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准备2012年司法考试什么时候开始?
准备2012年司法考试什么时候开始?
准备2012年司法考试什么时候开始?如果是零基础、非法本考生、基础薄弱考生,或者是法本但是2012年就决心一次通过是考生,现在就应该准备了,毕竟2011年司法考试试题难度加大了。
一、应该说参加司法考试也算是一件比较折磨人的事情,参加的人都心有体会。对于复习时间的长短也时常有不同的声音和争论,这很正常。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复习时间长一点总是没有什么坏事。
二、对于很多参加司法考试的人,在心态上会有更多的功利性,觉得只是一场资格考试,所以将关注点较多的放在一些如何高效便捷的通过即可,而对知识的本身却是忽视了。这是比较关键的一点,我个人觉得,我们是要通过司法考试,但也同时要经过这样一场资格考试,从中真正学到知识和学问。人活在世上还是要每天学点东西的,世界在不停地变化着,没有什么永恒的真理。所以,当我们的关注点重新回到知识本身时,你就觉得你现在应该来好好看讲义,听视频音频课程,看相关的教材了,也许这点时间也不是太充裕了。
三,对于涉及到如何分配强度的问题:司考是场长跑,从起跑,跟进,到加速,冲刺,需要一个合理的脑力的分配,但我个人觉得不管怎么样,还是四个字:贵在坚持,不要放弃,每天都能看一点,把自己的状态调整起来,进入到这个考试机器中去,当自己坚持了一段时间,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哪天你没有看书,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有件事没有做。
四,具体的一些操作:
1,司考真题非常重要,这是王道,还有很多人在表示疑惑,不要再怀疑了。真题的确不会重复考,但它的这种出题的模式和思路是一脉相承的,这个我有深刻的体会。一定要多做司法考试真题或其他司考真题。
2,讲课的视频音频要反复多听几遍,准备一个MP3/MP4,把独角兽司法考试网视频音频课件下载到MP3/MP4里,在路上或者空余的时候多听听。
3,看教材,听讲课的视频音频,做真题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要学会融会贯通,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真题的知识点联系结合起来,将讲课的音频与教材的知识点联系结合起来,你会发觉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多从不同视角解决和思考问题。
五,多看看书,做做真题,心要静下来,学习累了就看看电视上的法制的节目,或者上网浏览一下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六,给自己订一个目标:一定要“通过2012年的司法考试”。
第二篇:大三法本生,你开始准备司法考试了吗?
大三法本生,你开始准备司法考试了吗?
大三法本生,你开始准备司法考试了吗?有考生咨询:我是大三法本生,现在8月份了,想参加13年的司法考试,请问现在开始复习可以吗?司考应该怎样计划比较好啊。下面,小编就结合自己的司考经验谈谈这个问题。
大三的法本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司法考试,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说实在我也是个不怎么会自学的人,但通过独角兽司法考试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摸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
司考学习计划是一定要有的,司法考试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我当时专门用一个本子来写计划,每完成一个就打一个勾,长期计划就是司考三大本你要复习几遍,独角兽司法考试的课你要听几遍,一般选择相应的班次后就会有相应的复习计划,这个比较具体,可以作为长期计划。至于短期计划,这个要自己更详细的规定下,比如民法听多长时间,刑法多少时间等。依次排列。
我当时复习就自制了几页日历,日期写的大大的,贴在书桌前面的墙上,每天学习了多长时间都标记在日期旁边,督促自己每天都要保证学习的时间,有了时间保证才有学习效果。还有就是一定要提高效率,只有时间的保证没有效率也是不行的!
独角兽司法考试12年的司考辅导课程你现在就可以听了,主要的重点的内容都差不多,等13年新课出来你就可以重点地听新增的和修改的内容就可以了!司考三大本是一定要看,我当时是先把三大本看了一遍(浏览),然后边听课边看,又看了两遍。现在看司考三大本完全来得及,去年的司法考试很多东西考得很细致,而且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所以三大本就像根基一样,根基打牢了无论题目怎么变都可以应对!而且我觉得接触了律师实务后感觉一些理论的东西会给自己的实践工作带来很多益处!
大三非法本,现在开始准备吧,稳操胜券!
