店主推荐菜品和员工活动的宣传栏,并设有本店特色的食用菌产品或酱料等供客人购买。在台湾菇类文化馆和立法院议政博物馆,讲解员热情周到,自信服务,一问都是义工,而且针对我们这个参观群体特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非常用心。三是夜市热闹服务却不含糊。台湾小吃非常有名气,夜市是台湾夜生活的一个特色,士林夜市等夜市各种小吃饮品应有尽有,并有各自的主打美食和知名摊位,夜幕降临,人潮涌动,生意火爆。印象很深的是他们的外带服务,什么都能带,食盒功能齐全,即使是汤也照样干干净净装回去,一点也不会让顾客感到麻烦。虽然街道和摊位比较简陋,但绝不会看到污水横流、垃圾乱扔。每年各大夜市都会开展评比活动,大家从口味、品种、卫生和服务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还会经常安排专人明查暗访。

3、旅游服务品质化

台湾非常注重生态休闲品质旅游。一是生态环境舒适宜人。在台湾,你几乎看不到一块裸露的地皮,目光所及都是精心保护的植被、郁郁葱葱的槟榔树等,甚至桥下水泥墩也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街边的绿化没有刻意修成某种形状,尊重自然形态。城市里一般都用木头或竹子做成仿生态的塑像,譬如蝴蝶、牛之类的,一些室内的雕塑也做得非常精美,大多利用废纸等环保材质做成。居民的环保意识很强,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垃圾桶,但非常洁净,每天早晚两次垃圾车音乐响起,居民听到了,就会自觉出来把垃圾送到车上。二是食用菌产品成为热门的旅游产品。除菇类即食食品外,由菇类生化产品深加工而成的保健品在台湾非常受欢迎,不少游客在参观考察生技公司后立即购买,成为抢手的旅游产品。在现场我们就看到一个23人的团队,在金颖生技公司一次就购买了近10万元人民币的保健品。台湾所有合格的旅游产品都有观光局张贴的特殊标记,让人放心购买。三是导服水平普遍较高。台湾没有大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旅游资源并不突出,但是台湾观光局善于把握游客的心理需求,创造旅游卖点。如他们抓住大陆游客对岛内政治历史的新鲜好奇感,连续开放相关名人住宅并制订游线,介绍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宋美龄和邓丽君,连张学良也是卖点,据说台湾观光局对导游的要求非常严格,培训很到位。录取的导游不少是已退休的或台商转职寻求新职业的,阅历丰富,知识面广,对游客的心理需求揣摩得比较透。我们这次的导游小温,无论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和风土人情都说得十分精彩到位,在行程安排、用餐服务和拎包上车等细节方面都无不完善,体现出非常高的文化素养。

四、启示与思考

台湾与我县地理、自然、气候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有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台湾食用菌产业、餐饮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对我们启示很多,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推进我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1、要加快菌菇栽培工厂化步伐。食用菌产业从田间搬入工厂进行工厂化栽培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县以袋料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仍是以分散栽培、家庭作坊式生产、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主,粗放与无序生产造成成本的提高和栽培效益低下。工厂化生产在我县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育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势在必行。建议:政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对实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补助,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

2、要加快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我们庆元地处偏远没有市场优势,只有产地优势,需要特色产品作支撑,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建议:政府牵线搭桥,整合大学院校、科研机构和农业、经贸等部门的资源,建立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企业联手互动机制,合力培育几家生产规模达百万袋,集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3、要加快组建合作组织。要通过组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食用菌生产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把单家独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投入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参照台湾农会的一些做法,围绕食用菌等产业,县、乡(镇)成立相应的专业协会及其分会或专业合作总社,对现已组建或今后组建的零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服务和指导,并依托现有涉农部门的技术力量、供销部门的销售网络以及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强化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推广、市场营销职能,保证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发挥作用。

(二)积极推进我县食用菌产品的深度开发

1、要加快大众化菌菇食品的全面研发。目前我县3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已逐步实现由香菇加工向休闲、保健、药用等方向发展,如百兴、大山合和保力生等企业已开发香菇精、菇酱、即食食品等产品和灰树花胶囊等科技产品。但菇类大众化产品开发得不够多,向食品、生产生活用品、儿童玩具等领域延伸得不够,相对保健品而言,大众化食品的利润空间更大。建议:加大对大众化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创新求特,丰富产品种类和提升档次。

2、要加快提升菌菇产品的品质形象。按照《庆元香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加强对食用菌的生产管理,打造良好的地方品牌形象。深入实施庆元香菇质量“411”工程,强化香菇“蜡棒”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强化巡查监管,提升“庆元香菇”品牌质量。

引导香菇产业企业发挥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香菇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进市场和产业的共同提升。建议:规范1-2家食用菌生产企业,作为庆元食用菌产品的对外展示窗口,集中展示高品质的生产过程和高品位的企业文化。设置生产流水线参观区、企业文化展示区、产品形象展销区和顾客DIY创意区。通过让参观者进厂消毒、听公司简介、隔玻璃观看食用菌及产品的生产过程、参与互动体验等等,全面了解庆元食用菌生产产品的整体形象,提高庆元食用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要加快在食用菌加工生产中融入OEM的理念。我县食用菌生产存在销售中间环节长,信息渠道不畅通,生产和销售信息不对称;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不高,没有自己的销售终端等等问题。OEM是创造利润风险最小的方法,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市场理念。因此要善于使用OEM的理念。建议:加大OEM的理念的传播,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借势借力,采取代工形式,在创造利润的基础上建立品牌,从而做强做大。

