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宣传文化工作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建议
当前宣传文化工作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建议
1、企业内外宣传报道的总体数量较多,但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较少,相当一个原因在于新闻报道和典型宣传的总体策划能力不足和宣传渠道的不完善。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发现各单位存在相当一批数量的窦铁成、巨晓林式的人物,但是只有他们能成为国人皆知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出了客观原因,还在于有我们的宣传报道深度、影响力的不够,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总结的不够精确。希望共享这方面的经验。
2、企业宣传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比如这一次的培训工作,还有许多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盼培训、想培训、愿培训,但因为各自单位的工作安排和客观条件所限,只有少数幸运者能前来,多数人还需要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建议通过网路将培训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广而告之,共同学习,同时能否按照片区另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日常宣传文化干部的培训,就近延请该地所在的股份公司系统内有一定经验和成就的同志,或者当地新闻媒体、大专院校的专家担当授课任务,由各单位共同承办培训。
3、新闻舆论应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在舆论应对体系不完善(股份公司、各局院等二级单位尚好,三四级则很不完善),各级、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情况不均衡,万一有突发事件,往往会手忙脚乱,导致出大问题。
建议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和舆情应对体系贯彻到股份公司三级或者四级单位,严格按照股份公司党委文件开展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担任新
闻发言人,并对各单位新闻发言人、新闻联络员开展新闻舆论应对工作专题培训,最好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进行相关案例剖析。宣传文化工作者也要抓住机会参与各级培训学习工作,注重学以致用,同时汲取上级单位、兄弟单位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经验。
4、企业文化建设需进一步深入。如一些企业的理念虽已制定和发布,但后续宣传和如何把理念融入工作形成氛围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建议股份公司按片区划分,开展轮训或召开现场会,带着案例进行研讨分析。
5、基层职工群众有时候认为我们的对内宣传工作和主题教育离基层有一定距离,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不贴近生活。一定要紧贴当前的社会热点,紧密围绕施工生产实际,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并且在股份公司宣传部组织,各单位的通过一定的平台交流对内宣传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共同研讨热点问题。
第二篇: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体要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建设、开放、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1、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古人说得好“郡县安,天下治”,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固,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得到巩固,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打牢稳定的的思想基础。
2、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宣传思想文化则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
3、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打牢共同理想信念基础的“凝固剂”。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民族就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思想解放、文化引领,使广大基层群众不仅知道“惠”在何处,更能体会“惠”从何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必然更加牢固。
4、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色板”。文化是灵魂,氛围产生亲和力、凝聚力,古语中“见贤思齐”就是这个道理。基层文化部门利用群众的空闲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村队、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将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的落实上都得不到保障。
2、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形式单一,宣传资料与基层群众需求差距大。当前,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形式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开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课、宣讲等。这种强制灌输,简单给予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压抑了其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虽灌入了人耳,却难入人心。同时,各项政策、精神的学习读本虽然众多,但真正符合基层群众理解需求的却较少,某些政策读本理论高深,用词晦涩,让基层群众难以理解,不知所云。
3、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近年来,中央、省、市县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有些文化室长期无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级通知说有检查时才会临时开门,打扫卫生,组织人员,待检查团一走,又恢复铁将军把门。使文化室的“阵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4、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变化不大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嘴一张就知道唱什么歌,脚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虽然每年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
5、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一方面乡镇宣传干事大多为兼职。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各村的宣传文化事业没有专人管理;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稳定,搞宣传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较高,这也为上级部门选拔人才提供了条件,使得基层宣传干事更换频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