第三篇:怎么准备司法考试
一、必须端正态度
1、首选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明白司考是什么,他不过是我国应试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既然是考试,就要以考试的态度去对待它——我们就是我了拿那个证,而不是进行法学研究,所以不要针对某一个问题钻牛角尖(注:淳于闻老师的话,醍醐灌顶啊)。很多科班法本生多年过不了司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认死理,经常听到有考友这样的说法:某某讲的不对,我的导师不是这样说的!你的导师、教授说的对(还真有可能是正确的),你听他的,你过的了司考吗?过不了司考,你还大谈法学研究,是不是有点......2、司考很难,难到什么程度?只要你努力了且方法正确就一定通过的程度。上小学时记得有一篇叫做《小马过河》的课文(现在课本改革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大龄考友应该都有印象,小马过河后的感觉是:河水既不像大象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树说的那样深。等你通过了司考就会有那匹小马的感觉了。他不是想象的这么难,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通过的。
二、复习方法是生命
有很多考友很用功,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复习,但年年饮恨,为什么?方法不多头,做了太多的无用功。那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好呢?对于这个问题,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作为一个在职没什么基础的考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1、先刑、民、法理。刑法、民法距离我们的生活最近,容易熟悉,很快能够上手;法理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初步建立一个法学体系的框架,对法学本身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我看过“三大本”,也买了太奇的讲义和参考书,虽然是“高仿版”,但没有错别字,很超值!!因为我们是学习,而不是收藏。
2、听课件。我听的是太奇的全套强化班,好不好大家有公论,反正我如果没有这套课件,应该过不了200 分。课件要反复听,至少听两遍,并根据讲义作详细的笔记。这些课件和讲义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是你通往司考成功之路脚下的金砖!
3、复习时间,因人而异。对于底子比较薄的考友来说,动手要早,笨鸟先飞吗。我从复习到考试基本是准备了一年,后期全情投入四个半月,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看书习惯甚至自己生物钟都需要调整。在全力以赴的复习时,我晚6:30 看书,10 点看晚间新闻休息半小时,然后00:30 至1:00 休息。白天在单位只复习头天晚上的东西,不学新知识,因为工作太多,无法集中精力。关于有的帖子说自己非法本、没基础、一两个月复习,轻松过司考的,基本属于扯淡,要不就是属于变态的牛人,但大部分考友都是属于常态的,所以希望各位考友不要被误导。
4、精力分配。怎样分配精力呢,我的做法是:那一个部门法容易拿分,我就在哪个方面下功夫。刑法、民法虽然分值很高,但题目太活,就像是移动靶,太难打中了。即使你用十年的时间学习,也不可能超过韩友谊、李建伟,更别说张明楷、王利明了。而诉讼法、法理、宪法、法制史等等只要你下功夫背了,肯定能拿到分时,到时那分就像白送一样。我在最后半个月,刑法、民法没看,只看那些纯记忆性的部门法,毫不夸张的说,法制史至少看了15 遍,所以卷一法制史的分应该全拿。我这样说,并非不让大家在刑法、民法上下功夫,而是奉劝大家不要平均用力!还是那句话,这是考试,不是法学研究!!
