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翻开吉林油田近年产量记录,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大幅度攀升的数字,5年时间吉林油田油气产量由500万吨上升到700万吨,创造历史新水平。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油田上下共克时艰,战胜挑战,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推动振兴吉林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这个企业焕发如此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吉林油田近年来贯彻实施的文化引领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定位,引领战略展宏图
2004年,吉林油田原油年产量跨越500万吨。按照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部署,吉林油田公司提出了“681”发展目标,靠什么凝聚队伍持续奋斗,凭什么来引领发展追求卓越,保障“681”发展目标实现,成为摆在吉林油田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围绕“681”发展目标,吉林油田公司经过精心运筹,进一步提出了“1356”发展思路,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作为支撑公司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吉林油田文化引领战略实施方案》,明确了“316”工作思路,即强化三个引领,推进人本制度建设,建设六个文化,并在实际工作中着力推进文化引领战略的落实,使企业文化成为引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推动了吉林油田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培育共同价值观,思想引领催奋进
行为缘于意识,思想催生动力。吉林油田把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作为加强思想建设,培育共同价值观,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的基础,自觉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按照“文化育人、文化提素、文化强企”的目标,大力弘扬中国石油企业精神,用企业宗旨、公司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教育广大员工。为此这个公司扎实开展了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形势和文化理念宣贯活动,打牢员工队伍思想基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团队思想素质。持续开展企业精神教育,凝聚发展力量,努力培育形成新时期公司的团队精神。通过一系列工作,建立完善符合公司发展实际的文化理念,形成体现共同意志的价值取向,实现思想高度统一,力量有效凝聚。目前,实现“681”,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已经成为全体吉林石油人的共同愿景。
塑造优秀团队,行为引领树航标
文化理念形成后,关键在执行。以什么手段培育共同的行为模式,引领队伍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风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吉林油田公司通过强化行为养成教育,规范职业行为;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道德约束;通过发挥典型辐射作用,提升团队素质,着力塑造一支技术一流、作风一流、素质一流的优秀团队。
吉林油田公司把学习型团队建设作为塑造队伍的基础,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机会,建立能够广泛激发调动员工学习热情的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活动,员工学习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仅2009年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就达186项。把行为养成作为塑造队伍的支撑,在管理的全过程中通过贯彻《员工行为规范》,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活动,建立奖优罚劣的行为激励约束制度,不断强化行为养成教育,提升了团队执行力。把培育和树立典型作为引领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大了典型培树力度。持续开展“劳动模范”、“十杰青年”、“技能专家”等评选活动。通过营造氛围,建立评先树优的长效机制和先进模范的“保鲜”机制,促使先进人物不断涌现。近几年来,吉林油田涌现全国劳动模范12人,中石油、吉林省劳动模范28人,中油集团公司高级技能专家、公司级技能专家28人,公司级以上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185人,已经评出81名“十大”杰出青年。
着力载体建设,特色文化强管理
石油行业艰苦创业的历程和特殊的工作环境,融铸了石油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更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吉林油田结合实际,创新载体,通过建立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传承培育企业精神;开展企业文化示范区活动,培育典型推进文化落地;持续开展“三岗”即“知岗、爱岗、讲岗”活动,使全员素质得到大幅提高;通过开展“六建”活动,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基层逐步建立了一套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的工作规范、一道干群之间的沟通桥梁、一种促进员工成长进步的激励机制、一个规范的站队形象、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家”文化、一个全员自我完善的学习型班站。
通过载体推动,培育形成了富有吉林油田特色的“六个文化”,即激发动力的创新文化、提升管理的执行文化、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崇尚节俭的节约文化,清正自律的廉洁文化,团结协调的和谐文化。“六个文化”在基层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形成强大的文化力,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完善识别体系,形象引领树品牌
吉林油田把企业形象识别体系建设作为彰显和传播企业形象,树立文化品牌的主要手段,积极打造公司科学发展的崭新形象。
这个公司通过策划吉林电视台黄金时间的形象广告,制作画册、拍摄宣传片、参展东北亚博览会、在重要路段树立形象宣传广告等手段,全面提升公司社会形象;通过推进站队文化建设,打造基层企业文化示范区,开展“六好站队”、“五型班组”建设,塑造基层站队全新的队伍形象、管理形象和环境形象。在迎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通过9名油田火炬手展示了吉林石油人的良好形象,使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文化与油田文化进行了一次大融合。吉林油田宝石花合唱团,代表中国石油百万职工和中国当代产业工人,在2007年维也纳新春音乐会上唱响,充分展现了吉林油田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