一、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形势新挑战。一是农民思想观念遭受冲击。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带来了集体观念淡化、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滋长、善恶标准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冲击。二是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农民进城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部分农村流动人口甚至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盲区。三是信息传播手段不断更新。报刊、电视、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新旧媒体广泛使用,导致传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传播的负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四是群众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农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听广播、看电视等传统娱乐方式,转而追求节奏更快的城市现代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层次要求更高。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欠到位。目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虚功”、“包袱”,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部署工作注重经济建设,考核工作偏重经济指标,也没有软任务,漂浮在半空中,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工作职责难履行。由于受体制环境的影响,宣传部门责权不统一,有责任无权利。县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科技等意识形态领域有不同的县级分管领导,党校、干部教育由组织部管,广电网络归省里管,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加大了工作指导、协调的难度。同时,意识形态各部门经费由政府部门管,干部调配、任职由组织部门管,造成基层宣传思想部门权力范围小、管理职能弱、协调能力低,在人事、经费、项目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当前,“控负”、“灭火”成了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
文化阵地不够高。一是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许多文化场所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考核建立的,文化活动少,常年处于闲置。二是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薄弱,县乡村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事业,造成文化事业经费短缺,设施设备无力更新,利用率很低。三是形式创新少,文化活动吸引力低。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特点研究滞后,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没有创新性,没有打造出文化高地,吸引不了群众。队伍建设尚滞后。目前县区宣传部门受编制的限制,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各乡镇虽然配备了党委宣传委员,但一般都是身兼数职,个别的甚至兼任政协联工委主任、组宣统委员、武装部长、政法委员6职,且多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人员职务变动频繁,根本无
法专注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乡镇文化辅导员、广播员因乡镇机构改革后编制统一归口到各乡镇管理,工作出现脱节,许多文化活动缺乏人力支撑。加之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工作的同志提拔慢、待遇低,久而久之,部分宣传文化干部产生了惰性心理,人才留不住,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强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克服困难,切实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个人认为:重基层打基础。基层基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心。一要党委带头抓。各级党委要树立“像抓经济工作硬指标一样抓思想文化软实力”的意识,思想上促动,投入上拉动,队伍上带动,管理上驱动,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主抓领导、各部门任务分工,建立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上下联动抓。省市县宣传部门要建立协同办公体系,强化上级宣传部在日常工作、新闻报道、基层基础、网络舆情等方面对下级宣传部的指导作用,为基层宣传部门创造更高层次的交流学习的平台,真正实现上下联动,零距离无缝对接,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三要形成合力抓。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单位部门的力量,形成拳头,做好与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合力,打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孤军作战”的局面,发挥整体功能和联动效应。建机制促落实。良好的机制是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键。要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最基层的乡村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
核督查,切实解决“无人管事”、“无钱办事”的困难。要落实经费投入机制,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财政收入情况按比例逐年增加。省财政要加大对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落后地区文化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社会资助等办法筹措资金,要强化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进行专门考核。对各级党委主要从机制建设、规划实施、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宣传系统主要从理论教育、舆论宣传、文明创建等方面进行考核,把目标考核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把平时的督促检查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及绩效奖励挂钩,增强考核的约束力。扩投入强阵地。阵地建设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础、手段和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逐年加大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要坚持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合理科学配置文化资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统一制作、统一安排、统一配送基层阵地的文化设备、文化产品、信息资源等,做到资源共享,不断充实内容和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奖励措施鼓励省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到基层开发建设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事业。上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和社区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促成有条件的县区建设集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文体活动、法律咨询、科技普及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宣传思想文化服务基地。抓人才建队伍。人才队伍是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要把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紧抓好,科学制定省市县
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训五年规划和计划,实现县区宣传部正副部长、总编台长、新闻发言人、舆情信息员、网络评论员等重点对象赴省培训的常态化。针对基层宣传干部普遍反映培训机会少、平台低、力度不够等问题,举办全省图书馆长、文化馆长、文化站长、基层文化辅导员等培训班,积极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干部的业务素质。此外,省市宣传部要与县区宣传部及有关基层宣传文化单位之间开展“双向学习锻炼”,创新干部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作者系中共双牌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委宣传部长秦小国)
第三篇:对加强我县宣传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加强我县宣传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网友:
大家好!
