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岳阳晚报》“生气”不如“消气”
“生气”不如“消气”
岳阳市外贸(育才)职业中专学校 李细田
一次数学课上,正当我兴致勃勃开始讲课时,只听“咚”的一声,一位迟到的学生破门而入,进门后把书包往课桌上一扔,旁边同学桌上的书本、文具撒落一地。此时,学生们都眼睁睁齐刷刷地看着我,似乎等待着我对这位同学的发落。面对此情此景,我陷入了窘境:这位同学一连犯了几个错误——迟到、没礼貌、违反校规、目无老师和同学……这样一想,心中一股冲动,恨不得面对全体同学严厉批评这位学生,非让他马上在全班作出公开检讨不可,甚至一下子想把他拖上讲台、推出教室进行“体罚”教育。
然而,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冷静地换了个想法:先不去想这位同学的对与错,而是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一想,我的火气小多了,接着,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用目光注视着他,诚恳地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同学,你一定遇到了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同学们和我一样,非常想知道你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你和大伙说说,同学们帮你消消气好吗?”当这位同学讲述了他心情不愉快的缘由(上学路上严重堵车了才导致迟到的),在同学们的安慰下情绪逐渐平静之时,他对刚才自己失礼的不当行为进行反思,并产生了愧疚之情。
此时此刻,再也不需要我的说教,一场尴尬**就在这愉快的气氛中圆满地画上了句号。我想,老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旁听者,教师面对学生诸如此类违纪的“突发”事件,切莫感情用事、一时冲动,千万要冷静应对,宽容与理解同在,“生气(赌气)”不如“消气”,需要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信任,这些“点”都会成为我们教师真正的教育力量。(发表于2010年12月14日《岳阳晚报》教育专刊“关心教育大家谈”)
第二篇:不怕生气怕不消气美文摘抄
常生气有损于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是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常生气的人,身体都很健壮,其中不乏享有高寿者,而一些很少生气的人,却疾病缠身。原因何在?
不良情绪对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它的强弱,而且,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持续的长短,以及如何看待得失的。一点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不遂心的事儿,生气难免,只不过有些气时情绪波动不显著或过程十分短暂,别人不易察觉罢了。生气和消气是人类情绪正常的代谢,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生气和不断地消气来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涵养的人,不是不生气,而是会自我排遣,迅速消气。前面提及的那些常生气又不伤身的人,就正是会消气的人。如果不会消气,气不能及时地发散出去或消散得过慢,将气憋在心里生闷气,对势必造成损害。有鉴于此,心理学家首先告诫人们少生气,同时劝导大家要学会消气,要学会掌握这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本领。
我们应该如何消气呢?
一,生气时,先问问自己“此气该不该生?“有人专门对生气作过研究,结论令人吃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气,大多是不该生的气。以下不妨略举数端:
1、他人无意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冒犯“了你。如在马路上被撞,公共汽车上挨踩,饭店用餐时服务员失手弄脏了你的衣服等等。。。这些都属于不该生的气。
2、非正常人或非正常情况的某些事。如人在患病或心理不健全时,或酒后,或极度愤怒时,言行容易反常,常会“出言不逊“损害他人自尊心或做了危害他人的事。
3、微不足道,鸡毛蒜皮般的琐事。如买水果少了几两,爱人烧糊了饭,失手打坏了东西等等,这类事情都不值得生气。如为这些小事生气,你应该平心静气承认自己的缺点:肚量太小。
4、流言、传言、小道消息,不必去听它,听到了也不可轻信,更不该因之而生气。对传言首先要冷静对待和思考一下,向你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出于何种动机?他与被告发者何种关系?可靠性有多大?再说,皇帝还有人背后骂三声呢,即使背地被人议论几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为它生气,纯属“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很傻的,为智者所不为。
上述种种都是不该生的气。如果每个人在生气开始时就按以上分类认真地思索一下,一定会发现,绝大多数是不该生的气,这样,气自然会很快消除。
二、消气要越快越好。有人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生气不超过3分钟。消气越早越快越好。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因为人在生气时,气往上升,心胸变得狭隘,好钻牛角尖儿。这是消气的主要障碍。为克服这一障碍,可积极主动采取下列方法。
1、立即离开生气的现场和激惹你生气的人,找个清静的地方去看书或做别的事。此谓“躲避法“。
2、找知心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向他(她)诉述自己内心的不平,求得他(她)的安慰、疏导与调节,这就会加速消气的进程。此谓“宣泄法“。
3、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园遛遛,或打开录音机,听几首自己喜爱的歌曲或音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心里的气自然会渐渐的消除。此为“转移法“。
4、干脆立即从事自己心爱的技艺,唱一阵卡拉OK,挥洒一幅书画,拉一曲琴此谓“升华法“。
三、消气只是使自己内心平复,注意不能损害他人,不要迁怒。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工作单位受了委屈,回到家里便打,骂老婆,或者在气头上摔东西、毁家俱,这种做法叫“迁怒“。将心中的怒气向第三者或物品上发泄,这不仅是无能的表现,也不利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反而会使自己的心境和处境每况愈下,应该绝对避免之。
因此,消气不仅是种方法,更重要的是精神修养。一般说来,一个善于体谅他人和平心静气的人都是宽容大度,涵养很深的人,所谓“宰相腹中能撑船“,这肚量是平日注意涵养的结果。因此,学会消气,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自己成为少生气和快消气的乐天派。
第三篇:《岳阳晚报》展开“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
岳州中学
展开“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
本报讯 4月18日上午8时,岳阳市岳州中学全体师生在国旗下隆重举行了非同寻常的升国旗活动。在师生同唱的《国歌》声中,由该校政教处精心打造的“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活动拉开了帷幕。
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增进热爱党、感恩党、亲近党的情感,增强对党的信念和信心,学校于开学初就成立了“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指导小组,要求“人人参与不弃权,个个创优出精品”。这次演讲比赛,是从全校近300名应征选手中,经过初赛、复赛,层层挑选10名选手出来进行角逐的。在场的首届湖南省民办教育专家、岳阳市“十佳校长”周明球也进入了演讲角色,即兴发表了《了解党、感恩党,是每个岳州人的必修课》,将整个演讲比赛活动推向了高潮。(孙昌祥 岳碧辉 李细田)
