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学生专业调查心得
专业调查心得
刚刚经历了考研,来不及梳理考试成败的心情,我们便又紧张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之中。一月十七日至一月二十五日,我们小组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专业调查。短短十天的社会实践,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自身经验能力的浅薄,也坚定了我们走雨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社会中锻炼成才的决心。
“犯罪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好比污染了水源。”正是由于司法是社会纠纷的最终解决途径,司法公正是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相对于其他腐败现象而言,司法腐败带来的影响更为恶劣,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十天的调查,我们既通过网上问卷,也请教了相关的行政、司法界人士,还深入普通群众之中,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看法。虽然对此问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大家都普遍认为,近年来司法腐败有泛滥之势。“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这样的顺口溜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司法腐败,不仅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还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心。
蜗居在象牙塔的我们,一直以为法律是神圣的,只要每个人都遵纪守法,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就能顺利实施。然而,十天的调查下来,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很多事情,远非我们事先设想的那么简单。为什么有些地方司法腐败屡禁不止?为什么司法腐败中“窝案”频出?仅仅是个别法官素质低下、意志薄弱,或者说“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要求”吗?恐怕不然。记得国外有位法官曾经说过:如果一块土地总是生长有毒作物,那么一定是土壤出了问题。同样,司法腐败案件频出,我们就要深刻反思,我们现行的体制到底怎么了?
中国社会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裙带关系盘根错节。“托关系”、“通人情”等现象比比皆是。利益牵扯太多,法官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相关利益纠葛,直接导致了腐败。例如,很多人委托代理律师,首先问是否认识相关法院的审判人员。在这种人情的干扰下,很难保证法官能抛开情面,完全依照法律来公正处理案件。虽然我国大力提倡法治,主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当情与法进行激烈的冲突时,往往人情战胜了法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句名言。我考研期间复习付子堂教授主编的《法理学进阶》中也曾出现过。
在实践期间,我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在司法过程中,有的司法人员出于个人利益或外界干预,在办理案件中有法不依,故意偏袒一方,压制打击另一方,或搞权钱交易,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没有好处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现象突出。个别司法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滥用手中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滥用强制措施,制造冤假错案。利益牵扯太多,法官主动或被动卷入了各种利益纠葛,直接导致了腐败潮。司法机关独立性、自治程度不足,导致一些地方司法机关成为维护地方政府利益的工具。虽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司法机关的独立权,但实际上还是政府一家独大。司法机关在财政、人事等诸多方面依赖于行政,无形之中助长了司法腐败的发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司法腐败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样,要遏制司法腐败,也必须坚持相应的体制改革不动摇。在实践调查中,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建立异地任职和定期换岗制度,减少原任职地区各种人情关系的干扰;严格司法人员的准入和任命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严格财产申报制度,实行高薪养廉等。这些只是从内部防止司法腐败的措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司法腐败问题,仅仅从内部规制是不够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缺乏监督,就难免使一些腐败滋生和蔓延。要想有效防止司法腐败问题,必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加强党委、人大监督,加强群众监督,新闻部门要加强舆论监督,发挥喉舌作用。司法腐败问题的根治,不是单靠司法机关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取得成效。
作为有志从事法律工作的学生,司法腐败是我将来从事法律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司法走向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司法腐败现象也难以避免。司法腐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司法腐败不能被遏制;司法官员腐败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腐败而成为司法官员。调查期间,曾有位律师向我推荐一本书《原谅我的红尘颠倒》,与传统的反腐小说不同,作者没有预设反腐立场,仅仅是原生态地描述司法腐败。书中的主人公魏达,他聪明、阴险、狠毒、自私,为了钱想尽一切办法贿赂法官,坑害当事人,坑害同事,甚至出卖女朋友。我读过之后,感觉很形象,很真实,触目惊心。让人对于司法腐败有直接深入的了解,很有警示意义。在现实中,由于利益的牵扯与碰撞,情与理的冲突将成为我们将来面对的现实问题。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原则,还是为了坚持原则而承受不利?在这种痛苦的选择中,我们将何去何从?
