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府信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临朐县供销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抓好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把农民组织起来,小生产连接大市场,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供销社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临朐县供销社紧紧围绕省供销社制定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这一领域进行了成功探索,截止目前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0处,入社社员4800户,注册资金1840万元。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建设基地--抓好产业升级“火车头”
临朐县意合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临朐县辛寨供销社
发起成立,入社会员160户,注册有“意合”牌商标。建有标准化基地1000多亩,其中富硒基地200亩,年产七彩甘薯200万公斤,富硒七彩甘薯50万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100多万元。薯肉有粉、紫、黄、红等七种颜色,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的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生产的彩色富硒甘薯是标准的绿色食品,有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是普通地瓜的20倍,而且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搞好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国务院赋予供
销社的职责之一。农民要增收,必须改变传统种植、养殖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我们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组织农民办农业合作社,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以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大力进行农产品基地建设,先后在全县成立了九山光生果菜、龙岗康源小杂粮等20个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0处,其中高标准示范基地4处,总面积10450亩,注册农产品商标5个,获得绿色认证基地1个。去年开展的富硒农产品,发展到苹果、板栗、地瓜、桑葚、鸡蛋等品种,富硒基地4000多亩,被山东省食文化研究会授予“富硒农产品基地”。通过典型引导、政策带动、强化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户开展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组织农民发展优势产业,开发特色产品,推动了农业整体素质的提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火车头”。
开拓市场--实现农超对接
九山光生果菜专业合作社,由九山供销社发起成立,入社社员580人,注册有“沂农”牌商标。建有高标准的苹果基地2500亩,板栗基地2000亩。因合作社所生产的果品质量有保障、品牌有名气,今年发展的400亩富硒苹果还没成熟,就已和各大超市签订了销售合同。去年以来光生果菜合作社推广使用含硒生产技术,不仅果品富含人体需要的硒,而且产量、含糖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生产的果品色泽鲜艳,口感极佳,无污染。光生果菜专业合作社的优质果品面积达到2万亩,通过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周边2000多户,增加农民收入480万元。
一家一户的农民,生产规模小,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地的产业链条十分漫长,导致批发商从农民田间收购的农产品价格很低,城市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又十分昂贵。对此,县供销社依托上级供销社的网络优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组织专业合作社到省内外10多个大中城市的超市进行推介,经过全面的检验,以过硬的质量,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客户的青睐,最终打进了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这种由合作社直采、原产地直供,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农户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前行”,提高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夯实基础,铸强服务后盾
龙岗康源小杂粮专来合作社,由临朐县龙岗供销社发起成立,入户社员480户,注册有“山旺谷”牌商标。合作社建有200亩标准化小米示范基地。合作社成立以来,县供销社为多次邀请省、县农业专家举办技术讲座,有1700多名社员和农户参训,农民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合作社种植都是按标准严格执行,每户一个配档表,那个时节搞哪项管理大家都很明白,还实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对每户的农产品都统一编号,出了问题一查便知。
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头连接千变万化的市场、一头连接千家万户农民的中介组织,在农业和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农民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全方位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综合服务,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题,有利于打造农产品精品,发挥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通过成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也扩大了,发展后劲增强了。供销社领办合作社后企业的腿更长了,业务范围更大了,服务领域更宽了,受益面增加了,发展基础牢固了。目前在种植、养殖、技术、信息等多个领域,合作社架起了农民致富的桥梁。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种植、销售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据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流通成本可降低10%以上,销售价格提高10%―20%,社员收入普遍比当地未入社农户收入高出20%以上。合作社把个体优势转化成规模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品牌,赢得市场。
临朐县供销社办公室
第二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查明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涉农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贵池区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到今年6月底,全区已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29个,各类专业协会69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98个,其中畜牧专业22个,水产专业6个,蔬菜17个,粮油棉12个,沼气专业26个,茶叶4个,其他专业11个。入社(会)14747个,辐射带动社(会)外农户26125户。池州市江南乡村土鸡产销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一、基本做法与成效
㈠成立组织,加强宣传。区政府成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农委主任、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农委、财政、工商、民政、科 技、科协、林业、水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为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便于推广应用“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区政府明确将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办公室设在区农委与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兼任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办公室主任。通过政府网站、报纸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动态、扶持政策、工作经验及生产产品等方面进行宣传。对新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召开成立大会,邀请电视台、报社记者采访报道。为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与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编印了《农民
