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感受

时间:2019-05-13 04: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对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对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感受》。

第一篇:谈谈对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感受

典型合理化建议实例

(三)编者按:

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持续改善与提高活动,既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将我集团合理化建议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的典型案例进行摘登,希望通过学习先进经验,精心挖掘本单位合理化建议典型案例,深入推进集团合理化建议工作的开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我们连载的典型实例能给各单位、各子公司开展合理化建议工作带来一点启发和借鉴。

谈谈对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感受

□ 退休职工赵鹏强

前不久,集团下发了关于开展合理化建议的通知,及时动员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合理建议活动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技术素质的重要形式。是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是由工人拼体力向动脑筋,发挥主人翁聪明智慧转变的重要手段。是由传统工艺向先进合理方法技术工装工具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项决定是领导层决心的体现,还要求全体员工用行动去实现。合理化建议活动是适时地为全体员工摆了一个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的战场。站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通过这种手段。总结自己多年劳动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把这些新的经验、更先进合理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推广应用到劳动实践中,就是实践检验真理,新的真理又去指导实践,循环往复稳步前进。

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一项传统。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刚刚开始工业化建设,就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取得辉煌成果。

咱们厂的老一代一线职工劳动模范很多都是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比如冲压下料工刘格生、热处理工莫子明、工程师易希章等老一辈劳动模范都是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生产一线的工人文化素质、工作经历比上一代丰富的多,在新的条件下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一定能比老一代干得更好,一定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推动生产技术前进的新建议,涌现出更多的先进人物,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想起了一个实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轰轰烈烈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我所在的生产班组是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所用的冷拉钢棒料,直径是42毫米,产品直径是40毫米。有人提出把棒料直径减少一毫米仍可保证产品质量,经过小组讨论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可行。按当时的生产任务计算,这条建议实现后,一年可节约上百吨钢材。于是建议就按规定上报了。可是问题提出容易,执行起来却难度很大,经过了从小组到车间、再到工厂批准,最终到部里批准。又经过了修改图纸、通知钢厂改变生产工艺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到第二年新棒料进场,这个建议才得以实现了。直到现在,咱们厂的该产品用料仍然沿用着这个标准。

如果这个合理建议的实例,对集团现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有一点点启发,也算我这个老一代工人作了一点点奉献吧,我将感到满足和幸福!

第二篇:谈谈对中医的一点感受

2013

谈谈对中医的一点感受

前不久有人吵着要消灭中医,那是痴人说梦,或者是故意炒作,以求出名。今天我把我曾经放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网站上的一段帖子,已经网友的回帖登出来,供大家批判。

一、不应该对中医中药持否定态度。在没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的许多许多年前,中国人完全考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很多植物可以治病,也发现一些特别的动物或动物成份可以排毒、散坚等等,除了药物外,我不懂得各种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水火木土金,经络,针灸等等怎么会被发现可以治病的。我们必须承认“存在”这两个字,第一,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已经存在到今天;第二,中医中药的确能够治病,无需循证医学来证明疗效“是否”,而是要中西医共同回答为生么,回答为什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为了进步。这是中医必须向西医学习的。

二、中西医结合。现在又很多人把中西医结合误解为“中药+西药”,实际上有些人就是这么做的,不信?很多综合性医院的中医使用抗生素的数量比西医还要多,档次比西医还要高,但是,同时他们还在给病人喝汤药。同样,有些本身是西医,为了显示自己的多长,也在开西药的同时煞有介事地开出一张中药处方来。还有一种现象,不知能否称为荒谬:在病历的末尾,竟然有两种诊断:一是西医诊断,如“支气管肺炎”;二是中医诊断:比如“痰症”云云。这是“一国两制”吗?我不知道这种诊断模式何时开始流行于祖国大地的,但是肯定有“有关部门”要求的。

三、现代中医生很尴尬。我不是说现代中医,我指的是“医生”,从中医药大学学习的课程是中西比为3:7,或者4:6,结果,由于接受了西医的影响,经常和自己打架,因为他们经常不能说服自己,经常发现还是西药管用。他们其实很痛苦。这一点我可不是猜测,是有调查研究的。

四、西医误解中医。最典型的例子是英文翻译惹的祸:中医的心、肝、肺、肾等,被早年学西医的肤浅地翻译为:heart,liver,lung,kidney。中医先生莫名其妙:我那心