我来自祁阳羊角塘,生在祁阳羊角塘,22年来工作一直在祁阳羊角塘,因此对祁阳羊角塘家乡感情深,近六年来,一直在网络上通过个人博客和网站宣传祁阳宣传羊角塘。因此网络上用的名字就是祁阳羊角塘。近几年来,目睹了祁阳沧海桑田的变化,刚才又聆听了县里领导的介绍,使我想起了那首祁阳县歌,祁阳风光好,浯溪水亦香,潇湘多胜景,最美在祁阳。
这首祁阳县歌我把它转换成了我的手机铃声,表明了我对祁阳宣传文化工作的由衷欣赏,祁阳的宣传文化工作成绩有口皆碑。祁阳县歌的每一个字都在表达祁阳文化内涵,在宣传推介祁阳。因此,借今天县里召开网友见面会的机会,我想就农村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提些不成熟的建议和想法。
一 注重对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管理和利用,一要管好,二要利用好。目前我县“农家书屋”多,缺少防盗设施,缺少管理人员和制度,既要保证书不丢失,又要保证想看书的看得到,需要职能部门多多作为。在农村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村中要么大门紧闭,要么敞开大门,随手可得,极个别的“农家书屋”几乎只剩下几十本书了。
二 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目前农村健身歌舞也在流行,但是,需要的是教练老师和相关设备场地,建议文化部门统一集中培训骨干,提供器材场地服务,多开展群众性歌舞比赛会演活动。
县委政府近几年来落实“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要求,在县城府前广场、白竹湖广场每月举办了主题广场文化活动,我希望县委政府和文化部门将广场文化活动推广到农村,让“政府买单、群众看戏”落实到农村,让乡下群众也有政府买单的戏看,象中央电视台心连心那样走进乡下,希望第一站是我们祁阳羊角塘,让乡下人共享文化资源,让乡下的月亮和城里一样圆。
三 注重本土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宣传。建设“祁阳戏曲大县”。祁剧、渔鼓、祁阳小调、花灯戏符合祁阳人口味,现在的羊角塘农村市场有专门的花灯戏和渔鼓的光碟摊,花灯戏和渔鼓的光碟成了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县政府每月在陶铸广场的广场文化中渔鼓和小调节目就很受人欢迎。我县许多民间艺人逐渐老去,地方文化青黄不接,甚至濒临绝种的危险,现在这些项目的从业人员多处于民间状态,建议县委政府提供相关人力物力,将这些文艺项目发扬光大,推向全国。要加强对地方小戏,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特别是做好代表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鼓励有兴趣、有爱好的年轻人学习传承,大力弘扬地方文化。或许会象东北的二人转那样走向全国,成为一个文化产业。去年我在新浪网红网湖南在线永州日报新民网上我发表的“祁阳家庭剧团演遍省内外”的图片新闻,今年,我开始在淘宝上开始推销这些影碟,我不是想赚钱,只是从一个角度宣传祁阳渔鼓和花灯戏,许多在外的祁阳人与我联系购买,在新浪网上我还上传了上传了自拍的花灯戏短片。现在网络这么达,要推向全国并不是很难,我们在陶铸广场看到的各类祁阳特色的节目,堪称精品,但是,据说电
视台拍了,要出钱购买才能拿出来,这样,祁剧、渔鼓、祁阳小调、花灯戏怎么走向全国?祁阳如果向全国推介祁剧、渔鼓、祁阳小调、花灯戏,让祁阳的文化新成果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祁阳就会形成文化特色大县。现在我的新浪博客就已上传了祁阳的各类戏曲作品。希望不久看到祁阳的官方对地方戏曲和曲艺的宣传,看到官方举办的祁阳特色文化活动。
四 注重对文化景点的保护,祁阳羊角塘有一个清代诰封大夫第,规模较大,门口两个大石墩被人盗走了,为了防盗,村民自已将门窗木雕损坏。在全国文物普查时我曾发过电子邮件到全国省市县文物单位,但是,没有看到相关部门对此的保护措施。祁阳的历史文化丰富,建议政府首先要将文物保护的牌子树起来,培养群众的文物意识,动员群众采取保护性的措施保护而不是采取毁坏性的保护。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文物的保护责任制,定期巡查,落实安防措施,壮大文物保护的群众基础,让全县各地的文化景点都保护起来。
五 让祁阳电视台无盲区。现在,通过网络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电视,但是,目前我县约有半数的以上的群众家看不到祁阳台。我在祁阳朋友家居住,由于没开通有线,也看不到祁阳台。近几年,县委政府做了很多实事,但是,祁阳电视台是老百姓了解祁阳的新闻的主要渠道,也是县委政府的主要喉舌。建议县委政府为祁阳电视台改善硬件设施和相关条件,扩大祁阳新闻的受众面,使祁阳电视台面向全县公众免费收看,政府工作和政府形象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这也是一项对各方都有益的好事。
六 大力整治网吧违法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我曾在网上写了一篇新闻,老师进网吧找学生,祁阳县羊角塘镇一中老师组成专门班子,深入羊角塘镇的四个网吧,找回晚上在外上网的学生几十名。另外,我家的一个小孩,班上的男孩子都会玩各类游戏,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在网络上。上个月我在湘雅医院遇到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患了恶性肿瘤,家里为他治病花了18万,卖了房子给他治病,我当时对小孩说你肯定喜欢上网,他爸告诉我,这小孩把奶奶给在学校的每周50多元生活费全用在上网,饭都不吃。十月份,我到湘雅附近一网吧上网,头一天拿出身份证才给上,第二天有走得急忘带身份证,我说我报一个身份证号上,老板就是不肯。可见,网吧经营还是可以做到有规矩地经营的。
七 壮大新闻宣传工作者队伍。目前,我县从事新闻采写的人员少,没有跟上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伐。网络宣传是一种廉价高效爆炸式的宣传方式,可以提高祁阳的知名度,服务祁阳的经济发展。六年来,我的祁阳羊角塘博客令许多外地人对羊角塘刮目相看,顿生好感,许多羊角塘人通我的博客了解了家乡信息和祁阳信息,并以羊角塘有专门的博客而自豪,称我的博客是“新浪第一乡博”。近三年,我在永州日报和全国各大网站发表新闻作品180多篇,成为祁阳县新闻宣传做得最好的乡镇。建议县委政府加大对新闻宣传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网络宣传的重视,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起县级和乡镇级的网络宣传平台,加大对外的交流和沟通。今后,我仍愿意为羊角塘为祁阳的新闻宣传尽一点微薄之力。
各位领导,各位网友,以上这些都只是个人对的粗浅想法,都没有通过检验和实践。不当和错误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祁文虎 发布时间:2014-01-01 21:16:45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近年来,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体要求,为冷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现阶段,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发热爱海西、建设海西,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海西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1、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古人说得好“郡县安,天下治”,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固,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得到巩固,正如古人说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热爱祖国、热爱海西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打牢海西稳定的的思想基础。
