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我对跨越式的感受
谈谈我对跨越式的感受
第二师三十团中学
张青林
时间过的真快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在跨越式教学这条路上走了五年,作为一位课题教师,回首这五年走过的路,有喜有忧、有收获也有失落。
跨越式教学结构模式,在何克抗教授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中有了新的理解,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基础上形成的语文创新教学理论,其教学模式是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模式”
主导——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完成课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包括“激发动机引入新课、识字教学、朗读指导、阅读理解”等环节,约占20分钟);
主体——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深化和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部分包括“扩展阅读、邻座俩俩讨论、打写(或手写)习作”等环节,也占20分钟左右)。归纳起来就是“20(完成课标人物)—10(拓展阅读)—10(拓展写)”模式。
这个“20—10—10”的跨越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三年级或以下的跨越式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模型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模式设计跨越式教学设计,只要严格执行,效果很快可以出来,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文章的日渐复杂、课文篇幅不断增加、拓展阅读材料的不断丰富,在高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中,“20—10—10”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高年级语文教学,特别是一些比较典型的课文,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囫囵吞枣,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所以,在经过两年的高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不断通过实践,探索高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的结构模式。中高年级采取精加略、单元整合,主题阅读,主题写作教学模式。
先说说我的收获吧!
首先可以有信心的说我已经掌握了跨越式教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211的模式。低年级语文课一般分识字和阅读两种课型,第一课时主要是识字、写字,也就是识字课。按模式分配时间应该是10分钟识字,10分钟写字,10分钟拓展阅读,10分钟写话。但在实际中不应该这样死板,因为第一课时的阅读篇目相对第二课时要少一些,所以时间可以是5-6分钟,比如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识字8》、《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火车的故事》第一课时的阅读材料只有5/6条字谜,学生读一读,猜一猜,根本用不了10分钟时间,课堂上这些时间自然就用到了识字部分。也就是说第一课时的时间分配是灵活的,但是一定要保证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第二课时是阅读课。也是最能体现211模式的课,每节课必须保证用20分钟时间处理课文,一个10分钟用来拓展阅读,一个10分钟用来拓展写话,应该是雷打不动坚持去做,才能算是把跨越式的教学落到实处。
再说说学生的收获吧!
跨越式教学强调的是每节课前20分钟用来完成课标,后20分钟主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话的能力,是最能体现“语言运用”这一理论的两个环节,所以学生的收获在这里也体现的最充分。自主阅读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去读,每次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们,想让他们多读1分钟,我的这种感觉告诉我学生读的很认真。自主写话学生做的好的是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中的写话环节,我都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6个四会字的。他们的方法总是让我又惊又喜,组词、说话、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谜语······他们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人物传记类“5(拓展阅读)—25(完成课标任务)—10(拓展写)”
这个模式,适用于高年级中人物传记类的文章,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十六年前的回忆》《一夜的工作》等,在讲授这些历史感比较重和伟大人物的课文时,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伟大人物的生平和成就等材料。《拓展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了解事件背景,了解人物性格的素材,学生通过头五分钟的有关阅读,能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等有助理解课文内容的素材,为教师在后面的二十五分钟内的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先让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和了解鲁迅其人,知道鲁迅的文章中通常都透露出对社会现象的一些批判的写作方法,在教授“谈碰壁”这个内容时,学生能够马上理解到鲁迅口中的碰壁不是真的碰壁,而是在社会生活中碰到的阻碍等。在拓展写的十分钟内,学生都能够把之前所了解的内容融入到个人的小练笔中,得到了阅读的延伸。
二、特长篇课文“40(课标内容)—0(拓展)”和“0(课表内容)—40(拓展部分)”
在高年级的教材中,有的文章篇幅比较长,需要用很多时间进行阅读。如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课文十分详尽地描写了主人公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悲惨遭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阅读课文这个环节,就需要大概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如果在进行拓展读和拓展写,课标内容肯定完成不了,而且,把课文内容断开讲授,会把学生的感受瞬时间打断,也不利于下面内容的讲述。但是,拓展读是跨越式试验的一个重头戏,没有了拓展读,拓展写这个环节也会大打折扣。没有了拓展读,学生又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第一课时进行课标内容讲授后,另外劈出一个课时进行专门的拓展读和拓展写,这样的处理,既能够照顾好这类型的长篇课文的拓展问题,又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
三、说明类文章15(课标内容)—10(拓展阅读)—5(课标内容)—10(拓展写)