5、关于辅导班。还是因人而异,有条件的、学习自觉性差一点的可以上个辅导班,听老师面授还是有好处的。像我这样的在职考生是没有这个条件,但可以在太奇论坛上下全套的课件,效果差不多。总之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第四篇:司法考试的建议七十天的时候
一、心态篇:
在考前十周,学法网论坛已经安静了好多。但还是有种种不平静的情绪弥散在我们周围,或是昂扬期待,或是焦躁,甚至是——失落。
不同的人生经历,各异的复习进度,甚至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情绪与复习效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惧怕的不是失落的情绪,不是失败后的遭遇,而是遇到挫折就选择逃避的人生态度---因为,我们不愿被称为“懦夫”。
在接下来的70天时间里,大家可能还会经历三个阶段:
1、七月,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储备不断加深,会有一段自我认同期。无论是你自己,还是周围的战友,在这时都是相对愉悦的,学习效率高,生活紧张却不疲惫。在这一阶段,并非真正志向司考的同学会被淘汰,辅导机构会进行系统精讲,而独自复习的同学也会最后一次翻开《讲座》或《三大本》,进行对知识体系的理解。特别注意:还在抱着刑民行等大法而忽视其他部门法的同学,你们走弯路了,现在的你们已经不能专门抽出一周或更长的时间去构筑自己的体系了,快去听录音,还来得及。
2、八月,即使最为慵懒的人,这时也会花出时间去学法网的司法考试题库或买一本纸质历年真题来做真题,并尝试对讲义的重点内容进行背诵——因为问题与不足被发现,你也会进入一个所有人必经的心理焦躁期。生气,失眠,甚至暗自落泪,不要嘲笑自己,你已经很坚强。整个八月,是决定你司法考试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化茧成蝶,正在此刻。或炎热或多雨,这时的你不要忘记身体机能的储备,不要透支自己,不熬夜,足饮食,因为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时的机构会开始法条串讲,也许你会发现有点儿跟不上,没关系,巩固好已经掌握的,对于部分难点有选择的放弃,懂得取舍,你已经很优秀。
3、九月,这时的你也许会开始思考人生,会惧怕,会逃避,会偏执的认为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心理懈怠期:这时掉队的人,是情商,是懦弱?不,是智商,是2。两周的时间,突击卷四,押题,呵呵,所有人都像个小傻瓜;但不要怀疑,你必须去做。乌鸦的小经验,这时的你可以不去做模拟,但一定不能不去翻讲义,注意,是“翻”讲义。考前一周一定要调整生物钟,否则你将在考试前一晚体会漫漫长夜,在考场里体会思维倒车,这是乌鸦的教训呢。
二、资料篇:
70天,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1、讲义,讲义一直是乌鸦复习体系的核心,这在我以前的经验贴中反复论述过,一本优秀的讲义伴随两三位老师的录音讲解,吸收与融合,这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唯一能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会贯穿我们接下来70天的时时刻刻,而当考试结束,书本被我们珍藏,精华却印入脑海,相伴一生。每一部门法一本足以,即使是不同老师的录音,我们也应汇总到一本之上,这分拆与组合的过程才是这种复习方法的价值所在。当然,已经选定固有方法的人应该相信自己的坚持,只建议那些还在迷茫忐忑的人尝试它,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真题,即使是最不重视真题的乌鸦,也要劝大家,做一做吧,特别是在七月,它的时效比是最强的。只不过。真题学习时更注重效率而非次数的多少,只做一遍,但解题思维明晰了,知识点理解透彻了,这就够了,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是要做,不可能尽善尽美。乌鸦的那半套真题都是在晚上完成的,也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照。
3、卷四,市场上其实并没有特别优异的卷四教材,而各辅导机构的卷四课程也显得安慰性质居多,乌鸦的卷四不高,只能说说教训:九月绝对不是卷四准备的起始季,绝对不是。对文字的把握,对篇章的谋划,只有通过反复的洗练才能做到行文如流水,下笔如有神。否则,你会发现考场上答题时间不够,亦或不知所云。七月中下旬,你应该开始练习了,三四天一篇,每次都当做考试来对待。如果说做真题我们是在练心,那做卷四我们就是在练胆。
4、押题,你可以相信它,但仅限考前一周。对于紧张的不知所措的你,能充满自信的背诵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而且其命中率也确实不低。但乌鸦要告诫那些心怀侥幸的人,绝不能将其作为依靠,因为它无论如何压不中360分。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流言打扰你安定有序的司考路。
5、模拟,乌鸦没有模拟过,一次也没有。但如果你有时间,还是建议你模考一两次,两天的时间一定会有收获,学法网司考模拟考场在8月份中后期会联合各大培训学校推出冲刺模拟测试,可以参加一下。呵呵,善意的提醒,无论模考的结果如何,都不要失去信心,想想当时的战友,好吓人呢。
6、法条与三大本,除非你是在上半年就选择他们的坚定信徒,否则一定不要去尝试,通读三大本与背法条对他们是保险的,但对你不是。人家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理应得到收获,而我们只要用最高效的手段去抢分即可,毕竟,司考仅是一场考试。
当我们回忆过去,我们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份法律从业资格,而是一段甘苦的时光,一份坚强的品格。
第五篇: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是什么时候
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公司制、业主制、合伙制。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台与形成。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
过程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伴随开放的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变化一方面为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方面使国有企业处于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之中。面临这种挑战,国有企业原有单一的国有这种产权形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同时,国有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企业冗员、企业债务、社会保障等问题,使企业在日益加剧的竞争局面中深陷困境。人们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制度创新,即实行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这要求国有企业改革沿着这一方向推进,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制度。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4年,国务院选择了100户不同类型的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试点内容包括7个方面: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健全企业法人制度;建立、明确国有产权运营主体;建立和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新的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制度;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同时,企业分别按3种类型改制:多元股东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国有投资控股公司。
但是,单纯的企业制度创新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原有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1989年以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亏损面与亏损额急剧上升。一段时间中,人们对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产生怀疑。这种情况预示着单纯从体制与制度的角度,是无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国有经济也是无法真正搞好的。
有鉴于此,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新思路。即在坚持国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缩小国有企业的范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其控制力。这一思路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始跳出单纯的体制与制度改革的窠臼,开始强调国有经济本身规模、布局与结构的调整。1997年,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3年的时间使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在此基础上,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
1997—1999年间,主要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兼并破产、减员增效、抓大放小、增资减债、技术进步、市场开拓、加强管理等方面采取了措施。1997、1998年间,这些措施没有立即产生明显成效。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滑坡。1999年上半年情况开始改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上述状况表明,单纯的体制与制度改革是难以从根本上搞好国有经济的,必须推向结构调整、数量收缩、组织改组与内部管理等方面。搞好国有经济,必须既立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更要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这正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推向新阶段的历史背景。篇二:深化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5-05-20 00:0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运作战线;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切实转换运行机制。简单地说,就是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下面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企业制度