合作经济组织政策指南》一书,发放到各乡镇街道、村委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建立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激励机制。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政策,考核奖励办法,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列入区乡干部年终考核范围。在每年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对先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举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有关部门、镇街道多方面加强指导、帮助、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营服务活动,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行业信息指导、科技咨询、技术推广、农产品流通以及行业内部自律和行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可享受与同级龙头企业同等的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并纳入区级龙头企业考核范围。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开展农资经济及农产品销售所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依法经营化肥、农膜、农药、种子、饲料等农业投入品。
㈢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一是服务作用。重点是技术、信息、农业投入品、防疫等方面的服务。沼气协会承担组织技工建池,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沼气灶具及配件,沼气池维修及沼气池档案管理等具体工作;珍珠协会利用协会的信息收集优势,对珍珠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引导珠农在市场行情看好时,收珠销售,避免珠农盲目销售造成损失;二是流通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中介组织,可将千家万户的农产品与销售市场、龙头企业结合起来,较好的解决产销矛盾。杨棚茶叶产销合作社,将茶农的鲜叶收购起来,通过加工包装销售到市场。驻驾优质油菜产销合作社、里山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将农民手中的油菜籽、山芋统一组织起来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棠溪食用菌协会,将菇农生产的鲜菇统一收购起来,出口外销;三是技术载体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利用众多的社(会)员队伍,担当起科技兴农的“二传手”和主力军,直接参与产业化经营中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活动,是科技进入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乌沙、高岭两个镇根据池州市万亩蔬菜基地建设的需要,及时组建了四个蔬菜产销合作社,将蔬菜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推广到蔬菜种植户手中。墩上獭兔协会在制定獭兔饲养加工系列标准的同时,加快獭兔饲养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协会会员作为“二传手”将獭兔养殖、加工、产品质量等系列标准推广应用
到獭兔生产的各个环节;四是品牌推介作用。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功能,整合品牌,统一推介。鳜鱼协会认真调查研究,制订本行业发展规划,注册了秋浦牌商标,开展了秋浦花鳜绿色食品认证,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秋浦花鳜品牌。
㈣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机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健全了组织章程、完善了管理制度、规范了运作机制。合作组织以股份合作、入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利益返还等多种形式与社员或会员间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在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产品销售服务和维护社(会)员权利利益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晏塘镇江南乡村土鸡产销合作社,入社社员102户,年饲养土种鸡61万只,注册了乌凤牌商标,拥有饲料加工、苗鸡孵化等设备,总资产达到150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雏鸡、饲料、疫苗、土种鸡、土鸡蛋及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苗鸡防疫、技术培训等工作。合作社为社员实行“统一供雏鸡及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养殖标准、统一包装销售和分户饲养、分户结算”的“四统二分”经营模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产品质量。去年,合作社直接销售社员土鸡61万只、土鸡蛋6000万枚,收购、介绍和推介非社员养鸡户土种鸡59万只、土鸡蛋5800万枚,销售量占全镇总销售量的80%。高坦乡杨棚茶叶产销合作社采取“自愿组合,联户投资,分户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年底分红”的形式由24个社员投入股金50万元,新建了茶叶加工厂、保鲜库,注册了商标,制作了系列茶叶包装,结成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2004年,合作社收购鲜叶返利2万元,茶农入股分红4万元,有效的提高了茶农种茶积极性和生产效益。
㈤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方式逐步由产前、产中服务转向产后服务,由初级产品流通转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有效解决了农民分散经营、规模较小、难于进入市场的问题。同时促进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扩大了农民增收渠道,形成新的增长点。杨棚茶叶产销合作社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营销额160万元,建立有机绿茶基地1100亩,带动农户210户,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近2000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贵池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和相当多的农户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
少,使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缺乏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农民参与的范围和积极性亟待提高。部分乡镇只重视发展,不重视巩固完善和作用的发挥,使得已成立的的合作经济组织不能经常性的工作而成为“空壳组织”;二是牵动较弱。从贵池的情况来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都以服务职能为主,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组织较少。因没有经济实体支撑,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合作经济组织不能经常活动,从而导致组织的带动能力弱;三是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管理人才,带头人素质不高,管理松散,经营粗放;有些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其发展与经营有待进一步规范。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㈠巩固提高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加强监督指导,进一步规范组织运作。包括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各项制度的健全与实施,提高组织建设层次、合作范围和服务水平;二是健全合作经济组织与社员的利益连接机制。重点实施利益返还机制、股份合作机制、自我服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切实维护社员利益;三是扩大组织开放性。在适当条件下,因势利导,发展组织间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联合。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合作水平,增强实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经营实体,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打市场、联龙头、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载体作用。
