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之一四(5篇)

时间:2019-05-13 04: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之一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之一四》。

第一篇: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之一四

本文集资料共4个分类: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每个分类都有多个资料,可在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共享、豆丁文库中直接搜索:“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即可找到更多资料。

1、定位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示范。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先教学了第一小节,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学习第二、三小节,这时出现了个别小组“冷场”的现象,于是教师就参与到这个小组中,和组长一起示范如何交流所思所学所得、如何分工、如何总结小组的意见等,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职责,再让他们展开合作,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2、选拔培养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况且有些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 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师生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选择恰当时机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

激励,互相促进,在合作氛围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作游戏、合作表演、合作监督、合作竞赛、合作绘画、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4、小组分工明确,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06年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其他同伴学习负责,这是构建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按这样的理念帮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使学生相信必须自己的努力同其他成员协调来完成任务。使学生明确责任的策略有二:一要科学组建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合理搭配优生、中等生、学困生。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能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其二是明确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或组织者、检查者、汇报者、评价者等,小组成员各有其职,均能主动投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尝试体验不同角色的魅力及不同的成功体验,促进参与意识。要注意指导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要听从组长安排;要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小组讨论要有次序且轻声细语;听人发言要专心、耐心;如有疑问,请人解释时要有礼貌……

5、保证交流时间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富有个性地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协商、互助,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现,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构建合作式教学模式。

合作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本人在研讨过程中,确立了“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合作是目的”的构建思路,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摸索出了合作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流程:A、创设情境,导入→B、自主探究,规律→C、合作交流,定理→D、反馈小结,拓展。教师扮演着讲授者、学习心理环境的创造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的重要角色。在教学中灵活选材、激发兴趣、设置任务、适时引导、适时“留白”、循序渐进、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动脑动手,在探索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景,呈现问题

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出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2、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梳理出一些意见和有意义的问题,在见解上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3、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

4、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化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贡献思维成果。

(五)、总结课题实验研究的经验: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主要是:①文献研究法;②教学实验法;③分析比较法;④经验总结法。整个进程体现了“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二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三个点:教与学要抓准抓好数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四步曲:数学课堂教学要抓好四个流程:A、情境导入→B、自主探究→C、合作交流→D、反馈小结。五注重:①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②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③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实践活动能力;④注重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培养尖子生。⑤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数学素质的提高,让学生终身受用。

五、研究困惑及前景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利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1、要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避免合作浮于形式。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应避免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在七年级上册《图案的设计》这一节课中,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组含有数学规律的图案。学生每人设计一副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提升学习的结论。

2、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缺乏主动性。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主角,困难学生成了观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注意关心小组成员个体的差异,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和选择倍受关注,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主要依据。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生机勃勃。

第二篇: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之一

本文集资料共4个分类: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每个分类都有多个资料,可在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共享、豆丁文库中直接搜索:“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即可找到更多资料。

一、课题的提出和理论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立题的背景

在实施新课程为总体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合作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伴随着广大教师的课堂实践,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和喜欢。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课改教学方式茫然,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2008年3月在我校立项。(二)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实验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美]罗伯特•E•斯莱文在《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一文中介绍了六种理论。我国陈云英博士认为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2.自控理论 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

3.集体动力理论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也不需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和紧张,同学们互勉、互助、互爱。

4.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数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评价的理论:(1)多元智力理论启发(2)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3)后现代主义 启发式教学思想:构建和塑造学生主体性,体现教与学双主体性的规律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规律。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06年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理论假设:在新课标和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树立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数学教学与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独具意义的基础学科。

树立启发式教育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验能力,使教师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的界定与主要特征

合作学习策略就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基于以上四个特点,我认为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未来课程改革的研究方向。它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中确立此课题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

(二)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实验与研究的任务

1.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实验的任务。

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实验与研究的根本任务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使数学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发展、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探讨;(2)进行合理的分组探讨;

(3)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的探讨;(4)教师如何参与合作过程的探讨;(5)大班额条件的合作学习探讨;

(6)建立合理的互助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的探讨;

