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苹果生理性病害知识2014.2.26
苹果生理性病害知识
苹果园土壤中或树体生理性缺少某种所需元素时,常会引起生长发育受阻,枝、叶、果表现异常症状,影响产量、外观和品质。常见的有苹果小叶病、苹果黄叶病、苹果缩果病和苹果苦痘病等。
一、苹果小叶病
苹果小叶病是因土壤中缺少锌引起的生理病害。在沙质薄地、碱性土壤的果园中发生重。主要危害新梢和叶片,春季病树发芽较晚,抽叶后生长停滞,叶片狭小细长,叶缘向上,叶质硬而脆,叶色呈淡黄绿色,或淡浓不匀,簇生成丛状,易早落。病枝节间缩短,生长衰弱,后期或枯死。在枯枝下方又可另发新枝,仍表现同样症状。病树花芽减少,花朵小而色淡,不易坐果,所结的果实小而畸形。初发病的幼树,根系发育不良;老病树的根系有腐烂现象,树冠稀疏,产量很低。其防治措施是:
加强水土保持是防治小叶病的根本办法。沙质地、瘠薄地及盐碱地的果园应增施有机肥,或行间种植绿肥。对已经发病的果树,在芽露红时喷1%硫酸锌溶液,药效可维持1年。秋季施基肥时,对大树每株施0.5-1公斤硫酸锌,见效期长,但盐碱地则无效。缺镁和铜的果园,可施含镁、铜、锌化合物对小叶病有效。
二、苹果黄叶病
该病是因土壤中缺少铁元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多发生在盐碱地或钙质土壤的果园,尤其是苗期和幼树受害严重。病害多从新梢顶端幼嫩叶片开始,初期叶片先变黄,叶脉仍为绿色,叶片呈绿色网纹状。随后叶片逐渐变黄,提前脱落,新梢顶端枯死。一般树冠外围的新梢顶端叶片发病较重,下部老叶发病较轻。幼苗发病,也是从枝梢端的幼嫩叶片开始,其症状与上相同。其防治措施是:改良土壤,释放被固定的铁元素,是防治黄叶病的根本性措施;适当补充可溶性铁,可以治疗黄叶病树。
1、改土治碱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释放被固定的铁。改土治碱的措施,如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渗沙改粘,增加土壤透水性等,是防治黄叶病的根本措施。
2、补充铁素为挽救重病树,可用各种方法补充可溶性铁:发芽前枝干喷施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者硫酸亚铁:硫酸铜:生石灰:水=1:1:2.5:360混合液,有控制病情的作用,但不能持久;把硫酸亚铁与有机肥按1:5的比例混合,每株施2.5-5公斤,可有两年以上的效果。在土壤中施螯合铁(乙二胺四乙酸合铁),治疗黄叶病的效果比较明显。
三、苹果缩果病
苹果缩果病是土壤中缺少硼元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山地及沙质土壤的果园发生较重,干旱年份偏重。病害主要表现在果实上,落花后至采收期均可发生,病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果,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有的品种新梢、芽和叶也表现出症状。
1、缩果病在果实上的症状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⑴干斑型:多发生在落花后半月左右的幼果期。最初在幼果背阴面出现近圆形褐色斑点,病斑部的果肉为水渍状半透明,表面泌出黄色粘液,后期果肉坏死,变褐至暗褐色,干缩凹陷成干斑。病果小而畸形,果肉质硬、粗糙、汁少。重病果常提前脱落。⑵木栓型:从落花后到来收前陆续出现症状,但以生长后期发生较多。初期果肉发生水渍状病变,不久变为褐色,呈海绵状松软,味淡,以后从萼筒基部开始出现木栓化组织,沿果心线扩展至果肉内部呈放射状散布于维管束之间。木栓化部分的果肉味苦,不堪食用。幼果期发病,果实小而畸形,易早落;发病晚的,果形变化不明显,仅表现稍现凹凸不平。红色品种的病果,果色变浓且着色较早,呈暗红色,易早落。⑶锈斑型:多出现在感病品种上,主要特点是沿果柄周围果面上产生褐色、细密的横形条斑,在摘斑处常开裂,但果肉不坏死,只是松软,淡而无味。
2、缩果病在枝叶上的症状也有以下3种类型⑴枯梢型:发病初期,当年生新梢顶部叶片淡黄色,叶柄、叶脉呈淡红色至红褐色,整个叶片扭曲不平,叶尖和叶缘出现坏死斑,在新梢顶端的韧皮部和形成层组织内产生黑色坏死斑点,扩大后,从新梢顶端向下逐渐枯死,形成枯梢。此症状常出现在8-9月间。⑵丛枝型:春天枝梢上的芽不能发育,或展开后很快死亡,从新梢顶端向下枯死,以后在枯枝下部长出许多细枝,形成丛枝。严重时可导致整枝死亡。⑶簇叶型:春季或夏末枝梢不能生长,节间很短,在节上生出许多质脆、小而厚的叶片,呈簇生状。病情严重时,大量枝条及芽枯死,严重影响树冠扩大及花芽的形成,甚至可造成大枝死亡。
3、防治措施 ①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对瘠薄地进行深翻,加强水土保持,干旱年份适时灌水。花期大量施肥灌水,可减轻发病。②增施硼素:苹果在开花前、开花期和落花后,各喷1次0.5%的硼砂液;结合施基肥,每株大树施硼砂150-200克,用量不可过多,施肥后立即灌水,以防产生药害。
