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

时间:2019-05-13 04:1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

第一篇: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

公正司法与维护稳定这个课题一直是当今时代最为重大和普遍关注的一项课题,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所以很值得人们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 是执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前题和途径。那么公正司法与维护稳定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何才能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呢?在此,本人谈谈初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的关系。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作为保障。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稳定压倒一切”,“只有稳定,才能发展”,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最近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任务之一就是维护社会稳定。这些论述以及历史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而维护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就是司法执法,并且核心关键就是要司法公正、执法严明。公正就是公平和正确的意思,其包括:起诉、调解、审判、劳教、监狱改造等司法环节上的公正。司法人员执法是否公正,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建设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党的威望、国家的威信、司法机关的尊严。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司法人员执法的情况。公正司法,使法律起到应有维护国家意志的作用。法律的尊严就能得到维护,这是人心所向。法律是人民选出的代表“人大”制定的,代表着人民的意愿和共同利益。谁违反或践踏了法律,谁就是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法律面前一定要人人平等。否则就难以服众,法律失去了严肃性,就是司法腐败,而司法腐败的社会危害性是巨大的。在现实生活中,司法腐败主要表现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的贪赃枉法、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行为。司法腐败的存在,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同时直接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地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促使矛盾激化,危及社会稳定,并危及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甚至引发社会**。因此,只有司法公正,才能使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同时有效的维护社会安定。

二、司法公正的意义作用和影响力。司法即掌管执行法律的意思。法律的制定是维护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利益及国家集体利益,是维护社会秩序一项严厉制度,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打击敌人、建设“四化”的根本保证。司法的作用就是为经济建设、人民群众保驾护航。司法公正、公开、公平就是平衡各种事物的矛盾,扬善抑恶、净化社会风气,该罚的就罚,不该罚的则不罚,这就是说公正司法不能受外界环境、人物等因素的影响。这样才不会出现偏差和倾斜。法律的铁面无私才能使人遵守它、维护它。“法治”社会才能健康稳定,而“人治”或司法腐败必然导致人心背向,社会混乱。“文化大革命”就是违背了“法治”和公正。只有公正的法治,社会才会进一步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反之,则是破坏法治的尊严和国家的威信。就司法实施而言,司法活动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重要和最有实效的手段。司法公正是法律公正的全权代表和集中体现。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司法公正,那么这个社会中也就根本没有公正可言。司法公正即是司法活动自身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正当、平等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要体现公正、公平、平等、正当、正义。一手拿宝剑,一手托天平,才能体现司法公正的理念。公正是司法的最高价值和基本要求,是实现法治的保证,是拥有社会公信力的前提。

