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出路(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4:2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出路》。

第一篇: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出路

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出路

常向乐 沂蒙山

参加了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看到了曹建海老师对国家的关心,我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参加了在清华举办的TECC公益讲座,认识了王曙光老师,他能抽时间来关心学生们的活动,让我感动。两位老师都十分关心我们的合作社运动,我在这里整理了我的一点想法,请两位老师指教。

对我们的农村合作社,我也有一点我的想法,合作社应该是很好的把农民组织在了一起,可以发挥更大的力量,可惜邓打破了我们的合作社,让我们的农村发展一下子倒退了几千年。我国农业在即将走上机械化的道路时,又倒退到了刀耕火种的地步。

合作社,我的感觉就是生产合作社,还有供销合作社,都是集体性质的。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在我们的农村,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创造价值,才可能提高自己的购买力;不在农村发展生产,空提支持农村的口号毫无意义。消灭现在的腐败官僚,在反腐败的过程中,一定会成长出新的一批优秀的建设人才。再把这样的农民组织起来,这就是我们发展生产,建设新社会主义的力量!在农村再次建设合作社,集体的企业,发回当地的优势力量,把国家清查腐败官员没收的钱,投资在新农村建设,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就看中央如何做了。有了生产的合作社,再通过我们的供销合作社,我们就可以把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现在的运输物流公司,都是私营的,批发商也是个体经济,这一切领域都是我们供销合作社应该占领的,但是我们集体经济不去占领,就被私营经济占领了。私营经济控制了我们的零售业,也控制了我们的流通业,政府的权威,宏观调控能力就会下降!

另一方面,私营经济占领垄断零售业之后,个体老板重视的只是利润,往往是极低的压榨农产品的价格。即使城市的蔬菜价格很高,但是还会有很多的农产品运输不出去。我是山东临沂的,我们是沂蒙革命老区,我们那里有苍山大蒜,每家每户都成亩的种植,很出名,蒜薹产量也很高。但是有的时候在市场里面,蒜薹2.0元一市斤,但是在农村8分钱一市斤,都卖不出去。一方面是个体户压价,另外的就是私营企业的运输成本高,不科学。

如果我们组织起来供销合作社,我们的农产品,就一定会有很好的销售渠道,也会更好的服务于城市人民。

其实供销社当邓派放弃的时候,正是美国超市业兴起的时候。

毛主席在1953年,开始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上合作化道路。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的农村在1956年普遍建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特点是: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合作社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的组织形式,集体劳动,产品归合作社集体占有,由合作社按照工分(劳动日)进行按劳分配。

如果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在经济力量,国家支持,人口的消费等方面,我们的合作设规模一定会比美国的私营超市更有发展优势。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比我们的供销社晚十年多。

但是我们的供销合作社被邓给破坏了。邓就是为了自己的另外一套理论吗?

当邓抛弃合作社的时候,美国的超市在兴起。在1996年的时候,我国又从美国引进了这一个还不如我们供销社的东西。深圳有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

自己的好模式不用,就知道引进国外的模式,崇洋媚外,这也算是改革开放的典型吧。农村的是供销合作社,在城市是百货大楼。现在的小型便利店,其实也是供销社的模式。

供销社是销售,以前我们还有生产合作社。生产和销售是一起的,农业支援城市,城市的产品支援农村,我们都有良好的销售渠道,良好的需求。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下根本不会担心什么GDP,更不会有什么经济危机。

1998年的经济危机,到现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说明现在的中国完全走上了资本主义的所谓生产过剩而引起的经济危机,这也是邓论下的不治之症!

一边是建筑工人建造大量的楼房,一边是他们买不起楼房,一边是工人在大量挖煤,另一边是大量的煤炭买不出去,煤炭工人不得不失业,失业之后的冬天没有钱买煤,可是为何没有钱买煤,原因又是因为生产的煤太多了。这一切都是资本论里写明了的,邓论领着中国在走毛主席所看透了的,不再走的,极其简单的老路!