四、苹果苦痘病
苹果苦痘病是因树体生理性缺钙造成的,修剪过重、偏施氮肥、树体过旺及肥、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国光、青香蕉、金冠、红星等品种更易发病。在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出现症状,贮藏期继续发展。发病初期,病斑多以皮孔为中心,在红色果上呈暗纪色,在绿色或黄绿色果上呈浓绿色,近圆形,周围有暗红色或黄绿色晕圈。随后病斑稍凹陷,变为褐色。病斑皮下组织亦变为褐色,呈海绵状坏死,有苦味。贮藏后期,病部组织易被杂菌侵染而腐烂。其防治措施是: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增施农家肥,严防偏施和晚施氮肥,保持树势中等或生长发育均衡;同时注意雨季排水,合理灌水防止过量氨态氮的积累。
2、增施钙肥防治苹果苦痘病在苹果谢花后30天左右,每隔15-20天,喷1次0.3%的硝酸钙液,直至采果前20天左右,效果较好,该药在气温高时叶片上易发生药害,需注意。最好是采用秋施基肥时增施骨粉既增加有机质又补充了钙。
3、加强贮期管理苹果入库前要用2-8%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浸果;贮前进行预冷,贮前温度保持0-2℃,有条件的采用气调贮藏。
第二篇:番茄生理性病害教案
番茄常见生理病害的诊断及防治
教
案
刘
学
芳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莘县分校
二〇一四年八月五日 番茄常见生理病害的诊断及防治
一、教学目的:让学员能够正确诊断番茄生理性病害
二、教学重点:番茄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番茄生理性病害症状的识别
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大量图片帮助学员直观的认识番茄各种生理性病害
五、教学内容:番茄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形成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
导言:农民朋友大家好: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看样东西。对,这是几个有病的西红柿,看着很熟对吧?这是你们自己大棚里的,今天上午我来咱们村,到你们的大棚里转了转、也和几个种番茄的朋友谈了谈,咱们村种植番茄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大家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种植经验,对番茄的传染性病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都比较熟悉了,但是我发现部分人对番茄的生理性病害的认识还不够。近年来,番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农户造成了较大损失。人们常常把生理性病害误认为传染性病害而用药剂防治,不仅没有效果,往往还延误防治时机,造成损失。举例:2013年7月中旬连续高温,大棚内地温高达40多度,这时正值秋延迟番茄的定植时期,造成大量苗子死亡,部分农资销售商受利益的驱使误导菜农喷药灌根,浪费了人力物力,结果越治死苗越严重。因此,正确识别、防治番茄生理性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
什么是生理性病害?所谓生理性病害,是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有害物质的污染等引起的病害叫非生物病害即生理性病害
大棚番茄的常见生理性病害有生理性卷叶、畸形果、裂果、空洞果、脐腐病、筋腐病、高温障碍、低温障碍等等。我选出了几种在咱们莘县的番茄大棚种植中发生比较普遍、危害比较大的几种,从病状的识别、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三个方面来学习。
二、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生理病害:
1、番茄黄花斑病
症状:在每二穗果座住以后,从第一穗果部位处发病,叶片黄化,叶肉中间一块一块黄,背面没什么症状,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向上发展。严重时叶片发卷,用手一攥全酥了。