(三)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实验与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对创新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学习研究,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内涵,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指导课题实验,以(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现代教育科研》,(3)《数学教育学》,(4)《与新课程同行》等为理论学习资料,定期学习研究,并用来指导实验。

2.实验研究:在常态教学的情况下,选取一定数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适度扩大范围进行推广研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理论、设计、评价等展开深入研究,为实验操作提供实践操作依据。

3.比较分析: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4.经验总结: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中形成的实验成果。

(四)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实验班级的确定

在我校初中一年级抽取三个班2008级1班、3班、5班为实验班,2、4、6班为对照班,再对学生进行必要测试,确定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创新性人格和创新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后,正式展开实验与研究工作。

(五)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实验的主试与被试

1.主试:由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科研人员和实验教师组成。2.被试: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

(六)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实验的变量

1.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两个方面。

3、无关变量的控制。

(1)严格控制实验班与对比班教学环境,不人为制造竞争气氛。(2)统一教材进度、统一课时量,作用量基本保持一致。

(3)严格控制实验对象,不向学生暗示实验的意图和过程,以免产生非正常的心理效应。

(七)“学生互助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的实施过程 分三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08、3——2008、4)

制定实施方案,专题理论学习,请市教科院、县教研室领导指导、论证,并实施。

2.初步探索阶段(2008、5——2009、5)

对实验假设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在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互助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初创《初中数学教学互助合作资源库》。

3.整体深化阶段(2009、6——2010、1)

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系列研究(主要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使该教学模式更臻完善、成熟,并形成较完整的《初中数学教学互助合作资源库》。

4.总结、推广、验收阶段(2010、2——2010、6)

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尝试全校推广。申请上级科研部门鉴定。

具体内容:

1.从学生方面研究

(1)根据加德纳教授多元智力理论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潜能,形成生生合作的互动关系。

(2)适应学生特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信心。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选取合理、活泼的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受到很好的效果。为了积累资料,推广实验成果,我们课程组通力合作,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完善《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资源库》,它包括“课件库”、“备课库”、“试题库”、“论文库”和“学生成绩库”。为我们以后实验成功,以及全校推广我们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完备中。2.从教育观念方面研究

(1)实现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构建者、学习的主体参与者的转变。(2)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转变。(3)实现单纯传授知识向使学生学会学习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观的转变。3.从课题教学模式上研究(1)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问题的设计要小步子,密台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学生在学习§1.5有理数的乘方(一)时,请同学们观察 :

第三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08年3月—2008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08年6月—2008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08年11月—2009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09年9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3--2008.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6--2008.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论文(2008.11--2009.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8--2009.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6、课题事务分工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四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 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 把合作观念引入教育,是现代社会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优化师生关系的能力,促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关键词] 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和提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参与成为课堂的主流。学生需要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需要主动探索与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研究势在必行,急不可待。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发挥小组合作功能,使学困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优等生得到全面发展,可以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人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传播,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多向交流。它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把合作学习列为应该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社会心理学认为,同伴间交往使其有机会学习适当的社交行为。精神分析认为社交失败是由于意识或潜意识的心理经验给他们带精神上的紧张或压抑造成的,学习适当的行为方式,可减轻精神上的紧张和压抑。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同伴间交往合作的机会。因此,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会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形式。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合作学习的国际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Park)、杜威(Dewey)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的合作学习研究热潮。由此开始,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集体化、过程性特点,实现有意义的而非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国情与文化的差异,我们在引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时,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中国的教育现状,同时,我们更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情,积极开创我们自己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尤其是要考虑到我们的班级规模普遍大于国外,我们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都比较缺乏合作的机会,从家长到教师都比较忽视对学生合作技巧的培养,针对这些不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现实状况,我们要有清楚的认识,更应该在实践中去发展相应的解决策略。

另外,我们还应当看到,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某此不足,其中较为突出的有:

1、对合作学习的适用条件没有清晰的界定。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需要研究合作学习适于解决何种学习任务。其次,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我们必须开发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以适宜不同的学习情境。

2、缺乏对合作学习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在不同的实施策略中,学生的合作方式是不同的,评价的方法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学生和已经具有较多合作经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再有,合作学习的成效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努力,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何评价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对于这些问题,仅靠开发几种评价方法或评价工具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要形成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为多种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评价多种评价对象(学生、教师),实现多种评价目的提供可能。