2、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宣传思想文化则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
3、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打牢共同理想信念基础的“凝固剂”。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民族就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思想解放、文化引领,使广大基层群众不仅知道“惠”在何处,更能体会“惠”从何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必然更加牢固。
4、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色板”。文化是灵魂,氛围产生亲和力、凝聚力,古语中“见贤思齐”就是这个道理。基层文化部门利用群众的空闲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村队、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将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的落实上都得不到保障。
2、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形式单一,宣传资料与基层群众需求差距大。当前,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形式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开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课、宣讲等。这种强制灌输,简单给予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压抑了其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虽灌入了人耳,却难入人心。同时,各项政策、精神的学习读本虽然众多,但真正符合基层群众需求的却少之又少,其理论之高深,用词之晦涩,让基层群众望尘莫及,不知所云。
3、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各地州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有些文化室长期无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级通知说有检查时才会临时开门,打扫卫生,组织人员,待检查团一走,又恢复铁将军把门。尤其是在冬天,随着燃煤价格的不断上涨,有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队根本无钱买煤,更不用说组织群众在文化室开展活动了,文化室的“阵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4、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文艺队伍年年岁岁人相似,文艺作品岁岁年年产不出”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嘴一张就知道唱什么歌,脚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虽然每年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
5、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一方面乡镇宣传干事大多为兼职,据调查,当前乡镇宣传干事70%以上为兼职。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稳定,搞宣传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较高,这也为上级部门选拔人才提供了条件,使得基层宣传干事更换频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
三、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炼提升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积极推进海西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1、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海西的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判断海西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的形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大众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表达,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人们。一方面在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措施的宣传上,探索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另一方面在宣传资料的编印上,应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种语言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建立一支基层宣讲员队伍,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体现发展的变化。
3、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一直以来,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宣传文化干部始终承担着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的职责,而基层群众却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热爱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层总有一些文化能人,他们或会弹会唱,或会舞会讲,应对其中有热情、有影响力的骨干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扶持,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二是结合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
4、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式新任务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一是创新体制,保证基层干部数量。当前基层干部普遍紧缺,尤其是南疆地区基层懂汉语的干部人数更少,许多乡镇虽招录了公务员进行补充,但这些公务员往往工作1-2年即被上级机关调走,自治区应制定方案,专向培养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或者也可给长期在基层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对基层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又有丰富工作经验但始终在身份、待遇上得不到保障的干部明确身份,保障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队伍能真正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把基层当作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舞台,这同时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无限热情。三是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发挥好基层党团员队伍、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等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多触角、多成份、多功能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片领域。
