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性消费剧本
第一幕:
A:同学们大家好,十分感谢大家能来到这里,让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知道大家每个月的钱够不够花的呢,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月初日日肉,月末天天汤,相信会有不少同学会是这种现象。但有无考虑我们的玛尼到底去吗了呢,它到底牺牲在何处?——今天的主题:Money Money 去哪了?(如何理性消费)。下面请欣赏一个短剧。。。
第一环节:Money 你去哪了?
现在我们做个游戏:给你200让你过一个星期,看看你们如何支配这些钱!(道具:马克笔,a4纸)让每个人都写,再随机挑选两三名同学看看其想法,魏鸿雁、汪冰洋:全花完,李新柱:随性。
朱万虹:计划着花钱。。
对上面同学进行总结,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5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的消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生活消费,如吃饭、购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休闲消费,如娱乐、购物及其他;
三、学习消费,如购买与专业相关的工具或书籍等。在这三个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较平均,比如吃饭,大多数同学每月都用4百至6百左右。消费落差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闲消费部分。
而且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同学花钱无节制,月光族。
第二幕:(道具:调查问卷,做比例展示,可移动的小黑板)
主持人:这是我在上周在化工系做的一份调查问卷,经过分析研究总结出大学生的几个问题:
1..盲目消费,缺乏科学理性消费观念(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分析:有些人的消费有攀比趋势。调查显示,有些人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一定程度上存在攀比、虚荣心理。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拥有1-3件中高档名牌产品的占30%,拥有3-5件的占59%,一件也没有仅占11%;当问及“购
买名牌的动机”时,34%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同学有,我也要有”,57%的大学生选择“显现自己品位,体现出和别人的差距”,只有9%的大学生选择是“名牌质量好”。调查中还有少数同学表明,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时尚衣服,不惜向同学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反映出一些学生的消费行为因为虚荣心不能量人为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容易引起消费攀比心理的升级。
调查中,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的手机话费,100元以下的仅占14%,100-150元的占40%,150元以上的占55.1%。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生日,有57%的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36%的同学选择送礼物,7%的同学选择点歌送祝福。调查还发现,现在大学校园里流行“人际关系投资”,无论是过生日、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拿奖学金等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懂味”、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或者赠送礼物,这样的一种人际关系投资在大学校园里已经蔚然成风,实际上很多都是不必要的。2.经济独立性差,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目前大学生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父母,其他来源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以及奖学金等等。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9%的大学生选择“增长社会经验”,24%的大学生是“为了弥补个人生活费的不足”,只有17%的大学生选择“减轻家庭负担、渴望独立”,可见现在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并不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由于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他们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往往消费时没有太大的顾忌,而“透支”后经济上又处于被动。
3.理财意识淡薄,缺乏理财技能
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对日常消费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计划,会出现经常向别人借钱的情况。对“目前你每个月拥有的生活费用是否能够满足你的所需”调查时,有31%的同学选择“勉强”,还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够”。对“一学期结束后你的消费情况如何”调查时,有31%的同学选择“超出计划之外”。在对“每次所购买物品是否为计划当中”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5.8%的学生选择了“否”和“不清楚”。对“平时有没有记账习惯”调查时,有72%的同学选择了“没有”或者“不会”。对“每月多余的生活费如何处理”调查时,有46%的同学选择“下个月再花”,20%的同学选择“购买书籍”,18%的同学选择“购买生活用品”,只有11%的同学
选择“存起来另作打算”,另外还有5%的同学选择“给自己加餐”直接花掉。可见,部分学生的理财意识较为淡薄,理财技能较为薄弱,日常消费计划性不强,消费表现出一定的不理性。
这些都是现在大学生在消费上遇到的不理性问题。
第二环节:保护你的小荷包
如何做到理性消费(讨论环节)
主持人:我们既然遇到这么多的问题,那如何增在这个消费大熔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天空呢?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分组讨论,马克笔,A4纸)
第一组:江文、徐旺: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围绕展开)比如,手机。
第二组:黄永灿:我们小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但我一点不自卑。老师给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我觉得光荣。我们不比家里有钱,我们比谁能拿到奖学金,我们比谁靠自己的双手挣得钱。。(展开)
第三组:连丽梅: 我喜欢记账,我是生活委员。每一笔开支我都记录。我会逐渐发现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模式。(展开)第四组:唐楠楠?张梦醒?:感恩父母,不浪费父母的钱。(展开)第三环节:???????