㈡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是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践证明,龙头企业直接与分散经营规模很小的农户对接有较大困难,制约了龙头带动功能的发挥,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合作组织成为连接龙头与农户的桥梁,对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一体化经营十分重要。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优质粮油棉、特色水产、土种畜禽、无公害蔬菜、有机茶、优质竹木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重点,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今后要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行业规模较大、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㈢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知识及重大意义的宣传与培训,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和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
要,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的经营管理人才。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㈣加大扶持力度。政府扶持是世界各国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通行做法。制定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长效扶持办法,扩大扶持范围,让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税收、信息服务、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扶持。一是加大财政和信贷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给予支持,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农民的服务能力;政府每年都要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和产地认定在费用给予支持;要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信贷、保险等金融手段,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启动资金和收购环节资金投入不足及发展风险问题。二是提供税收优惠。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提供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销售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免征营业税,兴办加工和流通实体给予税收优惠。同时还应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等优惠政策。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利用政府网和互联网平台以及新闻媒体,宣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经验和相关知识,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在组织建设上做好帮扶工作。保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池州市委党校
邮编:247000
联系电话:***
邮箱:zhmq7166@sina.com
第三篇: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农牧民专业合作、农牧民协会、村民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我旗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旗共有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81户,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专业合作社110户,出资额达11216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53%和52%。其中较为规范的有萨拉沁民族奶食品专业合作社、顺城养殖专业合作社、五一细毛羊协会、五一马铃薯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推进农村牧区基层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才刚刚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促使其健康发展已成为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主要作用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对内服务和对外经营并重,在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促进了生产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力的聚合,增加了对现代农牧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力,促进了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我旗奶食品加工行业为例,过去牧民们都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自2007年以来,萨拉沁民族奶食专业合作社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对我旗传统奶食品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萨拉沁民族奶食专业合作社以赛音呼都嘎苏木贺日斯台嘎查的全体牧户为主要成员,2009年争取旗农开办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41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提高了奶食品的精深加工能力。目前萨拉沁民族奶食品专业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10户505人,年加工鲜奶能力达20吨,2011年社员人均奶食纯收入增加500元。同时,合作社着眼于长远发展,2011,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达2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合作社和该嘎查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立高产饲料基地300亩,投入资金60万元,引进良种西门塔尔牛140头,投入资金98万元,修建嘎查砂石路9公里投入资金90万元,为嘎查50个牧户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灯,合作社出资2万元为社员缴纳了3年的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费,使社员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二)农牧民增收明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通过提供市场信息、组织农牧民生产、实行品牌经营、开展产品促销,同时,各个专业合作社都注重于服务,通过直接参与
市场信息和营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改变了原来靠外来的小贩上门收购,农牧民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状况,增强了合作社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农畜产品收益。如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是哈毕日嘎镇大营子村83户农牧民集资入股组成。公司主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经营育肥牛产业,现在主要经营优良西门塔尔牛的育肥、交易、屠宰、加工、冷储、销售、技术指导等业务。主要产品有育肥牛冷鲜肉、牛排、口条、精选牛肉、风干牛肉等。2011年,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滚动出栏育肥牛1040头,实现盈利83万元,合作社成员农牧民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2012年顺城育肥牛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在现有员工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解决20户成员的再就业问题。使人均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每户增收3000元。