2013 压根就不是你那heart,我那肺也不是你那lung,你们非要说我们的心不科学。就中文字的存在而言,“心”这个字没准比你那个heart还要早得多,当初我们中医对“心”的理解包括了心脏、脑和意识,其内涵可比你西医那个heart要强多了,你们硬要把我们的心弄成heart,是你们无知。挺有道理,我同意。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心”这个字绝对是像形文字。

五、吃什么补什么。这个是我最不能理解的。红枣、赤豆、花生衣都可以补血,因为它是红颜色吗?再比如,吃动物器官补人的相应的发生病变的器官。我1984年患肺结核,可吃了不少猪肺。又比如三鞭丸治疗阳痿。这又叫人怎么评论呢。在我的行医历史上曾经让我哭笑不得过:一位黄胆的病人,中医嘱咐不能吃橘子和蛋黄。这是吃什么补什么的反论。

六、经络理论。中医的经络我相信是一个很深奥的系统,只是迄今没有被发现。但是,中医、西医都想要从解剖上去把那个“经络”挖出来,据说有一位研究了一辈子经络的医生(我不知道是中医还是西医),最后仍不能成正果,只好作假交差,可是有形的东西怎么能作假呢,后来被揭穿,自杀身亡。我以为,如果用西医的理论解释,经络可能就是细胞因子网络,或者是由神经介质网络组成的一种系统,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中医们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七、分裂祖国的行为。什么中医,中医就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可是我们现在还有藏医、蒙医、云医。我就纳闷,中国由很多少数民族组成可以理解,但是怎么能允许在一个“大中医”之下出现藏、蒙、云呢,遗憾的是,这些藏蒙云并不是大中医的分支,而是独立的,如此,岂不是有分裂祖国之嫌?哪一天再搞出个疆药、昆药、甘药来岂不乱套,在中国国土上出现的这些少数有民族特色的诊治疾病的医或药却要独立于中医药而存在,有点不可思议。

八、个别不自重的行为。少数中医有不自重的行为。举几个例子:1999年,我任感染科主任,一位中成药的医药代表向我推荐他们的治疗乙肝的药物,拿来的药物介绍首先猛猛地把伪科学、伪药批判了一通,然后推出自己的药物。我注意到有一张数家医

2013 院共同临床验证的结果表,其中第一项写着:HBsAg的转阴率60%!我看见到这个数据丢给他一句话:你立即离开我的办公室!同年,某大学的博士生研制了一种所谓基因治疗方法,并且制成了药物,并获得国家批文(当时还没有SFDA),该药在上海隆重上市,当时我参加了上市会,记得是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邬祥惠教授和上海市原传染病医院巫善明院长做的大会主持,那位“发明人”在会上做了主报告,原来他做的课题就是用某一味中药做了细胞模型实验,发现对某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的mRNA有调节作用,于是就成了基因药物。两位主持人非常愤怒,因为他们觉得被欺骗了,毫不客气地指出其谬误,当时震惊了上海市的感染界,几乎没有一家医院进这个药,但是新闻媒体不管,照样登他们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某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报纸用了一个整版登载,于是这家药厂在医药商店赚了不少治病心切的患者的黑心钱。还有人公开声称有治疗慢性乙肝的“祖传秘方”,我多次在各种会议上指出:1965年Blumberg才发现“澳抗”,并随后发现DANE颗粒,确定了过去所谓“血清型肝炎”的病因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那么这个“祖辈”也就40岁左右!2003年,上海有一例“必须”救活的SARS患者,从外地请来一位高人,开了一张中药方子,声称3天后体温必将正常。我不记得其中有一个什么很厉害的药物,他给的剂量是通常剂量的20倍。上海的中医不敢配药,请示了一位中医出身的市领导,他大摇其头并指示:要慎用。大家是否记得降糖中药中放入优降糖使人致命的事件?当然这些不自重的事例毕竟少数,但是造成的影响很坏,比如老毕指出的那些个药名一眼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西医也是如此,假药也是满天飞,“齐二”的事件是极端的例子之一。我是想说明,做医药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弄虚作假,不要把病人的性命和健康当儿戏。中西医皆应如此。

以下是一位网友的针对性的帖子:

