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湘西暑假支教总结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2010湘西支教总结
支教活动历经两周,在这短短的十几天中,我们既感受到了刚来时县乡村各方领导的亲切关怀,热情招待,也深深感激着谷坡村民和孩子们的真诚和热情。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帮助下,以及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中,支教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成功开展。教学方面,根据同学年龄和所处年级的差异,我们灵活的调整了教程安排,开设了初中班和小学班两个班。机动灵活的课程安排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学到自身需要的东西,课程安排方面,我们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常规课,同时根据同学们的需要针对性的开设了普通话,音乐,美术,双节棍,警体拳,队列训练等专业课,保障同学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会更多的技能,课余时间我们安排了许多娱乐游戏,使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与村民的关系方面,我们来到谷坡第二天即在村干部吴兴刘大叔的带领下走访了各个村民的家里,初步结识和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后来又根据与同学们的接触在同学们的带领下去了每个同学们的家里与家长进行思想交流,让家长真正认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走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几个同学家里特别贫困的状况,商量表决后我们趁赶场之机特地买了些礼物,送给了同学们的家里,村民的热情让我们感动,我们也希望用我们的努力和实际行动让村民满意。生活体验方面,说到生活体验,确实感受颇多,山路的崎岖,乡镇的遥远,赶场的艰辛,的确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然而也正是这些,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更为我们迈向社会做了一次很好的生活预演,也希望我们大学生以此为契机,更好的珍惜我们的所有,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上是我们的支教概况,以下介绍一下我们的支教感想和心得。
一、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攻克难关。队员们大多都来自城市,艰苦的生活坏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来到谷坡村的时候,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我们是在酷暑下完成了两个周的支教活动。谷坡村偏远落后,虽然在来之前我们就做了很大的心理准备,可是现实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把我们吓得半晕,在一辆没有座位的货车车厢里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来到这个村子里,我们被安臵在村干部家里,由于床位不够,我们不得不睡潮湿的地板。山里蚊虫多,到那里的第二天,不少同学的身体上就被蚊虫咬得全是疙瘩。没有热水,晚上洗澡只能用冰冷的井水,每次洗澡我们都冻得直发抖,但是白天,我们又必须冒着烈日爬山涉水,走山路去家访。晚上备课,白天上课,虽然我们人手不少,但是真正休息的时间并不多。大家并没有为第一次受这样的苦而选择退缩,反而更加乐在其中,九名热血青年组成一家,彼此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爱护,和谐相处。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期间,我们也得到了当地村委会以及村民的大力支持,没有教室,村委会想办法给我们腾出计划生育办公室的房子做临时的教室,怕晚上冷,给我们送衣服和被子。我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会找他们帮忙,他们每次都是热情地生出援助之手。还有许多
村民,给我们送菜,给我们看病,照顾我们。在众人的关心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与努力下,我们和学生的交流得心应手,由于我们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学生很乐意跟我们作无拘无束的交流,因此,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诚信诚意,教书育人,全心全意,关心孩子。人们一般喜欢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浇灌充满希望的幼苗,我们有幸亲身体会了一下做教师的滋味,当我们第一次踏上讲台,看见台下几十双求知的的眼睛,我们感到自己就像知识的源泉,哺育这些渴望成长的孩子,心中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可是更多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巨大的压力。虽然这只是一次实践活动,我们只做了两个星期,但是,我知道我们肩上的担子并不轻,要上好每一堂课,让这些孩子对我们上的课感兴趣,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是对我们这些自己还是学生的老师,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去研究。我们所教的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当地村里的孩子,经过进行家访,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大多数的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独立生活,缺乏必要的照顾和监督。据了解,当地的家长们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他们从来不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我们逐个进行家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们听说我们是城里来的老师也信心十足,很乐意配合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不好,这就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主要根源,为此,我们决定从改变他们的习惯
入手,告诉他们:习惯影响终生,态度决定一切。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积极地目标,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辅以座谈,谈心,交流......一段时间过去后,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孩子们学习比以前刻苦了,学习习惯也变好了,成绩的提高只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农村里的孩子是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聪明的,只要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去努力,总会有收获。
三、如果有机会,还做支教人!两周转眼就过去了,我们经历了,走过了,收获了,这短短的十几天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最美好的回忆,支教虽然结束了,但支教的情形仿佛就在昨日,我们要感谢那些可爱的谷坡村民,是你们给了我们成长的经历,我要感谢支持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和领导,谢谢你们的关心与信任,我还要互相感谢一起支教的同学们,是你们让我看见了真正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真情。在这里我们也真诚希望谷坡村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其实,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带去青春,留下足迹。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对我国的现实农村教育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祖国未来的教育工作还很艰难。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当中,用我所学、尽我所能为祖国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贡献我们的青春!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做支教人!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庆幸的是我们经历了这种生活,体会了这种艰辛,拥有了这种快乐,并且正用心感悟着这份纯粹。支教需要支教人的一份真心,一份真诚,一颗乐于奉献及无私的爱心。我们一直认为,或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可是我们至少可以给山村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支教不应仅仅是带给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用我们的努力去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我们能给的,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的身心承受能力!下乡支教赋予我们的太多,它让我们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思索;它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在经历中变得深刻。言语再也无法表达,只能用心将其珍藏,永久长存。
第二篇:湘西支教总结
湘西支教感想
二十多天的支教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支教结束已半月有余,但支教的点点滴滴还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有时甚至进入我的梦乡。我想,岩门小学的一切可能已经深深地刻入我的心里,今生终将难忘了吧!
