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第八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
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呢?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
2、指名说说: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毛泽东)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想想: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3、小组选代表交流: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4、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4、教师小结: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五、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六、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述说,随机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美好心愿 变成谁 做了什么
第二篇: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和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我们从上学到现在看过很多书,你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
3、学习“寓”字。引导:这是一个生字,想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引导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出示生字词:
巴望 焦急 纳闷 枯燥 强弱 宋国 兴致勃勃 筋疲力尽
(1)指名读、齐读。
(2)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3)齐读生字词语。
理解题目意思:揠苗助长——揠:拔;拔禾苗帮助它长高。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希望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出示句子: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提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禾苗怎么长高了一大截?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做什么事,不要着急,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寓、疲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疲:半包围结构,病字旁。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愿望:苗长
办法:拔苗 说明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结果:苗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鹬蚌相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通过学习者则寓言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你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学习鹬蚌相争
1、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谁,什么事,结果如何。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
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
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2)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 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别人获利。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闷、枯、弱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弱:弓下面一点一提。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争论的故事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述这个故事;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及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抓住时机”。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你与谁发生过争论,为什么争论?(交流)
2、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指生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归纳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号。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赞许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味道 浪费
嫩绿
争辩(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课文脉络,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休:休息,争论不休息。说明在不停的争论。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谁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什么?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4、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5、引读4、5段
6、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烤、辩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烤:左右结构,理解用“火”才能烤。
辩:左右结构,与“辨”对比着写。
赞:上宽下窄,注意两个“先”的写法
嫩:左、中、右结构,要写得紧凑 剖:左宽右窄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抄写好词佳句。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盛老师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听了盛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题目是——,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盛老师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回顾理解
1、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3)共同评价
2、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 出争论语气——可以通过一些动作表现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请同学讲
(2)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6——10自然段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射下大雁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5)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抓紧时间射大雁
3、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4、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1)“赞许”是什么意思“听什么——同学们谈感想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同学们各抒己见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无论做什么事请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2、布置练笔
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作业设计:
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禁:多音字。写拼音,组词。(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2自然段
(1)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某一方面有特长得人(指导说话)(4)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5)出示句子:
(6)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7)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8)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9)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10)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4)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5)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6)指名交流,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挥、舞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挥:左右结构,左窄又宽。
舞:要写的上紧下松。
靠:上紧下松,下部“非”两竖挺直。熟:右上“九”加一点。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摘抄成语,用成语说话。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能手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剪枝的学问”,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回顾理解
1、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剪枝是为了——获得更多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
“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指名朗读句子
3、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朗读出果实的大、多、喜人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8、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作业设计:
1、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2、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能手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习作八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体会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3.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清楚。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教育学生养成卫生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难点: 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童话编写生动有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一两篇童话故事,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前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呢? 指名讲讲知道的童话故事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学生充分发言)
过渡导入:是呀,童话故事中所有的事物都富有了生命,让人读起来感到生动有趣。有一位叫耿新华的同学,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他动脑筋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想读吗?
(二)学习例文,了解写法
1、研读例文,明确写法
(2)请大家轻声读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边读边思考: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说了谁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有什么不良习惯?
(3)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满脑子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会有什么话说呢?有什么问题哪?快快说出来。(读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以上问题)。(4)学生再读例文,想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学生同位交流)。
小结: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就能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看来,童话故事的作用的确很大
过渡,引导写文: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原因是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怎么样?