主要的原因:缺镁。镁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很强,在植物需要镁而吸收不上时,植株生长点就从底部叶片夺走大量镁元素,造成下部叶片缺镁。我们北方的土壤呈微碱性,土壤里并不缺镁,植株表现是缺镁的症状主要是番茄根系不好造成对镁的吸收功能下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我们施肥不平衡,施钾肥过多,影响了镁离子的吸收。防治措施:(1)多施腐熟有机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2)注意平衡施肥。(3)当叶片黄化严重时每亩地冲施硝酸镁或硫酸镁10一15斤,叶喷0.2-0.4%硫酸镁。同时注意补充硼和锌,能够提高植株本身的抗逆力,镁和硼、锌结合起来补吸收比较迅速。
2、番茄紫叶斑
症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茎细弱矮小,植株中上部叶片小而僵硬,颜色暗绿,无光泽,脉间有紫红色斑块,叶背叶脉紫色最为明显。植株下部老叶变黄,边缘上卷。
主要的原因:缺磷。番茄苗期和结果期需磷较多,供磷跟不上易发生缺磷。一般发生在酸性或偏酸性土壤里。另外,土壤水分不足或温度偏低,可使土壤中有效磷供应不足或根系吸收困难,而出现缺磷。定植时,如有伤根、断根情况,也易发生缺磷。
防治措施:(1)适当改良土壤酸性,提高磷的利用率。(2)土壤缺少磷,应在定植前施足磷肥,每亩施磷酸二铵40kg。(3)施足腐熟有机肥,并深翻土壤,整平耙碎,精细定植,减少伤、断根,促进植株尽快缓苗发棵。(4)科学灌水,保持土壤有一定湿度,避免土壤干燥。(5)保护地番茄要做好棚室增温、保温,尤其苗期温度不能过低。(6)番茄出现发紫叶或紫脉叶,应及时叶面补磷。可叶面喷施0.2%~0.3%膦酸二氢钾液,或0.5%~1%过磷酸钙水溶液。
3、脐腐病
症状 :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座果后1个月,病斑多产生在果实蒂部.最初水渍 状暗绿色,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组织 失水干腐收缩,脐部凹陷一般不腐烂, 湿度大时病斑上有某些真菌腐生,产生粉红色或黑褐色霉层。这些霉层均为腐生真菌,而不是该病的病原。发病的果实多发生在第1、2穗果实上,这些果实往往长不大,发硬,提早变红。形成原因:此病是由水分供应失调、缺钙、缺硼等原因导致的生理性病害。一般在第一果穗座果之后,植株处于生育旺盛阶段。遇干旱。当叶片蒸腾需消耗大量水分,导致果实,特别是脐部的水分被叶片夺走时,造成果实内部水分失调,果实的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也因偏施氮肥,造成植株氮营养过剩,植株生长过旺,使番茄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和硼,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引起脐腐病的。
防治措施 :(1)浇足定植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2)选用抗病品种。番茄果皮光滑、果实较尖的品种较抗病。(3)采用根外追施钙肥技术。番茄结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从初花期开始,隔10--15d1次,连续喷洒2--3次。
4、裂果: 放射状纹裂果
发病的原因:(1)与品种特性有关。(2)主要受环境的影响,高温,强光,干旱会使果蒂附近的果面产生木栓层,果实糖份浓度增高,当久旱后突然浇水过多,膨压增高,将果皮胀裂。
番茄细碎纹裂果
产生的原因:在夜温低温差大,棚内湿度大的条件下,果实温度低于棚内空气温度时,果面结露或着果面潮湿,老化的果皮木栓层吸水胀裂,就会形成细小的纹裂。番茄顶裂果
主要原因:番茄畸形花花柱开裂或着柱头受机械损伤所造成。
发病条件:花芽分化期间夜温过低,或者温度过高,光照不足等。开花时缺钙引起柱头开裂。
番茄纵裂果
产生的原因:(1)激素过量,沾花过早和沾花不当,低温高湿时,雄蕊与子房壁发生粘连引起的。(2)钙和硼等营养元素不足。番茄开窗果
是多纵裂果的一种,为果实肥大时雌蕊还附着在子房上引起的。裂果防治措施:(1)选择抗裂性强的品种。(2)多施有机肥,均匀灌水,避免忽干忽施,防治温差过大,夜温过低。(3)在高温季节,防高温,暴晒。防止太阳直射果面,少打叶或不打叶。(4)花芽分化时注意温度和光照管理和补钙硼补钾镁,及时采收。(5)合理沾花。适宜的激素浓度。(6)叶面喷施稀土加硝酸钙,加强通风排湿,缩短果面结露时间(7)喷85%比久水剂2000-3000毫克/升增强抗裂性。
5、畸形果
症状:果实不开裂,但果形改变,有的果实脐部凹凸不平,有的呈瘤状突起。