一般而言,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历史上出现最晚,且占统治地位的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三种。公司制在历史上出现最晚,且在相当多的国家占统治地位。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公司法人制度,其典型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上世纪末以来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发展和形成起来的现代公司制度”。它包括明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的组织领导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有生命力的文化制度。各项制度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运动,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框架。
产权制度。它是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源泉。明晰的产权制度,即企业资产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明确,且发生分离。产权的明晰化为企业之间资产的流动重组创造了前提,也为社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创造了条件。
组织领导制度。公司制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领导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法人治理结构。
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我国的企业管理正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建立起严格完善的市场营销制度、人力资源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文化制度。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全体员工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体系,是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反映。它凝结着企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现代企业制度文化选择应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提出来的,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也是相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而言的。它既有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共性,也有本国的个性。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产权明晰化。现代企业的终极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是明晰的,彼此分离的。2.企业地位法人化。企业不应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而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法人资格,有独立支配的法人财产,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3.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在现代企业中,组成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形成比较规范的关系,彼此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4.出资者责任有限化。当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以其出资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5.管理制度科学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调节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关系,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正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的特征和优越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到2010年,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深入总结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经验,认真研究当前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妥善地加以解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是从1984年开始的。1991年以后,试点工作出现了高潮,并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1998年、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用三年时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几年来,在进行股份制试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明确界定了国有资产产权;二是试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三是建立了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是,在进行股份制试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降低了企业制度创新的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上,即政府与企业。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政府层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关于政企分开的问题。1994年以来,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并不是很成功的。其重要原因是大多数试点企业都转为国有独资公司,主管部门仍然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不能自主经营,政企分开仍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解决的问题。
实行政企分开要明确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作为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职责。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要负责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监督。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对国有企业享有出资人的权利,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是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不能搞内部人控制,不能损害所有者的权益。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不能躺在政府身上“等靠要”,欠息欠税逃债。这是要明确区分清楚的。
(2)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的问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系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这几年普遍存在的国有企业老板不到位,对国有资产无人负责,“内部人控制”,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系。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探索国有资产是一级所有还是多级所有的问题。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国有资产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授权地方政府管理地方的国有资产。这是一种很不完善的制度。试想全国几千个县市,其资产要归国务院统一所有,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另外也与现行的分税制
和分级财政相矛盾。所以,理论和实践上都只能实行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其中中央一级所有占大头是必然的。实行分级所有、分级管理的最大好处是产权清晰,有助于各级政府对其所有资产关心负责,从而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运营体系?目前试行的是两种做法:一是授权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经营国有资产;二是象上海、深圳市那样,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然后在下面原专业局基础上形成几个或十几个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从事国有资产的运营。这两种做法都处于试验性阶段,须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建立国有资产的监督体系也很重要,我们常说国有企业要做到“四自”经营,现在看来,其中的自我约束有一定困难。国有企业要有约束机制,但实践证明,单靠国有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外部监督和约束。目前有些地方已建立由出资人对国有独资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制度,同时试行国有企业稽查特循员制度。这些做法可以参考借鉴。