2、展开想象,口头初创(1)想不想自己也编个故事? 其实同学们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一点儿也不比书上的小作者差。咱们都来与他比一比,看谁脑袋最聪明,编的童话吸引人。
(2)交流出示。(出示书上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小猴子——写字姿势不正确;小猪——吃多了糖果牙齿不好;小白兔——不想吃萝卜,太挑食;小狗——吃饭要妈妈跟着喂,不利于身体健康。)(3)口头编故事.这几幅图只是提供给同学们选用的。同学们还可以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呢?你准备写什么呢?想让谁来做主人公?他的不良习惯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后来是怎样做的?要尽可能地把事情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达标好处叙述清楚。(在自己独立思考后,说给同位听)(4)全班交流。二.下笔成文
1.自己选择一个“不良的习惯”,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让学生自由拟题,指名交流。)2.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视。(巡视中了解全班同学习作的大体情况,掌握共同的优缺点,记下典型习作,为下面的评改做准备。教师巡视时要做到:①提醒学生坐姿及写字姿势。②提醒部分学生要快速成文。③分层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予以相应的引导;而对于优秀生,教师可提出:合理想象、恰当使用好词佳句使习作生动等要求。)板书设计:习作八
不良卫生习惯——后果——做法
第二课时
一、作后评改
1、对照习作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出示:好文不厌百回改。读是最好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提出批改要求:请同学们对照习作要求读自己编写的童话,看是否符合习作要求,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然后改正过来。
2、挑选典型习作,生生互评互改
指名读作文(实物投影出示原文)注意选文的指导性,有修改特点 放手让生紧扣习作要求评价两篇习作,并且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自己的作文,再指读文章,思考问题:
(1)童话故事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2)习作存在哪些不足?(3)你认为怎样修改更好?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自主修改童话故事,师巡视发现典型。展示修改习作,及时鼓励学生有价值的修改习作。
四.誊写作文。作业:
1、评选出本班“童话故事大王”(3-5位)写在本次作文题目旁边。
练习8 教学目标:
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照样子,练写“晶、蒜、森”三个字;背熟四条成语和《明日歌》;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看图写话、想想做做,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用字词、写好钢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三个小伙伴》这篇文章,谁还记得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今天又来了三个小和尚,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来看看
(1)出示第二组连环画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教师播放《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同桌讨论,说说图中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3、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
(4)请几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同学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小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3、指导。(1)出示三个字:晶、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谈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作业设计:
1、练习写“品字形”的字。
2、与家人一起讲故事。板书设计: 练习8 晶 蒜 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学生自主学习成语。(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意思及用法并归类。(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老师讲解。)
(3)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明白这些成语都有一个故事——寓言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5)课外拓展:课后可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含书上的一幅)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5、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作业设计:
1、背诵8条成语。
2、练习写毛笔字。板书设计: 练习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想想做做)
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么办小报。
2、老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方面谈。
4、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字。
6、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题。
7、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8、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取优点,也可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前几名的小报,布置张贴。
(4)办得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作业设计:
练习办一张“六一”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练习8 想想做做——办手抄报
第三篇:十一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十一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吴传婕
课前准备
学生看活动图片(配乐)师:聆听着这优美的乐曲,看着这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天艺术展示的活动现场,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既是欣赏者又是创造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
一、课文回顾
1、出示第八单元四篇课文题目。师:这是第八单元的4篇课文,你对哪篇课文感受最深?为什么?
2、师:从内容上看,这四篇课文又有什么共同点?(都讲的是有关艺术的故事,《伯牙绝弦》讲的是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懂得欣赏,是他的知音;《月光曲》讲的是这首名曲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之约》介绍的是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我的舞台》讲的是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学艺的故事。)
3、师: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了解,你还知道哪些艺术形式?(音乐、舞蹈、剪纸、手工编织、绘画、戏曲、书法、泥塑、雕刻、刺绣、插花、艺术体操……)
4、师:其实,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参加各种文艺汇演,在美术课上做手工,参加鼓号队的训练,都是生活中的艺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身边的艺术。
二、了解习作要求
1、出示第八单元习作要求,师:读了要求,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本次习作有三项内容可以写:“①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②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③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板书:学艺
艺术欣赏
艺术品)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这次习作的内容。
“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习作的方法。
2、师:有不少同学都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一种艺术,今天我们主要指导的是第一项写作内容。请再读一读第一项习作要求,你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呢?
学习某种艺术
故事
感受
(板书:故事
感受)
3、同学们都学习过哪种艺术呢?