对于说明文一类的文章,在小学高年级已经初步接触,教师在讲授有关的说明性的文章时,通常会运用很多的例子来进行比对类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有关的说明方法,于是,拓展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了。如在讲授《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当讲到当初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多么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时,借助拓展读用数据把它的一些情况了解清楚,瀑布的流量、每天的游客人数等科学的数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深入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美丽,从而转折到瀑布的死亡部分,就更能够做出一个对比的情况。而且,在讲授瀑布死亡的段落时,教师也可以把拓展阅读中的一些材料让剪接出来让学生阅读,一个前后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类的行为是多么地恐怖,能够使一个这么壮观的大瀑布死亡,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尽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非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的结构,是比较灵活多变的,只要在课堂教学中不脱离跨越式试验的核心理念:拓展阅读,拓展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灵活处理,这样更能让跨越式试验更好地进行下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总之,实施跨越式教学模式后,学生思路活了,胆子大了,敢说了。但是,跨越式教学的弊端也很明显。学生错别字多得难以纠正,最主要的是他不适应年底统考,不适应应试教育,所以对一线教师只能是敬而远之。对于家长文化底子薄,或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的家庭,会与别人拉大差距,会使班级出现很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好的特别好,对优等生适应,而对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来说,基础薄弱,甚至会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扎实,对他们来说,收获太少。个人认为,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城市孩子,对农村孩子大多数不适应。
第二篇:我对网络的感受
1、网络这东西,我的感受是
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它具有无穷的魔力,让人发生巨大的变化。或使人沉迷诱惑;或使人变得疯狂;或使人自暴自弃,或使人一鸣惊人„„
但不可否认的,网络也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任何人都能在这虚幻当中享受到现实生活所没有的快乐与荣誉感。任何人都能成为朋友,无论地方、国籍、年龄。只要是志同道合者,便能聊得个痛痛快快。它还能给任何人提供一个更能展现自己才能的广阔的舞台,和一座蕴含着无限知识的智慧的宝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
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得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
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经历等的不同,相互间的交流会有些无法回避的障碍,但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网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在虚拟的世界里,可以消除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的干扰,平等的与对方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以求得对方最大的理解和帮助。这样长时间就会造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减少,人际关系淡化,引起大学生与社会分离,逃避现实世界,只满足精神需求,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映。久而久之,会走入“现代与孤独”,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矛盾与错位。
网络世界的虚拟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以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不恰当的行为,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些人常常上网发“帖子”,招徕许多网友共发牢骚,还互相安慰一番。久而久之,明明知道靠网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还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里。另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他们从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快感,可以感觉到现实中感觉不到的自信,从而一头扎进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国,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络成瘾症”等心里疾患。
由此看来,好像网络带给我们都是一些负面的对我们有害的东西。其实不然,世间万物都有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性,对于网路的利和弊都存在于同一个共同体中,利与弊的双方都是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的,当网络的利无从谈起的时候,那么弊也无处可说。因此,网络在弊端存在的同时,也有对于我们有利的一方面。
利用网络可以帮助自己查找各种学习的资料,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深度、广度;利用网络,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还可以充实头脑; 利用网络可以找到各种实践、兼职、打工、招聘的信息,为自己的前途找到好的信息渠道;利用网络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积极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远程教育;网络丰富了我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进入网络世界,和自己有着相同知趣、爱好的人结成一个亲密的社区,甚至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交谈,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利用好网络这个大资源,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2、网络这东西,我的感受是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已经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发展速度之快之猛,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21世纪是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
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首先,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办事效率,准确无误的同时也改善了工作环境;网络学校对我们学生来说是最受益的,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接受到老师的指导;E-mail与信件和电话等联络方式相比较更具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无论你是在地球的哪里都可以立即与你联系上,它不但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而且也不会浪费你太多的金钱;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上网冲浪可以使我们获得任何我们所需要的大量信息;网上购物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既节省了时间又高效快捷;网络还可以提供很多的休闲娱乐方式,比如:游戏、电影、音乐、读书等
