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7年特色专业建设座谈会纪要

时间:2019-05-13 05: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1217年特色专业建设座谈会纪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1217年特色专业建设座谈会纪要》。

第一篇:20091217年特色专业建设座谈会纪要

2009年12月16日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学生座谈会纪要

时间:2009年12月16日,下午3点

地点: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办公室

为切实了解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的建设成效,有效推进下一年的相关建设任务,教育科学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办公室于2009年12月16日下午3:00——5:30召开了学生座谈会。特色专业负责人朱家存教授和周兴国教授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教育学系主任辛治洋副教授主持。教科院07、08和09级教育学专业的15位同学代表与会发表了意见。

同学们认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以来,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普遍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信心和专业认同感,有效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大家为能有如此良好的专业发展条件而欢欣鼓舞。参加座谈会的同学一致认为,大部分上课教师精选教材,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佳。

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目前开展的经典阅读与科研计划,三个年级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经历阐谈了自己的切身体验。同学们反映,绝大多数读书小组读书活动开展频繁,教师指导尽心,出现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读书模式。(1)有些小组先将任务进行分配,每一章都有一位主讲人。读书活动时,由主讲人主讲,并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大家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点评。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但也有可能造就了“不是我主讲,我就不提前看书”的偷懒人。(2)有些小组是所有同学都提前阅读书中的规定章节,再各自带着问题到活动中讨论。这种模式既对成员约束作用大,又可保证进度,但是也可能造成部分学生绕过仔细读书过程,直接通过其他渠道寻找问题。(3)有些小组是小组活动时,每位同学读一段,然后大家讨论读书心得,教师点评。这种阅读模式的好处是比较有深度,但进度不好把握。

关于科研小组活动,大多数同学认为这方面还有待完善。由于本科学生有组织有指导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还是首次,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教育科研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例如,关于科研与读书的关系,到底是科研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积淀才能进行,所以先读书,以后再搞科研;还是在进行读书的同时可以开展教育科学。分组的合理性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科研小组和读书小组的人员不是重合的,这势必给教师指导带来麻烦,影响了活动的开展。此外,一些同学参与科研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小组协调也有待提高。不过,调研发现,也有个别进展比较顺利的小组,如有小组进行了两次深入的专题调研活动;有小组在导师指导下,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文献收集和综述工作。

同学们建议:(1)本科一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都应该有专业课程出现,这有利于增强同学的专业认同感,提前进入专业角色。(2)学院应该为本科生开放资料室和图书阅览室。(3)学院可以每学期为本科生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两堂学术讲座,如讲解如何做科学研究,如何读书等。(4)同学们自身应该抓住机遇,好好学习。

朱家存教授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并提出:(1)专业建设应认真思考特色问题。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的建设任务。要加强年级间的交流与沟通。(2)在适当的情况下,邀请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专家为专业学生做学术报告。(3)特色专业建设一定要有学生的广泛的深度的参与。作为教学项目,学生参与度是否高,学生参与热情是否强,这是判断建设成效的基本指标。(4)希望本专业的学生严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如既往地保持教育学系良好的传统,严谨求学,诚信做人。

座谈中,周兴国教授回应了同学们的相关问题,鼓励同学们要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勤奋学习。座谈会结束时,辛治洋副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对同学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相信这些的意见和建议为规划下一年度的建设任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篇:特色专业建设

五、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行业工作需求的关键环节,是学院教学建设的核心。学院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将现有30个专业按照服务领域划分为10大专业群。其中将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软件技术、制造类服务业、汽车工程6大专业群确定为学院特色专业群;将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汽车工程4大专业群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都确定了核心专业和专业建设目标,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检测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色专业。

专业群建设采用“公共基础平台+公共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方向”的基本框架,课程体系按照“321模式”构建。其中,“3”代表用前三个学期完成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公共专业技术平台课程;“2”代表第四、五学期完成专业方向课程;“1”代表第六学期完成顶岗实践,形成了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六大特色专业群建设,学院着力打造了自动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工程、信息技术工程、国际商务管理四大中心。建立了优质核心课程研发团队,吸纳企业技术骨干广泛参与,着力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实施了单元课程开发,共开发单元课程20余门,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块,为实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