形成原因(1)番茄果实能否发育成正常果,主要取决于花芽分化的质量。通常番茄发芽后25~30天,2~3片真叶时,第一序花开始分化。35~40天第二序花开始分化,60天第三序花也开始分化,这时幼苗长至7~8片真叶,已现蕾或开花。上述过程在育苗期完成,当幼苗期1、2、3花序形成时遇低温、水分充足、氮肥多,致花芽过度分化,形成多心皮畸形花。(2)使用激素时,气温较高.激素浓 度又偏大,或蘸花时花尖端留有多余的激素,使果实不同部位发育不均匀所 造成。
防治措施(1)作好光温调控:在番茄播种后的25~48天, 控白天温度20~25℃,夜温、8~17℃,从而保证花芽分化正常。(2)加强肥水管理,满足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避免偏施氮肥。(3)应用生长激素时,要做到因地因时、使用适宜的浓度。
6、空洞果
形成原因(1)激素影响:开花前两天为了提高坐果率一般都会往花萼、花柄及花蕾上喷施激素类的药物,但如果使用不当,果实的发育速度比正常授粉的果实要快,且促进早熟,但胎座多发育不良,致使子房室产生空洞。(2)遇有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向果实 内部输送的养分供不应 求,也会形成空洞果。(3)温度超过35℃ 且持续时间较长,造成受精不良或在高温条件下发育的果实呼吸和代谢作用加快,促使果肉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种子成熟加快,与果实生长不同步因而出现空洞果。(4)需肥量多的大果型品种,生长后期营养跟不上,碳水化合物积累少,也出现空洞果。(5)结果期浇水不当会导致果皮果肉生长不同步而形成空洞果
防治方法 :(1)最好选用心室多的品种种植。(2)做好光温调控,创造果实发育的良好光温条件。育苗期遇到阴 天弱光时,白天宜适当提温,夜间温度控制在 17℃ 左右;在第一花穗 花芽分化前后,要通过调温,避免持续 10℃ 以下低温出现。开花期要 避免 35℃ 以上高温对受精的危害,促进胎座部的正常发育。(3)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开花期采用振动授粉促花受精后,再喷 施 15~20ppm 的防落素,不仅可以防治落花,还可以起到促果膨大 的作用。(4)加强肥水管理。采用科学的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分配氮磷钾,调节好根冠比,使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平衡发展。
7、日灼病
产生的原因:(1)果实受阳光直射部分温度过高而被灼伤;果实上果实。(2)定植过稀,整枝过很,摘心过很,摘叶过多。
防治措施 :(1)合理密植,适度整枝打杈。(2)加强通风,降低棚温,及时浇水,通过叶片蒸腾作用降低植株体温。(3)喷施浓度为2000-3000毫克/升的85%比久
8、激素中毒 产生的原因:(1)沾花激素浓度过大或重复沾花,沾花时温度过高。激素药液沾或滴在嫩枝嫩叶上。(2)2,4-D中毒是激素中毒最常见的一种。另外具有2,4-D性质的除草剂也常表现此症状。防治措施(1)降低沾化激素的浓度,避免在高温下沾花。(2)发病初期适当加大肥水管理。(3)叶面喷施0.1—0.3%尿素加云大120。蘸花注意事项:
蘸花不宜过早,易出现空洞果或裂果。蘸过的花最好涂上颜色,严防重复使用,避免蘸花药液蘸或滴在嫩枝和嫩叶上,蘸花时尽可能在每穗开到3-4个花以上进行。避免在高温下蘸花,上午下午均可进行。晴天效果更好。残药要妥善处理,不能到处倒
9、亚硝酸气体危害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急性型危害时,叶片产生许多白色坏死斑,重者坏死斑点连片或枯焦。慢性型危害时,仅叶片或叶缘先黄化,后向叶中间扩展,最后病部发白,干枯。
产生病因:在大量使用牲畜粪或化肥后,土壤由缄性变酸性,硝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使亚硝酸不能正常转化硝态氮而产生。
防治措施 :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化肥要深施或小肥勤施 发现气体危害时要及时通风换气。适当施用石灰,喷叶面宝等叶面肥加以缓解。
10、落花落果 产生的原因:光照不足,连续阴雨天影响较大,夜温偏高或者偏低,肥水不足或者肥水管理不及时;下位果坐果过多,果长得过大。徒长,栽培密度过大,病虫害危害等。
防治措施:在夜温偏高或偏低时(高于20度或低于10度),采用激素(防落素。坐果灵)处理。人工辅助授粉,适时适量肥水管理,调节好温度,湿度,光照管理。特别是阴雨天前不能灌水,疏果疏花,防徒长,及时整枝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几种常见的番茄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这些病害就其形成原因归纳起来分四个主要方面 缺素 : 黄花叶斑、紫叶斑、脐腐病 水肥光温 : 裂果、落花落果、日灼病 激素 : 畸形果、空洞果、激素中毒 气 : 麻疹病 亚硝酸气体
四、问题与讨论
如何防治番茄生理性病害?