目前,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吉林油田公司实现了以思想道德修养、文化技术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员工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人本化、精细化、实效化为目标的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经营规模、盈利水平、创新能力为内容的企业发展实力的显著提高,企业稳步向实现“681”,建设技术先进、管理科学、人才济济的科技大油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生产受控的安全大油田,环境宜居、安定团结、富裕文明的和谐大油田的目标迈进。
第二篇:以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以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间的竞争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了核心能力的竞争,而现代竞争的关键就是企业文化和人才的竞争。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着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符合企业战略要求且适应企业文化的新型人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最早的企业管理的理论关注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假设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社会人”的假设反映了人的社会性及情感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的观念因此被发现和重视。企业员工有着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多元的人生和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已不再单纯是一个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和员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地方,而且还是承担社会责任,满足员工追求精神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基本细胞。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简而言之,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由企业领导人在创业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整合而成的一套全体成员认同并遵行的价值和行为体系,是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其创始人精神的体现,带有独特的个性,但也会不断融入新的观念,体现着时代的要求。企业文化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并且使新成员与企业融合,推动着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代管理的重点已经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生产要素中,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机器需要人开动,财物需要人管理,制度需要人执行,生产需要人负责。只要谈管理,就离不开人的管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和重要地位不断凸现和逐步提高。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导向性、约束力和激励性等功能。文化式的管理强调文化认同与群体意识的作用,重视理解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着力把管理从“成本控制”型的资源管理转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相统一的“人本管理”。企业文化建立了一整套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统一起来,使员工由“他律管理”变为“自主管理”,促使员工自觉、积极、主动地开展本职工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并且是一种最省力的有效的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品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形象标志,是企业与公众、市场进行沟通的桥梁。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它能通过对人的管理,影响生产,影响销售,影响市场,影响消费,影响效益,从而创造出巨大的品牌价值。企业文化帮助企业战略落地并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是实现品牌价值的重要保障。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凝结在品牌中,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文化与品牌都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决定着企业成败兴衰。
当然,企业文化的作用不能被过分夸大,但其对企业的发展壮大确实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竞争于市场所必须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没有文化/
3的企业是没有灵魂和缺乏竞争力的。
三、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1、提高重视程度,做好提炼研究。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实现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先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提炼研究。在企业中,决策层应该把企业文化的塑造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该不断地对领导者及典型员工的思想行为事迹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进行总结,建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企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应该不断地用理论来阐释观念,用故事来体现思想,用模范来指导行为,使广大员工的工作行为能够有所指导,有所效仿,有所依循。
2、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载体。