目前学院建成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试点专业1个,院级示范专业8个。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高职教育试点专业、辽宁省高职教育示范专业。该专业始终坚持教学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服务于生产实践的专业建设理念,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对众多企业典型生产自动化系统和成套设备的研究分析,在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基础上,以建设真实性或仿真性实训环境为抓手,促进专业教师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先后完成了《常规仪表串级控制系统》、《系列传感器与显示仪表开发》、《现场总线实训室改造》、《PLC控制实训用教学电梯的研制》、《钟罩式气体计量器微机控制检定系统》、《电子技术技能综合训练实训室的建设》等生产性自动控制系统,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提供了生产性环境。以项目为导向,在校内努力打造生产性教学环境,实现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同工作结合,初步形成了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开设的《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2005年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2004年该专业被批准为辽宁省职业资格证书免试试点专业。2005年教研项目《国家级试点专业自动控制专业教学改革》获辽宁省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特色

学院是丹东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辽宁省高职教育试点专业、辽宁省高职教育示范专业。该专业紧紧围绕辽宁装备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着力开展人才模式的改革

工作,先后同丹东机床责任有限公司、辽宁曙光汽车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企业,开展了深层次合作,在顶岗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2006年与沈阳机床集团签订了23人的订单,2007年又签订了147人的订单,这些学生都提前半年离开学院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全部留在实习企业,经跟踪调查,企业对这些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8%。辽仪机械厂是该专业在校内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厂内提供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铣等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为教师进行生产实践和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提供了生产环境。同时,辽仪机械厂还为专业提供了5名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该专业注重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该专业开设的《机械CAD/CAM技术与应用》和《机械工程材料》两门课程被确定为辽宁省精品课,教师共主编、副主编和参编高职教材20余部,其中主编、副主编教材10部。教师中有多人担任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评审专家、全国数控协作会常务理事、《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辽宁省高职数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丹东市机械工程协会秘书长;丹东市首届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丹东市科技评审专家。2004年该专业师生代表丹东市参加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辽宁赛区选拔赛,1名教师取得第二名、2名学生取得第三名,有3人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比赛,1名教师成为省数控大赛集训队指导教师。该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获辽宁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特色

我院是全国第一家开设检测技术专业的职业院校,从1993年开始

进行“双证制”教学改革,多年来,专业课程始终采用模块化结构,选用项目中心范型、训练中心范型和培训中心范型,以职业标准为主要培养目标,将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以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教学过程彰显实践性为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该专业的显著特色是“三个100%”,2002年以来,该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100%;毕业生100%实现对口就业,而且稳定于就业岗位均按国家干部(特殊行业)待遇定岗;毕业生获职业技能证书率达到100%,每个毕业生至少取得两个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学院是辽宁省无损检测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教育科普委员会理事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高级证书丹东考核基地(全国仅上海和丹东两家),是辽宁省职业资格证书免试试点单位。2005年教研项目《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获辽宁省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学院是辽宁省第一家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该专业是辽宁省高职教育示范专业。专业开设之初,就成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省级课题组,进行专业改革方案研究,提出了“以应用为主旨,以综合课开发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旨,以实训课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思路。通过自主开发真实电子商务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践

综合课程、组建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室等途径,构建起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该专业的教研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获辽宁省第五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该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两门课程被确定为辽宁省精品课;在首届全国电子商务师大赛辽宁赛区选拔赛中,学院作为丹东市代表队参赛,有5人进入全省前15名,1名教师荣获丹东市技术能手称号,5名参赛学生获得了优秀选手称号。《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两部教材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子商务与物流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坚持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分析为出发点,将工作岗位技能划分为若干项目,以项目为驱动,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技能培养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着力进行课程整合,开发出网页制作、局域网技术、网络数据库开发等若干门综合课程,同时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聘用丹东泰鑫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人员承担部分实践性单元的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研究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此,该专业以丹东新实机电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依托,成立了由专业教师牵头的专业研究室和若干教师工作室,以开发实际应用项目为载体,吸收学生参与,由专业教师指导项目开发,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机会,营造了工学结合的环境。结合专业建设特点,同丹东天龙电脑公司签订了工