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第五幕:提倡理性消费,创造美好生活
第二篇: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
你是否有,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下来的欲望;你是否经常发现自己,总是买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或者自己买的东西其实家里面有一个;你是否因看见别人在购买,自己也会有购买的欲望;你是否会因为今天在街上看见一样东西,你很想买,但因为所带的资金不足,与它失之交臂而后悔莫及。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广播,我是播音员......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天猫交易额一天内达到912亿元,刷新全球纪录。18秒成交破亿、1分12秒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元,1小时13分破300亿、17小时破719亿元„„截至12日零时,第7届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成交额达912.17亿元,而早在昨天11点50分,今年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总成交额就已超过去年571亿元的总额,剩下的每一分钟不过是在创造新的销售奇迹而已。这疯狂的数字变幻之间,是不是也意味着。那时的人们已失去理性。当人们在双十一夜晚,挺着睡意,到处寻找网络信号,而购买物品时,你会不会觉得,你所购买的物品其实你并不是那么需要,你只是在随波逐流。
今年的“双十一”网购狂欢结束后,各种“奇葩”事儿就层出不穷。例如有网友吐槽,去年光棍节抢购的衣服还一次都没穿过,今年“双十一”又刷爆信用卡抢了一堆,不少网友看了“双十一”网购账单后纷纷表示要剁手明志;重庆一男子“双十一”通宵狂购“过把瘾”,第二天晚上通宵退货“回笼资金”;有人怀疑银行账号被盗,报警后却发现是妻子“双十一”网购刷爆了卡,怒而起诉离婚„„面对“双十一”网购狂欢后的种种后遗症,我想对爱网购的同学们说一句:面对热闹非凡的“双十一”,要理性消费,做该做的事,花该花的钱。父母挣钱不容易,希望同学们控制好自己理性消费。辛勤劳作可怜天下父母心,坐享其成子女可有后悔心。有一户人家,父母都是普通车间的工人,两人的工资加起来还没有2500元/月,但是他们的孩子过生日请客竟花费了1000多元。如果作为祖国新希望的这些学生迷信于洋品牌,追求名气,有用消费来炫耀财富,铺张浪费的消费观念,千百年理性消费,追求品质的民族魂魄,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艰苦朴素,节俭朴素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去靠谁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数风流人物还怎能看今朝?
现今有很多人购买东西都是被天性与表面的利益所误导。人类的天性更倾向于浪费而不是节俭。很多人有这样的发现:当人们追逐价格便宜的东西时,常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更多的金钱。由于物品价格便宜,人们常常会购买比预计购买数量更多的物品,这样,在此项支出上所花费的往往会高于原先的预算。但事后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这种消费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浪费。人们总在为不断地购买计划外的东西,总在为追逐一些琐碎的事物而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是,我们最终被一堆杂物所淹没,为了堆放这些可有可无的杂物又付出了很多的空间和时间。这是不理性的消费后果,你以为你节约了很多钱,其实你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你以为你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其实那些东西你会很少使用,放在家里只是摆设,占据你本来就不多的空间。所以千万不要贪小便宜,没有哪个商家是不聪明的,利益最大的永远是他们。
下面告诉大家一些理性消费的方法吧!