先进的文化需要有效的传播渠道和活动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就要利用企业内部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活动,展示改革发展新成果,传播生产经营新举措,展现优秀员工新风貌,创新教育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围绕中心重点工作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传播功能和导向作用,使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耳熟能详。创新活动载体,就要利用学厂史,观厂影,唱厂歌、思厂恩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和重大庆典之机开展催人奋进的表彰激励活动,利用员工兴趣爱好及各种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深入人心。
3、结合人力资源,采取有效激励。
没有有效的激励,就没有预期的行为。如何选人、育人、留人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工作共同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两者在塑造人的行为上有着一致性的目标。企业文化提出了鼓励行为、禁止行为的价值标准,但员工能否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去做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的影响。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在员工招聘、培训发展、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等方面制度的设计和制定上体现企业文化的理念和要求。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时,应该重视员工的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的需要,评价体系要公正合理,薪酬体系要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同时并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这样员工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出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行为。
4、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发展创新。
现在,科技创新在提速、生产效率在提高、管理模式在改变,公司规模在扩大,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生产经营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充满竞争的时代,落后的企业文化会成为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思路不改进,方法措施就有可能不对路。前进路上,文化先行,企业文化符合战略要求,就能促进战略的实施。要经常检视并剔除已有的企业文化中不适应发展要求的观念,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广泛学习借鉴先进文化成果,要注重从企业特定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挖掘整理出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气质和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持续创新的文化将成为企业迎抢抓基于、加快发展的智慧,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勇气,精益求精、做强做优的强大动力。
四、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的文化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气质,但大多数企业的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重视学习,鼓励创新,以及对员工幸福的关注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必须包含的因素。
学习的文化
《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层出不穷,知
识像产品一样频繁地更新换代。如果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优秀的企业都会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鼓励学习,鼓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领导干部带头学,普通职工主动学。通过学习,员工的知识底蕴会更加深厚,眼界视野会更加宽广,想法点子会更加独特,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创新的文化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竞争使得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逐渐趋同,企业唯有在产品、工艺、营销、文化、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占得先机,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企业和员工应该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意识,在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种工作流程、每一次重要决策、每一项战略措施上都有新的思索,用最优化、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做好各项工作。将来的经济必定是创意的经济,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才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幸福的文化
幸福,越来成为人们的理想。幸福来源于勤劳、奋进,来源于倾听、理解,也来源于共同信守的价值观,来源于共同奋斗的成就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员工,员工的发展依托于企业,只有把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把企业目标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员工精神上关心、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心是员工敬业和发挥积极性的前提。企业发展最终要靠员工来实现,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就要合理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员工创造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员工感到幸福了,认真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增加了,企业也就成为了“幸福企业”。
企业文化传递了力量,企业文化凝聚了信心,企业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推动了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其实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第三篇:以文化引领餐饮企业发展
以文化引领餐饮企业发展