(三)积极推进我县休闲服务业的品味提升

1、要加快形成第六产业。要借鉴台湾的“第六产业”模式,把菇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构成庆元生态休闲游的一个独特卖点。充分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选择交通便利、景观优美、特色明显而且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菇园、农场和林场,建立农业休闲观光园,开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转型,促农民增收,让更多的专业种植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建议:借助香菇产业、食用菌美食和生态环境做特色旅游业。在一些成熟的食用菌基地、城郊及修建搬迁后的村落,建立休闲观光农业园,综合开发风水养生、环境养生、道教养生、美食养生、运动养生等项目,做好生态养生文章。配备专业的服务保障人员,为游客订制个性化的食用菌素食养生餐,结合村庄周围的森林、山地等资源安排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把农场的功能从单一的种植扩大到科普、体验、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开发一些特色农业、建造一些生态景观、辅助一些消费设施,建成集休闲、观光、体验、科普和消费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点。像我县在建的旅游项目宏景天生态养生园就可按这种模式运作。

2、要加快研发食用菌美食。研发美食,首先要解决好食材问题。目前我县食用菌品种单一,以香菇、灰树花居多,而且不是一年四季都有,餐饮店往往因没有冰库,只有冰箱存一点。食材的新鲜度不够、种类太少,因此给食用菌菜肴开发带来难度。建议:采取业业协作的方式,加强县食用菌协会和县餐饮协会的交流协作,根据各餐饮店的不同需求,组织菇类公司定向提供相应的食用菌品种和数量,并给予配送和冰库保鲜等服务。丰富餐桌上的食用菌品类,确保食材鲜度。菇类企业可在各餐饮店设专柜,展销其产品。把种植业和服务业有效结合。其次要开阔视野创新菜品。利用各种载体提高餐饮行业研发食用菌菜系的积极性,通过《菇乡美食》电视节目录制、筹备香菇文化节食用菌美食节和举办县食用菌烹饪大赛等充分调动餐饮业开发食用菌美食的积极性。县风景旅游局要扩大食用菌美食小书库的容量。充实各类食用菌美食相关书籍,供餐饮业从业人员借阅。县餐饮协会要整合资源,集中各个店的研发成果,制作规范的食用菌菜谱加以推广。建议:政府加强对服务行业商会和餐饮协会的扶持力度,对于研发食用菌美食有突出贡献的酒店和厨师要给予表彰鼓励。第三,要整

合县农办、人劳社保局和团县委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丽水职技院、县职中的师资力量和金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社会性中介组织的力量开展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以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要加快发展休闲养生游。我县没有视觉冲击力强的观光资源,最优秀的旅游资源就是中国香菇城、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廊桥之乡这三张金字招牌。目前,其他地方同质的资源也很多,要想与众不同,就必须创造差异性,吸引游客。一是要树立大旅游的概念。全县各部门、各乡镇都要树立旅游意识,把旅游业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放在首位,制定相关政策、编制有关规划和开展项目建设时,充分考虑是否符合旅游的要求;二是要有大局观念,受旅游资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县市难以单独成为对旅游者具有长期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必须树立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同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营销;三是要融入地方文化。要注重研究旅游市场的特点、需求和规律,特别是游客的消费心理和需求,把廊桥文化、香菇文化和生态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旅游产品中,打上地方特色的烙印。如百山祖4A级景区建设,要打造成低碳旅游示范点,力求处处体现生态环境第一的特质。还可通过再现吴三公制作香菇过程、开设互动节目让游客学习体验香菇功夫和香菇话、修建廊桥作为观景台等增强文化品味。

另外,我们要加大与台湾的合作力度,加快制订与台合作意见。抓住海西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创建,加大对台招商力度,鼓励台湾菇类企业和农民到我县投资发展,通过合作,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理念。

庆元县赴台湾食用菌美食考察组

执笔:谢雅贞 吴其耀

第三篇:台湾考察报告

温暖台湾行,追寻教育梦

天门市岳口镇天南初级中学 刘名胜

应台湾新北市心悦全人教育协会邀请,我们湖北省卓越工程校长培训团成员到台湾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教育交流活动。此行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今天,在这里与各位同行分享台湾之行的感悟。

我们先看台湾12年国民教育的图表,对台湾基础教育作一个初略的了解:

12年国民教育包括国小6年、国中(初中)3年和高中职3年。3到6岁为幼稚教育,学生可自由入学;国民教育是就近入学。国民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儿童身心、灌输伦理道德及生活教育,以造就人格健全的公民为目标,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主导信息社会的高素质现代化综合人才。

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 “政府”办学;二是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办学;三是“政府”建设,民间管理。

台湾的国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传统、现代与前瞻性兼顾,人文、社会与技能均衡发展,乡土、国家和世界意识并重。

台湾教育采用“校长遴选、教师遴聘”方法,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

校长遴选的具体方式:各县市设置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由教育行政机构代表、教师代表及社会公正人士组成。遴选委员会先对校长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实地查访,再进行笔试、口试、面谈,最后交家长及学校教师的评议,通过后方能入选。校长的任期一般为4年,校长的职能主要是服务性的,而不是一种权力,学校的重大事务,均由专门的委员会讨论审议。

教师遴聘则由各校设置的教师评审委员会讨论、审查,通过后再提交校务会,决定教师的初聘、续聘、长期聘任、解聘。每个岗位常都有数十倍候选人竞聘,教师在台湾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教师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职业”。

台湾基础教育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围墙的校园

台湾学校与我们内地的学校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没有围墙。

学校没有围墙也说明了三点:一是当地社会治安良好;二是低围墙折射出台湾民众的高素质;三是学校的品质优良、透明度高、开放性强,能随时随地接受公众的检验与监督。

在内地,学闹事件偶有发生,学校管理较为封闭。在台湾,却倡导“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当学校管理在家长眼里更透明化时,当家长把学校当成孩子另一个家时,当孩子把社区作为另一个学校时,我想,当下让教育管理者头疼的学闹事件一定会减少,家校社区关系一定会更和谐,学生、家长和老师一定会更快乐!

