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山工业新城简介
台山工业新城位于台山市北部,东邻江门新会区,西、北均面向开平市,距广佛约110公里,距港深约140公里,东往珠澳约80公里。规划范围南起台城石花北路,北至潭江,东临古兜山脉,涵盖台城、水步、大江等片区,包括整个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台山园区„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
作为一座宜居、宜商、宜工的新型工业新城市,台山工业新城拥有众多突出的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交通便捷:工业新城与广州、珠海等珠三角核心城市构成“1.5小时黄金投资圈”,周边150公里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五大国际机场;随着中开、台恩等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铁路和珠三角城际轨道台山支线,以及港珠澳大桥的加快建设,这里将进一步融入珠三角核心圈层。工业新城内有1000吨级的公益港,已开通与香港的水上运输。
生态优美,环境宜人:区内及周边河流山丘众多,工业新城北接潭江,东依古兜山,紧邻石花山和台城河,整个区域山水相依,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尤其是近几年来台山以创建省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强生态建设,使这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建设生态环保型工业新城奠定了基础。
资源丰富,人才充足:工业新城土地资源十分充裕,拥有连片的低丘与平地,而工业用地价格仅是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三分之一左右。台山电力规划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是中国南方唯一的直购
电试点地区,电力供应极为充足。工业新城周边拥有10多所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中,每年可为企业输送近万名技术人才。
产业集群,配套完善:工业新城的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医药制造、古典家具等优势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区内已落户富华重工制造、金桥铝业、富诚铝业、国际交通器材、鸿特精密技术等品牌企业和优质企业。工业新城紧邻台山中心城区,区内有较发达的大江、水步镇圩,可为生产生活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机械装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就坐落于此,可为区内企业提供强大的科研创新支撑。
台山工业新城作为一座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新城,发展目标、定位明确,发展策略清晰,在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等方面科学合理。
发展目标:工业新城以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台山园区„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为主,协调区内台城、水步、大江等众多工业片区资源,将其打造成生态化、集约化、规模化、结构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型综合产业城,成为独具侨乡魅力的绿色生态工业新城和台山市经济发展增长极。
发展定位:利用其优越的区位交通、土地、人才、生态环境等优势,在重视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众多产业,发展成珠三角制造业的生态型产业新区;围绕产业创新,加快在人才、研发、科技等方面的提升,培育生态、低碳、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集
群,建成江门市产业创新的绿色工业新城;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城乡,构筑集产业、城市、生态等功能融为一体的产业新城,引导、带动、服务全市产业发展,成为台山市产城融合的生产服务高地。
发展策略:依托主城,功能互补,立足台山实情,依托台山中心城区,实现工业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发展;产城一体,产居融合,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营造宜居环境,使新城兼备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育等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城一体;产业主导,强化支撑,依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主导产业拉动整体发展,同时,强化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支撑,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城乡统筹,组团发展,以城市新增基础设施,带动村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依托原工业基础设立不同的工业组团,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镇区设置生活服务组团。
产业定位:工业新城将以清洁能源核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以及新材料三大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电子信息、通用/专用设备制造、古典家具、生物医药等作为兼容产业发展。