三、如何保证司法公正。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江总书记曾提出:“各项工作归根到底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我认为关键是提高司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司法业务素质、思想作风,增强司法职业道德纪律,调查报告《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主要抓住以下四点:① 抓教育,提高政治素质;② 抓查处,纯洁政治队伍;③ 抓制度,加强规范管理;④ 抓监督,健全制约机制。司法干警要忠于法律,要把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与自己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政治上,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做新时代的“铁包公”。司法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最后的“关卡”,而公正执法则是保证其实现目的的必要条件。公正的含义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规定:“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就要求: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依法平等地享受法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都毫无例外地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制裁,这就是把法律的同一尺度适用于所有公民,不允许有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有“以党代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不正常现象存在。我们司法人员要真正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具有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品质和胆识。在执法过程中,真正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做到不管是谁,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多高,资格多老,权力多大,都要同样遵守法律。司法人员只有具有不怕“神”,不怕“鬼”,不怕丢官,不怕打击报复的大无畏气概,才能执法如山,伸张正义,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和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进行坚决的斗争。司法人员如果对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犯罪分子心慈手软,退缩不前,甚至包庇罪犯,陷害无辜,就是执法犯法。有的人对有权势的或者有后台的犯罪分子不依法治罪,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要真正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对凡是犯了法的,不管是亲朋好友,同事、上级,都不能讲任何情面,要依法处理,铁面无私。决不办理“人情案”、“关系案”、“压力案”。要清廉洁白,不受贿,不贪污,正气凛然,拒腐蚀,永不沾,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办案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有错必纠。不枉不纵,准确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处理纠纷和矛盾,以法律为准绳,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文明办案,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对待违法犯罪分子,也要讲文明办案,允许他们讲话,以充分有力的证据,揭露其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分子心服口服,认罪伏法。对待群众间的纠纷,或权益受到的侵犯,要热情帮助他们解决纠纷,及时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立场要公正,调解方法要得当,讲话要和气,真正依法办事,为民排忧解难,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到司法机关处理事情公正、合理、合法、得人心。人们才会自觉维护、遵守法律,社会才有安定的基础。对于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采取说服教育方法进行,对待双方要一视同仁。对违法民事行为也要做到制裁公正。保护各自的合法权益。而不可袒护一方压制一方,因人而异,看关系行事或不适当的重判或轻判。这些违背法律的做法,都会有损司法机关的形象。司法不公正,则有可能给当事人带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甚至冤案,人头落地,其后果有时是无法挽回的。总之,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过程中,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量刑适当、符合法定程序。否则判案不公,则为群众所痛恨,失民意,失民心。有的则会助长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放纵违法犯罪,使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受到损害。这是破坏法制自毁“长城”。因此,司法公正是维护安定的关键问题。试想一个冤假错案不断、是非不分、过错不明、权比法大、违法不究的社会怎么可能安定?司法是否公正公平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的威信,关系到公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保护。历史上,如执法持平的诸葛亮、铁面无私的包拯,秉公执法的况忠,刚直不阿的海瑞,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定民生,为民做主,替民伸冤,在执法中的这种高贵品质,一直为人民所称颂,也值得当今司法人员学习,我们司法人员,要忠于事实,忠于法律,依法办案,廉洁公正,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

四、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加强程序上的公正制度,使各环节、过程科学公正,应建立科学的证据制度、陪审制度,严格执行诉讼法,同时要落实在实践中,并加强监督力度,除法律规定的之外,一律实行公开审判,方才有利于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涉及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司法程序公正包括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和诉讼权利的平等性等基本要求。例如,程序公正的基本规则之一是坚决反对和禁止执法和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讯逼供。这是为了保护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它是具有保障实体公正的功能。因为实践经验无数次证明了刑讯逼供是造成冤假错案的罪魁祸首。由此可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之间即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统一是本质,是主流。

第二篇: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

公正司法与维护稳定这个课题一直是当今时代最为重大和普遍关注的一项课题。所以很值得人们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 是执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前题和途径。那么公正司法与维护稳定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何才能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呢?在此,本人谈谈初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的关系。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作为保障。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稳定压倒一切”,“只有稳定,才能发展”,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最近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任务之一就是维护社会稳定。这些论述以及历史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而维护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就是司法执法,并且核心关键就是要司法公正、执法严明。公正就是公平和正确的意思,其包括:起诉、调解、审判、~、监狱改造等司法环节上的公正。司法人员执法是否公正,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建设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党的威望、国家的威信、司法机关的尊严。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司法人员执法的情况。公正司法,使法律起到应有维护国家意志的作用。法律的尊严就能得到维护,这是人心所向。法律是人民选出的代表“人大”制定的,代表着人民的意愿和共同利益。谁违反或践踏了法律,谁就是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法律面前一定要人人平等。否则就难以服众,法律失去了严肃性,就是司法~,而司法~的社会危害性是巨大的。在现实生活中,司法~主要表现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的贪赃枉法、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行为。司法~的存在,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同时直接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地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促使矛盾激化,危及社会稳定,并危及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甚至引发社会~。因此,只有司法公正,才能使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同时有效的维护社会安定。

