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最新时政热点:公车司机所生活的“腐败江湖”(最终版)
2014最新时政热点:公车司机所生活的“腐败江湖”
清远中公教育
公车司机,因为与官员走得非常近,而被视为一个特殊群体。
近日,河南新安一名公车司机在不到一年间骗取公款47万被判10年6个月的消息,使公车司机这个特殊群体引发众人关注。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领导司机变成了“司机领导”,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成为一种新的腐败群体。
公车司机的多重身份
“现在连乡干部出门都得坐个专车”。河北省某市一位公车司机李全(化名)对记者这样形容公车之多。
据媒体报道,不算国有企业,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不下200万辆,与之相对应的是庞大的公车司机群体。
早在1994年,中办国办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省部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但地方并未完全执行,相当多官员有专车、专职司机,甚至出现司机随官员一起调动的现象。《人民日报》刊文形容这种现象为“小姐出阁,丫环陪嫁”。
作为官员贴身工作人员,公车司机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开车。坊间将专车司机比做“服务员、导游员、代收员、情报员与保密员”。
对于这种说法,开了20年公车的李全深有体会,“公车司机要保证领导人在哪,车就在哪。如果领导不使,就是家属使也一样。一年跑几十万公里,是很正常的事。”一位公车司机表示,20年来他从未安稳过年,即使春节也必须“时刻待命”服务领导和其“家庭需求”。
跟领导打交道首先就要跟司机打好交道,成为走近上级的“捷径”。李全说,“比如领导要去下面考察,下面的人为了做好迎接工作,首先得给司机打电话了解领导的安排以及好恶等。”
另一名公车司机刘明(化名)则给记者讲了个例子:前几年,一位地方官得知上级官员将出差路过本地,于是这位地方官一边向上级的司机打听路线和时间,一边驱车追赶,最终顺利向上级领导介绍自己,并送上丰富的地方特产。
当然,一位专职司机也要“懂规矩、会交际”。这两位公车司机都提及圈内“四不”的说法: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
普遍存在的“潜规则”
公车司机的收入一般并不高。据报道,目前长沙市和湖南省一些机关专职司机的基本工资,每月只比湖南省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高出400元左右,不到2000元。
但是许多人为了谋得这份差事,不惜四处托关系、走后门。因为公车司机的收入除了固定工资部分,还有其他灰色收入。
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司机对媒体表示,以前最“吃香”是领导的“专职司机”,往往有可观的“灰色收入”。也就是领导出席活动或应酬时,邀请方都会给领导司机发礼品、礼金、误餐费等。
“如果某单位一把手是刚调来的,那么带来的司机就成为一些人新巴结的对象。”李全说。司机刘明也向记者举例:当地一名领导司机开了个茶庄,于是下面的单位都来买茶叶。
除了这些“实惠”外,最普遍的是油费及修车费用。虚报冒领等已成为“潜规则”。李全透露,有公车司机给自己的私家车加油,却可以开票去单位报销。
“其实,油耗还算不上大问题,汽车维修才是个大窟窿。”重庆经开区一些原来的驾驶员曾自曝,公车维修名目繁多,百分之八九十都有回扣,而这种漏洞在公车改革前根本无法控制。
除了到手的物质利益以外,公车司机还有大量灰色空间,领导即使知道一般也不会管。刘明说,这些被作为对司机鞍前马后的补偿和报酬。比如司机也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
一份调研统计显示部分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三分之
一、干部及亲属私用三分之
一、司机私用三分之一。
李全就坦陈,“我家小孩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基本是我用公车接送。”
有时司机能得到领导更有价值的照顾,比如安排女子就业,甚至将公车司机提拔从政。公车司机“搭便车贪腐”
正由于公车司机与一些腐败官员之间的特殊关系,从灰色利益滑入腐败成为了可能。《半月谈》曾发文称,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公车司机腐败的土壤在哪里?又是如何进行贪污腐败行为的?新京报记者整理以往公开报道发现,公车司机涉腐败的案件主要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最直接的:司机官员共同贪贿。2008年2月,郴州市国土局原副局长杨秀善单独或伙同司机受贿191万多元,被判13年。司机吴军收受36.8万元,并为杨秀善窝藏赃款10万元。