(三)提高了农畜产品质量。围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注重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一种畜场曾因培育出内蒙古细毛羊而著名,细毛羊作为该场优势产业得到认可。时至今日,选育细毛羊技术力量仍有一定群众基础。场领导把握这一机遇,引得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成立细毛羊养殖协会,发展细毛羊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品种质量,实现农牧民增收致
富。协会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资金技术、引种管理、改良繁育、生产销售等问题。组织群众到南京国际羊毛拍卖会推介五一种畜场细羊毛,以每吨1.5万元价格销售到天津毛纺集团120吨,而零散户同样质量的羊毛每吨最高售价还卖不到1.2万元;河北石家庄客商在实地考察后,以每只450元价格一次性购买了该场120只母羔羊,以每只800元价格购买了3只公羔羊,比散户每只分别高出100元和300元,为群众增收近40万元。
(四)降低市场风险。五一马铃薯协会成立于2010年,由25个马铃薯种植大户组成,主要目的:种薯质量把关、化肥农药的批量购进,作为大客户对外销售,减少市场风险。
二、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带动作用偏弱
尽管近年来我旗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对于农牧户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仅占全旗农牧户10%左右。由于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数量少,内容单一,因而对农牧业产业化、农牧民组织化和农畜产品商品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
(二)服务层次偏低
目前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经营活动,主要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而如精深加工、销售等农牧民期盼的,对提高附加值,提高
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内容,由于受合作社经济实力薄弱及技术人才短缺等影响,开展的较少,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偏低。
(三)内部运作欠规范
多数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较低,合同约束不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市场行情好时,表现出不合作,市场行情不好时,才会依赖合作,嘎查村领导或大户发起组建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股独大”现象较突出。尽管不少合作经济组织把销售环节中产生的利润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农牧户,因大多数会员一般只交少量股金或会员费,享受股金分配的份额也不多,且有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未进行二次分配,流通过程中的大多数利润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起人获得的。
三、几点建议
把握好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的着力点。当前,我旗农牧民合作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推动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金融部门应加强业务创新,提供便利、多样的信贷服务。结合基层信用社改革,提高农村牧区合作金融发展水平,为农牧民合作组织提供信贷支持。其次,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应落实对农牧民合作组织的资金扶持,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把对农牧民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具体化。安排专项资
金支持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农牧民合作组织开发新产品、更新加工设备、改善服务设施。利用财政扶持资金为农牧民合作组织建立贷款担保机制,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辐射带动效应。第三,加强人才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牧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提高农牧民合作组织人员的素质,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第四,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变直接干预为市场引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农牧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健全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生产经营、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农牧民合作组织承担各种支农建设项目。
第四篇: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我县农副产物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组织带动,抗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种、养、加和信息、技术、销售等领域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政府“包”不了、村集体“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011年,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32个,合作社成员达到2832户,实现纯收入32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80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3%。
(一)抓典型宣传,加快推广步伐。我县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之初,一些村社干部和群众由于缺少了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总结了让字镇红辣椒协会、所字镇则字村农机合作社等一批章程比较规范,组织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比较好的专业合作组织典型,做到“可看、可学,有效益”并积极宣传和推广,使农民认识到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合作社典型的示范带动,让广大农户从依赖政府,依赖集体的习惯定势中走出来,自觉自愿的参与或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新的经济联合发展之路。同时,我们还组织村社干部和群众到发展 1
较好的合作社实地参观学习,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效果,亲眼看到经济合作组织带来的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渗透到全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格局,以粘玉米为主的速冻食品、红辣椒、食用菌、肉牛(羊)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字镇辣椒协会、所字镇则字村农机合作社、所字镇前入村谷子合作社、严字乡君字村农牧特产供销合作社4大经济合作组织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
(二)抓服务指导,实现良性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范围广,涉及农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为此,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农村专业大户、村级基层组织、农技人员、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利用生产、经营、技术、品牌等优势领办、创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县农业、畜牧、农机、科技等部门牵头,组成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重点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合作组织的经营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制定实施了《乾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明确了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对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资金扶持、项目拉动、技术指导、信息