第三篇: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简易区别
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简易区别
一、生理性病害具有“三性一无”特点
1、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状、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2、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类似的症状;
3、散发性: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
4、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二、传染性病害具有“三性一有”特点
1、循序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有轻、中、重的变化过程,病斑在初、中、后期其形状、大小、色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田间可同时见到各个时期的病斑;
2、局限性:田块里有一个发病中心,即一块田中先有零星病株或病叶,然后向四周扩展蔓延,病健株会交错出现,离发病中心较远的植株病情有减轻现象,相邻病株间的病情也会存在着差异;
3、点发性:除病毒、线虫及少数真菌、细菌病害外,同一植株上,病斑在各部位的分布没有规律性,其病斑的发生是随机的;
4、有病征:除病毒和类菌原体病害外,其它传染性病害都有病征。如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有脓状物,真菌性病害在病部有锈状物、粉状物、霉状物、棉絮状物等。
当然,不管是生理性病害还是传染性病害,在进行诊断鉴定时,为了更加准确,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验室鉴定,才能更进一步取得较准确的鉴定结果。
第四篇:番茄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止对策
番茄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止对策
现代园艺 2012年21期
摘 要:针对番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因,分别提出了适时灌水、增施钾肥、加强管理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番茄生理性病害;症状;病因;防止
番茄又叫西红柿、洋柿子。其营养丰富,并具有特殊的风味,既可作菜又可当水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从目前番茄的生产情况来看,菜农一般对侵染性病害比较熟悉也积累了防治经验,但对生理性病害却较为陌生。这2类病害病因不同,发病症状却相似,判断错误,既浪费了农药,又影响了产量。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现将近几年番茄在浮山县发生较重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简述如下。顶腐病(脐腐病)
1.1 症状 发病初期果实脐部及周围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变成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若遇雨或湿度大时易引起病菌寄生而腐烂。
1.2 病因 主要是由于钙不足而引起的生理障碍,在氮肥过多、钙不足的情况下最易发生。而果实中缺钙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土壤中的钙含量低或土壤浓度高,特别是钾、钙、镁、氨态氮过多时,由于拮抗作用而阻碍钙的吸收;或在高温干燥条件下,钙在植物体内的运转速度特别缓慢,也会引起果实缺钙而致此病的发生。另外,根部水分供应不足,土壤养分浓度高引起脐部严重缺水,使脐部质壁分离,细胞死亡。此外,土壤过于粘重,使用酸性肥料过多,也是致病的一个原因。
1.3 防止措施 适时灌水,特别是在结果期,9~10天灌水1次。施肥时应注意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当控制氨态氮的用量。坐果1个月内,果面喷施0.5%~1%氯化钙溶液2次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条腐病
2.1 症状 分为2种类型:褐变型和白化型。褐变型果实内维管束及其周围组织呈现褐色、硬化。白化型果皮或果壁硬化、发白。
2.2 病因 由多种不良条件诱发病害。幼果期日照不良,果实肥大期土壤条件不良(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土壤钾、硼缺乏,氮素特别是氨态氮过多,通气性不良);以及夜温高,病毒病等都可能综合影响导致发病。褐变型条腐病受遗传因子支配,而白化型条腐病与遗传无关。