如果我们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了新新型的生产合作社,新型的供销合作社,就会吸引大量的农民参加自己家乡的建设,就不会有现在的如此的民工潮。

我们现在的民工运动潮,一方面是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另外的原因是因为沿海和内陆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毛主席的建设是为了消灭城乡差别,消灭地区差别,但是邓的理论是在走反路。

在1955年9月,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一句话,成为了上山下乡运动中最著名的口号。那时候是城市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工作,为我们的农村建设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但是邓上台后,没有继承毛主席对知识青年的承诺,没有继续在农村开展建设,也造成了众多的人对党的威信产生了影响。

目前我们的发展,就是为了实现邓的理论,“在哪里画了一个圈”,于是所有的政策,资金都向这个圈圈倾斜。沿海本来就是交通,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发展起来就有优势。依照邓的理论,我们的内部地区,发展就变得更加缓慢了。从沿海和内陆发展来看,邓也是学习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发展方式。资本主义列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停的在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我们的沿海地区也是在不断的掠夺内陆地区的资源,山林,矿产,水资源等等。现在的民工流动潮,就是农村向城市过度流动,内陆向沿海过度流动。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的经济发展要向西部地区加大投资。现在的领导人懂吗?山西煤炭向外运输,资金也向外流动,对山西农民的经济建设补助,关心很少。山西是汉族聚集地,这样的问题,到了新疆,就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是民族矛盾,汉族掠夺少数民族。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解决。在毛主席时代是没有的!

大量的资金到了大城市建设,对农村的支持几乎为零,使得人们都不得不向大城市流动。为了北京的城市用水,南水北调;为了北京的城市用水,河北农村的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三十年前地下5、6米,就可以见到地下水,现在的农村要50到60米。农业灌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是把资金错误的过多的投入了城市,这样把人口也过多的引到了城市,反过来,还要继续为城市里新来人口的生活投入大量资金,对付过量的饮水压力,对付过大的交通压力,对付过大的环境压力等等,这一切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本来的资金不应该这样大规模的投入城市,投入邓所画的那一个圈,我们的人口也不必如此的涌入大城市,涌入沿海,也就不必在为大城市的用水,交通投入过大的资金。

调整了邓的“画圈发展方式”我们的发展才会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现在沿海企业受到了一些冲击,正好是我们重新调整内陆与沿海,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圈里与圈外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

抓几个贪官,拿出资金,在农村投入资金,建设合作社,这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将会带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在农村建设合作社,就是最好的出路。人民公社,供销合作社,这么超前的经济设计,在当时却是一些完全不懂经济的人在操作。

毛主席建立了一套十分先进的经济模式,但是没有培养出理解这一切的接班人。等到毛主席离开了我们,他所建设的经济体系也就慢慢的离开了我们。

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又让我们知道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使得中国人在仔细考虑,也让我们年轻人在考虑,毛主席是多么伟大啊!

现在的领导人,懂得毛主席合作社的意义吗?

在北川陈家坝,我曾走访了许多村子,那里的农民对集体模式的合作社还是很有感情。我们在红岩村和他们的几位党员谈论,在那里,可以开发山泉水;底下水或许有污染,但是山上的山泉,依旧是很清澈,没有受到污染。并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在他们那里的山上,也可以进行中草药的种植,也可以在山涧里搞水产养殖。山坡上搞畜牧养殖,饲料比较充足。我曾想,如果能在灾区建立起新的合作社,一边生产,一边销售,这样或许就是由对灾区的输血,变成了造血。让灾区的人们在家乡工作,一样生活无忧,不是很好吗?以后的人们出行主要旅游了,现在的运输压力也就不会向现在这样了!