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新城内部将以功能分区为基础,结合绿色廊道分隔,打造组团式发展的结构,形成“五心五区、六轴一带、绿楔渗透”的空间结构,其中,“五心”即在南区和东区形成两个生产性服务中心,作为新城的产业配套中心;依托原有水步镇区、大江镇区、公益圩发展形成三个生活性服务中心,为新城提供居住、商业等
配套功能;“五区”即南部片区、中部片区、东部片区、北部片区、沿江片区等五个城市发展区。在空间结构的指导下,规划将在五个片区内形成1个居住组团、2个生产服务组团、3个生活服务组团和9个产业组团,共计15个组团以及五处发展备用地。如此一来,工业新城将会既有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便于企业运作与居民生活,又会在大力发展产业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营造宜居环境,兼备产业发展功能、城市建设功能、生态保育功能。
第二篇:广东台山核电站简介
广东台山核电站
来源: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2009-12-28)〖 大 中 小 〗
广东台山核电站位于台山市赤溪镇,是迄今为止中法两国在核能领域的最大合作项目,也是我国首座、全球第三座采用EPR三代核电技术建设的大型商用核电站。该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2台欧洲压水堆(EPR)机组。
台山核电厂一期工程建设d 2台EPR型压水堆核电机组,单机容量175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单台机组建设工期52个月,预计2013年底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为中法合资项目,总投资约500亿元。台山核电站作为一个中外共同开发建设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其核岛设计供货由法国阿海珐集团与中广核工程公司、中广核设计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承担,中方承担的设计工作和供货份额超过50%,主设备本地化比例达到50%;汽轮发电机组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ALSTOM)提供,其中中方份额达到2/3;常规岛设计供货由中广核工程公司牵头,与中广核设计公司、阿尔斯通公司及广东电力设计院组成联合体承担;电站辅助设施的设计供货由中广核工程公司承担。项目业主广东台山核电有限公司承担工程项目管理和生产运营,并联合国内施工单位和中广核工程公司完成建安施工和调试等工作。通过中外双方共同建设模式,台山核电项目将加快实现EPR三代核电机组在设计、设备制造、建安施工、调试和运营等全方位的自主化目标,为积极推进我国核电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可达260亿千瓦时。建设台山核电不仅可有效缓解广东省电力长期紧张局面,促进广东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而且对推进广东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发展核电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台山核电站的建设对于我国加快核电建设步伐,紧密跟踪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培养高素质核电人才,加快实现三代核电机组在设计、设备制造、土建、安装、调试和运营等全方位的自主化目标,为推进我国核电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同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广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优化广东省电网结构和能源结构,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实现广东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项目历程
1988年,台山核电站腰古厂址作为广东省第二代核电推荐厂址进行查勘工作;2003年7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对腰古核电厂址进行了复评,结论认为腰古厂址满足核电厂建设需求;2005年5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全面启动台山核电可行性研究工作;2005年11月,台山核电筹备处正式成立,全面启动台山核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1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向广东省发改委上报了《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6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7年7月,广东台山核电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07年11月26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与法国阿海珐集团、法国电力公司分别签署了合作建设台山核电EPR项目的系列协议,标志着集团开始迈向三代核电建设的新起点;2007年1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签发《关于同意广东台山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2008年4月7日,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常规岛设计供货合同意向书、联合体协议、以及前期工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2008年8月26日,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