(二)合作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通过这些研究,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育系统内部成员所认可,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我们的教师也是在比较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当他们进入师范院校接受职前培训时,没有得到足够的机会去学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也有不少在职培训的机会,但是,我们现有的继续教育也很少涉及相关内容的培训。由于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一方面,教师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另一方面,这种单调的、形式化的活动很难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引导教师学会合作学习,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以提高其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2、研究者与教师缺乏密切合作。在90年代早期,我国的研究者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对合作的价值等问题进行宏观的论述和探讨,同时也对国外的一些研究进行了介绍,但是,他们的这些研究成果在操作性、适应性方面有一定欠缺,很难为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合作的情感、养成合作的品质。

2、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方法。

3、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研究,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4、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论文、教案。

六、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一)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1、建立合作小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达到小组间水平相似,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首先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6人为一组,按性别、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让学生先进行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由于尊重学生的组合意愿,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感到宽松、自由、和谐。同学间的情感才能交融,人际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2、小组组员分工。根据组织技能、交流技能、协调技能、评价技能、监督技能等,为小组成员的分工设立相应的岗位,使小组成员有各自的职责。以五人小组为例,可以设立的岗位及相应的职责如下:

小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纪律。主要培养学生的组织技能。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现象,协调各个组员发言的内容,鼓励大家想新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技能。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质量和有无新想法给组员评价打分。鼓励同学间相互尊重。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引导同学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交流技能。监督员:两个监督员监督组内以上四个岗位的执行情况。

组内的岗位由几位同学自由选岗,组内协调后,每人一岗,无特殊情况不一人两岗,岗位一月一改选,责任轮流承担。这五个岗位分工清晰,训练目的明确。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它让每个成员都对完成学习任务负有责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合作技能训练月月有重点,月月有提高。

(二)培养合作学习小组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只有最进步的孩子,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威信,才能带领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因此,在指导合作学习的实验中,应重视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1、组长选拔民主化。组长的选拔要充分考虑到其学业成绩、同学关系、组织能力和能否以身作则等方面。选拔时,实行民主选举,让每个组员根据组长的选配条件进行推选。由于实行民主选举,组长能得到组员的充分信任,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2、扩大小组长权力。小组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由于组别多,小组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老师无法全部落实、了解。为了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等情况都能及时、具体、准确的了解和评价,这就非常需要小组长的大力支持了。为了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主要按照以下点实践:

首先,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讨论,协助老师落实小组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组织开展组际竞赛活动等。

接着,大胆放权,扩大小组长的权力。如:小组长除了有发放材料、带领组员活动、分配组员任务、综合大家意见、代表组员与教师或别组联系等常规权力外,还给小组长有评价组员的权力。有权力给小组成员加红旗、奖励分票、写评语等。这样,小组长的权力扩大了,他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能更自觉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能得到更及时、更具体的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信心也更足了。同时,每周还组织评选一次“先进学习小组”和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小组长”,以此激发小组长的工作热情。最后,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反馈小组的管理情况,让小组长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指导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杂乱无章闹哄哄的“合作”,或只停留于表面形式的说说,那都是无意义的。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进行以下的指导:

1、指导自觉预习。首先,教给预习的方法。即在课前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预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作业。在作业中遇到问题要学会及时对照例题或查寻资料尝试解决,同时要学会及时记录存在的问题等。其次,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提前预习一至二课时的内容,多者不限。根据超前完成情况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如:作业超前完成1课时的奖励分2分,超前完成2课时的奖励4分,3课时奖励8分„以此类推等,久而久之,促进了预习习惯的养成。

2、指导合作讨论。通过合作讨论,能使光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或片面或肤浅的理解深化,并有效的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把新课学会转化为会学。天长日久,这种“自学”就会成为“自觉”。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为了合作讨论不流于形式,首先,教师要提出合作讨论的具体要求。如:要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勤于思考;要耐心、认真地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大胆地说出来,大胆地与同学争议;发言时声音要响亮、清楚,但不大声喧哗;如果在小组讨论中意见分歧无法统一,可派代表先到附近小组请教;在组际交流中,小组要派代表大胆把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等等。