网络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益处,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而导致网络的飞速发展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它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一定的弊端。有些网站更多的受到利益的驱使,传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网上聊天交友是很多人所喜爱的,广交朋友是每个人美好的心愿,然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就给一部分骗子以可乘之机;适当的娱乐休闲对人有益,但物极必反,一些青少年由于缺乏自制力,沉迷于网上游戏,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利,更重要的是荒废了学业,等等。
网络有利有弊,我们应该自觉地扬长避短。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随着网络发展的日益成熟和完善,相信它的弊端会被不断地解决,当然这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去实现。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就要努力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社会、人类和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网络除了有利有弊外,还有一些方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却让人争议很大。例如网络语言的发展
关于网络语言的泛化是忧是喜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有不少人对网络语言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五花八门的网语源自一些网民游戏人生、标新立异等心理支配下的产物,其充其量只能在网络论坛中鼓捣和折腾,只能低频率地存在于论坛这个狭小的范围里。网络语言虽然冲击、解构和颠覆了既有的语言规则,但它与传统语言文字相比,显得很不规范。网络语言大量地使用缩写、错字、别字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有些简写形式甚至完全背离了人们传统的认知心理。他们认为网络语言玷污了“纯洁”的汉语。
其实,所谓汉语的“纯洁”本就是个相对概念。今日的汉语相对于古汉语来说早已“纯洁”不再。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新词新语出现,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而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他们认为,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从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发展规律来看,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的。汉语有其广博的包容性,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仅不会触及汉语根本,反而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更加丰富汉语的语言词汇。
众说纷纭之下,人们不禁疑惑:网络语言,该堵该疏?它究竟能否进入传统汉语体系,成为约定俗成的一部分? 其实无论堵还是疏,网络语言也是反映了一种社会潮流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它能让人思考,让人有所启发。我们应该理清思路,理智思考。从网络中有所收获。
3、关于网络,我的感觉是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网络社会,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取我们想要的各种知识,认知外面的社会,给我们的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提供养分,但是,另一方面,网络让大学生产生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各种负面的影响随之而来
网络改变了我们以往的学习方式,因为网上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可参考,可下载的资料,例如百度的文库,我们找资料,写论文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有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网络本身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信息的实效性进一步突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传播的时空限制已基本消失,信息交流意义上的“地球村”正在形成之中。网络正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世界每天发生的事情,国际的如埃及政变,利比亚战火,日本福岛地震,国内的两会议题如1000万套保障房,限购令,行业差距的调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都可以借助网络发表我们的见解,为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防止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造成信息闭塞。所以,网络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社会,更新我们的知识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我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很深,大学生的宿舍里基本每天电脑都会很难得休息,浏览各种娱乐八卦的信息,QQ聊天,农场偷菜,各种网络游戏,用来消磨时间和缓解现实压力等。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如果身边无人帮忙或无人倾诉,往往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排解心中的郁闷,这时,网络游戏成了他们发泄情绪,让大学生痴迷,晚上通宵聊天玩游戏,白天就在课堂上打瞌睡,学习情况一落千丈,大学所要学习的东西都没有学到,导致学业荒废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个个都变成了宅男宅女,习惯了在聊天工具上与人沟通,使得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漠起来。网络上还出现各种不良的信息,封建迷信的,娱乐八卦的,暴力,色情信息泛滥,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自制力和行为认知力还是比较欠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负面影响。
大学生是我国现在和未来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网络出现和普及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便利性不言而喻,只是很多的东西都会具有两面性,好的坏的都是由我们自己去选择,必须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恰当去运用网络这个强大的资源,正确辨别判断各种信息的意义和价值,使大学生在各种知识、信息、社会思潮的互相碰撞、比较中提高识别、选择信息的能力。成长,成才
第三篇:我对体育课的感受
《我对体育课的感受》