一、不应该对中医中药持否定态度。在没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的许多许多年前,中国人完全考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很多植物可以治病,也发现一些特别的动物或动物成份可以排毒、散坚等等,除了药物外,我不懂得各种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水火木土金,经络,针灸等等怎么会被发现可以治病的。我们必须承认“存在”这两个字,第一,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已经存在到今天;第二,中医中药的确能够治病,无需循证

2013 医学来证明疗效“是否”,而是要中西医共同回答为生么,回答为什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为了进步。这是中医必须向西医学习的。中医中药的疗效是不可否认的。

中医很早就用青蒿治疗疟疾,行之有效,但青蒿素的历史才有多长?如果中医能多几个“青蒿素”就好了。但反过来看,青蒿素还是中药吗?苦参素、黄连素、丹参滴丸、联苯双酯还是中药吗?

二、中西医结合。现在又很多人把中西医结合误解为“中药+西药”,实际上有些人就是这么做的,不信?很多综合性医院的中医使用抗生素的数量比西医还要多,档次比西医还要高,但是,同时他们还在给病人喝汤药。同样,有些本身是西医,为了显示自己的多长,也在开西药的同时煞有介事地开出一张中药处方来。还有一种现象,不知能否称为荒谬:在病历的末尾,竟然有两种诊断:一是西医诊断,如“支气管肺炎”;二是中医诊断:比如“痰症”云云。这是“一国两制”吗?我不知道这种诊断模式何时开始流行于祖国大地的,但是肯定有“有关部门”要求的。

不知是谁提出来的中西医结合?是否因为中国有中医,所以自然就要有中西医结合?个人认为现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以及中医的现代化研究,其实就是中医中药的西化,已经彻底抛弃了中医的精髓,对于中医来说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这样发展下去,中医只有死路一条。相信最终得到的绝不是中医的实质而是一堆零散和肢解的分子、元素罢了。西医有什么先进项目与指标,立即拿来主义,跟得紧,你说搞西医的国内跟着国外跑便也罢了,中医的你跟个什么劲啊,小日本的汉方研究那也叫中医啊,彻头彻尾地中药西化,玷污“汉方医学”这样的名头了。整来整去,把好好一个小柴胡汤搞成具有肝损性,人心惶惶,好象中药都是毒药,扯淡!看到文献上连篇累牍的中医药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学、蛋白组学研究等等,心中只有阵阵悲哀感。中医何去何从,天晓得?也许现在所作的工作与研究是通往揭示真相的一个阶段,甚至是必然的过程,但绝不是答案。这条路感觉越走越窄,离真相越来越远。

说到双重诊断模式的问题,的确是有关部门的要求,现在中医病历的书写基本是在西医的大框架下,硬加进了一些中医特色,如辨病辨证依据(相当于西医的诊断依据)、4

2013 中医的鉴别诊断,在诊断上要求执行双重标准,我想,这也是现在中西医结合的体现之一,硬生生地“中+西”罢了。很牵强。

三、现代中医生很尴尬。我不是说现代中医,我指的是“医生”,从中医药大学学习的课程是中西比为3:7,或者4:6,结果,由于接受了西医的影响,经常和自己打架,因为他们经常不能说服自己,经常发现还是西药管用。他们其实很痛苦。这一点我可不是猜测,是有调查研究的。

是。很多中医院校学生很痛苦,悔不该踏上这条贼船。现在中医从业者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传统医学的坚定维护者,很多非正规中医院校毕业,学历较低,有家传或私学,部分有故作神秘之嫌,坚决排斥一切现代医学的成果,不看化验单、不明确西医诊断,仍是两根指头加一个小枕头打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地道的中医了,从继承的角度上说他们可能作的最好,最原汁原味了,在群众中也有其生存空间,认为中医就该这个样;二是从正规中医院校出来的,是业内的主力军,如缪老师所说,中西医兼学,其实啥也没学好,有点四不象,整天中不中西不西两层皮,包括我个人。另外还有西学中的,不过说实在的,学的好的,学得地道的真不多见,更多的是也是两层皮,但出成绩的往往是西学中的,个中真味让人费解,也许他们对于现代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掌握更有优势?