二、司法公正的意义作用和影响力。司法即掌管执行法律的意思。法律的制定是维护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利益及国家集体利益,是维护社会秩序一项严厉制度,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打击敌人、建设“四化”的根本保证。司法的作用就是为经济建设、人民群众保驾护航。司法公正、公开、公平就是平衡各种事物的矛盾,扬善抑恶、净化社会风气,该罚的就罚,不该罚的则不罚,这就是说公正司法不能受外界环境、人物等因素的影响。这样才不会出现偏差和倾斜。法律的铁面无私才能使人遵守它、维护它。“法治”社会才能健康稳定,而“人治”或司法~必然导致人心背向,社会混乱。“文化大革命”就是违背了“法治”和公正。只有公正的法治,社会才会进一步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反之,则是破坏法治的尊严和国家的威信。就司法实施而言,司法活动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重要和最有实效的手段。司法公正是法律公正的全权代表和集中体现。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司法公正,那么这个社会中也就根本没有公正可言。司法公正即是司法活动自身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正当、平等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要体现公正、公平、平等、正当、正义。一手拿宝剑,一手托天平,才能体现司法公正的理念。公正是司法的最高价值和基本要求,是实现法治的保证,是拥有社会公信力的前提。

三、如何保证司法公正。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江总书记曾提出:“各项工作归根到底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我认为关键是提高司法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司法业务素质、思想作风,增强司法职业道德纪律。主要抓住以下四点:① 抓教育,提高政治素质;② 抓查处,纯洁政治队伍;③ 抓制度,加强规范管理;④ 抓监督,健全制约机制。司法干警要忠于法律,要把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与自己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政治上,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做新时代的“铁包公”。司法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最后的“关卡”,而公正执法则是保证其实现目的的必要条件。公正的含义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规定:“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就要求: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依法平等地享受法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都毫无例外地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制裁,这就是把法律的同一尺度适用于所有公民,不允许有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有“以党代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不正常现象存在。我们司法人员要真正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具有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品质和胆识。在执法过程中,真正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做到不管是谁,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多高,资格多老,权力多大,都要同样遵守法律。司法人员只有具有不怕“神”,不怕“鬼”,不怕丢官,不怕打击报复的大无畏气概,才能执法如山,伸张正义,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和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进行坚决的斗争。司法人员如果对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犯罪分子心慈手软,退缩不前,甚至包庇罪犯,陷害无辜,就是执法犯法。有的人对有权势的或者有后台的犯罪分子不依法治罪,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要真正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对凡是犯了法的,不管是亲朋好友,同事、上级,都不能讲任何情面,要依法处理,铁面无私。决不办理“人情案”、“关系案”、“压力案”。要清廉

第三篇:严打暴力犯罪 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增强安全意识

严打暴力犯罪 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41中:王玉山

一、时事背景

(一)近一年来,疆独分裂势力暴力恐怖犯罪活动频繁。1、2013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造成民警、社区工作人员15人死亡、2人受伤,处置过程中击毙暴徒6人,抓获8人。2、2013年6月26日早晨,新疆鄯善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造成24人遇害。暴徒手持大刀沿街砍杀,袭击当地派出所和政府机构,放火焚烧警车。共造成24人死亡,其中维吾尔族16人、汉族8人,2名女性,另有21人受伤。3、2013年10月28日12时许,乌斯曼〃艾山等3人驾乘吉普车闯入北京长安街便道,沿途快速行驶故意冲撞游人群众,造成2人死亡,40人受伤。嫌疑人驾车撞向金水桥护栏,点燃车内汽油致车辆起火燃烧,车内的乌斯曼〃艾山等3人当场死亡。其他5名在逃涉案人员全部抓获。4、2013年12月30日上午6时许,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公安局遭到9名暴力恐怖分子持砍刀袭击,暴恐分子投掷爆炸装置,纵火焚烧警车。公安民警果断处置,击毙8人,抓获1人,警方没有任何人员损失。5、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8 人暴力恐怖团伙统一着装,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经调查,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民族国情及民族关系现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4、作为公民,要知道如何去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对国家尽责任。内容涉及九年级第三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九年级第六课中的“维护国家安全”。

5、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

三、试题模拟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落后,发

展处于停滞状态。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人民生活贫困不堪。200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4203亿元人民币,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5年)前的1952年增长了86.4倍,新疆全区各方面事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个别“疆独”不时制造恐怖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2014年