神秘而又美丽的湘西,曾勾起无数国人的遐想。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美丽的,恍如仙境;香港电影里的湘西是神秘的,却也是是令人恐惧的,“湘西赶尸,生人回避”,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赶尸咒语,不知曾把多少孩子从睡梦中惊醒;电视剧里的湘西是野蛮的,占山为王的土匪遍布湘西的大小山头,民风之剽悍,不知曾使多少外乡人望而却步。总而言之,没有到过湘西的人,是不可能真正了解湘西的,他们对湘西的印象无非就是美丽,却又有几分野蛮。我有幸到湘西支教近20天,从而在湘西的土地上生活了近20天,在这20天里,通过与当地人的交往,我们对湘西有了较为真实的了解,一定程度上揭开了湘西神秘的面纱。由于湘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山多且险峻,交通素来不便,直至今日,那神奇的天路也让我们唏嘘不已。从张家界到龙山有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汽车悬挂在半山腰,行驶在狭窄的两车道上,时刻在考验着人类心理的承受能力,早已习惯了崇山峻岭和盘山公路的我,也曾好几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不得不在心里默默地感叹司机的技术真高。现如今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高铁、高速公路等遍布全国各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但即便是如此,湘西的公路也只能修到这种程度,后来我们了解到,就连这种狭窄的两车道也只是近几年才有的,可以想象,几十年前,抑或是更早以前,湘西的路是什么样子的。就在这块极端闭塞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他们的生产方式可能很落后,他们的生活资料可能很匮乏,他们的生活可能很艰苦,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活下来了,他们不仅活下来了,还活得很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实现了民族的传承。记得就在那条神奇的天路下面,几十甚至上百米的高度,静静的流淌着一条河,河面很宽,河水
清澈见底,让人心旷神怡,河对岸的山郁郁葱葱,山顶云雾环绕,恍如人间仙境一般。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峡谷之间,河流艰难地向前延伸,弯弯曲曲,却从未中断,这不正是湘西少数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的象征吗?正是这片独特的土地,造就了湘西人民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每日的虎口夺食,造就了湘西的剽悍民风。因为湘西交通的不便,外人很少进入这片土地,即便是有进入的,也几乎不会与当地人民深入的交流,从而导致了外界对湘西的诸多猜测,给湘西的一切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湘西的人民是热情的,我们此次支教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并取到预期的效果,这与当地老乡的真诚帮助是分不开的,老乡们的善良和淳朴,曾无数次的感动着我,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可能什么也干不了,首先后勤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湘西的人民更是勤劳坚毅的,我们家访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甚至有的孩子是独自一人生活,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这是多么的艰难与不易,父母在外又该是多么的牵挂。但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父母们只有背井离乡,尽管外面的生活很苦,他们也义无反顾,这是何等的不易啊!
