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燃烧与灭火》习题2

时间:2019-05-13 04: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 燃烧与灭火》习题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 燃烧与灭火》习题2》。

第一篇:《4 燃烧与灭火》习题2

《4 燃烧与灭火》习题

一、选择题

将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

(A)隔绝空气(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二、填空题

1、燃烧的三要素为()、()、()。

2、灭火器包括()、()、()。

3、119是()。

三、简答题

1、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

2、并不是所有火都可以用水扑灭的,举例说明不能用水扑灭的火。

第二篇: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便于运水 C.降低温度 D.隔离可燃物

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 点 B.N点 C.P点 D.M点

3.白磷的着火点为40℃,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湿度太低

4.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纸张没有与空气接触,不会燃烧

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温度达到着火点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并打求助电话 B.室内起火,要赶快打开门窗 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8.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9.自动灭火陶瓷砖在发生火灾时砖会裂开,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

初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1页 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拨打求救电话 B.冷静自救 C.乘电梯逃离 D.贴近地面逃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1.为了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如图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 ______,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熄灭,这里所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______ .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 ______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初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11页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

95% 65% 55% 15% 5%

酒精烧完,酒精烧完,酒精烧完,不燃烧

棉布烧坏 棉布无损 棉布无损

(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 ______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13.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 ______,实验2 ______ .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 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

14.《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请用燃烧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用“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使木船着火.则木船是燃烧条件中的 ______、木船又与空气接触、还需 ______ .

(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15.燃烧是重要的化学反应.

(1)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两条)选择其中一种因素举例说明.

16.《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与灭火知识回答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曹军木船是 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 .

(2)起火后曹军砍断铁链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______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17.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

初中化学试卷第3页,共11页 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

没有燃烧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 ______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填字母).

A.收集生成的气体

B.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______,理由是 ______ .

18.控制变量法是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甲中观察到 ______ 的现象,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助燃剂(氧气);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2)按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再改通O2,观察到 ______ 的现象,可知燃烧的另一条件是 ______ .

(3)若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灭火的方法是 ______ .

初中化学试卷第4页,共11页 19.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______(2)______(3)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

②从a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

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

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

(2)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______ .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答案】

1.D

2.A

3.B

4.B

5.A

6.C

7.B

8.A

9.B

10.BC

1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隔绝氧气;最低温度

12.不燃烧;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1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14.可燃物;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充足的氧气

15.解:(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与氧气或空气接;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木炭(或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等.

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

故答案为:氧气的浓度,如木炭(或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

16.可燃物;点燃可燃物或温度达到着火;隔离可燃物;氧气

17.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B、C;

18.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往水中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a中红磷没有燃烧,b中红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用湿抹布盖灭

19.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0.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

初中化学试卷第5页,共11页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解析】

1.解:A、根据灭火的原理,在森林中设防火道,不能使森林隔绝空气,故A说法错误; B、根据灭火的原理,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目的不是便于运水,故B说法错误; C、根据灭火的原理,在森林中设防火道,不能降低温度,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灭火的原理,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能解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解:A、Q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最旺.故选项正确;

B、N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较大,燃烧较旺.故选项错误; C、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D、M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知识,解答时有关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燃烧的条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解:白磷的着火点是40℃.把一块白磷投到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白磷却不发生燃烧,原因是水中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故选项为:B.

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

此题是利用化学中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牢固掌握.

4.解: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选B.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问题,熟记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做好此题. 5.解:A、温水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正确;

B、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初中化学试卷第6页,共11页 C、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故错误;

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可能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就是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错误. 故选A.

A、现象①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

B、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不同;

C、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 D、红磷是可燃物.

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解:A、燃烧必须要有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加,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压强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符合题意.

D、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解: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故A正确;

B、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所以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故B错误;

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C正确;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故D正确. 故选:B.