3月1日晚9时20分,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8 人新疆分裂分子,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制造恐怖。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他们暴力恐怖行径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

1、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实施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国家实施本部大开发战略; ⑤得益于国家和全国人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等

2、党和政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有哪些? ①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④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长期以来,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已形成了什么民族关系?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4、“疆独”分裂子所制造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①侵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②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③制造民族分裂,伤害了民族感情,破坏了安定和谐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④破坏国家统一,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

5、暴力恐怖事件的罪恶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分裂中国、破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破坏民族团结。

6、作为一个公民,你会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安全? ①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与身边的各族同胞和睦相处、互帮互助;④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⑤发现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行为及时报警;⑥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等

第四篇: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

内容提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司法机关依法办事,实现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方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动态表现,是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现。坚持司法公正,树立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灵魂。而推进司法改革则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根本。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又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司法改革在赋予司法机关独立权的同时也须加强和改进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以保证司法公正,在司法活动中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关键词:依法治国 司法公正 司法改革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重大发展,也是党的十五大对全民族的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作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法治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等,都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各级司法机关依法办事,实现司法公正,则是依法治国方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动态表现,是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现。

一、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坚持司法公正,树立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灵魂。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严肃执法,秉公办案,实现法律所追求的社会正义。“法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活的力量。正义女神一手持有衡量权利的天平,另一只手握有为权利而准备的宝剑。无天平的宝剑是赤裸裸的暴力,无宝剑的天平则意味着法的软弱可欺。”①天平与宝剑共同构筑了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理想和信仰,也是法治社会的崇高目标。公正是司法的最高价值,司法公正是实现法治的保证,也是司法独立的基础和原因。②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执行,只有司法公正,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才能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只有司法公正,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而不公正的司法,则是对法治的否定和背叛,是司法权滥用的结果,它不仅混淆了是非,而且会造成人们对法律权威性的怀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司法公正,树立法律权威,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借鉴了各种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验和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惨痛教训,科学地提出并论证了树立法律权威的极端重要性,并为在中国实现和树立法律权威做出了贡献。早在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首次提出:“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新党章总纲中也再次重申:“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以后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又反复指出:“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有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这就是说,邓小平一贯不主张“个人至上”,而强调法律权威,并在讲话中多次使用“法律权威”一词。因此可以说,树立法律权威是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在题词和讲话中强调法治和法律权威问题。现在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权威无疑是个核心问题。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这不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性所决定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树立法的权威性有赖于完善的制度,通过制度保障法的尊严,发挥法的作用,实现法的价值,通过制度来限制人的随心所欲,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治”对法的权威性的损害。

司法执法制度是法的权威性能否树立的关键,司法公正与法的权威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说一次犯罪是污染了水流的话,那么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则是污染了水源。西方哲人的这一比喻是形象的,更是发人深思的,它告诉人们:司法不公会带来怎样的恶果。

二、推进司法改革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根本。

当前司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司法没能提供应当提供的救济;公民的法律信仰阙如;司法公正未能达到必要的程度;司法未能有效遏制腐败,司法部门本身亦受到腐败的侵蚀;执行难往往使司法判决成为一纸空文。这些不良司法现象的产生,除了各种社会外部原因以外,主要产生于司法制度本身。因此,笔者建议应主要围绕信仰、专业、独立、公正、统一这五大目标,对有关司法制度作相应的改革。但颇令人遗憾的是,“在缺乏理论和知识准备的情况下,许多改革所起到的常常是负面的作用。”“我们与法制发达地区之间在司法制度上最大的差异乃是,在中国,建立在法律知识专业化和司法人员职业化基础上的司法独立还是一个正在争取的目标,维护这种独立的相关制度还远未建立,学术界与司法实务界之间还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③“司法的良窳关系着民心的向背,司法能获得人民的信赖与尊重,是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因此,“只有将每一项改革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之上,今天的改革才不至于成为明天的改革对象。”⑤在司法改革的方式上笔者建议采取以下