在我们的沂蒙山区,可以刹住中央明令禁止的30多座行政办公楼的形象工程建造,转移资金投入到山区建设,这样才会真正的建设新农村,为消灭城乡差距而努力。

第二篇:边疆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路

大隔界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哈尼族小村寨,如果不是被列入挂钩扶贫点,很少有人知道还有那么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帮扶以来,农村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有了一定的进步,群众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人均耕地少,人口素质低,群众还处于贫困之中。在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村里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解决群众的发展问题?出路在何方?我们通过全面调查了解,有了一些启示。

一、基本村情

1、地理位置:大隔界是xx县黄草岭乡堕谷村委会的一个哈尼族村,海拔1320米,位于黄草岭乡东南部,北紧靠金平县老集寨乡政府,距黄草岭乡政府所在地40公里,距堕谷村委会4公里,距金平县老集寨乡集散市场仅为200米,金平县老勐至老集寨弹石公路从村头穿过,交通较为便利。

2、经济状况:2006年末,全村有34户140人,其中:男81人、女59人,劳动力124人;全村耕地面积185亩,其中:水田25亩、旱地160亩,人均占有耕地1.32亩,其中:人均水田0.18亩、人均旱地1.14亩。主要粮食作物为包谷、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茶叶、木薯,主要养殖业为生猪;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7600元,粮食总产量1521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15元,农民人均占有粮109公斤;全村现有大牲畜15头,生猪存栏86头;有茶园60亩、产值约57600元,木薯21亩,鲜木薯产量4200公斤,毛收入3360元。自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全村植树造林213.8亩享受退耕还林政策,政府按政策每亩补给农户240元。

3、社会生活:全村现有在校生34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6人、初中在校生7人,均在村头的金平县老集寨中学和老集寨小学上学,高中毕业生1人,初中毕业生8人;有碾米机3台、小型粉碎机4台,电话3部、电视机15台、vcd机7台,小卖部1家,钢筋水泥房5户(其中:砖墙钢筋水泥房1户、石头墙钢筋水泥房4户)、土墙石棉瓦房19户、茅草房9户,在县民族事务局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解决了全村用电困难问题。如今全村比较富裕的有5户,人均纯收入550元,户均银行存款920元,较困难的有9户,人均纯收入仅为109元;在县民族事务局的帮助下,村里铺设了一条宽1米、长80米的卫生路面,建了一间厕所。但村民吃水较困难,要到离寨子脚150多米远的地方去挑。目前,大隔界村在外打工的只有3人,其中:在金平县某建筑工地打工的1人,在个旧某一矿山打工的2人。

二、问题分析

根据大隔界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作了如下分析:

1、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大隔界村虽然有着紧临金平县老集寨乡集散市场的一大优势,但人均耕地面积少,仅为1.32亩,耕地不肥,加之农业科技发展滞后,水稻和包谷产量极低。同时,不会把多余的土地资源盘活起来种植蔬菜,背到老集寨市场上卖,增加经济收入,相反至今自家吃的蔬菜都要到老集寨街上去买。大隔界村水源比较缺乏,除了临近堕谷河边的25亩水田有水灌溉外,其余160亩耕地都是靠天吃饭,更严重的是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2、现有产业效益很差。大隔界村现有茶叶、木薯和生猪三项产业。茶园60亩,木薯21亩,生猪存栏86头,产业经济效益比较差。村里的60亩茶园是堕谷村办茶厂的原料供应地,堕谷村办茶厂因经营管理水平低和无品牌效应等,始终无法摆脱连年亏损的局面,由于多年来茶园无资金投入,导致茶树老化,鲜叶产量低、质量差、收入少。木薯至今仍然是大隔界村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但是产量低,产值不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难度大,21亩木薯,总产量仅为4200公斤,按现行市场价格每公斤0.8元计,总产值仅为3360元,平均亩毛收入为200元,农户挣的只是力气成本工钱。

3、实用技术运用不高:种养实用技术差是导致大隔村群众贫困的一大原因,也是阻碍思想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生猪饲养是大隔界村群众维持生计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村有大大小小的生猪86头,户均2.52头,没有形成一定的饲养规模,也没有一家养猪专业户起带动作用。目前的情况是生猪饲养三年才能出栏,经济收入少,投入产出比基本持平,农户唯一的收入就是采摘猪食的工钱。茶叶和木薯产量低、质量差,也是实用种植技术落后所致,至今还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技术管理茶园,农户得到的茶叶收入相当低,每亩毛收入仅有960元左右。木薯种植生长收获全靠气候和地肥供给,旱涝不保收,亩产量仅为200公斤,亩产值仅达160元。