在司法不公的背景之下,我们质疑司法的公正性;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又渴望法律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工具。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也许是因为我们太期望司法能为我们撑起最后一片蓝天,才对司法腐败有种切肤之痛。通过调查,我们倾听群众的呼声;参与实践,我们感受社会的残酷。作为一名有志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我只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增添几许美好;让法治天空,不起眼的角落里划过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
第二篇:暑假建筑专业调查心得
暑假专业社会实践调查心得
--10级工程技术系建筑工程技术二班。。
第一次踏入所学专业的社会领域,近似于自己以后的工作的环境,让我对这次机会视如珍宝。因为本身学的知识还比较浅薄,所以在找好实践单位的时候,还是比较有压力的。这次是亲戚帮忙的,来到公司后,根据我的情况,就直接安排在结构设计所,并且安排了宿舍,这让我轻松了很多。
第一天来办公室,有点不知所措。不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不知道与其他人怎么相处,这也是我的一大缺点,一定要改正。经过几天的熟悉后,发现与他们相处并没那没难,当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就多请教、多问,在问的同时,就增添了和同事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也很快融入了集体。后来王工程师就告诉我,在这里,要勤学好问,多与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学到东西。仔细想想是这个道理,因为我们年纪也差不多少,所以后来的时间我们都在一起打球、吃饭,关系搞得都很好。
这次的实践带给我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更可喜的是我在这期间还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能有机会走进设计公司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非浅的.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日后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所长和同事们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教会我怎样用快捷键,作图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几个小技巧,确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我在学习中少走很多弯路。
这次的专业社会实践,不但让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让我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就业问题的严俊、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平常我们在学校,对外面的世界只是少有耳闻,意识不到就业的压力,在这里学习的这段时间,通过和他们的沟通,知道他们学历最低的都是本科毕业,基本上都读四五年左右,而且他们的同学还有找不到工作的,再想想我自己,一个大专生毕业时面临的问题将更严峻,所以我要好好利用剩余的两年时间学好专业知识,争取能够专升本,继续深造。在这里工作的同事虽然看似很轻松,但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因为接下一个项目以后你就要负责到底,你在做这个项目的同时,你以前做的几个项目还要经常出现改动的情况,赶项目,你就要加班加点的改动,特别是一些大的改动,和你重新再做一次都差不多。听他们讲,有的时候赶得比较紧基本上都要赶到凌晨才休息,而且每天都面对着电脑辛苦可想而知。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的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找到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让我学的很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能够让自己踏入社会后占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篇:十大热门专业:法学
更多关于大学排名和专业排名及大学专业介绍信息请访问大学排名网
十大热门专业介绍:法学
法学本科阶段的学习重在学习一种语言方式即法律语言。了解法的形式是什么,法学的研究方法,法是如何运用如何发挥效力的。主要开设14门专业主干课,有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中国法制史、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
法学专业报考火爆
就业遇冷
近年来,法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生报考的热门,一份调查显示,文科生的五大热门备选专业为金融学、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但结合麦可思公司《2011年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结果来看,高考(微博)热选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并非与填报时一样“火爆”。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个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法学专业以13.2%排名第六。
从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来看,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区间为 B-;普通院校本科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区间仅为C+。
法学专业虽然是文科中的热门专业,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并非近年的事,上个世纪末就有显现。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因素,造成整体就业状况不理想。
传统观念认为,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会从事法官、检察官等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家长同学比较偏爱法学专业。很多报考法学专业的同学也希望毕业后做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其实,这种工作对同学们的院校背景或学历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法学专业投入少成本小,有了师资就可以从事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基本都开设法学专业。199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1年,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为292所,2005年增长到559所,如今全国已有610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10万多人。从2002年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主要就业领域与薪酬
一、公司法务人员
公司法务人员也是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例如,各大国企、银行、外企、一些大型的私企,公司内部都会设有法务部门,专门处理企业所涉及的法律事物。还有一部分供职于政府的法律事物部门,但一般政府部门对学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较高,不是普通本科生能够达到的。薪水,外企中的法务人员一般年薪10万左右,要求精通英语或某国语言;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年薪在5万—7万左右,但是对于不同的大学和专业有不同的要求。
一个神奇的关于大学排名的网站
二、律师
律师既不像公务员队伍那样难进,又是法律专业的对口领域,是很多年轻毕业生的主要选择。黎律师表示,律师是个经验型行业,收入参差不齐。律师的收入构成可分两种计算,一种是拿工资式的,事务所付工资,律师负责打官司;另一种是律师不拿工资,但挂靠律师事务所,靠律师找客户,根据业务提成。律师的收入根据工作经验、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领域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别。按北京的情况来看,顶尖的律师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观的,一年收入1000万不成问题。但大部分小律师和见习律师每年可能只有1万—2万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
三、公务员