接着,教师要经常性地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合作讨论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在实验中教师采用较多的是小组合作讨论、组际合作讨论和师生合作讨论。如在新授课前,先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交流汇报预习自学的情况,解决小组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并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问。然后再进行组际的交流汇报,共同讨论小组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经过小组、组际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再由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讲解,进行师生交流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又如,每教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就让每个小组的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完成一幅单元知识归类图。在画图中,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会把自己个人的构思和创意说出来,进行讨论交流。如:知识点要怎么分类?是用网络法、表格法、图示法、还是其它方法表示?等等。然后组长再征求大家的意见,综合大家的看法,组织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作品完成后,再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结构,提高了合作学习效率。

在指导合作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参与的作用,不能只是一个组织者,更不能是一个旁观者。当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倾听了解。学生讨论中遇到障碍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遇到精彩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教师要成为合作中的一员,要身临其境,才能使学生在合作中保持兴趣,在讨论中获得帮助,从而提高合作讨论的效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 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 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如上例“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探索中,教师让学生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再在小组中交流,事实上就是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地观察和思考,这样对这些图形的共性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独 立的见解,再交流时就能各抒己见。

2、学会交流与倾听。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二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二听是指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学会反思与调整。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 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各有差异,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经整理后形成解决方案。每个个体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应认识到自己(或对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五)评价合作学习

1、开展自评和互评。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可以使学生深信自己的力量,指引他们力争上游,去完成日益复杂的学习和认识任务。在指导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开展对学习过程、效果的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下课前几分钟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好时机,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或本小组、或其它小组等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点和需改进的地方。说说你认为哪个学习小组表现得更好?哪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好?谁有什么优点值得自己学习?等等。然后老师再加以肯定、鼓励。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在反思、总结和激励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从而提高了参与合作学习的信心。

2、实行奖励制度。奖励既是对合作学习的一种评价和肯定,又是促进合作学习的一种催化剂。通过奖励,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产生愉悦心理,又能增强合作的信心,产生继续合作的动力。因此,为了激励合作,鼓励竞争,实验采用奖励分票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在实验中,打印了有“一分、两分、五分、十分”等票值的奖票。奖励形式是发言一次奖2分,敢于争议的一次奖5分或10分,每次作业自觉完成的奖2分,书写工整的再加奖1分,有进步的再加1分„„,各种奖励都可以累加。积累到一定分值可随时找组长或者老师兑现奖品。以得分票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一系列人人参与,机会平等的奖励评价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全班学生参与学习,参与竞争,不断进步。

七、课题研究策略

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1、实验探究规律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中,在学生用笔尖扎出“14”得到(图1)所示图形后,我把性质的教学放手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学生能轻松地将图中“,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等性质探求获得。

2、辨析易混概念时。例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学生探索“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因为存在“两边夹角”、“两边一对角”两种不同的情况,看似相似的条件,其结果却一个是公理,一个是假命题。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以后势必会出现“边边角定理”的错误,如果让学生充分进行合作探究,寻出错例,就会减低发生错误的概率。

3、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例如,让学生探求测量教学楼高度的方案时,因方法的多样性,组织进行学生合作学习,以便能拓宽学生的思路。结果通过分组讨论后,得到多种测量方法:a直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b先测量每层楼的高度,再计算教学楼的高度;c利用同一时刻实物与影子的比相同,再测出教学楼的影子通过计算获得结果(如图2);d用镜面反射的原理求出教学楼的高度(如图3)等,通过合作学习所获得的方法比教师单一说教要丰富并且生动得多。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再将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弥补了自主探索的不足。

5、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时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探索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概率时,需要进行许多次的试验,仅靠一个人那要花费很多时间,此时可开展合作学习完成。分别安排掷硬币、记录数据、统计数据、发言汇报等多项工作,并且轮流试验的各项内容,达到共同完成这一实验目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及与他人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6、解题方法有多种时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七年级上册《字母能表示什么》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正方形(1)填写下表 正方形个 2 3 4 5