4、资源优势尚未发挥。大隔界村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占总人口的88.57%,男女比例为137:100,说明重男轻女思想相当严重,不利今后的社会稳定;在校生占总人口的24.29%,初中毕业及其以上占

第三篇:发展农资合作社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资合作社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我县各种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县各专业协会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找到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2007年7月28日挂牌成立的大泉乡兴泉农资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今后也必将在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基层党组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入世之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长期坚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相互衔接之间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和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是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牧民为主体,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自助服务性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削弱农牧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不影响农牧民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把千家万户的农牧民组织起来,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一家一户所不能办、不好办的事情,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善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它可以把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较好的组织起来,纳入到整个市场体系当中,同时又能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条,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合作社可以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建立起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风险同担的机制,依托一定的产业链条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这一模式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和产业化,使农民个体的市场主体地位朝着群体的市场主体地位转变,初步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同时,它引入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改变了过去资源配置在农户中平均分配的状况,加快了土地、资金等资源向优势产业的集中和流动,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不断优化。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愈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中出现了联合和合作起来的更强烈的内在需求。近几年,大泉乡积极鼓励农户扩大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产,农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从以棉花生产为主,逐步向以蔬菜、瓜果和畜禽产品等高效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效益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产业布局正在逐步形成。如河西村的西瓜、三道沟村的蔬菜、城郊西村的花生等。但是,这些产品的销售、技术指导和品种改良等问题,靠一家一户是很难解决的,亟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包括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采用,开辟、扩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产后的一整套商品化处理,如产品的分级、整理、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以及产品的标准化、信息化等等。这些技术经济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就迫切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联合起来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成为必然。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沙湾县大泉乡兴泉农资合作社的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6月,是以经营农药、种子、化肥、地膜为一体的大泉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泉乡农资合作社采取党委引导、政府协调、供销社、农综站、农业产业化协会、村委会、农民入会的构建模式,倡导各村委会成员以个人名义入股参会成为团体会员,协调农综站以技术服务入股参会,鼓励农户以家庭为单位通过申请并按时交纳会费成为个体会员,并凭会员证明以优惠价购买与实际种养规模相符的农业生产资料,享受协会团体会员及合作发展单位无偿技术指导服务。合作社为

全体社员发展棉花产业提供全程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以提高棉花种植水平、增加收入为宗旨,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召开由全体设立人参加的设立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长、理事,发展社员50人,覆盖全乡13个行政村,大多数社员都是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行家和经营能手。由全体设立人通过了合作社章程,所有社员必须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了社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不断完善了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配齐财务人员,设立了明细账户,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地位和经济利益。并于7月1日向沙湾县工商管理局递交报告,正式申请设立沙湾县大泉乡兴泉农资合作社,并取得了相应的营业执照,这标志着我区首家农资合作社的正式成立,为推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迈出了一步。

二、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农资合作社是由供销、农民与乡农综站共同出资创办的合作社,共入股资金127万元,其中供销社入股5万元,农业产业化协会入股5万元,三道沟村,二道河子村以房屋入股2万元,50个社员每人每股2000元,共入股10万元,农综站以技术入股。臧江生入股103万元,成立合作社后,为了便于管理,合作社将经营权对外进行了承包,承包者只限于销售农资,进货由合作社统一进货,同时为了方便社员,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在二道河子村、西泉村、五道河子村、烧坊庄子村、三道沟村、中泉村、大泉村建立农资销售点,每个销售点都配有一名农业技术人员,负责农户产前、产中服务。

