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恨水《读书百宜录》片段
张恨水《读书百宜录》片段
读书有时,亦需有地。善读书者,则觉一切声色货好之处,无不可于书中得之也。试作读书百宜。
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菊花满前,案有旨酒,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
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得此余暇,绮怀万动,宜读《花间》诸集。
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
偶然失意,颇感懊恼,徘徊斗室,若有所悟,即宜拂几焚香,静坐稍息徐读《愣严经》。
银灯灿烂,画阁春暖,细君含睇,穿针夜话,宜高声朗读,为伊读《西厢记》。
月明如画,清霜行天,秋夜迢迢,良多客感,宜读盛唐诸子一唱三叹之诗。蔷薇架下,蜂蝶乱飞,正值青春,谁能不醉,宜细读《红楼梦》。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史记游侠列传》。
淡日临窗,茶烟绕案,瓶花未谢,尚有余香,宜读六朝小品。
题曰百宜,不能真个列举百宜。必欲举之,未免搜索枯坐,然而枯则无味矣。敬作抛砖之引,以求美玉之来。
第二篇:《沉思录》读书报告
《沉思录》读书笔记
最近刚刚把沉思录读完,作者Marcus Aurelius,这位伟大的君主并没能拯救他的国家,但他的思想,《沉思录》留给我们的东西或许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验和感悟,读完它之后,不可否认的是,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好的东西在分享过后才更有价值。所以,我想以我读完本书后的收获作为依托,在此对本书做一个浅层次的分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对斯多葛派的哲学观点多有涉及:斯多葛派哲学家对人们的要求是:遵从自然和本性地生活,或者也可以说是理性,这样的话,社会就是和谐的,宇宙就是有序的。而作为斯多葛派的杰出代表,马可自然也是极力强调这种观点,在他的书中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了诸如“理性”“有序”“法”“遵从神意”之类的字眼。
那么这里说的理性又是什么呢?在作者的观点中,人是世间万物中唯一具有理性的生物,而作为理性生物的我们遵从的自然本性就可称之为理性,这在作者的观点中又可理解为是领悟神意,遵从内心之神。关于理性还有一点,就是它的行动性,实践性,没有实际作用的理性不能称之为理性,只有遵守道德,严以律己,互尊互爱,同时不脱离宇宙和社会,做有益社会,有益秩序的行为,遵循神意而行动,才可说是真正的理性。(某些部分与儒家,道家的思想有些类似,遵循理性,清净无为)
所以总的来说,作者所信奉的哲学观点旨在培育人们真正纯洁,纯粹的灵魂,倡导每个人都要按照理性去生活,只有信奉这一观点并
且真正按照它的要求去做了,整个社会才是和谐有序的。而从另外一
个角度来说,毫无疑问的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当中对我们每个人的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样的社会风气和形态在更多程度上是一种
理想化的想法,可是作者的这种倡导与思考只要被一个人所采纳,以
此信仰来控制他的行为,则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有序一些。
在上述总思想的指导下,作者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分支观点,大致可归为以下几条:
1.榜样的作用,良好的品德在不断的传承中更显光彩;同时还
有学习的重要,这里的学习跟我们普遍理解的不同,这里的对象是一
切美好的事物,学会学习,注重传承,整个家族,整个社会才会具有
永恒的生命力。
2.珍惜现在,过去不必追究,将来不可预知,所以我们只能活
在当下,奋斗在当下,这也是在哲学中具有普适性的一个观点。
3.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性,而那些目的必须基于普遍的理性做
出,损害社会,损害他人的目的则不能称之为一种目的,而仅仅是为
了使自己,使他人更好的生活。
4.仔细想想,整个宇宙,整个社会其实一种轮回的集合体,在此时发生过的事情在其它时代也必将发生(对此我不是很认同)。所
以要放宽心,认为在我们身上发生的苦难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无数次的发生,它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5.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这其实也是总观点的一个分支,意思
是我们彼此都要为了对方而存在,处处要为他人着想。同时要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行为,不管在你看来它是否适当。
6.要学会勇敢地追寻,只要是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就尽力做吧,这样,我们将不辜负现在对于我们的意义。
7.什么是幸福?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作者给我们的答案是:做我们的本性所要求我们做的事情。这样会使我们进入一种心无旁骛的状态,任何事情都不能阻碍我们的幸福。祛除诸多干扰,保持自我,享受过程是作者所认为的幸福,相信也是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8.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要学会和持有共同原则的人在一起,这样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奋斗,也有利于实现人生的目标以及收获幸福。
9.追求心灵的自由与无拘无束,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那么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那就是不被外物所左右,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就又回到了本书介绍的理性和本性的概念。
10.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出生,成长,衰老,死亡是绝对遵从理性的,遵从理性的东西难道是可怕的吗?不,它只会使整个世界更加的和谐而有序。
在表达了对本书的一些赞扬和感悟之后,我认为《沉思录》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它包括了一种封建迷信的色彩,还有一种类似于道家“无为而治”的观点,将这种思想放到当今这种变化莫测的时代中就会显得抗争和进取精神不足,但是想想作者身处的那个艰难困苦的时
代,这种思想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这本书传达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或许就是翻译并出版它的初衷吧。
第三篇:《沉思录》读书心得
《沉思录》是一本启迪智慧、发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得以纯洁而高尚的哲学自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奥勒留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它使人建立朴实的信仰和高贵的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力。温总理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床头必读书籍。
《沉思录》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书中的许多思想,即使在两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作者从哲学高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思考,深刻、睿智,让人高山仰止。读《沉思录》会让人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初读之下,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辩证的看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奥勒留是位自然主义者。他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但不仅仅限于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强调尊重其客观规律。他在《沉思录》中写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连接万物的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因为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秩序地组成同一个宇宙。只有一个由万物集合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一体,遵循同一法则,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对于这些本源归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灵而言,也就只有一个唯一的尽善尽美之境”。这一观点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人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自己如是说。“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心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止你获得这样的幸福”。他还写道:“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行事,便无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所做的合乎本分,我们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会受到伤害”。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通过上述思考,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只有坚定唯物主义哲学观,积极行动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并获得幸福。