(3)减债增资,减员增效,解除企业办社会负担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有三大历史包袱:负债率高、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都面临解决这三大难题。三大难题,首推资产负债率高,资本金不足。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4%,如果降低到国际上一般要求的50%左右,需要补充资本金4000多亿元。这需要政府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继续采取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募股上市、合资、兼并破产、核销坏帐等;对符合条件企业采取债转股。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办法,如用规范的方式将国家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及企业房产变现;积极探索国际上通行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债务重组相结合的其他有效方式等。
其次,减少富余员工,实现减员增效。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有企业存在1/3—1/4 的富余员工,富余人员在2400万人左右。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在企业实施减员的同时,要切实保证下岗职工的生活。如办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财政、社会和企业各负担1/3的原则落实资金;要搞好职工培训,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就业门路。从长远看,还要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形成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市场就业机制。为了形成国有企业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也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第三,逐步解除企业办社会的各种负担。目前企业办的学校占全国的1/3,企业医院病床占全国的1/3,国有企业办医院、学校的支出占销售收人的4——5%。解除企业办社会负担,可以采取政府调整财政结构的办法,即由政府拿出一笔钱,来帮助企业剥离不必要的社会职能。初步匡算,财政每年拿出loo多亿元,大体能解决问题。这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支付的一项成本。
2.企业层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关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当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几年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不少翻牌公司都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并由上级部门一纸任命。按照《公司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就要明
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在理顺出资人及其代表与经理层的关系。负责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经理应由董事会聘任,并尽可能采取市场选聘的办法,不能由组织部门任命。董事会与经营者签定经营协议,对经营者进行审计、考核和评价;经营者按照自己的经营业绩取得报酬。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建立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很重要。目前正在试行的经理人员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的办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同时也要注意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董事、经理经营行为的监督作用。在现代公司制下,国有企业原有的党委会、职代会可分别按党章和职代会条件行使职责,发挥作用。既然是现代公司,就应按《公司法》活动,不能违背《公司法》另搞一套。
(2)关于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一部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甚至管理混乱,“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深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按照《决定》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所谓战略,是涉及全局的深远的谋划。80年代以来,国际先进企业都在认真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以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聘请内外部专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适时地调整战略,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其次,要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要狠抓定额、信息、计量、标准化等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加强考核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要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进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搞活企业机制,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抓好管理的关键环节。现代企业管理就是以成本管理为中心,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认真进行财务活动分析,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要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做好贯彻iso9000族国际标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要加强对外经营工作,认真研究产品市场,努力开拓新市场和潜在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营销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也有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其本质是重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我们要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开创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局面。
黑龙江路桥集团总公司·孙亚光篇三:现代企业制度 [摘 要]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适合国有企业及股份有限公司等所有权人分散、众多的企业采行。我国自中共四十大召开后,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广泛建立,民营企业虽采用率不高,但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其如何建立,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又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据其理财,等等,便是迫切需要弄清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探索。[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革;企业制度;理财;会计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适合国有企业及股份有限公司等所有权人分散、众多的企业采行。我国自中共四十大召开后,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广泛建立,民营企业虽采用率不高,但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其如何建立,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又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据其理财,等等,便是迫切需要弄清的问题。现对这些问题试作探索,以期能为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略尽绵薄之力。
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建立的过程及效果
(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逐步推进,企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试行“扩大企业自主权”,1983年开始 “利改税”,1987年推行 “承包制”。这是首先进行了“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的改革,在既有产权制度的框架下,探索各种形式的灵活经营机制。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共四十大召开后,逐步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公司制企业制度为方向,全面构建现代化的企业微观产权制度、经营体制、管理体制。1997年开始的以“债转股”为主要方式的国有企业脱困,以公司制改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就是重要措施。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在形式上已在国有企业广泛建立;民营企业虽采用率不高,但也在不断扩大。其主要表现就是
首先,到2005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家重点企业中的252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1331家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占总企业数的52.7%。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比率已经达到80%以上。