对于学中医的还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随着中医学历的逐渐升高,部分人对中医终于忍无可忍,最后改行了之,常见的三步曲是中医本科-中西医结合硕士-西医博士,从而彻底完成了蜕变。但还有一种相反的现象,就是转了一大圈,拿到了博士学位,到头来才觉得那些所谓的现代研究多属扯淡,越研究越不能还原中医的本质,这和上面说得第一种人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农民地头纳凉,和一个人奋斗一生功德圆满也在地头乘凉完全是两个概念和层次,这种转变后往往对中医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虽然还是稀里糊涂,但起码明白了什么是错的和什么是对的,这已经很不易了。

四、西医误解中医。最典型的例子是英文翻译惹的祸:中医的心、肝、肺、肾等,被早年学西医的肤浅地翻译为:heart,liver,lung,kidney。中医先生莫名其妙:我那心压根就不是你那heart,我那肺也不是你那lung,你们非要说我们的心不科学。就中文字的存在而言,“心”这个字没准比你那个heart还要早得多,当初我们中医对“心”

2013 的理解包括了心脏、脑和意识,其内涵可比你西医那个heart要强多了,你们硬要把我们的心弄成heart,是你们无知。挺有道理,我同意。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心”这个字绝对是像形文字。

哈哈,缪老师还是很风趣的,所说极是。不过现在这种拉郎配仍是大盛其风,也许只有真正解决了中医的本质才能解决这些形而下的东西。

五、吃什么补什么。这个是我最不能理解的。红枣、赤豆、花生衣都可以补血,因为它是红颜色吗?再比如,吃动物器官补人的相应的发生病变的器官。我1984年患肺结核,可吃了不少猪肺。又比如三鞭丸治疗阳痿。这又叫人怎么评论呢。在我的行医历史上曾经让我哭笑不得过:一位黄胆的病人,中医嘱咐不能吃橘子和蛋黄。这是吃什么补什么的反论。

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的确存在很多这样的“糟粕”,不过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医从业者正在逐渐摒弃之。在民众中仍很流行这些旧观念。

六、经络理论。中医的经络我相信是一个很深奥的系统,只是迄今没有被发现。但是,中医、西医都想要从解剖上去把那个“经络”挖出来,据说有一位研究了一辈子经络的医生(我不知道是中医还是西医),最后仍不能成正果,只好作假交差,可是有形的东西怎么能作假呢,后来被揭穿,自杀身亡。我以为,如果用西医的理论解释,经络可能就是细胞因子网络,或者是由神经介质网络组成的一种系统,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中医们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经络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认为它是虚无的、不存在的,在经络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毕竟还有些极强的生命力,能指导临床就有说服力,但对于最终能将经络提出来、挖出来这一想法,呵呵,个人并不太乐观。这似乎违背了唯物主义,可谁又能说唯物主义就是唯一的真理呢?

七、分裂祖国的行为。什么中医,中医就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可是我们现在还有藏医、蒙医、云医。我就纳闷,中国由很多少数民族组成可以理解,但是怎么能允许在一个“大中医”之下出现藏、蒙、云呢,遗憾的是,这些藏蒙云并不是 6

2013 大中医的分支,而是独立的,如此,岂不是有分裂祖国之嫌?哪一天再搞出个疆药、昆药、甘药来岂不乱套,在中国国土上出现的这些少数有民族特色的诊治疾病的医或药却要独立于中医药而存在,有点不可思议。凡事一和政治挂钩,俺就头大,所以无话可说了。

八、个别不自重的行为。少数中医有不自重的行为。举几个例子:1999年,我任感染科主任,一位中成药的医药代表向我推荐他们的治疗乙肝的药物,拿来的药物介绍首先猛猛地把伪科学、伪药批判了一通,然后推出自己的药物。我注意到有一张数家医院共同临床验证的结果表,其中第一项写着:HBsAg的转阴率60%!我看见到这个数据丢给他一句话:你立即离开我的办公室!同年,某大学的博士生研制了一种所谓基因治疗方法,并且制成了药物,并获得国家批文(当时还没有SFDA),该药在上海隆重上市,当时我参加了上市会,记得是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邬祥惠教授和上海市原传染病医院巫善明院长做的大会主持,那位“发明人”在会上做了主报告,原来他做的课题就是用某一味中药做了细胞模型实验,发现对某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的mRNA有调节作用,于是就成了基因药物。两位主持人非常愤怒,因为他们觉得被欺骗了,毫不客气地指出其谬误,当时震惊了上海市的感染界,几乎没有一家医院进这个药,但是新闻媒体不管,照样登他们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某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报纸用了一个整版登载,于是这家药厂在医药商店赚了不少治病心切的患者的黑心钱。还有人公开声称有治疗慢性乙肝的“祖传秘方”,我多次在各种会议上指出:1965年Blumberg才发现“澳抗”,并随后发现DANE颗粒,确定了过去所谓“血清型肝炎”的病因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那么这个“祖辈”也就40岁左右!2003年,上海有一例“必须”救活的SARS患者,从外地请来一位高人,开了一张中药方子,声称3天后体温必将正常。我不记得其中有一个什么很厉害的药物,他给的剂量是通常剂量的20倍。上海的中医不敢配药,请示了一位中医出身的市领导,他大摇其头并指示:要慎用。大家是否记得降糖中药中放入优降糖使人致命的事件?当然这些不自重的事例毕竟少数,但是造成的影响很坏,比如老毕指出的那些个药名一眼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西医也是如此,假药也是满天飞,“齐二”的事件是极端的例子之一。我是想说明,做医药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弄虚作假,不要把病人的性命和健康当儿戏。中西医皆应如此。