2.3 防止措施 注意肥料的使用,适当增施钾肥,氮肥的使用以硝态氮为主。3 生理性卷叶
3.1 症状 成株期或进入采收期,全株叶片突然发生卷曲,使果实暴露在阳光下,影响果实正常膨大,并容易发生日烧灼。
3.2 病因症状 温湿度失调,如干旱或干旱后大量灌水或温度突然增高,引起叶片气孔关闭,使叶片收拢、减缩。整枝、打顶过早、过重,使根部吸收的营养无处输送,积累在下部叶片,使叶片老化而卷曲。
3.3 防止措施 适时、均匀灌水,避免土壤过干过湿,保护地番茄高温时要及时放风。适时整枝、打顶、打杈,打顶不要过早过重。日烧病(日灼)
4.1 症状 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在强光照射下果肩部分温度大幅上升(有时可接近50℃),使表皮细胞受高温伤害而枯死,呈现大块变白的病斑,透明革质状,并有凹陷。
4.2 病因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保护地棚内温度超过40℃,露地阴雨后太阳骤出曝晒,强光直射均易发生日烧病。
4.3 防止措施 温室、大棚温度过高时,应及时放风降温,及时灌水。阳光过强时,可覆盖遮阳网。适度整枝打杈,摘心时要在果穗上部留2~3片果叶遮荫,使果实不受阳光直射。采用圆锥架或人字架,绑蔓时将果穗配置在架内叶荫处。畸形果
5.1 症状 在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生理障碍,使果实发育不能保持品种特有的果型,即畸形果。保护地番茄畸形果发生较重。
5.2 病因 番茄花芽分化期,遇低温或粗放管理,往往产生畸形花,形成多心胚子房,而生长又不整齐,就长成各种畸形果。
5.3 防止措施 幼苗破心后,即第1花芽分化期注意控制温度,白天温度保持20~27℃,夜温控制在12~16℃。使用2,4-D蘸花,要严格掌握浓度,不可重复蘸花。花蕾和未完全开放花,不能蘸。发生畸形果马上摘除,以利正常果的发育。6 落花落果
6.1 症状 落花落果主要发生在保护地番茄,一般是第1、2穗花、果大部分脱落,严重时全部落掉,出现有秧无果现象,对产量影响很大。
6.2 病因 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夜温低,花器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受精;水肥不足,密度过大,植株徒长;整枝打杈不及时,生长过旺或营养失去平衡。
6.3 防止措施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整枝打杈,防止徒长疯秧;避免高温多湿和夜间低温,栽植不要过密,用植物生长激素2,4-D或番茄灵蘸花,每隔4~5天蘸1次,整个生育期蘸花7~8次。裂果
7.1 症状 番茄果实发育的后期容易发生裂果,有的以萼片为中心呈同心圆状裂开;有的从萼片起呈放射状裂开;也有不规则的侧面裂果。一般以大果品种成熟后发生裂果较多。
7.2 病因 在果实肥大初期,高温、强光及土壤干燥促使果肩部表皮硬化,而后又因降雨或大量水分急剧增多,使果皮生长跟不上果肉组织的膨大,使膨压骤然加大,产生裂果较多。
7.3 防止措施 除选择抗裂果的品种以外,主要是在结果期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多雨季节,更应及时采收。
总之,番茄生理性病害是由于其生长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不适或营养失调等)引起作物生长不良。它不是由于病菌(即细菌、真菌和病毒)侵染而造成的。因此,这些生理病害靠打药是无效的。必须识别出其发病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稿:2012-10-08)
第五篇:苹果贮藏期病害的防治措施
农业技术全集之-水果种植技术
苹果贮藏期病害的防治措施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后者则是由于采前微生物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这是影响苹果贮藏期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1、虎皮病、虎皮病是贮藏后期发生的最严重的生理病害,大多数苹果品种都易感染此病。其症状是发病部褐变,且呈不规则的微凹陷状,多发生在不着色的背阴面,严重时病斑连成大片如烫伤状,影响外观。苹果采收过早,成熟度较低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防治虎皮病首先应注意适当晚采;另利用气调贮藏也可有效防治虎皮病;还可用浓度为0.25%~0.35%,温度为25℃的乙氧基喹液浸泡果实,或用每张含有1.5~2毫克的二苯胺包果纸包果均有很好的防病效果;另还要防止贮藏后期温度升高,注意贮藏库的通风情况,果实出库时应逐渐升温,以免温度骤变而引起发病。