二是50人的微型学校

在台湾,2000人的学校属于大型学校,还有很多不足50人的微型学校。50人的微型学校规划建设也非常合理,各校不仅有胶田径场、标准篮球场,还有室内体育活动室、音乐、美术教室以及各类辅助教室。台湾地区对国民教育投入大,均衡教育落到了实处。

三是可触摸的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追求、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兴旺发展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台湾基础教育提出了“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不能少”的办学理念。

台湾学校都善于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直观化、情境化。它们被灵活地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环境设计等方面;它们可视、可听、可触摸、可感知;它们弥漫在整个校园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成校园特有的一种气质和内涵。

四是引领成长的生活教育

台湾学校注重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很多学校把科技融入到课程,创新教育空间,把校园建设成一个教材园,开展生态教育、环保教育、生活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认识自然、体验劳动、感悟生活,从小强化一种爱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

五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品格教育

台湾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行为熏陶,民族文化的弘扬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每个细胞中。“礼义廉耻”是所有国

立学校的校训。除了国语课程外,很多学校都开设有闽南语课程、客家话课程、书法课程、茶道课程、书法课程、国画课程。校园的过道、墙壁、楼道都贴有《论语》、《周易》等古代经典诗文内容。每到民族的传统节日学校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随着两岸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对台湾教育将会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因此,台湾的基础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台湾之行给我的几点启示和一些做法。

1.完善办学方式,开发教育资源。

台湾学校特别重视开发家长与社会资源,家校社区联动,互利互惠,和谐共处。从2005开始,为更好地开发教育资源,加强家校社区联动,我们先后建立了健康生态农业基地、健康养殖基地、嘉祺蔬菜种植基地、保安桥社区基地等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基地,争取了社会、家长的支持,促进学校教育社会化。

2.提高校长素质,提升办学品位。

在台湾,我们所见到的几所学校的校长,他们都是教育专家。作为一个校长,要提升办学品位,不仅要有思想与智慧,更要有激情与梦想。

3.激励教师成长,提升教育品质

台湾教师之所以令人羡慕,受人尊重,是因为所有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有更高的业务素养。目前,我们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教师参与自主研修。

本学期,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对原有的“小课题,大研究”又做了适当的调整。课题申报程序简化,课题研究时间缩短,但结题要求更严格。这样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进行研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究中获得成长。我校的青年教师汪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天南中学从教四年,就有三次获市教学比武一等奖,两次获省教学比武一等奖。

4.创新校园文化,渗透教育目标。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

力量,对学生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台湾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课程建设别具一格,将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的健全国民)悄然无声渗透,令人耳目一新。台湾学校的校园文化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我校新建了教学楼,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本着开放、多样、生态的原则,着力建设人文校园、景观校园、书香校园。

建筑文化。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开布局,重新命名校园建筑物,使校园建筑物具有文化内涵,彰显国学经典文化特色。为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征集学校建筑物命名和道路命名活动。

景观文化。遵循“校园里每一寸土地都要服务于教学”的理念,在花坛、操场运动等教学功能区设置统一的醒目的标牌并配有精练的文字说明,挖掘各功能区的教学内涵、意义。我们把学校主干道上的花坛作为迎宾景观区,并在新教学区兴建了樱花园、梅花园、杜鹃园、紫薇园和百果园等生态景观园。体现学校的书香雅致气息,意在表现学校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的期待。

走廊文化。以“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传神”为指导思想,关注楼层学生特点及年龄特征,突出人文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建设走廊文化,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具体做法:楼道墙悬挂学生作品,走廊张贴国学经典,楼梯口张贴安全警示标语,转角处张贴百科知识。

班级文化。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一面是制度墙,一面是知识墙,一面是作品墙。

寝室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突出人文性、知识性、教育性。寝室内外温馨的提示语和图片,学生个性化的装饰作

品,使寝室变得更加温馨。

食堂文化。有文化内涵的学校食堂绝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吃好、吃饱、吃得健康的层面,而应超越其原有的定义,充分注入校园文化元素,让师生们在就餐的过程中感受到消费的是不仅是食品,更要感受到知识、享受到文化的熏陶。学校创设文明节俭的饮食氛围,在学生中评选学生自制宣传标语,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理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和好习惯。

另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艺术节、书画作品展、国学经典诵读专题教育活动成为常态。

5.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从台湾国中和高中课程表上发现,两学段的课程设置上都开设综合活动课或社会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年,已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题研究进行了有机整合,成为一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途径。

综观台湾的基础教育,从“重知识”到“重能力”,从“追分数”到“追理想”。台湾教育提倡 “适性扬才”,说的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且合适的教育。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子应考虑脚的尺寸来做,而不是“削足适履”。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人性化的,这样的教育改革也是令人期待的。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两岸碧波连万顷,千里东风一梦来。”教育兴邦,筑梦中华。引领教育航线,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我们坚信:天门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第四篇:台湾考察报告

赴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学习考察报告

今年暑期,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学院派我和张思杨老师,参加了由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的,由台湾中华科技大学主办的面向制造大类的骨干教师培训。

一、学习目标

增进两岸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概况

学习时间 2014年8月20日至9月2日。学习地点 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台北市)

参与人员 本次学习培训班由4所高职学院13名教师组成,三、赴台面上的感受

台湾人热情:从到台湾后的接机,后面学校领导的接待讲话,反复强调,这次合作是个开始,是民众间友谊、学术技术上交流合作的种子,希望能继续深入交流合作,反复强调中华一家亲,人不亲土亲,十多天的生活,平时的休息等无处不在传达他们的热情好客。台湾人讲礼仪:排队,购物、候车等公众场合,自觉排队已成为不自觉的习惯;乘自动电梯,只站右侧左侧则留为紧急通道;公车刷卡时,总能听到“谢谢!谢谢!。。”不断;上电梯总是抢先为我们按住电梯开门按钮,让我们先上,出电梯总后出;吃饭中间,交流点什么东西,总是先停下吃饭,说完了吃饭;台湾忠孝路、忠孝楼、忠孝。等较多,确实见到几次,62的老教授和我们一起交流到吃晚饭时,确报欠的说,他不好意思,要回家陪父亲或母亲吃晚饭。我们赴台是在大热天,我们在中华科技大学没有见到过一位教师穿着短裤拖鞋来给我们讲课的。