2013 现在宣传媒体包括网络中充斥着巨多的乙肝广告,绝大多数是中药,每年治疗乙肝的中药也是层出不穷,除了坑了老百姓、坏了中医的名声外,就是肥了部分不法分子,真的让人痛心。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监督部门切实把好关,从严再从严,我想我们的专家应该从中发挥一已之力。

至于祖传秘方这一提法,除了肝病在许多专业都存在,不得不承认,这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但也要看到,虽然HBV的发现才几十年,但不等于以前不存在,传统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现代医学完全是两种体系,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它不是从生理、病理、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去研究认识疾病,中医诊断基础是“有诸内必形诸外”,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基本资料与信息,进行总结与归纳,“伺外揣内”,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明确病因病机从而制定治法方药,所以中医最讲一个“辨”字,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中医在确立病名上多采取的是症状诊断术语,如“头痛、胃脘痛、黄疸、便血、咳嗽”等等,其实胁痛可以出现在乙肝、丙肝以及其它肝炎甚至功能性疾病中。所以,以前中医诊治的胁痛、黄疸等疾病谱中肯定包含着部分乙肝病人(可以这样说吗?),当然也可以从中借鉴治疗经验。又如SARS出现后,中医只能根据其临床表现,归于其温病体系中进行辨证论治,必然要参考以往温病的诊治经验,疗效也是有的,当然这断然也和祖传是扯不到一起的。

第三篇:谈谈对集体备课的感受

谈谈对集体备课的感受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集体备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集体备课可营建和谐融洽的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增进感情,取得最佳合作价值。

2.集体备课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应该是集体备课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孩子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觉得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能学到很多,学生从学习中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集体备课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

第四篇:谈谈我对写作的一点感受

谈谈我对写作的一点感受

姚小林 抚州中心南昌东所

文字给我们带来了清新、浪漫、记忆和遐想。文字让我们喜悦、欢愉;也让我们痛苦、悲情,但我们还是执着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题记

我从事文秘工作近30年,一直与文字打交道,或是出于喜欢,或是出于工作需要。在与文字打交道的过程中,有喜有泪。文字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表达的一种方式。我们总是设法以自己的方式用文字来表达对事件或人物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的表达就是用我们手中的笔去承载我们思想。那么我们的思想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我认为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我想写,我要写。

我在基层做文秘工作多年,一直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感触最深的是要做好文秘工作,就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很多的人对文字天生就有一种恐惧感,在没有下笔之前,先否定了自己。假如我们对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没有热情,就是有再好的素材也写不出好的作品,所以我们从事文秘工作或文字工作的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兴趣和热情,也就是“我想写”的问题。有了主观愿望,才会有写作的动力。其次,有了一份兴趣和热情,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就比平时多了一份细微观察,就会在平凡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发现可以写的素材和故事,当然“我要写”仅有细微的观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练笔来丰富起我们写作水平。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文贵于精,精在于练”。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一书中说:“谚云读书十篇不如作一篇”,“学人只喜多读文章, 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工夫, 多作乃切实求己工夫, 其益, 益相去远也”。所以我们不仅要多读, 更要重苦练, 任何好文章都离不了苦练。只有多写常练, 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文秘工作本来就是一个苦差事。工作中,常常听到一些人说:“我们想是想写,就是不知道从何写起”。我以为不妨从写“火柴盒”、“豆腐块”,整理会议记录、情况反映做起,做到勤写、多写且长期坚持下去。比如,可以先从通知、大事记、会议纪要等相对来说内容单