学结合基地合作协议,利用节假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聘用学生参与实训室管理是该专业培养学生的又一途径,几年来,从实训室中培养出大批实践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条主线,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做到教学与实践结合,学习同工作结合,课上同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同时,该专业还同国内著名企业合作,实现了“设备技术合作、师资培养合作、认证考试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双证融通”的专业特色,该专业先后与神州数码网络公司和华为3COM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神州数码网络大学丹东教育中心和华为3COM网络大学丹东教育中心,并同这两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具有真实性、先进性、适用性、多层次性和灵活扩展性为特点的网络技术实训室;选派了骨干教师参加了神州数码和华为3COM两家企业的师资培训,2名教师取得华为3COM网络工程师资格,其中1名教师同时取得华为3COM认证培训讲师资格;2名教师具有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资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的培训体系纳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之中,综合高职教学与企业培训优势,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使教学内容同企业的岗位需求密切结合,有76.9%的毕业生取得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认证,83.7%的毕业生取得华为3COM认证。

第三篇: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是按专业划分来培养人才。因此,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初步想法。特色专业建设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特色专业建设前提

(一)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特色专业建设必须跟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掌握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整体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学科专业优势,根据社会经济需求调整特色专业建设的走向,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特色专业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专业基地建设,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即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教学和科研基地。在合作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能够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依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教育教学,使教学改革能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树立先进的特色专业理念高校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于专业是否有特色。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先进的特色专业理念。特色专业理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过程和效果。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变革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打造特色专业的前提,特色专业的打造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和创新,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_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要。

(三)明确专业特色定位明确专业特色定位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要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对人才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如本专业在国内、省内所处的地位、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哪些优势和特色,从而准确把握特色专业建设方向。科学定位必须要在专业方向细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选择,一般选择一个(不宜过多)方向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进行特色定位。方向选择和特色定位不是盲目的,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及时把握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契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和社会共赢。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强专业针对性和定向性。要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创新性原则打造特色专业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探索性、创新性的工作,必须遵循创新性原则。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特色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既要保持和发展已有的优势,又不能固步自封,要以超前创新的眼光,瞄准未来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开辟新方向,在不断创新中保持优势,使特色专业充满前景,充满活力。

(三)科学性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要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考虑学校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符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更应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强化优势和特色,确保专业领先地位。

(四)示范性原则高校应首先建设好符合社会需要的特色专业,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又可进一步强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总之,要善于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工作,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五)协调性原则协调性包括特色专业建设本身的协调性和与院校其他专业建设的协调两方面。特色专业建设不仅会引起学校组织机构某种程度的变革,而且必然触及高校原有教学模式的方方面面,对于特色专业来说,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协调很重要,它不但涉及专业建设的质量,也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等众多复杂的问题。

三、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一)文化建设是先导(1)师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加强教师思想道德、自身素质的塑造。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教师通过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以及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职业道德等,进一步提升师德水平。在教学任务承担、教学精力投入、教学改革、教书育人等方面率先垂范,从而提升整个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水平。(2)系风建设。会计系将“以德治系”作为系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构建“和谐、自强、耕耘、向上”的系风,深挖文化建设的内涵,强化认真、严谨、务实的教风和踏实、认真、仔细、勤奋、积极向上的学风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增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归属感和对会计学专业的认同感。(3)组织建设。在会计系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教研、讨论与科研积累,成立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会计信息化四个教研室,进一步完善系级教研组织,为开展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创造基础条件。(4)制度建设。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制度的标准化,为此会计系进一步加强了系级制度建设。借鉴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会计系制度涵盖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部分,基本准则对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日常教研行为进行规范,具体准则对教学、教师进修培训、教研、科研、创收、学术活动、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规范。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工作秩序得到很大的提升和规范。

(二)教学是根本会计系教学涵盖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教学与研究。

一是本科教学的开展。

(1)教学团队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形成的教师群体,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与教学水平。目前,会计学专业经过长期的培育,已经获得2个院级教学团队。大多数会计系教

师是教学团队的成员,以教学团队建设为纽带,团队成员合作共进。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全校组织的教学测评中,会计系教师大多名列前茅。会计系积极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基础会计学》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课程建设与教改研究的深入开展。

(2)教学改革常抓不懈。会计系一贯重视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每学期都规划有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每周或每两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商解决的措施,效果显著。设立系级教改与实验立项,国内首创。为巩固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成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培育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及教研成果,会计系开展系级教改与实验项目立项。系级立项的教研成果大都孵化成了省级、校级及院级重点课题。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校外专业实习环节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4)优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以思想建设为先导,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在其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5)加强系级资料室建设。纵观全国会计学科发展的优势学校,无一例外地都具有较好的系级教研资料。在学院经管类资料的基础上,会计系广开渠道,通过购、赠等方式积累会计学科资料。目前,会计系已经具有多种高层次报刊资料及图书几百种,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课间的阅读与资料查阅。