我们此次活动是支教,自然是以教学为主,二十多天的教书经历,通过与当地老师的交流、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我发现当今农村教育之所以很难有大的发展,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愈发的扩大,其主要原因较之以前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记得我们当初上小学,学校的条件极差,但我们学校的条件在附近已属较好的了,至于一些更差的学校,那就真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了,除了几间危房,其他什么也没有。因为没有体育器材,我们几乎不上体育课,有时甚至连课本也不能保证人手一份。尽管如此,那时候上学也是有些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他们的这个梦几乎无法实现,因为家里拿不出多余的钱供他们上学,哪怕是学费已经少得可怜。现在回想起来,仍免不了有几分酸楚。但我们那时候学习都比较刻苦,学习积极性较高。此次的支教,最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错,尽管较之城里仍有较大差
距,但这种差距是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消除,据张校长说,几年前,他们学校的条件还相当糟糕,就连老师的宿舍也破败不堪,这些都是近几年刚改造好的。但我通过给孩子们讲课发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极不理想,很多基础的东西都不会,他们的学习并没有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而有所提升,甚至还可能有所下降,这就有些奇怪了,困惑了我好几天,突然有一天,我想起军理课上讲的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人与武器的关系如此,学生与学校硬件设施的关系也是如此,决定学生学习成果的不是硬件设施等外部条件,而是学生的心,关键是孩子们有没有想学好的决心,只要有了这种决心,哪怕外部条件再艰苦,也是可以克服的。但我发现,孩子们绝大多数没有这种决心,这一点是很可怕的,造成这一可怕现象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有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三十多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导致整个社会拜金主义泛滥,大到整个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小到每个人人生目标的确立,都以钱为主。这种思潮的影响具体到农村,特别是当今表面上还过得去的农村,其产生的危害实在是难以说尽。当今的农村,经过几十年的改造,数千年的乡土社会几近瓦解,传统价值观念早已丧失,但新的价值观念却久久难以产生,这就直接导致了现在农村的各种乱像,古时的农村讲究耕读,家风不正,修养不足,再有钱也只能受乡邻唾弃;现今的农村讲究挣钱,只要能挣到钱,不管你品行如何,都无可厚非。这就十分可怕了,现在农民一年在外打工也能挣到不少钱,在加上其短视,那就会给孩子们灌输一种读书无用的思想,哪怕这种灌输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家长自然都希望孩子上大学,但他们还会说,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行,就只能听天由命,让他们出去打工。年幼的孩子无知,眼见父母每年回家都能给他们带来礼物,且带回好多钱,给家里修了新房子,自然不可能想到外面打工的艰辛,可能还会认为打工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呢,再加上学习的辛苦,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读书不如打工的可怕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是很难改变的,他们以后就会发自内心的放松自己的学习,从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而使父母心安理得的带他们走上打工的不归路。
如何防止孩子们在内心深处形成学习无用的可怕思想呢?对于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鞭长莫及,爷爷奶奶由于文化程度偏低,也较难产生影响。这一重任就落在了老师的身上,但据我观察,老师们几乎不会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很少跟孩子们说读书的重要性,即使说了,也不会从根上说,正如我前面所说,读书无用论一旦在孩子们脑子里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孩子们是不可能听进去的。只这一点,就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素质,且能真心为孩子们好。
退一步说,哪怕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理想,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能力深入浅出,让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们的成绩也是不可能理想的。所以,我认为,老师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比学校的硬件条件更为重要。但在现在的农村,好房子容易,好教师难求,房子花点钱盖好了,几十年都能发挥作用,且可作为政绩,使相关领导获益;但教师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是每个人一生的最大理想,而农村显然不具备使之成功的土壤,且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很难留住人。一方面农村需要好老师,另一方面,农村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留住好老师,这就愁杀我辈了。、农村教育的现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几十年积聚的结果,我们不可能希望它短期内有所变化,但总得有人去努力改变它吧。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在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会有更多有才华的人走入农村,为农村教育服务。