遇到意外情况,不要慌乱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处于烟雾较浓的火场时,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遇到危险时可根据掌握的知识处理,并拨打求救电话;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等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是考查生活、生产和实验室中实验完全注意事项,对于这类型题目,抓住被选项题干,仔细审题,结合生活实际和日常的注意点解题即可.

8.解:A、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A正确;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

C、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C错误;

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9.解: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

初中化学试卷第7页,共11页 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温度. 故选B.

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决本题.

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自动灭火陶瓷砖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而灭火.

10.解:A、要到火灾,首先要学会自救,然后在拨打119,故A合理; B、要到火灾,首先要学会自救,故B合理;

C、火灾期间会停电,所以不能乘电梯逃离,故C不合理;

D、吸入大量的烟尘会使人窒息死亡,烟尘和有毒气体由于火势,都位于室内的上方,所以要匍匐前进,故D合理; 故选C.

A、根据遇到火灾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B、根据遇到火灾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C、根据火灾期间会停电分析;

D、根据烟尘会伤害人的呼吸系统进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有关火灾方面的知识,然后结合选项中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11.解:(1)实验乙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即能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同样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所以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2)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 故答案为:(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隔绝氧气.(2)最低温度.

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2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与氧气接触.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能力及能否对给出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能力.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2.解:(1)由实验结果记录可知: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2)由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②③中,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3)酒精灯用完后必需盖上灯帽.如果酒精灯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故答案为:(1)不燃烧;

(2)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1)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分析: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②③中,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及其原因的分析,学会根据所给信息分析问题,并把相应的结论

初中化学试卷第8页,共11页 加以运用.

13.解:(1)用嘴吹蜡烛的火焰,加快了周围的空气流动,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用烧杯将蜡烛罩住,使烧杯内的空气减少,故答案为: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生活中常见的着火有:油锅着火、电线着火等,故答案为: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1)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2)只要是生活中的灭火方法就可以.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解此类题时,需要注意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这点是一个经常错的地方.

14.解:(1)木船属于可燃物.故填:可燃物.

木船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木船才能燃烧.故填: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3)东风为木船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木船燃烧更加剧烈.故填:充足的氧气.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5.(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影响燃烧的因素进行分析.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6.解:(1)曹军木船是可燃物,“火箭”能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满足使木船着火燃烧的所有条件.

(2)部分船只逃脱,相当于“移走可燃物”,破坏了燃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这些逃脱的船只没被烧掉.

(3)随着风吹空气流动,使火场得到氧气补充,燃烧更加剧烈. 故答案为:(1)可燃物、点燃可燃物或温度达到着火点;(2)隔离可燃物;(3)氧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需和氧气接触,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了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即使是正在进行着的燃烧也会熄灭.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17.解:【改进与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

初中化学试卷第9页,共11页 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由于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有害物质,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所以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开,同时可以收集有害物质; 【拓展与迁移】

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故答案为: 【改进与实验】 现象

解释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达到着火点(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

但没有和氧气接触,有燃烧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和氧气接(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1)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2)B、C;

【拓展与迁移】,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 【反思与评价】(1)可从资料中查阅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得知,它有毒,所以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气球的弹性较大;(2)根据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及生成物的特点,分析装置中气球的作用. 【拓展与迁移】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回答.

熟练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即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同时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18.解:(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

(2)按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灭火方法比较简捷. 故答案为: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往水中通入氧气与白磷接触.(2)a中红磷没有燃烧,b中红磷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3)用湿抹布盖灭.

(1)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初中化学试卷第10页,共11页(3)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实验进行.

19.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此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答案:(1)可燃物;(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本题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属于识记性基础知识.