其次,作为国有企业主干的中央企业,已有l9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开展董事会试点,共选派66名外部董事,实现企业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再次,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的股份公司制企业数量,已由2002年底的30.4%提高到2006年的64.2%。最后,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6年底,全国除国有金融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外,80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有785家完成或启动股改程序,占全部企业的98%。目前中央企业普遍加大了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机制。
(二)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效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大量积压,资产负债率高,不良债务严重,三角债成为当时的老大难问题,出现了普遍亏损的局面。1990年,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27.6%和47.3%;到1998年,亏损面和亏损率上升到41.5%和68.8%。在40个大类行业中,1990年净亏损行业只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气等7个,到1998年净亏损行业增加到21个。亏损尤为严重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前线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等5个行业,1996-1998年累计亏损额已经超过了本行业国有企业的净资产。亏损的加剧使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1998年,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只有0.43%和0.23%,分别比全部工业低 1.84和1.4个百分点。由于长时期的低效益运转,国有经济形成了大量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据调查,这部分损失大约占资产总额的7.7%。
自20世纪90年代末,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后,这种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局面基本得到扭转。经过长期的企业改革,虽然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但是资产规模大幅增加,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人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上缴税金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2002年——2007年,国有企业户数每年减少近l万户,但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
1.9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2500亿元,上缴税金平均每年增加180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6.1%、33.7% 和18.2%。2007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 ;实现利润9968.5亿元,同比增长30.3% ;上缴税金8303.2亿元,同比增长23.8%。截至2007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8万亿元,同比增长20.5%。2002年——2007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加1.5万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年均增加1500亿元,上缴税金年均增加1000亿元。2007年,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6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9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有16家,分别比2002年增加2o家、l3家和l0家。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和特征
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呢?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它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产权清晰。通俗简单点说,就是公司到底是谁的问题清清楚楚,不存在混淆不清的问题。出资者享有企业的产权,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是法人团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法人有权有责,企业以其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并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第二,权责明确。权力和责任皆有明确归属、界限清楚,有助于形成各领导、各部门 “不争功、不诿过”的良好风气,而难以出现“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有了好处人人争权”的情况。权力和责任应对应,成正比关系,即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如有可能,还可将权力和责任关系进行的量化。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就是拥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第三,政企分开。企业自主运营,各级政府不得以行政手段强迫或者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来换取企业不当行为。政府调控企业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能用行政干预。
第四,管理科学。也就是管理能够激发创新精神、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绩效,达到效率和效果的最佳结合点。一般实行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有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如股份制公司中的股东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和总经理(执行机构)等;另一方面具有权责明确的经理式的管理层级制,善于管理,提高效率。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适用性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适合国有企业及股份有限公司等所有权人分散、众多的企业采行。这是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就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并不亲自经营自己的企业,而是将其委托给经营能力高强的经营者来经营。就国有企业而论,它的所有者理论上为全民,但全民不可能都去经营国有企业,而是由全民的代表机关——政府委托厂长、经理去经营。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前,政府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同时,因企业缺乏自身的利益、责权分离而导致经营积极性不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使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众多,也不可能每一个股东都直接经营企业,是由董事会聘任的经理直接经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能产生与国有企业一样的良好效果。
不过,对于那些私人独资或少数几家合资的私有企业来说,人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积极性不高。这是因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聘任总经理、经理来代替自己经营企业,只有在所聘任的经营者比自己能力明显高强、自己能够有效控制代理人、代理成本不太高时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聘任经理来代替自己经营企业,必须付给对方高昂的报酬,还须付监督成本,如果所聘任的经理能力低下,还不如自己经营;即便他能力高强,如果无法有效监督、控制,他也会暗中侵蚀自己的资产,使自己付出高昂的隐性代理成本。因此,在自己有能力经营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再付出高昂的代价而聘任他人代为经营。我国的生产力尚不发达,私有企业大多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对经营能力的要求尚不太高,企业主自己有能力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体现,故很多私有企业还是有企业主自己经营,中国的私有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家族式企业,就是明证。不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升级,私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也会逐渐显现,采行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虽已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广泛建立,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有不少只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突出表现在股东会(权力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总经理(执行机构)的权力却无限膨胀,难以有效监督和制约上。