三、范文引路
(一)写故事
1、师:关于学习某种艺术的故事,课文就是我们的好范例。先请同学们回忆第28课《我的舞台》,作者写自己学唱戏,写了哪几件事情?出示 ①在母亲肚子里唱戏。(结缘)②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③跟随母亲演出,学戏文。④拜师学艺。
⑤在大师面前认真演戏。
2、出示28课例文,师:我们先看“拜师学艺”这个故事,我们在写故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绷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着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选自《我的舞台》 ①把故事写完整
②注意人物活动描写 ③心里想法
3、师:学艺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其中一定发生了许多让人记忆犹新的故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学习用几个小故事来讲述自己学艺的经历。师:我们在写这几件事时要注意什么呢? ①有详有略 ②按时间顺序 ③亲身经历
(板书:亲身经历
有详有略)
(二)写感受
1、师:我们在学艺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感受,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出示例文: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选自《伯牙绝弦》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选自《月光曲》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选自《蒙娜丽莎之约》 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着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选自《我的舞台》
师:你发现作者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师:这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和回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以我们在写自己学习艺术的感受时,也要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艺术带给自己的享受写出来。
(板书:真实体验
联想
想象)
(三)指导写艺术品
师:如果有的同学真的没有学过某种艺术,也可以写写其他内容,如果你写的是艺术品,可以写哪些方面呢?(板书:造型
来历
感受)
四、课内习作
1、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学艺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三件事情,然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最后请你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出示填空提示: 学艺
学_______ 印象深刻的故事: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2、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提示:学生说完几个故事后,追问:这几件事情中哪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待会在课堂上请你把这件事详细地写一写。
4、出示要求:请你从刚才写的两三件事中选一个印象最深的故事写一个片段,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5、学生读片段,指导点评。
五、课外习作
将其他事例补充完整,再加上一个独特的题目,文章就更精彩了。
六、板书设计
故事(亲身经历
有详有略)
学习艺术﹛
感受(真实体验
联想 想象)
(艺术欣赏)
造型
艺术品﹛
感受
第四篇:三下习作5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流行地区和民间习俗。
2.能够根据本次习作的内容或需要,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锻炼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选择和组合有关资料,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短文。【教学重点】
重点: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选取需要的材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提高学生思维与书面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难点:
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拟作文题,并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联系时,有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时,教师主要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和收集途径、方法介绍清楚。在自由习作时要具体指导学生,对学生评价要面面俱到。完成习作后,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对习作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等评价策略共同提高。【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端午节的材料制作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到的相关端午节的材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赛龙舟、包粽子„„端午节到了,人们以各种形式迎接这个节日地到来。
谈话交流:同学们,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吧,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 刚好,我们班要出一期有关端午节的黑板报,如果由你来负责,你打算如何设计?(引导:刚才有个同学建议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文章。恰好有同学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材料,同学们根据材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思路)
再过一段时间,就到端午节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好吗?(板书:习作5 端午节)课件出示图片:
二、班内交流,增加积累
1.课前资料搜集了吗?你是从哪儿搜集的?(相机推荐学习方法和要求同学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师:看来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肯定很丰富。那现在让我们赶紧先在四人小组内把你的资料共同分享一下,看看谁搜集的资料最多、最生动!(四人小组交流。)(和其他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2.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我们一起来宣布:“端午节日知多少”知识竞赛,现在——开始!(课件展示“端午节日知多少”幻灯片)谁能给大家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吗?(板书:来历)
3.指名交流。(相机板书:屈原的传说、伍子胥的传说、曹娥的传说、田文的传说„„)教师小结:正因为不同地区端午节由来的传说各不相同,所以端午节就有了很多别称,比如:诗人节、女儿节、龙节„„②谁能介绍你们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有什么好吃的? 指名交流。„„(相机板书:吃粽子煮蛋、插艾草菖蒲)(板书:风俗)③其实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还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呢!你还搜集到了哪些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交流。„„(相机板书:赛龙舟、点雄黄、挂石榴花、挂五毒图„„)④哪位同学也是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能补充吗?