2009年12月,湖南浏阳市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刘魁榜与其司机丁文峰一同受审,检方指控刘魁榜与丁文峰或单独或伙同骗取单位财务资金。其中刘魁榜受贿40万余元,贪污24万余元,丁文峰贪污23万余元。
还有一种形式是司机当官员腐败案牵线人。2008年7月,上海市工业区开发总公司驾驶员高某,利用领导司机特殊身份,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牵线搭桥。法院以介绍贿赂罪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第三类则是司机利用自己“领导亲信”的身份和影响力,直接贪腐。2011年,江西萍乡一酒店因违法用地被国土局处罚,酒店负责人找到局长司机说情,送上10万元后,处罚金额比第一次减少了78.6万余元。最终,司机被判刑。
新华社发文认为,是领导行为不端致公车司机“搭便车腐败”,每个贪污的司机背后都有一个腐败的领导。司机“有疾”,多半源于领导“有病”。
如何遏制司机的腐败
“领导身边人腐败的核心问题是权力腐败。”针对公车司机腐败,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认为,本质是因为领导权力没有受到约束,从而有了更多权力“代理人”。
王锡锌对记者表示,只要是靠近权力的,就有权力的寻租市场。比如领导本人不能出面的,便通过司机等身边的人进行,“这相当于你吃肉,我喝汤。”因此遏制司机腐败,必须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辉也认为,“过去对于领导身边人,疏于监督管理。但是他们具有特殊性,可能间接获取利益,因此要将其作为监督对象。”
由于部分专职司机和领导关系密切,甚至建立了人身依附关系,毛昭辉还建议尽量不要设专职司机。
去年9月至今年5月底,在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类型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占4851起,高居首位。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则从公车改革的角度提出建议。叶青说,公车改革有着双重意义,从经济层面上看,减少了政府支出,减少了“公车腐败”,最根本的是直接铲除司机腐败的土壤。
第二篇:时政热点:签承诺杜绝腐败靠不住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政热点:签承诺杜绝腐败靠不住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签承诺杜绝腐败靠不住。
红包要想杜绝,不能靠人性的自我约束,而是要靠法制。公开各种权利运作的程序,使民众看清权利运行线路,这是杜绝收受红包的关键。
近日,昆明开展 “红包”专项整治行动,昆明28237名科级以上(含非领导职务以及相当于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签字承诺,不发送和接受“红包”,同时,全市125个单位及其下属2766个单位也作出承诺,不用公款收送“红包”。(山东卫视)又是一个承诺拒收红包!之前曾经针对医生这个行业做过,要求医生和患者都签署不送收红包的协议,承诺,结果被很多医学专家拒签,他们觉的这种承诺是对自己和医生这个职业的侮辱,因为在他们心中,拒收红包,是天经地义,根本无需规定和承诺的。
对凭技术吃饭的医生尚且如此,对掌握权力的官员更要加磅,官员收红包就是腐败!杜绝收红包现象是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础要求,本应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准则,是本分,而本分是无需承诺的,就像任何人都无需承诺“不杀人放火”一样,这样的多此一举很难说不是廉政问题还在走形式。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收红包,是为官者最起码的底线,或者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此单独承诺反倒给人的感觉好像是红包本应该可以收的,现在由于自己要求严格了才决定不收,这样一来,看似严抓,强调廉政,其实是降低了标准,接下来,会不会还要为不收红包的领导们颁奖呢? 红包是中国人际交往中的“特产”,人与人在交往中,互赠一些礼品,以示友情,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无可非议,这种人之常情完全可以与行贿受贿区别开来,对此,可以借鉴香港、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台湾地区2011年就通过了“不违背职务行为行贿罪”,不仅对公务员违背职务行为收贿者,订有罚则;向公务员送红包的民众、厂商也要承担刑事责任。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众向政府人员送红包是很常见的,但在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后,这样的行为便渐渐消失了。
