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一进学校读书

时间:2019-05-13 05: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我一进学校读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我一进学校读书》。

第一篇:从我一进学校读书

从我一进学校读书,胸前戴上红领巾,站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看着鲜艳的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心中就涌起一股暖流,要严格遵守各项校规校纪,争做遵规守纪的文明学生。

在我学校的每个教室后方,都醒目地挂着《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地要求我们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知道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并不是为了限制同学们的自由,而是为了让同学们拥有一个更加有序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获得更大意义上的自由,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从小教育我们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从小从校园开始,养成遵规守纪,文明有礼,这才是制定各种纪律、规范的真正目的。遵规守纪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的确很难。我是一个谨慎的学生,时时刻刻处处都会提醒着自己,勤早上学,不可迟到,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讲文明话,做文明人,爱护花草,爱清洁,走路轻声慢步等。因此,校园里里外外,都留下我灿烂文明的足迹。

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与同学,朋友,老师,领导或者客人,就是在路上相遇时,我总会会心地打个招呼;如果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我会大方得体恭恭敬敬地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或者是同学遇到困难,我也会热心地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安慰他们,我会跟随他们一起笑一起克服困难;平时生活中,我也与同学和谐地相处。我很喜欢一句名言“扔下的是垃圾,拾起来的是品德”。当我走在校园中,发现球场或走廊或教室有纸屑,我都会将它拾起来,自觉地放入垃圾箱。校园是我家,清洁卫生靠大家,不是吗?我的这些行为举止,感染了身边的同学。

我很高兴,因为我捡的每一张垃圾,同学们会以我为榜样,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干净,从此再也没有垃圾,无论走到哪,都会感觉到很舒服。我还是个热情大方的人,从不腼腆。学校经常教育我们,跟人打招呼是光荣的,是民族的美德,我因此时常记在脑中。记得,我们学校经常会有领导来视察,有一次,校长陪同几位领导来到我们学校参观和指导工作,我正好下楼梯,遇到他们,那一刻我没有退后,而是停下来,站好向他们面带微笑地打招呼“客人,您们好!校长好!”因为我的文明礼貌,他们感到很舒心,连连竖起大拇指,直夸我。看到别人开心,我也情不自禁地高兴起来。在那次的国旗下讲话时,校长也提到我,表扬了我,同学们也变得更有礼了,领导们也喜欢来我学校参观。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人才,是正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遵规守纪这不仅是学校要求我们做的,更是我们自身就该具备的,世间有谁不羡慕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高素质的人呢?其实不必羡慕,因为遵规守纪,我能行,你也能行!人见人爱,你也可以的。所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要自觉遵守各项校规校纪、法规法纪,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效的学习,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遵规守纪,创造出一个和谐,欢乐的校园。为自己的大学梦想提供最理想的环境,别忘了,大学之门的钥匙握在自己手里,一切从自己开始,遵规守纪,我能行。

第二篇:从读书说起

泥土如是说之一: 从“读书”说起

同学们

作为一个快退休的老师,我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我很想把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些认识和经验更多的告诉你们,如果能对你们的学习或今后的人生有那么一点帮助,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那我们就从“读书”说起吧。

“读书”,是我们接触最多使用最频繁的词语之一,可有多少人认真思考或玩味过这个词语呢?比如“读书”到底有哪些含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与我们的生活或人生有些什么关系,与我们人类或文明有些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思考过没有?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读什么书,怎么读,读来有什么用,这些直接关系我们当前生活的问题,大家去认真琢磨过没有?我们很小就被大人送到学校去读书,直到今天,有人问你在做什么,你也可能说我在读书,(我还没工作),那么泥土老师我呢,我已经苍颜白发快退休了,有人问我这段时间在做什么,我也可能会回答我在读书,同样说“读书”,可它们的意思一致吗?这些问题也值得玩味。