支教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支教给我带来的影响必将伴随我的一生。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庆幸的是我经历了这种生活,体会了这种艰辛,拥有了这份快乐,并且正用心感受着这种纯粹。支教需要支教人的一份
真心,一份真诚,一颗乐于奉献及无私的爱心。我一直认为,或许我不能改变什么,可是我至少可以给山村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支教不应仅仅是带给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用我们的努力去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我们能给的,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的身心承受能力。支教赋予我的太多,他让我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思索;他让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在经历中变得深刻。指教赋予我的太多太多,难以言表,只能用心将其珍藏,直至永远。
第三篇:三下乡湘西支教总结(推荐)
三下乡湘西支教总结
难忘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我们还未细细体会支教的艰辛与快乐时,就已经踏上了归程的列车。坐在窗边,看着周边的景色逐渐地如水般连成一条条的线,再缓缓的笼进了黑色的帷幕之中。我知道,天明之后我的生活又将恢复如初。可是在怀化市中方县聂家村细缅垅联校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记忆。
7月27日,经过曲折的山路我们来到了聂家村细缅垅联校。清秀的山,涓细的水,破损的篮球架和乒乓球台,铺满沙子的操坪,坏旧的课桌,勤劳的村名,淳朴的民风……让我们看到了属于边远山村该有的景象。因为前批到达的队员早在村里赶集的时候做好了宣传工作,因而我们除了休息之外只要打扫好卫生就可以了,还有怀着期待与紧张的心情等待明天的活动开展。
在整个三下乡活动中,我主要负责的是以走访和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工作,其次就是负责教三、四年级的作文辅导及准备新闻稿材料。虽然在这十几天中的工作量很大,可是每当听到一群孩子围着叫“老师好”,或者看到我们精心准备的新闻稿成功发布时,便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我们除了支教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开展。比如说我负责的“城镇家庭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调研,所有队员分成几个小分队冒着炎炎夏日对包括细缅垅村在内的三个村庄进行走访。由于天气闷热、路程又长,有些女队员都差点晕倒了,但我们都一直咬牙坚持着,只为了寻求最真实的情况而走遍每一家每一
户。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义务维修活动,由于要修的电器太多,维修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傍晚,村民们把家里坏旧的电器拿到街道我们摆点的地方,看着一件件坏掉的电器从我们手里又重新运作,别提那股兴奋劲儿了。
其实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支教,我们不单只是单调的上知识课,还教孩子们跳舞唱歌、手工艺制作、手语,并且做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增强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更好的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每天只要看着他们那双求知无邪的眼睛,我就觉得自己应该付出更多的心血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有些人也许会认为下乡的时间太短,所起的作用不大,但却是这短短的日子里,我们师生却留下深厚的感情,我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在一起我们学会许多,深深体会到了人民教师的艰辛,懂得如何去相处,如何去合作,怎样去发挥一个团体的最大作用,如何教育好顽皮的学生。其实很多孩子都是听话的,只是他们得不到关注,所以会显得些许叛逆,只要你多留心,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十天的三下乡活动让我们收获了不仅仅是友谊,实践经验,更多的是一份珍贵的记忆,一段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的回忆。
总之,三下乡的生活虽已经成为了回忆,但它为我的教育道路存储了宝贵经验,更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工作者的艰辛和一个老师得到的应有的幸福与快乐。