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汇报、工作总结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也可以先从办法、规定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交流材料等非规范化、模式化的文体拓展,也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这样可以发挥自己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优势,增强写作信心。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通过练笔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开阔知识面,只要坚持勤于练笔,不怕麻烦、不怕吃苦、不怕出丑,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自己就会在“贻笑大方”中慢慢“入门”,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在“日不见长”中逐渐得到提高。

现在从事文秘工作的人文字功底薄弱,但又不善于去向他人学习,不善于平时积累,不去看书,所以想写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也有的作者将稿件投出去后,编辑感觉题材不错,将其写的稿润色一番,文章刊登出来之后,这时有些文秘就是把刊发文章的网址发给领导,算是交差了且沾沾自喜,并不好好去看看编辑是怎么帮其改错的,这是现在不少文秘工作者的一个通病,任其下去,怎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们来看一篇作品,这是一位文秘发出去稿件:

下午2.30一辆车牌为赣M476**的车途经***收费站按正常交纳通行费后,驶离了***,行至**大桥时,司机发现收费员多找20元钱,于是,司机调头把车开回了***收费站,找到了当事收费员,并拿出了多找的20元钱交加给了收费员。当事收费员有点迷惑,司机说,我当时给你一百元钱,应该交纳80元通行费,你只要找我20元就行了,可你找了我40元,我每次经过***收费站时,都被你们温馨真诚完美的服务所感动,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我必须把你多找的钱给你送回来。被司机这么一说,收费员当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的说谢谢。修改后发表的稿件:

当日下午2点半左右,一辆车牌为赣M476**的车途经***收费站按正常交纳通行费后,司机在行至**大桥时,才发现收费员多找自己20元钱。该司机没有丝毫迟疑,立刻调头把车开回了***收费站,拿出了多找的20元钱交给了收费员,并特别强调,每次经过***收费站时,都被收费员们的温馨真诚完美服务所感动,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必须把多找的钱送回来。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原稿写得比较啰嗦,修改后的作品用字精练,说理清晰。如果我们能认真对比,我们一定受益匪浅,加以时日,我们的文章也就在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渐入佳境。

每一篇好文章,不论其文字的多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方面我的感触还是颇深的,在从事多年的文字工作中,常会发表一些小文章,文章虽小,但如果对其的涉及的知识不懂,便会生出笑话来,就会让人看后不知所云。

比如我们在写所站部分岗位实行竞争上时,我们就不能这样表述“每一个职工都要有竞争意识,不进则退,要引进未位淘汰机制,形成‘鲶鱼效应’,使大家在思想上真正有一个触动。”这里使用“鲶鱼效应”就不是很恰当,因为“鲶鱼效应”主要是指引进外来人才参与企业内部竞争的一种激励措施,不适用用来表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机制。所以只有努力建立自己丰富的“材料库”,并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时,才可以让我们思想的灵魂变成优美的可读的文字。

再次,一定要有生活的沉淀和积累,而这种积累包括我们平时的仔细观察,大量的阅读,集腋成裘,厚积薄发,这样才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内涵,才可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写出一篇又一篇鲜活的文章来。

第二是写什么,怎么写。

写什么,怎么写,这往往是困扰笔者的问题。如果我们平时善于从细小的事物中去观察,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曾有一个办公室的文秘对我说,所里为了使西瓜长得好,组织全所员工在“一种三养”基地架设水管,劳动场面热火朝天。领导让她写一篇宣传报道,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素材,但她不知道怎么写。这就在于她平时就不注重这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其实这是一篇很简单的宣传报道,字数不一定要多,关键是要把这次劳动的意义写出来,用简练的笔触对劳动场面和人物进行描写,有点有面,有记叙有评论,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所以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应有意识地选读一些范文,以作借鉴。只有读多了,读熟了,下笔才有“神”,才能写出文章的精髓来。

在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写什么”之后,我们就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我们写东西有时往往会把高度降得很低,总是站在山底进行构思,让人读后没有“一览众山小”那种奇伟的感觉和境界。