当然,读书也不是个多艰深多玄奥的话题,更不是个陌生的话题。有关它的格言警句名人典故我想各位只需眉头一皱就会背出一大串,你看我们教室、走廊,哪里没有林林种种关于读书的箴言?这里我就不想再浪费时间去说那些正确的废话了。我想说的是我认为能引起大家更具体更深入思考的东西,或一些似是而非容易让人犯糊涂的问题。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还用问?怎么会没用呢?这简直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可是,在我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实实在在经历了或见证了3次读书无用的思潮。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是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时代,社会上弥漫着读书无用的情绪。在人们的言谈中,经常可以听到“读书用啥用?越读越倒霉”这样的话语。所谓思潮,就是说不是少数人而是很多人这样想;不光是这样想,而是真真实实的这样认同。任何现象都有产生它的原因。当时的社会的的确确有大量的事实明摆着,你不得不那样想。在一般情况下,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不说大的远的,就在我生活的周遭,凡是称得上“读书人”的,几乎都活得狼狈,而且其狼狈的程度几乎都与读书的程度成正比。那时候活得最风光最荣耀的是“工、农、兵”,在农村,自然就是贫下中农,“知识分子”已经近乎一个蔑称,人们用它的时候习惯性的要在前面加上一个“臭”字。那时最遭歧视的有五类人,叫“地富反坏右”,本来在“地富反坏”中就包含了很多“读书人”,而“右”中就全是读书人了,或者是真正的读书人了。这些人随时可能被传唤,随时可能被五花大绑拉上台去挨批斗,喊站起不敢坐下,生老病死听天由命。那时最吃香的一是屠夫,一是车夫,提刀的和握盘子的,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可你想想,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所谓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普遍的缺衣少食,人际间会发生什么关系,考考你们的想象力。吃香的其次是“机关干部”,也叫“国家干部”,包括食品站,粮站,百货店,乃至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大,不要与今天的“公务员”相混淆。他们为什么也吃香呢,因为他们属于“非农业人口”,几十年前,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差异之大,也考考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不出的,回去问问你们的爷爷奶奶或者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当然,教师也基本属于机关干部,他们的生活比号称国家主人的广大贫下中农要优越些,这是事实。但他们中,一般情况下,谁学问最深,谁就最可能遭受打击。我们学校的研究员级别的数学陈老师,实验中学的特级数学何老师(均已退休),他俩都是文革前华东师大的毕业生,上海人,当年他们都被分配到我们这里来工作,今天看来,他们是多么宝贵的人才呀,可你们知道他们在那时来干什么?一个在农具厂打铁,一个在涪陵中学(涪高中)饲养场喂猪。

这些是我的亲眼所见。把眼睛抬高一点,视野放宽一点,那就更让人触目惊心了。老舍是怎么死的,傅雷夫妇是怎么死的,翦伯赞夫妇是怎么死的,顾准是怎么死的,那时钱钟书夫妇在做什么,沈从文在做什么,聂绀弩在做什么,高尔泰在做什么,整个中国大陆文化知识界的精英们形形色色的遭遇,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读书多么可怕,做学问多么可怕,做知识分子多么可悲,读书岂止无用,简直是引祸速罪啊!

一是读书无用,一是你即使想读书也没有书读。那时允许读的只有一种,红宝书——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当然,还有马克思列宁等人的书,可是太高深,很难读懂。还可以读鲁迅,但由于没有其他的书参照,只读鲁迅的也难真正读懂。而大多数的书被宣布为“大毒草”,“封资修”的东西,说这些书会越读越坏,甚至宣称“知识越多越反动”,对一般人来说,避之唯恐不及,谁还敢去读?

这是我所亲历的最严重的一次读书无用论思潮。当然,文革嘛,中华乃至人类历史上最荒唐的10年,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不然何以称为“浩劫”呢?

第二次读书无用思潮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11届3中全会已经召开,文革被正式宣告结束,改革开放思路正在形成,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指导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们的祖国百废俱兴,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种形势下,忽然知识有用了,知识分子宝贵了,大量挺过来的读书人从牢房、农场和作坊里被解放或解救了出来,成了“非农业人口”,成了“工人阶级”即领导阶级的一部分,非但不臭,倒成了世俗眼中的“香馍馍”。大量读过一点书的人能够公平地坐在考场上接受国家的挑选,得以迈进各级各类学校去读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多么令人激动和温暖的话语啊!我本人就是侥幸借此春风骄阳得以拉着时代的尾巴进入了学校读到了书从而改变了个人命运的。那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年代啊!按理说,在这种形势下,读书是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多么明智的选择,可是怎么还会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潮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具体情况说起。体制的转型有一个过程,在我国这个过程特别漫长,今天也还远未完成,不像俄罗斯,他们用的是“休克疗法”,而我们叫“摸着石头过河”,强调的是“特色”。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自由贸易,这就出现了私营经济,出现了“个体户”,为了尽快挽救文革造成的经济危机(灾难),国家不但认可私营经济的合法,还从政策上予以扶持。这些个体户自主抉择,自负盈亏,不但没给国家造成负担,反而带来巨大的利润,使社会产生出巨大的活力,当然,绝大多数个体户也似乎一夜之间就暴发了,所以当时就有了个新名词叫“暴发户”。而相当多循规蹈矩的知识分子还在体制之内,他们战战兢兢的还在余悸中呢,还在为自己终于回到了体制中,终于端上了铁饭碗,终于得到了尊重而沾沾自喜谢主隆恩呢,哪晓得抬头一看,别人早赚得盆盆罐罐都溢出来了!再仔细看,他们读过多少书?有什么学问?有什么技术?不过是“胆大妄为”而已,于是心里不平衡了。那时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还有什么用?于是不少人从学校、医院、研究所和党政机关跳出来,主动放弃铁饭碗,一头扎进市场,名之曰“下海”。这些人少数取得了成功,成了今天的富翁,多数人被碰得头破血流后又回到了体制内,这是后话。