——张永利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人文教育则是偏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它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体育这门课程,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我们对体育的兴趣„„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仅需要我们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需要足够的体育运动.它可以使我们增强免疫力,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精彩.在运动场上,我们可以不必拘于礼节,尽情地展示真实的自我,正由于这种完全的自我,才让我们在运动场上更容易饱尝真正的友谊.运动场上的友谊是最原始、纯真的.一个不小心跌倒了,一双温暖的手便伸到你的眼前.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也随即在耳边响起.它可以使我们完全忘记工作的繁忙、学习的压力.大学体育课与中学体育课相比,大学体育课专业性比较强,体育项目是根据学生的爱好所设置的,你可以选修任何一项你喜欢的活动。老师在这一方面也是具有丰富的阅历,具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活动,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宣扬的不只是一种运动,他还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人格,健康体育的意义.他还象征着和平的桥梁。在大学体育课中,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体育课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实践,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现在我已迈入大学,通过上了为数不多的几节体育课以及听一些其他同学对体育的看法,我发现体育的意义很复杂,体育的意义很宽泛,它有着多层次的内涵。(1)大学体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这样不仅展现了同学们活跃的风采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热爱。
(2)体育是一方培育技能的天地。同学们自主的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并且去进行专门的学习,这样就无形的提高了同学们在此方面的技能,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体育是一座连接友谊的桥梁。在体育运动场地,同学们可以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尽管互不相识,但在娱乐的过程中,友谊的萌芽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这就扩大了我们的人际交往圈,与此同时,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团结的意义。
(4)体育是阳光与活力的象征。在体育场的天地中,我们不会为外部的压力所捆饶,我们可以尽情的奔跑,尽情的欢笑。青年们有活力了,我们的祖国也就有活力了,跨时代的青年们也正是凭着这股活力而推动着中国龙向前腾飞。
(5)体育是健康向上的昭示。通过体育,我们的体格会更加强健,我们会显得更加有激情,有魄力。在当今充满竞争与压力的年代里,我们有了拼搏的坚实的基底,即使我们身上有着沉重的负荷,我们也不会被压倒,我们依旧会飒爽英姿地去迎接挑战。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个体或社会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必要前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竞争的世纪。在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里,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对人类来说是宝贵的,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及美好理想的实现。而体育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习惯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适应社会,我们首先有健壮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磨练人的意志,催人上进,增加抗压能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素质。健康和向上能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有利于交际。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只有人人都参与体育锻炼,全民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例如,人们观看体育比赛,优美的体育动作,扣人心悬的竞赛等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有在比赛现场,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可以大声的叫喊,可以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有一种轻松感。可以看出体育带来的不只是健身,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一种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另外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上好大学的每一节体育课是我的愿望,喜欢体育运动,创造一个成功的自我。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书本上多没有的知识,亲身体验体育精神和实践,感受健康体育和完善人格的培养。感受体育的每一个动作,细心听取老师的每一句讲解,在有规则的活动中感受快乐,积极进取.生活是丰富多采的,而体育是其不可缺少的.体育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渴望、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明天是美好的!
信阳师范学院
2011/5/12
第四篇: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一位好的专业老师,他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
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几天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中国画的学习是我所学课程中最叫我放松的一门课程,虽然有时我不在状态,但是我会尽量把心情调节好后再继续进入状态,我认为不在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动笔,不然的话会越画越糟糕。中国画让我又一次找到了放松心情的良药,就如写毛笔字一样,虽然我没有写过毛笔字,但是我想应该一样吧。
学国画到最后我才慢慢懂得李老师课上所说的话,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再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在无形中流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幅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对中国画的感悟 在学习美术史后,就知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 一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的写实型 绘画,它以西方古典油画为代表;一种是以表现主观心绪与情感为主的浪漫、表现型绘画。中国画就是以后者为其基本特征的。