主要包括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对于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对口”应该是进入公、检、法机关。但由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设立,使得本科生要想成为法官、检察官,必须在毕业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同学们会发现“毕业证”绝对不是“职业准入证”,司法考试可以说是法学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考试,这个考试过关率在30%左右。当然,想进入公、检、法这样的单位,除了需要通过司法考试以外还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四、其他相关领域
除了以上的主要就业方向,社会其他领域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也是需要的。如企业中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对既有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会做会计师、审计师、证券业人员、环境评估、司法鉴定、职业中介、房地产咨询、法制宣传等工作。
院校众多 挑好专业方向最重要
我国目前的法学专业设置根据所在院、校的侧重点不同,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专门的法学院,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如清华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等;还有一种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等。
五院四系
说起国内开设法学类专业的知名院校,就不能不提到“五院四系”。中国法学教育界曾有这一种说法:只有从“五院四系”走出来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科班生。所谓“五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他们被合称为五院。所谓“四系”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现在是法学院)。这些院校堪称法学类院校的泰山北斗,而这些院校法学专业分数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院校及专业方向
目前,全国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00多所,其中既包括老牌的法学类专门院校和开设法学专业的名校,也包括了一些名气虽不那么大,但法学专业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院校。
比如清华大学,民商法是清华法学院最具实力的专业,大师云集,名师荟萃,在民商法领域形成了清华法学院与社科院、人民大学三足鼎立的格局。比如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设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包括的海商法、海上保险法、海事国际私法等方向,非常符合学校的专业特色。除此之外,如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
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安徽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的法学专业也各具特色。
由于法学院校众多,各批次均有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同学们在选择院校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院校在各省历年的录取分数、院校招生章程等综合考虑,选择和自己分数、批次相符合的法学专业院校。
重点学科分布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报考提示
黎律师表示,从选择专业方向和就业的角度来说,民商法、经济法都是法学专业中比较好就业的方向。法律不是跟法条打交道,而是跟人打交道的。同学们在报考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交际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决定是否报考。
报志愿时,还特别要对照体检意见和高等院校《招生章程》中对身体条件的特殊要求,避开限报专业报考。根据《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考生,不宜就读法学专业。很多院校的招生章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出法学“专业受限”的要求,但在章程中明确表示“新生入校后,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复查和入学体检,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取消入学资格”,报考时一定要注意。
第四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调查
大学新生专业认知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从简单的学生生活向复杂的社会生活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完成学业和完善个性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解工程造价专业12级新生对大学生活及学习的适应情况,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困惑,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新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
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回答,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家庭所在地是()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城镇D、农村
3.当时出于何种原因填报工程管理专业()
A、自己的兴趣爱好B、别人的推荐C、高考成绩有限被调剂的D、市场就业前景好E、其他(请说明)
4.在您入学之前,您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收集过很多的资料B、比较了解C、基本了解D、不太了解E、不了解
5.您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优势与劣势吗?()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有初步认识D、不了解
6.您对工程造价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否明确()
A、非常明确B、比较明确C、无所谓D、不明确
7.在校期间,您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过规划吗?()
A、很认真的规划B、有一些简单规划C、不知怎样规划D、没做过E、无所谓
8.在以下能力中,您认为您的强项()弱项有()(多项选择)
A、社会活动能力B、表达能力C、团队协作能力D、适应能力E、创新能力F、管理能力G、创业能力H、实践能力I、综合分析能力J、自学能力
9.您觉得周围同学的专业了解程度如何?()
A、都比较清楚地了解 B、大部分比较了解C、只有小部分了解 D、不好说
10.若现在有深入了解专业的机会,您希望是哪种形式?()(可多选)
A、社会实践B、专业学习C、书本教材教导D、演讲E、与学长以及专业老师交流F、其他(请说明)11.在经过三年学习之后,您最希望的毕业去向是()
A、直接就业B、继续深造(专升本或参加成人教育)C、自主创业D、出国E、暂不就业F、其它
12.如果选择就业,您期望的起始月薪是()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D、3000-5000E、5000元以上 F、没有绝对的预期,根据求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
13.您认为对您择业观念影响最大的人是()
A、父母或其他亲人B、学校老师C、同学或校友D、其他成功人士E、其他
14.您认为在择业中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有()(最多可选三项)
A、专业知识B、实践和工作经验C、社会关系D、沟通表达能力
E、外表及形象F、学校知名度 G、学科优势H、计算机能力I、外语能力
15.您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最多可选三项)
A、社会地位B、发展机会C、工作地点 D、薪酬待遇E、专业对口
F、为社会发展做贡献G、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
16.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A、乐观B、一般C、悲观D、比较焦虑E、不知道
17.您是否有过自己创业的打算?()
A、完全没有B、有,但是没试过C、有,而且尝试过或正在进行
18.您希望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A、校内开设课程B、校外专业培训C、创业实践D、兼职、实习E、讲座、比赛
19.经过这些天的了解和学习,谈谈您对工程管理这个专业的初步认识。
20.在大学这四年期间,您有何打算和期望,规划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
21.请您写下现阶段专业学习的困惑与困难,以及希望得到何种专业帮助。
第五篇:医事法学心得
医事法学心得