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达程度。作为全国餐饮行业组织的中国烹饪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餐饮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他们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机构,团结各级行业协会,带动众多餐饮企业,做了大量行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春节前夕,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了烹饪协会在推动行业文化建设和餐饮产业发展方面的几点体会。
苏秋成说,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与融合日益深入。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文化的饮食就没有魅力,饮食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餐饮业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传统技艺、食俗、节庆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餐饮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因此,我们首先要将饮食文化建设列入行业的重要工作范畴。要通过餐饮文化建设提升我国餐饮行业的整体素质,加强餐饮行业文化基础建设,重视餐饮企业文化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进诚信建设,完善职业道德体系;要打造中国餐饮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力争使中国餐饮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提高中国餐饮文化国际竞争的软实力,使中国美食成为全球共享健康食品、使中国烹饪理念成为世界餐饮主流文化”。
增强品牌意识推动中国餐饮走向世界
近年来,烹饪协会坚持思想理论创新,引领全行业准确把握餐饮业发展的时机,及时抓住重大问题,总结新鲜经验,对餐饮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做出了初步探索。
苏秋成对记者介绍,为发掘传统饮食文化的底蕴,协会根据历史和现实影响,培育了一批菜系之乡和饮食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名店和名菜、名点、名小吃。这些品牌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在饮食文化的弘扬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对餐饮业发展和饮食文化建设起着标志性、示范性作用。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资源,办好一个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不仅能促进文化的交流,还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协会多年来在不同地区,会同各级政府部门、各省、区、市协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美食节庆活动,对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传统饮食文化、促进当地的文化生活及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树立行业品牌的意识,宣传行业榜样的作用,协会每年都在进行餐饮百强企业的评选活动。目前,这一活动不仅在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还成为了广大新闻媒体
关注的行业标志性活动。另外,由《餐饮世界》杂志开展的十佳企业、十大人物评选,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外广泛的关注。
中国餐饮“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苏秋成说,目前中餐在海外的整体宣传和推广较为缺乏,使得外国民众对中国饮食文化缺少全面的了解,加上西方少数媒体别有用心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当地民众,损害了中餐的形象,不仅使得海外中餐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更使中餐“走出去”步履维艰。
为了消除国外民众对中国饮食文化和中餐的隔阂与误解,协会一直强调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饮食文化,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协会每年都积极组织国内的餐饮企业赴海外参观考察,精心设计参观内容,力争有所收获。同时,协会还热情传播三资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与外国餐饮机构、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也为中餐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2010年,协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了中国美食节,引起轰动,受到法国官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当地餐饮业社团和民众的称赞和欢迎;2011年,在意大利成功举办了欧洲中华美食节活动,展示了精湛的中餐技艺,促进了东西方烹饪文化的交流。此外,受国务院侨办委托,协会还多次组织中国厨艺绝技表演团赴世界各地慰问海外侨领,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2012年协会将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在海外加大中餐文化传播力度,多种形式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助推优质服务加快餐饮企业申遗步伐
苏秋成表示,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今后协会仍将以促进行业文化建设为己任,一如既往地会同各级政府机构、各级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团结广大热衷饮食文化的人士,在餐饮行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大力做好全行业的文化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餐饮产业与饮食文化紧密融合、共同繁荣,把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体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不断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弘扬众多的饮食文化资源,使其不仅能传承发展下去,也能为餐饮企业品牌树立、持续发展,进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带来巨大的推力;恢复“中国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加强餐饮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餐饮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了解各地区饮食博物馆、纪念馆、研究会等现状,营造鼓励文化创意的良好氛围。
二是倡导广大餐饮企业全面建设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持和帮助企业将餐饮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