三、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007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社员的经济收入,合作社利用入股的资金引进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1号、进行示范种植推广,推广种植600亩;同时为社员提供了“新陆早”24号、“新陆早”19号等优良棉花品种,截止目前共销售农资990吨;其中:种子230吨、化肥700吨、地膜20吨、农药40吨。销售收入达550万元,销售净利过41万元。成立农资合作社,主要以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及农业技术服务为目的,以配套的服务促进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资由合作社统一进货,以成本低价提供给社员使用。在销售过程中,凡是社员购买农资满2000元的,返还1个股,目前已返还了15股,现在不愿返还的,3年后每股返还2980元。合作社按照合作制分配原则制定了收益分配方案:种子每公斤让利0.2-0.3元;化肥每吨让利10元;地膜每公斤让利0.2元,合作社为社员节约成本18.9万元,增加了社员收入,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积极性。同时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在为社员提供优质服务时,利用宣传单方式将棉花各品种的栽培技术发放到社员手中,科学技术在棉花产业发展中所占的份额大大提高了。通过合作社这一渠道供给农民的农资占到了农资总量的65%。

四、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模式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领导核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上,更要体现在统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体现在引导农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农村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上;体现在吸纳农村各方面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使自身成为人才高度密集的先进组织的能力上。兴泉合作社在成立的同时成立了党支部,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载体,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变为引导服务,由直接创办经济实体变为创造生产发展条件和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1、农资合作社要以给农民提供服务为目的,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多渠道拓宽销售领域,把农资销售服务与新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合作社不仅要提供农资服务,还要进行新品种的试验、推广,及时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实行科技与农资合作社联手,抓好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使技术推广和合作社同步发展。到2008年农资合作社给农民提供的农资占到全乡农资总需求量的90%以上。

2、在农资合作社自身发展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加入农资合作社,使大多数农民受益,农资合作社真正起到方便群众,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种植投入成本的效果。使农资合作社成为大泉乡农资供应和新品种引进及推广的重要渠道。

3、在农资合作社运作中,发挥各村科技副主任和包村技术员作用,实行农资销售与奖励、惩罚结合的原则。

4、积极与棉花、番茄、花生等协会合作,通过现场会、广播、科技之冬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配方施肥,使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

5、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使优良品种应用率在2007年达到95%以上,2008年达到100%。

6、争取与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联合办合作社,进一步降低成本。

7、加强与科技协会联合,在各村建立销售点,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合作制分配原则制定了收益分配方案,对售后利润按社员的交易量进行分配。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合作社是一个社团组织,是由全体社员自愿参加组成的,合作社是社员自己的合作社,通过运作使社员得到实惠,社员既能得到新产品、新技术服务,增加农业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壮大了合作社经济收入,实现了以会养会,为更好地为社员增产增收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大泉乡组建的大泉乡兴泉农资合作社是由企业、协会、农户、村委会成员参股的方式建立的。今后,合作社将有计划地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和领域,建立专业分会机构,特别要积极鼓励引导个人资本参股入会,逐步扩大个人股金比例,使其占主导地位,最终形成总会统筹安排、分会各负其责、股金结构优化、项目不断增加、个人集体共同参股、会员自主经营管理、上下联动整体发展的格局,真正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

第四篇:建设新农村村干部是关键

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

农历正月十五,伴着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来到容城县北部的城子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旁,一排排白色的大棚一望无际,天气虽然依然寒冷,但吃完早饭的种植户们已经开始施肥、翻地,为移栽西瓜苗做准备。

城子村有3000多人口,全村3447亩耕地,瓜菜大棚面积达到3100亩,村民个个都成了瓜菜种植的行家里手,2011年人均收入12000多元。依靠瓜菜种植,城子村由十年前的穷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瓜菜种植专业村、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

谈到村子的变化,市人大代表的村支书刘建乐说:“村干部只有让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农村才会有新变化,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

为带领村民致富,2000年,身为建筑公司老板的刘建乐为村民引进了大棚葫芦嫁接西瓜项目。为消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村“两委”成员带头种植,并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如今该村的大棚采用瓜菜间种的模式,集中采摘,统一销售,一个大棚的纯收入达到7万余元。“因为大棚管理时间相对集中,到忙时,村民们自发的结成互助组,建棚、整地、施肥、栽苗、采收统一行动、分工合作,大棚经济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增加了村民们的感情,让家庭变得和睦,村风和谐,乡亲们就把大棚亲切的称为“互助棚。”谈到让人们富起来蔬菜大棚刘建乐说。