2、如何看待“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奥勒留在书中写道:“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将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会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动和抑制自身。”相应的,马克思“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从真正的自由劳动所具有的特质出发,得出其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一命题:当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真正自由的劳动作为自我实现的过程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劳动在于真、善在劳动中的统一,使得劳动具有美的性质;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劳动将对应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无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我认真的思索,劳动自然首先是为了生存。当生存被劳动满足之后,劳动又是为了什么。多少人是为了所谓的“舒适”,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取悦他人?我想两者都不会从劳动本身得到快乐。劳动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质是自然。能够符合自然的劳动者才是快乐的,能够创造这样劳动氛围的人才是高尚的。3、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沉思录》非常关注人的修身养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应该做到:其一,意志要坚强。“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坚定,像一个罗马人、一个大丈夫那样,一丝不苟地、保持尊严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终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头”。其二,贪欲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疯狂,但恶人做事不可能不疯狂”,他认为:“由欲望而引起的过错比愤怒引起的过错更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当一个人愤怒时,他是由于某种痛苦或内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驱使而犯罪的人却是因为经不住快乐的诱惑,他的过错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应有的自制力”。他告诫自己:“你所没有的东西,不要想入非非,梦想着已经得到了,要从你已经拥有的东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这些东西倘若你现在不是已经拥有,你该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为无私,为人诚实。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从不大惊小怪,因为这一切都源于同一个命运的安排”。他在内心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违心,不要自私,不要轻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华丽的言词来装饰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闲事”。坚强意志、克服贪欲、端正思想。说的多好啊!内心的自由,来自于执着,不是对表象的执迷,而是对内心准则的坚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不断的自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会产生坚定执着追求的勇气,才会获得内心自由的幸福。这部哲学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阅读欣赏获得点滴体会,留做温故知新。奥勒留的《沉思录》,帮助我们反省过往、思考未来,我也必将常读常考,以作鞭策。张凯第四篇:读书交流采访录
读书交流采访录
时间:2014年7月7日
地点:在家中
采访人物:妈妈
采访记录员:徐XX
徐XX:妈妈,您喜欢读课外书吗?
妈妈: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书中有许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读书能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还让人大开眼界。
徐XX:那您说说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妈妈:得写真事,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实事求是地写,不能瞎编乱造,而且,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看书。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要多看书,多发现书里面的奥妙,把书中的好词佳句都记下来。
徐XX:那您小时候怎样读书的?
妈妈:以前,家里穷,没钱买书,就把家里的废品换成书来读,我换了几本书,坐在床头前津津有味地看,一看就是几个时辰,吃饭的时间都耽误了,可我还是依旧看书。
徐XX:妈妈,您有什么读书方法吗?
妈妈:我先了解一下作者,然后,总结一下在书中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
徐XX:妈妈,我读书时,怎么读了几遍也不明白意思呢?
妈妈:那你还是读的少,读书可不是让你读上几遍就行了,而是要慢慢品味一下它里面的真正含义。渐渐地,你就会明白的。有句话不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吗?
第五篇:《沉思录》读书体会
《沉思录》读书体会
《沉思录》是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重要典籍。这部书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大部分内容写出了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就是:好书让你读的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深思录》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为我们净化了心灵,洗去了俗尘。
在上卷的阅读经典中,有许多的人生哲理,我载抄了几则:
——无论做什么事,你都要谨记:你可能命在旦夕,不可能活到一万年。所以趁现在还活着,要好好做人还来得及。
——不关心别人心灵世界的人很少能够不快乐,但如果不密切注意自己的心灵动态的人,则必定是得不到快乐的。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成功不分先后,把握现在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在下卷的感悟经典中,让我颇受教育的是:“一辈子做有德之人” “需要改变的仅仅是心态”
马可·奥勒留说:“做好事的人就像一匹马跑完了路程,一只狗追捕到了猎物,一只蜜蜂建好了蜂房一样。并不希望大叫大嚷地召唤他人知晓,只需默默地接着做就行了。正像葡萄来年再结出一串串葡萄。”
品格是人生之本,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成就的高度。拥有高尚品格的人就像一颗金子,总会闪烁出他人性的光辉,总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书中讲述了一个美国人求职的故事,因为有德所以才被老板录取。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感受到品格是一个人身上最为重要的东西。人生道路,不管你是用人还是为人做事,都要记住: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受欢迎。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开会时保持安静,与人相约遵守时间„„这些生活总的小事中都会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格和素养。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虽然不期望发出耀眼的光芒,得到别人的敬仰和抬举,但总该有自己的为人准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对这本书粗浅的阅读和理解,我觉得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和与人相处中我时刻铭记这句话“一辈子做有德之人”。
马可·奥勒留说:“做事要勤恳且无怨言。始终表里如一,不口是心非,不报忧任何恶意,积极主动地面对遇到的人和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碰到低谷的时候,难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不可取但有时又不可避免。过度的压抑也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真正能帮助你摆脱消极情绪困扰的方法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
拿破仑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文中向我们讲述了许多身残而志不残的故事:经过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最后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读到这,我由衷的感叹道,自己是多么幸运!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我们拥有最大的财富就是健康。希望通过这本《沉思录》和我自己的体会,带给大家一点启示或者说是心灵上的共鸣。我也由衷地希望大家,把握好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改变自己的心态,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云儿玫子
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