第三次读书无用思潮就发生在当下,我们大家正在经历着,如果你关心时事并比较敏感的话,你就能清楚的感受到。不知道同学们听说过“教育产业化”这个词没有,这个词有很多高深的解释或理论,但若用一句大白话来解释,就是把教育当成生意来做。这个概念大概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当时当局有高官提出,学术界和民间也热烈讨论过,后来不大提了,当局也回避或否认,但事实上在搞。它的实际结果就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增多了,就业压力加大,矛盾凸出,相关的问题是家长的钱袋掏空了,一些贫困家庭为供子女读书而倾家荡产,个别家长甚至为此而轻生;年轻人中生出了两个新族类,一个叫飘族,一个叫啃老族。在这种情形下,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而来就不足为怪。这次读书无用思潮产生的原因似乎有点特别,表面看来,好像是读书人太多,读书贬值,人才过剩!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仍然是太缺人才了,常说的人才奇缺这种现状根本就没有得到改变。这里面的问题才真是有点复杂,难得理清。比如说大学生数量增多了,但质量呢?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如何?我们的社会能不能给这些大学生们提供较多的创业机会或出路?如果同学们爱思考,在你们“读书”之余去认真琢磨琢磨,想通了,或许会对你的人生选择大有裨益的。

纵观这三次读书无用思潮,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是对某种制度或政策的社会反应。反应有正有负,读书怎么会无用?这不合常识常理,可见它是一种负面反应,结果是人才的浪费,是一个国家智力资源的浪费。它不但危害了个人的福祉,糟蹋了人的生命,而且扼制了社会的进步,你们想想,是不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读书到底有不有用,我们先不要简单下结论。历史的价值就在于为我们提供教训,以便我们在当下抉择中尽量减少或杜绝失误。显然,片面的被歪曲的所谓历史必定会让人得出错误的认识,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抹杀和歪曲历史简直罪大恶极,轻视和无视历史也可以说是愚不可救。扯远了,言归正题。读书有不有用,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段历史的另一些事实或另一个剖面。

进入新世纪的10年来我觉得自己与过去相比活得最好,最幸福,真的,我时常暗自庆幸:终于没有枉来这世上一遭!这个幸福不是指所谓的日子过得好,什么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不是的,如果那样看,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不但物价低,又比较稳定,更重要的是安全,吃的放心喝的放心呼吸的放心,不像现在,哪样能让你放心?随时都可能遭遇不测,你得有这个思想准备。我说的幸福,是说我自己终于有所醒悟,活得有几分明白了!你被注射了麻醉药,或者你成了植物人,就算天天有人喂你养你而且喂养得很不错,你是不是很幸福?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苛,温饱足矣。我更看重精神生活,我不愿像猪那样活着。今天主张价值多元,这是对的,各人有各人的诉求,不该强求一律。有人就公然宣称他就喜欢像猪那样活着,那是他的事,可我不愿。又扯远了。我之所以能得到幸福,是缘于我遭遇到网络,得以读到了我认为真正的好书,是这些书唤醒了我的精神生命,使我不至于老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而终至沉沦。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那份因幸福而激动的感言,我终于真切感受到了,而且我知道,好多好多人他们压根儿就不能享受到,因为他们不读书。

但是我内心也有较沉的伤悲和悔恨,而这伤悲悔恨也是因了读书。这是一种特有的感伤,是因读书而产生的。我读托尔斯泰和雨果,没有这种感伤,那是因为他们是世界级的大文豪;我读康德和卢梭,没有这种感伤,那是因为他们是世界级的大思想家;我读钱钟书和袁伟时,也没有这种感伤,因为他们比我老,是前辈。可当我读到秦晖和朱学勤,(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像刘小枫王小波吴思陈丹青这些人)这种感伤就产生了!因为我发现,他们竟是我同时代出生的人,他们中有的人还稍稍小于我,都属于50后,都经历了同样的折腾和磨难,问题是他们为什么那么富有学问富有思想,那么卓有成效,他们的人生为什么那么精彩,生命那么富有质量!相比之下,我却是如此的愚昧无知,如此的贫瘠萎靡!对他们这些人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我知道了,他们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读书。在那我说的第一次读书无用论泛滥的时候,他们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们或因了家庭,因了朋友,因了和当时的某位“坏人”偶然相遇,当然也因了他们自身的警觉和聪慧,他们得到了或拿起了“禁书”“毒草”,在别人兴高采烈唱红歌跳红舞竭斯底里呼口号搞运动的时候,他们却躲到僻静之处静静的读书,默默的思考,殷殷的营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当冬去春来,恢复高考的时候,他们顺理成章的一步就迈进了北大清华复旦南开,成了新时期最早或较早的学士、硕士或博士;而像我,则只能因为勉强的初中学力考上个中等师范。你们说,差距是怎么产生的?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如果……,可惜,逝去的生命没有“如果”啊!