2、苦痘病果实采收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苦痘病。该病大都发生在皮下果肉组织内部,果皮向内凹陷,并呈灰褐色或绿褐色,病斑常呈圆形。苦痘病主要是由于果实含钙量较低总氮及蛋白质氮含量较高引起的,也与成熟期气温较高有关。因此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使苹果在生长发育前期吸收足够的钙,或通过采前喷洒浓度为0.57%的氯化钙,或0.8%的硝酸钙来减轻病害,同时注意人贮果实的前期温度不宜过高,以免该病大发生。
3、衰老褐变病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衰老褐变、低温褐变和二氧化碳伤害三大类。
(1)衰老褐变:是指果实后熟失常所引起的果肉变褐。由症状看,一种是果肉粉绵、变软,内部变成干而易碎的粉质状,后期变成褐色,果皮及外部果肉破裂。另一种是果肉褐变,果肉变为浅褐色,受病部分界限不明显,果肉不变粉绵且果皮不破裂。衰老褐变病是苹果过熟老化的一个象征,凡是促进苹果成熟的因素均可加速此病的发生。通过控制贮藏温湿度,采后用2%~4%的氯化钙液浸泡果实10分钟均可起到良好的防病作用。
(2)低温伤害:苹果贮温过低而引起的冻结也会降低果实硬度和缩短贮藏寿命。高浓度二氧化碳和高湿度都会加重低温伤害。低温伤害与低温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短期低温并不引起伤害。现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是控制贮藏温度在2~4℃。
(3)二氧化碳和缺氧伤害:二氧化碳伤害分为果实外部伤害和内部伤害两种。外部伤害发生在贮藏前期,病变组织界限分明,呈黄褐色,下陷起皱。内部伤害果肉果心局部组织出现褪色小斑块,最后病变部分果肉失水成干褐色空腔,食之味苦,整果风味变淡,并伴有轻微发酵味,二者相同处是受害果硬度均不减。缺氧伤害主要是果皮木栓化,果肉至果心组织坏死,并有浓烈的发酵味。通过严密监测贮藏环境气体组分变化,如维持氧在2%~3%、二氧化碳在3%~5%,受害果乙醇含量在120毫克/100克以下,置于10~18℃的通风环境中,则大部分果实可复原。
(二)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1、炭疽病特征是果面呈淡褐色病斑,并逐渐从果皮向果实内部呈漏斗状腐烂;果肉变褐色,有轻微苦味。病斑表面凹陷,从病斑中心向外生成同心轮纹状排
www.xiexiebang.com
农业技术全集之-水果种植技术
列的黑色小点。苹果在采前喷洒500~1000毫克/公斤的苯来特,或托布津,或噻苯咪唑,或多菌灵等防治效果较好;或者在采后用以上药液浸泡果实防病效果也较好;或用多功能保鲜纸包果,同时贮藏期适当降低同期温度,采用气调贮藏,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浓度也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2、轮纹病果实起初以皮孔为中心发生水浸状褐色斑点,渐次扩大,表面呈暗红褐色,有清晰的同心轮纹。自病斑中心起,表皮下逐渐产生散生的黑色点粒。病果往往迅速软化腐败,流出茶褐色汁液,但果皮不凹陷、果形不变,这是与炭疽病的区别之点。苹果轮纹病的防治,除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采取以铲除枝干上的菌源和生长期喷药保护为重点综合防治外,化学药剂防治是关键措施。因此,采前喷1~2次内吸性杀菌剂,可降低果实带菌率;采后用仲丁胺200倍液浸果1分钟后贮藏,也可降低其发病率;另外低温贮藏也是防治该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3、青霉病发病初期病斑呈黄色,下陷呈近圆形,果肉软腐组织解体、湿软,腐烂果有特殊的霉味。防止采收、运输中的各种机械损伤,拣出病虫果和机械伤果不作长期贮藏是防治青霉病的关键措施。贮藏前用10002500毫克/公斤噻苯咪唑,或用500~1000毫克/公斤的苯来特或托布津等药液浸泡果实,对青霉病的防治效果也很好;控制乙醛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为0.5%、1%、2%,并分别处理果实3小时、2小时、1小时,对防治该病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4、霉腐病果实从心室开始受害,并逐渐向外扩展霉烂。病果果心变褐,充满灰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当果心霉烂发展严重时,果实梗部可见水渍状不规则的湿腐斑块,并彼此相联,最后全果腐烂,果肉味苦。早春芽前全树喷施1~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花前花后喷施几次杀菌剂对苹果霉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贮藏期温度保持在0.5~1℃,相对湿度在90%左右,可防止苹果霉腐病的扩展蔓延。
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