(发表于2011年4月21日《岳阳晚报》第三版“教育周刊”)
第四篇:《岳阳晚报》岳州中学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范文)
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
——岳州中学大力推行德育教育
记 者 谭振华
通讯员 孙昌祥 李细田
岳州中学大胆地擎起了“德育”为先的旗帜,以“修炼学生品质,造福每个家庭”为宗旨,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这种做法赢得了广大家长的认同与认可,也为学校发展壮大树立了一个品牌。
从2007年开始,岳州中学设立“做人课”,对学生进行以“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每周安排1个课时。采用校本教材,以古今中外相关的故事及影视资料为主,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感染、引导学生。通过上“做人课”,学生思想通了,行为习惯好了,学习也进步了,不少学生家长纷纷来校表示感谢。
该校校长周明球提出:“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德育要重于智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德育成效与教学成绩同等重要。”
学校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要求。从领导、专职教师到门卫、寝管、食堂工作人员、清洁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编订了《岳州中学学生成长手册》,做到人手一册,记录学生日常行为。岳州中学学生会和团委会实行竞选制,学生会设立学习部、纪检部、劳卫部、文娱部、体育部等,学生干部全程参与学校德育常规教育的策划和管理。中学生诚信品质教育既是德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岳州中学提出了“诚信比成绩重要”的口号,开展“无人监考”申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明礼诚信从我做起”签名活动。岳州中学从人性教化着手,从最朴素、最本质的立身做人常理教育入手,对学生突出“感恩”教育。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感恩宣言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感恩父母的辛劳,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培养学生的大家庭意识。
近几年,该校文学社有了长足发展,文学社办有社刊《金梦文学》。文学社围绕学校各学期的工作重心,开展各类活动,如举办每年一届的作文大赛,举行文学讲座、文学采风、主题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
主题活动是学校培养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引领学生成长的主要平台。2011年,该校开展了“五创提质”问卷调查、评选“十佳女生”、举行“光辉的旗帜”读书演讲比赛、精心打造“红色之旅”庆祝党的九十华诞等活动。近年来,岳州中学德育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加强,促进了优良学风教风校风的进一步形成,推动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成立11年来,连续11次被岳阳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 11月 5日,董事长周建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3月,校长周明球被评为湖南省民办学校优秀校长;近五年来,学校学生犯罪率为零。有70余名同学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岳阳市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学校多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先进教师。
(发表于2011年12月29日《岳阳晚报》第三版“教育周刊”)
第五篇:《岳阳晚报》对学生说声“谢谢”
对学生说声“谢谢”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有尊敬老师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会经常从报刊、书籍、电视、电影等多种媒体中看到学生对老师的感激感恩之情,这使很多老师受到鼓舞,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老师感谢学生的文字,很少听到老师对学生道谢的声音。因此,作为教师也不妨——对学生说声“谢谢”。
曾听说有一位医术高明的老医生,给一名身患重病的人治好了病。当病人高兴地出院时,这位老医生紧紧地握着病人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身边的人对这位医生的道谢显出惊奇的表情,这位老医生便补充说:“这样重的病,没有你惊人的意志与毅力,没有你的配合,我是没有办法把你的病治好的,我真的要很好地感谢你。”
这既是老医生语言的艺术,也是他良好医德的体现。由此,我联想到作为一个职校老师,也应该像这位老医生善待自己的病友那样,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大家知道,一般中职生身上往往有行为习惯差等诸多“毛病”,而对于中职生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职校老师的心血。因此,作为学生确实应该尊敬教师、感谢老师。同时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进步,是老师业绩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支持与配合老师的教育并经过学生自己历练磨砺的结果。所以,老师也应当向学生道谢。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合作行为的道谢,有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它至少有这样三个功能:一是对学生合作行为、积极表现的一种有效的肯定。学生会从老师的道谢中,受到极大的鼓舞。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对学生有信心、有耐心、有爱心,给学生多点赏识、多点宽容、多点激励,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育,而且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三是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合作行为的感谢,就是面对那些不良学生多一份鼓励、宽容,少一些批评、训斥,就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和谐的情感交流。这样,既提供了一种师生之间又快捷又真实的沟通平台,缩短了师生间的沟通距离,也构筑起了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心灵驿站,从而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职校老师必须拥有一颗包容学生的爱心,容纳着新型师生关系的温馨,去体谅、宽恕学生的不足,尤其是以善意去包纳、宽待有着缺点(甚至无知的错误)的学生,给予这些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笑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只要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所至”,就一定能“金石为开”,也只有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其教育才会产生效果与力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李细田)
【本文发表于2010年2月11日《岳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