人员是能够做到公正执法、秉公办案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少数法院和少数工作人员中确实存在着执法不公甚至枉法裁判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从外部执法环境看,社会上种种不正之风对人民法院执法活动的干扰和影响是非常普遍的。当事人通过各方面的关系托人说情,请吃送礼;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也给法院执法造成了很大障碍。从内部因素看,主要是一些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人情的拉拢,导致枉法裁判;此外,有的法官审判业务素质不过关,运用法律有偏差和失误,也容易造成执法不公。为此,“要使每一位审判员都成为具有深厚的法律功底、灵活的思维方式、丰富的司法经验、广博的社会阅历、高尚的人格和职业操守的优秀法官。”⑨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一名职业法官的追求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方针正在进一步落实。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日益对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保证司法公正,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

四、加强监督制约,保证司法公正,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使监督充分发挥作用,既要切实使监督机构能行使监督职能,更要在制度上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当前在加强监督制约,防止司法权力滥用上,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全面理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二是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的监督制度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明确提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监督的思想也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理论家提出的权力制约学说的合理因素。即,国家权力机关同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关系,不是几权鼎立的关系,而是决定和执行的关系,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同时又是分工合作的关系。江泽民同志说:“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实践已经证明,人大监督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行之有效的国家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来说,它是最高层次、最有权威的监督;同样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同其他地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监督相比较,在本地区也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它们的监督机构,都必须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当然,对司法权的监督也应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对于非法干预法院独立办案的,人大应予以制止,支持法院实现司法公正。关于公民的监督应当看到,公民是最广泛的监督主体,在不危害国家的安全和不侵犯国家秘密及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应当逐步扩大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范围,增强国家机关活动的透明度、公开性,使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享有较充分的知情权。鉴于国家机关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应当建立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对权利及时、公正、有效的救济来实现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实现司法公正,同样离不开公民的监督。人民法院一方面要通过公开审判增加审判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建立、健全一些必要的制度,如法官违法违纪举报制度、当事人评议法官制度等以确保公民监督权的实施。

总之,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不仅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或规范,更重要的是,法治的存在以其本身的价值取向为支柱,它蕴含着人类对公平、文明、秩序、和平等理想的追求,要求法从制定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对任何社会主体都是公正的。司法作为使法治从“应然”走向“实然”的关键环节,是实行法治的保障,要求其公正是必定无疑的。因而,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注释:

①梁慧星编:《为权利而斗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2页。

②刘晓军:《改革中的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以审判委员会为考察对象》,载 中国民商法律网—首页>>程序法学>>青年学术2002年 9月26日。

③贺卫方:《改革司法改革》,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1月4日,第3版。

④翁岳生:《迎接新世纪从尊重人性尊严出发,建立温暖公正全民信赖的司法》,载《法令月刊》2000年第1期。

⑤贺卫方:《改革司法改革》,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1月4日,第3版。

⑥张志铭:《当代中国的司法独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6月7日第三版。

⑦邓科:《司法改革:现实与可能》,载《南方周末》2001年10月25日第7版。

⑧胡玉鸿:《马克思恩格斯论司法独立》,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第3页。

⑨崔积明:《提高审判员个体素质之我见》,载《人民法院报》理论专版2003-02-08。

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司法公正

浅谈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实现途径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3-06 16:08:00 ]作者:许蕊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提要: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现,是审判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司法公正是指对案件进行公平的审理和作出正确的裁判,意味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受到平等充分的保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得到实现。它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广义的司法公正指的是公安、法院、检查院等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严格、公正执法。狭义的司法公正仅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的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要求。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要求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不但要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精神。不公正的裁判会损害民众对司法制度的期待和司法诉求的热情,加剧社会的无序和混乱状态,影响社会稳定;而公正的司法,会增加人们对国家法津,对法院、法官的信任和期待,,消除人们对案件审判公正性的疑虑及对判决的抵触心理,使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司法权威的树立。

全文共6958字。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的提出,司法公正已经成为社会民众和司法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法律调整的领域、层面也在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阶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是人类在迈向法制社会的进程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纠纷而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价值目标。