核岛负挖正式开始,标志着我国首座采用EPR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进入工程开工前的准备阶段;2009年2月26日,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在台山举行,原则同意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8年10月15日,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台山项目部正式成立;2009年,主体工程开工;2009年12月23日,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与广东台山核电有限公司(管理和生产运营方、业主)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共同签署了台山核电厂一期1、2#机组核岛主安装工程合同和台山核电厂一期1、2#机组核岛主系统安装工程合同。
二、技术方案
台山核电站采用的EPR技术,是在目前国际上最新型反应堆的基础上开发的改进型压水堆技术,其设计充分借鉴了世界上最先进核电站的经验反馈,分享优秀核电工程师的设计经验,采用了大量经过充分验证的成熟技术和优秀工艺,在竞争力、安全可靠、运行条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全面满足了EUR(欧洲用户要求文件)的要求。具体来说,台山一期工程具有四个突出的特点:卓越的安全性能、成熟的技术工艺、突出的经济竞争力和更高的环保水平。目前正在建设的芬兰奥尔基洛托3号核电机组(OL3)和法国弗拉芒维尔3号(FA3)机组都采用EPR技术,台山EPR核电项目将以法国弗拉芒维尔3号核电项目为参考,借鉴项目建设、调试和运行经验,这不但能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最大程度地降低设备制造、工程建设拖期的风险;而且能在设计、调试安装、执照申请和运行方面获取大量的经验反馈和技术支持。
三、合同中规定的工程范围
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是台山核电站一期1、2#机组核岛安装工程承包商,承担一期2台175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全部核岛设备的安装工程、调试服务和维护工作。安装工程计划于2010年11月1日开工。台山核电站核岛安装工程包括台山核电厂一期EM1重型吊装设备安装、EM2主设备安装、EM3辅助设备安装、EM4辅助管道安装、EM5采暖、通风、空调的安装,EM6保温预制和安装、EM7现场储罐制造、EM8电气安装、EM9仪表安装、EM10小于40T的吊运设备安装,以及工程的调试服务等所有核岛安装工作。调试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役前检查的支持性服务,调试阶段的服务,调试阶段的测量、检查,吊车运行指示标记,主回路的调试服务,EESR后的工程服务等;调试服务和移交前设备维护以及合同范围内所涉及的技术改进项、设计修改、供货范围的修改、设计变更、现场修改等所对应的工作内容。
四、安装工程总进度
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1、2#机组总建造工期为62个月(从1号机组FCD到2号机组商运)。
1号机组建造工期为52个月,(从FCD到商业运行),其中土建工期20个月,安装工期22个月(穹顶吊装到冷试),调试10个月;
2号机组建造工期为52个月,(从FCD到商业运行),其中土建工期20个月,安装工期22个月(穹顶吊装到冷试),调试10个月,2号机组与1号机组间隔10个月。
第三篇:滨江新城简介
滨江新城简介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长沙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规划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滨江新城作为其核心起步区,占据着龙头项目的地位。
滨江新城地块呈南北狭长形,南到潇湘嘴、北达北二环线、西至银杉路、东临湘江,占据着约7公里长的江岸线。总面积6.7平方公里,净开发用地约3500亩,从2008年开始运营至今已出让用地将近1600亩,剩余土地约为1600亩,净用地容积率为3.7,项目开发面积达到850万平米,其中商住比为3:7。
滨江新城定位以现代商务功能为核心,以文化、休闲、旅游综合商圈为驱动器,以都市居住为依托的复合型新都会中心。将容纳就业人口约35万,居住人口约22万,同时还将吸引大量旅游、观光、购物、休闲的流动人口。
为了实现与河东区域的畅通连接,滨江新城片区设置过江通道多达5座。已通车的三汊矶大桥、福元路大桥、银盆岭大桥、营盘路过江隧道分别从北部、中部和南部与片区相连;桐梓坡路过江隧道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启动建设。
长沙地铁四号线纵穿滨江新城内部,在滨江新城区域内规划有三个地铁站点,分别位于为银盆岭地铁站、茶山路地铁站,长望路地铁站,基于轨道站点布局,规划有三个功能核心区,即中央商务区、生态中心区、活力生活区。经过4年多左右的土地运营,目前中央商务区及活力生活区已经初现雏形。
中央商务区为滨江新城金融中心区,民生银行湖南总部大厦已经正式启用,广东发展银行湖南总部、上海浦东银行湖南总部大厦正在设计阶段,该片区未来将发展为河西乃至长沙的金融中心。
南侧岳麓大道两厢规划为活力生活区,该片区主要发展大型城市综合体,商业规划集中,3-5年内将发展成为河西商业中心。岳麓大道北侧的B4、B5地块为世茂集团开发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占地面积约235亩,建筑面积55万平米,已引进高达249米的希尔顿酒店,目前该项目商业、住宅均在售;世茂滨江项目对面是宁波奥克斯集团开发的奥克斯广场,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商业比例达60%,约27万平米左右,已引进平和堂百货、华润万家超市等大型集中商业,还将发展高端写字楼、商务公寓等物业;岳麓大道南侧的B7地块面积约为350亩,容积率5.0,是2012年长沙市的地王,保利和万科联合体摘牌用地。未来将发展为大型城市综合体。该地块是湘江二桥桥头堡位置所在,昭示性好,适宜开发标志性建筑,地块交通、景观等条件极为优越。