台湾人还节俭、团结,注重整体利益:总说他们的商店一般没有假货,总说他们市场一般不讲价,但是实际也不尽然,但还是令我感叹,很多东西还是值得借鉴。如此之类的事,就不一一赘述。

四、中华科技大学概述

中华科技大学是位于台湾的一所科技大学,创于1967年,前身为私立中华工业专科学校。于2009年更名为中华科技大学,学校现有台北、新竹、云林三个校区。设有:财务金融、电机工程、电子工程、航空电子、航空服务管理、航空机械、化妆品生物科技、机械工

程、资讯管理等学系。另设有7个研究所:电子工程研究、机电光工程研究、土木防灾工程研究、飞机系统工程研究、建筑工程与环境设计研究、经营管理研究、航空运输研究。

五、台湾教育体系简介

六、赴中华科大对高职教育相关考察见闻 1.职教师资水平高,大多具有国际视野 2.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企业紧需的实用创新型人才 台湾地区的当前由于少子化等原因,企业技职人才缺乏,企业需要学校为他们培养实用人才。由政府出台了相应政策,从经济等各方面支持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定向为企业培育人才。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与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大学普遍要求师资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相当一部分教师来源于企业,称之为“业师”,直接为学生授课,增强校企接轨。

3.机构与人员设置精简

中华科技大学和其他台湾地区的私立大学一样,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多按大学——学院——系(研究中心)三级,建立了学术管理结构,学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从学术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地区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中心的地位与学院平行,同样是一级教学单位,这说明了台湾地区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学生毕业证上没有细分专业,想侧重于某方面的学习,只有考相应的专业证照;从人员设置上看,台湾地区私立大学的行政人员人数较少,教师要兼管任教相关课程的实验室,要坐班一定的时间,计入工作量。总之教师与行管人员的比例优化。4.终身化教育为企业提所需人才

台湾大学承担有服务社区的责任和举办证照考试的功能,所以终身教育机构基本是一对外机构,承担有为学校宣传扩大知名度以及为社会培训更多所需人才的双重任务。

七、对我们发展的启迪

1.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突出的地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必然要求有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政行间的合作,以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开展共建共育共管合作。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考核等方面通力合作。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按计划每年安

排校内教师赴企业锻炼,由企业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出评价。并且学校在政策上要给予鼓励支持。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可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分享国际教育资源。国际交流的重点也不止步于单纯的学习,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才是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院校建设、人才培养中的深化应从单纯的生源基地,向师资培训到学生双向流动到科研合作。比如引进外籍教师、教材、理念、国际标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留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支持学生校际交流、考察访问、师资海外培训、参加国际会议等。3.在实践教学中力求真实细致

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为学生创设现场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真实的设备的结构知识,装调维修技能。并且按真实企业需求和规范严格要求质量。使学生到工作岗位时减小陌生感。2014-9-8篇二:台湾考察报告

衢江区农业考察团赴台考察报告

台湾农业发展迅猛,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更好地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应台湾南投县农会的邀请,经省政府批准,12月23日—12月30日,由区委书记朱建华为团长的衢江区农业考察团一行6人,赴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考察活动。在台期间,考察团一行认真考察了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双方进行广泛的经验和技术交流,拓展了合作领域,增进了友谊。此次台湾之行,收获较大,启发颇多。现报告如下:

一、考察活动概况 2009年12月24日,参观了宜兰中山农业休闲区,看了花莲农产品市场。12月25至此26日,沿花东纵谷考察了有机农业县和原生应用植物园。12月27日来到台南,考察了柑橘生产基地—梅山合作农场。12月28日在南投,参访了南投县农会,参观了台一花卉种苗场。在台考察农业期间,共进行了四次农业公务活动。在宜兰中山农业休闲区,参观了三富花园农场,观看了中山农业休闲区的宣传片,与宜兰县休闲农业区发展协会的理事长林文龙进行了交流,并互赠了相关资料和礼物。参观梅山合作农场时,在李教授和周煌钧场长的陪同下,考察了柑桔分级包装线、柑桔工厂式育苗大棚,并召开了座谈会,双方就柑桔产、加、贩交流了意见。在南投县,与南投县农会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林科长和食品厂厂长吴连俊的陪同下,参观了食品加工厂和食品冷藏库,并详细了解了农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作用及运作方式。在台一花卉种苗场,与已在我区莲花镇创办台湾宝岛农业的台商陈全雄、白教授进行了洽谈,希望他们在莲花加大投入,拓展领域,做大做强宝岛农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并与另外八位农场主进行了交流,向台商介绍了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农业资源优势,邀请他们到我区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在台北,与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进行了交流,原台北市市长向我们介绍了发展现代农业经验及屋顶农业的技术。与台湾旺旺集团总监王仁铨进行了洽谈,向他介绍了我区的投资环境,希望旺旺集团在我市已投资办厂的基础上,能来衢江区投资兴业。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了双方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了交流增进了友谊。

二、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特点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地狭人稠,土地总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余万。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虽然现在台湾已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但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和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农业发展进入停滞期,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小,经济地位十分低微。80年代之后,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台湾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90年代初提出发展“精致农业”,近年来又提出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即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阶段,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阶段,目前已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通过参观考察发现,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明显。

台湾属人多地少地区,尤其是高山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历史上以盛产大米、甘蔗等为主,从70年代起,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根据不同区域条件,按照当地土质和气候等来确定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积极鼓 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南部的屏东县以热带果树为主,盛产木瓜、莲雾和淡水水产,台中的红柿又大又甜,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还有阿里山的茶叶、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集集镇的香蕉集中产区、信义乡的青梅生产等等,每个县、乡都有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农业区域化特色十分明显。