一、司法公正的内涵

司法公正,或公正司法,其基本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在这里,司法活动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活动。公正的含义包括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等。司法公正既要求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更要求参与审判的法官要以正直无私的态度,以尊重事实和遵守法律为准则,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笔者认为司法公正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宪法和法律至上。司法公正的首要内容便是要求一切司法活动、司法行为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法律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党派、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超越其外,更不能凌驾其上。

(二)平等对待。平等对待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实施和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前提,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平等对待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没有平等对待司法公正便成了空谈。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对待,就必须禁止歧视,反对特权,不允许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允许任何人拥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法外特权”。

(三)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衡量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必须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这是司法权运行规律的总结。如果不能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任意干涉司法,司法公正就无从谈起,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就难以实现。所以说独立的司

法权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先决条件,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终保障。

(四)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就是严格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办案,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公正司法就是要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坚持实体、程序并重的理念,着力在执法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限等方面实现执法、司法的公正。

(五)司法中立。司法中立分为三个层面:司法权中立;司法组织中立;法官中立。司法权是居中裁判性权力。司法权中立,只能居中裁判,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当在官民之间保持中立;司法权和行政权应保持中立;在司法活动中,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态度必须保持中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排除不利于进行准确、公正判断的因素,以法律为准,严格依法办事。司法权是独立性权力,在其之上的只有法律。

(六)及时高效。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活动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公正离不开效率,因为迟到的公正就可能丧失公正的应有含义;而离开公正的效率是盲目的效率,这种效率产生的后果是对社会有害而无益的。“迟到的公正是非公正”这一法律谚语恰当地表明了司法效率对于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

二、司法公正的构成要素

司法公正的构成要素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所谓实体公正,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案件的准确认定和对实体法的正确适用。实体公正的标准是对事实的真实发现和对法律的正确适用,它是结果的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

所谓程序公正,是指在处理案件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诉讼程序的规定审理,以确保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能够得到有效实现。程序公正体现了民主、法治、人权与平等的精神,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实体公正,即使程序上公正,司法公正也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也就不能实现,司法公正同样无从谈起。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追求,是司法活动追求的最终结果;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措施和保障,没有程序公正就难以保障实体公正。

在我国,过去重视实体公正,忽视程序公正。这些年来,这种状态有了明显的改观,司法越来越追求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但是,现阶段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即重程序不重实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呢?其内在的动因就是要逃避责任。因为,程序不公正必然要受到监督和追究,而实体的公正与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时难以判断,即使实体不公正,只要程序公正也容易推卸责任。这种倾向是要不得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公正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自具有独立的价值。程序公正是前提,程序不公正就有可能导致实体不公正。但是实体公正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不少困难群众自救能力弱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程序公正、忽视实体公正就不可能真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有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状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三,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

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矛盾凸显期,法院一直是矛盾映射和舆论关注的焦点。造成司法权威下降,人民法院的公信度下降,司法不公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司法公正有其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因素。具体来说,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院管理地方化、行政化,无法真正实现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许多国家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它来源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

立”。在我国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但在司法活动中吸纳了司法独立原则的一些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的干涉。由此可知,我国的司法权、审判权是在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下运行的,西方国家的司法不但独立于行政,也独立于立法。

实际上,在我国,人民法院及人事的管理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采取一种模式,这使得审判权的独立行使难于落实。法院管理的地方化、行政化,使法院不能专司审判,这必然会导致案件的审判不公。首先法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部门,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地方财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足额划拨经费,致使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不能展开正常的业务。其次由于在经济上、人事上依赖和受制于地方,法院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每年,法院都要完成地方政府分派的各种非业务性工作,常年被政府抽调的人员也不在少数。这不仅使法官的办案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还侵占了有限的办案经费。一方面是审判人员少,审判任务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审判人员不能从事真正的审判业务,形成法官“种了政府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局面。