竞争优势的品牌;引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团结各级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规模,优化培训结构,调整培训内容,为解决行业人才短缺出一份力。
三是加强餐饮业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组织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和餐饮企业召开全国餐饮业非遗保护工作研讨会,探讨传统技艺和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并帮助、指导餐饮企业或相关地区开展申遗工作;争取举办全国餐饮业非遗保护成果博览会,编写针对餐饮行业的有关非遗内容的宣传手册;广泛征求意见,专门研讨,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明确方向,继续做好中餐申报世界非遗的工作,力争使中国餐饮早日进入世界非遗名录。
第四篇:65 特色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65特色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六公司创建特色文化纪实
文/张光林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六公司着力打造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科技创新、差异发展、精细管理”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凝聚了人心,推动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以绝图强,打造市场文化
在建筑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背景下,只有走出一条有自己公司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防范被市场淘汰出局的风险,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五年来,公司始终按照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长留提出的“保饭碗、干绝活、栽摇钱树”的“十字”发展战略和“得人心、能挣钱”的价值理念,加大产品科技开发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公司于2000年初进入我国西部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的重庆轻轨二号线一期工程PC梁施工领域。这项工程引进了日本技术,除甲方提供的一张图纸外,其它全部靠自己。面对高科技的技术含量,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和成型产品参考的情况下,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敢于向高、尖、精技术挑战。
一方面,加大技术攻关、工艺设计和产品研制力度。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先后自行设计、研制加工了跨座式轻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体、高精度可调试模板等产品。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而且有三项技术和工艺获得国家专利,并分别获得四川省和中铁建总公司的“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奖”、“市政工程金杯奖”和“全国市政工程优质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参与施工的轻轨工程被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联合授予“2005全国十大建设技术成就奖”。近年来,美国、印度、德国、以色列、韩国、越南等国家以及上海隧道设计院、广州地铁公司的专家和上海磁悬浮轨道公司董事长吴明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施仲衡先后来公司参观考察。
另一方面,改造生产能力,提高工效。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生产PC梁987榀,总计长度达20公里。产品经过国家和重庆市相关部门检验和近三年时间的运行,一次性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8%,无一返工现象。公司PC梁项目部先后荣获重庆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委员会授予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质量信得过单位”和中国铁建授予的“安全质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凭着PC梁品牌效应和技术优势,公司领导从扩大经营范围、确保长远发展的实际出发,瞄准重庆交通和市政工程项目多、投资大的建筑市场,迅速转变经营观念,确立了“稳固重庆、兼顾西南、打入华中、挺进西北”的经营战略。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并举之路,铁路、公路、隧道、桥梁、民用建筑、城市轻轨等多元经营齐上,成效十分明显。目前,公司在建项目已达到11个,工程总额约10亿元,年施工能力达到15亿元,实现了局集团公司“前三年强基固本争上游,后四年跨越发展当一流”的目标。
精干高效,打造管理文化
公司从组建开始就本着精简机构、精干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小机关大服务、项目由施工生产型向管理效益型转变、所有工程施工人员全部实行对外招聘、择优录用。在人员少、项目多,工程任务重的情况下,公司从机关到项目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克难攻坚,项目管理各有特色。
小机关,大服务。公司机关从董事长、党委书记到一般工作人员仅有32人,公司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大小工作亲历亲为。一般工作人员每人身兼多职。工作中,他们把围绕中心、服务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做到工作中心下移项目部、组织指挥下
移项目部、服务保障下移项目部、分忧解难下移项目部、思想政治工作下移项目部的“五下移”原则,紧贴企业、紧贴一线、紧贴员工,保证了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创佳绩、保荣誉。担负重庆轻轨三号线建设的PC梁项目部,发扬二号线优秀的项目文化和争先创优的精神,提出了“科技领先、打造精品、再创佳绩”的目标。员工把每榀梁当成工艺品精雕细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艺和技术。近两年来,员工提出的创新项目达28项,其中有25项被采纳,分别获得50元至2000元的奖励。