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合作组织为社(会)员服务的水平,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带动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合作组织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在全县各乡镇(场、园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收购、销售、农资供应和技术服务等网点,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基本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在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下,2011年全县共发展粘玉米、红辣椒、谷子等经济作物35万亩。
(三)抓规范管理,提升发展水平。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及服务范围的拓展,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从规范管理入手,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中,针对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登记不及时、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制定了《乾安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法》,确保合作经济组织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建立健全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职能,促进了内部制度建设。目前,通过规范化生产,极大维护了合作组织成员的利益,提升了乾安农产品形象。2011年,我县前入村谷子合作社等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在合作社内部发出倡议:不掺杂使假,不以次充优,不扰乱市场,不蒙骗客商,杜绝残留毒素大的农药,喷
施有机生物肥,发展高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目前,通过抓规范管理,我县大部分合作组织做到了“三有”:即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几年来,我县先后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乾安黄小米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安字镇西字村农机合作社的“吉原村”绿色葵花籽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以上是我县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一点探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在提高农业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上下功夫,加快乾安现代农业发展,为推动松原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文章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今年以来,我委在石家庄市委农工委的正确指导下,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情况
按照石市建设北方特色农业区规划和“一特三化”发展县域经济指导思想,立足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围绕“三种、两养、一绿”六大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截止目前,共建成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2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9个。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个,注册登记的有32个,共辐射全市12个乡镇(街道)120个村的3.2万农户。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年经营服务收入达1500多万元。西瓜种植协会被评为石家庄市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一。今年4月份,省委农工办领导来我市指导工作,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创新组织形式,增强农户联动能力。农业的出路在调整,农民的出路在组织。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促进发展。一是抓政策,扶持发展。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严禁各级部门不得借管理和其它名义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市里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和开展各项服务,并在税赋上给予优惠,在项目上给予扶持。二是抓典型,带动发展。我们有选择地扶持发展了龙头企业带动型、技术能人牵头型、专业服务组织牵头型、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型等4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如:我市西瓜种植协会由西瓜大王冯秋须任会长,拥有会员1500多个,协会以产前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销售等向会员提供全程、优质、低偿服务。并通过注册“新沙蜜”西瓜商标,印发宣传画吸引大批客商来新乐,从而形成了“协会找客商联系订单、瓜农按订单组织生产、销售后由协会统一结算”的客商 协会 瓜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销、外来客商不好购”的矛盾。今年以来,该协会共为瓜农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计3500多吨,培训技术骨干200多人,举办西瓜技术培训班35次,销售优质西瓜10万多吨,经营额近160万元,获利120多万元。又如2002年5月,由市畜牧局牵头,成立了养猪协会,协会对会员实行“五统一分”服务,即: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销售、统一检疫;分户饲养,独立合算,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但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协会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们积极协调资金10万元,支持养猪协会开展业务经营,该协会抓住春节前肉源紧缺这一有利时机,与北京、太原、大同、天津等大中城市客商签订合同,统一组织会员销售,有效的解决了会员销售的难题,提高了效益。截止目前,养猪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700多个,猪存栏8万头,统一销售6万多头,销售额达3600万元,实现利税540多万元。在该协会带动下,全市养猪业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市猪出栏达35万头。三是抓机制,规范发展。为确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我们针对农民素质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的实际,我们按照“建章立制高起点,执行起来慢步走”的思路,制定了《新乐市农民专业协会示范章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宗旨、组织形式等具体内容,并制定了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章可循。
2、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今年以来,我们按照“高位起步、多元投入、扶优扶强、制度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了龙头企业建设力度。一是高枝嫁接,育龙头。即借助大城市、大公司、大商家的名牌、技术、资金、人才及市场优势,通过合作培育龙头企业。市食品公司破产后,被个人购买,由于资金技术等,企业一直不能正常生产,该企业通过与省农业厅合作,建立了河北省食用菌中心新乐基地,该基地拥有固定资产3900万元,千吨高、低温菌种储存库两座,制种车间9个,该企业今年又投资400万元,新上了食用菌出口加工车间,为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该企业采取“公司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优惠价为菇农提供种子,免费技术指导,签订回收合同,对食用菌实行保护价收购,共签订合同近万份,涉及唐山、邢台、沧州、邯郸和石家庄各县市9000多农户,回收各类食用菌18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