当然,我也有我暗自庆幸的。那就是在我的周遭,在我的同学或伙伴中,自己觉得又是幸运者了。别的不说,就说能读到上面我所列举的这些人的书,能与他们直接的或间接的对话,那我就是我同学或伙伴中唯一的一个了。不是可以的问题,而是能够的问题,只有我才能够。至于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我自认为比他们优越多了。我回家乡,见着几十年前的同学或伙伴,自然产生的就是鲁迅《故乡》中的迅哥儿见到中年闰土的那种感情。这种差别,我认为主要就缘于我的读书。常言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来还真是那个理。

我的小学刚好于文革开始的时候完成,幸运的是此时我已经完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阅读了解。文革中,由于小学的阅读激起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尽管这样不许读那样不许读,但我还是偷偷的千方百计觅书来读,管他毒草不毒草,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是书就行,所读到的书大多没有了封面,很多只有半本小半本,有的简直就是所说的烂油渣,上坡(上工干活)时就别在背后的腰带上,一有机会就拿出来读。这样竟读了四五十本小说,遗憾的是很少接触到真正的名著,多是《红岩》《红日》《红旗谱》之类(就这些本来是宣传品的东西当时都属于大毒草,是不准读的)。有人说教育往往是一次次偶然的相遇,我赞同。是的,真正对我的灵魂、智慧和趣味有所触动的就是一些偶然的相遇。记得我读农中时,遇到一个“右派分子”来给我们代几天课,很多同学都嫌弃他,但我们几个却喜欢和他聊天。一天,我突然听到他说了句“其实我们出生后就一直奔向死亡的”,我轰然一懔,这到是从来没听过的话,我当时只知道我们正奔向灿烂辉煌的明天呢,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就觉得这老师不简单,下课或放学后就爱和他厮混,就这样我在他那里得到最早的哲学启蒙,开始不满足读小说了,试着啃一些哲学和经济学书籍,像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薛暮桥的《政治经济学》,后来还硬着头皮啃马克思和列宁的一些书,我想,在我成长的关键时刻,能得到些许思维的逻辑的习染,那么这次偶然不能不暗自庆幸。我还有一位前辈也是右派,他给我的影响就是读唐诗。他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有机会见面则能听他吟诵和讲解。记得一年的中秋节晚上,在他那小茅屋的小坝子上,他一面吟诵李白的《月下独酌》,一面手舞足蹈表演,还不时的解释玩味,什么叫“无情游”,“邈”字什么意思,他耐心的讲给我听,他说话结巴。看他吃力的样子,口里老是流着涎水,我是又好笑又感动,彼景彼情,至今历历在目。他家离我家百里外,去他那里坐车坐船外还要走一两个小时荒山小路,但我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去拜访他,为的是能和他吹一晚上的牛。后来他把诗集送给了我,我竟然独立地读懂了好多首。须知那时可没有什么详释、鉴赏之类工具书,连字典都没有。记得我独立读懂了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和王维的《渭川田家》(现在看来其实并没真正读懂),到他家去讲给他听并得到首肯后,心里那个高兴得意啊!他还给我吹陶渊明,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没有书,可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叫教育?那才是教育哦!(今天的你们我知道可以背出很多诗歌,但你们心灵里到底有没有诗啊?有没有让你融身其境反复吟哦的古诗啊?你们自己可以扪心自检一下。一个人如果只是口中有诗而心中无诗,那是很可悲的。你们慢慢去体会我这句话。)但他不懂哲学(当时我这样认为),不关心我学哲学,还泼冷水,还讨厌我给他吹的那种哲学。他就喜欢文学。

我想我与我儿时伙伴的命运不同,人生轨迹不同,就在于相同时代中,我们却有着不同的个人选择和际遇;而我和刘小枫朱学勤他们相比,看起来大家都读了书,但书的档次不同,思考的起点不同,读书的自觉程度不同,结果相差就那么悬殊。那么你们想想,归根结柢读书有没有用?