小结:同学们交流得可真精彩,通过搜集资料,你们掌握了这么丰富的端午节知识。看来搜集资料这个方法还真不错!老师这里有几幅各地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出示的各地图片:
(设计简析:学生手里有了收集的资料,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这不仅调动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和语言环境中吸收、内化知识。)
三、看文中资料,阅读例文,领悟写法
1.胡瑞芝同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资料,咱们来读一读,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质疑、交流。师生共同探讨,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3.为了庆祝端午节,我们班要出一期以端午节为主题的黑板报,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需要同学们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小短文,你想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刊登你的大作吗?大家能不能运用这些资料给我们介绍介绍端午节呢? 4.出示例文:
“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画门符,悬艾蒿,饮雄黄酒,还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画着“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早上,人们就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插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辟邪,以保安康。端午节这天早饭前,人们要先饮一杯雄黄酒,然后用粘米红枣包成粽子,饮雄黄酒能杀害虫、避百邪。
有的地方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什么地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王”字,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而赛龙舟、吃粽子才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2200多年前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人们划着船从四面八方来抢救屈原。他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鱼虾吃屈原的尸身。这就是民间关于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来历的传说。(1)学生阅读例文,分析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怎样,中国人过端午节,有趣吗?(学生四人小组阅读,评价范文。)
5.书上的,还有我们搜集的这么多资料,是不是全都要用进去呢?(生自由发言)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窍门:选你感兴趣的方面写。你最想写什么呢?(指名说)就可以以此为题。有没有谁想介绍几个方面的?(指名说)。
选自己感兴趣的去写这就叫有目的地取舍(板书:取舍)
6.有了材料,是不是原文照抄呢?对了,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有的在前,有的在后,这就叫:重新组合(板书:重组)
7.还有我们收集的材料,感兴趣的也可以写进去的就叫:补充(板书:补充)(教材提供了八条端午节资料,没有例文。我向学生提供了一篇有针对性的学生习作,从“例文”中获得启示:面对众多的资料,我们要学会“重组—取舍—补充”,这也使本次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一、下笔成文
(一)集体交流,明确习作任务
(出示习作要求)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来写呢?请大家自由读,看看都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指名说,教师再次强调:
1.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也可以专门介绍你们当地端午节的风俗。
2.注意材料的重组、取舍、补充,有重点、有条理的介绍。
(二)静思默想,学生作前构思
你准备介绍端午节哪些方面的内容?先静静地想一想。
(三)下笔成文,教师点拨指导
想好后就把它写下来,注意要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小组交流写完的草稿并修改,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句。
提示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批改作文:
1.自己读一读,然后自己批改。着重从措辞用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是否抓住人物特点了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2.请同桌小伙伴帮忙改一改。在不同形式的修改中让自己的习作更加完善!3.老师通过例文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好的习作总是不断修改出来的!
三、优秀习作全班朗读,借鉴优秀习作,再次修改!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听。
(1)选择小组内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2)引导小组间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2.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然后对照自己的习作,自读自改。(提醒学生注意:想想词语是否用得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四、多向评价,及时反馈 1.各学习小组汇报,各位同学参与评价,师出示评价要求: a.是否合理的安排材料;b.是否有条理的叙述自己选好的材料; c.在筛选材料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特点。2.师就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a.适当的选择b.合理的安排c.创意的表达
注意要有重点、有条理。师相机板书:有重点 有条理 3.师请各小组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4.师将各小组的习作帖在墙上,让学生下位阅读,并把自己的意见及时地写在相应的白纸上。
5.将修改后的草稿誊写抄在作文本上。
6.课后完善:把自己的习作给父母看,以使自己的习作更加生动有趣。
小结:同学们,你想实现一个作家梦?你想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刊登你的大作吗?你想让大伙一睹你的文采吗?端午节快到了,何不拿起你的笔,为咱们班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呢?