20.解:(1)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一会白磷熄灭,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使装置内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1)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

(1)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白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初中化学试卷第11页,共11页

第三篇:《燃烧与灭火》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燃烧,了解燃烧条件;了解灭火原理,看懂与燃烧有关的图标,知道并能说出一

些灭火方法和原理

2、德育目标 渗透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3、技能目标 在积极探索的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4、情感目标 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探究态度,及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精神,渗透创新意识。在归纳对比的过程中渗透物质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燃烧,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

2、难点如何通过探究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三、难点突破重点突出

突破难点的措施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和与灭火原理的推理,突出燃烧条件是燃烧的外因;在通过灭火方法的提出与灭火原理的对照进一步突出燃烧条件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突出重点的方法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实验后的交流及教师的引导和适时点拨来突破难点

四、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法 感受知识—— 提出问题——探究活动—— 互动交流——总结、归纳,解决问题——情感交流(评价和感受)

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查阅资料

六、教学媒体选用:常规仪器(略)、录像片、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开阔视野,感受燃烧

1、看图片,了解燃烧的发展与应用

2、作实验,观察燃烧的现象,归纳燃烧的含义

3、引导思考,提出燃烧的条件

(二)科学探究,实验互动

1、据燃烧条件,设计实验:可燃物与非可燃物的比较;温度对燃烧和空气对燃烧的影响

2、互动交流 比较 归纳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3、课件演示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三者同时具备。(演示 碳燃烧可燃物燃烧条件)

4、演示 有益燃烧和有害燃烧,并依据燃烧条件进一步提出灭火原理。设计并验证灭火方法(用灭火原理或燃烧条件解释,同时,演示一些灭火方法)

(三)创新应用

1做实验时,酒精灯翻倒,酒精在1、应用 发生下类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为什么?○

2办公室吸烟,引起纸屑燃烧。○3线路老化短路引起火灾。桌面上燃烧起来。○

2、阅读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教育

3、创新应用依据现有环境和条件,设计灭火方法或自救方法

(四)评价与激励

(五)巩固与练习

八、板书设计有益燃烧(承启下节 燃料和热量)

燃烧条件 燃烧

有害燃烧

第四篇:燃烧与灭火课件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 王江涛 来自淮北市古饶中学。很高兴能有这次学习的机会。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本单元的内容呈现体系结构的基础。其重点是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而难点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及由燃烧的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

2、本课题与课程标准中模块的关系

本课题属于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块,它是高中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基础。主旨要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3、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立意

本课题的学习必须突破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发散思维角度认识燃烧、燃料、能源及环境这条主线,这样既可以对前六单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新情境条件下的应用性归纳总结,又能与下册第十二单元呼应,启发并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三、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

学生已经知道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了许多

燃烧现象,学习氧气时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知道了灭火的一些方法,还知道氢气不纯时遇明火会爆炸,总之他们对燃烧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只不过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概念和方法而已。

2、已有能力

学生已经进行过多次探究活动了解了对比、讨论、归纳等方法,能够完成本课题的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实验视频,加上老师的引导,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总结

3、可能出现的困难:

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学生可能认为,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通过表格说明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我们通常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2、对爆炸的认识出错:有学生可能认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用多幅两种爆炸的图片使学生对比分析

3、对燃烧的定义概念固定:有学生可能认为,燃烧一定要氧气。但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没有氧气同样可以燃烧。给学生探索的期待与启迪。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情境激发—引导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应用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4、两条主线:化学科学知识的提高——化学科学技能的提高;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展示几幅图片,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燃烧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致之一,燃烧是产生动力的主要源泉,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幅森林大火的图片使学生意识到燃烧并不都是有利的。由此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如何灭火?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温故知新,明确概念

由学生已有的知识总结得出燃烧的特征、实质、概念。引导学生分析燃烧概念的关键词。明确不是所有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根据教材信息明确着火点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分析推理

观看“烧不坏的手帕”魔术,提问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引发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首先视频展示:实验7-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讨论分析原因,初步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然后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实验报告。由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展示燃烧“火三角”明确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可以燃

烧。接着展示关于火灾的图片和信息引发学生思考火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那么如何灭火呢?