二是硕士研究生教学。

(I)倡导研究生“三助”工作。研究生“三助”是指“助教、助研、助管”,对于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要。助教协助导师教学;助研做导师的科研助手和伙伴;助管协助导师管理教学科研等日常事务。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跟导师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参与日常管理就是协助导师管理一些基本事务,如回复

信件、打印整理资料、报送科研材料、接听电话、接待等,日常的管理工作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2)探索“三三式”创新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为此,会计系探索“三三式”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创新培养模式,旨在将研究生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即培养科研素质阶段、加强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导师、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三种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此外,还可以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利用暑期开展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抓科研促教学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两条主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会计系立足教学,抓科研促教学。,(1)科研成果积累。会计学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精细化管理、职能渗透、协同发展等科研成果不但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将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学生由此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拓展了视野,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持。

(2)调动科研信息志愿者的能动性。会计系科研信息志愿者义务进行科研及学术会议等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将各种会议、征文、比赛、课题招标等信息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张贴等形式通知到每位教师,同时传达到相关班级学生,确保信息畅通。

(3)积极申报课题与奖项。会计系注重将已做的各项工作总结整理,积极申报高层次的相关研究课题,不管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大课题还是小课题,都要抱着积极争取的心态努力申报,而且在申报课题前,也要积极准备,尽量研究别人尚未研究的课题。对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要积极申报科研奖项。对于申报不成功的课题,在前期研究撰写申报书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副产品”成效显著。

(4)以文赴会学术交流。为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扩大会计系的知名度,会计系与著名高校及企业建立了友好联系,鼓励教师以文会友,参加学术活动。同时,研究生导师也积极指导、支持研究生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系的知名度。

(四)搭建平台培养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多层次的能力,会计系搭建了一系列平台。

(1)设立“教学论坛”。为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会计系设立了以系级教学改革与实验改革立项为主题的“教学论坛”,鼓励教师从事教研活动。“教学论坛”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2)创办“财会论坛”。会计系于2006年创办了财会论坛。论坛以“交流、启迪、创新”为宗旨,积极为财会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和研讨,介绍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理论创新成果,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丰富了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课余文化生活,启蒙了学生的科研活动,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3)成立“会计协会”、“会计学社”。2008年,会计系发起成立了学生学术团体——会计协会,吸纳了广大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会计爱好者参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会计协会开通了会汁学习网站和博客,每年组织知识竞赛、校外现场参观、考研考证经验交流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也为教师和学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为了加强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交流,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术素养,2010年会计系为研究生搭建了“会计学社”交流平台。“会计学社”由研究生自主开展活动,聘请会计系教师作为指导,成效显著。

(4)创办“会计科技活动月”。为了进涉提升学生对会汁学专业的热爱,提高学习兴趣,营造学习与研究会计的氛围,会计系和经管学院团委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的5月作为“会计科技活动月”。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组织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学术报告、考研考证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会计学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会计科技素养,对宣传会计法规准则等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职能渗透融合发展(I)符部门职能相互渗透:会计系始终认为培养学生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主动与学院团委联系,相互协作,摸索出政治辅导员、会计系、专业教师多层面工作相互渗透的“三维培养模式”,学生的学风、考风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2)管、理渗透协调配合。考虑到学校属于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历史深厚、优势突出的特点,会计系积极探索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将理工科教育理念渗透到会计学科发展中。为此,会计系积极将理工科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引入会计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中。积极邀请理工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通过“财会论坛”、“会计

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挑战杯”全国创业大赛讲座等平台的活动,管理与理科学生发散思维及直线思维、定性思维与定量思维、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达到了新的高度。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特色,坚持科学的特色专业建没原则和方针,理性地创建和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这不仅可以充分凸显特色专业的基本内涵,有效地实现特色々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显示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进而促进高校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精明、刘朝臣:《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l张月玲、陈红丽:《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探讨》。《财会通讯》(学术)2008年第8期。

[3]张月玲、韩址清、花双莲、李芳:《基于渗透理念的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模式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9期