5、加大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当前,各级财政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应加大对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图书阅览室等能够提升人们精神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设施在基层还为数很少,而人们对此的需求却很大。另一方面,在外宣品的制作、电视节目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的译制方面还需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还应保障基层宣传部门的工作经费。
第五篇: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乡村发现 >> 三农论剑 >> 正文《中国乡村发现》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 点击进入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投稿邮箱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热★★★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作者:彭绍峰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授权发布)点击数:1060时间:2007-11-6录入:阳光 ]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对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它社会要素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多农民特别是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在经济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改善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更高的追求,迫切希望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平等享有文化权益,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要求,2005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利实施,《意见》同时具体规定: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属于公益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06年上半年,中央再次召开全国文化工作会议,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进一步重申和论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与此同时,胡锦涛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极为关心和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并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放在全党工作重心的同等地位。近年来,湖北省委、恩施州委、恩施市委又分别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大州和文化强市的口号。作为乡镇农村基层干部和文化工作人员都深感责任重大,但就目前农村基层文化现状而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却实在令人担忧。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几大难题
先进的文化是前进方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大州和文化强市,没有稳定的队伍,没有名正言顺的机构,没有基层文化组织者的引导,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只能是纸上谈兵,喊破嗓子。
1、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差。多数乡镇无公共娱乐场所,上面重视文化工作的口号响,但雷声大,雨点小,各级报刊杂志、各级领导和专家教授只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理论,不讲队伍建设,更谈不上怎样抓队伍建设,没有好的具体措施和政策,真正为农村基层的文
化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甚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级政府用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微乎其微,尤其在财政体制改革后,乡镇基层政府只能安排有限的资金勉强应付市级以上举办的大型活动,“以钱养事”,“钱”在哪里?仅靠“合同服务费”,只能勉强“养人”。
2、文化机构体制改革过于频繁。仅从2002年到2006年,就已是五年三改,到2006年,干脆实行变相改企,将解放五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党和人民的桥梁纽带宣传文化之喉舌部门——农村文化站解体,成为所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此之前,机构不断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单位改变性质,人员改变身份,并只允许保留徒有虚名的“阵地”、“经费”和“文化站牌子”,象发展高山蔬菜、烟叶魔芋等农产品一样,推行公益性文化事业“订单化”。笔者认为,发展产业文化,目前只有城市才能具备条件,而且按中央文件精神,只能是大型报业集团、影剧团、新华书店和出版发行单位才能改企,而农村则毫无文化经营市场,只能是倒拿钱为老百姓服务,所以对农村基层文化站实行整体转制,笔者认为条件还不成熟,也不符合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何况自解放五十多年来,文化宣传单位本来就是直接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改革创新,照搬西方模式,使文化工作与党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脱节”,只向“钱”看,不向“前”看,从而造成工作被动,于发展不利。同时,基层政府压力增大,包袱重,管理无所适从。
3、由于体制改革原因,原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大,忧心忡忡,思想动荡不安,单位没有权威,没有号召力,无法制订长远工作规划,因为一年一度的合同签订,人人均有后顾之忧:今年在岗工作,不知明年是否在岗?体制是否又将怎样改制?也就是说,今年土肥,明年花好,不知后年是花还是粪草?对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并与其它事业单位相比(如:学校、卫生院、林业、土管等),显得不公平,不理解,因为做畜禽动物和做花草树木等工作单位都是国编事业单位,并向上“垂直”,而且都有经营市场,而做人的工作、做上层领域工作的文化站却被砍掉,一举成为“社会人”,单位实行“民营化”,“社会化”。
4、农村专业文化人员本来就存在着严重老化、人才奇缺和青黄不接现象,如此改革,可想而知,农村基层文化发展的艰难程度。鉴此,所有中青年在职干部都不愿从事文化工作行列,而且已经从事这个行业工作的同志深感追悔莫及。