滨江新城北侧保留有汉代城墙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将发展为占地700亩的北津城公园。该片区依托北津城公园,拥有良好的景观及人文条件,将发展生态宜居建筑,吸引高端居住人群及研发、创新企业。
滨江新城沿江面长达8公里,自然景色优美,是长沙现存沿江最长的可开发性滨水绿地,具有绝佳的滨江资源。目前,滨江新城沿江步行商业街已经启动,渔人码头已经在售;裕湘纱厂建筑群已于2009年10月完成了保护性改造工作,不久将对市民开放。届时,滨江新城沿江景观商业将成为长沙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第四篇:秦汉新城简介
秦汉新城简介
秦汉新城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重新规划成立的西咸新区管委会五个组团之一,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包括渭城区的正阳、窑店全镇以及渭城、周陵镇的部分区域,秦都区的双照镇,兴平市南位镇,泾阳县高庄镇的部分区域。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新区位于西咸新区五个组团核心区域,地理区位优越,南跨渭河与西安相望,随着西安主城区的北拓以及咸阳城区东扩,两座古都将在这里对接融合,西安、咸阳两市的科教、信息、产业等资源将在这里聚合裂变。生态优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及其最大支流泾河绕城而过,内有滩头湿地多处,生态环境良好,建设滨河城市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北临西北最大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临亚洲最大内陆客运站西安城北客运站,西铜铁路、福银高速、机场高速、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文化资源丰富,周秦汉唐遗迹遍布,大秦帝国都城遗址和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的西汉帝陵廊道绵延雄陈于新区中部,其中最以汉帝刘邦长陵、刘彻茂陵、刘启阳陵久负盛名。
按照西咸新区的总体功能定位,秦汉新城是大西安国际商务窗口区,城乡一体引领区,生态田园示范区,秦汉历史文化创新区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围绕这一目标,新区着力打造“一轴、双核、三带、四区”的空间结构。一轴,就是依托秦汉大道形成的秦汉历史文化主轴。重点加快秦汉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结合群众拆迁安置,建设一批优美示范小镇,进行生态再造,建设现代农业,包装策划文化产业,打造秦汉历史文化主轴。双核,就是新城综合商务核、大遗址生态核。近期重点是建设渭河北岸商务区、秦咸阳宫遗址公园和帝陵遗址公园,实现城市与农村、现代与历史的完美融合。三带,就是渭河生态景观带、帝陵遗址风光带、泾河生态景观带。重点是加快渭河、泾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施生态景观工程,配合发展休闲旅游、都市农业,打造三条生态景观长廊。四区,就是渭河北岸综合服务区、泾河综合服务区、临空综合产业承载区和双照产业拓展区。
第五篇:佛山新城简介
佛山新城概况
佛山新城(原东平新城),处于佛山市中南部,以东平河为界,跨禅城、顺德两区。由同济路、南海大道—北滘环镇西路、佛山一环南线、325国道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佛山新城是佛山未来城市新中心,2003年启建,2006年省运会前完成了东平大桥、世纪莲体育中心、新闻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并完成了优质供水工程、综合管沟工程、佛山公园一期工程等基础建设项目,绿化率达40%,初步形成了新城核心区的空间框架。2007、2008年,佛山新城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调整,2009年起掀起第二轮建设热潮,总投资220多亿元的公共文化综合体、交通枢纽中心、商务中心、“CBD”A区、汾江路南延、岭南大道南延、东平学校等十多项重点项目全面铺开。
2011年,市委市政府实行“强中心”战略,加速推进佛山新城开发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广东工业服务示范区、具有现代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佛山新城建设动员大会,明确将东平新城总规划面积88.6平方公里分为重点开发区、协调区两个层次分类推进,重点开发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协调区面积约62.6平方公里。要求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推进重点开发区建设,正式吹响城市建设冲锋号,举全市之力建设佛山新城。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率队到佛山新城视察,汪洋书记寄语佛山新城打造岭南文化高地,彰显岭南水乡特色。在此基础上,佛山新城明晰了规划发展新定位,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智能化国内领先、浓郁岭南风貌、辐射带动力强的佛山市中心城区、广东工业服务示范区、现代岭南文化新城。为此,佛山新城在集中精力理顺体制机制和各项关系的同时,重点提出“三大战役”和“三大建设浪潮”战略部署。11月,东平新城正式更名为“佛山新城”,更好地凸显出新城作为“佛山未来新中心”的发展定位,更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增强幅射力,从而推动新城的建设。
2012年是佛山新城建设的“落实年、项目年、服务年”,是“关键”阶段、“攻坚”阶段。佛山新城将结合全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规划定位,抓紧推进“三大建设浪潮”和“三大战役”,完善交通路网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开发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