(二)法院机构设置和法院审判组织设置不够合理

从法院内部的审判管理来看,也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长期以来,实行“层层审批,层层把关”的审判管理机制,审与判分离。在我国采取审判委员会制和合议制,合议制所形成的判决是以法院名义作出的,与法官个人没有多大关系,法官个人的责任感无法体现。合议庭即使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争议,也被当成疑难案件上报审判委员会加以解决。“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这样导致在庭上听取当事人全力陈述意见的法官对案件没有决断权,而有决断权的却不在庭上参与审理,法官的个人能力和作用被削弱。必须坚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这种独立不仅指不受外部的干涉,同时也应指不受内部的干涉。当把一个法官放在决断者的位置上并实行审判公开,才有可能引发法官的公正追求。决断人摆在明处,监督就会变得切实有力,对自己的人格负责心理也会更加强烈。从上下级法院关系来看,人民法院上下级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事实上,下级法院往往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一样,有问题会主动请示上级,上级法院也会主动地对下级法院的审理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所有这些,必然使司法权产生扭曲、变形,导致其偏离中立性、终极性的本质要求,从而丧失其应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法官素质高低是影响司法公正的决定因素

法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法官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上,司法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才能公正司法,二者必须同时具备,不可偏废。有的法官尽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但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依然不能保证审判结果的公正。还有少数法官虽然业务水平很高,但职业道德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搞权钱交易,破坏了司法公正,这种情况尽管为数甚少,但严重败坏了法官形象,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声誉,这是目前司法不公的最主要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法院案件数量和难度的不断上升与法官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的法官疏于学习,不注重了解和接受先进文化和司法理念,凭老经验、老方法办案;有的法官思维空间狭窄,工作方法简单,难以应付复杂案件;有的法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民事轻刑事、重实体轻程序、重审判轻执行的思想。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着司法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三、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

新上任的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分化和整合在一定程序上会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动。如何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如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是中国各级审判机关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科学理念指导司法活动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进一步改进司法理念,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司法队伍革命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着力点,是破解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关键,是深化“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充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司法活动中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司法机关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高标准;恪尽职守,公正司法,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是司法机关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司法公信赢得司法权威。要牢固树立对法律负责、自觉接受监督的理念,把司法活动和履行职责行为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以公正的司法活动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存在于部分法官身上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重实体轻程序,重管理轻服务,漠视群众利益,冷、横、硬、推等问题必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司为民、保障人权、服务大局的理念,实体与程序并重,罪刑法定等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执法,如何执法、守法、护法、用法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

(二)增强司法透明度,以司法公开促司法公正

“阳光审判”是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的一剂良药。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依法将司法过程和环节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保障群众对司法工作知情权和监督权。司法工作的依法、及时、全面的的公开,最直观的好处就是缩短了司法与群众的距离,便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实现知情权,另一方面提高了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抵御了不当干预,保证了司法活动的独立性、公正性,增强了审判工作的透明度。英国大法官丹宁勋爵曾经说过:“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道出了司法透明的不可或缺。http://.cn/article/default,于2008年4月26日访问;

3、陈杰人著:《让人民陪审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载南方日报,2005年2月18日;

4、马丽平著:《营造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载改革与开放2007年第8期,第18页。

下载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安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公正范文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在二十一世纪的工作主题。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是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法官,应当把锲而......

    审判作风与司法公正

    审判作风与司法公正 滕一龙发布时间: 2002-03-04 08:07:44 内容提示: 审判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法院的公正形象。审判作风作为法官在审判工作和司法......

    法官素质与司法公正[范文]

    论文摘要 在法制不健全的过去几十年间,司法公正 问题 并不为 社会 所关注。而随着社会的 发展 ,我国法制的逐步完善,司法公正成了当前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仅就法官素......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精选5篇]

    高原【关键词】新闻自由 藐视法庭 媒体审判 陪审一、 引论 新闻报道对于人民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自由是新闻媒体......

    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论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党的十五大对全民族的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

    司法公正与实质公正

    司法公正与实质公正 摘要:公平正义是一个善良的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愿望。无论是男女老幼,是贫困还是富有,每一个国度、每一个阶层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实质上得到公正的对待。......

    浅析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浅析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摘要: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现在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探讨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不利于司法公正,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

    浅谈如何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浅谈如何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在二十一世纪的工作主题。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是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