铸精品、争第一。郑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部积极响应局集团指挥部提出的“全面工作争第一”的号召。近百名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在全线17个梁场率先完成了第一榀长32米、重900吨的双线整体箱梁的试制任务。箱梁进入批量生产后,项目部严格按照业主的规定和要求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效益等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在业主先后组织的三次综合信誉评价中,公司梁场荣获“三连冠”称号。强素质、解难题。公司承建的武水高速公路P4合同段集路基、桥梁、隧道为一体,其中黄草岭隧道是二十三局集团在建工程中最长的公路隧道工程。桥墩高,隧道长,施工环境差。为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项目部从开工伊始就开办了职工夜校,开展理论、安全、质量、技术等实用知识的培训。在项目全体员工中推行经理、书记轮流值班制。当班员工在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行使经理和书记的权力,积极参与项目经营管理,组织协调施工生产,处理党政日常事务,广泛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方案和建议。项目全长6472.3米的黄草岭隧道有破碎泥岩、沙熔洞和石灰岩三种土质,地质变化较大,隧道塌方,钢格栅孔架出现较大偏差成为制约施工生产的“瓶颈”。项目部QC小组组织破碎泥岩施工难题的技术攻关,及时改变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解决了塌方难题,保证了隧道施工的正常进行。
精细管理、打造效益文化
公司所承揽的工程大都是低价中标,加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为了把“鸡胁”熬出浓汤,多创效益,他们注重在修旧利废、节支降耗上下功夫,确定了“精细管理、增收创效”的理念。公司全体员工人人参与,个个献计出力。一是各项目部在物资、设备的采购和选用上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严格实施公开招标,阳光采购,从源头控制采购成本和资金流失。PC梁项目部在重庆轻轨二号线施工中,对用量较大的水泥采购进行货比三家,价比低廉,每吨水泥价格比同行要低20元。浙赣铁路项目部对原确定的物资采购价格重新进行多家报价,公开招标,钢材价格由原定每吨5100元降为4810元,减水剂价格由每吨345元降为330元,仅两项就节约资金114万元。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工程开工时正是钢绞线价格上涨的高峰,项目部及时对市场价格进行分析、比价,瞄准价格下降的时机,一次性购进了工程所需的365吨钢绞线,仅此就节约资金100多万元。武水项目部针对工程所需物资材料量大的实际,采取短期合同、淡季供料的办法,灵活调整地材和原材料价格,主材比原定价格降低3%至5%,辅材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经过两次调价,比原采购计划节省近100万元。郑西铁路客专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先后8次对梁场工艺平面布置进行优化和改进,减少耕地租用98亩,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节省100多万元。二是公司对PC梁和郑西客专项目等可定性定量的工程项目班组的物资、材料消耗实现定额核算、限量发放、量化考核。由工程部门对项目每个班组承担工程量所需的物资进行核准,根据其工程进度的需要进行定额发放,节约提成,超支处罚,使工程成本普遍下降。三是对机关的差旅费、通讯费、招待费、办公费实行包干使用。公司组建近五年多来,就降低成本、减少非生产性开支1000多万元。典型引路,打造品牌文化
任何一项工作的推动都离不开典型引路,某个时期的典型体现着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通过培育典型来培育企业精神,是公司打造特色品牌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公司PC梁项目部钢筋工黄梅英,在2007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钢筋工比赛中获得
金奖,分别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铁建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和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为了培育更多的优秀品牌员工,公司党委作出了“向黄梅英同志学习,争做品牌员工”的号召。评选表彰技术拔尖的生产技能、综合管理方面的金银铜牌品牌员工。公司上下一股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品牌员工的热潮蓬勃兴起。
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在党员中开展“党员岗位践行承诺”活动,把每个党员的工作职责和承诺内容进行公开,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测评,将结果公布于众,接受员工的监督。真正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员工一张‘名片’”;在员工中开展“学知识、比技能、讲奉献”的活动,结成一对一、一对二帮学对子,让员工牢固树立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的观念,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黄梅英精神的激励和先进事迹的感染下,公司员工学文化、学技术、练本领的风气空前高涨。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勤奋工作、岗位成才者层出不穷。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物,如: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局集团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张玉萍;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陆小兵;中国铁建优秀党务工作者冷清安;中国铁建员工先锋号标兵文超;中国铁建“科技标兵”、詹天佑奖励基金获得者及局集团公司“双十佳”优秀共产党员余洋;埋头苦干的老黄牛黄德超;精打细算的好管家刘太兴;生产技能品牌员工代志国;综合管理品牌员工段绪江等。由于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保证了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作者系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六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第五篇:引领企业发展的
引领企业发展的“旗帜”
通泰集团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壮大,成为引领“跨越”发展的“旗舰”和改革发展的“旗手”,除了得益于经营机制的创新、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外,也受益于企业在崛起中根植文化基因、在发展中融注文化血液、在壮大中畅通文化脉络的文化培育,探索出“以文为根、以文为脉、以文为魂”的发展路径,成为通泰集团引领企业发展壮大的“旗帜”。
文化品位:以企业文化引导经营
文化品位是企业发展的导航坐标,引导企业发展的经营方向。通泰集团以“服务民生、奉献社会、助力经济、共享发展”为精髓的企业文化,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力支撑。构建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共赢文化。通泰集团把 “做本业、促发展”的共赢文化建设,作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集团先后实施了张承一期、张石二期和张涿等6条373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使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5.4公里,稳居全省之首。启动了张承二期、京新三期、京蔚、二秦、京尚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承担了京张城际和张唐、张准、张大、张蓝、张石铁路和军民合用机场的前期工作及建设任务,实现了 “高速公路产业领跑者”向 “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先锋官”的角色转换。同时,对44公里城市快速路、23公里张宣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全部打通了我市二级公路干线的支点连接,构筑了四通八达、便捷畅达的路网建设 “两小时交通圈”。