法学概论课(也称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教育。对于公安本科院校,按照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靠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灌精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注重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法学概论》课教学中行之有效、最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所谓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释解成文法内容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运用已掌握的事实材料,结合法律规范的要求编写适合讲解的案例,促进大学生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高校《法学概论》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依法办事、依法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应用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但传统的法学教育教学模式往往抑制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不利于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渊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20世纪末介绍到我国,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已成为当前法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当然,公安院校的法律基础教育毕竟不同于法学院校的法学专业教育,由于教学目的的不同,其学时十分有限。把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意在突出和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因此否定法理教学,法律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系统讲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案例教学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是“双主体”原则。“双主体”是指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运用案例,管理课堂秩序,组织学生讨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因此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自主深人案例情境,体验案例角色,在参与质疑、分析和讨论中积极感悟,从而掌握法律理论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是“学”的主体。坚持“双主体”教学原则,是实现案例教学目的的关键。
第二是“互动性”原则。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学生对案例质疑、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注重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
和沟通。这既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角色,更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缺陷,但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有学生的积极思维相配合。教与学本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强调“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选取的每个案例,其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只能涉及到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问题,与某一种或几种理论发生联系。但由于“法律基础”课学科体系内在的逻辑关系,使得我们所选取的案例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学中案例主题的选定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服从系统性的要求,处理好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一般来说,根据法律知识点的性质和特点,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适合采用案例分析教学的方法,比如民法、邢法的大多数内容,采用案例能做形象说明和讲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一些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理论,如法的本质与特征、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德治与法治问题、宪法的基本精神等则适宜运用理论讲授。此外,要求大学生“了解”的内容,主要运用“讲授法”,教师只做简明扼要的讲解。而要求大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则要把相关理论讲解清楚,必要时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案例的选择和使用
《法学概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成败与所选用的案例关系密切。《法学概论》课教学选取的教学案例,必须是适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案例一般分为典型案例和疑难案例。典型案例,是指能够准确说明某一理论问题的案例,或者是与某一理论相吻合的案例。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某一理论知识,不仅应当进行深入的理论论证,而且应当通过案例具体加以说明。而疑难案例,是指无法用单一理论直接认定,而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判断才能分清是非的案例。疑难案例所反映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个理论去解决,也就是案件事实涉及多个法律理论和知识点。编选任何一个案例,都应有目的,要力图通过具体实例讲清1-2个知识点或理论问题,或引发学生的兴趣,加以思考,或加深印象,巩固已学的知识。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或者选择前后相关的一串案例。编选案例时,对该案例的主题是什么,主要人物安排哪些,故事情节怎么发展,重点说明什么法律内容和知识,思考题、案例评析怎么展开等等,都必须合理构思,使案例的情节、人物更典型、更集中,表达更精炼。
《法学概论》课,案例的选取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度”:
1.角度。案例的选取,必须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选取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和发生在大学生中间的案例,时间上最好选用近期发生的案例,空间上最好选用本地发生的案例。做到选取的案例既具典型性又兼顾趣味性,能够引起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勾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2.难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有适当的难度,使间题的解决必须经过一个思考探索的历程。这样才能够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训练效果。
3.跨度。案例间的知识要有跨度,知识跨度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最好办法。但案例间的知识跨度要适当。一般来说,案例的知识跨度太小,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跨度太大,学生难以联系许多有关知识,难以作答,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为案例设计合适的知识跨度。
4.坡度。案例的选取必须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思维逐步引向纵深。使学生能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其更主动的继续钻研和探索。
5.广度。选取的教学案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当考虑教学对象—学生的知识结构。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选取的案例必须是使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后,能够基本回答上来,并做到观点基本正确或正确,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6.长度。选取的教学案例文字篇幅必须长短适中。有的案例比较典型,但是叙述文字过长,全部使用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有的典型案例的某些内容不适合教学使用,但可以说明问题。因此,对有些典型的案例,必须进行“加工处理”,使案情介绍言简意赅,文字长短和内容都比较适当。实践中法律教学案例比较多,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选取。一是可以从案例选编书中选用。二是可以从媒体中的法制教育栏目中选取适当案例。三是可以旁听人民法院的公开审判。[2]