琢磨一下人们在使用“读书”这个词语交流的时候,实际的含义是大相径庭的。通常所说的读书,指的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即就业前的准备阶段,也叫受教育阶段(学生时代),你们现正好就在这阶段。人,要社会化,要获取谋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懂得遵守社会的基本秩序或规范,还要能传承人类文明并能有所创造,这些都离不了读书。这个意义上,读书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就是其基本任务或者义务,是应该也必须完成的。但是这种读书又容易给人感觉是一种外在的要求或者压力,往往成为被动的事情,这就容易与人的志趣、爱好等发生冲突,读书成了苦差事,尤其如果不幸遭遇不好的教育的话,读书竟让人苦不堪言,或者徒劳无益。不仅如此,不当的教育甚至会让读书来扼杀人的天生兴趣(比如越读越不爱读书,厌恶读书),扭曲人性,扭曲价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读书的意义。读书也可能毁人,不能不慎。

上面所说的读书说白了就是谋生的一块敲门砖,门开了,砖就会随手丢掉。可惜呀,多数人就是这样理解和处理读书的,读书和他的人生就发生这么一点点关系。但是,如果你遇上好的教育,你的读书走上了好的路子,你会发觉读书是件很令人快乐的事儿。读书会让你发现自然是那么美丽,宇宙是那么奇妙,其间的人类是那么独特——形体,智慧,情感,劳动与运动着的世界,真善美与假恶丑,创造与毁灭……而你自己是人类的一员:生命的意义,理想与现实,幸福与悲惨,灵魂与肉体,生与死,自我期许与路径选择……随着读书,这些东西就会在你的脑海里出现,展开,就会铺就出一条柳暗花明的精神旅途,让你在跋涉中唏嘘感叹,激动不已。于是,读书的神奇作用发生了:读书再不是苦差事,而是享受,是幸福,是权利;再不是外来的要求,而是内在的需要;再不是敲门砖,而是生活方式,是心之路,将伴随你整个生命的完成。

什么是生命的完成呢?得先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就人来说,一颗完整的生命应该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本质应该在精神上,因为精神生命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根本上还是精神上的差别。考诸实际,我们会遗憾的看到,很多很多的人他们的精神生命是干瘪的,萎缩的,他们还没有发育健全可物质生命就已经到尽头了!所以世间多有虚度一生的喟叹。那么,生命的完成就是使自己的生命的两个方面都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品位。

如果生命是上帝给予的,那么他给你这颗生命应该与给予别人的大致同等吧,因为他应该是公平的,不然何以称为上帝呢?那么后来的生命的形形色色千差万别还是应该由生命的拥有者自己负责。一般人与所谓的贤人圣人的不同,就在于一般人自己的精神生命中很多优秀的潜质没有得到开发或激活,如此而已。人由于自身固有的局限,他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只能看到(感受到)他能够看到的东西,要想克服这个局限就只能靠读书。读书就是与高贵的灵魂对话交流,从而唤醒和激活自身同样高贵的潜质,使其健康、完整而富有活力,甚至使其不朽——精神生命得以万世传承。从这个高度上认识读书,恐怕才到位啊!

有人可能会嘀咕,你说得多有诗意啊,可是我首先要吃饭,像几十年去前人们常说的“一切都是假的,肚子饿了才是真的”。是啊,在人处于绝对贫困的时候,这简直就是绝对真理。贫穷让我们低俗、愚昧、野蛮、贪婪、急功近利……穷出来的见识!但是,在正常的社会,绝大多数人不会遭致这样的,还莫说现代,就是古代也不会,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整天战战兢兢于自己的饭碗,那还有什么人的尊严?还配“人”这个称谓么?问题在于,如果实实在在真实情况就是这样呢?我们总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呀?那么请你相信,在你真正的如上所述诗意地对待读书的话,你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你的饭碗问题也自然会得到解决的,你的物质生活会让你满意的。我所说的一系列的变化,是说随着读书,你的观念的变化,视野的变化,个人世界的变化,人格的变化,人生格局的变化,人生轨迹(身份、地位和境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必然的,只是时空或具体的方式不同而已。要证明还是靠读书,不信你们去读读一些真实人物的传记,如像托尔斯泰、爱因斯坦、英-甘地、赫尔岑等人的传记或回忆录。

读书是一个大话题啊,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管中窥豹罢了!那么关于读书,同学们你们有哪些经验,哪些困惑,哪些思考,可以挖掘出哪些话题呢?大家放开拘束,大胆思考,交流,相互砥砺,这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场面。

读书吧,读书会改变你的命运!(留下个问题:怎样读书?)2010/9/14 下讲预告:说“你”