构建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共建文化。通泰集团把“拓领域、求突破”的共建文化建设,作为助推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攻点。集团着眼于提升城市宜居指数,斥资66亿元实施了洋河综合治理、洋河滨河路、明湖公园和平湖公园建设工程,实现了我市城市建设工程在投资额度、建设规模等方面的历史性突破。为有效拉动城市扩容和产业集聚,集团专门组建通泰产业投资公司和通泰城建产业公司,全面推进西山产业集聚区和我市新城区整体开发。通泰绿化建设集团承担了3400公顷市区公园、游园、绿地和“增绿添彩”景区绿化、养护任务,成为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推手。
构建对群众福祉有利的共享文化。通泰集团把“解民忧、谋民利”的共享文化建设,作为惠及百姓的着力点。集团所属路通收费服务有限公司,严格落实“绿色通道”惠农政策,仅2009年就减免收费3792.52万元,有效减轻了运输业户的经营负担。公交总公司提出 “小区建到哪里,公交就通到哪里”,仅2010年第一季度,就增开小区班线2条、城郊班线1条,并计划增加公交车辆100标台,让群众在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更多实惠。仅2009年就减免收费3792.52万元,有效减轻了运输业户的经营负担。公交总公司提出 “小区建到哪里,公交就通到哪里”,仅2010年第一季度,就增开小区班线2条、城郊班线1条,并计划增加公交车辆100标台,让群众在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更多实惠。人本品性: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心
人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通泰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在 “人”字上做文章、在“本”字上下功夫,推动“人本”理念在和谐发展中拓形铸就,提升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吸引力。
坚持把“依靠人”的理念树到底。通泰集团积极为员工搭建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有效平台,通过设置建言献计意见箱、文化建设征集册、政务事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接受监督,不断完善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同时,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动力,组织参加歌咏比赛、企业研讨、辩论演讲等活动,引导他们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
坚持把“提高人”的标杆插到底。通泰集团把人才工作纳入集团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打造层级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增智工程”,通过创设“创学基金”、“专家大讲堂”等载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三年来,集团先后对4200多名企业员工进行
了教育轮训,引进本科以上专业人才62名,鼓励32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长安大学等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目前集团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到企业管理者总人数的9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到企业管理者人数的14%以上,企业干部员工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得到了持续优化提升。
坚持把“为了人”的尺子量到底。通泰集团大胆选拔年轻人才,创造条件“给权力”、“给舞台”、“给担子”、“给荣誉”。去年以来,集团提拔73名35岁以下中青年才俊担任下属公司经理,公开选拔20名“80后”年轻人才担任下属公司经理助理。在提高员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满足员工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和必需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了“员工之家”、“员工活动中心”,创建了内部刊物,开展了“访寒问苦送温暖”、“高考祝贺送奖金”等活动,极大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气质品格:靠企业文化提升形象
气质品格是企业的内在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外在形象。通泰集团十分注重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打造形象,以新型的品牌活动为抓手创造形象,以实干的精神为契机塑造形象,提升通泰集团特有的气质与品格。
以价值打造形象。通泰集团把“服务民生、奉献社会、助力经济、共享发展”作为集团的价值取向和最高追求,这使企业发展方向更为明确、价值取向更加趋同、文化底蕴更显丰厚。同时,集团非常注重从张家口人文精神、城市快速路精神中汲取营养,以“构建通泰文化、建设百年企业”为主题,通过搭建理论研讨会、成果展示巡礼等载体,持续挖掘、丰富、厚实企业自身文化内涵,完成了通泰集团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转身亮相。
以品牌创造形象。通泰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把“通泰品牌”的挖掘培育作为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各种特色品牌来赢得口碑。近些年,集团下属运输公司、公交公司、收费公司等窗口服务企业,通过大力推进“五公开、十创建”等活动,收到显著成效。汽车客运总站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09年全国交通行业首批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路通收费公司被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下属13所收费站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3所收费站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以精神塑造形象。通泰集团坚持把打造干部职工优秀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锤炼出了一种不畏难、不怕苦、敢拼搏、出奇迹的过硬作风。城市快速路修建,三年工期一年完成;13公里长的清水河综合治理四期工程,只用五个月就建成蓄水;15.5公里的张宣公路拓宽改造工程,难度大、标准高、要求严,但也仅用五个月就建成通车。一件件事实,一次次行动,通泰向社会展示了一批团结凝聚、敢为人先、事争一流、精干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