2、农会组织功能齐全且运行规范。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属非营利性的企业,不与农民争利,有半官司方的性质。农会的主要功能有:一是农业推广。包括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加经营。即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

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包括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设施、包装物流、实用农机具等。三是兴办农业金融业务,涉及农业存贷款、农业和农民保险等等。四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基本上是政府与农会各一半。我们考察的南投县有13个乡、镇、市农会并由县农会辅导联系;农业人口18万人,农会会员数9万人,占50%,只要个人有0.1公颂土地就可申请加入正式会员,其它可申请赞助户。南投县农会有一百多年历史,现有资产业革命200多亿,有57个会员代表,15个理事,5个监事,下聘总干事,下设8个部门,共有员工48人。

3、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运用能力较强

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是台湾现代农业的特征,而这无不得益于台湾农业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随着台湾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目前,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台湾从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源资源,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在高新技术方面,台湾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篇三:王校长赴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麟游县洪泉中学校长 王林祥 2011年11月18日---11月25日,宝鸡市教育学院组织本期校长培训班的20多名中学校长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访问。重点参观考察了协志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及台东县立东海国民中学等4所中小学校,并与东海国民中学校长陈瑞雍先生和部分中层骨干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学校的教学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及学校情况介绍。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本次考察学习感悟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

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台湾之所以在近20年迅速掘起成为亚洲四小龙,这与他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迅速培养各类基础人才是分不开的。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 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1、公办学校办学水平高。相对私立学校来讲,从小学到大学,公办学校校园面积大,设备设施先进、师资水平高且收费较低,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公办学校全免费。各级学校的学生以考上公办学校为荣,特别是考上公办高中和大学比较难。很多学校都把考入公办高中和大学的多少作为向社会宣传其教育教学成果的重点(就像大陆考上大学或重点高中一样)。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选修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在设置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各个学校都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设了 许多选修课,如表演艺术、健康教育,综合家政,社会服务等,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选修,学校指派老师进行集体或者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充分得到培养,同时为这些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机会,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把学生特长作为推荐升学的重要依据。我们参访的台东县立东海国民中学,对哪些智障生,我们叫学困生,专门办了一个班,他们称资源班,有专业的老师辅导教育他们。3,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台湾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德行教育,并把德行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如《高级中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就从学生文化成绩和德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只有两项都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才准予毕业。不仅如此,还要求把德行教育的时间前移,认为小学教育不只是启蒙教育时期,更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德行教育,以如何“做人”为起点,围绕礼义、廉耻、诚信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在台东县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几个校长早起出去散步,看到附加一所小学准备举行升旗仪式,征得他们领导的同意,我们观看了他们的升旗仪式,基本和我们一样,升完旗也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现场说法教育,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一点一滴说的很细。学校普遍认为:学生的德行优劣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的,是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来实现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文明诚信、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同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 数、时间,表现作为德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明确规定德行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台湾政府对各类学校提出了一个共同校训,即“礼、义,廉,耻”。

4、重视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其内设机构比较齐全,有活动组、公关组、服务组、财务组、文书组、爱心义务组等,这些小组在家长委员会会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会长由家长委员会成员推荐产生,一般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担任,学校的重要活动,会长必须参加。家长委员会委员随时可以参加学校的行政会议,提出意见建议,大到学校的决策,如征地、盖房、购买大型设备,小到作业本的采购数量、校服款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 青昧。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方面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此次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从五十年代仅依靠农产品出口发展到今天以工业、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职业教育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助推器。我们宝鸡要实行工业强市,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篇四: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赵宝平

按照本期培训安排,我们班于四月九日至十六日赴台湾教育考察。

一、台湾概况

1、台湾岛面积大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人,它东邻太平洋,西面靠台湾海峡,北至东海,南抵巴士海峡,其周围有标识的大小岛屿共有14个,台湾岛的地貌是马鞍型,中高南北低。中南部地区位于大陆板块、印度板块及欧亚板块之间,因此这个地区是地震多发带。台湾岛的中部处于北回归线23.5度,因此台湾岛是一个亚热带地区,雨水充沛,山高林密,植被较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山高坡陡,河床流程短,易形成山洪暴发和河水干涸,所以台湾的电力主要靠核电能。台湾的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渔业、果业、加工业及旅游业,没有十分突出的经济支柱产业。台湾交通比较发达,除了环岛铁路外,南北向主要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省道,东西向有六条省道,公路通达每个村庄,在台湾岛内有标识的机场八个。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是西部强于东部。

2、台湾是一个长期被帝国主义列强奴役的省份。日本从1895年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之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在台湾整整统治了五十年,期间掠夺台湾大量的矿产资源和木材。如对阿里山的铁木和柳杉进行毁灭性地砍伐,至今都还留下了一些罪恶的证据。由于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因此,日本文化对台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在台湾的边沿地区,还可以看到日本式的房屋建筑和日式商铺等文化痕迹。

3、台湾居民主要由三个阶层组成。一是土著人,这部分

人在台湾生长的历史较长,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这些人比较少,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汉文化,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还比较低;二是客家人,这部分人主要是从福建等沿海地区迁移来的人,其人数比例比较大,绝大多数是中产阶级,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三是大陆人,这部分人主要是1949年国民政府撤离大陆时到台湾去的人,这部分人既有一定政治基础,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4、台湾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比较好的省份。当国民政府在1945年收复台湾后,就立即抵制日本文化的奴役,积极推广国文教育和普通话,同时注重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其中儒家文化继承的比较好。

二、台湾教育情况

1、学校概况。台湾的学校主要有这样几种办学模式。一种是政府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教会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政府出钱建设,交由民间管理。目前,台湾有各种各样的大学200多所,全都是本科院校,高中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能考上大学。台湾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政府投入比较大,办有许职业技术学校,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有供不应求的趋势。台湾的高中教育是收费教育,其费用是根据学校的举办性质及其条件而定。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全部是免费教育,学生所需费用一律由政府承担。凡是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学校,学校所收的一切费用都全部交由政府统一调配使用。