生活富裕了,村内环境就要有新变化。为了改善村内环境,村里硬化了包括田间地头的所有道路,成立了村内保洁服务队,建立了农村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前柴草乱堆、粪便遍地的现象再也看不见了,真正有了新农村的样子。

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2010年,村委会建起了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和健身器材齐全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春节农闲时,村里的人们有的到农家书屋读书,有的到活动中心打球、下棋、扭秧歌,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近几年,随着新农合、新农保和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推进,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农民们幸福感越来越强。

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按村民们说法:没有村支部的带头,就没有城子村的大棚西瓜,没有党员干部们的多年扶持,就没有城子村今天的新面貌。

第五篇:合作社建设下载

应城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添加时间:2009-7-9 16:58:32 浏览次数:1060 编辑:王健徽

近年来,我局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把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创建畜牧大市、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措施,精心组织引导,搞好综合服务,推动了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11个,共网络农户327户,另外还有4个专业合作社正在筹建中。合作社组织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64万吨、禽蛋总产量4.9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4.7%和12.3%。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为加强对这一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由局长史金发同志任组长,总畜牧兽医师闵保望同志任副组长,局生产技术股、市畜牧兽医站、市动物防疫监督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类合作社的筹建工作。为了推动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市畜牧局经报省畜牧局同意,从板块建设项目资金中列支4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筹建。同时,还制订了应城畜牧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针对全市畜牧业产业发展特点和区域布局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并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市镇两季畜牧部门形成合力,层层抓落实。

二是因地制宜建设。具体工作中,我们立足于各镇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了多主体创办,多形式发展,多渠道带动的良好局面。一是部门领办型。我们充分发挥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主体作用,鼓励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领办合作社。东马坊办事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针对该镇刘陈村蛋鸡养殖存笼量大,发展势头良好的实际,带领该村养殖骨干成立了双清养鸡专业合作社,壮大了该镇的蛋鸡养殖产业。目前,已网络蛋鸡养殖户23户,存笼商品蛋鸡7.44万只。部门领办合作社,进一步带动了全社会办社兴牧的积极性。二是公司农户型。依托龙头企业在养殖领域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把公司与周边养殖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养殖合作社,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如永盛养猪专业合作社,就是以我市大型养猪企业--永盛畜牧公司为核心组建起来的,将周边养猪农户吸纳入社,开展种苗供应、原料采购、技术协作、产品联销。三是能人带动型。积极鼓励那些在养殖生产中示范、影响、带动一方,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养殖专业村的养殖能人,组织建设专业合作社。如保林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保林,从事蛋鸡养殖几十年,具有丰富的养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他的带动下,杨桥村蛋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建成了一个存笼蛋鸡20万只的养鸡小区,成立合作社后,有力

地加强了小区的标准化管理和经济技术合作,并与中百仓储初步达成协议,成为中百仓储重要的鲜蛋生产供应基地。

三是开展人才培养。我局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了专业合作社培训规划。组织开展了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办社能力,提高管理水平,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畜牧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07年以来,我局集中合作社社员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以此推动合作社农民争当新型农民,以科学技术推动养殖致富。今年4月和5月,我局组织合作社社员参加了由市养鸡协会和市养猪协会组织的技术培训,两次培训合作社社员参会人数达270人以上。

四是做好服务指导。我局积极探索创新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合作社与合作社、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局直技术推广、畜牧兽医、疫病防控等单位开展协作,把产业链上的所有合作组织联合起来,来解决畜产品生产中成本过高、流通中渠道不畅的问题,把流通环节的利润留在联合体内,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还为合作社做好信息引导和技术服务,通过应城畜牧兽医网、提供电话咨询等方式,及时向合作社及广大农民发布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信息,传递畜牧业市场需求、价格行情、防疫治病、原料供应等重要即时信息,不断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支持、引导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合作社社员联合起来,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统一购进种苗、饲料、药品等畜牧生产投入品,社员集中购买需求量大,价格相对便宜,节约了养殖成本。生产出的畜产品产量大,有利于进入大市场流通,解决了销售渠道的问题,同时还便于集中运输,畜产品销售价格相对提高,社员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2008永盛养猪专业合作社、保林养鸡专业合作社网络农户124户,通过统一购买畜牧业投入品、统一销售产品,为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增收节支达53万元,合作社成员家庭人均增收节支1104元。畜牧合作社的成立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社员收入,真正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的作用。