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完善。(一)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除极少数特殊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可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外,大多数企业应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做到股权多元化;一部分效益好、规模大、有发展前途和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应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多方面的资金入股,实现股权社会化。股东按股权比例,分别派出人员组成董事会,或通过股东大会,选举组成董事会,作为所有者的代表,全权负责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打破原有国有企业处于政府主管部门控制之下、很难避免主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随意干预的现象,从制度上促使政府与企业之间分离。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明确的公司治理机制。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股东会选出的董事会,负责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总经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监事会负责进行监督。从而在企业的所有者、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确立起一种既能相互协调合作,又能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在制度上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理分离及其正常实施。
(二)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要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根治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弊端,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鼓励私有经济做强做大,提高私有经济收购国有股份和购并国有资产的能力。(2)在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其他社会基金的出现的基础上,培育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鼓励各种基金投资股市,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原则,规范管理层收购和职工持股计划。(4)以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为突破,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三)努力建立管理者及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的管理体制
要从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入手,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原则,使物质资本、技术资本及劳动力资本都能按企业利润贡献率分的适当利润。具体来说就是,由资产股份制、虚拟股份制、购股期权制与单元股份制组成企业利益共享分配机制,资产股份制主要用于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的投资者,虚拟股份制与购股期权制主要用于决策层与管理层,单元股份制主要用于普通职工。
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财务制度
(一)改变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流动
提供会计信息是理财的一项基本内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部门是会计的唯一使用者。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以政治制定计划,合理分配资源服务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享有极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的资产配置,产品生产、销售、定价等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均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自主地进行,企业成了市场竞争主体和社会资源配置主体,必然要了解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流动须由过去的以纵向流动为主的格局向以横向流动为主的格局转变;同时,会计信
息也须由封闭转向公开,为企业的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贷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盈利状况、资金流动状况、偿债能力,资本保全状况和投资报酬等信息。
(二)完善资本保全制度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资本保全提出了两种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全又叫名义资本保全;二是实物资本保全。在财务资本保全下,营业收入是以现时购买力核算的而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则按前期货币购买力计量的,即按历史成本会计计算损益的,当在物价不变,即币值不变的前提下,财务资本保全是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保全。但在物价上升幅度较大时,财务保全不可能继续维持简单再生产过程。这时的资本保全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公有产权的代理人不像私有企业那样关心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我国的资本保全实质是名义资本保全。应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和固定资产摊销的加速折旧法来抵销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资本保全只能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为使名义资本保全靠近实物资本保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建议在有关科目下设二级科目。例如,根据物价变动总指数测算资本补偿不足部分,在“资本公积 ” 和“未分配利润 ” 项下,均可设二级科目“资本金补偿资金 ”,作为实收资本的附加补充账户,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汇总在“实收资本 ” 项下,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这样使名义资本保全成为实物资本保全,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障。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保全。同时,对于“未分配利润 ” 项下的资本金补偿基金部分,已不能作为利润来分配,而应作为维护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三)建立税务会计
任何企业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享受税收优惠又是企业的永恒追求。企业要以现行税法为准绳,根据财务会计的有关资料(必要时依法要求重新计算),核算和监督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和退补等)。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全面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利益服务。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二者紧密联系,核算征税数额要通过会计核算来体现,同时计税依据也依赖于会计提供的信息。计划经济时代,会计提供的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纳税依据相符,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所反映的的成本费用则按前期货币购买力计量的,即按历史成本会计计算损益的,当在物价不变,即币值不变的前提下,财务资本保全是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保全。但在物价上升幅度较大时,财务保全不可能继续维持简单再生产过程。这时的资本保全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公有产权的代理人不像私有企业那样关心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我国的资本保全实质是名义资本保全。应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和固定资产摊销的加速折旧法来抵销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物价上涨使得资本保全只能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为使名义资本保全靠近实物资本保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建议在有关科目下设二级科目。例如,根据物价变动总指数测算资本补偿不足部分,在“资本公积 ” 和“未分配利润 ” 项下,均可设二级科目“资本金补偿资金 ”,作为实收资本的附加补充账户,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汇总在“实收资本 ” 项下,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这样使名义资本保全成为实物资本保全,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障。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保全。同时,对于“未分配利润 ” 项下的资本金补偿基金部分,已不能作为利润来分配,而应作为维护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