在台湾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类学校中,政府认为小学是一切学校之本,只有抓好小校教育,才能抓好继续

教育,因此,政府是全力赴抓小学。在小学建设方面投资比较大,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

2、中学教育管理。台湾政府对各类学校都制定有各项管理规定,其中针对高中教育,出台了《高级中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该考核办法从学生文化成绩和德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只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才准予毕业。同时,在校训方面,也提出了一个共同校训,即“礼、义、廉、耻”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对儒家文化的继承),把德、智、体的发展作为育人宗旨,在此基础上,允许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目标要求,但必须体现各自的特色,如台北育成高中的校训是“忠、勤、俭、朴”,而东海大学附中则把“德、智、体、美、艺”作为育人方针。台湾的中小学都实行校长负责制,其责权利比较清晰。

3、课程设置与教材。从课程设置来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具体来说,如:国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品德、社会历史、社会地理、自然生技、表演艺术、健康教育、综合家政、社会服务等,其教材也是实行政府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其中各校的校本教材比较好,富有特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同时,每所学校都比较重视教育科研,均办有自己的教育刊物、报纸或通讯,其中刊物的质量比较高。

4、学校教学。台湾的课堂教学与国际接轨比较好,每班学生不超过40人,采取小班化和讨论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比较活跃,老师起着组织者的作用。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教室设有存放各种学习资料的图书架,配有电脑,同时有的学校教室还设有卫生间,在小学或初中的教室,导师(班主任)的办公桌是设在教室内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而且不向学生或学校索取任何报酬,因为他们认为学生未学好,老师负有主要的责任。另外,有的学校 利用双休日把实验室、图书室、实习车间、自然史教育馆等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使用时只需签字、备案就行了。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各个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设了许多选修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选修,学校派专人进行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张扬,同时给这些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如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社会活动,使学生毕业后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6、注重养成教育。学校认为学生的德行优劣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的,是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来实现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和文明诚信的礼仪以及审美能力、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同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时间、表现作为德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明确规定德行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所以,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比较好,这一点从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过程中得到了印证。

7、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管理。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而且家长委员会的内设机构比较齐全,如有活动组、公关组、服务组、财务组、夜辅组、文书组、爱心义务组等,这些组在家长委员会会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等。在学校的大型活动或接待活动中,会长都必须参加。会长是家长委员会成员推荐产生的,一般是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担任。家长会成员由学校颁发聘书,一聘三年。

8、教师的工作与待遇。台湾中小学的课程量,一般是每天七节。而教师的工作量,平均为18节,有的教师还要上2门课程或兼任其他行政事务工作,教师管理完全实现了聘用制。政府学校的教师工资由政府统一发放,月工资一般为1 —2万台币,校长的工资在4万台币左右。除了工资以外,老师有一定的超课时津贴,除此以外没有其余的津贴。教职工退休后,由政府一次性发放养老金,大约在100—200万台币。

三、比较与借鉴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台湾把教育当作社会事业,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教师尽责。绝大数教师都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首先是感谢学校为他们工作创造的条件和机会,其次感谢学生们的配合,然后感谢同行的支持,从不居功自傲,更不向学校、学生讨价还价,不索取经济报酬。学校对于做出成绩的教师主要给予精神激励和表彰,正确引导教师的发展。有的学校非常注重个性化教师的陪养,给这些个性化教师一定的空间和荣誉。从在这些方面来看,与之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作为领导,我们应当重视教师的发展,要为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要注重精神激励;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要多一份事业心和责任感,多一些服务意识,少一点商品意识,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2、重视品德教育。台湾教育非常重视人的德行教育,把德行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不仅如此,政府还把德行教育的重心往下移,他们认为学校教育不只是启蒙教育时期,更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行教育,从如何做人教起,围绕在礼义、廉耻、诚信等方面进行辅导和培养。比如嘉义县立民和国民中学在学生编班时按一忠班、一孝班、一仁班、一爱班来编。屏东县立恒春国民中学在楼梯口张贴人在做,天在看标语,评选全县孝亲楷模。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及道德观念教育比较模糊,淡化了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了重心下移外,要改变对学生成才的评价办法,不能惟文化分数定优劣,更不能用文化成绩代替学生的品德行为。篇五: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学校考察报告

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 万淑兰

在市教育基金会的精心组织下,我非常有幸走进了台湾花莲县立秀林国民中学、新城国民小学进行访问、考察。

一、弘扬传统,处处彰显

与大陆相比,台湾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强化行为熏陶,在理念上更注重古今中外结合,兼容东西方文明。民族文化的弘扬渗透于台湾社会的每个细胞中。

陪同的学校领导、师生彬彬有礼,校园各角落洁净清新,无不流淌着人文的血液。走访的两所学校,课间同学们对我们的问候,学生很自然双脚分立,双手放后,大声叫到:“老师好!”我几次寻得机会与台湾孩子们交谈,孩子们说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回家后都会有向父母表示感恩活动。这些做法对学生懂得待人处事的道理,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他们留给我的印象多为礼貌、大方、热情回答各种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这与大陆多数孩子的内敛与拘谨形成对照。曾记得,在新成国民小学,我独自来到三年级教室,正遇见同学们整队到英语室上课,所有学生都是双手伸直向 前,整齐排队,自觉安静行动。学生的礼貌、习惯教育相当到位,对文明的传承不禁令人动怀。

课程设置更是体现弘扬传统:学生在各年级都会规定有经典阅读计划,如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等。周一到周五每天 第一节25分钟是读经典书的晨读课。课上班主任组织本年级规定的教材进行阅读、理解指导。(还有学生统一购买的经典阅读练习册,期末进行统一检测。)

因为感动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激发了我一探学生平时阅读什么书籍的好奇心,所以我特意留心了他们教室内图书角和阅览室摆放的书籍。所到之处,几乎随处都可以看见《荀子》《孟子》《论语》《吕氏春秋》等传统书籍。