五、板书设计
习作5 端午节
来历: 风俗: 屈原的传说 吃粽子煮蛋
伍子胥的传说 插艾草菖蒲
曹娥的传说 赛龙舟 挂五毒图
田文的传说 点雄黄 挂石榴花
重组 取舍 补充
有重点 有条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次习作主题为“说说端午节”。对于端午节这一类传统节日节日,它不同于春节、中秋等让孩子们耳熟能详,所以我在授课前布置了学生查阅、收集、阅读中国传统节日各个方面的资料。2.先读后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习作也是这样的。范文引路,仿写开篇,“葫芦文”打底,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通过阅读课文着意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就可以解决有素材而不会写的问题了。不足之处: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用有关资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这样写,有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取舍材料,只是长篇大论摘录收集的内容,东拉西扯拼凑在一起,形成没有多大价值的资料杂烩。在这方面指导的还不够到位。教学建议:
三年级的学生,初学习作,对于收集整理材料更是初次接触,怎样让学生在众多材料中,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乐于书面表达”的内容,这将是我讲评习作时着重考虑的要点。还有课堂上所创设的情景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置身其间的学生们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让他们觉得: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第五篇:第八单元习作指导: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第八单元作文指导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
习作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2、学会运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
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怎样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出感动,理解感动。
1、同学们,在第这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板书:感动
2、我们常常把感动挂在嘴边,那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
3、回顾本组课文,用一句话说说本组课文的哪个地方让你感动。
4、小结: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老班长舍己为人的故事感人至深,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我们久久挥之不去,小瑞恩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为之动容。感动不只藏在课文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同学们,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翻阅自己的心灵,回忆一下那些让你感动的事。(板书:感动的事)
二、打开思路,说说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
1、交流感动的事,用非常简短的话概括地说一说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事。
2、小结,打动人心的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感动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一句简单的话,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一个眼神,都会令人感动。
三、讨论交流如何把事写具体,写生动。
1、要想让你写的事也去感动别人,咱们还得讲究一些方法。下面我们再一次走进四单元的文章重温那感人肺腑的故事,咱们来看看作者都是怎么把事情写得如此让人感动的。
2、讨论交流如何把事写具体,写生动
写具体,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来描写
写生动,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叙事抒情,写景抒情,直接抒情
巧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3、小结从课文中学方法,这也是学作文的一种途径。凭借课文的一个个例子,举一反你的作文能力甚至阅读能力都会越来越强。
四、动笔写精彩片段,并交流
1、刚才,我们获取了让你的感动故事能打动人心的法宝,现在请同学们带上法宝再次打开记忆的闸门,从众多令人感动的事中挑选一件写下来。由于时间有限,请写出你认为最精
彩的片段
2、学生习作
3、大家分享感人故事。故事不仅写得感人,还要讲得有感情,才能打动别人。
4、分享别人的故事是有条件的,要认真听,听后要说出你的感受,提出你建议。
五、全课总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在一次次的感动中这节课书快结束了,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这课的收获,下课以后把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完整的写下来,再加上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文好题一半最后别忘了给你的习作取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老师期待着分享你们更多的感人故事。板书设计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写清楚 起因 经过 结果
写具体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活动
写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
巧用修辞
第八单元习作讲评
一、提出学习任务:
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要交流、评改自己的作文。
二、回顾要求明确重点:
1、激发兴趣:
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这节课我们来修改文章,争取修改出一篇好文章。
2、回顾要求,师生共同拟定几条具体要求。
1)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
2)语句通顺,表达清晰,没有错别字。
3)典型事例,能够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或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字数500字左右
三、多种方式进行修改:
1、自已修改
2、同桌互批互改。
3、选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改。(姜涵卢辰)
1)学生读自己的作文。
2)利用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作品,全班同学认真读这篇作文,先说一说作文写得不错的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再说一说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应该怎样修改。
四、团队合作修改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自己的习作,交换修改,老师随机指导。
2、学生读改前改后的习作,谈体会。
五、自读自悟再次用心改:
1、自改要求: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请大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改过来。
2、自改。
3、读给家长听,听取意见自己再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