一、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画是一种抒发主管内心情感,不重形似,而追求一种形神兼备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谈过中国画的艺术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而“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也正是苏轼对先贤们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可以看出中国画的创作,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有理想,有见解,画要有书卷气,有了他,就有文野之分,就是说要有文明的素质,直接反映到画上 去,简单地说这样就是好画。而读书也可以明悟,能够辨识,这对于一个中国画者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中国画的发展是数千年文化艺术嬗变的积累和传承的结果。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宗 教的影响,哲学的影响,书法的影响,诗文的影响等都促进了中国画的积累,其中蕴涵的共同的中国精神品格引导着传统中国画一步步的自我完善。在我国文化艺术的殿堂中,中国画是瑰宝,是国粹。长期以来,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赢得了东方乃至世界画坛的赞誉。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各种画种画材影响着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但越是民族的,越是优秀的,我们可以学习了解其它画种来丰富自己,为中国画的创新服务,但不能照搬。马远、夏圭、范宽、倪瓒、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一批中国画大师,他们无不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一种创新精神,他们的创新之举,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就我个人长期创作的感受,学习中国画,临摹是必要的手段,在临摹过程中,可以学习了解古人的用笔、用墨、用水、构图等技法,了解古人是怎样将山水、树石、车船、屋宇、人物、动物等提炼到画面中的。书画同源,写得好才有可能画得好,但画得好,不一定都写得好。书法的学习对国画的作用意义重大,研练书法,使柔软的笔毫在纸上形成力度,以至力透纸背,这便达到了古人所说的“骨法用笔”的境地。吴昌硕擅写石鼓文,用肩力去写,功力深厚,后在任伯年的帮助下,将此笔法运用于画花卉的枝干上,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此外还要广泛阅读画论画史,学习诗词歌赋。艺术是相通的,诗书画是一个家里走出来的兄弟。一个优秀的国画家必需以古典文学作支撑,从中国的诗词歌赋中吸取丰富的艺术素养,形成高雅超越的胸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画作具有深厚博大的文化之根。而要做到这一步,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期作战才行。
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有笔、墨、纸、水,所谓点、线、面,墨分五色,与水的控制密不可分,墨通过水的调配以及落笔行笔的轻重徐疾,在宣纸上可达到千变万化气韵生动的效果,如此反复练习,可望熟能生巧。师法造化,亲近自然,这是艺术的规律。有了笔墨的基础后,还必须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写生是将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加以提炼,记录下来,同时寻找古人的表现方法。写生一般用钢笔、碳笔,我更喜欢用毛笔,把看到的景物加以自己当时的想法即时地在纸上表现出来。这使得以后进一步的创作因拥有第一手资料而方便得多。写生要与大自然交朋友,领悟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神奇奥秘,它不但可以帮助你找到古人的绘画技法,还可以使你发现未表现过的素材。我在川藏高原写生途中,发现山有红色、黑色和紫色,水也有红色黑色,高大雄奇的川藏山体,各种山川式的地貌,要在古人皴法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第五篇:浅谈我对社会心理学的感受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思想、感情和行为。
首先这是我在学习社会心理学后对于这个概念得出的基本理解,那么接下来我将总结自己这一个学期,在学习了社会心理学后的自身感受。
社会心理学,一开始对于这门学科可能只是听说过,但是并未接触过,所以在选课中看到了这门课,我思及自己的专业是广告学,以后对于社会中各种心理需要有一个理解加深的过程,加上自己本身对于心理学很感兴趣,于是就选修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
我还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很是亲切,说话的时候很温柔,也让我对社会心理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觉得微笑就是一个社会心理符号,因为看到老师微笑的面容,让我觉得亲切,这也是社会心理学体现出的一个方面吧。
其实很多人都对社会心理学不感兴趣,认为没有什么值得去学习的。一到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很多人要么不来,要么就是来了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当然也有很多是来睡觉的,上课聊天的。
我反而觉得这门课其实有很多可以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它存在便会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总是会给予我们一定的道理,不论是什么方面。那么既然我们选修了这门课,那我们就应该要好好学习,不负老师辛苦教导,不负自己辛苦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会处在社会中,那么社会心理学这门课就必然对我们有着帮助,不论大小,终归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为我们添砖加瓦的。
开始我已经说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研究者们所持观点至今仍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另一类定义则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
我国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应当包括四个要点:第一,社会心理学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第二,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来进行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第四,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象的描述。
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定义,总是不确定的,并且应该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出更好的观点,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但其实我在社会心理学这门课上,学习到最多的反而不是这些概念性的理论性的东西,反而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列举的一些例子,还有同学们在讲台上生动的演讲,我从这些中学习到了更多理论知识远远教不会我的东西。也许这些事例的确是巩固了我的知识,但是我却从这些事例中感受到了社会心理学的真谛。
对于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我还有许多要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这门课结束了,但是我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学到了太多,哪怕从一开始的互不相识,到最后的因为这门课程的相遇相识,我都觉得是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给予我的人生财富。
感受其实很多,但是我不可能一一的列举出来,只能够在这里浅谈一下我的感受。对于即将与这门课程,与老师和同学们分离,我很是不舍,但我会带着在社会心理学的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展步向前,去迎接下一个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