浸润在这种凸现传统文化中的台湾基础教育,自然处处都彰显着“以人为本,弘扬传统”的印痕。

二、学校、社区相得益彰,互补双赢

考察中,台湾学校与社区的亲密程度,对社区的开放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当局层面而言,台湾教育理念中所涵定的对象是全民的、内容是生活的、场所是广阔的、方式是多元的、活动是多样的、参与是免费的、服务是志愿的(即“义工”或“志工”),倡导“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就学校层面而言,台湾学校的设施都积极向社区和居民开放:学校的操场、体育馆、图书馆不时可以看到社区居民锻炼、学习的身影,有的学校甚至还开放地下停车场,缓解社区停车困难等。(其实从学校校门和围墙就能一眼看出学校和社会的一体

化。学校前校门是全开放,没有森严的门卫;后门就是一个虚掩的栅栏门。围墙或是绿色植物带,或是石头垒起来的低矮围栏。)就社区层面而言,城区建设统一施行“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绵延几公里的“中央绿廊”和繁星点缀的户外体闲运动场所,在落实人性化理念的同时创造了教育无时、无处不在的实效;而在各种文化场所,均设计了适合青少年需求和活动的教育内容和与场境设施,科技含量和人文知识相当高。学校的书画展,同学和社区居民都可以参观;社区阅览室,同学们也随时可以自由出入。(因为学校每周有半天时间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学生不用上课,很多孩子几乎都是呆在社区的阅览室或者活动室,或是社区组织的免费培训班。)有的社区还专门设置专责单位、编制专任员额,规划、推展地方的家庭教育工作,举办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咨询辅导等活动,为父母提供有关家庭问题的咨询、教育与解答在促进与建立社会和谐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据我们与参访学校的老师交谈得知,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如校宣传栏、实验大楼等都是家长会出钱捐建的。家长会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学校支持,而且还组织家长们为学校做义工。如:早上学生上学、下午学生放学时,家长义务在校门周围做安全爸爸、安全妈妈,帮助学校维持交通秩序;学校的图书馆内书籍的整理、新书的介绍、出借等都有学生家长来为学校义务完成。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家庭、社会完善的德育网络中,有效地得到贯彻与实施。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特别是台湾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得益彰更值得我们借鉴。对比两岸教育,我们有了更深的启示。

三、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每所学校除开设规定的综合课外,都还根据学校特点和孩子们的需求,开设了各类社团课程。社团课程全部是在正常上课时间安排落实。每一位学生都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参加社团活动。而且在每周还特别设置了学校活动弹性课。弹性课就是专门用于学校或者班级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如拉拉操比赛、拔河、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科学周、大课间活动、周会等等,种类繁多。学生从小就培养了积极、大方参加活动的心态习惯。学生和老师每天也几乎都在紧张的忙碌中度过。

四、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我们到过的两所学校,学校的每座楼设计都是通过学校、社区等相关人员根据学校办学理念进行设计,最后建设落成。每个教室的布置各不相同,彰显着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学校会为一些智障或残疾学生专开一个特教班;会为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开设“学习中心”辅导功课;会为台湾的原住民开设原住民班,并开设本土语言教学,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所到之处见不到教师对学生的大声训斥或辱骂,看到是师生间轻声细语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和谐。

五、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台湾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教职工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晋升一级工资,表现佳、绩效好的年终还可以享受奖励。教师来源多样,不仅

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有其它非师范高等院校毕业生,但这部分人要进教师队伍,必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经过考核和考察,才能取得教师资格。新教师聘用门槛高,录用比例为100:1,可见条件之苟刻。一旦取得教师资格并被录用后,将可终身任教,校方不能随意解聘。男女教师退休的年龄都是65岁,但教龄满25年就可提前退休,退休时可以一次性享受退休金,也可以按月享受退休金。

台湾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待遇好,教师职业受到社会羡慕,每年教师缺员增补常引得数十倍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竞聘。原因一是台湾教师属政府公务员系列,待遇略高于财政、银行职员,退休后的待遇优厚;二是教师职业稳定,教育主管部门在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倡导正当休闲活动、公开甄选教师等政策上,很受教师和社会认可;三是政府投资教育比例一般占政府预算35%以上,奖励教师的机制得到教师的响应,起到了激励教师专业精神,提升了教师服务热忱。所以,教师自主进修,积极参与,与时俱进的培训都很投入。台湾有比较完善的教师研习进修制度,落实多元研习进修管道,建立教师终身进修制度。教师进修培训有三种形式:一是学校培训,类似我们的校本培训,如大部分学校规定每周三下午停课为教师专门培训时间;二是参加教师研习中心培训,它是各级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一个永久性的在职研习场所,承担各级学校教师之研究、研习、辅导及咨询服务事宜,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教材教具和教学资源之研发工作,并办理期刊、丛书出版、教育专题研究及教师联谊活动。三是参加网络培训,教师通过线上学习的平台参加培训。

第五篇:食用菌产业规划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2015年)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深化,丹麻镇锦州村计划依据其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积极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为锦州村民致富奔小康探索一条新的途径,为加速发展锦州村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锦州村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的意义

可充分利用锦州海拔比较高,气温相对低,小麦种植面积大,秸杆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畜禽粪便充足的自然优势,发挥食用菌生产用水少,生产条件要求低,技术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持续、高产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性意义。

二、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现状

锦州食用菌生产已有多年历史,主要以平菇、香菇等品种零星种植为主,从2007年开始引进和试种双孢菇,取得了初步成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后来由于所种植品种产量低、病害严重、销售渠道不畅等多种因素,严重挫伤了菇农种植积极性,致使现在锦州无农户种植食用菌。

(二)发展条件

1、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锦州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8℃,极端最高气温为30.3℃,极端最低气温为-26.9℃;年相对湿度63%。而双孢菇发菌的温度为23℃左右,出菇阶段适宜温度为16℃左右,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