开篇列好提纲,或打腹稿,这是写好文章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纲写稿子,有许多好处:可以帮你组织材料;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免得边写边挤,费时费力。提纲越细致越好,不要光列大题目,还要列小题目,就连每个小题目里各写几层意思,哪一层意思放在哪一个题目里面,也要考虑清楚。比较简短的文章或公文,可以不列提纲,但一定要打好腹稿。打腹稿,虽然不一定形成文字,但对文稿的谋篇布局也要想明白。有了好的提纲或好的腹稿,文章等于完成了一半,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常言:“道得人人意中语,千回百折费寻思”。所以,在写文章之前,必须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深思熟虑,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材料变成系统的语言,把系统的语言变成书面文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去除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求全思维,有些事件我们可以详细的描写,有些事件或事情我们只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详略不当,可能就会让读者读起来很累。

通常一件事,我们既可以简单描述,也可以长篇报道,关键看我们的出发点,特别是作者本意与领导的意图是否一致,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确定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且对内容进行精心思考,对文章谋篇布局胸有成竹,再动笔,最后写出结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强的文章来。

我从事文秘工作多年,虽然不才,写的东西时常自己都 不满意,但我还是坚持多读、多写,多借鉴别人的思想精神,学习他人的写作手法,弥补不足。上述几点是我在日常文秘和文字工作中的一点感悟,愿意与笔墨论坛各位文字工作者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第五篇:谈谈对

谈谈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看法

“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怎么教”则是指教学方法的设置。教学是要教学生一辈子受用的东西,提高学科素养,形成较强的能力。在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的对——“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首先,数学教师首先要在“教什么”上下功夫。只有重视“教什么”,才会沉入教材,钻研教材,才会“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孔子说过要“因材施教”,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有人说,数学教师不要在教学方法上过多纠缠,而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开拓,这是很有见地的。要上好数学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真正懂得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非常关键的。所有的教师都会对他们所教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和更积极的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更融洽,在教授知识方面更成功。这种教师称之为“有效的”教师。有效的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当然“怎么教”也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怎么教”即选择什么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现在比较流行的恐怕是“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买账,那么教什么也是白教。教什么意味着学生可以学到些什么,怎么教意味着怎样使学生懂得更多,理解的更深。前者体现出为人师者的职责,后者反映出他教授知识的水平。我们这些小学老师,由于本身职业的性质,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更为权威和更有影响的榜样。一方面,他们会刻意学习我们身上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会潜意识的学习我们的生活习惯及言谈举止。常言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所以,我们应该以启发式的思想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学习方法会有利于他们到中学及大学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另外,我们为人师表,更要在学习之外的生活、做事等方面,为学生们做出好的榜样,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用无穷。

所以对于数学教师,始终要把教什么放在怎么教的前面,只有确定了教的内容,才有研究怎么教的意义.总之,“教什么”和“怎么教”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方法。二者并不矛盾,如果能够在明确了目标的前提下,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特色性的东西,也就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

下载谈谈对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对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我对集体备课的几点感受

    谈谈我对集体备课的几点感受 对教学效率的追求是教学理论与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自教育产生以来,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一直成为学校教......

    谈谈我对集体备课的感受

    谈谈我对集体备课的感受 对教学效果的追求是学校教育一个主题。,怎样提高教学的效果,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育教研的焦点。教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有所成,是达到作......

    对公司的合理化建议(定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44 1. 建议设立一个发票收集箱,大家可以把平......

    对公司的合理化建议

    对公司的合理化建议通过我入职以来这段时间的工作,逐渐对公司制度等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一点小建议,如下: 1、关于业务部内部人员的协助问题。大多新员工因初来乍到,对公司的业务......

    对业主的合理化建议

    第十二章 对业主的合理化建议 本工程为新建校区工程,建设任务繁重,我们根据多年的学校建设经验结合本工程特点,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1、为确保该工程能顺利按期竣工,施工单位在开......

    对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对工作的合理化建议:1、饲料频道需要广告部同事的合作,针对读者客户需要,我们才能及时有效的上传客户需要的信息,同时,收集客户能提供的有效信息,作为网站的原创内容以及信息积累......

    对公司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开源节流”合理化建议根据公司的10.8会议精神,并结合本岗位工作实际,以“开源节流”为主导思想给公司做出以下建议:1、关于查找招标信息的建议。查找招标信息是招投标部......

    谈谈对《中共十八大》的了解和感受

    谈谈对《中共十八大》的了解和感受 在《中共十八大》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