1.对奢侈品的正确认识与理智消费,认识到奢侈品不能实质性对自己生活产生帮助,没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2.学会货比三家,多走走,多问问,争取买到最便宜实用的。3.正确树立消费观,明白什么要买,什么节制的买,什么不要买,只买对的,不要盲目追求名牌,不买贵的
4.最好和抠门的人一起去消费,这样可以为你节省金钱。5.不要因为便宜打折,而去盲目消费。
第三篇:文明用餐理性消费
文明用餐理性消费
亲爱的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古有传奇皇帝朱元璋,这位布衣天子在打江山和坐江山时,规定自家的餐桌上每日上的是三菜一汤再加一碗白米饭,就是在他生日的晚宴上,其岳母自作主张多加了几道菜,也得到了他的批评,席间小孩洒了几粒米,他瞪着眼睛,自己以身作则夹起掉的米粒,并吃掉,他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有受我们爱戴的周总理,周总理向来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顿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在桌子上掉一粒饭粒马上就捡起来吃掉。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就在我们浪费的一粒粒粮食中丢失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次吃饭都会不喜欢吃的扔掉,与别人攀比要过多的菜,盲目的跟从别人力求奢侈„„很多人觉得自己浪费的那点粮食不算什么,当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思想的时候,人人都浪费一点点,这个浪费的量是多么的巨大啊!我们是幸福的孩子每天都有吃不完的好吃的,但是,同学们,知道吗,现在世界各地,都是成千上万的人吃不饱,甚至连一口饭也吃不到。一张张饥饿的面庞,一双双骨瘦如柴的双手的时候,看着你浪费的那些粮食,难道不会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吗?据资料显示,世界上每年都有近几千万个孩子因吃不上饭而死去了。和我们一样可爱天真,聪明活泼的孩子,就因为这样离开了人间......先不说世界,据统计,我国每六秒就有一位儿童因饥饿死亡,这可真是所谓你的挥霍伴随着别人的饥饿。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啊。这些粮食都是从农民伯伯长满老茧的手中辛苦的种出来的,一碗小小的米饭,要经过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等很多道程序才能端上饭桌呢。也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只浪费的手,将他们无情倒入垃圾箱。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节俭的态度。我们青少年,正应该为广大群众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此,想对同学们发出几点倡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4、不偏食,不挑食。
5、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6、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文明用餐,节约粮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四篇:让“人情消费”回归理性
让“人情消费”回归理性
在中央“八项规定”为端正党风、政风作出表率之际,全社会也到了反思“人情消费”的流弊,让“人情”回归本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最可宝贵的是至诚至真的感情,“礼物”的本意是“符号”,人情往来的真正价值是通过符号传递亲情,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就是这个意思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面对中国三大传统节日,许多人又在为过度的“人情消费”送礼而“白头搔更短”了。
近年来,最为社会各阶层人士诟病,但又欲罢不能的习俗,恐怕非人情消费莫属。“人情消费”没有一条成文的规定,也没有强制性的执行机构,但所有卷入其中的人士都高度默契地遵循着某种不言自明的“潜规则”,什么场合、什么对象该有什么样的“人情表示”,都不会搞错,也不能搞错。更让人顿生惊悚之感的是“人情消费”超越时代的生命力:不管是保留历史之根的农村,还是引领时代的都市;无论是信息闭塞的老人,还是新潮的青年;无论是量入为出的工薪阶层,还是日进斗金的富裕人士;几乎都为“人情消费”所左右。就覆盖面而言,唯一可以与之相匹敌的习俗可能就是清明祭扫,而且在性质上,祭奠是否可以视作生者对逝者的“人情消费”?如果此说能够成立,那岂不是等于承认祭扫因为“人情消费”而存在,而不是相反?
“人情”已失去经济合理性
表现为特定场合送礼的“人情消费”,在小农经济时代有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合理性。在日常收入有限而人生重大场合支出庞大的传统社会,个人及其家庭积蓄有限,“小额贷款”之类的金融服务极为有限,而且利率相当高,生活中因此自发地形成了亲友圈凑钱帮助某一成员解决重大开支的机制,这就是“人情消费”最初的经济功能。如果只是单纯帮衬,原本不需要规定具体数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即可。但由于亲友圈内在的就是一个“互惠圈”,今天你帮我,明天就该我帮你,礼尚往来是公共行为的逻辑,“人情消费”自然形成了“对等交换”的原则,而金额标准一旦明确,“人情消费”对送礼人的压迫马上显现:现在“人情”的金额不取决于送礼者的能力,而决定于送礼的场合和受礼者的地位,而恰恰是这两点,在“人情”不再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之后,产生出越来越大的社会和道德的负面效应。
在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中完全需要依靠亲友送礼来支付重大场合的情形,客观上越来越少,“人情”时常就在亲友相聚的场合直接就被“消费”了。这意味原本“化零为整”的集资策略,现在已经被重大场合的“化整为零”显摆策略所完全对冲。问题是,办事者可以不在乎亲友的礼金,而亲友中却绝对不会没有深感送礼压力的人士。更令人不堪承受的是,翻箱倒柜凑齐的礼金被浪费了,而日后自己有事需要帮衬时,好不容易收来的礼金,又不能用于需要的场合,而只能在“夸富宴”中被糟蹋,这才是真正的“暴殄天物”,也是“人情消费”为深受其压迫的人士所诟病不止的原因。
从“人情消费”到权钱交易
然而,越是没有了日常生活的功能,越是衍生出非生活的功能,其中最为负面的就是以“人情消费”为名收贿赂之实的腐败之风。一些身居官位大权在握的人物在举办生日、子女结婚、第三代满月等场合,广发“英雄帖”,不是亲友胜似亲友,几十桌、成百桌地举办各种“喜宴”,“人情”更没有了规矩,收礼者来者不拒,多多益善,送礼者趋炎附势,相互攀比,硬是把情感往来的场合彻底变成“拉关系,托人情”的乌烟瘴气场所。“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彼此心照不宣地做成了一笔笔权钱交易。最后,不但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奢侈浪费,甚至导致违规、违纪乃至违法、犯罪。如此“人情”消费的已经不是金钱,而是道德和法律,等待这些敛财者的不是送礼者的无奈,而是公众的愤怒、舆论的谴责和党纪国法的惩处。