二是畜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调整。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化服务功能,把企业、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户通过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结合,能较好把握市场需求,按市场需求调整畜牧业结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瘦肉型猪需求量大,各养猪专业合作社组织养猪户大规模生产优质“三元” 杂交猪,“三元”猪比普通土杂猪增重快、料肉比高、节约饲养成本,市场需求量大,销售价格高。巡检养猪合作社成立后,针对社员以前饲养土杂猪效益低的情况,适时调整猪群结构,由负责人丁贵祥的种猪场为每户社员提长大系列二元母猪,合作社统一提供杜洛克公猪精液配种。在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下,我市的大部分养殖场(户)饲养“三元”猪,目前我市“三元”猪的饲养量占生猪总饲养量的83%。保林

养鸡专业合作社引导社员率先饲养海南褐商品蛋鸡,该品种适宜本地生产,具有饲养成本低、产蛋量高的特点,带动了全市养鸡业的结构调整。

三是畜产品安全得到了保障。我局积极宣传贯彻有关政策,加强技术指导、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大对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合作社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既提高了养殖效益,又符合动物卫生条件,减少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合作社的饲料、兽药由专人负责统一购进,从源头上有效的控制了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畜产品的生产环节,合作社畜产品统一销售,便于集中开展产地检疫和药物残留监控。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对合作社使用的饲料、兽药等畜牧投入品进行抽检,对即将出栏上市的畜禽在离开饲养地前,进行药物残留指标检测,切实落实产地检疫和畜产品安全准出准入制度。近年来我市的专业合作社无疫情发生,同时经省、孝感市畜牧局抽样检测,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畜产品无违禁药品添加、畜产品安全可靠。

四是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了提高。合作社的建立大力推进了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保林养鸡专业合作社已经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注册了宝峰牌商标。永盛养猪专业合作社也于今年元月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批准每年无公害猪肉生产量为1900吨,连续几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活猪出口基地。在合作社的发展和推动下,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生产基地。如天鹏野猪养殖合作社存栏种母猪300头,年可出栏野猪1000多头,目前出栏的野猪被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的客户抢购。

三、下一步的打算

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利国利民,我们要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扎扎实实,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促进全市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跨越式发展。

一是扩大行业覆盖。要逐步成立蛋鸭养殖合作社、獭兔养殖合作社、养牛合作社、养鸽合作社及其它特种养殖合作社,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要积极参与指导、协调、服务,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让合作社组织覆盖畜牧业每个行业。

二是强化企社合作。把为企业配套的饲养场、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根据龙头企业需要,饲养场户按标准化要求生产。主要依托德瑞行蛋品加工销售企业,建立稳定、安全的禽蛋原料供应基地;依托郎君邱徐肉鹅屠宰加工厂成立朗德鹅养殖合作社;依托湖北雪绒城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獭兔养殖合作社。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的作用,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播。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设立兼职信息员,把收集的市场信息传递到合作组织和养殖场(户),积极引导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下载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出路(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出路(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目 录 1人民是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主体„„„„„„„„„„„„„„„1 2在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农民占据的主导地位„„„„„„„„„„„1 2.1、政府的政策导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一五”期间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贯彻落......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目录 1引言 ....................... 1 2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 1 3 尊重农民的意愿,激发农民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2 4 尊重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摘要: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必......

    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范文

    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王力仁符 号〔内容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城县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乡镇按"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进行科学分类,提出发展生产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进而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经济、......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零点调查发布的《2005年度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显示,文化娱乐设施和资源在我国农村地区极度匮乏,尤其......

    “过程精品”是建设新农村的要害

    在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民的生命、财产才不会受到损失。迄今为止,这一理念仍风行于大批工程建设中。建设新农村也需要打造“过程精品”从今年“两会”过后,近半个月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