红包要想杜绝,不能靠人性的自我约束,这是有限度的,而是要靠法制,帮助完善弥补人性的弱点、短处。首先要公开各种权力运作的程序,使民众看清权力运行线路,这是杜绝收受红包的关键。其二,红包一旦出现,应该有法规制约,违规就要惩处。之前落网的贪官中,包养、通奸者占很大比例,他们也都有婚姻在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身,婚姻的承诺都没约束住什么,与婚姻约定相比,这样的红包“承诺”又能有多大作用?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政热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原标题:时政热点:签承诺杜绝腐败靠不住
更多相关信息请查看:云南人事考试网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第三篇:2014军转时政热点:全国统一公车改革
2014军转时政热点:全国统一公车改革
2014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财政部以及国家发改委作的三个报告中,均提出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今年,所有由政府“花钱”进行的包括出国、购车、公务接待这三项在内的“三公”经费需要全部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公车改革信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短短十个字,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公车改革将在今年得以启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报告提出,今年将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事实上,我国的公车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多年,但全国没有统一规定。长期致力于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报告表明,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即将启动,今后一般公务用车将取消。
◎公车改革难在如何发放交通补助
此项改革最大的难题在哪里?叶青表示,主要是交通补助如何发放的问题,比如额度如何确定。此前比如温州车补,正处级每月可发放3100元的补贴,叶青认为这个标准过高。
作为副厅级的叶青,每月交通补贴1200元。他认为,副厅可设在1500元/月左右,正厅2000元/月左右。同时,国家应当设立上限,分区域进行不同的补贴标准,比如北京、上海,则可以比一些西部地区高一些,但标准都不宜设置太高,应当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
◎改革后大量公车如何处理很关键
公车改革之后,大量的公车如何处置?从此前试点的城市看,多是通过拍卖进行,但拍卖过程也备受诟病。对此叶青表示,政府部门应当委托专业的二手车拍卖公司来进行,而不要自行拍卖,以避免暗箱操作。
在三公经费方面,公车支出一直是占最大的比例。比如2011年中央单位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削减公车支出将省下上千亿巨资
叶青表示,当前在三公经费的压缩中,公务接待、公款出国的空间已经很小。在各项整治下,公务接待额度已经不高;公款出国方面,当前一般性的公务出国也不多,多是用于国际交流合作等的费用。为此,要压缩三公经费,主要要从公车上动刀。
根据叶青的调查,平均一辆公车一年公用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加上私用的费用,一辆车总费用在15万至20万元之间。全国数百万辆公车,如果能够削减,将省下上千亿的巨额的资金。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公车改革全国覆盖还需走的更远
一名地级市的处级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策执行到我们这一级,恐怕还得一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在中央明确取消一般公务车之后,有的地方公车的预算支出出现下降,但还有的地方仍然在新购公务车。
因长期拍照监督公车私用而被公众所熟知的广州市民区伯说,“公车改革也是‘动了特权的蛋糕’,所以阻力肯定会有的,一些地方会也可能阳奉阴违、虚晃一枪。”
对此,人大代表张育彪建议,应让人大代表和公众提早介入预算编制,对故意拖拉不执行公车改革的地方必须予以惩罚,以强力态势在全国迅速推开。
第四篇:时政热点:如何杜绝扶贫干部“雁过拔毛”式腐败?