第三篇:从我地情况浅议农村薄弱学校

浅议如何在农村薄弱学校

推进素质教育

龙里县大岩小学

摘要:农村薄弱学校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人们对农村薄弱小学和薄弱初中的总称,农村薄弱学校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存在着不少困难。我认为应充分认识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与之相配套的多元化评价手段作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推进;农村;薄弱学校;素质教育;李刚

农村薄弱学校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人们对农村薄弱小学和薄弱初中的总称,是近几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强调的问题。农村薄弱学校的产生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并成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障碍。近两年,尽管政府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已认识到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严重问题,将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但我认为,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与之相配套的多元化评价手段作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现状及与素质教育总体要求的差距

大部分农村都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老化的情况,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学校尤为严重。这是由于当地政府实行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学效益,这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迅速发展,需要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今天,这种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和存在,便导致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薄弱学校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更何况,一些地方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些原来办学条件好的中小学校总能得到“特殊关照”,而那些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学校则始终处于“饥饿”状态,长此以往,就使得基础条件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基础条件差的学校越来越薄弱。同时,虽然我国教育界一直呼吁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并要求中小学必须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事实上,现行的大多数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搞“应试教育”、“精英教育”,视高分学生为人才,片面追求升学率,在这种人才观和教育风的影响下,必然导致许多办学条件差又长期得不到改善的中小学校,其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每年的招生计划落实都不能如愿,一些学生择校而去,教师也不安心工作,从而造成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

农村薄弱学校占的比例很大,其现状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社会角度看,这种学校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从教育本身看,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还不高,使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平等性、强制性原则。从学校内部看,农村薄弱学校的生源较差、办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教师学科不配套、队伍不稳定,学校工作运转处于一种不良循环之中,所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精神压力较大,学生在学习上则被动应付,学习目的模糊。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又影响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人们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必须加大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革力度,这既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教育公理原则的体现,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多年来,教育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等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独到的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注重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强调:“……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进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到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现代话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并强调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该说: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多样化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学生的认识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教育技术中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等手段的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内容和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系统性的优势,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犹如身临其境,感染力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不断地从感性向理性过度,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素质形成的智力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分数评定学生的优劣;以分数定才能的旧观念,让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全

面发展。学业情感评价等都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全体性、开放性、基础性等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慧、潜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和宗旨,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三、据农村薄弱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的构想。

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与转变过程中,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政府及其教育主管给财力、师资、物力及办学政府上的支持。二是学校自身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团结奋斗、自力更生、不懈努力。其中政府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力量,帮助改善办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好农村薄弱学校的前提条件。但办好农村薄弱学校,改变其现状从根本上讲必须要靠学校自身的艰苦努力。学校自身的努力在转变教育观念,内部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起着实际有效的作用。没有自身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农村薄弱学校是很难建好的。由于农村薄弱学校面貌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所以,面对众多的后进生和学历达标程度不高却又大部分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农村薄弱学校应采取什么样的方略入手呢?我认为关键是要端正办学思想,改变经验型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彻底放弃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拼升学率”的传统做法,从教师培训入手,探讨切合实际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转变途径。这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求真务实地从多维度进行探索、实践,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讲,一方面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所以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课改培训和教研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条件差一些的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常规电教媒体,条件好的则可结合课堂教学尝试开发计算机辅助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并根据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设计、制作或选择富有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软件或课件。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离不开教学媒体和配套软件的支持,因此,农村薄弱学校在改变与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将添置教学媒体和软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不但让投影仪、幻灯、录像机、电视机、银幕等常规电教媒体进入教室,还要使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交互式教学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环境进入学校。并购置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幻灯片、录像带、教学光碟等教学软件。将现代教育技术实实在在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中,不能只把它作为学校硬件建设的一个条件,而忽视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其作用也不可忽视,它是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多角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及各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农村薄弱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也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另外,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参与在职教师教育

技术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并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总之,只有把教育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其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未来知识密集型劳动者,此时,教育技术也才能真正体现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自身价值。农村薄弱学校也才能全面地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才能得到发展、进步。

第四篇:从读书到写书

从读书到写书

山东省乳山市黄山路学校张淑艳

我的书——《美丽只在有无间》终于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如今看着自己的书,我真正体会到了要做成一件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希望,有成功的可能!

我感觉这又与我读书、反思、写作是一个道理。我喜欢读书,于是就天天读,读到一定程度时就非常想写,于是许多教学随笔、读书感悟、生活感受便随笔端轻轻淌出。有时觉得写不下去了,有种才思枯竭的感觉,我就会捧起书读啊读。这样就形成了读写、写读的良性循环,但是我从没想过自己要写书,能写成书!

然而生活真的“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凡事只要你肯做、你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再简单的事能够坚持到底,也能成就不简单!