5、由于农村文化站改变了性质,人员改变了身份,不便相互交流,原有的文化站人员搭配不均。就恩施市而言,有的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多,服务费既无法“养事”,又不能“养人”,有的乡镇则空无一人或只有1~2人,虽经费宽余却事情又忙不过来。同时,上级文体主管部门对下失去“抓拿”,失去“基石”,关系脱节,指导不力,上下左右,一无凝聚力,二无活力,三无财力,四无权力(人事档案已移交人才交流中心),从而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犹如一潭死水。
6、农村乡镇没有文化经营市场,因而也就没有任何经营性收入(特别是老少边远山区乡镇,山大人稀,经济落后),仅靠当年的一点合同服务费,又只能勉强维持现有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与其它部分转制事业单位比,一边是财政拨款加经营收费,一边是倒拿钱为老百姓服务,钱少了老百姓还不干,所以就农村基层文化单位来说,“以钱养事”只能是一句空话。
7、上级党委政府只注重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不重视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只注重“窗口”建设,不注重“后檐”维修。试想要建成文化强省、文化大州、文化强市,发展旅游文化,唱响名片,加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仅靠城市和“窗口”是不行的,代表不了“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恩施而言,无论文化资源,还是农村人口、地域,都占据着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8.是农村广大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历来得不到解决。特别是自80年代后,千家万户各自为阵。由于一无经费,二无人才(中青年大多外出打工),因此,特别是在农村文
化机构改制后,乡镇政府和文体服务中心更加无法为群众组织业余文艺演出,加之乡镇原电影放映队也于1992年后全部解散,所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实属举步维艰。
三、发展农村文化的几点建议
有文化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活力。为正视现实,不回避问题,真正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调动人的因素和工作热情。为构建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丰富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缩小城乡差别,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1、省州市各级党委政府、文化部门及其有关专家必须深入广大农村基层亲身体验,感受生活,特别是要深入到老、少、偏、远山区乡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基层政府领导、文化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不要听信下级违心的汇报。在制定政策、资金扶持和队伍建设上,不要“千篇一律”、“刀砍斧切”、“乱改一气”。要坚持平原地区和发达地区与山区相区别,城市与农村基层文化部门和其它事业单位的差距、特点、性质和难度。
2、加大对乡镇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实施对农村“文化扶贫”,不能只搞城市“要道”、“窗口”建设,不能只图应付检查,为争取项目而做表面文章,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办实事。
3、推行“以钱养事”必须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无论是“钱”还是“事”,都要靠人去支配、去做。在中国,无论是哪个历史朝代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时期,都是人的因素第一,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就是在极其残酷的战争年代,也是“以人为本”,毛主席曾经这样总结:“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所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关键是加强队伍建设。
4、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开发、挖掘和抢救保护优秀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抗战文化、老区红色文化及革命文物、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纳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工作的议事日程,积极、热情扶持创建农村民间文艺团体,省、州、市各级政府应对优秀民间艺人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给予一定的经济待遇,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整旧如旧”。
5、正确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考核内容和考察衡量提拔重用领导干部的条件之一。
6、建立一支稳定、热爱本职、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文化专业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机构,从山区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实际出发,文化站必须恢复原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稳定人心,同时要注重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他们无忧无虑,终身从事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选拔和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在职中、青年干部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7、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专业文化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同时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力度。
8、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开展对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扶贫,在经费投入、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
总之,加强文化建设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是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具有的共同责任,切实做好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充满活力,才会有新的局面,真正的文化强省、文化大州和文化强市才能早日建成。
声 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和中国乡村发现网共同所有,只要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便可自由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