案例经过选择之后,要在教学中使用,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于典型案例,首先应当明确在理论讲授中使用,要在备课时安排在授课内容中;其次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理论间题而使用。应当先从理论上讲解其含义,然后再用典型案例加以形象说明,即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以说明。如:在讲授“正当防卫”时,要先阐述清
楚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即:“防卫的目的必须正当,防卫行为必须适时,防卫的对象必须特定,防卫的结果必须适度”。然后再使用与该内容相吻合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于疑难案例,主要是在某一章或某一个部门法的理论讲授完之后在案例讨论课中使用。使用疑难案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握某一法律的立法思想和精神,进而提高法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疑难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不能发现或很快发现案例中需要讨论予以鉴别的问题和案例中隐含的法律理论问题。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当为疑难案例的教学设立设疑、质疑、释疑三个步骤。如:“民法”一章讲授结束后,可以针对“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的效力”、“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等问题选择相应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地组织、设计和实施。在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掌握其基本方法至关重要。
1.对时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控制。合理分配理论讲授时间、案例介绍时间、问题提出时间、学生讨论时间、教师总结和点评时间,安排好讨论问题的最佳顺序。教师还要注意准备案例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室布置、多媒体手段应用、相关物理设施等,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处于一种相对真实的案例情景教学之中。
2.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案例。案例教学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根据案情介绍方式和距离远近的不同,可以采取四种形式:阔一是“广播式”,即教师口头介绍案情。它选材容易,使用方便;二是“音像式”,即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呈现各种文字、声音、图形、场景、活动、动画。计算机的运用使法律教科书、案例、案情资料、法律法规、学术观点等以光盘、磁盘、硬盘等形式被记录和储存,它能形象直观地再现各种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纠纷、法律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它是运用最多的形式;三是“直播式”,即旁听人民法院的公开审判。这种形式使学校与社会、课堂与法庭、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使大学生亲身体验法庭的尊严和法律运作的实际情况,从而加探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参与式”,即组织“模拟法庭”。让大学生参与其中,既加强能力锻炼,又强化对法律的感觉、体会和认同。案例的展示是案例教学的前提,采用哪种展示形式,可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条件而定。如精读、书写、挂图等,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其音视频的效能决定了较好的展示效果(这也增加了选择案例的难度)。
3.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适当地采用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去,真正从学业、生活、岗位的角度来思考间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可根据讨论的目的、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能力的不同,采取多种讨论形式,如全班讨论、小组讨论等。教师是集体讨论的组织者,由教师提出间题或议题,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最后作讨论总结等。为了保证案例讨论的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及时引导讨论的内容和方向,把握讨论的时间进度。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实施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至少对以下的问题要有思想准备: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始?哪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讨论一个问题需要多长时间?结论是什么等。在讨论中教师应把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分析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写在黑板上以掌握讨论的思路和成果。先讲案例,然后再给出理论解释,讲清案例的类型和法律知识点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同一类案例的分析方法,从而由点到面,融会贯通,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交流思想的过程、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讨论达到研究对象和教学对象的统一,教师创造意图与学生接受心理的统一,理性启迪与情感激励的统一,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统一。
4.对案例分析及讨论情况归纳总结和点评。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层面对案例进行分析:一是背景分析。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任何案例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时代的气息。发生于不同时期和条件下的案例具有内容背景的特殊性。只有揭示出这些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才能比较深刻地认识案例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才能对思想和行为进行深人的分析,可以说背景分析是案例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二是主题思想分析。针对案例的内容,运用相应的理论,揭示其包含的法律问题、法律关系,引导大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从而掌握案例的主题思想,这是案例分析的中心环节。三是启示分析。主题思想揭示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启示分析则要在此基础上分析蕴涵在特殊事物中的矛盾的普遍性,以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把案例分析从“就事论事”提升到“就事论理”的思维层面。通过三个层面的分析,实现教学目标。
5.布置适当的案例分析作业题。作业是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形式。而布置适当的案例分析作业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这样的作业,教师不必检查和批改,可以作为下次课案例教学的开始。教学本身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处理的过程。案例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是这两个过程的复合载体,不仅因为案例选择和使用效果包括了这两个过程,而且案例教学本身又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当然,由于公安本科院校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定性,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案例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确实存在很大难度,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