树立理性正确的“人情”观
在中央“八项规定”为端正党风、政风作出表率之际,全社会也到了反思“人情消费”的流弊,让“人情”回归本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最可宝贵的是至诚至真的感情,“礼物”的本意是“符号”,人情往来的真正价值是通过符号传递亲情,所以,“人情”的象征性意义应该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就是这个意思。
现如今中国大部分家庭已进入“不差钱”时代,人情往来可以卸下过于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更侧重于象征性:亲友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可以多些问候和探视,尽心达意就行,而不一定非得大包小包的;同事同学尤其是上下级之间也不是不能送礼,但可以多用点心思,给人多一点温馨之感,而不应该“以钱论亲疏”。送礼其实是一个需要智慧的场合,体贴到位,送得让人高兴,才是礼物的最大价值。“平常即智慧心”,在人情问题上,双方多点平常心,不被钱财迷了心窍,才是聪明人。
对于国人来说,能否树立理性正确的消费观念,少追求面子消费与人情消费,多去挖掘和品味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恐怕才是眼下最为紧要的。
第五篇:大学生理性消费调查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工学院班级:08级工程管理一班 姓名:杨姗学号:200840613110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财经应用文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关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调查报告
学生:杨姗
(工学院08级工程管理一班,学号200840613110)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消费问题,提倡创建“节约型校园”今年4月,开展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按各年级学生随即抽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达95%。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总结如下
1.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月消费最高达到12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350元不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2.消费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据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然而在被调查的近50名女生中,50%饮食费用在2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不顾营养需要一味节约支出。
3.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4.恋爱支出过度。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5.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72%,远超过一半。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 而且颇为严重。
6.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调查中有2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作过家教的同学,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同学都坦承自己的消费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二、造成此种消费现状的原因分析如下:
我校大学生在消费上反映出这些的问题也正是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普遍集中存在的问题,这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着密切关系。
1.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家庭经济可以满足较高消费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是,有些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也不切实际地追求这种高消费的生活,甚至为此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行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势必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校风建设应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树立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从我们学生角度而言,理性消费,无外乎四个字:开源、节流。相比之下,“节流”是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关键。
(一)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
首先,努力学习是每个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数千元的奖学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家庭的负担,至少可以与我们每月的正常生活开支相抵。况且,对学习热情投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校外消费。无形中又省了一笔巨大的开销。
(二)要做好开支计划
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严格控制自己每月的消费上限,对自己每笔资金的去向有一个详细的记录,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三)把握消费时机,充分了解市场,进行二手交易
需要添置必需衣物的时候要学会稍稍“超前”准备。在很多大商场换季衣服都会低折扣销售。但要注意不贪便宜,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利用校园网来发布交易信息,在大学生中已日益普及。