首先视频展示消防员灭火。提出问题: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燃烧的实质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熄灭蜡烛的不同方法并完成探究报告。讨论、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然后通过几个生产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方法的分析巩固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动手操作,动

脑思考,语言表达。使他们对获得的信息有一个详细的感知过程。从而从多方面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素养。

(四)联系实际,灭火自救

当火灾发生时消防员都用了哪些方法灭火呢?观看视频:消防员扑灭火灾的片段——提出问题:当你遇到火灾时应采取哪些措施呢?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观点。播放视频:火灾自救方法。(约1分15秒)然后介绍几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播放视频: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新闻20101020第一时间](约48秒)

引导学生阅读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阅读资料卡片的内容

观看视频实验7-2;展示几种消防图标

在这一过程中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学习化学知

识可以提高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科学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化学科学素养和生活能力。

(五)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体会侧重学法的交流与感受、反

思与评价,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励学生探究性学学习的热情,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六、板书设计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物质具有可燃性1.隔离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2.隔绝氧气

(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去掉其一即可)

三、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谢谢各位我的说课结束了

3、温度达到着火点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第五篇:燃烧与灭火教案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会应对火灾使用灭火器。

2.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对比实验,从而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

(2)从灭火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面对险情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掌握遇火灾时成功逃生的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分析 —— 结论

[投影]燃烧的图片。

[引入]现在已进入十二月,大家都感受到了冬天的味道——寒冷,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对,温暖。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从钻木取火,到神州九号升天,从家中天然气的燃烧到工厂铁炉的燃烧,从传承百年的奥运圣火到庆祝胜利时的五色火焰,这些都是物质的燃烧。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

[板书]课题1燃烧与灭火

[师]火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点快乐,我给大家带来两个化学魔术,大家愿意看吗?

[魔术表演]老师手中有根玻璃棒;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给大家带来一种意想不道的方法;看来水火不能相容;但是我能水中生火。

[设问]同学们想知道魔术的秘密吗?(学生回答:想)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你们的智慧,想一想水中为什么能生火,水中生火的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之后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报给我。(1分钟)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

1、试管中有氧气,2、水中有可燃物

3、水的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师]刚才同学提到一个概念“着火点”,那什么是着火点呢?(学生回答)对,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把物质燃烧所需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老师给同学们看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它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改变,我们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降低温度。

[投影]着火点以及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探究实验]谁能用所给物品,设计相同的小魔术,来揭穿老师魔术的秘密。哪位同学愿意做勇敢的第一人,请把你的手高高的举起来。

(一分钟)

(学生设计实验,上台演示)

[点评]同学们,他有没有完成这个实验啊?她也和老师一样有魔力,是个小魔术师。他们小组通过讨论,成功的揭穿了魔术的秘密,让水中生火。老师给了白磷、红磷、煤快,为什么他单单选择白磷呢?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对,白磷着火点低。

[设问]那为什么不选择石头呢?为什么选择热水而非冷水呢?

(学生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魔术揭密,请同学们总结,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回答)

[投影板书]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设问]

1、我们周围有没有可燃物,有哪些?它们有没有燃烧?

2、划根火柴点一下空气,是否能把空气点燃呢?(可省略)

[总结]这些现象说明燃烧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随堂测试]同学们通过揭穿魔术的秘密,知道了什么是燃烧的条件,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投影实验]设问:

1、哪种物质能燃烧?

2、如何让其它的物质燃烧?

3、从环保角度指出该实验的不足?如何进行改进更环保?

[解释]五氧化二磷和磷烟进入人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遇水生成磷酸,可从毛孔吸收,引起肾脏和神经系统中毒,磷烟进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所以我们让它在密闭的空间内反应。除了这个实验外,其他的实验我们也应该有环保意识。

[投影]燃烧图片

[设问]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燃烧,谁能开动你善于发现的脑筋,总结一下不同物质燃烧的共同点有哪些?(学生回答)那到底什么是燃烧呢?谁能把燃烧的特点串连在一起得出燃烧的定义呢?