第四篇:暑假支教总结
支教总结
2011年7月8号我们一行13人来到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宋营完全小学,一转眼,我们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了。对这里的环境由陌生到熟悉,对这里的孩子由陌生到熟悉,对这里的生活由陌生到熟悉。仿佛昨天我们还在校医院门口讲支教的事情,还在图书馆门口合影,今天我们就已经要离开了。
记得我们第一天来这里,早上七点出发,经过半天的奔波,下午四点多来到宋营完小。学校的赵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赵校长因为开会没能及时赶到,就让王老师先来学校照顾我们,因为王老师夫妇着急来学校给我们开厨房的门,让我们吃饭,路上不小心发生了车祸,我们一直都觉得很对不起王老师,幸亏伤势不是很严重。第一天对这里一切都很陌生,住的地方没弄好,没地方做饭,没地方买菜……虽然大家都有不适应,不过大家并没有抱怨,因为我们是来支教的,就是要受苦的,不应该被这一点小小的困难吓倒。
7月9号我们开始招生。第一天来的孩子不是非常多,报名的也就60多人,不过我们觉得这个人数已经够了,可以更好的对大家进行辅导。孩子们很喜欢老师,不愿意回家非要留在学校跟老师玩,大家玩的都很开心。我们晚上开会,按年级分成了三个班,一、二年级一个班,是一班;
三、四年级一个班,是二班;
五、六年级一个班,是三班。我是二班的班主任,和秦媛、杨腾飞、刘毫我们四个人负责二班,从7月11号也就是周一我们正式开始上课。
开学的第一天,我们都很激动,团队里的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当老师,生怕到课堂上太紧张讲课讲错了,也怕自己的讲课方式学生们不习惯,最怕的是会发生什么安全性事故,不过一天下来并没有发生什么预期外的难题,这应该也是我们提前考虑好,做好了前期工作的原因吧,这是很值得欣慰的!家长来的时候都说孩子英语不好,想让我们重点教一下英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里孩子的英语都很差,这里根本就没有正式的英语老师,英语老师也是平时来支教的,有时来有时不来,一周只有两节英语课。英语本来就是要多说多练的语言,一周两节是绝对满足不了要求的。顿时我觉得自己的担子很重,我想让孩子们学好英语,学习语言开始的越早越好学,他们现在正是学习英语的好时光,不能这样白白浪——
费了!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要把英语教好了。在安排课程的时候我们拍的英语课就比较多,希望能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节课我是跟博涯一起上的,学生们的读书声大的难以置信,从读书声这一点可以看得出这里的教育还是很好的,孩子们都很知道学习。也可能是第一节课,孩子们好奇,大家听课都格外的认真,三四年级的孩子们的思维都很活跃,思考问题都很认真,真的很喜欢这里的孩子们。刘豪、秦媛、杨腾飞我们四个负责二班,我作为班主任,课下我对大家是比较严厉的,我觉得这也不能算错,必须有一个人对他们严厉一点。虽然我们没有教师资格证,但是我们都在努力做好一个老师,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都做到更好。
支教已经结束了,大家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了,虽然艰苦,但是很开心,很有意义。来的这13个志愿者也都非常努力,每天做早饭的人五点半就起床做饭,晚上有时候开会比较晚,大家都凌晨才能睡下,这里条件艰苦,大家都十天没好好洗澡了,不过大家没有一个志愿者抱怨,没有一个志愿者放弃。有好几个志愿者都生病了,不过他们并没有放松,依然很努力,一直坚持到最后,一点都不曾懈怠。大家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还帮助其他人,照顾各班的学生。可能因为现在是夏天,孩子们不太注意饮食,经常吃很多凉东西,造成孩子们出现较多的拉肚子、发烧感冒现象,好在问题不大,都解决的很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圆满完成了我们的支教活动。
我觉得这十六天我们做的很不错,很多问题都提前想到了,避免了很多问题、麻烦。从最开始的招生,到排课程表、正式开课,一直到最后的结束送别晚会,大家做的都非常好。我们四个给我们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写了一段话,写在一张准备好的心形纸上,希望他们能记住那些话,以后也用心生活,用心做事,记住他们的梦想,记住他们给我们许的诺!
7月22日,星期五的下午四点我们举行了大学生暑期支教文艺汇报演出,老师和各班的学生都准备了节目,也都经过了辛苦的练习,特别是孩子们,他们不顾天气炎热,上课辛苦,休息时还坚持不懈地排练节目。最后演出的时候大家表现的都很好,每个孩子都参加了演出,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家长也来看孩子演出,看着自己的孩子优秀的演出,相信他们也一定很欣慰。演出的最后是全体支教老师一起送给孩子们的两首歌——《最初的梦想》和《再见》。希
望孩子们能有一个梦想,并想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走下去,去实现它;不想跟他们分开,可是再见在所难免,我们必须要说再见,可是却不希望这个再见是再也不见,我们希望等将来的某一天会在某个城市里和他们偶遇,和他们相逢……
我们爱着孩子们,我相信,他们也深深的爱着我们。临别的前一天,好多孩子已经开始伤心了,他们见我们都想起我们交给他们的英语:ILoveYou,见到老师都纷纷给老师说 ILoveYou,最后一天都在给老师送礼物,写了很多祝福的话,写着老师我爱你,我会想你的等等。真的很舍不得他们……
演出结束,一首《再见》把大家唱的哭得稀里哗啦,看的出他们对我们的不舍,孩子们好多都哭红了眼,要给大家合影留念,孩子们一个个都顶着红通通得眼睛。我想告诉孩子们: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回来看大家的,我也舍不得你们!希望我们以后能再相见,我相信,有缘千里来相会!