在我读书写作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多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也会通过读书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远离浮躁,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让我们的教育更美丽,更能让课堂风生水起。可以说,书永远是一盏明灯,它既照亮了教师的人生之路,又照亮了孩子的前行之路。

我喜欢读书,书已成为我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须臾不可分离。每一个节假日都是我读书的最好时节。每当寒暑假来临,我都会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确定读书篇目,并一定完成。有朋友问我,这样度过假期是不是太累了?我只想说,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永远都不会觉得累。

我读书比较广播,既读唐诗宋词,也读中外文学名著,更读教育专著。在书中,我与李清照一起走过“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在书中,我体验苏轼的单纯、快乐,善良、慈悲和温文高贵;在书中,我感受周总理的大无大有、大智大勇和大爱大德。在书中,我聆听余秋雨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发出的深沉呼唤,随着他的笔尖游走于那些浸透了千年文化血脉的山山水水。在书中,我领略到了太多太多别样的风景,尤其流连于教育名著中时我的感触尤其强烈,可以说教育名著的阅读,让我能够高屋建瓴地看教育、看学生、看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

吴非的《不跪着教书》,让我看到了当代中国一位最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教师的肺腑之言;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让我闻到了那朵激情的玫瑰、书香的玫瑰以及思考的玫瑰的奇异芳香;李镇西的《与青春同行》,我又常常会合书而思,不断地叩问自己:从教20多年,我都做了什么?我蹉跎了多少珍贵的岁月?我荒废了多少宝贵的时间?我还有多少生命可以浪费?我给予了学生怎样的影响?无疑,我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与自责中。从这本书里,我又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弗雷什中学》,并千方百计买来一读为快,读这样的书,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每一次洗礼过后,我觉得自己的心更晴朗,更柔软,更温暖。

读书之后我才知道,不读书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有价值的思考。只要读,随之而来的就是思考、写作甚至探究,这个过程就像天上下雨,地面会湿一样的简单。近几年,在读书的同时,我几乎每天都记录着自己读书、教学当中的点点反思与感悟,也记录着我这几年的教育生活轨迹及我的成长历程,不知不觉,两年多(05年春天至07年年底)的时间里,我竟写下教学随笔、反思以及读书感悟几十万字!如今这些随笔已结集出版。这是之前我所没有想到的!

第五篇:从学走路开始学读书

从学走路开始学读书

别以为只有大孩子才能看得了书,美国《养育》(Parenting)杂志最近刊登文章指出,只要对图书善加利用,各个年龄段的宝宝都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一、蹒跚学步期

宝宝为什么喜欢图书?

图书的打开、合上,再打开、再合上能让他们着迷;页面上有明亮的颜色,好看的图片;图书意味着悦耳的韵律、快乐的声音;读书的时候可以依偎在父母怀里。他们能学到什么?

图书是如何“工作”的——人们打开书本,而故事就藏在里面;人们通常从左到右阅读;图书能够讲述故事;故事总是有开始、有结局的。

父母要做什么?

1、大声朗读。只要小宝宝高兴,即便他只是用书玩耍也可以。如果宝宝对父母的朗读没表现出兴趣,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2、朗读时尽量简短。小宝宝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朗读5—10分钟已经算很长了。

3、让宝宝与书互动。父母可以尝试让宝宝自己到书里去找一些简单的事物,比如人的眼睛或者漂亮的花朵。

4、遵从宝宝的引导。如果小宝宝从你手中把书夺过去,你只需要把他放在膝盖上抱着,让他自己玩就行了。因为这就像玩食物是孩子自己进食的第一步一样,玩书其实也是阅读的开端。

选择什么样的图书?

1、耐用性。小宝宝们是不会小心保护图书的,当然父母也别想要求他们好好“对待”图书。因此,父母要买一些硬纸板型的图书,以避免被宝宝撕坏。

2、符合宝宝的喜好。有发光封面,或有好闻气味的书都可能让小宝宝心仪。带他去图书馆或书店,观察他对什么样的图书着迷,可以帮你做出选择。

3、实物插图。小宝宝一般都喜欢看到他们认识的物体。因此带日常物品图片的书是父母们不错的选择,注意不要有太多的故事情节,小宝宝们不需要,也不喜欢。插图不需要太真实,简单、清晰就好。

4、易懂且文字要少。许多供宝宝阅读的经典之作都是文字很少,或完全没有文字,这样便于父母根据插图随意发挥想象力,而且也便于根据宝宝注意力的情况来安排阅读进度。

二、学龄前期

他们为什么喜欢图书?

可以把书放在地上,搭成供玩具汽车、火车穿行的“隧道”,或者搭成供洋娃娃“居住”的帐篷;书中有他们喜欢东西的图片;如果假装阅读了一本书,看起来就像长大了。他们能学到什么?