火柴棒根

(2)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学生1:在搭建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正方形需4根火柴棒,之后增加一个正方形就相应增加3根火柴棒,因此X个正方形就需要增加3(X-1)根火柴棒,可以列式得4+3(X-1),即(3X+1)根火柴棒。学生2: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因为搭一个正方形需4根火柴,本来搭两个正方需要8根,但根据搭建方法可知道每两个连续的正方形就有一根火柴棒是重合的,因此搭2个正方形只需7根火柴棒,依次类推,搭X个正方形就有(X-1)根火柴棒重合,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4X-(X-1)根火柴棒,即(3X+1)根火柴棒。另有学生3:„„4×2+2(X-2)+(X-3)根 学生4:„„4×2+3(X-3)+2根 „„

当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只一种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即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7、遇到难题不能独立完成时组织合作学习例如,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游泳池中有一群小朋友,男孩戴蓝色游泳帽,女孩戴红色游泳帽。如果每位男孩看到蓝色与红色的游泳帽一样多,而每位女孩看到蓝色的游泳帽比红色的多一倍,你知道男孩和女孩各有多少个人?

教师出示这个题目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发现有些学生无从入手,难以解决,此时教师趁机可提议让学生按预定方案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共同探讨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此外,当对某一问题有争议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表现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需要与人分享时等等,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游戏竞赛法

“游戏竞赛法”是以学业竞赛代替传统式的测试。数学课堂中,为巩固新学知识,教师都会安排一定量的练习,而练习的处理方式往往是学生做,教师讲。长期如此,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采用“游戏竞赛法”合作学习方式替代传统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竞赛中进步,更乐于让学生接受和喜欢。

例如《因式分解》授完后,教师可安排了以下一系列竞赛游戏:

全班分六个小组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每题答题时间为30秒,当一组答错时,另一组可进行补充纠正,结果根据得分高低分一、二三等奖各一、二、三名。题目分抢答题、必答题。抢答题:

下列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1)(x+1)(x-1)=x2-1(2)9a2-6a+1=(3a-1)2(3)a2-b2+ c2-d2=(a+b)(a-b)+(c+d)(c-d)判断下列各题因式分解的对错:(4)a2-4ab-4 b2=(a-2b)2(5)(a+b)(a-b)-a+b=(a+b)(a-b-1)(6)2 x2+xy-y2=(2x-y)(x+y)必答题(题号抽签决定): 分解因式:x2+2xy+y2-1 分解因式:4(a-b)2-9a+9b 分解因式:m4-n4+m2-n2 计算:(2-32x4)÷(4x2+1)÷(2x+1)计算:〔(3a-7b)2-(a+5b)2〕÷(4a-24b)解方程:(4x-3)2=(2-7x)2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在游戏、竞赛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这种合作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2、协同合作法

“协同合作法”是合作学习最常用的方式。即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其具体过程为:第一步,教师精讲,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揭示和点拨。第二步,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小组成员通过组内互助性合作,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

3、切块拼接法

“切块拼接法”也是合作学习中较常用的方式,即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子题,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对应的若干组,由每位学生负责一个子题,负责相同子题的学生先成立“专家组”,共同研究负责的子题,再将精熟的内容教给同组的其他同学。

例如《制作无盖长方体》这一课题学习,可采用“协同合作法”和“切块拼接法”相结合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可将课题内容分成四块:(1)有关无盖几何体的用途搜集;(2)制作无盖的长方体有哪几种方法;(3)测量制作的长方体的长、宽、高;(4)用计算器验证何时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教师先采用“协同合作法”,再采用“切块拼接法”。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承担了“听课者”的角色,同时承担着“授课者”的角色,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教。

另外,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团体探究法、共同学习法、小组成就区分法等,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九、课题研究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在实验中创设愉快的课堂情境,以趣激学,寓教于乐,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成效的愉悦感:乐学—爱学—活泼学—创新性地学。

(二)创新性原则。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现代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运用目标性教学原理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认知规律,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求疑探新的想法,掌握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

(三)活动性原则。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强调动脑、动手、动口,增加开放性、实践性时间,促进知、情、行和谐发展。