支教结束后,我们没有马上离开,大家都留下来各自开始总结,我们思考了我们为什么来?来干什么?孩子们在这半个月里真正学到了什么?我们是要来支教,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的,可是不可否认,我们也想通过实践增加自己的能力。回首来看,我觉得我们得到的,比孩子们得到的多。当初我们讨论讲课是应该注重知识还是注重思想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是应该注重思想,知识我们讲的肯定没有当地老师讲得好,讲的专业,而且这十天半个月的对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会很明显;我认为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外面,看到外面的美好世界,让他们拥有梦想,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孩子毕竟还小,很多还不是太懂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思维,所以从中收益最大的还是我们志愿者自己。我们得到了经验,得到了锻炼,特别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志愿者们。我学会了自己独立处理问题,学回了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准备,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被突然状况击败,面临困难我们才能激流勇进。对于这次支教,我们都想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可是最大的不足就是我们虽然发现了很多问题,可是解决情况却不容乐观。看每天的支教日记的时候还是发现到最后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这是很失败的一点!以后一定要谨记这一点,争取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做好这一点!从总体上看,我们这次支教活动还是很成功的,大家都很努力,我们将铭记它一辈子。
第五篇:湘西凤凰支教随感
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暑期“三下乡”活动汇报
——凤凰县柳甲村支教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我跟随着我们中文系25名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到湘西,来到柳甲村,在柳甲村八一希望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支教生活。支教时间虽短,但回忆起来,在柳甲村度过的每一天都是饱满的。上课、调研以及我们的生活,都是那么的充实,我们付出着,并且也在收获着。
我被安排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教授他们数学和地理。数学还好说,尽管面对的是一群刚踏入校园不久的小孩子,但算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孩子们接受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相比之下,二年的地理课让我倍感压力,因为地理这门学问,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在我脑海的时间不早于六年级。一门新课,对于一位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对于传授新课的老师更是如此。
第一节课,在清脆的铜铃敲响之后开始。,孩子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室里突然安静起来,让我顿时紧张万分。第一次为人师,那三尺讲台对于我来说充满着敬畏和向往,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心里激动万分,以至于有点手忙脚乱。但是孩子们面带着微笑送给我的温暖的眼神鼓舞了我,给了我信心,我那时才突然明白以前为什么我的老师总是在强调师生间的眼神交流,原来那是在课堂上,最具亲和力的方式。课上的很成功,孩子们的反应还不错,他们对这个新事物没有表现出我之前担心的那种抵触,反而很活跃,充满了好奇。他们眼中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感动了我,这是他们与大城市里成长的孩子最大的不同点,应为那种知识的短缺,让这些生长在大山襁褓中的孩子们更多了几分天真的求知欲望。
柳甲村并不是聚在一起的,被一座小山包分成了两个相隔不远的自然村,而学校正在着两个自然聚落的中间。我们每天会和放学回家的孩子们顺路一起去吃晚餐,因此有机会得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孩子们乃至柳甲人的生活。
调研的时候,因为要走进农家,走近孩子们的亲人,我才算是开始了解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但是我们的调研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原本打算让孩子们带我们到他们的家中拜访他们的父母亲,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摇头告诉我们,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都在外地打工!当越来越多的孩子这样回答我的时候,我愕然了:原来在我身边的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竟然有那么多是留守儿童!
我先前从别人那里听说过这种状况,但没有想到会有这么普遍!再看孩子们的充满阳光的笑脸时,不由得有点隐隐的心痛。孩子们那么小,为了生存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抚养,一年中,才只有过年时那短暂的相聚。我们的调研只能在孩子们的其他亲人中进行。有一次,我们采访了一位小朋友的姐姐,姐妹两个人在谈及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时眼睛都湿润了„„这是一个时代的伤痛,它深深触痛了我们,但我们却不得不碰。
这次的调研,主要到任务就是帮助柳甲人脱贫致富,我们努力地做着,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够在家乡创业,让孩子们能够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家庭的温暖,尽管,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那么容易,但对于柳甲人,这条路还要走很长。
回来的路上脑海中一直在回忆孩子们的样子,大家在车里沉默着,我知道,大家也在想念,想念刚刚还拉过自己手的孩子们。
湘西的世界不同于繁华的长沙,这一个星期的支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差异的存在,在大山深处,还有无数个像柳甲这样的村子,还有无数的留守儿童还在默默地承受着寂寞侵袭,他们需要我们,一个星期是不够的,我们25个人更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教、支边、支贫的队伍中来,和我们一起完成这个时代的愿望。