每个词都有具体的发音;词汇是由字母组成的;图书上的文字和图片是有关联的;如何保管好一本书。

父母要做什么?

1、有耐心。小宝宝也许会要求父母一遍遍阅读同一本书,但别烦,为孩子读吧。

2、阅读方式要灵活。跳着读,从中间开始读,重复读某些页的内容,或者停下来讨论某个插图的内容。这些阅读方式的灵活运用,会增加宝宝们对书的兴趣,这比按顺序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效果更好。

3、买些厚点的书。到3岁时,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能适应有更多文字和更复杂插图的书了。最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是图画书,上面的图画常会让孩子们想了解更多的细节。与此同时,情节因素也会让孩子们发笑或者预测故事的下一步发展。

4、适时提问。阅读时可以尝试给宝宝们提一些问题,例如,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为什么小兔子拿走了胡萝卜?你认为他对爸爸撒谎好不好?诸如此类。

5、常去图书馆。图书管理员通常可以推荐最受欢迎的图书,这样你就可以丰富家里的图书了。当然,让宝宝自己选择图书,会让他对自己选中的书更有兴趣。

6、不要强迫宝宝。一些宝宝喜欢大量阅读,但另一些不喜欢。父母要鼓励他们阅读,但不要强迫。

7、自己也要读。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喜欢阅读,那宝宝们为什么要读书呢?选择什么样的图书?

1、书中图画耐人寻味。比如,夏洛特·德马顿所著的《黄气球》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仔细观察《黄气球》里的每一张插图,寻找其中不见了的部分,能给宝宝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2、经典著作。新书很好,但父母也要为宝宝们找出儿童文学里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著作里,都有吸引儿童的成功之处。

3、选择源自电视节目的图书。以令人喜爱的电视节目或电视角色为基础的图书,能够让故事里的人物更鲜活。

三、上幼儿园以后

孩子们为什么爱读书?

阅读很有趣;与朋友们阅读相同的书,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团体的一部分;如果读了一个系列中的每本书,他们会觉得骄傲。

他们能学到什么?

怎样阅读;如何一章接一章地读完一本故事书;如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父母能做什么?

1、不要扮演老师的角色。如果孩子喜欢的话,父母当然可以按部就班地逐字逐句阅读。但是并非所有孩子都喜欢这样。因此不要把为他们读书搞成一种阅读训练。

2、准备各种主题的图书。

3、容忍他们好动的毛病。如果孩子好动,就让他们听的时候再干点别的事。

4、精心挑选图书。挑选符合整个家庭价值观的图书,和孩子讨论这些价值观。

5、阅读时要保持轻松。阅读很有趣,不到万不得已,父母们不要把它搞得像件苦差事。如何挑选图书?

1、优先考虑图画。图画可以为宝宝提供视觉线索,有助其了解文章内容。

2、图书的章节要短,句子要短。这样容易让一个小读者不时地得到成功阅读的激励,一章一章读完全书。

3、真实的故事。岁数大一点的孩子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也更全面,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准备好阅读更多与己有关的故事情节了。

4、尊重他们的兴趣。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会让孩子有种成长的快乐。

5、选些你小时候喜欢的书。把你儿时的美好回忆转变为孩子激动的发现,这也会让你感到乐趣无穷。

下载从我一进学校读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我一进学校读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读书

    “书香班级”特色班级课程总结 一年十班 一本书像一艘船,载着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能是人乐思,读书能使人明智,读书能使人善辩。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

    我读书

    我读书,我快乐 我享受着读书的快乐,六年前第一次踏进小学校门时那种新奇而令人怦然心跳的感觉还记忆犹新,转眼间我已长大成了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些年来,我各方面都得到了很......

    我读书

    我读书,我快乐 书,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牛顿从小酷爱读书,在研究了前人著作的基础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成为一名......

    我读书

    我读书,我快乐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

    我读书

    我读书·我成长·我幸福 陆游的快乐源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杜甫的幸福来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快乐建立于“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之上;......

    我读书

    我读书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读过许多书,如: 《一千零一夜》、《UFO 与外星人》、《作文大全》、《雷锋的故事》、《将 心比心》、《脑筋急转弯》„„......

    从我孙女迈进学校的大门起

    从我孙女迈进学校的大门起,我就被焦虑、忐忑和担忧困惑着------一个月过去了,孩子的脸上绽开的笑容告诉我:老师的关爱胜过父母,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对孩子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是如何从三流学校考上复旦研究生

    我是如何从三流学校考上复旦研究生 首先自我介绍下,本人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财经类院校二流,综合就全国三流院校。今年年初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390+,考复旦金融落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