第四篇:专业特色建设

浅谈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之—专业特色建设

随着社会对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作用的认识,和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需求的急剧扩大,工业设计教育也在近些年间蓬勃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增设工业设计专业。可是仅仅人云亦云的一味模仿,而不结合自身的基础特点办学,往往培养不出人才。只是开设几门同样名称的课程,而不因地制宜的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恐怕也是发展不下去的。在国内教学改革浪潮中,有不少人士主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可是应如何建设?我们的特色是什么?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可是应如何改革?恐怕不是讨论某一课程的取舍或时间多少这么简单吧?中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学校办学背景各不相同,种种事实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应是设计教育的宏观决策,各学校都要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树立自己的专业特色,走“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关键词: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专业特色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出现于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数十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作用的认识逐渐加强,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工业设计教育在近些年间蓬勃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增设工业设计专业。从适应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件好事。但是,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头又不得不令人担忧。工业设计这股热潮如果引领不当,会不会成为继“计算机热”、“MBA热”、“信息热”等等之后的又一教育问题呢?往往不结合自身实力和特点办学,仅仅因为从众效应而人云亦云,是办不好学的,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反而只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1)教条主义

现在不少院校只是教条的、机械的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认为只是开设一些和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广州美院等名校相同名目的课程就是搞工业设计专业了。而从不问津自身的能力和课程内容的宽度和深度。甚至有些院校看到工业设计专业有市场,不管自身有没有能力,拉出几个人“办起来再说”。课程的设置上更是因人开课,能上什么上什么,上不了的就不上,根本不管什么体系不体系,质量不质量。这样的教育往往只流于形式,造就出的只能是“纸老虎”,空有一张文凭,没有真才实学,中看不中用,一到实践的环节就不攻自破了。(2)经验主义

还有一些院校认识到了上一问题,于是就直接请来名校的名师为其授课,但是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知识凌乱的堆积,课程间缺少衔接,理论体系缺乏系统化。其原因是各位先生代表不同学校的观点、风格,热门之间交流有限,因而被机械的组织在一起时,其讲授的课程内容之间严重缺少沟通,往往造成知识的重复或知识的疏漏。这样的教育和工业设计是系统化的方法论的特点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教育的结果是在每一课程学习中看似优秀的学生,到最后却不能很好地进行综合性的设计。(3)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

还有一类学校表面上看来一切正常,课程设置较为完善,师资配置较为合理,无论是每门课程内容的宽度和深度,还是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过度,知识体系化、系统化方面都表现不俗。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在走进社会时,还是表现出知识和实践的脱节。究其原因,是因为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设计实践,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体性的设计项目,从而缺乏实战的磨练,在步入社会时就表现出实践能力的不足。(4)形式主义

还有一种现象是部分院校虽注意了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的训练相结合,但是只片面追求所谓的“厚基础宽口径”,试图培养全才,而不切实与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相联系,不考虑自身学校的特色和特长。极大的浪费了自身的优势,不能很好的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摒弃了高校的另一重大重要职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资源。任何事物都有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制约着事物的发展。不能因时因地的发展,不实事求是,而是搞“一刀切”,不尊重客观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制约性和由此引起的事物发展过程能够中的多样性,势必不能使事物健康发展。“厚基础宽口径”不是要磨灭专业的个性和特色,搞形式主义的“泛泛论”,而是在尊重个性和特色的基础上,要求专业要有更广泛的适应范围。使毕业生在特定领域内是专才,在相关领域内也有一定的适应性。2 走专业特色建设道路的必然性分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就必须走专业特色建设的道路。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有其社会根源和条件的。

(1)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工业设计教育中,从宏观上存在着两种模式,即由艺术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分解出来的工业设计教育和由工科院校的机械、建筑专业派生出来的工业设计教育。这种双轨并存的教育模式是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特点。因受各自环境的影响,表现出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学生智力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首先,两类院校在师资结构上的差异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艺术类院校艺术类课程基础强,加上其浓厚的艺术氛围,表现出产品外观设计艺术型、审美性强的特色。理工类院校在工程技术上有明显优势,在产品结构设计上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其次,两类院校的生源不同,文科艺术类学生的起点稍高,接受知识较为主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产品外观形态、色彩、装饰等有独特的表现。但因条件限制,机械类课程、电子电路类课程训练较少,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脱节的可能。理工类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甚至为零,形象思维能力较差,产品外观形象、色彩表现能力欠缺。但在机械结构、表面材料等工程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此上两点决定了这两类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特色的明显不同。