(学生思考、回答)

[投影]燃烧的定义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燃烧的机会很多,最典型的是在家里做饭,同学们做过饭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做饭的视频。本想好好的做一顿饭,但一不小心就出现了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学生思考回答)我们接着看,他是怎么办的。

[讲解]我们发现火是很可爱的,如果正确的使用火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给我们带来能量,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发生火灾,带来危险,所以火有它的另外一面。

[投影]火灾图片

[师]这些惨重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使用火时要谨慎、小心。当遇到火灾时要学会灭火自救。你们有过灭火的经历吗?我们来灭火大比拼,三分钟内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灭火,看谁的方法多,谁就是灭火小英雄。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工具,你们还可以用你周围一切能用的物品来灭火,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师]灭火我们可以用嘴吹,用扇子扇,这让我想起一部神话传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视频]

[设问]刚才同学说,火是可以扇灭的,通过这段视频你能想到什么呢?谁来发表

一下你们的观点。

[学生思考发言]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较少,扇子一扇,风将热量带走,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但如果遇到大火,轻轻一扇不但不能带走热量,反而带来更多的氧气,使之燃烧更剧烈。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在生活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在使用煤炉时往往要加一个鼓风机,往里面鼓入空气。

[总结]这个视频告诉我们,灭火的方法有很多,但火灾的形成原因也很复杂,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的火情要选择具体的灭火方法。

[过渡]生活中还有一种很常用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呢?对,用灭火器灭火。

[投影]几种灭火器

[师]这是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实验室也有一种简易灭火器,我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演示简易灭火器的使用)

[讲解]灭火器在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灭火器能灭火,保障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但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今天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讲解]结合灭火器图片讲解,简易灭火器模仿的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泡沫灭火器,它能扑灭一些常规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在小钢瓶中,可用来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除可用来灭一般的着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的失火。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泡沫灭火器,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演示如何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演示灭火器灭火)

[投影]学校为了保障学生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各个通道处都配备了全新的灭火器、消防栓和安全疏散示意图。

[设问]如遇大火你无法控制时,你应该怎么办呢?对,拨打火灾电话119。

[总结]通过灭火比拼,讲了很多的灭火方法,但是它们的原理都比较相似,请同学们参考教材,并联系燃烧的条件,总结一下灭火的原理。

(学生思考回答)

[投影]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空气(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根本:破坏燃烧条件

[设问]三个条件都需要破坏吗?对,缺一即可。

[随堂测试]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后,我来考考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视频]问题:

1、他们最先的逃生方式正确吗?他们错在哪里?

2、他们为什么点燃野草?

3、他们的身份分别是军人、中学生、老百姓,谁想到的这个办法?

这段视频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视频]最后看一段如何成功逃生的短片,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愉快学习。

[总结]最后我们来盘点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

下载《4 燃烧与灭火》习题2word格式文档
下载《4 燃烧与灭火》习题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 说课稿十堰市夹河中学王顺成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燃烧与灭......

    学案燃烧与灭火

    学案燃烧与灭火(一)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重点)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条件的比较,了解内因与......

    燃烧与灭火学案

    课题燃烧与灭火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灭火的方法。 2、掌握燃烧的条件。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危险。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破坏燃烧的条件,起到灭火的目的的方法。......

    《燃烧与灭火》讲义稿

    课题:《燃烧与灭火》条、白纸、镊子、小木条、石块、酒精灯(2)灭火原理验证:(每组)——蜡烛、水、沙土、湿抹布、扇子、剪刀、酒精灯(灯帽另置)六、教学过程化学讲义稿《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10C班耿绍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和灭火》。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

    燃烧与灭火简答题

    1.(4分)某楼住户煤气泄漏,发生爆炸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泄漏煤气发生爆炸的原因。 (2)爆炸引发楼房着火,消防官兵用高压水枪灭火,分析灭火原理。1.(4分)(1)煤气具有可燃性(1分),泄漏后......

    燃烧与灭火案例

    《燃烧与灭火》案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最近观摩了一位教师“燃烧和灭火”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感受到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