(四)利用学生身份最大限度地利用免费资源(如图书馆和校园网等)
(五)是要进行合理科学健康消费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和娱乐支出
要保证生活支出和学习支出在消费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学习支出的比例,将钱投在学习课外技能方面。如可以参加资格证考试,配备电脑、安排上网、学习机动车驾驶等技能。但不应进行奢侈消费,不参加过高的娱乐消费。
(六)自己动手,创造财富,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同样商机无限,这样在节省路费的同时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创自己的一份产业,从一些风险低的小生意做起,如代理产品等。或者也可以学以致用地做家教。
从学校的的角度而言,我们现在要大力倡导大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并齐心协力共创节约型校园。“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
“天下之事作于细”。在“创建节约型校园”思想的指导下,全校上下应积极投身建设绿色、清洁、勤俭、和谐、欢乐、可持续为主题的节约型校园活动,不断增强节约意识,节约用水,严防跑冒滴漏;节约用电,杜绝长明灯;节约粮食,合理饮食;节约办公用品,循环利用墨盒等各种办公学习用品,减少耗材;合理使用打印纸张,不必要的打印一律取消;大力开展电子办公,各项通知尽可能上网公布;日常打印尽量使用双面打印,减少纸张消耗,物尽其用。尽量少用餐巾纸,多用手绢和抹布。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杯子,提倡自带餐具、水杯。人人争先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关于节约的有关规定,从节水、节电、节开支入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经济生活每一天。学校还可多组织节约常识教育,开展“我为节约献一言”活动,提倡师生员工查找校园浪费现象,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推广应用节约技术和方法,表扬校园节约先进事例。我们必须明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形势。让我们规范各种日常行为习惯,树立合理使用和节约使用一切资源的意识,不断提升素养、砥砺品质,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诸如:人走灯灭、空调关,计算机长时间不用及时关机、离开时关闭显示器,节约使用大桶水,教师要
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每日的垃圾要分类清捡、倾倒;打热水时,自觉排队,不争不抢,按需取水、节约热水,把更多的方便让给大家。大学生宿舍可采用远红外感应控水装置,做到人走水停;把干净的水做到二次利用,例如三楼的洗手水可以通过管道流到二楼的贮水池,由于洗手水都很干净,涮拖把没一点问题。同学们应将饮用后的塑料瓶、易拉罐,以及废旧报刊纸张合理处理,避免对可回收垃圾的浪费。在我们的校园中有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存在,收购的钱可以帮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盲目攀比,不超前消费。爱护图书,加快图书周期循环;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室学习资源,杜绝无效占座。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责任已成为所有大工人的共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心中扎根,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消费问题,提倡创建“节约型校园”现开展“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属不记名调查,请按照您的真实情况或想法进行选择、回答。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
A.350以下B.350-500C.500-800D.800-1200E.1200以上
2.您每月饮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饮料)大概为多少()
A.250以下B.250-350C.350-450D.450-600E.600以上
3.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
A.200以下B.200-300C.300-400D.400-600E.600以上
4.您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如果有,平均每月用于这方面有()元支出A.50以下B.50-100C.100-150D.150-200E.200以上
5.您花在服饰和配饰装扮(手机、包包等)方面平均每个月的消费()
A基本不花费B.100以下C.100—200 D.200-400 E.400以上
6.您每月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是多少()
A.我尚单身B.100以下C.100-200D.200-400E.400以上
7.您拥有手机吗?如果有,每个月话费支出为多少?如果没有,请回答下一题。
A.50以下B.50-100C.100-200D.200-300E.300以上
8.您每月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为多少(仅限于使用电话卡的情况)()
A.20以下B.20-50C.50-80D.80-110E.110以上
9.您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补贴日用B.增长社会经验C.赶时髦D.渴望独立E.闲着没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费的资金主要来自()
A.学子勤工俭学,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给企业打工D.主要从家里拿钱,很少自己挣钱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总收入为()rmb
A.500(以下)B.500—1500C.1500-3000D.3000-5000E.4000以上
12.您觉得您现在每月消费情况如何()
A.高得惨不忍睹B.偏高C.刚刚好D.偏低E.低得一塌糊涂二.
13.您的家乡是: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市
14.您有没有在不知不绝中花去很多钱的体验?如果有,您觉得这部分花费是否必要?如果您认为不必要或者很大一部分不必要,您能想出什么办法避免这部分花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