2、技术简单易行,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双孢菇生产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原料充足、生产成本低、投入少、效益高,50米长度的大棚年收入达10000元左右,可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同时,双孢菇生长期一般都在当年夏秋或秋末至第二年春,正值锦州农闲时间,种植双孢菇可以变农闲为农忙,实现周年生产,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3、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锦州是粮食主产区,小麦秸秆和牛粪资源丰富,小麦秸秆和牛粪等又为双孢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双孢菇生产后的废弃物可以用来作沼气填充料,沼渣、沼液又可作为农作物有机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

4、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村上成立了食用菌专

业合作社,合作社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同时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有农科岗位工作人员3名,村有农民技术员,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为双孢菇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市场前景分析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具有良好保健与药用价值的微生物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食用菌将备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据中国食用菌行业规划测算,到201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将达到650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3公斤,食用菌将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且国内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食用菌少,食用菌产品也因此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水平低。目前来看,锦州双孢菇生产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

2、生产规模小。近年来,锦州种植双孢菇生产总面积不到20亩,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3、无加工能力。锦州食用菌生产目前以外销、鲜食为主,村内尚未建起食用菌加工企业,制约了食用菌的规模化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食用菌生产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为突破口,狠抓菌种生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示范基地建设三大重点,在生产布局上以锦州滩为主,以示范基地为示范点,坚持生产设施简易化,生产规模连片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稳步发展、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认真做好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锦州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循环经济“3R”原则。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走绿色、生态、清洁的食用菌生产发展之路。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推动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按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开发主体,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抓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试

验和推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提高食用菌种植的技术水平。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5年,计划建成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温室大棚100座,大棚占地面积达到50亩以上,按照一座大棚平均食用菌产量1000公斤计算,2015年总产量达到200吨,按照每斤食用菌按照2元计算,实现总产值40万元。示范基地总产值达到10万元。锦州村菇农人均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收入达到1200元。

(四)产业布局

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把重点应放在市场占有率高、农民易接受、成本低的食用菌产业开发项目上,以中低档菇为突破口,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效应。高档菇要打好时间差,抓好反季节生产。要以双孢菇、香菇等菇类为重点发展品种,同时进行金针菇、木耳等各类品种的推广。锦州村应重点发展双孢菇、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在生产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加速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五、建设重点

1、示范基地建设:本着优质高产原则,建成1—2个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分之一左右的农户户均建成一座双孢菇大棚。

2、菌种繁育体系建设:以示范基地为依托,进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重点建立以菌种选育、分离、培养、灭菌为核心的菌种试验,规范菌种生产市场,为菇农提供优质菌种。

3、流通体系建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保证食用菌销售渠道畅通,增加鲜菇外销量。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规划全面实施后,到2015年,预计种植专业户累计达到100户,年产鲜菇达到200吨,实现产值40万元,种植户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的全面实施,将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使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增强生态建设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稳定。

(三)生态效益

规划的实施,不增加新的有害物质。食用菌生产虽有药剂的运用,但只是为消毒灭菌,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环境条件,不会残留,也不会带入环境中,属绿

色食品生产。生产中消耗的主要原料是作物秸杆、牛粪等,可减少燃烧量,减少烟量排放。同时食用菌生产后的菌袋为优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净化了农村环境,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镇政府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周密安排。镇上成立以镇政府镇长为组长,涉农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2、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锦州村群众收入水平低,做大做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帮扶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建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

3、强化技术培训,加强食用菌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菇农进行培训,建设一支懂技术的高素质菇农,帮助菇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材料,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科技服务体系作用是及时推广食用菌优良品种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提供食用菌生产及市场信息,提高菇农的科技素质,促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一是建立食用菌培训中心。二是建立食用菌技术服务与信息中心。三是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四是培育食用菌消费市场,形成食用菌文化。

4、借鉴外省先进经验。要走出去,不能局限于本辖区内的生产水平,要到外省去考察学习,特别是关注整个国内市场的需求变化。站的高,才能看的远,不仅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更要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要站在国际化、市场化、高科技化的思维高度来统领和谋划锦州村食用菌产业的宏伟蓝图。

5、完善标准和检测、监测体系建设。(1)建立食用菌菌种培育标准化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程,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并实施全程监控。(2)建立食用菌产品检测监测体系,实现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要求。主要内容为建立质量监测中心,保证食用菌生产从环境、水源、种子、操作规程、加工、包装整个过程达到无公害标准。

冯天英 2010-10-15

下载台湾食用菌产业参访考察报告(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食用菌产业参访考察报告(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湾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考察报告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 《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年第6期 吕明伟 郭焕成 (北京景观园林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

    大连食用菌市场考察报告

    大连食用菌市场考察报告 一、 为什么要考察大连市场 大连市地处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

    台湾物流业考察报告(本站推荐)

    台湾物流产业考察报告近日,本人随同某考察团对台湾物流产业开展了为期八天的考察活动。考察团通过对台湾港口、物流企业的实地考察,基本了解了台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台湾考察报告(大全五篇)

    赴台湾考察报告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的企业培训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推进浙江培训产业发展,提升培训品质拓展思路。在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组织下前往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

    台湾学习考察报告

    赴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学习考察报告 今年暑期,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台湾考察报告(精选五篇)

    台湾学校考察报告 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万淑兰在市教育基金会的精心组织下,我非常有幸走进了台湾花莲县立秀林国民中学、新城国民小学进行访问、考察。 所到之处,领导和老师对我......

    台湾考察报告(合集五篇)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赵宝平按照本期培训安排,我们班于四月九日至十六日赴台湾教育考察。 一、台湾概况 1、台湾岛面积大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人,它东邻太平洋,西面靠台湾海峡......

    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2004年6月,我参加团组赴台湾公务交流,有机会考察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福建省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和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做了一些思考。这里将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