(四)有序性原则。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让学生有领会新模式的时间,体现从易到难、由表层研究到深层探求的递增性。

(五)主体性原则。在创新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创新教的导体,学生是创新学的主体,而两者又是导、主相互关系。教师充分发挥导体创造性,用各种创新教的手段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课题研究成果

为了对实验成果有一个全面、具体、准确的总结和评价,针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成绩、表现、变化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对比(部分调查表见附件)。调查和对比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情感的调查;

3、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掌握情况调查;

4、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期中、期末测试的对比情况;

5、实验班与对比班数学难题解答准确率和应用题多种解法的情况调查;

6、实验前后学生参加县、校级别的数学竞赛获奖情况调查。

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结合平时的总结积累,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景观发生了可喜变化。

课堂景观的可喜变化是课题实验最显著的成果。实验前,学生在回答问题上都是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只会死读书,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景观异常沉闷。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上,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想说、敢说、会说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学校老师和行政无论平时上这个班的课,还是听这个班的课,都明显感受到这个班的变化极大,都喜爱上这个班了。

(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数学。实验班中原先喜欢数学只有33%左右的同学迅速提高到了90%。这说明,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有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数学。

(三)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实验,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从多角度思考,或是一题找到多解,或是打破常规的常有出现。关系密切的例题之间,学生也会从合作中找出异同点及转化点。具体对比资料中反映出实验班学生在难题准确率比对比班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应用题多种解法比对比班多出四种以上。参加县、校级别数学竞赛获奖的人次实验后比实验前明显增多。而且,随着实验的深入,这种对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说明实验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迸发出来。

(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我班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人人富有团队精神。班级中许多独生子女特有的孤僻、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得到了很好的纠正和根除。有96%的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健全了学生人格,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学习和实验,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七)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通过实验研究,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需要、优势和潜能,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满足个性发展;使教师更加及时和准确的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师改进教学,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得到科学量化后的指导性、期待性的评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和良好的服务。

(八)形成了许多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教学实例和个案。

十一、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课题研究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探索和研究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育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同时,也呼唤教师不断增强素质,适应新的变革,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要求教师拓宽知识,开阔视野,增强自身的跨学科综合能力。通过学习锻炼提高教科研能力,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二)课题成果的推广。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若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和研究,则可以建立一个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相关方案、策略的资源库。资源库的建立有利于广大教师结合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开展开放的,探究式的教学。

(三)今后思考的问题。

在指导合作学习时,中、优学生的进步变化是较快。而后进生提高的速度较慢,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而且有时会出现短期内明显的退步。这不但是后进生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也是实验老师所不放心的。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合作成效,让这些后进生在短时间内也有显著的提高,即采用何种措施可以使这些后进后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型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呢?这是课题实验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参考文献

1、周宇轩、刘成通:“‘自主、合作、创造’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合作学习问题研究”,李荫欢主编:《朝天奋飞》,广东: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版,第64—72页。

2、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广州市教研室主编:《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与方法》,广州:广州教研室1999年版,第161—170页。

3、刘晓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丽水市教研局教研室主编:《数学探究论文教案集》,2003年5月。

4、周鸿:“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丽水市教研局教研室主编:《丽水市七年级(下)新课程教师学科培训交流材料》,2005。

5、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五篇: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研究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研究

社旗县城郊一中 高冰 2016.10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物理中的注意问题,期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物理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物理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去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2.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3.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以知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定理时,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学了以后可以怎样运用,要领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学会知识间的转化,层层深入,从而达成对某个概念或法则等形成的理解。

(2)以生活情景问题为主的合作。生活化的物理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物理。在情景中,和不仅能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合作开辟了空间。

(3)以规律、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对某个规律的探索,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还有当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合作,做到群策群力,优劣互补,同时教师也应是一个合作者。例如对下面的规律探究,就需要教师指导的作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物理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习物理知识更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其次,在组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下载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之一四(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之一四(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以学为本”的教学原则中提出这样几点: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2......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博树中心校初中理科组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初中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课题 恒源小学 宁华英 一 、课题的提出 1、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五导”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建业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合集]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连得福 实施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体现了学生在各学科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凤城四中黄秀君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