时政热点:如何杜绝扶贫干部“雁过拔毛”式腐败?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如何杜绝扶贫干部“雁过拔毛”式腐败?。
我们常说,消除贫困,要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可如果在照方抓药时短斤少两、掺虚作假,拔掉“病根子”也就自然成了泡影。
近日,湖南郴州通报多起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诸如欺上瞒下、无中生有套资金、雁过拔毛乱收费、掩耳盗铃擦边球、擅权滞留不办理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令人愤怒!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日益“白热化”,这些在基层一线实践中出现的“雁过拔毛”式的腐败现象,让脱贫的良药变味、让致富的良方失效,成为扶贫领域不得不提防的对象。
在扶贫实践中,所谓“雁过拔毛”式腐败,多表现为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强占掠夺、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形式,往往数额不大,却影响恶劣。因为无论在贫困群众眼中,还是非贫困群众的心中,基层干部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微观层面的体现。传统的垂直化行政管理方式,使得所有顶层设计的制度方案,最终都落到基层肩上。越是脱贫有曙光的地方,领导干部倒映出的影子就越清晰。也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有的地区越是贫困越是腐败的“怪现状”。
而“雁过拔毛”式的腐败频发,也正是寻租空间和制度漏洞双重作用的结果。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性举措。毋庸讳言,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资金使用、项目开支和工程建设信息不公开,政务村务更新不及时、公示事项不全面等问题,势必会导致村干部、乡干部的权力集中,政商关系不清等风险。放眼脱贫攻坚的整个战场,贫困群众鲜少能够熟知顶层设计的复杂缜密、也很少能了解各地区迥异的扶贫政策和发展思路,再加上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文化程度不高、维权意识薄弱,种种客观现实条件,为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提供了温床。
缺乏有效的监督治理体系,是扶贫领域问题多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否认,贫困地区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审批、下拨、流转、使用缺乏细化性规则,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彼此推诿的现象,导致无法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监管。村级组织管理涣散,村民监督难以落实,甚至无法确认资金使用是否确有其事,分配对象是否确有其人,资金、物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资是否如数到人到户„„如此混沌,出现掩耳盗铃、欺上瞒下、无中生有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但这显然与脱贫攻坚战的纲领相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贫困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腐败也不是不可根除的弊病。“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这是来自党中央的要求,更是根治扶贫领域腐败需恪守的准绳。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显然,“雁过拔毛”式腐败频发只会让脱贫攻坚战一败涂地,而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政党肌体,建设一支廉洁的干部队伍,制定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形成一种有效的道德遵循,才能在与贫困的战争中战之能胜、攻无不克。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五篇:2014年申论热点:临时公车司机与“体制奶酪”
2014年申论热点:临时公车司机与“体制奶酪”
近几年,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灰色收入”。而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他们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于是有公务车司机萌生了“趁现在还年轻,出去闯一闯”的念头。
湖南多地公务车司机现辞职潮,看起来有点标题党。其实,请辞的公务车司机只不过代表临时工想法,是一种典型的“临时工现象”而已。比如家住湖南省茶陵县的孙睿,新年伊始就准备远赴广东东莞打工,但他其实只是一名聘用司机。
公务车临时工请辞,不只是灰色收入锐减那么简单,更是寄生官僚体制梦碎使然。公务车司机正是官僚体制中的附庸,他们除了要有驾驶经验,更是需要能来事,会办事,需要具备必要的跟班素质。对于请辞者来说,他们担任公务车司机的生涯也许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事实上,公务车司机群体早已呈现出一种苦乐不均的金字塔结构。据湖南省某厅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张阳介绍,公车司机有多种分类。按照是否有编制来分,可分为带有正式编制的司机和临时聘用的司机。前者因有编制且在机关单位人数较少,一般都被安排做了车队队长,而后者一般专职从事公车司机工作;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公车司机又可以分为三类,即厅领导专职司机、处长专职司机和普通机动性的专职司机。
能不能成为官僚附庸,实在是一种时也命也的个人际遇。一般说来,有编制的司机是大爷,替领导开车,除了拥有灰色收入之外,还可能拥有领导司机所应有的一切权力:既好捞取油水,又方便替自己甚至于家属子女谋取利益。更有甚者,从领导司机摇身一变为拥有司机的领导,也不乏其人。正如体制内有处级秘书一样,处级科级司机,早已不算是什么稀奇事。正因为有编制的司机因较少而身份较高,他们还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司机群体的领导。而即便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司机,也不是毫无利益可言,如果有幸担当领导的专职司机,同样会因附庸于体制,取得不菲的收益。至于位于司机金字塔最底层的普通机动车司机,由于工作上常常处于随叫随到的机动状态,一旦灰色收益链有被斩断的可能,又苦又累之余看不到个人的利益前景,如此边缘化的存在,再加之清廉政治的大势所趋,请辞也是在所难免的了。但他们的请辞,并不代表领导专车司机请辞,更不影响有编制的司机享受“体制奶酪”。
“司机金字塔”所揭示的,不只是体制内的苦乐不均,其实也预示着公车改革、三公支出改革甚至于机构和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困境。连司机的层级都如此之多,利益诉求如此复杂,司机跟班化、司机官僚附庸化的格局如此难以打破,足以想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涉及多么艰难和复杂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