(2)现在,我国院校除医科、军事、公安等少数院校是专门性院校外,多数院校都在走综合型发展的道路。但是这并不能磨灭这些院校前身专业特色突出的历史根源。例如中国矿业大学的专业特色是采矿以及与其相关的专业,而江南大学是以轻工业专业为特色的。虽然这两所大学现在都努力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但是其专业上的特色还是很明显,而且将来也不会完全消失。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历史继承性。那么,在这些学校的工业设计教育中就存在着特色和差异,而且也应当存在这样的差异。

(3)不同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周边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也有所不同。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要求下,再走产学研结合的情况下,专业特色建设更是避免不了的。而这点往往被忽视。专业特色建设的具体实现方法

首先强调的是,正准备开设工业设计专业,但尚未开设的院校,要充分分析自身的实力,看看有没有基础和能力开设新专业。不能勉勉强强的开设,否则将是对学生和社会的极大不负责任。

对已经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或是有条件增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给出的建议是:(1)分析自身教师队伍和生源特点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对专业组织和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决定作用。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由纯艺术类、纯技术类,霍春工程类,向群体类、融合类、嫁接类转变。应该由对专业特色方向和技术和要求有深刻了解的技术工程类教师和艺术类教师有机结合。而且应该注意师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专业要有学科带头人,引领整个专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专业特色建设的实现还离不开教育的另一主体-----学生的参与。其整体素质的特点对专业特色能够实现起决定作用。现状表明,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纯理工类招生,而且不加试美术,甚至没有注明该专业对美术基础有一定要求的情况。资料显示,每年招收的学生有30 %-50%根本不具备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条件,即使通过强化训练后亦只有5%-10%的学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针对性、目的性,特别是理工类招生,一定要对美术基础有一定的要求或考察。毕竟生源质量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分析所在院校的历史和专业特色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院校曾经是分门别类的、专业性的存在着。虽然院系调整后,除个别院校外,多数院校都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但是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保留着原有特色专业的绝对优势。在这样的学科环境和背景下,如果不充分分析工业设计专业和龙头专业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不因时因地的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二者之间的联系,往往是我们建设工业设计专业特色的契机和出发点。

比如,中国矿业大学的龙头专业是采矿工程,特色是与此相关的矿山机械、规划、建设等专业。其艺术与设计学院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在专业特色建设时就依托所在院校大的学科特色背景,以采矿机械外观造型设计和采矿相关工具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为其特色所在。这样就为产品设计过程中寻求技术方面的支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这样有利于与相关技术专业一起合作进行实际的产品研制开发。这样就有更多的科研机会,师生都可以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科本身也因此得到丰富和发展。

(3)分析院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 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特点,找出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和发展的专业特色建设的方向。这是产学共建的要求,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该学校地处徐州,该地区以徐州重型机械工程集团为龙头,是我国最大的重型机械生产基地。此外该地区还有较大规模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鉴于这样的大经济环境下,其工业设计专业突出对重型工程机械和医疗器械外观造型设计研究的特色。此外,江南大学地处无锡,该地区轻工业发达,对轻工产品外观设计的需求很大,因此,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就突出了轻工产品外观设计的特色。再如,广州美术学院,其所在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为我国电子产品生产重地。因此,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就突出了其对电子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特色。

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只有和地方经济发展相联系,适应其发展特点,专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与徐州重型机械工程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既有助于科研成果向生产的转化,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还给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拉近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距离。专业自身也不断向着良性方向发展。(4)制定计划、大纲,设置课程

在对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之后,就应修改或重新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进行课程的有机设置。注意一定要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只有这样,专业特色建设及其方向才能以较为稳定的形式存在,并指导和督促着教学改革的有利进行。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计划、大纲,课程体系一旦确立,就应坚决彻底的贯彻实施。只存在于纸上而不落实到实处的纲领,永远不能实现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国内教学改革浪潮中,有不少人是主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可是应如何建设?我们的特色是什么?中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学校办学背景各不相同,种种事实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应是涉及教育的宏观决策,各学校都要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树立自己的专业特色,走“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而这也将构成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本身最大的特色。

1、尹定邦 从广州美术学院谈设计教育的改革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

2、宁绍强、穆荣兵 市场与工业设计教育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

3、钟畅。企业需求与工业设计教育。设计在线,2002

第五篇:创先争优座谈会纪要

创先争优座谈会会议纪要

根据公司党委安排,我党支部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并于8月25日组织全体员工召开了活动座谈会,现将会议纪要整理如下:

会议首先回顾了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包括:

1、于7月初开展了以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2、集中学习了贸促会下发的关于胡锦涛、李源潮所做的创先争优活动系列讲话等学习材料;

3、部分员工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

4、大家根据支部要求,怀着“向沈浩学什么”的疑问,传阅了《沈浩日记》等相关媒体资料。

此次座谈会大家对“向沈浩学什么”讨论的最为热烈,结合本职工作,总结出以下五点:

一学静心。在沈浩身上,我们能看出在当今社会难能可贵的一份踏实、泰然。“心要静、情要动”,面对利益至上、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悠然处之;面对贫困落后、四目茫然的百姓生活状态要动真情、想办法。作为企业人与社会人,如何立足本职,认清社会意识中的美与丑,平衡好个人得失与社会得失的关系,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二学慎独。慎独是一种自律的境界,在沈浩日记中,多次提到这个词。作为共产党员,多数情况下需要的是自觉自律的干工作。作为企业中的员工,并不是做的每件工作都被别人重视,得到赏识,而唯有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培养诚意正心之道,才能为发展事业奠定基础;

三学自省。沈浩常年写日记的习惯,就是一种自省的表现,一日三省其身。在他的日记中,总能看到对自己工作的不足、对所面对外界诱惑的提醒与鞭策,正是在常年的自我反省中,形成了他对人生、对工作的坚定信仰。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呢,取而代之的则是博客、空间等网络手段,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利用其对自己进行反省呢,而多数是在上面宣泄对生活的抱怨与低级趣味,到头来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四学读书。在沈浩日记中,有提到“自己还年轻,静下心来是完全能学进的”,“努力学习两年,四十再放光芒”等鞭策自己学习的记录。古时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种学而不辍的精神在沈浩身上有很好的体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断的用书籍、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使我们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为工作提供帮助;

五学沟通。沈浩另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善于沟通的工作方法。上对组织、中对同事、下对群众,无论何时,他都注重与三者的信息沟通与感情交流,才使得矛盾得以化解、工作得以推进。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同事之间难免会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误解与矛盾,但如果能把问题放在组织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大家主动放下架子开诚布公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先争优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动热潮,而需要将在此次活动中积累下的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践行。

咨询公司党支部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日

下载20091217年特色专业建设座谈会纪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1217年特色专业建设座谈会纪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2015学年度学生座谈会纪要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市场营销系学生座谈会纪要 时间:2014.5.5 地点:3#401 参会人员: 会议主讲:市场营销系主任 会议主持:赵哲 会议记录:孟欣 参加人员:市场营销系11—13级各班......

    座谈会纪要(08.12.9)

    关于《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座谈会纪要 为了加强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民办中小学校的会计核......

    工务段座谈会纪要

    工务段座谈会会议纪要 签发: 时间:2014年2月14日 地点: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蒋西弟 郭宏 丁红军 袁书暄 张文平薛选平张彩霞 安新平吴亚鹏 弥小鹏 工务段班子成员及各工区长......

    信访工作座谈会纪要

    信访工作座谈会纪要 2009年9月18日,吉林松花江中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与部分职工代表参加了由陈彦平书记主持召开了信访专项座谈会,现纪要如下: 会议首先由各处室、各年级代表介绍......

    毕业生座谈会纪要

    毕业生座谈会纪要一、时间:2012年XX月XX日晚上19:30二、地点:XXXX会议室。三、参加人员: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xx、团总支书记xx、团学会指导老师xx以及毕业班各班学生代表共23......

    毕业生座谈会纪要

    毕业生座谈会纪要一、时间:2012年5月29日晚上19:30二、地点:体育学院训练馆会议室。三、参加人员: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xx、团总支书记xx、团学会指导老师xx以及毕业班各班学生......

    龙岗旅游市场建设座谈会纪要(推荐五篇)

    龙岗旅游市场建设座谈会成果纪要为了进一步提升铜城镇旅游文化品位,扩大龙岗旅游名片效应,2011年10月13日下午,铜城镇党政班子与龙岗社区两委班子、社区村民代表、学校代表、企......

    专业建设特色汇报材料

    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建设特色汇报材料 根据学校自身专业资源,结合当地时风集团机械加工行业的优势,专业发展的前景及其辐射带动面,学校紧紧围绕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